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国君乐毅为燕昭王合五国之兵而攻齐

昌國君樂毅為燕昭王合五國之兵而攻齊

昌國君樂毅為燕昭王會合五國的軍隊攻打齊國,攻克七十多個城邑,把它們全部劃爲郡縣歸屬燕國。只剩下三座城邑沒有攻克,燕昭王死了。燕惠王即位,由於齊人的反間而懷疑樂毅,於是使騎劫代替樂毅為將軍。樂毅逃到趙國,趙國封他為望諸君。齊將田單欺詐騎劫,終於打敗燕軍,又收復了七十座城邑,光復了齊國。燕王後悔,害怕趙國重用樂毅,趁著燕國的衰敗攻打燕國。燕王於是派遣使者責備樂毅,並且向他道歉說:“先王將國家託付給將軍,將軍為燕國攻破齊國,為先王報了仇,天下無不為之震動,我怎麼敢一天就忘了將軍的功勞呢?適逢先王拋棄群臣,我新近即位,左右的人使我失誤。我讓騎劫代替將軍您,因為將軍長時間奔走在外,所以召回將軍暫且休息,與您商量國事。將軍聽錯了,因而和我有了間隙,就捨弃了燕國而歸附趙國。將軍自己這樣打算還可以,但是又用什麽來報答先王用來對待將軍的情意呢?”

望諸君於是使人獻給燕昭王一封信,說:“臣沒有才智,不能接受先王的教導,來順應您的心意。唯恐遭受死罪,損害了先王的英明,也陷你於不義,所以逃跑投奔趙國。我自己擔負著不孝的罪名,所以不敢給您寫信。現在您派使者一一列舉我的罪過,我怕您不明察先王之所以寵幸我的道理,又不明白我侍奉先王的心意,所以才敢用書信回答。

“我聽說賢明的君主,不拿俸祿偏私自己親近的人,而是授予功勞多的人;不拿官位送給他所喜歡的人,而是讓能夠勝任的人來處理。所以說,考察能力然後授予官位的君主是成功的君主;考察人的品行然後結交朋友的人是能建樹功名的人。我用我所學的東西來看,先王的措施有高於一般君主的心意,所以我才從魏王那裡持著符節出使,因而能親身瞭解燕國。先王過分舉用我,把我從賓客中提拔出來,又把我的官位放在群臣之上,不同皇親貴戚商量,就任命我為亞卿。我自己以為遵守命令接受教導,可以幸運的沒有罪過,所以接受任命而沒有推辭。

“先王對我說:‘我對齊國有深仇大恨,不估量自己弱小,想以向齊國報仇作為自己的使命。’我回答說:‘現在齊國還保留著過去稱霸天下時流傳下來的教化,屢次戰勝敵國的餘威,他們熟習兵法,習慣打仗。大王如果要攻打齊國,就必須發動各國共同攻打。發動各國一起攻打,不如直接結交趙國。並且,齊國現在管轄著淮北、宋地,是楚國和魏國共同希望奪取的地方。趙國如果答應了,楚國、魏國、宋國一起盡力,四個國家攻打它,齊國就能被打敗了’。先王說:‘好的。’於是我口頭接受任命,準備好符節,派遣我南使出使趙國。很快 就回復使命,各國隨即出兵攻打齊國。依靠上天的道義,先王的福分,河北之地,都跟隨先王打到濟水邊上。濟上的軍隊,聽從命令進攻齊軍,大獲全勝。輕裝精銳的士兵,長驅直入到齊國都城。齊王逃跑到莒地,僅僅只身免難。珍珠玉石財寶,車馬武器,珍貴器皿,全都被收入燕國。大呂鐘陳列在元英,燕鼎又回到了曆室,齊國的東西陳設在寧臺。薊丘所種植的是以前種在汶皇的植物。自從春秋五

霸以來,功勞沒有比得上先王的。先王覺得滿足了他的志願,覺得我沒有辱沒了使命,所以分地封給我,使我得以比得上小國的諸侯。我沒有才智,自以為奉行命令接受教誨,可以幸運的沒有罪過,所以接受王命而沒有推辭。

“我聽說賢明的君主,功業建立而不敗壞,所以名聞於春秋;有先見之明的人,名聲確立而不毀壞,所以著稱于後世。像先王那樣報仇雪恨,鏟平萬乘的強國,收取了齊國建國以來積蓄的財富,等到駕崩的時候,他遺留下來的政策法令,仍有詔告後代子孫的作用。執政用事的臣子,所以能遵循法令,使庶出的子孫能夠順從,國家的恩澤可以到達一般的百姓,這些功勳可以用來教育後代。

“我聽說善於做事的人,不一定善於完成;有好的開始的人,不一定有好的結局。從前,伍子胥說服了吳王闔閭,所以吳王遠征的足跡到達郢。夫差不是這樣,賜給伍子胥革囊,讓他自殺后把屍體放入囊內浮在江面上。原來夫差不瞭解伍子胥的意見可以建

立功業,所以沉殺伍子胥而不後悔。伍子胥沒有及早看到兩個君主不同的才量,所以至死也不改變他的認識。我使自身免於禍患,保全破齊的功名,以彰明先王的功業,這是我的上計。自己遭受詆毀和侮辱,因而毀壞先王的名聲,這是我最害怕的。面臨預料不到的罪過,用來僥倖獲得私利,道義上這是我不敢做的。

“我聽說古代的君子,絕交后不說對方的壞話;忠臣離去后,不會爲了自己的名聲清白而譭謗他的國君。我雖然沒有才智,也多次受教于有道德的人。我擔心您聽信身邊的人的話,而不瞭解同您疏遠的人的行為,因此,我才敢以書信作答,希望您能留意瀏覽一下。”

昌國君樂毅為燕昭王合五國之兵而攻齊

昌國君樂毅為燕昭王會合五國的軍隊攻打齊國,攻克七十多個城邑,把它們全部劃爲郡縣歸屬燕國。只剩下三座城邑沒有攻克,燕昭王死了。燕惠王即位,由於齊人的反間而懷疑樂毅,於是使騎劫代替樂毅為將軍。樂毅逃到趙國,趙國封他為望諸君。齊將田單欺詐騎劫,終於打敗燕軍,又收復了七十座城邑,光復了齊國。燕王後悔,害怕趙國重用樂毅,趁著燕國的衰敗攻打燕國。燕王於是派遣使者責備樂毅,並且向他道歉說:“先王將國家託付給將軍,將軍為燕國攻破齊國,為先王報了仇,天下無不為之震動,我怎麼敢一天就忘了將軍的功勞呢?適逢先王拋棄群臣,我新近即位,左右的人使我失誤。我讓騎劫代替將軍您,因為將軍長時間奔走在外,所以召回將軍暫且休息,與您商量國事。將軍聽錯了,因而和我有了間隙,就捨弃了燕國而歸附趙國。將軍自己這樣打算還可以,但是又用什麽來報答先王用來對待將軍的情意呢?”

望諸君於是使人獻給燕昭王一封信,說:“臣沒有才智,不能接受先王的教導,來順應您的心意。唯恐遭受死罪,損害了先王的英明,也陷你於不義,所以逃跑投奔趙國。我自己擔負著不孝的罪名,所以不敢給您寫信。現在您派使者一一列舉我的罪過,我怕您不明察先王之所以寵幸我的道理,又不明白我侍奉先王的心意,所以才敢用書信回答。

“我聽說賢明的君主,不拿俸祿偏私自己親近的人,而是授予功勞多的人;不拿官位送給他所喜歡的人,而是讓能夠勝任的人來處理。所以說,考察能力然後授予官位的君主是成功的君主;考察人的品行然後結交朋友的人是能建樹功名的人。我用我所學的東西來看,先王的措施有高於一般君主的心意,所以我才從魏王那裡持著符節出使,因而能親身瞭解燕國。先王過分舉用我,把我從賓客中提拔出來,又把我的官位放在群臣之上,不同皇親貴戚商量,就任命我為亞卿。我自己以為遵守命令接受教導,可以幸運的沒有罪過,所以接受任命而沒有推辭。

“先王對我說:‘我對齊國有深仇大恨,不估量自己弱小,想以向齊國報仇作為自己的使命。’我回答說:‘現在齊國還保留著過去稱霸天下時流傳下來的教化,屢次戰勝敵國的餘威,他們熟習兵法,習慣打仗。大王如果要攻打齊國,就必須發動各國共同攻打。發動各國一起攻打,不如直接結交趙國。並且,齊國現在管轄著淮北、宋地,是楚國和魏國共同希望奪取的地方。趙國如果答應了,楚國、魏國、宋國一起盡力,四個國家攻打它,齊國就能被打敗了’。先王說:‘好的。’於是我口頭接受任命,準備好符節,派遣我南使出使趙國。很快 就回復使命,各國隨即出兵攻打齊國。依靠上天的道義,先王的福分,河北之地,都跟隨先王打到濟水邊上。濟上的軍隊,聽從命令進攻齊軍,大獲全勝。輕裝精銳的士兵,長驅直入到齊國都城。齊王逃跑到莒地,僅僅只身免難。珍珠玉石財寶,車馬武器,珍貴器皿,全都被收入燕國。大呂鐘陳列在元英,燕鼎又回到了曆室,齊國的東西陳設在寧臺。薊丘所種植的是以前種在汶皇的植物。自從春秋五

霸以來,功勞沒有比得上先王的。先王覺得滿足了他的志願,覺得我沒有辱沒了使命,所以分地封給我,使我得以比得上小國的諸侯。我沒有才智,自以為奉行命令接受教誨,可以幸運的沒有罪過,所以接受王命而沒有推辭。

“我聽說賢明的君主,功業建立而不敗壞,所以名聞於春秋;有先見之明的人,名聲確立而不毀壞,所以著稱于後世。像先王那樣報仇雪恨,鏟平萬乘的強國,收取了齊國建國以來積蓄的財富,等到駕崩的時候,他遺留下來的政策法令,仍有詔告後代子孫的作用。執政用事的臣子,所以能遵循法令,使庶出的子孫能夠順從,國家的恩澤可以到達一般的百姓,這些功勳可以用來教育後代。

“我聽說善於做事的人,不一定善於完成;有好的開始的人,不一定有好的結局。從前,伍子胥說服了吳王闔閭,所以吳王遠征的足跡到達郢。夫差不是這樣,賜給伍子胥革囊,讓他自殺后把屍體放入囊內浮在江面上。原來夫差不瞭解伍子胥的意見可以建

立功業,所以沉殺伍子胥而不後悔。伍子胥沒有及早看到兩個君主不同的才量,所以至死也不改變他的認識。我使自身免於禍患,保全破齊的功名,以彰明先王的功業,這是我的上計。自己遭受詆毀和侮辱,因而毀壞先王的名聲,這是我最害怕的。面臨預料不到的罪過,用來僥倖獲得私利,道義上這是我不敢做的。

“我聽說古代的君子,絕交后不說對方的壞話;忠臣離去后,不會爲了自己的名聲清白而譭謗他的國君。我雖然沒有才智,也多次受教于有道德的人。我擔心您聽信身邊的人的話,而不瞭解同您疏遠的人的行為,因此,我才敢以書信作答,希望您能留意瀏覽一下。”


相关文章

  • "乐毅者,其先祖曰乐羊"阅读答案附翻译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乐毅者,其先祖曰乐羊.乐羊为魏文侯将伐取中山魏文侯封乐羊以灵寿乐羊死葬于灵寿其后子孙因家焉中山复国至赵武灵王时复灭中山而乐氏后有乐毅 乐毅贤,好兵,赵人举之.及武灵王有沙丘之乱,乃去赵适魏.闻 ...查看


  • 昌国君乐毅
  • [提要] "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之去也,不洁其名."尽管乐毅立下不世功业之后反遭新主的抛弃,但他对新主的怨言说得非常的委婉,对新主的愚蠢的责备也非常隐蔽,这些都完全建立在他高尚的人格和宽宏的涵养上. [原文] 昌 ...查看


  • 历史典故:燕昭王求贤
  • 打从孟尝君被撤了相位以后,齐湣王又和楚.魏两国灭了宋国,更加骄横起来.他一心想兼并列国,自己来当天子.这一来,列国诸侯对他都不满意:特别是齐国北面的燕国,受到齐国的欺负,更想找机会报仇. 燕国本来也是个大国.后来传到燕王哙(音kuài)手里 ...查看


  • [战国风云11] 第十二章 乐毅伐齐:大将不败于敌手而败于朝廷
  • 第十二章 乐毅伐齐 战国七雄中,齐国是仅次于秦国的超级大国.可是不承想,这个富庶强盛的老牌诸侯国,竟然被一个小国,打得只剩下两座城池.而这奇迹的创造者,则是战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乐毅.究竟,是哪个小国打败了强齐?而乐毅又是用什么样的方法, ...查看


  • [史记·乐毅列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乐毅者其先祖曰乐羊乐羊为魏文侯将伐取中山魏文侯封乐羊以灵寿乐羊死葬于灵寿其后子孙因家焉中山复国至赵武灵王时复灭中山而乐氏后有乐毅 乐毅贤,好兵,赵人举之.及武灵王有沙丘之乱,乃去赵适魏.闻燕昭王以子之之乱而 ...查看


  • 熟悉又陌生的春秋战国(三十九)灭亡齐国的惊天阴谋
  • 齐闵王想要进一步壮大齐国,并且想要吞并宋国.此时潜伏在齐国的苏秦却在暗中帮助燕昭王复仇,他不断的麻痹齐闵王,唆使齐闵王吞并宋国,从而使得其他诸侯都因为齐国灭宋的问题,而形成反齐联盟,一起消灭齐国.那么,苏秦是如何设计这一套惊天阴谋,而齐闵王 ...查看


  • 战国及秦篇:战神传说
  • 2009-11-12 22:12:36|  分类: 战争政变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战国及秦篇:战神传说 经过无数次兼并战争和三家分晋之后,春秋初期的150余国仅余秦.楚.齐.燕.赵.魏.韩七大强国及鲁.宋.郑.卫.中山等20余 ...查看


  • 高2016级文言文翻译第二轮
  • 2016年高考文言文翻译第二轮强化训练 翻译三核心:1.得分点(关键词)正确:2.直译为主:3.语句通顺无病句. 译后二读:1.关键词译后全句意思是否通顺:2.是否有病句,全句是否完意思整. 归而(表顺承)奏之,此非虚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为 ...查看


  • 西周分封的诸侯国大全 – 铁血网
  • 秦国 秦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秦人是华夏族的一支,传说周武王因秦的祖先善养马,因此将他们封在秦.前770年,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建国.从前677年起,秦国在雍建都近300年.雍城有宫殿区.居住区.士大夫与国人墓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