六年级(上)音乐教案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在上课时纪律比较好,个个都很认真,总体的音乐基础还可以,接受能力不错,有一小部分学生乐理知识掌握的不错,唱歌的状态,音色也很优美。学生们对音乐的兴趣很浓,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要拓宽他们的音乐视野,提高欣赏音乐的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基本上能掌握教材所规定的乐理知识,视谱,视唱能力有较大的提高。

2、通过学习能正确的完美的表现歌曲,理解、欣赏曲目的主要内容。

能力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歌曲,学会用正确的口形,呼吸及连音、断音的演唱方法演唱,掌握一定的音乐技巧,使学生具有认识简单乐谱的能力。

2、通过学习本册教材,认识一些乐器,学习演奏方法。

3、 通过欣赏,了解几种常见的演奏形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速度,力度,节奏、节拍、音色、音区的感知能力,培养他们的音乐想象力和联想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操。

4、 通过乐器的训练,让学生学会正确的演奏姿势与方法,提高演奏能力,学习表达不同音情感的乐曲。

情意目标:

通过音乐教学,突出其学科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真挚情感,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新人。

质量目标:

基本上能掌握教材规定的简单的乐理知识和简单的音乐技能,通过学习能掌握教材规定的简单的乐理知识和音乐技能,能完整的演唱歌曲。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设有六个单元,每单元还包括“唱”、“动”、“奏”、“听”等等内容,这些内容均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本套教科书比较重视综合学习。第一层次是音乐教学与不同领域的 综合,使单元学习的活动丰富、完整,为学生的 实践和创造开辟广阔的 天地;第二层是音乐与姊妹艺术的综合,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综合;第三层是音乐与其他学科的综合。本套教科书力图把综合性活动自然的、灵活地编织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重视学生自我评价反思能力的培养。如在活动提示中设计了许多随机评价的指导,每个单元则有综合性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展示进行评价。

[改进教学措施]

1、 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在此基础上按课时,并按教导处统一备课格式,认真写好教学详案。

2、 认真执行课时计划,严格把握35分钟的课堂时间,向35分钟要效率。

3、 充分作好课前准备。

4、 认真按照教案上课,上课坚持说普通话,在课上多给学生自我表现和发问的机会。

5、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适当放低要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6、 根据本校条件设备,充分利用投影仪、录象、录音机等教具,努力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进度安排]

1~3 第一单元 七彩桥

听:《迎宾曲》《 丝绸之路》《中国花鼓》 《送别》

唱:《唱着跳着走近你》 《手拉手,地球村》

动:集体舞 采集与分享

4~6 第二单元 友邻多佳音

唱:《清津浦船歌》 《故乡恋情》

听:《樱花谣》《加美兰》《脚铃舞曲》

《我的小花园》《哈罗!哈罗!》

动:我的创造 露一手 采集与分享

7~9 第三单元 北国豪情

唱:《对花》《掏洋芋》

听:《跑旱船》《山村来了售货员》 《兰花花》 《唱得幸福落满坡》《革

命将士出征歌》

动:我的创造 露一手

10~12 第四单元 丝竹流韵

听:《欢乐歌》《紫竹调》《卜算子。咏梅》

《小巷丰韵》《姑苏风光》

唱:《水乡歌儿多》 《外婆桥》

动:采集与分享 露一手

13~15 第五单元 连绵白桦林

听:《波兰舞曲》 《 天鹅湖组曲 》《跳蚤之歌》

《波罗维茨舞曲》《故乡》

唱:《跳吧,跳吧》《 蓝色的雅德朗》

动:我的创造

16~18 第六单元 彼岸新潮声

听:《密西西比河》《蓝色探戈》《蓝色狂想曲》

《又唱浏阳河》《The Battle of Jericho》

唱:《啊,苏珊娜》 《红河谷》

动:我的创造 采集与分享 露一手

第一单元 七彩桥

单元目标:

1. 通过对不同体裁音乐的欣赏,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以及乐曲中所具有的中国民族音乐特点,了解民族音乐元素对作曲家音乐创作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初步理解音乐艺术在思想情感的表达及世界文化交流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2.在学唱歌曲时能够运用已学过的音乐知识,创造性地表现歌曲;通过朝气蓬勃的演唱和热情友好的集体舞,抒发自己热爱世界和平、渴望与异国人民建立友谊的美好情感。

3.通过“采集与分享”活动,增强收集信息、查找资料的能力,并且能在信息交流中了解一些有关中外音乐文化交流的知识。

4.学习用竖笛吹奏江苏民歌《茉莉花》,并能与同学一起合奏。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迎宾曲》《唱着跳着走近你》

第二课时《中国花鼓》《丝绸之路 》 集体舞《唱着跳着走近你》 第三课时 采集与分享: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竖笛演奏《茉莉花》 第四课时《送别》《手拉手,地球村》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听:《迎宾曲》

2.唱:《唱着跳着走近你》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唱着跳着走近你》。能用朝气蓬勃的歌声表现热情友好的音乐形象,抒发热爱家乡、渴望友谊的美好情感。

2.能尝试运用已学过的音乐知识创造性地表现歌曲。

3.能专注地欣赏《迎宾曲》,了解歌曲背景,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乐曲所具有的中国民族音乐特点,初步理解音乐艺术在思想情感的表达及世界文化的交流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教学重点

1.跨小节切分节奏和休止符的掌握以及歌曲休止处的修饰处理。

2.用轻快、跳跃的声音演唱,并表现出歌曲的现代感。

教学过程

一、以乐激情 这是新学期的第一节音乐课,教师播放《迎宾曲》,请学生们在热情欢快的音乐声中走进教室。

1、请学生说说对《迎宾曲》的初步感受。

2、教师介绍歌曲表现的主题及时代背景。

3、教师出示《迎宾曲》曲谱,请学生再次欣赏歌曲,并从歌词中分析判断歌曲表现的内容是何时、何事、何地。

4、观看影片《客从何来》片段,教师简介一年一度的“广交会”。

5、视唱教材中《迎宾曲》的旋律片段。

6、请学生聆听广东音乐《步步高》,感受《迎宾曲》中与之相似的旋律,并用铅笔在书上的乐谱中做记号。

7、请学生说一说作曲家为什么这样创作?目的何在?

歌曲吸收了广东音乐的音调,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生动有力地表现了中外朋友在广州交易会上欢聚的场景和喜悦的心情。同时,广东音乐素材的使用起到了传播民族文化、宣传家乡等方面的作用。

三、以歌传情

1. 请学生再欣赏一首歌曲《唱着跳着走近你》。分析歌曲表现的主题,说说情绪、内容等。

2. 学唱歌曲

(1)节奏练习:教师出示节奏卡片请学生读读、拍拍,注意连线的读法。

2/4 × ×× | × — || 2/4 ×. × | ×× ×× || 2/4 ×× × | × — || 2/4 ×× 0 | 0× ×× ||

(2)合唱练习:先请高、低两声部的同学分别找出自己声部中有连线和休止符的乐句唱一唱、合一合,最后再连贯、完整地唱出合唱部分。

(3)歌曲接龙演唱:教师唱第一乐段,学生唱合唱部分。

教师领唱时,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说一说:在曲谱中有颜色的地方加入什么样的伴奏合适?(如拍手、声势、打击乐器、做动作等都可以)

分别请学生尝试在演唱中加入伴奏,听听、看看谁创作的效果好。(学生在此过程中逐渐唱熟第一部分歌曲)

选择较好的伴奏方式,完整地演唱歌曲。

(4)歌曲处理

请学生根据歌曲情绪,试着将以学过的断音记号、连音记号标注在歌曲中合适的地方,唱一唱,说说感觉如何。

有感情、完整地演唱歌曲。

三、以歌会友

以歌曲《唱着跳着走近你》为蓝本进行歌词的改编,歌唱、赞美自己的家乡并以歌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听:《丝绸之路》 《中国花鼓》

2.动:集体舞:《唱着跳着走近你》

教学目标

1.在《丝绸之路》、《中国花鼓》的欣赏中,初步感受中国民族音乐的风格及其魅力,知道“民族性即世界性”的道理,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2.通过创编集体舞《唱着跳着走近你》,使学生在载歌载舞中体验动人的旋律,交流情感、加深友谊。

教学重点

通过对不同体裁音乐的欣赏,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一、欣赏《中国花鼓》

1、简介弗里茨·克莱斯勒

弗里茨·克莱斯勒(Fritz Kreisler ,1875-1962),美籍奥地利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生于维也纳,四岁学习小提琴,七岁首次公开演出,同年考入维也纳音乐学院学习,十岁时因成绩优异得金质奖章。十二岁毕业后进巴黎音乐学院深造。1887年赢得小提琴演奏大奖,曾脱离音乐生活五年,后在莫斯科举行音乐会。1901年在伦敦作初次演出,1904年伦敦爱乐协会授于他贝多芬金质奖。1915-1924年移居美国,广泛演出,声誉日隆。二十世纪初多次在世界各地作旅行演奏。

2、唱一唱《中国花鼓》的主题旋律,并感受其中国音乐特点。

3、初听乐曲,根据教材提示的旋律变化,感受乐曲的活泼、热烈的气氛。

4、听一听,连一连

5、复听,引导学生说说乐曲的演奏形式、主奏乐器、伴奏乐器。

教师小结:

这是具有东方风格的小品曲。作者克莱斯勒对中国的民间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在美国西部城市旧金山旅行时,曾欣赏过当地中国移民表演的“华埠音乐”。克莱斯勒有感于中国艺人的演奏,于是选用了花鼓的前奏创作本曲。

一般西洋作曲家在用东方旋律作曲时,总是采用速度徐缓的曲调,亦即东方风格舞曲的“咚、嚓、咚、嚓”的平板。而这首曲子则突破“徐缓平板”的模式,而采用了急速、华丽的细腻旋律,以及快速的节奏,既充分发挥了小提琴的演奏技巧,又描绘了中国民俗中迎神大会上热闹、喧嚣的欢乐气氛。克莱斯勒曾在1923年访问中国,并在上海等大城市举行了个人演奏会,其主要演奏曲目正是这首《中国花鼓》。

二、欣赏《丝绸之路》

1、激情导入 出示丝绸之路的相关风景图片,配乐介绍:丝绸之路在《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被称为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的蛮荒之路,可是自汉代张骞冒死开拓之后,这条崎岖荒僻的道路上却出现了队队商旅,悠悠驼铃。从此,东方的文明古国和西方的许多国家便开始了不绝如缕的联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年来发起的“丝绸之路研究计划”,把丝绸之路意味深长地称作“对话之路”,当代的中国人称它为“开放之路”。为什么称它是“对话之路”“开放之路”呢?今天,我们就沿着这条丝绸之路,察看一番,感受一番。

2、初听,采用电视片段“配乐”的方式进行欣赏。

3、请学生说说乐曲的情绪、表现的内容、是哪个国家的音乐风格、由何种乐器演奏。

4、了解作曲家及音乐创作背景

5、复听

三、集体舞《唱着跳着走近你》

1.复习歌曲

2.分小组创编动作,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汇报,总结,选出优秀的动作组合。

教学内容

1.奏:竖笛 《茉莉花》

2.动:采集与分享: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

教学目标

1.学习用竖笛吹奏江苏民歌《茉莉花》,并能与同学一起合奏。

2.通过“采集与分享”活动,增强收集信息、查找资料的能力,并且能在信息交流中了解一些有关中外音乐文化交流的知识。

教学重点

1.“高音孔”的开闭。 2.四个音连奏要均匀、流畅。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用亲切的音乐语言互致问候,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二、导入:投影展示中国地图,让学生找出江苏的位置。并指出江苏可以分为苏南和苏北两个部分。教师讲述:我们江苏山水秀丽、风光明媚,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千百年来江苏人民在这块富庶的土地上耕作、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歌曲。今天,我们来欣赏一组江苏民歌。

听江苏民歌,说出歌名。

1.《紫竹调》(教师用竖笛演奏)

2.《拔根芦柴花》(听录音)

3.《茉莉花》(师生齐唱)

三、竖笛吹奏江苏民歌《茉莉花》

1.分声部学唱旋律

2.学习吹奏

(1)做“无声”的手指练习,提示学生的同步性、协调性。

(2)试一试,吹一吹。找出学习有困难的地方。

学生讨论

(3)重点难点解决

“高音孔”的开闭,用左手拇指开闭。教师示范,学生练习,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四音连奏”的练习。找出乐曲中四音连奏的节奏、小节,进行反复练习。

(4)分声部学习吹奏。

让学生轮流演奏第一、第二声部;

做重奏练习;

合奏。要求每一声部的学生做到节奏整齐,配合默契,音量均衡,音色、音准和谐统一。

四、采集与分享: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

1.教师讲故事《三大男高音声援北京申奥》;中国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中国民族音乐轰动维也纳金色大厅。

2.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知道的有关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情况。

3.分析判断指出“音乐桥”中相应的图片。

教学内容

唱:《手拉手,地球村》

听:《送别》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饱满的热情演唱《手拉手,地球村》来表达小朋友们对保护地球的强烈愿望。

2.学生能意识到地球环境的危机,并在听赏活动中能进一步感受音乐所表达的“地球的美”,从而喜爱地球,愿意保护地球。

3.在充满深情的《送别》旋律中,体会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学生能用饱满的热情演唱《手拉手,地球村》 。

(2) 在各种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保护地球的热情,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一. 地球的灾难——欣赏影片《后天》

导入语: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地球就像一个美丽的村庄,但是这个村庄正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灾难,有可能即将毁灭,我们首先来看一个片断。

1、看

放映电影《后天》有关于地球上各种气候如龙卷风、洪水、冰川等气象给地球所带来的毁灭性的灾害这一片断。

2、谈

谈看完《后天》的感受,引导学生将话题转移到地球的灾难。

3、想

师:地球为什么会遭到这些灾害呢?

观看有关于地球环境遭受破坏的录像片。

二、保护地球——演唱歌曲《手拉手,保护地球》

师: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我们不忍心看到自己温馨的家乡遭到灾害,甚至毁灭,面对这些局面,我们应该怎么做呢?难道我们等待这些灾害的到来吗?不,保护地球是我们神圣的使命,让我们一起齐心协力来保护地球吧!

1. 说出我们的愿望——歌词教学

说: 激发学生说出自己保护地球的想法。

编:以师生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将自己保护地球的想法说成第一部分歌词。

念:以Rap 的形式,师生合作念歌词(老师念括号里的部分)

3/4 ×0 ×0 × ∣×. × × × × ∣ × × × |

生:弯 弯 腰 丨捡. 回 一个 希 | 望 师:(真 棒) |

×0 ×0 × ∣×. × × × × ∣ × × × |

生:手 拉 手 丨捡. 出 一个 太 丨 阳 (你真 棒)|

× × × ×0 | ×0 ×. × × | × × × |

希 望 的 太 | 阳 就是 我 | 们 (真 棒)|

绿 色 的 长 | 河 就是 我 | 们 (真 棒)|

××× ××| ×0 × × × |×. × ×× |× ×× ×||

我们把 地球| 村, 打 扮 得 |漂 漂 亮 |亮!(你真 棒)||

2. 歌唱我们的愿望—— 二声部学习

听:CAI 播放全曲

师:你能听出这是一首几个声部的歌曲吗?

奏:CAI 播放两个声部的部分,请学生选择最喜欢的打击乐器和节奏给二声部伴奏。 唱——第一声部

随CAI 唱第一声部旋律.

师:请同学们跟着唱一唱,是否觉得声音太单薄,就像保护地球的小朋友力量不够,不够团结。

编——二声部旋律

师:地球村是我们共同的家乡,让我们用歌声唱出保护地球的决心,好吗?怎样让歌声更雄厚有力呢?老师有个提议,我们一起来创编“第二声部”好吗?

a.CAI出示作曲秘诀

两声部的节奏,大体上要求一致。

两声部的旋律一般以协和的三、四、五度音程为主。

结束时,一般要找到有终止感觉的音。

b. 师生合作作曲

以分组讨论的形式,将全班同学分成四大组,每两组同学创编一乐句进行比赛。老师到各组分别指导创编四、五度和相同度数的音,学生创编括号里的音。

第一组

3/4

5 6 5 - | 12 3 - | 43 2 6 | 77 655 1 3 | 2 - - |

(3)2 1 - |( 67 1 -)|(21 7 )6 |(55) 655 (6 1)| 7 - - | 第二组

3/4

5 6 5. 1 | 6 7 6 - | 4 3 2 6 | 77 655 23 | 1 - - ||

(3)2 1 - |( 45 4 -)|(21 7 ) 6 |(55) 655 75 |(1 - - )|| c. 成果展示

将优秀的作品输入电脑,说一说成功之处。

唱——第二声部

a. 跟琴分组视唱。

b. 全班同学在二声部音乐里找到自己的声部视唱。

c. 用la 跟琴演唱两声部,要求声音的高位置的演唱及声部的协调。

3.实现我们的愿望——歌唱全曲

倾听全曲

师:请同学们感受一下这群小朋友对保护地球的热情。

哼唱全曲

跟CAI 唱全曲。

学唱全曲

师:你觉得最难唱的是哪一句?

注意指导学生八分休止、切分节奏、一拍附点节奏的演唱。

演唱全曲用饱满的热情,有感情的演唱全曲。

三、欣赏——《送别》

1.导入

今天我们首先来欣赏一首歌,请大家猜猜他的歌名。(放《童年》)这是大家喜欢的《童年》, 它是流行于现代校园的一首校园民谣,那么我们思考一下,如果我们追溯到“五四”时期,那时学堂里又在唱些什么?那时人们把在学堂里唱的歌叫乐歌,因此就把20世纪初

流行于学校的歌曲,叫学堂乐歌。学堂乐歌除向学生进行思想和知识教育外,还有反映人们要求“富国强兵”、“抵御外辱”的,还有宣传学习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学堂乐歌《送别》。

2.介绍词曲作者

学堂乐歌基本上是填词歌曲,其曲调大部分选自当时的日本和欧美的流行歌曲,因此它的曲作者为英国的奥待韦。它的词作者是我国近代音乐家李叔同。

初听《送别》,说说对音乐的感受。

朗诵《送别》的歌词,体会诗此与音乐内容表达的情感。

复听,轻声跟唱

四、心中美丽的地球村——课外拓展

师:小朋友们,地球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应该像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去保护我们生活的家园,我相信,在同学们的保护下,我们的地球村会装扮得更加美丽,请你们将你们心中美丽的地球村画下来好吗?

课后,请同学们将心中美丽的地球村用画笔画下来,且说出各自所画的地球村美在哪

第二单元 友邻多佳音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听:《樱花谣》(日本)

2.唱:《清津浦船歌》(朝鲜)

教学目的

1. 在欣赏、唱歌、律动、吹奏、创造等教学活动中,接触朝鲜、日本、孟加拉 等

亚洲国家具有的民族特点和代表性的音乐,感受音乐的不同风格,扩大音乐文化视野,从音乐中领略亚洲各地的人文风情。

2. 在鉴赏亚洲音乐的地域与风格特征时有一定的识别能力。流畅地演唱歌曲《清津浦船歌》,

熟悉本节课所介绍的歌,乐曲的主题,能唱、奏其中的部分旋律。

教学重点、难点

1.体验亚洲各地音乐的不同风格。

2.熟悉具有代表性的亚洲歌曲、乐曲的主题。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音乐游戏:听赏竞答

2.多媒体展示游戏内容,听赏音乐,参考风景图片竞答国家名称、音乐名称、风景名称。

竞答方法:

3.说出国家名称得一颗星,风景名称得一颗星,音乐名称得两颗星,说出一种与这个国家

相关的人文风情得一颗星。

4.在音乐播放结束之后即可抢答。

5.教师将清楚活动的规则和要求。活动中仔细观察学生活动情况,及时捕获具有亮点的教

学资源信息,及时点评、总结。

二、欣赏与表现

欣赏女生独唱——《樱花谣》(日本)

1、欣赏日本筝演奏的《樱花谣》,说出演奏乐器和所属国家的名称。

2、欣赏女生独唱——《樱花谣》,教师启发学生尽情想象音乐所描述的情景。

3、学生交流自己所感受到的音乐情景,教师点评并小结。

4、听老师演唱《樱花谣》的歌谱,学生将歌中所用的唱名按由低到高的顺序写出来

5、用课堂乐器将所写音列吹奏出来,揭示其调式音节为日本特有的“都节调式”。

6、跟琴视唱另外一首用都节调式写成的民谣《樱花》。

三、学唱朝鲜民歌——《清津浦船歌》(朝鲜)

1、学生听赏歌曲并思考、回答问题:听辨这首歌曲的节拍,感受歌曲的强弱变化,用律动来表现音乐的强弱关系。

2、简介歌曲。找出歌曲中模仿锣鼓声音的衬词,并在凳子上按节奏敲击,使歌曲更添生活的情趣,表现渔民劳动的快乐和乐观的精神。

3、出示《清津浦船歌》乐谱,学唱歌曲。

4、歌曲常常用朝鲜最富有代表性的乐器——伽耶琴与长鼓作伴奏(出示伽耶琴与长鼓的图片),学生自己选择音源,用长短不同的节奏,模仿伽耶琴与长鼓为歌曲伴奏。

5、分组运用歌唱、吹奏、律动、打击乐器伴奏等形式表现《清津浦船歌》。

6、各小组交流创作表演成果,并总结关于“朝鲜音乐的风格特征”。

四、教师总结

亚洲,有地球上面积最大的陆地,亚洲,是世界上居住人口最多的“村庄”。在这里,升起了人类文明的曙光;在这里,蕴藏着丰富多彩的艺术宝藏。我们是亚洲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有着自己独特的音乐文化,我们的邻居日本、朝鲜、泰国、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马来西亚„„每个国家都有其风格独特的音乐。通过欣赏这些音乐,我们不仅能感受到这些国家音乐文化的丰厚底蕴,而且还能领略到这些国家风土人情及人文习俗的缤纷多彩。音乐是一种没有国界的美丽语言,今天我们在“亚洲音乐之旅”中领略到了日本、朝鲜、孟加拉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听:《佳美兰》、《我的小花园》(印尼歌曲))

2.唱:《故乡恋情》

教学目标:

1、在欣赏、歌唱、律动、创造等音乐活动中,接触泰国、印尼等亚洲国家具有民族特点和

代表性的音乐,扩大音乐文化视野,借助音乐了解更多亚洲国家的人文风情。

2、能用轻快、依恋地感情演唱歌曲《故乡恋情》, 用声势动作为不同风格的歌曲伴奏。

3、能以独特的方式表达、表现对邻邦国家音乐风格的理解,能区别泰国、印尼两国音乐的

异同。

教学重难点:

1、熟悉具有代表性的亚洲歌曲。

2、为不同风格的歌曲加声势动作。

课前准备:

多媒体、钢琴、卡片、打击乐、音响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走进亚洲国家

1、以导游的身份带领大家去亚洲另外的两个国家泰国、印尼游览,多媒体出示亚洲地图,了解地理位置。

2、和学生共同讨论这两个国家的人文风情,说一说你对他们的了解。

3、媒体出示泰国“千佛之国”,印尼“千岛之国”风情图片,请学生连一连,辩一辩。

三、走进亚洲音乐

1、导入

师:“不同的国家给我们带来了不同的人文风情,更奇妙的是他们将给我们带来不同的音乐享受,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吧!”

2、新歌教学 《故乡恋情》

1)请学生聆听《故乡恋情》,思考:音乐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

2)出示乐谱第一部分。提问:这部分有几个乐句?并跟琴用“lu ”哼唱。

3)用琴指导每句的弱起。

4)在读歌词与唱歌词中感受这一段在节奏、音程、旋律、力度、情绪五方面的特点。

5)教师范唱第二段,感受与第一段在五个方面的不同处,并用卡片作对比出示出来。

6)学生完整唱第一、二段,情绪不段升华,但意犹未尽,教师范唱第三乐段,总结乐曲的结构形式为:A—B-A形式,复习D.C 和 Fine记号。

7)用轻快与依恋地感情完整地演唱歌曲,纠正升5和升4的音高。

3、拓展歌曲

1)学生唱歌曲A 段,教师在每句结束处唱回声。

2)师生互换,学生长回声,教师指挥提示。

3)请学生用身边的打击乐(圆舞板、沙球)为歌曲伴奏,听一听哪种节奏最合适。

4)教师示范:回声用沙球、乐句用圆舞板。

5)和学生一起用打击乐表现,并加入身体语言(扭胯)

4、欣赏、表现《我的小花园》

1)多媒体欣赏《佳美兰》,教师介绍何为佳美兰。

这个词是爪哇语,原意为“用手操作”、“敲击”。现在即指以打击乐器为主的乐

队,也指由它演奏的音乐。

2)复听音乐,思考:你对作品中哪几样乐器的音色有印象?教师出示若干打击乐器,

找出类似的音色。

3)学生用找出的打击乐试奏主要旋律,体验印尼人民节日的快乐。

4)教师范唱另一首印尼民歌《我的小花园》,体验歌曲的情绪:活泼、优美地。

5)用视唱法学唱歌曲主旋律。

6)打击乐演奏主要节奏:ox xx xx x ,重点解决弱起。

7)师生接口唱乐句,熟悉旋律。

8)请学生选择乐器为歌曲伴奏。(一人分奏一个音)

9)(机动)欣赏具有代表性的歌曲《宝贝》、《梭罗河》。

四、教师总结本课,结束教学。

音乐无国界。这节课,我们又来到了美丽的亚洲国家泰国、印尼,领略了那里的迷人风光,并演唱了他们富有民族特色的歌曲,希望同学们课后能找一找更多亚洲国家的歌曲,唱响我们亚洲人自己的歌。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 学唱《哈罗!哈罗!》

2. 欣赏《脚铃舞曲》

露一手:制作脚铃,随音乐舞蹈。

教学目标:

1.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热烈欢快的情绪。

2.能用自制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表现马来西亚人民在节日里载歌载舞的欢乐场面。

3.了解马来西亚和孟加拉国的音乐特点,感受两国的美丽风光和风土人情。对比欣赏两国

的音乐风格。

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自制打击乐、自制脚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去领略了日本、朝鲜、泰国和印尼的风情画卷,这节课我们继续进行我们的旅程。今天老师带大家去认识我们另外两个邻邦国家——马来西亚和孟加拉国。

二、欣赏歌曲《哈罗,哈罗》

1、师:首先,让我们先到马来西亚看看。(多媒体播放马来西亚的美丽风光和风土人情)师简介。

师介绍马来西亚的音乐。

2、欣赏歌曲《哈罗,哈罗》

听了歌曲说说自己的感受。

师:马来西亚的人民特别好客,看到我们的到来,很高兴的对我们说:“哈罗!哈罗!我的朋友”。播放歌曲录音,师在色块处加进“哈罗!哈罗!我的朋友。” X X X X / X X X X /

哈罗! 哈 罗! 我 的 朋 友 (生齐读)

3、教师范唱歌曲,学生模仿好客的马来西亚人在歌曲色块处加入“哈罗!哈罗!我的朋友。”的邀请声。

三、学唱歌曲

1、学生跟琴用LU 哼唱歌曲。

2、注意休止符。演唱时在休止符处可用拍手等动作帮助演唱。

3、学生唱词。教师及时纠正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4、 提问歌曲中出现的一些音乐记号。

如:反复跳跃记号、换气加号、连音等。

还要注意最后一个音唱够5拍。

5、 学生完整演唱。指导学生用轻快、活泼地声音演唱歌曲。

四、 表现歌曲

1、 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人演唱歌曲、一组人加入邀请声。

2、 拍一拍节奏。 0 X X X / X 0 0 / /

用自制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注意乐器休止两拍再加入,形成轮奏的效果。

学生练习。

3、 完整表现。

将学生分成三组,一组演唱歌曲、一组打击乐伴奏、一组加入邀请声。

五、拓展

1、欣赏孟加拉国的美丽风光和风土人情。

2、听孟加拉国《脚铃舞曲》,教师启发学生尽情想象音乐所描述的情景。

3、学生交流自己所感受到的音乐情景,猜测演奏乐器的名称,教师点评并小结。

4、欣赏印度与孟加拉国歌舞电影片段,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到两国音乐舞蹈之间的渊源关系

以及音乐的主要表现形式——载歌载舞。

5、女生在自己的脚踝上系上小铃,随音乐舞蹈。男生拿出自制的手鼓为女生伴奏。

六、小结

比较两国音乐特点,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第三单元 北国豪情

一、教学目标:

1、能自主参与各项音乐活动,感受北方民歌的基本特点,并学会用不同的感情表达歌曲的思想内涵,再现北方民歌的特色与豪情。

、通过学唱《对花》和《唱得幸福落满坡》感受人民当家作主人的幸福之情和生产劳动中的愉快情绪,并试着通过南北方小调的对比,加深对北方民歌的认识。

3、在欣赏《跑旱船》、《山村来了售货员》、《革命将士出征歌》、《蓝花花》、《掏洋芋》的过程中,感受北方民歌的独特风格和韵味。同时,学会用秧歌步和着歌曲的节奏,参与“跑旱船”的表演,体验北国人民喜庆的心情,展示庆典的场面。

4、能熟练地用竖笛演奏“降si 、升sol 、升do 、”这几个变化音。通过三声部的简单合奏强化同学间相互配合的意识,达到声部间的和谐统一,气息、力度的一致。

二、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跑旱船》《对花》 露一手(1):跑旱船表演

第二课时《山村来了售货员》《唱得幸福落满坡》 露一手(2):自做“唢呐”并表演 中国各地民歌的特点

第三课时《蓝花花》《掏洋芋》学唱《革命将士出征歌》 我的创造(1):创编歌词 第四课时 复习本单元所唱歌曲 我的创造(2)续编旋律竖笛《送我一支玫瑰花》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听:《跑旱船》

2、唱:《对花》露一手(1):跑旱船表演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对花》。能用活泼的歌声表现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在生产劳动中的愉快心情。

2、欣赏《跑旱船》,参与“跑旱船”的表演,学会用秧歌步和着歌曲的节奏,体验北国人民喜庆的心情,展示庆典的场面。

教学重点

能用活泼、欢快的歌声表达情感。

教学难点

衬词的演唱。

教学过程

一、看图猜谜

1、多媒体出示各种花的图片,学生说一说是什么花?

2、了解各种花的形态和特点。

3、根据花开放的季节猜有哪些花?

二、学唱《对花》

1、初听《对鲜花》,体会歌曲情绪?说演唱形式?

2、再听,问正月里、二月里、三月里分别开放的是什么花?

3、学唱前半段歌词,用问答式学唱。

4、学唱后半段歌词

5、完整演唱

6、根据季节的变化创编新的歌词,在一问一答中强化对歌曲情绪的体验。

7、听赏几首不同地域的对答型歌曲,比较它们的风格特点,完成课本中关于南北方小调风格差异的练习题。

三、欣赏《跑旱船》

1、观看节日里群众跑旱船的录象。

2、了解跑旱船这种民间艺术形式的起源及相关知识:旱船,是一种汉族民间歌舞,多在春节等喜庆日子里表演,由一个人站在一个船形的道具中,模仿划船动作,边舞边唱。在陕北地区,“旱船”也称“水船”。

3、初听,关注歌曲中滑音、延长音、衬词的运用。

4、复听,说说那些因素决定了歌曲的独特风格。

四、露一手(1):跑旱船表演

1、用秧歌舞的简单步伐跟着表演,加入唢呐和锣鼓声。

2、动手制作旱船。两人一组,一人掌舵,一人划浆。以四方步为基础加入一些自由性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唱:《唱得幸福落满坡》

2、听:《山村来了售货员》

3、露一手(2):自做“唢呐”并表演

4、拓展:中国北方民歌的特点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唱得幸福落满坡》。能用歌声唱出新农民幸福和赞美的心声。

2、感受乐观、风趣的售货员肩挑货担向山区赶路的形象。

教学重点

能用喜悦、赞美的歌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切分音和后倚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多媒体展示满山坡丰收的场景,介绍新中国建立后西北农村的变化,感受农民收获时的喜悦心情。

二、学唱《唱得幸福落满坡》

1、初听,感受歌曲的情绪?

2、再听,用lv 哼唱旋律,找出旋律完全相同和同头换尾的地方?

3、跟琴用lv 哼唱旋律。

4、师范唱歌曲。

5、用整体听唱法学唱歌曲。

6、生自学第二、第三段歌词。

7、完整演唱。

三、欣赏《山村来了售货员》

1、介绍民族乐器“唢呐”及器乐表演形式“唢呐独奏”。

2、初听乐曲启发学生凭借“标题”描述乐曲表现的情景。

3、复听比较三段旋律中节奏的变化,它们给你带来怎样的想像?

4、随音乐用动作表现。

5、学生扮演售货员和购货山民的角色,用动作、表情再现山村售货员的形象。 四、露一手(2):自做“唢呐”并表演

1、了解唢呐在晋、陕、冀地区民间音乐中的重要地位。

唢呐是由丝绸之路传入的乐器,它高亢、粗矿的音色,很接近西北人的性格,因此就在当地生根,成为具有代表性的民间乐器。

2、用身边的材料,制作简易“唢呐”。

3、随着唢呐演奏的音乐,用自己做的“唢呐”模拟演奏动作。领悟民歌的曲调常常与伴奏乐器特色相关。

五、拓展: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唱:《革命将士出征歌》

2、听:《蓝花花》、《掏洋芋》

3、我的创造(1):创编歌词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革命将士出征歌》。能用歌声表现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团结一心,抗战救国的豪情。

2、欣赏《蓝花花》、《掏洋芋》,感受北方民歌的独特风格和韵味。

教学重点

能用雄壮有力的歌声演唱歌曲《革命将士出征歌》。

教学难点

一字多音。

教具准备

cd 钢琴

教学过程

一、学唱《革命将士出征歌》

1、简介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团结一心,抗战救国的历史功绩,激发学生学唱歌曲的热情。

2、用模唱法学唱歌曲。

3、学唱第一段歌词。

4、师生接口唱巩固第一段歌词。

5、自学第二段、第三段歌词,师纠正学生唱得不好的地方。

6、看抗日的电影片断、故事等启发学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7、用雄壮地歌声完整演唱歌曲。

二、我的创造(1):创编歌词

1、为《革命将士出征歌》创编一段歌词,以小组的形式开展讨论。

2、创编歌词的要求:

(1)所编歌词要基本和原歌词字数相同。

(2)有连音线的地方是一字多音,一般情况下不要多写歌词。

(3)所填歌词内容必须与原歌词有联系。

3、唱一唱新歌词,比比哪组创作的最好。

三、欣赏《蓝花花》

1、欣赏女声独唱《蓝花花》。

2、哼唱歌曲《蓝花花》的旋律。更深切地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绪和情感。

3、欣赏钢琴独奏曲《蓝花花》,听出主题旋律,共变奏了几次?

4、乐曲的结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5、对比女声独唱和钢琴独奏两种艺术表现形式, 体验不同艺术表现形式在表现同一题材时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

6、《蓝花花》讲述的是怎样的故事,喜剧性的还是悲剧性的?

四、欣赏《掏洋芋》

1、整体听唱,感受歌曲情绪?

2、以小组为单位跟着音乐进行念唱合练。

3、跟着音乐模拟掏洋芋的动作,边唱边表演,体验念唱合作的乐趣,体验劳动带来的快乐。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唱:复习本单元所唱歌曲

2、我的创造(2):续编旋律

3、竖笛:《送我一支玫瑰花》

教学目标

1、能用正确的吹奏方法,掌握三声部间和谐统一,气息、力度变化一致的合奏方法。

2、续编旋律,培养学生的乐感。

教学重点

能用均匀、和谐的声音吹奏歌曲。

教学难点

合作吹奏,三声部间的和谐统一。

教学过程

一、复习本单元所唱歌曲

1、《对花》

能用活泼的歌声表现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在生产劳动中的愉快心情。

2、《唱得幸福落满坡》

能用歌声唱出新农民幸福和赞美的心声。

3、《革命将士出征歌》

能用雄壮有力的歌声表现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团结一心,抗敌救国的豪情。

二、抽查学生的演唱掌握情况。

形式:集体唱,小组唱,个别唱。

三、我的创造(2):续编旋律

(一)续编旋律的要求

1、各小节音符时值的总和必须与拍号所确定的节拍相吻合。

2、上下句有对答的感觉,有相似又有变化。

3、结束音有终止感(主音、属音或下属音)

(二)学生自由创编

(三)唱一唱个别学生的成果,纠正其不正确的地方。

四、竖笛:《送我一支玫瑰花》

1、学唱歌谱,三声部节奏基本相同。

2、单音的学习。

(1)徒手练指法

(2)吹出声音

(3)个别抽查

3、先学第一声部,注意非连音与连音的不同奏法和结尾长音的时值。

4、学第二声部,进行双声部练习,师和生配合示范演奏。

第四单元 丝竹流韵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欢乐歌》《水乡歌儿多》露一手

第二课时《紫竹调》、《卜算子-咏梅》、《外婆桥》

第三课时《小巷风韵》《姑苏风光》采集与分享 吴文化民俗风情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唱:《水乡歌儿多》

2、听:《欢乐歌》

3、音乐活动:露一手

教学设想:

本课以歌曲《水乡歌儿多》及民乐合奏《欢乐歌》为主要教学内容。教学中,从江南水乡的音乐风光片导入,让学生了解赞美江南水乡的歌曲和民间音乐,从而激发他们了解江南水乡音乐文化的热情,主动地参与音乐表现活动。

教学目标:

1、能用欢快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水乡歌儿多》。

2、认真聆听民乐合奏《欢乐歌》,对“江南丝竹”这一常见器乐表演形式有初步的了解。

3、能主动地参与“露一手”活动,准确地辨认参与“江南丝竹”演奏的各种民族乐器。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基本情绪,感知江南音乐的风格特征。教学难点在于唱准歌曲中的休止符。

教学过程

一、情景定向 导入学习

1、动一动

学生随着《水乡歌儿多》伴奏音乐,与教师一起律动进教室。

2、看一看

播放江南水乡风光片,学生边听歌曲《太湖美》边看画面。

3、猜一猜

师:片中的画面你熟悉吗?

4、议一议

师:你能描述片中城市的风光特点吗?

师:诗人就曾这样赞美江南美景: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二、 感受体验 自主学习

1、学生跟着录音边哼歌曲旋律,边随老师律动,表现小船摇曳的动感,熟悉歌词、旋律。 师:江南好,江南美,江南水乡歌儿多。

2、播放歌曲录音作为范唱。

师:能说说此时水乡孩子的心情吗?

指导学生从歌词中找出表达孩子们快乐心情的句子,并有表情地读一读,感受歌词所描绘的美景。

师:让我们一起泛舟湖面,感受捕鱼网虾的快乐。

3、学唱歌曲

(1)教师完整地范唱歌曲,指导学生听辨歌曲中休止符的位置,感受歌曲前后乐段不同的情绪。

(2)学生设计一个动作加在休止符处,表现水乡孩子细腻、含蓄、羞答答的形象。让学生在反复听赏、感受中,通过自主学习,学会歌曲。

(3)歌曲处理。指导学生从力度、速度等方面,分组讨论对歌曲的处理意见。

4、歌表演。

结合歌曲,将学生分组,用不同的方式表现歌曲。

三、欣赏乐曲 体验风格

师:在山清水秀的江南,还回荡着如绵绵江南雨的丝竹音乐,它轻巧、明朗、欢快、活泼,表现了江南人民崇尚和乐的性格。

1、完整地播放民乐合奏《欢乐歌》。

2、师:你能用颜色来表现乐曲的情绪吗?

学生讨论后各抒己见。

3、师:《欢乐歌》是江南丝竹八大曲之一,曲调明快热情,起伏多姿,富有歌唱性,旋律流畅,由慢渐快,情绪逐渐高涨,常用于喜庆庙会等热闹场面,表达了人们在喜庆节日中的欢乐情绪。(课件出示丝竹乐队演奏的场景)

4、学生分“丝”与“竹”两组, 边听乐曲, 边模仿各种乐器的演奏动作。

5、结合“露一手”活动,分辨丝竹乐队中哪些是吹奏乐器组,哪些是拉弦乐器组,哪些是弹拨乐器组,哪些是打击乐器组。

6、将学生分组,用不同的方式表现乐曲由慢渐快,不断高涨的欢乐情绪。引导学生相互评价。

四、拓展

师:水乡是美的,生长在水乡的儿童是幸福的。我们自己的家乡同样很美,相信大家一定会为自己家乡的美景感到自豪。建议大家课后去搜集歌颂自己家乡的音乐、美术、文学作品,在适当的时候我们也来尽情地赞美自己的家乡吧。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听:《紫竹调》、《卜算子-咏梅》、《外婆桥》

教学目标:

1、能安静地聆听轻音乐《紫竹调》,感受江南音乐的风格特点。

2、通过欣赏《卜算子-咏梅》体会音乐作品与文学作品的交融,感受歌曲创作中加入昆曲元素后的独特效果。

3、能安静欣赏《外婆桥》这首富有浓郁江南水乡风味及生活情趣的童谣歌曲,并学着唱一唱歌中的童谣部分。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从音乐中领略江南风情,感受江南音乐的风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紫竹调》

1、生在《欢乐歌》的音乐声中走进教室,说出所听乐曲的曲名。

2、师:上节课我们欣赏了如绵绵江南雨的丝竹音乐,今天要欣赏的这首轻音乐《紫竹调》的风格与江南丝竹极为接近。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3、初听乐曲

4、师:下列词组中哪些适合概括这首作品的风格

粗犷高亢 清新幽雅 流畅柔婉 热情奔放

5、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m ”来哼鸣一下主题旋律,再次感受作品清新幽雅、流畅柔婉的风格。

生随琴哼鸣旋律

6、简介乐曲:

“紫竹调”是沪剧曲牌之一。沪剧中的不少曲牌都是由江苏南部一些山歌、小调,经过长时间演化而逐步成型的。其旋律优美抒情,与江南丝竹的风格极为接近。

7、复听乐曲

听辨演奏形式和演奏乐器

8、师小结:

《紫竹调》的结构为单乐段。在一遍合奏之后分别由笛子、琵琶、二胡三种乐器加花演奏,使乐曲既有不同音乐的变化,又有整体的和谐,更显得生动而活泼。表现了人们乐观向上和热爱生活的情趣。

二、《卜算子-咏梅》

1、出示诗词《卜算子-咏梅》

学生读一读并猜一猜作者是谁。(毛泽东)

2、师:我们来体会一下文学作品与音乐作品的交融,欣赏一首为这首诗词谱写的歌曲《卜算子-咏梅》,听完后说说你的感受。

3、师简介歌曲:

歌曲旋律融入了昆曲的元素,全曲舒展激昂,既具有江南音乐甜美、婉约的风格,又不失迎风傲霜的刚劲气势。

4、生读一读书上有关昆曲的介绍。

5、欣赏昆剧《牡丹亭》片段,初步接触昆曲,体会它“浅吟低唱”“腔如水磨(糯)”的特点。

6、复听《卜算子-咏梅》

感受歌曲创作中加入了昆曲元素后的独特效果。

三、《外婆桥》

1、出示童谣《摇啊摇》,也请学生读一读。

2、师:下面我们来欣赏一首富有浓郁江南水乡风味及生活情趣的童谣歌曲《外婆桥》。仔细听辨歌曲中哪些地方出现了《摇啊摇》的童谣。

3、欣赏童谣歌曲《外婆桥》,并回答问题。

4、师简介歌曲:

歌曲采用回旋曲式,围绕“童谣”乐段,多次插入其他具有对比成分的乐段,轻松、诙谐的歌声把外婆家过去和现在的一草一木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让我们感受到农村日新月异的变化,感受到孩子们盼望去外婆家的急切心情。

5、复听歌曲

听一听歌曲的演唱形式、力度、速度有哪些变化。

生议一议

6、再听歌曲

按自己喜爱的方式唱一唱歌中的“童谣”。

四、教师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唱:《姑苏风光》

2、听:《小巷风韵》

3、采集与分享

4、吴文化民俗风情

教学目标:

1、能用苏州方言演唱歌曲《姑苏风光》,感受吴侬软语的独特腔韵,品味吴越音乐文化的魅力。

2、能安静地聆听女声独唱《小巷风韵》,感受苏州评弹与歌曲的完美结合。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品味吴越音乐文化的魅力。教学难点在于一字多音的唱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我们班有同学去过苏州吗?你觉得苏州之行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议一议。

2、师: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播放苏州风光片,背景乐《姑苏风光》伴奏)

3、师介绍:苏州有“鬼斧神工”之称的苏州古城;有巧夺天工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古典园林;有美轮美奂的丝绸;有名列全国四大名绣之一的“苏绣”。下面我们来听一听歌曲是怎么赞美苏州的。

二、学习歌曲《姑苏风光》

1、听赏歌曲

回答问题:歌曲用那一句话赞美了苏州?(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2、简介歌曲

《姑苏风光》是民歌套曲《大九连环》中的一段,整套《大九连环》是用五首江南流行的时调联结而成的民歌套曲,歌唱了江南名胜苏州一年十二个月的美妙景致和风情民俗。“码头调”是整个套曲的序引。歌曲用苏州方言演唱,曲调委婉动人。

3、复听歌曲

说说这首歌曲词曲结合的特点。

师小结:一字多音是歌曲最显著的特点,它使歌曲曲调委婉动人。

4、学唱歌曲

a、生用“m ”跟琴哼鸣旋律。

b、生用张口默唱的形式跟范唱自学。

c、请学生说说哪些地方比较难唱。

d、师带生唱一唱“下有苏杭”、“两处好地方”、“两处好风光”这几个地方。 e、师完整范唱歌曲,再次让学生感受吴侬软语的独特腔韵。

f、生有感情、完整地演唱歌曲。

三、欣赏《小巷风韵》

1、师:苏州不仅有令人神往的风光,更有被称为中国最美声音的苏州评弹。谁能说说你看到或听到的苏州评弹是怎样的?

生说一说对苏州评弹的了解。

2、简介苏州评弹

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和弹词的总称。它产生于苏州,流行于江浙沪一带,用苏州方言演唱。评话表演是只说不唱,称为大书。大书开讲武侠、公案之类故事,以醒木、扇子、手帕为道具。弹词有说有唱,称为小书。小书多弹唱以才子佳人为主题的故事,用三弦、琵琶等乐器自弹自唱。通过说白、唱词和伴奏的完美结合,讲述故事,刻画人物。在表演中苏州评弹讲究“说”、“噱”、“弹”、“唱”,同时注意表演技巧。其生动的语言、细腻的表演深得民众喜爱。

3、课件欣赏苏州评弹的片段

4、初听歌曲《小巷风韵》

说说歌曲跟评弹有什么联系。

师小结:歌曲以苏州评弹的曲调为基础,并插以短小具有苏州评弹典型特点的间奏,从而赋予歌曲浓郁的江南韵味。

5、复听歌曲

说说歌曲向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卷。

师:歌词以白描的手法,细致地勾勒出江南古城粉墙黛瓦、垂柳轻舟的秀美画卷。

6、再听歌曲

学生试着用苏州方言跟着轻唱。

四、采集与分享:赞美家乡的歌

师:在演唱、欣赏赞美苏州的音乐作品后,我们来回顾一下歌颂自己家乡的音乐作品。

第五单元 连绵白桦林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听《波兰舞曲》

2.动我的创造(2)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波兰舞曲》,感受乐曲辉煌、壮丽,高贵的气质。

2.了解《波兰舞曲》 A-B-A 三段体结构。

3.能简单创作四小节节奏,与老师的节奏相对应。

教学重点:

欣赏《波兰舞曲》

教学难点:

分析并掌握《波兰舞曲》 A-B-A 三段体结构。

教学过程:

一、介绍《波兰舞曲》的作者及创作的历史背景。

1. 这首乐曲作于1838年,别名《军队》,这是肖邦所写的最华丽的,最灿烂的波兰舞曲之一。

2. 简单介绍肖邦的人生经历和爱国之情,并指出“钢琴诗人”的雅号。

二、初听乐曲

1. 教师钢琴演奏第一乐段的主题

2. 学生模唱这一主题

三、完整欣赏

1. 欣赏整曲,在听到第一段主题再现时举手示意

2. 分析乐曲的段落结构

得出“A-B-A ”的结构

四、分段欣赏

1. 第一段:A 大调在第一段中,作者充分运用了色彩性变调,生动刻画出一群威武雄壮的波兰勇士。身着铠甲,腰佩战刀,雄赳赳大步向前的形象。

2. 第二段:本段之前有一个号角般洪亮的过门,紧接着出现的本段主题,具有斩钉截铁般果断、刚毅的性格。

3. 第三段为第一段的再现。

五、完整欣赏

六、我的创造(2)

1. 教师演奏节奏主题

2. 学生创编与教师对应的节奏

3. 演奏节奏回旋曲

教学内容:

1听《跳蚤之歌》

2.唱《跳吧!跳吧!》

3.我的创造(1)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跳蚤之歌》,感悟男低音的音色特点及歌曲戏剧化的特征。

2.通过欣赏《跳蚤之歌》,感受波尔卡舞曲的特点,并能找出作品中向的规律。

3.能为歌曲创编简单合适的舞蹈动作。

教学重点:

学唱《跳吧!跳吧!》

教学难点:

找出《跳吧!跳吧!》中旋律走向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欣赏《跳蚤之歌》

1.介绍人声的分类(演唱形式)

男高、男中、男低、女高、女中、女低、童声

2.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

关键词;“讽刺诗”“宠臣”

3.朗诵第一段歌词

歌曲的第一段曲调是叙述性的,接近于朗诵诗,朗诵歌词有利于学生把握作品内容及所要表达的情感。

4.初听歌曲

谈谈男低音音色的特点

歌曲的戏剧化特征如何表现

5.复听歌曲

二、学唱《跳吧!跳吧!》

1.用电子琴展示波尔卡的节奏。

2.观看东欧民族舞蹈的影象

3.吸收并改编几个舞蹈动作,跟着波尔卡节奏跳一跳。

4.师边跳边范唱《跳吧!跳吧!》。

5.学生跟着《跳吧!跳吧!》的音乐跳一跳。

6.生学唱歌谱

7.分析旋律走向特点

8.填词唱

注意切分节奏和附点四分音符.

教学内容:

1.听《天鹅湖组曲》

2. 唱《故乡》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天鹅湖组曲》片段,感受不同的天鹅形象

2.能哼唱《天鹅湖》的两个主题片段。

3.学唱歌曲《故乡》,能感受俄罗斯民歌的风格,并为歌曲设计演唱形式。

教学重点:

欣赏《鹅湖组曲》片段

教学难点:

分辨乐曲的演奏乐器及音乐形象。

教学过程:

一:欣赏《天鹅湖组曲》片段

1.介绍《天鹅湖组曲》的作者,创作背景及大概的故事情节。

2.哼唱两段主题,并对比两段主题的音乐形象。

节奏 情绪 音乐形象

天鹅主题 舒展 柔和,优美

四小天鹅主题 紧密 活泼,跳跃

3.完整欣赏《天鹅主题》

思考 A你听到了哪些音乐情景。

B 有哪些乐器参加演出,它们在塑造什么形象

竖琴 琶音

小提琴 颤音

双簧管

4.复听乐曲

5.欣赏《四小天鹅》

二 、学唱歌曲《故乡》

1.视唱歌谱。

2.填词唱

3.处理歌曲

(1)设计演唱形式

(2)听范唱对比

(3)完整演唱

教学内容:

1.听《波罗维茨舞曲》

教学目标:

1.感受乐曲粗旷的情绪

2.通过欣赏《波罗维茨舞曲》, 掌握回旋曲式的特点.

3.能用部分打击乐器为此曲伴奏.

教学重点:

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难点:

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具准备:

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师讲述”伊戈尔王”的故事

二、整体欣赏

1 .欣赏全曲(乐曲的情绪如何)

听完全曲后, 你印象最深刻的乐句是什么, 能不能哼唱一下

2 .复听歌曲, 你所熟悉的旋律出现了几次

3. 如果用字母表示, 你能把此曲的结构表示出来吗?

A+B+A+C+A+D+A

4 .介绍回旋曲式的特征.

三、打击乐伴奏

1. 分声部练习

沙锤 鼓 三角铁 串铃 响板

2. 合奏: 注意演奏顺序

3. 配乐: 伴奏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唱《蓝色的雅德朗》

教学目标:

1. 能用深情和谐的声音演唱《蓝色的雅德朗》, 加强对东欧音乐的了解

2 .巩固 的名义及上波音的唱法

教学重点:

学唱《蓝色的雅德朗》

教学难点:

学习二声部合唱

教学过程:

一、学唱歌曲:

《蓝色的雅德朗》

1. 二声部练习歌曲的副歌部分 6/8拍 上波音

分别哼唱高低的两个声部的旋律

用 “LU ” 或 “lv ” 模唱

二声部合作, 注意和声效果

2. 听歌曲范唱

(1)说说歌曲采用了怎样的演唱形式

(2)主歌和副歌部分的旋律如何对比

(3)学唱整曲

A 主歌部分采用听唱法

注意 上波音

B 副歌部分先用 “LU ”模唱, 再填词

C 注意主歌部分的连接(弱起小节)

二、我的创造(3)

分折谱例 找规律 ‘头同尾不同”

然后学生用”同头换尾” 法创编

三、拓展

总结本单元, 并介绍东欧及其相关音乐文化.

第六单元 彼岸新潮声

单元目标

1 .在欣赏、演唱、演奏等多种音乐活动中,感受多元、融合的北美音乐的风情.

2. 通过欣赏歌曲《密西西比河》、《捷瑞克之役》,了解黑人历史和美国音乐发展之间的关系;通过欣赏管弦乐《蓝色探戈》、《蓝色狂想曲》感受布鲁斯、爵士乐特有的韵律和节奏特色,了解“蓝调”的相关知识。

3. 通过学习美国民歌《啊,苏姗娜》和加拿大民歌《红河谷》,从情绪、内容以及音乐本身特点进行对比,感受两个国家民族音乐风格的异同。

4 能积极参与节奏听辨活动,并能通过演奏乐器表现自己对北美音乐风格的理解. 课时安排

一. 《密西西比河》、《捷瑞克之役》《啊,苏姗娜》采集与分享:美国黑人的历史

二. 《蓝色探戈》 露一手:听辨节奏;选择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爵士乐”探源

三. 《蓝色狂想曲》《红河谷》

四. 我的创造(1)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 听:《密西西比河》、《捷瑞克之役》,了解黑人历史和美国音乐发展之间的关系; 2 唱:《啊,苏姗娜》

3 动:采集与分享(美国黑人的历史)

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密西西比河》、《捷瑞克之役》,了解黑人历史和美国音乐发展之间的关系;

2 用轻快、跳跃的声音演唱《啊,苏姗娜》,体验歌曲诙谐、乐观的情绪。 3初步了解美国黑人的历史,理解美国音乐风格的形成过程。

教学重点:

感受北美音乐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

歌曲《啊,苏姗娜》中后半拍十六分音符的演唱。

教学过程:

一、导人

1. 学生在《密西西比河》的音乐声中走进教室。师要求学生根据歌曲速度,把感受到的音乐情绪用自己的脚步声表现出来。

2 .学生用“沉重、低沉、缓慢”的脚步走向自己的座位坐下。

二、听赏部分

1.师:“同学们,刚才你们的脚步声在告诉老师,音乐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绪?” (生答:忧伤,痛苦。悲痛„„)

2. 师:“这段忧伤的旋律来自电影《汤姆叔叔的小屋》”

师简介电影概要及人物。

3.学生观看电影片段——汤姆叔叔和黑奴们戴着锁链,步履沉重地登上沿密西西比河南去的轮船,他们同羊群、货物挤在一起,在黑人贩子李格里皮鞭逼迫下唱起了深沉悲伤的歌„„

4.哼唱书上旋律,男生用“LU ” 女生用“Lv ”分别哼唱,体验不同音色带来的不同的情绪效果。

5.再次复听,并在音乐中完成表格

我的感受:

速度缓慢

音色暗淡、低沉

节奏附点、切分较多

旋律压抑、低沉

6. 师:“接下来我们再来欣赏一首美国黑人歌曲。你们听听这首歌曲又有哪些特点?” 初听《捷瑞克之役》

7.生自由回答

8.师带领学生做简易的摹唱练习,加深对歌曲特征的感受。

三. 唱《啊,苏姗娜》

1. 初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速度和情绪。

2. 复听,学生轻拍手心,师提示弱起小节。

3.师范唱,生用LU 哼唱。

4. 完整演唱歌曲。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 听《蓝色探戈》

2露一手:听辨节奏;选择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3 “爵士乐”探源

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管弦乐《蓝色探戈》,感受布鲁斯音乐的风格特点。

2 能积极参与节奏听辨。

3 通过拓展,了解更多关于“爵士乐”的音乐知识。

教学重点:

感受布鲁斯音乐

教学难点:

判断乐曲不同部分的音乐风格。

教具准备:

录音机、磁带、钢琴、VCD 碟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学生观看几段探戈舞表演。

2. 简单说说这些舞蹈的特点。

3. 师简介有关探戈的文化知识。

4. 在“蓝色探戈”的主题音乐中,师示范,生模仿几个探戈舞的动作。

二、听《蓝色探戈》

1. 师:“刚才我们跳舞的音乐有一个很特别的名字叫《蓝色探戈》,大家说说蓝色带给你怎样的感觉?蓝色通常让你想到些什么?

生自由回答。

2. 师:在英语中“Blue ”既有蓝色的意思,也有忧郁、沮丧的意思。下面我们听听这首乐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3. 完整听赏乐曲一遍。

4. 生说说对音乐的感受。

6. 分段复听,学生说说不同乐段的不同音乐风格。

7. 再次完整听赏。

8. 师小结布鲁斯音乐的风格特点。

三、露一手:节奏听辨与合作表现。

1. 出示节奏卡,生轻轻击掌自由练习节奏。

2. 集体用“Bong ”念出节奏。

3. 说一说在《蓝色探戈》的哪一段主题中出现过下面的节奏?

4.复听《蓝色探戈》

5. 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给乐曲伴奏,师提示乐器的音色。

6. 分组演示,师提示注意控制演奏的力度,不可太响。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听《蓝色狂想曲》

2.唱《红河谷》

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管弦乐《蓝色狂想曲》,感受爵士音乐的风格特点。并了解爵士乐队经常使用的乐器。

2.能用圆润,连贯的歌声演唱歌曲《红河谷》,并能表达出歌曲真挚,伤感的情绪。 教学重点:

感受爵士音乐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

切分节奏,弱起小节的掌握

教具准备:

录音机、磁带、钢琴、VCD 碟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师:“上节课我们欣赏了一首布鲁斯音乐《蓝色探戈》。今天,我们再来听一首同样以蓝色为题的乐曲《蓝色狂想曲》。”

2. 师介绍作者及乐曲的创作背景。

《蓝色狂想曲》是美国音乐家格什温在去波士顿的旅途中创作的,他事后曾这样描述:" 那是在火车上,可以听到铿锵的节奏和隆隆的撞击声„„我经常在噪音深处听见音乐。就在那里,我忽然从头至尾构筑出--甚至是跃然纸上--„„ 二、听《蓝色狂想曲》

1、初听乐曲,谈谈对乐曲的总体感受。

2、复听引子和主题一

师:“同学们听听乐曲开始时的滑奏是由什么乐器吹奏的?”

3、复听乐曲主题二

师:“在这首乐曲中你还听到了其他哪些乐器的音色?”

4、出示各种乐器图片,学生选择。

单簧管

钢琴

小号

法国号

萨克斯管

5、复听音乐,请学生上台组成小乐队,模仿各种乐器的演奏。

6、把感受到的不同的音乐情绪用不同的颜色或线条表现出来。

师:欣赏了这首《蓝色狂想曲》之后,同学们一定对其中巧妙融合的不同风格的音乐和自由的结构很感兴趣,它那时而忧郁,时而热烈的爵士乐特点一览无余,希望同学们在课下能够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丰富自己对新音乐的鉴赏力。

三、唱《红河谷》

1.师有感情地范唱歌曲。

2. 听录音,师简介歌曲背景。

3.在伴奏音乐中师朗诵歌词。

4. 复听歌曲录音,生用“LU ”轻声哼唱。

5.生随着录音划一划旋律线,感受旋律的走向。

6.师:“要表现好这首歌曲,我们应该用怎样的速度和感情?”

7. 生自由发言,再次提示用“舒缓偏慢的速度、忧伤缠绵的感情”演唱歌曲

8. 师钢琴伴奏,生完整唱词。师提示弱起小结的演唱注意。

9.男、女生分角色演唱。

10.相互评价,说说谁的感情更好。

11.播放歌曲录音,学生在歌声中离开教室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在上课时纪律比较好,个个都很认真,总体的音乐基础还可以,接受能力不错,有一小部分学生乐理知识掌握的不错,唱歌的状态,音色也很优美。学生们对音乐的兴趣很浓,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要拓宽他们的音乐视野,提高欣赏音乐的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基本上能掌握教材所规定的乐理知识,视谱,视唱能力有较大的提高。

2、通过学习能正确的完美的表现歌曲,理解、欣赏曲目的主要内容。

能力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歌曲,学会用正确的口形,呼吸及连音、断音的演唱方法演唱,掌握一定的音乐技巧,使学生具有认识简单乐谱的能力。

2、通过学习本册教材,认识一些乐器,学习演奏方法。

3、 通过欣赏,了解几种常见的演奏形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速度,力度,节奏、节拍、音色、音区的感知能力,培养他们的音乐想象力和联想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操。

4、 通过乐器的训练,让学生学会正确的演奏姿势与方法,提高演奏能力,学习表达不同音情感的乐曲。

情意目标:

通过音乐教学,突出其学科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真挚情感,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新人。

质量目标:

基本上能掌握教材规定的简单的乐理知识和简单的音乐技能,通过学习能掌握教材规定的简单的乐理知识和音乐技能,能完整的演唱歌曲。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设有六个单元,每单元还包括“唱”、“动”、“奏”、“听”等等内容,这些内容均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本套教科书比较重视综合学习。第一层次是音乐教学与不同领域的 综合,使单元学习的活动丰富、完整,为学生的 实践和创造开辟广阔的 天地;第二层是音乐与姊妹艺术的综合,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综合;第三层是音乐与其他学科的综合。本套教科书力图把综合性活动自然的、灵活地编织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重视学生自我评价反思能力的培养。如在活动提示中设计了许多随机评价的指导,每个单元则有综合性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展示进行评价。

[改进教学措施]

1、 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在此基础上按课时,并按教导处统一备课格式,认真写好教学详案。

2、 认真执行课时计划,严格把握35分钟的课堂时间,向35分钟要效率。

3、 充分作好课前准备。

4、 认真按照教案上课,上课坚持说普通话,在课上多给学生自我表现和发问的机会。

5、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适当放低要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6、 根据本校条件设备,充分利用投影仪、录象、录音机等教具,努力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进度安排]

1~3 第一单元 七彩桥

听:《迎宾曲》《 丝绸之路》《中国花鼓》 《送别》

唱:《唱着跳着走近你》 《手拉手,地球村》

动:集体舞 采集与分享

4~6 第二单元 友邻多佳音

唱:《清津浦船歌》 《故乡恋情》

听:《樱花谣》《加美兰》《脚铃舞曲》

《我的小花园》《哈罗!哈罗!》

动:我的创造 露一手 采集与分享

7~9 第三单元 北国豪情

唱:《对花》《掏洋芋》

听:《跑旱船》《山村来了售货员》 《兰花花》 《唱得幸福落满坡》《革

命将士出征歌》

动:我的创造 露一手

10~12 第四单元 丝竹流韵

听:《欢乐歌》《紫竹调》《卜算子。咏梅》

《小巷丰韵》《姑苏风光》

唱:《水乡歌儿多》 《外婆桥》

动:采集与分享 露一手

13~15 第五单元 连绵白桦林

听:《波兰舞曲》 《 天鹅湖组曲 》《跳蚤之歌》

《波罗维茨舞曲》《故乡》

唱:《跳吧,跳吧》《 蓝色的雅德朗》

动:我的创造

16~18 第六单元 彼岸新潮声

听:《密西西比河》《蓝色探戈》《蓝色狂想曲》

《又唱浏阳河》《The Battle of Jericho》

唱:《啊,苏珊娜》 《红河谷》

动:我的创造 采集与分享 露一手

第一单元 七彩桥

单元目标:

1. 通过对不同体裁音乐的欣赏,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以及乐曲中所具有的中国民族音乐特点,了解民族音乐元素对作曲家音乐创作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初步理解音乐艺术在思想情感的表达及世界文化交流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2.在学唱歌曲时能够运用已学过的音乐知识,创造性地表现歌曲;通过朝气蓬勃的演唱和热情友好的集体舞,抒发自己热爱世界和平、渴望与异国人民建立友谊的美好情感。

3.通过“采集与分享”活动,增强收集信息、查找资料的能力,并且能在信息交流中了解一些有关中外音乐文化交流的知识。

4.学习用竖笛吹奏江苏民歌《茉莉花》,并能与同学一起合奏。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迎宾曲》《唱着跳着走近你》

第二课时《中国花鼓》《丝绸之路 》 集体舞《唱着跳着走近你》 第三课时 采集与分享: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竖笛演奏《茉莉花》 第四课时《送别》《手拉手,地球村》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听:《迎宾曲》

2.唱:《唱着跳着走近你》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唱着跳着走近你》。能用朝气蓬勃的歌声表现热情友好的音乐形象,抒发热爱家乡、渴望友谊的美好情感。

2.能尝试运用已学过的音乐知识创造性地表现歌曲。

3.能专注地欣赏《迎宾曲》,了解歌曲背景,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乐曲所具有的中国民族音乐特点,初步理解音乐艺术在思想情感的表达及世界文化的交流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教学重点

1.跨小节切分节奏和休止符的掌握以及歌曲休止处的修饰处理。

2.用轻快、跳跃的声音演唱,并表现出歌曲的现代感。

教学过程

一、以乐激情 这是新学期的第一节音乐课,教师播放《迎宾曲》,请学生们在热情欢快的音乐声中走进教室。

1、请学生说说对《迎宾曲》的初步感受。

2、教师介绍歌曲表现的主题及时代背景。

3、教师出示《迎宾曲》曲谱,请学生再次欣赏歌曲,并从歌词中分析判断歌曲表现的内容是何时、何事、何地。

4、观看影片《客从何来》片段,教师简介一年一度的“广交会”。

5、视唱教材中《迎宾曲》的旋律片段。

6、请学生聆听广东音乐《步步高》,感受《迎宾曲》中与之相似的旋律,并用铅笔在书上的乐谱中做记号。

7、请学生说一说作曲家为什么这样创作?目的何在?

歌曲吸收了广东音乐的音调,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生动有力地表现了中外朋友在广州交易会上欢聚的场景和喜悦的心情。同时,广东音乐素材的使用起到了传播民族文化、宣传家乡等方面的作用。

三、以歌传情

1. 请学生再欣赏一首歌曲《唱着跳着走近你》。分析歌曲表现的主题,说说情绪、内容等。

2. 学唱歌曲

(1)节奏练习:教师出示节奏卡片请学生读读、拍拍,注意连线的读法。

2/4 × ×× | × — || 2/4 ×. × | ×× ×× || 2/4 ×× × | × — || 2/4 ×× 0 | 0× ×× ||

(2)合唱练习:先请高、低两声部的同学分别找出自己声部中有连线和休止符的乐句唱一唱、合一合,最后再连贯、完整地唱出合唱部分。

(3)歌曲接龙演唱:教师唱第一乐段,学生唱合唱部分。

教师领唱时,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说一说:在曲谱中有颜色的地方加入什么样的伴奏合适?(如拍手、声势、打击乐器、做动作等都可以)

分别请学生尝试在演唱中加入伴奏,听听、看看谁创作的效果好。(学生在此过程中逐渐唱熟第一部分歌曲)

选择较好的伴奏方式,完整地演唱歌曲。

(4)歌曲处理

请学生根据歌曲情绪,试着将以学过的断音记号、连音记号标注在歌曲中合适的地方,唱一唱,说说感觉如何。

有感情、完整地演唱歌曲。

三、以歌会友

以歌曲《唱着跳着走近你》为蓝本进行歌词的改编,歌唱、赞美自己的家乡并以歌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听:《丝绸之路》 《中国花鼓》

2.动:集体舞:《唱着跳着走近你》

教学目标

1.在《丝绸之路》、《中国花鼓》的欣赏中,初步感受中国民族音乐的风格及其魅力,知道“民族性即世界性”的道理,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2.通过创编集体舞《唱着跳着走近你》,使学生在载歌载舞中体验动人的旋律,交流情感、加深友谊。

教学重点

通过对不同体裁音乐的欣赏,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一、欣赏《中国花鼓》

1、简介弗里茨·克莱斯勒

弗里茨·克莱斯勒(Fritz Kreisler ,1875-1962),美籍奥地利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生于维也纳,四岁学习小提琴,七岁首次公开演出,同年考入维也纳音乐学院学习,十岁时因成绩优异得金质奖章。十二岁毕业后进巴黎音乐学院深造。1887年赢得小提琴演奏大奖,曾脱离音乐生活五年,后在莫斯科举行音乐会。1901年在伦敦作初次演出,1904年伦敦爱乐协会授于他贝多芬金质奖。1915-1924年移居美国,广泛演出,声誉日隆。二十世纪初多次在世界各地作旅行演奏。

2、唱一唱《中国花鼓》的主题旋律,并感受其中国音乐特点。

3、初听乐曲,根据教材提示的旋律变化,感受乐曲的活泼、热烈的气氛。

4、听一听,连一连

5、复听,引导学生说说乐曲的演奏形式、主奏乐器、伴奏乐器。

教师小结:

这是具有东方风格的小品曲。作者克莱斯勒对中国的民间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在美国西部城市旧金山旅行时,曾欣赏过当地中国移民表演的“华埠音乐”。克莱斯勒有感于中国艺人的演奏,于是选用了花鼓的前奏创作本曲。

一般西洋作曲家在用东方旋律作曲时,总是采用速度徐缓的曲调,亦即东方风格舞曲的“咚、嚓、咚、嚓”的平板。而这首曲子则突破“徐缓平板”的模式,而采用了急速、华丽的细腻旋律,以及快速的节奏,既充分发挥了小提琴的演奏技巧,又描绘了中国民俗中迎神大会上热闹、喧嚣的欢乐气氛。克莱斯勒曾在1923年访问中国,并在上海等大城市举行了个人演奏会,其主要演奏曲目正是这首《中国花鼓》。

二、欣赏《丝绸之路》

1、激情导入 出示丝绸之路的相关风景图片,配乐介绍:丝绸之路在《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被称为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的蛮荒之路,可是自汉代张骞冒死开拓之后,这条崎岖荒僻的道路上却出现了队队商旅,悠悠驼铃。从此,东方的文明古国和西方的许多国家便开始了不绝如缕的联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年来发起的“丝绸之路研究计划”,把丝绸之路意味深长地称作“对话之路”,当代的中国人称它为“开放之路”。为什么称它是“对话之路”“开放之路”呢?今天,我们就沿着这条丝绸之路,察看一番,感受一番。

2、初听,采用电视片段“配乐”的方式进行欣赏。

3、请学生说说乐曲的情绪、表现的内容、是哪个国家的音乐风格、由何种乐器演奏。

4、了解作曲家及音乐创作背景

5、复听

三、集体舞《唱着跳着走近你》

1.复习歌曲

2.分小组创编动作,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汇报,总结,选出优秀的动作组合。

教学内容

1.奏:竖笛 《茉莉花》

2.动:采集与分享: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

教学目标

1.学习用竖笛吹奏江苏民歌《茉莉花》,并能与同学一起合奏。

2.通过“采集与分享”活动,增强收集信息、查找资料的能力,并且能在信息交流中了解一些有关中外音乐文化交流的知识。

教学重点

1.“高音孔”的开闭。 2.四个音连奏要均匀、流畅。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用亲切的音乐语言互致问候,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二、导入:投影展示中国地图,让学生找出江苏的位置。并指出江苏可以分为苏南和苏北两个部分。教师讲述:我们江苏山水秀丽、风光明媚,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千百年来江苏人民在这块富庶的土地上耕作、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歌曲。今天,我们来欣赏一组江苏民歌。

听江苏民歌,说出歌名。

1.《紫竹调》(教师用竖笛演奏)

2.《拔根芦柴花》(听录音)

3.《茉莉花》(师生齐唱)

三、竖笛吹奏江苏民歌《茉莉花》

1.分声部学唱旋律

2.学习吹奏

(1)做“无声”的手指练习,提示学生的同步性、协调性。

(2)试一试,吹一吹。找出学习有困难的地方。

学生讨论

(3)重点难点解决

“高音孔”的开闭,用左手拇指开闭。教师示范,学生练习,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四音连奏”的练习。找出乐曲中四音连奏的节奏、小节,进行反复练习。

(4)分声部学习吹奏。

让学生轮流演奏第一、第二声部;

做重奏练习;

合奏。要求每一声部的学生做到节奏整齐,配合默契,音量均衡,音色、音准和谐统一。

四、采集与分享: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

1.教师讲故事《三大男高音声援北京申奥》;中国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中国民族音乐轰动维也纳金色大厅。

2.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知道的有关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情况。

3.分析判断指出“音乐桥”中相应的图片。

教学内容

唱:《手拉手,地球村》

听:《送别》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饱满的热情演唱《手拉手,地球村》来表达小朋友们对保护地球的强烈愿望。

2.学生能意识到地球环境的危机,并在听赏活动中能进一步感受音乐所表达的“地球的美”,从而喜爱地球,愿意保护地球。

3.在充满深情的《送别》旋律中,体会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学生能用饱满的热情演唱《手拉手,地球村》 。

(2) 在各种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保护地球的热情,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一. 地球的灾难——欣赏影片《后天》

导入语: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地球就像一个美丽的村庄,但是这个村庄正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灾难,有可能即将毁灭,我们首先来看一个片断。

1、看

放映电影《后天》有关于地球上各种气候如龙卷风、洪水、冰川等气象给地球所带来的毁灭性的灾害这一片断。

2、谈

谈看完《后天》的感受,引导学生将话题转移到地球的灾难。

3、想

师:地球为什么会遭到这些灾害呢?

观看有关于地球环境遭受破坏的录像片。

二、保护地球——演唱歌曲《手拉手,保护地球》

师: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我们不忍心看到自己温馨的家乡遭到灾害,甚至毁灭,面对这些局面,我们应该怎么做呢?难道我们等待这些灾害的到来吗?不,保护地球是我们神圣的使命,让我们一起齐心协力来保护地球吧!

1. 说出我们的愿望——歌词教学

说: 激发学生说出自己保护地球的想法。

编:以师生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将自己保护地球的想法说成第一部分歌词。

念:以Rap 的形式,师生合作念歌词(老师念括号里的部分)

3/4 ×0 ×0 × ∣×. × × × × ∣ × × × |

生:弯 弯 腰 丨捡. 回 一个 希 | 望 师:(真 棒) |

×0 ×0 × ∣×. × × × × ∣ × × × |

生:手 拉 手 丨捡. 出 一个 太 丨 阳 (你真 棒)|

× × × ×0 | ×0 ×. × × | × × × |

希 望 的 太 | 阳 就是 我 | 们 (真 棒)|

绿 色 的 长 | 河 就是 我 | 们 (真 棒)|

××× ××| ×0 × × × |×. × ×× |× ×× ×||

我们把 地球| 村, 打 扮 得 |漂 漂 亮 |亮!(你真 棒)||

2. 歌唱我们的愿望—— 二声部学习

听:CAI 播放全曲

师:你能听出这是一首几个声部的歌曲吗?

奏:CAI 播放两个声部的部分,请学生选择最喜欢的打击乐器和节奏给二声部伴奏。 唱——第一声部

随CAI 唱第一声部旋律.

师:请同学们跟着唱一唱,是否觉得声音太单薄,就像保护地球的小朋友力量不够,不够团结。

编——二声部旋律

师:地球村是我们共同的家乡,让我们用歌声唱出保护地球的决心,好吗?怎样让歌声更雄厚有力呢?老师有个提议,我们一起来创编“第二声部”好吗?

a.CAI出示作曲秘诀

两声部的节奏,大体上要求一致。

两声部的旋律一般以协和的三、四、五度音程为主。

结束时,一般要找到有终止感觉的音。

b. 师生合作作曲

以分组讨论的形式,将全班同学分成四大组,每两组同学创编一乐句进行比赛。老师到各组分别指导创编四、五度和相同度数的音,学生创编括号里的音。

第一组

3/4

5 6 5 - | 12 3 - | 43 2 6 | 77 655 1 3 | 2 - - |

(3)2 1 - |( 67 1 -)|(21 7 )6 |(55) 655 (6 1)| 7 - - | 第二组

3/4

5 6 5. 1 | 6 7 6 - | 4 3 2 6 | 77 655 23 | 1 - - ||

(3)2 1 - |( 45 4 -)|(21 7 ) 6 |(55) 655 75 |(1 - - )|| c. 成果展示

将优秀的作品输入电脑,说一说成功之处。

唱——第二声部

a. 跟琴分组视唱。

b. 全班同学在二声部音乐里找到自己的声部视唱。

c. 用la 跟琴演唱两声部,要求声音的高位置的演唱及声部的协调。

3.实现我们的愿望——歌唱全曲

倾听全曲

师:请同学们感受一下这群小朋友对保护地球的热情。

哼唱全曲

跟CAI 唱全曲。

学唱全曲

师:你觉得最难唱的是哪一句?

注意指导学生八分休止、切分节奏、一拍附点节奏的演唱。

演唱全曲用饱满的热情,有感情的演唱全曲。

三、欣赏——《送别》

1.导入

今天我们首先来欣赏一首歌,请大家猜猜他的歌名。(放《童年》)这是大家喜欢的《童年》, 它是流行于现代校园的一首校园民谣,那么我们思考一下,如果我们追溯到“五四”时期,那时学堂里又在唱些什么?那时人们把在学堂里唱的歌叫乐歌,因此就把20世纪初

流行于学校的歌曲,叫学堂乐歌。学堂乐歌除向学生进行思想和知识教育外,还有反映人们要求“富国强兵”、“抵御外辱”的,还有宣传学习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学堂乐歌《送别》。

2.介绍词曲作者

学堂乐歌基本上是填词歌曲,其曲调大部分选自当时的日本和欧美的流行歌曲,因此它的曲作者为英国的奥待韦。它的词作者是我国近代音乐家李叔同。

初听《送别》,说说对音乐的感受。

朗诵《送别》的歌词,体会诗此与音乐内容表达的情感。

复听,轻声跟唱

四、心中美丽的地球村——课外拓展

师:小朋友们,地球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应该像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去保护我们生活的家园,我相信,在同学们的保护下,我们的地球村会装扮得更加美丽,请你们将你们心中美丽的地球村画下来好吗?

课后,请同学们将心中美丽的地球村用画笔画下来,且说出各自所画的地球村美在哪

第二单元 友邻多佳音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听:《樱花谣》(日本)

2.唱:《清津浦船歌》(朝鲜)

教学目的

1. 在欣赏、唱歌、律动、吹奏、创造等教学活动中,接触朝鲜、日本、孟加拉 等

亚洲国家具有的民族特点和代表性的音乐,感受音乐的不同风格,扩大音乐文化视野,从音乐中领略亚洲各地的人文风情。

2. 在鉴赏亚洲音乐的地域与风格特征时有一定的识别能力。流畅地演唱歌曲《清津浦船歌》,

熟悉本节课所介绍的歌,乐曲的主题,能唱、奏其中的部分旋律。

教学重点、难点

1.体验亚洲各地音乐的不同风格。

2.熟悉具有代表性的亚洲歌曲、乐曲的主题。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音乐游戏:听赏竞答

2.多媒体展示游戏内容,听赏音乐,参考风景图片竞答国家名称、音乐名称、风景名称。

竞答方法:

3.说出国家名称得一颗星,风景名称得一颗星,音乐名称得两颗星,说出一种与这个国家

相关的人文风情得一颗星。

4.在音乐播放结束之后即可抢答。

5.教师将清楚活动的规则和要求。活动中仔细观察学生活动情况,及时捕获具有亮点的教

学资源信息,及时点评、总结。

二、欣赏与表现

欣赏女生独唱——《樱花谣》(日本)

1、欣赏日本筝演奏的《樱花谣》,说出演奏乐器和所属国家的名称。

2、欣赏女生独唱——《樱花谣》,教师启发学生尽情想象音乐所描述的情景。

3、学生交流自己所感受到的音乐情景,教师点评并小结。

4、听老师演唱《樱花谣》的歌谱,学生将歌中所用的唱名按由低到高的顺序写出来

5、用课堂乐器将所写音列吹奏出来,揭示其调式音节为日本特有的“都节调式”。

6、跟琴视唱另外一首用都节调式写成的民谣《樱花》。

三、学唱朝鲜民歌——《清津浦船歌》(朝鲜)

1、学生听赏歌曲并思考、回答问题:听辨这首歌曲的节拍,感受歌曲的强弱变化,用律动来表现音乐的强弱关系。

2、简介歌曲。找出歌曲中模仿锣鼓声音的衬词,并在凳子上按节奏敲击,使歌曲更添生活的情趣,表现渔民劳动的快乐和乐观的精神。

3、出示《清津浦船歌》乐谱,学唱歌曲。

4、歌曲常常用朝鲜最富有代表性的乐器——伽耶琴与长鼓作伴奏(出示伽耶琴与长鼓的图片),学生自己选择音源,用长短不同的节奏,模仿伽耶琴与长鼓为歌曲伴奏。

5、分组运用歌唱、吹奏、律动、打击乐器伴奏等形式表现《清津浦船歌》。

6、各小组交流创作表演成果,并总结关于“朝鲜音乐的风格特征”。

四、教师总结

亚洲,有地球上面积最大的陆地,亚洲,是世界上居住人口最多的“村庄”。在这里,升起了人类文明的曙光;在这里,蕴藏着丰富多彩的艺术宝藏。我们是亚洲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有着自己独特的音乐文化,我们的邻居日本、朝鲜、泰国、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马来西亚„„每个国家都有其风格独特的音乐。通过欣赏这些音乐,我们不仅能感受到这些国家音乐文化的丰厚底蕴,而且还能领略到这些国家风土人情及人文习俗的缤纷多彩。音乐是一种没有国界的美丽语言,今天我们在“亚洲音乐之旅”中领略到了日本、朝鲜、孟加拉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听:《佳美兰》、《我的小花园》(印尼歌曲))

2.唱:《故乡恋情》

教学目标:

1、在欣赏、歌唱、律动、创造等音乐活动中,接触泰国、印尼等亚洲国家具有民族特点和

代表性的音乐,扩大音乐文化视野,借助音乐了解更多亚洲国家的人文风情。

2、能用轻快、依恋地感情演唱歌曲《故乡恋情》, 用声势动作为不同风格的歌曲伴奏。

3、能以独特的方式表达、表现对邻邦国家音乐风格的理解,能区别泰国、印尼两国音乐的

异同。

教学重难点:

1、熟悉具有代表性的亚洲歌曲。

2、为不同风格的歌曲加声势动作。

课前准备:

多媒体、钢琴、卡片、打击乐、音响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走进亚洲国家

1、以导游的身份带领大家去亚洲另外的两个国家泰国、印尼游览,多媒体出示亚洲地图,了解地理位置。

2、和学生共同讨论这两个国家的人文风情,说一说你对他们的了解。

3、媒体出示泰国“千佛之国”,印尼“千岛之国”风情图片,请学生连一连,辩一辩。

三、走进亚洲音乐

1、导入

师:“不同的国家给我们带来了不同的人文风情,更奇妙的是他们将给我们带来不同的音乐享受,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吧!”

2、新歌教学 《故乡恋情》

1)请学生聆听《故乡恋情》,思考:音乐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

2)出示乐谱第一部分。提问:这部分有几个乐句?并跟琴用“lu ”哼唱。

3)用琴指导每句的弱起。

4)在读歌词与唱歌词中感受这一段在节奏、音程、旋律、力度、情绪五方面的特点。

5)教师范唱第二段,感受与第一段在五个方面的不同处,并用卡片作对比出示出来。

6)学生完整唱第一、二段,情绪不段升华,但意犹未尽,教师范唱第三乐段,总结乐曲的结构形式为:A—B-A形式,复习D.C 和 Fine记号。

7)用轻快与依恋地感情完整地演唱歌曲,纠正升5和升4的音高。

3、拓展歌曲

1)学生唱歌曲A 段,教师在每句结束处唱回声。

2)师生互换,学生长回声,教师指挥提示。

3)请学生用身边的打击乐(圆舞板、沙球)为歌曲伴奏,听一听哪种节奏最合适。

4)教师示范:回声用沙球、乐句用圆舞板。

5)和学生一起用打击乐表现,并加入身体语言(扭胯)

4、欣赏、表现《我的小花园》

1)多媒体欣赏《佳美兰》,教师介绍何为佳美兰。

这个词是爪哇语,原意为“用手操作”、“敲击”。现在即指以打击乐器为主的乐

队,也指由它演奏的音乐。

2)复听音乐,思考:你对作品中哪几样乐器的音色有印象?教师出示若干打击乐器,

找出类似的音色。

3)学生用找出的打击乐试奏主要旋律,体验印尼人民节日的快乐。

4)教师范唱另一首印尼民歌《我的小花园》,体验歌曲的情绪:活泼、优美地。

5)用视唱法学唱歌曲主旋律。

6)打击乐演奏主要节奏:ox xx xx x ,重点解决弱起。

7)师生接口唱乐句,熟悉旋律。

8)请学生选择乐器为歌曲伴奏。(一人分奏一个音)

9)(机动)欣赏具有代表性的歌曲《宝贝》、《梭罗河》。

四、教师总结本课,结束教学。

音乐无国界。这节课,我们又来到了美丽的亚洲国家泰国、印尼,领略了那里的迷人风光,并演唱了他们富有民族特色的歌曲,希望同学们课后能找一找更多亚洲国家的歌曲,唱响我们亚洲人自己的歌。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 学唱《哈罗!哈罗!》

2. 欣赏《脚铃舞曲》

露一手:制作脚铃,随音乐舞蹈。

教学目标:

1.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热烈欢快的情绪。

2.能用自制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表现马来西亚人民在节日里载歌载舞的欢乐场面。

3.了解马来西亚和孟加拉国的音乐特点,感受两国的美丽风光和风土人情。对比欣赏两国

的音乐风格。

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自制打击乐、自制脚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去领略了日本、朝鲜、泰国和印尼的风情画卷,这节课我们继续进行我们的旅程。今天老师带大家去认识我们另外两个邻邦国家——马来西亚和孟加拉国。

二、欣赏歌曲《哈罗,哈罗》

1、师:首先,让我们先到马来西亚看看。(多媒体播放马来西亚的美丽风光和风土人情)师简介。

师介绍马来西亚的音乐。

2、欣赏歌曲《哈罗,哈罗》

听了歌曲说说自己的感受。

师:马来西亚的人民特别好客,看到我们的到来,很高兴的对我们说:“哈罗!哈罗!我的朋友”。播放歌曲录音,师在色块处加进“哈罗!哈罗!我的朋友。” X X X X / X X X X /

哈罗! 哈 罗! 我 的 朋 友 (生齐读)

3、教师范唱歌曲,学生模仿好客的马来西亚人在歌曲色块处加入“哈罗!哈罗!我的朋友。”的邀请声。

三、学唱歌曲

1、学生跟琴用LU 哼唱歌曲。

2、注意休止符。演唱时在休止符处可用拍手等动作帮助演唱。

3、学生唱词。教师及时纠正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4、 提问歌曲中出现的一些音乐记号。

如:反复跳跃记号、换气加号、连音等。

还要注意最后一个音唱够5拍。

5、 学生完整演唱。指导学生用轻快、活泼地声音演唱歌曲。

四、 表现歌曲

1、 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人演唱歌曲、一组人加入邀请声。

2、 拍一拍节奏。 0 X X X / X 0 0 / /

用自制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注意乐器休止两拍再加入,形成轮奏的效果。

学生练习。

3、 完整表现。

将学生分成三组,一组演唱歌曲、一组打击乐伴奏、一组加入邀请声。

五、拓展

1、欣赏孟加拉国的美丽风光和风土人情。

2、听孟加拉国《脚铃舞曲》,教师启发学生尽情想象音乐所描述的情景。

3、学生交流自己所感受到的音乐情景,猜测演奏乐器的名称,教师点评并小结。

4、欣赏印度与孟加拉国歌舞电影片段,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到两国音乐舞蹈之间的渊源关系

以及音乐的主要表现形式——载歌载舞。

5、女生在自己的脚踝上系上小铃,随音乐舞蹈。男生拿出自制的手鼓为女生伴奏。

六、小结

比较两国音乐特点,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第三单元 北国豪情

一、教学目标:

1、能自主参与各项音乐活动,感受北方民歌的基本特点,并学会用不同的感情表达歌曲的思想内涵,再现北方民歌的特色与豪情。

、通过学唱《对花》和《唱得幸福落满坡》感受人民当家作主人的幸福之情和生产劳动中的愉快情绪,并试着通过南北方小调的对比,加深对北方民歌的认识。

3、在欣赏《跑旱船》、《山村来了售货员》、《革命将士出征歌》、《蓝花花》、《掏洋芋》的过程中,感受北方民歌的独特风格和韵味。同时,学会用秧歌步和着歌曲的节奏,参与“跑旱船”的表演,体验北国人民喜庆的心情,展示庆典的场面。

4、能熟练地用竖笛演奏“降si 、升sol 、升do 、”这几个变化音。通过三声部的简单合奏强化同学间相互配合的意识,达到声部间的和谐统一,气息、力度的一致。

二、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跑旱船》《对花》 露一手(1):跑旱船表演

第二课时《山村来了售货员》《唱得幸福落满坡》 露一手(2):自做“唢呐”并表演 中国各地民歌的特点

第三课时《蓝花花》《掏洋芋》学唱《革命将士出征歌》 我的创造(1):创编歌词 第四课时 复习本单元所唱歌曲 我的创造(2)续编旋律竖笛《送我一支玫瑰花》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听:《跑旱船》

2、唱:《对花》露一手(1):跑旱船表演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对花》。能用活泼的歌声表现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在生产劳动中的愉快心情。

2、欣赏《跑旱船》,参与“跑旱船”的表演,学会用秧歌步和着歌曲的节奏,体验北国人民喜庆的心情,展示庆典的场面。

教学重点

能用活泼、欢快的歌声表达情感。

教学难点

衬词的演唱。

教学过程

一、看图猜谜

1、多媒体出示各种花的图片,学生说一说是什么花?

2、了解各种花的形态和特点。

3、根据花开放的季节猜有哪些花?

二、学唱《对花》

1、初听《对鲜花》,体会歌曲情绪?说演唱形式?

2、再听,问正月里、二月里、三月里分别开放的是什么花?

3、学唱前半段歌词,用问答式学唱。

4、学唱后半段歌词

5、完整演唱

6、根据季节的变化创编新的歌词,在一问一答中强化对歌曲情绪的体验。

7、听赏几首不同地域的对答型歌曲,比较它们的风格特点,完成课本中关于南北方小调风格差异的练习题。

三、欣赏《跑旱船》

1、观看节日里群众跑旱船的录象。

2、了解跑旱船这种民间艺术形式的起源及相关知识:旱船,是一种汉族民间歌舞,多在春节等喜庆日子里表演,由一个人站在一个船形的道具中,模仿划船动作,边舞边唱。在陕北地区,“旱船”也称“水船”。

3、初听,关注歌曲中滑音、延长音、衬词的运用。

4、复听,说说那些因素决定了歌曲的独特风格。

四、露一手(1):跑旱船表演

1、用秧歌舞的简单步伐跟着表演,加入唢呐和锣鼓声。

2、动手制作旱船。两人一组,一人掌舵,一人划浆。以四方步为基础加入一些自由性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唱:《唱得幸福落满坡》

2、听:《山村来了售货员》

3、露一手(2):自做“唢呐”并表演

4、拓展:中国北方民歌的特点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唱得幸福落满坡》。能用歌声唱出新农民幸福和赞美的心声。

2、感受乐观、风趣的售货员肩挑货担向山区赶路的形象。

教学重点

能用喜悦、赞美的歌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切分音和后倚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多媒体展示满山坡丰收的场景,介绍新中国建立后西北农村的变化,感受农民收获时的喜悦心情。

二、学唱《唱得幸福落满坡》

1、初听,感受歌曲的情绪?

2、再听,用lv 哼唱旋律,找出旋律完全相同和同头换尾的地方?

3、跟琴用lv 哼唱旋律。

4、师范唱歌曲。

5、用整体听唱法学唱歌曲。

6、生自学第二、第三段歌词。

7、完整演唱。

三、欣赏《山村来了售货员》

1、介绍民族乐器“唢呐”及器乐表演形式“唢呐独奏”。

2、初听乐曲启发学生凭借“标题”描述乐曲表现的情景。

3、复听比较三段旋律中节奏的变化,它们给你带来怎样的想像?

4、随音乐用动作表现。

5、学生扮演售货员和购货山民的角色,用动作、表情再现山村售货员的形象。 四、露一手(2):自做“唢呐”并表演

1、了解唢呐在晋、陕、冀地区民间音乐中的重要地位。

唢呐是由丝绸之路传入的乐器,它高亢、粗矿的音色,很接近西北人的性格,因此就在当地生根,成为具有代表性的民间乐器。

2、用身边的材料,制作简易“唢呐”。

3、随着唢呐演奏的音乐,用自己做的“唢呐”模拟演奏动作。领悟民歌的曲调常常与伴奏乐器特色相关。

五、拓展: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唱:《革命将士出征歌》

2、听:《蓝花花》、《掏洋芋》

3、我的创造(1):创编歌词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革命将士出征歌》。能用歌声表现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团结一心,抗战救国的豪情。

2、欣赏《蓝花花》、《掏洋芋》,感受北方民歌的独特风格和韵味。

教学重点

能用雄壮有力的歌声演唱歌曲《革命将士出征歌》。

教学难点

一字多音。

教具准备

cd 钢琴

教学过程

一、学唱《革命将士出征歌》

1、简介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团结一心,抗战救国的历史功绩,激发学生学唱歌曲的热情。

2、用模唱法学唱歌曲。

3、学唱第一段歌词。

4、师生接口唱巩固第一段歌词。

5、自学第二段、第三段歌词,师纠正学生唱得不好的地方。

6、看抗日的电影片断、故事等启发学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7、用雄壮地歌声完整演唱歌曲。

二、我的创造(1):创编歌词

1、为《革命将士出征歌》创编一段歌词,以小组的形式开展讨论。

2、创编歌词的要求:

(1)所编歌词要基本和原歌词字数相同。

(2)有连音线的地方是一字多音,一般情况下不要多写歌词。

(3)所填歌词内容必须与原歌词有联系。

3、唱一唱新歌词,比比哪组创作的最好。

三、欣赏《蓝花花》

1、欣赏女声独唱《蓝花花》。

2、哼唱歌曲《蓝花花》的旋律。更深切地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绪和情感。

3、欣赏钢琴独奏曲《蓝花花》,听出主题旋律,共变奏了几次?

4、乐曲的结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5、对比女声独唱和钢琴独奏两种艺术表现形式, 体验不同艺术表现形式在表现同一题材时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

6、《蓝花花》讲述的是怎样的故事,喜剧性的还是悲剧性的?

四、欣赏《掏洋芋》

1、整体听唱,感受歌曲情绪?

2、以小组为单位跟着音乐进行念唱合练。

3、跟着音乐模拟掏洋芋的动作,边唱边表演,体验念唱合作的乐趣,体验劳动带来的快乐。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唱:复习本单元所唱歌曲

2、我的创造(2):续编旋律

3、竖笛:《送我一支玫瑰花》

教学目标

1、能用正确的吹奏方法,掌握三声部间和谐统一,气息、力度变化一致的合奏方法。

2、续编旋律,培养学生的乐感。

教学重点

能用均匀、和谐的声音吹奏歌曲。

教学难点

合作吹奏,三声部间的和谐统一。

教学过程

一、复习本单元所唱歌曲

1、《对花》

能用活泼的歌声表现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在生产劳动中的愉快心情。

2、《唱得幸福落满坡》

能用歌声唱出新农民幸福和赞美的心声。

3、《革命将士出征歌》

能用雄壮有力的歌声表现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团结一心,抗敌救国的豪情。

二、抽查学生的演唱掌握情况。

形式:集体唱,小组唱,个别唱。

三、我的创造(2):续编旋律

(一)续编旋律的要求

1、各小节音符时值的总和必须与拍号所确定的节拍相吻合。

2、上下句有对答的感觉,有相似又有变化。

3、结束音有终止感(主音、属音或下属音)

(二)学生自由创编

(三)唱一唱个别学生的成果,纠正其不正确的地方。

四、竖笛:《送我一支玫瑰花》

1、学唱歌谱,三声部节奏基本相同。

2、单音的学习。

(1)徒手练指法

(2)吹出声音

(3)个别抽查

3、先学第一声部,注意非连音与连音的不同奏法和结尾长音的时值。

4、学第二声部,进行双声部练习,师和生配合示范演奏。

第四单元 丝竹流韵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欢乐歌》《水乡歌儿多》露一手

第二课时《紫竹调》、《卜算子-咏梅》、《外婆桥》

第三课时《小巷风韵》《姑苏风光》采集与分享 吴文化民俗风情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唱:《水乡歌儿多》

2、听:《欢乐歌》

3、音乐活动:露一手

教学设想:

本课以歌曲《水乡歌儿多》及民乐合奏《欢乐歌》为主要教学内容。教学中,从江南水乡的音乐风光片导入,让学生了解赞美江南水乡的歌曲和民间音乐,从而激发他们了解江南水乡音乐文化的热情,主动地参与音乐表现活动。

教学目标:

1、能用欢快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水乡歌儿多》。

2、认真聆听民乐合奏《欢乐歌》,对“江南丝竹”这一常见器乐表演形式有初步的了解。

3、能主动地参与“露一手”活动,准确地辨认参与“江南丝竹”演奏的各种民族乐器。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基本情绪,感知江南音乐的风格特征。教学难点在于唱准歌曲中的休止符。

教学过程

一、情景定向 导入学习

1、动一动

学生随着《水乡歌儿多》伴奏音乐,与教师一起律动进教室。

2、看一看

播放江南水乡风光片,学生边听歌曲《太湖美》边看画面。

3、猜一猜

师:片中的画面你熟悉吗?

4、议一议

师:你能描述片中城市的风光特点吗?

师:诗人就曾这样赞美江南美景: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二、 感受体验 自主学习

1、学生跟着录音边哼歌曲旋律,边随老师律动,表现小船摇曳的动感,熟悉歌词、旋律。 师:江南好,江南美,江南水乡歌儿多。

2、播放歌曲录音作为范唱。

师:能说说此时水乡孩子的心情吗?

指导学生从歌词中找出表达孩子们快乐心情的句子,并有表情地读一读,感受歌词所描绘的美景。

师:让我们一起泛舟湖面,感受捕鱼网虾的快乐。

3、学唱歌曲

(1)教师完整地范唱歌曲,指导学生听辨歌曲中休止符的位置,感受歌曲前后乐段不同的情绪。

(2)学生设计一个动作加在休止符处,表现水乡孩子细腻、含蓄、羞答答的形象。让学生在反复听赏、感受中,通过自主学习,学会歌曲。

(3)歌曲处理。指导学生从力度、速度等方面,分组讨论对歌曲的处理意见。

4、歌表演。

结合歌曲,将学生分组,用不同的方式表现歌曲。

三、欣赏乐曲 体验风格

师:在山清水秀的江南,还回荡着如绵绵江南雨的丝竹音乐,它轻巧、明朗、欢快、活泼,表现了江南人民崇尚和乐的性格。

1、完整地播放民乐合奏《欢乐歌》。

2、师:你能用颜色来表现乐曲的情绪吗?

学生讨论后各抒己见。

3、师:《欢乐歌》是江南丝竹八大曲之一,曲调明快热情,起伏多姿,富有歌唱性,旋律流畅,由慢渐快,情绪逐渐高涨,常用于喜庆庙会等热闹场面,表达了人们在喜庆节日中的欢乐情绪。(课件出示丝竹乐队演奏的场景)

4、学生分“丝”与“竹”两组, 边听乐曲, 边模仿各种乐器的演奏动作。

5、结合“露一手”活动,分辨丝竹乐队中哪些是吹奏乐器组,哪些是拉弦乐器组,哪些是弹拨乐器组,哪些是打击乐器组。

6、将学生分组,用不同的方式表现乐曲由慢渐快,不断高涨的欢乐情绪。引导学生相互评价。

四、拓展

师:水乡是美的,生长在水乡的儿童是幸福的。我们自己的家乡同样很美,相信大家一定会为自己家乡的美景感到自豪。建议大家课后去搜集歌颂自己家乡的音乐、美术、文学作品,在适当的时候我们也来尽情地赞美自己的家乡吧。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听:《紫竹调》、《卜算子-咏梅》、《外婆桥》

教学目标:

1、能安静地聆听轻音乐《紫竹调》,感受江南音乐的风格特点。

2、通过欣赏《卜算子-咏梅》体会音乐作品与文学作品的交融,感受歌曲创作中加入昆曲元素后的独特效果。

3、能安静欣赏《外婆桥》这首富有浓郁江南水乡风味及生活情趣的童谣歌曲,并学着唱一唱歌中的童谣部分。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从音乐中领略江南风情,感受江南音乐的风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紫竹调》

1、生在《欢乐歌》的音乐声中走进教室,说出所听乐曲的曲名。

2、师:上节课我们欣赏了如绵绵江南雨的丝竹音乐,今天要欣赏的这首轻音乐《紫竹调》的风格与江南丝竹极为接近。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3、初听乐曲

4、师:下列词组中哪些适合概括这首作品的风格

粗犷高亢 清新幽雅 流畅柔婉 热情奔放

5、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m ”来哼鸣一下主题旋律,再次感受作品清新幽雅、流畅柔婉的风格。

生随琴哼鸣旋律

6、简介乐曲:

“紫竹调”是沪剧曲牌之一。沪剧中的不少曲牌都是由江苏南部一些山歌、小调,经过长时间演化而逐步成型的。其旋律优美抒情,与江南丝竹的风格极为接近。

7、复听乐曲

听辨演奏形式和演奏乐器

8、师小结:

《紫竹调》的结构为单乐段。在一遍合奏之后分别由笛子、琵琶、二胡三种乐器加花演奏,使乐曲既有不同音乐的变化,又有整体的和谐,更显得生动而活泼。表现了人们乐观向上和热爱生活的情趣。

二、《卜算子-咏梅》

1、出示诗词《卜算子-咏梅》

学生读一读并猜一猜作者是谁。(毛泽东)

2、师:我们来体会一下文学作品与音乐作品的交融,欣赏一首为这首诗词谱写的歌曲《卜算子-咏梅》,听完后说说你的感受。

3、师简介歌曲:

歌曲旋律融入了昆曲的元素,全曲舒展激昂,既具有江南音乐甜美、婉约的风格,又不失迎风傲霜的刚劲气势。

4、生读一读书上有关昆曲的介绍。

5、欣赏昆剧《牡丹亭》片段,初步接触昆曲,体会它“浅吟低唱”“腔如水磨(糯)”的特点。

6、复听《卜算子-咏梅》

感受歌曲创作中加入了昆曲元素后的独特效果。

三、《外婆桥》

1、出示童谣《摇啊摇》,也请学生读一读。

2、师:下面我们来欣赏一首富有浓郁江南水乡风味及生活情趣的童谣歌曲《外婆桥》。仔细听辨歌曲中哪些地方出现了《摇啊摇》的童谣。

3、欣赏童谣歌曲《外婆桥》,并回答问题。

4、师简介歌曲:

歌曲采用回旋曲式,围绕“童谣”乐段,多次插入其他具有对比成分的乐段,轻松、诙谐的歌声把外婆家过去和现在的一草一木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让我们感受到农村日新月异的变化,感受到孩子们盼望去外婆家的急切心情。

5、复听歌曲

听一听歌曲的演唱形式、力度、速度有哪些变化。

生议一议

6、再听歌曲

按自己喜爱的方式唱一唱歌中的“童谣”。

四、教师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唱:《姑苏风光》

2、听:《小巷风韵》

3、采集与分享

4、吴文化民俗风情

教学目标:

1、能用苏州方言演唱歌曲《姑苏风光》,感受吴侬软语的独特腔韵,品味吴越音乐文化的魅力。

2、能安静地聆听女声独唱《小巷风韵》,感受苏州评弹与歌曲的完美结合。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品味吴越音乐文化的魅力。教学难点在于一字多音的唱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我们班有同学去过苏州吗?你觉得苏州之行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议一议。

2、师: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播放苏州风光片,背景乐《姑苏风光》伴奏)

3、师介绍:苏州有“鬼斧神工”之称的苏州古城;有巧夺天工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古典园林;有美轮美奂的丝绸;有名列全国四大名绣之一的“苏绣”。下面我们来听一听歌曲是怎么赞美苏州的。

二、学习歌曲《姑苏风光》

1、听赏歌曲

回答问题:歌曲用那一句话赞美了苏州?(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2、简介歌曲

《姑苏风光》是民歌套曲《大九连环》中的一段,整套《大九连环》是用五首江南流行的时调联结而成的民歌套曲,歌唱了江南名胜苏州一年十二个月的美妙景致和风情民俗。“码头调”是整个套曲的序引。歌曲用苏州方言演唱,曲调委婉动人。

3、复听歌曲

说说这首歌曲词曲结合的特点。

师小结:一字多音是歌曲最显著的特点,它使歌曲曲调委婉动人。

4、学唱歌曲

a、生用“m ”跟琴哼鸣旋律。

b、生用张口默唱的形式跟范唱自学。

c、请学生说说哪些地方比较难唱。

d、师带生唱一唱“下有苏杭”、“两处好地方”、“两处好风光”这几个地方。 e、师完整范唱歌曲,再次让学生感受吴侬软语的独特腔韵。

f、生有感情、完整地演唱歌曲。

三、欣赏《小巷风韵》

1、师:苏州不仅有令人神往的风光,更有被称为中国最美声音的苏州评弹。谁能说说你看到或听到的苏州评弹是怎样的?

生说一说对苏州评弹的了解。

2、简介苏州评弹

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和弹词的总称。它产生于苏州,流行于江浙沪一带,用苏州方言演唱。评话表演是只说不唱,称为大书。大书开讲武侠、公案之类故事,以醒木、扇子、手帕为道具。弹词有说有唱,称为小书。小书多弹唱以才子佳人为主题的故事,用三弦、琵琶等乐器自弹自唱。通过说白、唱词和伴奏的完美结合,讲述故事,刻画人物。在表演中苏州评弹讲究“说”、“噱”、“弹”、“唱”,同时注意表演技巧。其生动的语言、细腻的表演深得民众喜爱。

3、课件欣赏苏州评弹的片段

4、初听歌曲《小巷风韵》

说说歌曲跟评弹有什么联系。

师小结:歌曲以苏州评弹的曲调为基础,并插以短小具有苏州评弹典型特点的间奏,从而赋予歌曲浓郁的江南韵味。

5、复听歌曲

说说歌曲向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卷。

师:歌词以白描的手法,细致地勾勒出江南古城粉墙黛瓦、垂柳轻舟的秀美画卷。

6、再听歌曲

学生试着用苏州方言跟着轻唱。

四、采集与分享:赞美家乡的歌

师:在演唱、欣赏赞美苏州的音乐作品后,我们来回顾一下歌颂自己家乡的音乐作品。

第五单元 连绵白桦林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听《波兰舞曲》

2.动我的创造(2)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波兰舞曲》,感受乐曲辉煌、壮丽,高贵的气质。

2.了解《波兰舞曲》 A-B-A 三段体结构。

3.能简单创作四小节节奏,与老师的节奏相对应。

教学重点:

欣赏《波兰舞曲》

教学难点:

分析并掌握《波兰舞曲》 A-B-A 三段体结构。

教学过程:

一、介绍《波兰舞曲》的作者及创作的历史背景。

1. 这首乐曲作于1838年,别名《军队》,这是肖邦所写的最华丽的,最灿烂的波兰舞曲之一。

2. 简单介绍肖邦的人生经历和爱国之情,并指出“钢琴诗人”的雅号。

二、初听乐曲

1. 教师钢琴演奏第一乐段的主题

2. 学生模唱这一主题

三、完整欣赏

1. 欣赏整曲,在听到第一段主题再现时举手示意

2. 分析乐曲的段落结构

得出“A-B-A ”的结构

四、分段欣赏

1. 第一段:A 大调在第一段中,作者充分运用了色彩性变调,生动刻画出一群威武雄壮的波兰勇士。身着铠甲,腰佩战刀,雄赳赳大步向前的形象。

2. 第二段:本段之前有一个号角般洪亮的过门,紧接着出现的本段主题,具有斩钉截铁般果断、刚毅的性格。

3. 第三段为第一段的再现。

五、完整欣赏

六、我的创造(2)

1. 教师演奏节奏主题

2. 学生创编与教师对应的节奏

3. 演奏节奏回旋曲

教学内容:

1听《跳蚤之歌》

2.唱《跳吧!跳吧!》

3.我的创造(1)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跳蚤之歌》,感悟男低音的音色特点及歌曲戏剧化的特征。

2.通过欣赏《跳蚤之歌》,感受波尔卡舞曲的特点,并能找出作品中向的规律。

3.能为歌曲创编简单合适的舞蹈动作。

教学重点:

学唱《跳吧!跳吧!》

教学难点:

找出《跳吧!跳吧!》中旋律走向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欣赏《跳蚤之歌》

1.介绍人声的分类(演唱形式)

男高、男中、男低、女高、女中、女低、童声

2.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

关键词;“讽刺诗”“宠臣”

3.朗诵第一段歌词

歌曲的第一段曲调是叙述性的,接近于朗诵诗,朗诵歌词有利于学生把握作品内容及所要表达的情感。

4.初听歌曲

谈谈男低音音色的特点

歌曲的戏剧化特征如何表现

5.复听歌曲

二、学唱《跳吧!跳吧!》

1.用电子琴展示波尔卡的节奏。

2.观看东欧民族舞蹈的影象

3.吸收并改编几个舞蹈动作,跟着波尔卡节奏跳一跳。

4.师边跳边范唱《跳吧!跳吧!》。

5.学生跟着《跳吧!跳吧!》的音乐跳一跳。

6.生学唱歌谱

7.分析旋律走向特点

8.填词唱

注意切分节奏和附点四分音符.

教学内容:

1.听《天鹅湖组曲》

2. 唱《故乡》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天鹅湖组曲》片段,感受不同的天鹅形象

2.能哼唱《天鹅湖》的两个主题片段。

3.学唱歌曲《故乡》,能感受俄罗斯民歌的风格,并为歌曲设计演唱形式。

教学重点:

欣赏《鹅湖组曲》片段

教学难点:

分辨乐曲的演奏乐器及音乐形象。

教学过程:

一:欣赏《天鹅湖组曲》片段

1.介绍《天鹅湖组曲》的作者,创作背景及大概的故事情节。

2.哼唱两段主题,并对比两段主题的音乐形象。

节奏 情绪 音乐形象

天鹅主题 舒展 柔和,优美

四小天鹅主题 紧密 活泼,跳跃

3.完整欣赏《天鹅主题》

思考 A你听到了哪些音乐情景。

B 有哪些乐器参加演出,它们在塑造什么形象

竖琴 琶音

小提琴 颤音

双簧管

4.复听乐曲

5.欣赏《四小天鹅》

二 、学唱歌曲《故乡》

1.视唱歌谱。

2.填词唱

3.处理歌曲

(1)设计演唱形式

(2)听范唱对比

(3)完整演唱

教学内容:

1.听《波罗维茨舞曲》

教学目标:

1.感受乐曲粗旷的情绪

2.通过欣赏《波罗维茨舞曲》, 掌握回旋曲式的特点.

3.能用部分打击乐器为此曲伴奏.

教学重点:

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难点:

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具准备:

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师讲述”伊戈尔王”的故事

二、整体欣赏

1 .欣赏全曲(乐曲的情绪如何)

听完全曲后, 你印象最深刻的乐句是什么, 能不能哼唱一下

2 .复听歌曲, 你所熟悉的旋律出现了几次

3. 如果用字母表示, 你能把此曲的结构表示出来吗?

A+B+A+C+A+D+A

4 .介绍回旋曲式的特征.

三、打击乐伴奏

1. 分声部练习

沙锤 鼓 三角铁 串铃 响板

2. 合奏: 注意演奏顺序

3. 配乐: 伴奏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唱《蓝色的雅德朗》

教学目标:

1. 能用深情和谐的声音演唱《蓝色的雅德朗》, 加强对东欧音乐的了解

2 .巩固 的名义及上波音的唱法

教学重点:

学唱《蓝色的雅德朗》

教学难点:

学习二声部合唱

教学过程:

一、学唱歌曲:

《蓝色的雅德朗》

1. 二声部练习歌曲的副歌部分 6/8拍 上波音

分别哼唱高低的两个声部的旋律

用 “LU ” 或 “lv ” 模唱

二声部合作, 注意和声效果

2. 听歌曲范唱

(1)说说歌曲采用了怎样的演唱形式

(2)主歌和副歌部分的旋律如何对比

(3)学唱整曲

A 主歌部分采用听唱法

注意 上波音

B 副歌部分先用 “LU ”模唱, 再填词

C 注意主歌部分的连接(弱起小节)

二、我的创造(3)

分折谱例 找规律 ‘头同尾不同”

然后学生用”同头换尾” 法创编

三、拓展

总结本单元, 并介绍东欧及其相关音乐文化.

第六单元 彼岸新潮声

单元目标

1 .在欣赏、演唱、演奏等多种音乐活动中,感受多元、融合的北美音乐的风情.

2. 通过欣赏歌曲《密西西比河》、《捷瑞克之役》,了解黑人历史和美国音乐发展之间的关系;通过欣赏管弦乐《蓝色探戈》、《蓝色狂想曲》感受布鲁斯、爵士乐特有的韵律和节奏特色,了解“蓝调”的相关知识。

3. 通过学习美国民歌《啊,苏姗娜》和加拿大民歌《红河谷》,从情绪、内容以及音乐本身特点进行对比,感受两个国家民族音乐风格的异同。

4 能积极参与节奏听辨活动,并能通过演奏乐器表现自己对北美音乐风格的理解. 课时安排

一. 《密西西比河》、《捷瑞克之役》《啊,苏姗娜》采集与分享:美国黑人的历史

二. 《蓝色探戈》 露一手:听辨节奏;选择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爵士乐”探源

三. 《蓝色狂想曲》《红河谷》

四. 我的创造(1)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 听:《密西西比河》、《捷瑞克之役》,了解黑人历史和美国音乐发展之间的关系; 2 唱:《啊,苏姗娜》

3 动:采集与分享(美国黑人的历史)

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密西西比河》、《捷瑞克之役》,了解黑人历史和美国音乐发展之间的关系;

2 用轻快、跳跃的声音演唱《啊,苏姗娜》,体验歌曲诙谐、乐观的情绪。 3初步了解美国黑人的历史,理解美国音乐风格的形成过程。

教学重点:

感受北美音乐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

歌曲《啊,苏姗娜》中后半拍十六分音符的演唱。

教学过程:

一、导人

1. 学生在《密西西比河》的音乐声中走进教室。师要求学生根据歌曲速度,把感受到的音乐情绪用自己的脚步声表现出来。

2 .学生用“沉重、低沉、缓慢”的脚步走向自己的座位坐下。

二、听赏部分

1.师:“同学们,刚才你们的脚步声在告诉老师,音乐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绪?” (生答:忧伤,痛苦。悲痛„„)

2. 师:“这段忧伤的旋律来自电影《汤姆叔叔的小屋》”

师简介电影概要及人物。

3.学生观看电影片段——汤姆叔叔和黑奴们戴着锁链,步履沉重地登上沿密西西比河南去的轮船,他们同羊群、货物挤在一起,在黑人贩子李格里皮鞭逼迫下唱起了深沉悲伤的歌„„

4.哼唱书上旋律,男生用“LU ” 女生用“Lv ”分别哼唱,体验不同音色带来的不同的情绪效果。

5.再次复听,并在音乐中完成表格

我的感受:

速度缓慢

音色暗淡、低沉

节奏附点、切分较多

旋律压抑、低沉

6. 师:“接下来我们再来欣赏一首美国黑人歌曲。你们听听这首歌曲又有哪些特点?” 初听《捷瑞克之役》

7.生自由回答

8.师带领学生做简易的摹唱练习,加深对歌曲特征的感受。

三. 唱《啊,苏姗娜》

1. 初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速度和情绪。

2. 复听,学生轻拍手心,师提示弱起小节。

3.师范唱,生用LU 哼唱。

4. 完整演唱歌曲。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 听《蓝色探戈》

2露一手:听辨节奏;选择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3 “爵士乐”探源

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管弦乐《蓝色探戈》,感受布鲁斯音乐的风格特点。

2 能积极参与节奏听辨。

3 通过拓展,了解更多关于“爵士乐”的音乐知识。

教学重点:

感受布鲁斯音乐

教学难点:

判断乐曲不同部分的音乐风格。

教具准备:

录音机、磁带、钢琴、VCD 碟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学生观看几段探戈舞表演。

2. 简单说说这些舞蹈的特点。

3. 师简介有关探戈的文化知识。

4. 在“蓝色探戈”的主题音乐中,师示范,生模仿几个探戈舞的动作。

二、听《蓝色探戈》

1. 师:“刚才我们跳舞的音乐有一个很特别的名字叫《蓝色探戈》,大家说说蓝色带给你怎样的感觉?蓝色通常让你想到些什么?

生自由回答。

2. 师:在英语中“Blue ”既有蓝色的意思,也有忧郁、沮丧的意思。下面我们听听这首乐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3. 完整听赏乐曲一遍。

4. 生说说对音乐的感受。

6. 分段复听,学生说说不同乐段的不同音乐风格。

7. 再次完整听赏。

8. 师小结布鲁斯音乐的风格特点。

三、露一手:节奏听辨与合作表现。

1. 出示节奏卡,生轻轻击掌自由练习节奏。

2. 集体用“Bong ”念出节奏。

3. 说一说在《蓝色探戈》的哪一段主题中出现过下面的节奏?

4.复听《蓝色探戈》

5. 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给乐曲伴奏,师提示乐器的音色。

6. 分组演示,师提示注意控制演奏的力度,不可太响。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听《蓝色狂想曲》

2.唱《红河谷》

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管弦乐《蓝色狂想曲》,感受爵士音乐的风格特点。并了解爵士乐队经常使用的乐器。

2.能用圆润,连贯的歌声演唱歌曲《红河谷》,并能表达出歌曲真挚,伤感的情绪。 教学重点:

感受爵士音乐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

切分节奏,弱起小节的掌握

教具准备:

录音机、磁带、钢琴、VCD 碟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师:“上节课我们欣赏了一首布鲁斯音乐《蓝色探戈》。今天,我们再来听一首同样以蓝色为题的乐曲《蓝色狂想曲》。”

2. 师介绍作者及乐曲的创作背景。

《蓝色狂想曲》是美国音乐家格什温在去波士顿的旅途中创作的,他事后曾这样描述:" 那是在火车上,可以听到铿锵的节奏和隆隆的撞击声„„我经常在噪音深处听见音乐。就在那里,我忽然从头至尾构筑出--甚至是跃然纸上--„„ 二、听《蓝色狂想曲》

1、初听乐曲,谈谈对乐曲的总体感受。

2、复听引子和主题一

师:“同学们听听乐曲开始时的滑奏是由什么乐器吹奏的?”

3、复听乐曲主题二

师:“在这首乐曲中你还听到了其他哪些乐器的音色?”

4、出示各种乐器图片,学生选择。

单簧管

钢琴

小号

法国号

萨克斯管

5、复听音乐,请学生上台组成小乐队,模仿各种乐器的演奏。

6、把感受到的不同的音乐情绪用不同的颜色或线条表现出来。

师:欣赏了这首《蓝色狂想曲》之后,同学们一定对其中巧妙融合的不同风格的音乐和自由的结构很感兴趣,它那时而忧郁,时而热烈的爵士乐特点一览无余,希望同学们在课下能够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丰富自己对新音乐的鉴赏力。

三、唱《红河谷》

1.师有感情地范唱歌曲。

2. 听录音,师简介歌曲背景。

3.在伴奏音乐中师朗诵歌词。

4. 复听歌曲录音,生用“LU ”轻声哼唱。

5.生随着录音划一划旋律线,感受旋律的走向。

6.师:“要表现好这首歌曲,我们应该用怎样的速度和感情?”

7. 生自由发言,再次提示用“舒缓偏慢的速度、忧伤缠绵的感情”演唱歌曲

8. 师钢琴伴奏,生完整唱词。师提示弱起小结的演唱注意。

9.男、女生分角色演唱。

10.相互评价,说说谁的感情更好。

11.播放歌曲录音,学生在歌声中离开教室


相关文章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