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材料

探究主题:

《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善于发现、合作探究的能力》

一、主题研究的背景

《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小学科学课程实施探究式的科学教育,通过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初步形成对科学的认识,从而最有效地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目的。可见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善于发现、合作探究的能力对学生体验探究过程、提高科学素质是何等的重要。

二、主题研究的必要性

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培养学生善于发现, 合作探究能力方面却存在着诸多弊端,具体表现在:

1. 合作探究流于形式

许多教师对如何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式学习缺少思考和研究,盲目跟风,把合作探究作为科学课堂的点缀,使其沦落为苍白的形式。于是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些现象:课堂上又是合作探究,又是讨论,又是研究成果展示,课堂气氛很活跃。但是,最后的结论还是靠老师实验演示得出,学生被动的接受,学生的合作探究等于是表演,流于形式。

2. 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有的教师认为,只要让学生做了实验,让学生动手了,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了,就体现了学生的合作探究,学生的实践能力就得到了培养。其实不然,像有的教师为学生选好了实验器材,规定了实验步骤,学生只要按要求去做就行了。这种方式,造就了学生不会提出问题,不会猜想,缺乏实验的设计能力,并没有真正体验到探究的过程,学会合作探究,学生的能力也没有提高。

基于以上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为此我们教学团队确立了《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善于发现、合作探究的能力》这一研究主题。

三、主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课堂上教师精心设计的学生互动合作、自护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合作互动与自主探究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养成合作互动与自主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前期研究成果

经过我们团队前期的集体备课,课堂教学实践,针对这个主题我们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和想法。具体采用以下四个策略来进行主题研究:

1、创设有效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持久的探究性趣

2、活用教材,优选教学内容。

3、提供典型材料,促进有效探究。

4、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五、课例展示

光与热教学设计

四小 徐艳华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

2、太阳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太阳是地球上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3、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过程与方法

1、对光和热的关系作出推测

2、通过用多面镜子和一面镜子照射探究光与热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自然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2、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生产和生活

二、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凹镜、凸镜,相关课件及图片

分组实验:小镜子、温度计、不锈钢勺、放大镜

三、教学重、难点

认识阳光的强弱和温度的关系,以及怎样才能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1)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带给我们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光的多少与强弱和温度的高低有什么关系呢?2)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看法3)师补充:光源的两大类, 热光源与冷光源

2、光的强弱与温度

1) 让我们通过实际的观测来验证我们的想法。师启发:怎么样才能得到强弱不同的光呢?怎么知道光强与光弱时温度有什么不同呢?

2)师生共同归纳出实验的两大步骤

观察一面镜子和多面镜子反射的光强弱有什么不同

用温度计分别测出它们的温度

将小组数据记录在书上的表格中

3)各个小组汇报数据,绘制柱状图

4)结合图表,分析一开始的假设

3、凹面镜和凸面镜的介绍

1)学生阅读书上的资料,并相互说说

2) 条件许可教师最好演示

六、板书设计

光与热

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光与热》教学设计再设计

四小 徐艳华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

2、太阳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太阳是地球上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3、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过程与方法

1、对光和热的关系作出推测

2、通过用多面镜子和一面镜子照射探究光与热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自然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2、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生产和生活

二、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凹镜、凸镜,相关课件及图片

分组实验:小镜子、温度计、不锈钢勺、放大镜

三、教学重、难点

认识阳光的强弱和温度的关系,以及怎样才能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导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想听吗?(播放故事:二千多年前,古希腊出了个很有名的科学家叫阿基米德------胜利了!海岸上的希腊人欣喜若狂,围着阿基米德欢呼起来:“阿基米德真有本事!真了不起!”)

你们说说是什么帮助希腊人民取得胜利的?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奥秘呢?等我们研究了《光与热》这一课就能解开其中的奥秘!(板书课题)

2、同学们,通过前节课学习了,我们了解了什么是光源,谁愿意来说说自己所了解的光源有哪些?(学生可能会讲到太阳、蜡烛等)

师说:像白炽灯、蜡烛、太阳等这些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它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

3、同学们,在火辣辣的太阳底下行走感觉怎么样?为什么会热呢?(阳光很强烈等)热也说明温度---------(较高);这时太阳下面忽然飘来一片薄云,你的会感到怎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不热了也说明温度——(不高)梳理并板书:

光强 温度高

光弱 温度低

二、研究光的强弱与温度

(一)、光的强弱和温度的高低到底有没有关系?什么关系?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它!

(二)、1、根据自己的经验,你们觉得光的强弱和温度有什么关系?猜猜!同组讨论交流,并填在记录表上。

2、科学仅靠猜测可以吗?(要通过实验)讨论实验方案:

(1)、想想怎样才能收集到强光和弱光,看哪位同学最会动脑筋?(提示:可以用上一些仪器) 小组讨论后汇报:

(3)、同学们想的方法可真多,大家同意吗?这么说,我们就有这么多种方法验证我们的猜想,因条件限制今天老师只准备这些仪器,那我们就用它们来做!先拿出温度计、手电筒让学生说说

名称,接着说今天以手电筒为光源,用它(拿出凸透镜)来收集强光。认识它吗?知道它的聚光特点吗?

老师介绍凸透镜

(4)了解它们,我们就可以分组做实验了,该怎么做呢?(小组交流一下)打算先用几面凸透镜、几把手电筒,再用几面凸透镜、几把手电筒?不同的凸透镜折射出不同的光影,这时该怎么处理?(请一小组上来演示两把手电筒、两面凸透镜。

(5)、仅靠一次实验能把问题搞清楚吗?那么我们要做几次?科学研究一般至少要做三次!我们就做三次吧!

(5 )为了保证实验科学准确,你们觉得实验时还要注意什么?

(每组的实验时间要控制一样,每组反光要集中在一个地方;手不要晃)

(6)大家想得真周到,为了保证实验成功,我们还要分工合作。谁拿温度计读温度,谁拿凸透镜、手电筒,谁记录,分工以后再进行实验,确保实验有序地进行。由于时间关系每个小组做3组实验,每次时间为3分钟,为了让温度计读数看的更清楚,可以在桌上它底下放一张白纸。

3、学生做实验

4、在整理数据时,请各组派一名组员上来,把自己研究的结果填在黑板上的表格里。

5、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张表格,三次实验中我们用的工具有什么变化?手电筒和凸透镜数量发生了变化,说明光的强度也越来越——强。它们的温度又是怎样变化的?

6、根据上面的数据,你们发现了什么?(出示研究结果) 和你们开始的猜测一样吗?

7、为了更直观地了解光的强弱与温度关系,科学家们常常把这些数据画成柱状图。你们会画吗?指名说说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小组合作画柱状图)

引说:通过柱状图,我们更清楚地知道,光越强,温度越————;光越弱,温度越————

三、凹面镜和凸透镜的运用

1、从上面研究中,我们知道了能用凸透镜得到很强的光线、很高的温度,现实中我们还可以利用一些仪器,也到很强的光,很高的温度,大家想想有哪些仪器?(PPT 出示凹面镜)谁来说说?(先让学生说说凹面镜与平时看到的镜子和凹透镜有什么不同?, 再说明它是凹面镜)

2、老师介绍凹面镜(做成ppt 演示,(动画))

3、人们正是利用这原理,让它为我们带来很多帮助。

先让学生说说. 展示一下他们的智慧, 教师再补充.

认识利用凹面镜和凸透镜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如便携、折叠式太阳灶北京奥运会采火、普里斯特列用凸透镜制得氧气。

四、课的小结: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收获环节可有可无)

五、课后拓展

1、用不同面镜子等方法继续研究光与热的关系。

2、用冰块制作凹面镜点燃火柴。

教学反思:

1、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开始,是教学成功的第一环节,老师要从创设情境出发,让学生在宽松的气氛中提出问题。我以学生身边和故事中的的天气引出话题,一下子拉近学生的距离,他们踊跃发表自己的想法。

2、为了探究“光的强弱与温度高低关系”这个问题时,要采用什么仪器,以什么为光源呢?如果,按课文内容,要求通过多面镜子和一面镜子的反射来探究光与热的关系,那就得以阳光为光源,而阳光是个不定数,不是你想要就有。假如阴天或阳光不强时,课前我做过多次实验,效果很不明显,更不用说雨天。而且这节课是县优质课评比,时间教育局规定的,没办法另选。我先后用手电筒、充灯,用了好几面镜子反射,温度计一点也没变化。后来我想用到用100瓦白炽灯做成的台灯,结果一试,也不好。怎么办呢?那几天为这个问题我在床上辗转反侧。我请教了好几位科学老师,他们都说,这次的课题有点刁钻, 也说不出所以然。

探究主题:

《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善于发现、合作探究的能力》

一、主题研究的背景

《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小学科学课程实施探究式的科学教育,通过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初步形成对科学的认识,从而最有效地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目的。可见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善于发现、合作探究的能力对学生体验探究过程、提高科学素质是何等的重要。

二、主题研究的必要性

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培养学生善于发现, 合作探究能力方面却存在着诸多弊端,具体表现在:

1. 合作探究流于形式

许多教师对如何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式学习缺少思考和研究,盲目跟风,把合作探究作为科学课堂的点缀,使其沦落为苍白的形式。于是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些现象:课堂上又是合作探究,又是讨论,又是研究成果展示,课堂气氛很活跃。但是,最后的结论还是靠老师实验演示得出,学生被动的接受,学生的合作探究等于是表演,流于形式。

2. 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有的教师认为,只要让学生做了实验,让学生动手了,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了,就体现了学生的合作探究,学生的实践能力就得到了培养。其实不然,像有的教师为学生选好了实验器材,规定了实验步骤,学生只要按要求去做就行了。这种方式,造就了学生不会提出问题,不会猜想,缺乏实验的设计能力,并没有真正体验到探究的过程,学会合作探究,学生的能力也没有提高。

基于以上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为此我们教学团队确立了《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善于发现、合作探究的能力》这一研究主题。

三、主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课堂上教师精心设计的学生互动合作、自护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合作互动与自主探究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养成合作互动与自主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前期研究成果

经过我们团队前期的集体备课,课堂教学实践,针对这个主题我们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和想法。具体采用以下四个策略来进行主题研究:

1、创设有效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持久的探究性趣

2、活用教材,优选教学内容。

3、提供典型材料,促进有效探究。

4、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五、课例展示

光与热教学设计

四小 徐艳华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

2、太阳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太阳是地球上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3、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过程与方法

1、对光和热的关系作出推测

2、通过用多面镜子和一面镜子照射探究光与热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自然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2、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生产和生活

二、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凹镜、凸镜,相关课件及图片

分组实验:小镜子、温度计、不锈钢勺、放大镜

三、教学重、难点

认识阳光的强弱和温度的关系,以及怎样才能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1)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带给我们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光的多少与强弱和温度的高低有什么关系呢?2)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看法3)师补充:光源的两大类, 热光源与冷光源

2、光的强弱与温度

1) 让我们通过实际的观测来验证我们的想法。师启发:怎么样才能得到强弱不同的光呢?怎么知道光强与光弱时温度有什么不同呢?

2)师生共同归纳出实验的两大步骤

观察一面镜子和多面镜子反射的光强弱有什么不同

用温度计分别测出它们的温度

将小组数据记录在书上的表格中

3)各个小组汇报数据,绘制柱状图

4)结合图表,分析一开始的假设

3、凹面镜和凸面镜的介绍

1)学生阅读书上的资料,并相互说说

2) 条件许可教师最好演示

六、板书设计

光与热

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光与热》教学设计再设计

四小 徐艳华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

2、太阳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太阳是地球上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3、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过程与方法

1、对光和热的关系作出推测

2、通过用多面镜子和一面镜子照射探究光与热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自然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2、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生产和生活

二、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凹镜、凸镜,相关课件及图片

分组实验:小镜子、温度计、不锈钢勺、放大镜

三、教学重、难点

认识阳光的强弱和温度的关系,以及怎样才能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导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想听吗?(播放故事:二千多年前,古希腊出了个很有名的科学家叫阿基米德------胜利了!海岸上的希腊人欣喜若狂,围着阿基米德欢呼起来:“阿基米德真有本事!真了不起!”)

你们说说是什么帮助希腊人民取得胜利的?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奥秘呢?等我们研究了《光与热》这一课就能解开其中的奥秘!(板书课题)

2、同学们,通过前节课学习了,我们了解了什么是光源,谁愿意来说说自己所了解的光源有哪些?(学生可能会讲到太阳、蜡烛等)

师说:像白炽灯、蜡烛、太阳等这些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它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

3、同学们,在火辣辣的太阳底下行走感觉怎么样?为什么会热呢?(阳光很强烈等)热也说明温度---------(较高);这时太阳下面忽然飘来一片薄云,你的会感到怎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不热了也说明温度——(不高)梳理并板书:

光强 温度高

光弱 温度低

二、研究光的强弱与温度

(一)、光的强弱和温度的高低到底有没有关系?什么关系?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它!

(二)、1、根据自己的经验,你们觉得光的强弱和温度有什么关系?猜猜!同组讨论交流,并填在记录表上。

2、科学仅靠猜测可以吗?(要通过实验)讨论实验方案:

(1)、想想怎样才能收集到强光和弱光,看哪位同学最会动脑筋?(提示:可以用上一些仪器) 小组讨论后汇报:

(3)、同学们想的方法可真多,大家同意吗?这么说,我们就有这么多种方法验证我们的猜想,因条件限制今天老师只准备这些仪器,那我们就用它们来做!先拿出温度计、手电筒让学生说说

名称,接着说今天以手电筒为光源,用它(拿出凸透镜)来收集强光。认识它吗?知道它的聚光特点吗?

老师介绍凸透镜

(4)了解它们,我们就可以分组做实验了,该怎么做呢?(小组交流一下)打算先用几面凸透镜、几把手电筒,再用几面凸透镜、几把手电筒?不同的凸透镜折射出不同的光影,这时该怎么处理?(请一小组上来演示两把手电筒、两面凸透镜。

(5)、仅靠一次实验能把问题搞清楚吗?那么我们要做几次?科学研究一般至少要做三次!我们就做三次吧!

(5 )为了保证实验科学准确,你们觉得实验时还要注意什么?

(每组的实验时间要控制一样,每组反光要集中在一个地方;手不要晃)

(6)大家想得真周到,为了保证实验成功,我们还要分工合作。谁拿温度计读温度,谁拿凸透镜、手电筒,谁记录,分工以后再进行实验,确保实验有序地进行。由于时间关系每个小组做3组实验,每次时间为3分钟,为了让温度计读数看的更清楚,可以在桌上它底下放一张白纸。

3、学生做实验

4、在整理数据时,请各组派一名组员上来,把自己研究的结果填在黑板上的表格里。

5、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张表格,三次实验中我们用的工具有什么变化?手电筒和凸透镜数量发生了变化,说明光的强度也越来越——强。它们的温度又是怎样变化的?

6、根据上面的数据,你们发现了什么?(出示研究结果) 和你们开始的猜测一样吗?

7、为了更直观地了解光的强弱与温度关系,科学家们常常把这些数据画成柱状图。你们会画吗?指名说说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小组合作画柱状图)

引说:通过柱状图,我们更清楚地知道,光越强,温度越————;光越弱,温度越————

三、凹面镜和凸透镜的运用

1、从上面研究中,我们知道了能用凸透镜得到很强的光线、很高的温度,现实中我们还可以利用一些仪器,也到很强的光,很高的温度,大家想想有哪些仪器?(PPT 出示凹面镜)谁来说说?(先让学生说说凹面镜与平时看到的镜子和凹透镜有什么不同?, 再说明它是凹面镜)

2、老师介绍凹面镜(做成ppt 演示,(动画))

3、人们正是利用这原理,让它为我们带来很多帮助。

先让学生说说. 展示一下他们的智慧, 教师再补充.

认识利用凹面镜和凸透镜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如便携、折叠式太阳灶北京奥运会采火、普里斯特列用凸透镜制得氧气。

四、课的小结: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收获环节可有可无)

五、课后拓展

1、用不同面镜子等方法继续研究光与热的关系。

2、用冰块制作凹面镜点燃火柴。

教学反思:

1、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开始,是教学成功的第一环节,老师要从创设情境出发,让学生在宽松的气氛中提出问题。我以学生身边和故事中的的天气引出话题,一下子拉近学生的距离,他们踊跃发表自己的想法。

2、为了探究“光的强弱与温度高低关系”这个问题时,要采用什么仪器,以什么为光源呢?如果,按课文内容,要求通过多面镜子和一面镜子的反射来探究光与热的关系,那就得以阳光为光源,而阳光是个不定数,不是你想要就有。假如阴天或阳光不强时,课前我做过多次实验,效果很不明显,更不用说雨天。而且这节课是县优质课评比,时间教育局规定的,没办法另选。我先后用手电筒、充灯,用了好几面镜子反射,温度计一点也没变化。后来我想用到用100瓦白炽灯做成的台灯,结果一试,也不好。怎么办呢?那几天为这个问题我在床上辗转反侧。我请教了好几位科学老师,他们都说,这次的课题有点刁钻, 也说不出所以然。


相关文章

  • 小学数学备课组集体备课要求
  •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要求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研讨活动在借鉴上半年经验的基础上,本学期在任务分配.分级负责.保证时间等方面进行了设计,希望集体备课组的领导和教师能按照要求,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所承担的研究任务.具体要求如下: 一.对备课教师的要求 ...查看


  • 上天梯小学语文集体备课实施方案
  • 上天梯小学语文集体备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我们都知道,备课是上课的基础和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多年来,我们的备课检查只注重数量方面,而忽视了它的实用性.创新性和合作性,使备课成了机械的教案抄写,费时低效,劳民伤财,对上好课基本 ...查看


  • 9月份业务笔记材料
  • 学习内容:如何进行集体备课 (一)集体备课活动应遵循的七个原则: 1.合作性 2.实效性 3.研究性 4.创新性 5.统一性(辩证的统一 ) 6.超前性 7.完整性 (二).集体备课时教师要树立以下四个意识: 1.合作意识 2.整体意识 3 ...查看


  • 优秀备课组评选材料
  • 优秀备课组评选材料 板厂街小学术科组 在我们板厂街小学术科老师的潜意识里,一直都认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一定要有显赫的荣誉,也不一定要有骄人的业绩,需要的只是执著的追求和无悔的付出.如果说有什么目标与方向的话,那就是努力使自己能成为一名学 ...查看


  • 四月集体备课活动总结
  • 中学部集体备课阶段总结二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 集体备课是教师合作研究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是发挥教师团队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的备课形式.它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群体智慧,使教师在研究交流的思想碰撞中,博采众长,择善而从.本学期我 ...查看


  • 小学语文组集体备课总结
  • 小学语文组集体备课总结 集体备课是教师合作研究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是发挥教师团队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的备课形式.它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群体智慧,使教师在研究交流的思想碰撞中,博采众长,择善而从.本学期我们回民小学积极响应中心学校的号召,开 ...查看


  • 集体备课要求
  • 备课是教师上课之前的准备工作,如果课前教师对所讲内容达不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和比较深刻的理解,对各方面的情况没有充分的准备,仓促上阵,课堂效果是不可能好的,所以备好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先决条件.教师必须进行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每两周一次(语文:周三上 ...查看


  • 小学音乐集体备课计12
  • 小学音乐集体备课计划 2013-2014 学年度第一学期 一.指导思想以新课改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精神,全面推进课程改革,集中教师课堂教学智慧,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从整体上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查看


  • -初中英语集体备课活动的有效性
  • 10月教研札记 如何增强初中英语集体备课活动的有效性 时间:2011-10 众所周知,无论是传统的"师本教育"还是现代的"生本教育",教师备好课都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我身边的很多老师都能做到这一点:不 ...查看


  • 初中政史记录
  • 初中政史记录 在历史教学工作中,我们坚持以科研为先导,以集体备课为载体,以授课提纲为落脚点,走一条体现我校特色的集体备课之路,这里把我们的做法和思考总结如下,抛砖引玉,求教于各位专家.同仁. 一.集体备课的必要性 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项系统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