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风云11] 第十二章 乐毅伐齐:大将不败于敌手而败于朝廷

第十二章 乐毅伐齐

战国七雄中,齐国是仅次于秦国的超级大国。可是不承想,这个富庶强盛的老牌诸侯国,竟然被一个小国,打得只剩下两座城池。而这奇迹的创造者,则是战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乐毅。究竟,是哪个小国打败了强齐?而乐毅又是用什么样的方法,以弱胜强,创造了奇迹呢?

糊涂让位

上一章中说到孟尝君去世之后,齐国的国势也就开始转衰,曾经被人打得,就剩下两座城池。那究竟是谁这么厉害,是秦国,还是楚国?都不是!而是在历史上,一直比较弱小的燕国。要说这个故事,得先从燕国早期历史说起。

燕国最早是周武王之弟的封地,这是在春秋诸侯当中,是历史最为悠久的了。燕国的都城在蓟,就今天北京房山琉璃河。

春秋时期燕国主要的统治区域在蓟北辽西一带。由于偏居北方,因此远离中原的战争漩涡。当然,凡事都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你面。割据河北,虽然跟中原诸侯的混战撇清了关系,但是却有个北方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就是经常面临东胡等游牧部落的不断侵袭。所以发展速度很慢到了公元前四世纪左右,燕国仍然在诸侯国中,只是一个小角色。所以在燕王哙统治时期,发生了一件极其不可思议的事,燕王居然哙想把自己的王位,让给手下的一位大臣。这事如果在尧舜时代,是很正常的。但现在都什么年景了。

事情是这个样子的。燕王哙自己是一个无能的君王,而且燕国国君有个习惯,就是经常被纵横家当傻子骗来骗去。在当时,燕国的国相是一个叫子之的人。这位子之,是著名纵横家苏秦的儿女亲家,而且跟苏秦的弟弟苏代,是死党。

子之为了提高自己在燕国的地位,就跟苏代,一起策划了一出,纵横家忽悠诸侯王的经典剧目。苏代当时是齐国大臣,有一次出使燕国的时候,巧妙地回答了燕王哙一个问题,就凭这两句话,就使得燕王差点亡国。

对话是这么问的,燕王文齐王这个人怎么样。苏代回答说,肯定成不了一代霸主,因为齐王对大臣不信任。

燕王一听这话有道理,想干大事就要相信手下能干事的人。所以,他很快就加强了,相国子之的权力和地位,对子之言听计从。再后来,这脑子不太好使的燕王,突发奇想,听了手下的话,要把王位让给子之。

手下人之所以提这建议,是认为子之肯定不敢接受王位。而燕王可以,通过这样的谦虚礼让,获得曾经择贤让位的好名声可谁也没想到的是,子之可没有舜的觉悟,国王一让位,他一点都不带客气的。这子之本来就武断专横,大权到手,更加不可一世。把个好端端的燕国,搞得是乱七八糟。

结果百姓都非常不满意,弄得燕国人心浮动,都为国家的前途担心。燕国的太子平,越想越不对头,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得太快。本来我应该当燕王,现在可倒好,老爹都给人家当臣子了。太子平是越想越气,就准备夺回政权。他联络将军市被,起兵攻打子之。

这个时候的齐国国君,是齐宣王,他一心想看着燕国出大乱子,他好坐收渔翁之利。他看到太子平要有所行动了,就派人过来给添把柴火,齐国表示坚决支持。可是口头上的支持根本不管用,将军市被的军队打不过子之控制的政府军。最后子之把市被和太子平,一起杀掉,这场大乱就是燕国历史上有名的子之之乱。

而做口头支持的齐宣王趁着燕国内乱,调动齐国兵马进攻燕地,在五十天内,就攻占了燕国全境,燕国这样灭亡了。燕国沦陷之后,燕王和子之都被齐国杀了,这个时候,有人就劝齐宣王,您再立一个燕国国君,然后撤兵。这样燕国就成我们的附属国。齐宣王听不进去,他继续让齐国军队,留在燕国境内。占领军一般有个爱好,那就是胡作非为,烧杀抢掠。齐军在燕国是也不例外,弄得燕国百姓是强烈反弹。

同时,齐国灭燕的举动也震动了诸侯各国,结果人人自危。赵武灵王第一个站出来,联合魏、韩、楚,要帮助燕国复国。齐宣王一看,事态发展对齐国不利,就在两年之后,把军队撤离了燕国。然后赵武灵王出面,迎回在韩国当人质的燕公子职,派兵护送他回燕国,这就是历史上的有名的燕昭王。

乐毅使齐

燕昭王一上台,天天想着找齐国报仇雪恨,老爹让人家砍了,这仇能不报吗?只是自己的国家还真没这个实力,对方可是富庶强盛的大国。这时手下有一个人就给他讲了个的故事:说从前有人愿出千金,买一匹千里马,好不容易容易知道了马的所在,等赶到那儿,这千里马已经死了,就出500金买了个死马脑袋,表示他爱这个千里马。这名声传出去之后,不满一年,人家先后送来了三匹千里马。这个故事的寓意在于,要想吸引天下贤士,就必须要给予相当的尊重。

昭王就筑了一座高台,堆满金子,用这个来招揽人才。弄出这么大声势后,果然就招来了许多人才,燕国就在慢慢地复苏。直到一代名将乐毅到来,受到了重用,使得燕国终于得到了向齐国报仇雪恨的机会。

乐毅是赵国人,祖上出过一位名叫乐羊的名人。乐阳是当年魏国创立者魏文侯的将军,曾经率领魏军进攻中山国,并且最终帮助魏国吞并了中山国,占了好大一块地盘。所以乐羊就被封在了中山国的灵寿地区。后来中山国命运几度变换,到最后被赵武灵王彻底消灭。乐毅就成了赵国人。乐毅德才兼备,又继承了先祖名将遗风,得到广大群众的大力推荐。就在赵国,走上了仕途。

但是没等乐毅在战国占据高位,赵国就爆发了沙丘之乱,一代雄主赵武灵王在叛乱中,被亲儿子活活给饿死。乐毅为了躲避动乱,逃到了魏国。有一次,乐毅作为赵国的使者,出使燕国办事,燕昭王早就知道乐毅的贤名,就想收为己用。就好吃好喝伺候着,乐毅终于被燕王诚意打动,答应留在燕国为臣。燕昭王封乐毅为亚卿,成为燕国仅次于国君上卿的,第三号人物。

当时燕王的仇人是齐国,齐国在当时什么情况呢,当时的齐国在齐闵王领导下,实力非常强大。在南方大败楚国,在西面打败了韩、赵、魏三国联军,紧接着联合三晋打击秦国,然后支持赵国灭了中山,然后又自己灭掉了宋国。魏俨然有当时的霸主之相,当时能够当齐国之锋的,也就是另一个强国秦国。在齐国强大军事力量的威慑下,各国诸侯纷纷疏远秦国,依附于齐愍。这下齐愍王就骄傲了,在荣誉面前迷失了自我,暴露出一代暴君本色。

自我膨胀到极点的齐愍王,毫无顾忌地表现出,想灭掉名存实亡的中央政权周王朝,并取而代之,当天子的野心。这样明目张胆的狼子野心,极大震撼了各诸侯国的心理底线。同时,在齐闵王残暴统治下,全国各处都是不满情绪。虽然国外诸侯对他不满,国内人民对他怨恨,但是一时半晌,谁也没有办法把他怎么办。可是齐愍王的情况,燕昭王看得一清二楚,他清晰地感觉到,仇家齐愍王的好日子不久了。于是,他迫不及待地提出了讨伐齐国的计划。

但是,在燕王兴高采烈地跟乐毅这些人,讨论对齐国实行军事打击的可能性的同时,

乐毅非常理智和冷静地否定了燕昭王。他跟燕昭王讲,齐国是当时称霸于世的超级大国,这样的国家,地域广阔,人口众多,齐闵王能有现在的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要想复仇,就要准备更加精密的计划。

五国伐齐

为了增加讨伐齐国的胜算,乐毅提出联合赵、魏、韩三国一起伐齐的计划。之所以要联合这三国,是因为这三国跟燕国一样,与齐国接壤,而且与齐国积怨也最深。

因为乐毅是从赵国来的,所以燕昭王就派遣乐毅前往赵国,游说赵惠文王。同时派遣其他使臣前往楚、魏、秦,争取各国加入讨齐联盟。别看乐毅是职业军人,但是他的口才和谋略在比起专职的以辩才著称的纵横家来说,一点也不差。

他来到了赵国的时候,正赶上赶上一个好机会。赵惠文王正为了受齐愍王的刺激的事,生闷气。齐愍王不仅要当诸侯们的霸主,而且要取代周天子。他要是成功了,各国君主就都成为了齐愍王的臣子。

赵惠文王是一位自尊心很强的君主,让他给齐愍王当小弟,打死他他都不干。所以当乐毅作为燕国使臣,出现在赵王大殿之上的时候,赵惠文王从乐毅的眼神和语言里,发现了战胜齐国的机会。乐毅十分坦率真诚,表达了燕国对齐国的仇恨,并且提出了周密的,联合各国力量讨伐齐国的计划

赵惠文王立刻,就把赵国的相国印绶授予了乐毅,任命乐毅为对齐作战时期的赵国相国。那会也挺逗的,外国人当首相说给就给,一点都不存顾虑之心。同时燕国派往其他各国的使臣,都带回令人振奋的消息。齐愍王貌似强大,实际上人心丧尽。各国诸侯听说燕国要联合讨齐,纷纷表示愿意出兵参战,一雪前耻。就连秦国也及时调整策略,联合韩、赵、魏、楚山东诸国,把矛头共同指向齐国。

所以燕昭王28年,燕国倾国而出,在乐毅率领下,与先期集结待命的赵、魏、韩、楚联军会合,从齐燕边境进入齐国。燕国一直以来,都是以百依百顺的属国形象侍奉齐国,所以齐闵王对燕国的很放松。原来在齐燕边境的大量齐军被调往他处,所以面对五国联军的进攻,齐军在齐燕边境,没来得及构筑坚固的防御体系,联军就攻到了黄河西岸的灵丘。然后很东渡黄河到达济西,与齐国都城临淄隔济水相望,齐愍王急忙调集齐军,截击联军,济水西岸,齐军与五国联军激战,但是呢,联军大获全胜。

虽然初战告捷,但是联军也有联军的问题。这次五国联军伐齐,虽然各国目标是一致对齐的,但是心中各有小算盘。表面上看,燕国是五国伐齐的盟主。但赵、韩两国也授乐毅相国之印,那就是说说,这联军统帅也是我国大臣。从这一点上看,战争还没结束呢,各国就开始,为战后的分红问题做打算。楚国虽然没有参加这次合纵伐齐,但是也想趁机谋得本国利益。楚顷襄王,就派了人率领一支楚军开往淮南,一则预防五国伐齐得手后移师伐楚,二则一旦出现机会,楚军就可以从淮南攻入齐国,收复原来属于楚国的淮北。

乐毅虽然作为五国联军统帅,权力很大,非常威风。但是,肩上心头,包袱是很多很重,初战大胜之后,乐毅就做出了一个决策。他就跟秦韩两国的将领说,齐军大势已去,下一步深入齐国腹地,后续战斗任务已经不重了,你们两国军队就先撤回吧。因为这两国跟齐国也不挨着,瓜分齐国分不着。所以重金谢了韩、秦两国军队,他们就撤出了战斗。这样就剩下了燕、赵、魏三国联军。乐毅就把三国联军分兵使用,让魏军攻取原来属于宋国的地盘。让赵军去攻取原来属于中山国的地盘,这都是被齐国占的。你把这些地放打下来,这些地方就归你了。而燕国大将乐毅本人,独领燕军长驱直入,围攻齐都临淄。

乐毅的危机

之所以在灭齐的关键时刻,乐毅分散兵力,主要是为了避免战后各国利益的分割犯难。乐毅认为五国伐齐燕国才是东家,其他四国是辅助,如果这笔帐留到战后再算,就不好办了。不如趁这锅肉没有完全煮熟,提前把那几个支开,肥肉留给燕国独家享用。所以齐闵王就在临淄城里面,组织了一场保卫战,结果被乐毅再次击败,齐愍王只得出逃,然后死在外面了。

攻破齐国一帆风顺,连燕昭王都没有想到,就这么容易得手了。时间不到一个月,胜利来得太突如其来了。所以燕昭王异常兴奋,跑到济上去劳军,封乐毅为昌国君。让他做占领取的最高长官。齐国国都虽然被占了,但是没有灭亡,为了扩大战果。乐毅兵分五路,分别攻打齐国的五都,就是临淄、即墨、莒、高唐和平陆,这五个都在今天的山东境内。齐国的五都建制,实际上是把国家分为五个大区,每个大区一个最高长官。

随着齐国掠夺的土地和人口不断增加,五都辖区范围也经常扩大变化,乐毅坐镇临淄。统一指挥调度五路燕军,不到半年,燕军攻下了齐国七十多座城池。乐毅在新占领的齐国土地上,设立郡县,统归燕国中央政府管理。齐闵王由于有孟尝君的教训,痛恨强臣出现,所以,不实行其他国家为赏赐功臣而普遍实行的封君制度,所以齐国的大臣们,都很不满。

乐毅为了笼络齐国有名望、有势力的士大夫,分封了许多齐国的士大夫。燕国大军在齐国不打仗的时候,也不闲着,到处抢劫,以报当年的奇耻大辱。乐毅把燕军搜刮来的大量齐国宝物和出了名的齐国美女,通通运往燕国,供燕昭王和燕国贵族享用。这一次就是普通燕国百姓,在这次的破齐大捷当中,也由于朝廷的赏赐,和从军亲友对齐国的抄掠大发横财。

本来就很富庶的齐国,在齐愍王灭宋后,把更富庶的宋国财富掠夺到了齐国。而乐毅破齐之后,齐宋的财富就都流向了燕国。燕国一下子由于战争胜利,迅速暴富,由第三世界国家迅速跨入发达国家行列,举国上下沉醉在破齐的胜利之中。局势发展到这个时候,燕昭王的心情,前所未有的好,多少个不眠的日日夜夜的等待,到今天终于大仇得报。但是慢慢的燕昭王的好心情,就变成担心了。

乐毅是个名将,立下了不朽功劳,现在又统帅大军在外,这让君王始终有一丝忌惮。同时乐毅在攻破齐国之后,不仅为燕人所敬仰,其他国家的臣民对乐毅也是惊叹不已。所以在国内国际,乐毅的声势都超过了燕昭王,各国都知道燕国有个乐毅,不知道有燕昭王。所以这就让燕昭王难以容忍,于是就有人就开始在燕王面前说乐毅的坏话了。

渐渐的,燕昭王对乐毅,就有所疏远,这一点乐毅也感觉出来了。

信任危机

所以乐毅为了自保,就不能结束这场对齐国的战争,否则文种就是他的榜样。出于这样一种心理,乐毅对攻击齐国残存的实力,比如即墨、莒这城市就有所放松,导致齐国就一直没有被全部占领。只要齐国薪火未绝,燕昭王就不敢将乐毅怎么样。

在一次燕国君臣举办的大型宴会上,一位自以为燕昭王不满乐毅的大臣,公开抨击乐毅,他认为自己说出了燕昭王的心理话。没承想,燕王一个翻脸,这位就掉了脑袋了。然后燕昭王发表公开演讲,表明了自己对乐毅的无比信任,不允许任何人诋毁乐毅。然后燕昭王命令燕国的相邦(国相),亲自到齐国宣布自己策略乐毅为齐王。

燕昭王的意图很明显,如果你想当一把手,就不要再打着我燕国臣子的旗号。如果你不做齐王,那就老老实实做我燕国的臣子。所以燕昭王此举十分高明,对乐毅割据的事实点而未破。表面上看对这个乐毅无比的信任优待,实际上是敲山震虎。乐毅当然知道,这齐国王冠烫手山芋,绝对接不得,否则自己就变成个逆贼了。

因此他坚决而恐惧地拒绝了燕昭王封王的成命,公开表示自己对燕昭王如此信任自己的感激涕零。表示自己对目前的待遇十分满意,不敢再接受燕王更多的赏赐。所以燕昭王利用军臣地位上的差距,对乐毅进行政治逼迫。乐毅在这个燕昭王的警告下,在齐地的作为就有所收敛。这之后,乐毅个人的声誉和权势都开始逐渐走下坡路。

过了几年,一心怀着复兴燕国报仇雪恨理想的燕国明君昭王去世了。这个时候,齐国在乐毅的打击治理下,只剩下一个巴掌大的地。昭王死了之后,太子登基,这个时候只剩下几座城池的齐国,随着燕国国君换人,命运会不会有所改变呢,关于这个问题呢,我们下一讲再讲,谢谢大家。

精彩回顾

回复关键词「战国风云」看完整连载内容

第十二章 乐毅伐齐

战国七雄中,齐国是仅次于秦国的超级大国。可是不承想,这个富庶强盛的老牌诸侯国,竟然被一个小国,打得只剩下两座城池。而这奇迹的创造者,则是战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乐毅。究竟,是哪个小国打败了强齐?而乐毅又是用什么样的方法,以弱胜强,创造了奇迹呢?

糊涂让位

上一章中说到孟尝君去世之后,齐国的国势也就开始转衰,曾经被人打得,就剩下两座城池。那究竟是谁这么厉害,是秦国,还是楚国?都不是!而是在历史上,一直比较弱小的燕国。要说这个故事,得先从燕国早期历史说起。

燕国最早是周武王之弟的封地,这是在春秋诸侯当中,是历史最为悠久的了。燕国的都城在蓟,就今天北京房山琉璃河。

春秋时期燕国主要的统治区域在蓟北辽西一带。由于偏居北方,因此远离中原的战争漩涡。当然,凡事都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你面。割据河北,虽然跟中原诸侯的混战撇清了关系,但是却有个北方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就是经常面临东胡等游牧部落的不断侵袭。所以发展速度很慢到了公元前四世纪左右,燕国仍然在诸侯国中,只是一个小角色。所以在燕王哙统治时期,发生了一件极其不可思议的事,燕王居然哙想把自己的王位,让给手下的一位大臣。这事如果在尧舜时代,是很正常的。但现在都什么年景了。

事情是这个样子的。燕王哙自己是一个无能的君王,而且燕国国君有个习惯,就是经常被纵横家当傻子骗来骗去。在当时,燕国的国相是一个叫子之的人。这位子之,是著名纵横家苏秦的儿女亲家,而且跟苏秦的弟弟苏代,是死党。

子之为了提高自己在燕国的地位,就跟苏代,一起策划了一出,纵横家忽悠诸侯王的经典剧目。苏代当时是齐国大臣,有一次出使燕国的时候,巧妙地回答了燕王哙一个问题,就凭这两句话,就使得燕王差点亡国。

对话是这么问的,燕王文齐王这个人怎么样。苏代回答说,肯定成不了一代霸主,因为齐王对大臣不信任。

燕王一听这话有道理,想干大事就要相信手下能干事的人。所以,他很快就加强了,相国子之的权力和地位,对子之言听计从。再后来,这脑子不太好使的燕王,突发奇想,听了手下的话,要把王位让给子之。

手下人之所以提这建议,是认为子之肯定不敢接受王位。而燕王可以,通过这样的谦虚礼让,获得曾经择贤让位的好名声可谁也没想到的是,子之可没有舜的觉悟,国王一让位,他一点都不带客气的。这子之本来就武断专横,大权到手,更加不可一世。把个好端端的燕国,搞得是乱七八糟。

结果百姓都非常不满意,弄得燕国人心浮动,都为国家的前途担心。燕国的太子平,越想越不对头,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得太快。本来我应该当燕王,现在可倒好,老爹都给人家当臣子了。太子平是越想越气,就准备夺回政权。他联络将军市被,起兵攻打子之。

这个时候的齐国国君,是齐宣王,他一心想看着燕国出大乱子,他好坐收渔翁之利。他看到太子平要有所行动了,就派人过来给添把柴火,齐国表示坚决支持。可是口头上的支持根本不管用,将军市被的军队打不过子之控制的政府军。最后子之把市被和太子平,一起杀掉,这场大乱就是燕国历史上有名的子之之乱。

而做口头支持的齐宣王趁着燕国内乱,调动齐国兵马进攻燕地,在五十天内,就攻占了燕国全境,燕国这样灭亡了。燕国沦陷之后,燕王和子之都被齐国杀了,这个时候,有人就劝齐宣王,您再立一个燕国国君,然后撤兵。这样燕国就成我们的附属国。齐宣王听不进去,他继续让齐国军队,留在燕国境内。占领军一般有个爱好,那就是胡作非为,烧杀抢掠。齐军在燕国是也不例外,弄得燕国百姓是强烈反弹。

同时,齐国灭燕的举动也震动了诸侯各国,结果人人自危。赵武灵王第一个站出来,联合魏、韩、楚,要帮助燕国复国。齐宣王一看,事态发展对齐国不利,就在两年之后,把军队撤离了燕国。然后赵武灵王出面,迎回在韩国当人质的燕公子职,派兵护送他回燕国,这就是历史上的有名的燕昭王。

乐毅使齐

燕昭王一上台,天天想着找齐国报仇雪恨,老爹让人家砍了,这仇能不报吗?只是自己的国家还真没这个实力,对方可是富庶强盛的大国。这时手下有一个人就给他讲了个的故事:说从前有人愿出千金,买一匹千里马,好不容易容易知道了马的所在,等赶到那儿,这千里马已经死了,就出500金买了个死马脑袋,表示他爱这个千里马。这名声传出去之后,不满一年,人家先后送来了三匹千里马。这个故事的寓意在于,要想吸引天下贤士,就必须要给予相当的尊重。

昭王就筑了一座高台,堆满金子,用这个来招揽人才。弄出这么大声势后,果然就招来了许多人才,燕国就在慢慢地复苏。直到一代名将乐毅到来,受到了重用,使得燕国终于得到了向齐国报仇雪恨的机会。

乐毅是赵国人,祖上出过一位名叫乐羊的名人。乐阳是当年魏国创立者魏文侯的将军,曾经率领魏军进攻中山国,并且最终帮助魏国吞并了中山国,占了好大一块地盘。所以乐羊就被封在了中山国的灵寿地区。后来中山国命运几度变换,到最后被赵武灵王彻底消灭。乐毅就成了赵国人。乐毅德才兼备,又继承了先祖名将遗风,得到广大群众的大力推荐。就在赵国,走上了仕途。

但是没等乐毅在战国占据高位,赵国就爆发了沙丘之乱,一代雄主赵武灵王在叛乱中,被亲儿子活活给饿死。乐毅为了躲避动乱,逃到了魏国。有一次,乐毅作为赵国的使者,出使燕国办事,燕昭王早就知道乐毅的贤名,就想收为己用。就好吃好喝伺候着,乐毅终于被燕王诚意打动,答应留在燕国为臣。燕昭王封乐毅为亚卿,成为燕国仅次于国君上卿的,第三号人物。

当时燕王的仇人是齐国,齐国在当时什么情况呢,当时的齐国在齐闵王领导下,实力非常强大。在南方大败楚国,在西面打败了韩、赵、魏三国联军,紧接着联合三晋打击秦国,然后支持赵国灭了中山,然后又自己灭掉了宋国。魏俨然有当时的霸主之相,当时能够当齐国之锋的,也就是另一个强国秦国。在齐国强大军事力量的威慑下,各国诸侯纷纷疏远秦国,依附于齐愍。这下齐愍王就骄傲了,在荣誉面前迷失了自我,暴露出一代暴君本色。

自我膨胀到极点的齐愍王,毫无顾忌地表现出,想灭掉名存实亡的中央政权周王朝,并取而代之,当天子的野心。这样明目张胆的狼子野心,极大震撼了各诸侯国的心理底线。同时,在齐闵王残暴统治下,全国各处都是不满情绪。虽然国外诸侯对他不满,国内人民对他怨恨,但是一时半晌,谁也没有办法把他怎么办。可是齐愍王的情况,燕昭王看得一清二楚,他清晰地感觉到,仇家齐愍王的好日子不久了。于是,他迫不及待地提出了讨伐齐国的计划。

但是,在燕王兴高采烈地跟乐毅这些人,讨论对齐国实行军事打击的可能性的同时,

乐毅非常理智和冷静地否定了燕昭王。他跟燕昭王讲,齐国是当时称霸于世的超级大国,这样的国家,地域广阔,人口众多,齐闵王能有现在的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要想复仇,就要准备更加精密的计划。

五国伐齐

为了增加讨伐齐国的胜算,乐毅提出联合赵、魏、韩三国一起伐齐的计划。之所以要联合这三国,是因为这三国跟燕国一样,与齐国接壤,而且与齐国积怨也最深。

因为乐毅是从赵国来的,所以燕昭王就派遣乐毅前往赵国,游说赵惠文王。同时派遣其他使臣前往楚、魏、秦,争取各国加入讨齐联盟。别看乐毅是职业军人,但是他的口才和谋略在比起专职的以辩才著称的纵横家来说,一点也不差。

他来到了赵国的时候,正赶上赶上一个好机会。赵惠文王正为了受齐愍王的刺激的事,生闷气。齐愍王不仅要当诸侯们的霸主,而且要取代周天子。他要是成功了,各国君主就都成为了齐愍王的臣子。

赵惠文王是一位自尊心很强的君主,让他给齐愍王当小弟,打死他他都不干。所以当乐毅作为燕国使臣,出现在赵王大殿之上的时候,赵惠文王从乐毅的眼神和语言里,发现了战胜齐国的机会。乐毅十分坦率真诚,表达了燕国对齐国的仇恨,并且提出了周密的,联合各国力量讨伐齐国的计划

赵惠文王立刻,就把赵国的相国印绶授予了乐毅,任命乐毅为对齐作战时期的赵国相国。那会也挺逗的,外国人当首相说给就给,一点都不存顾虑之心。同时燕国派往其他各国的使臣,都带回令人振奋的消息。齐愍王貌似强大,实际上人心丧尽。各国诸侯听说燕国要联合讨齐,纷纷表示愿意出兵参战,一雪前耻。就连秦国也及时调整策略,联合韩、赵、魏、楚山东诸国,把矛头共同指向齐国。

所以燕昭王28年,燕国倾国而出,在乐毅率领下,与先期集结待命的赵、魏、韩、楚联军会合,从齐燕边境进入齐国。燕国一直以来,都是以百依百顺的属国形象侍奉齐国,所以齐闵王对燕国的很放松。原来在齐燕边境的大量齐军被调往他处,所以面对五国联军的进攻,齐军在齐燕边境,没来得及构筑坚固的防御体系,联军就攻到了黄河西岸的灵丘。然后很东渡黄河到达济西,与齐国都城临淄隔济水相望,齐愍王急忙调集齐军,截击联军,济水西岸,齐军与五国联军激战,但是呢,联军大获全胜。

虽然初战告捷,但是联军也有联军的问题。这次五国联军伐齐,虽然各国目标是一致对齐的,但是心中各有小算盘。表面上看,燕国是五国伐齐的盟主。但赵、韩两国也授乐毅相国之印,那就是说说,这联军统帅也是我国大臣。从这一点上看,战争还没结束呢,各国就开始,为战后的分红问题做打算。楚国虽然没有参加这次合纵伐齐,但是也想趁机谋得本国利益。楚顷襄王,就派了人率领一支楚军开往淮南,一则预防五国伐齐得手后移师伐楚,二则一旦出现机会,楚军就可以从淮南攻入齐国,收复原来属于楚国的淮北。

乐毅虽然作为五国联军统帅,权力很大,非常威风。但是,肩上心头,包袱是很多很重,初战大胜之后,乐毅就做出了一个决策。他就跟秦韩两国的将领说,齐军大势已去,下一步深入齐国腹地,后续战斗任务已经不重了,你们两国军队就先撤回吧。因为这两国跟齐国也不挨着,瓜分齐国分不着。所以重金谢了韩、秦两国军队,他们就撤出了战斗。这样就剩下了燕、赵、魏三国联军。乐毅就把三国联军分兵使用,让魏军攻取原来属于宋国的地盘。让赵军去攻取原来属于中山国的地盘,这都是被齐国占的。你把这些地放打下来,这些地方就归你了。而燕国大将乐毅本人,独领燕军长驱直入,围攻齐都临淄。

乐毅的危机

之所以在灭齐的关键时刻,乐毅分散兵力,主要是为了避免战后各国利益的分割犯难。乐毅认为五国伐齐燕国才是东家,其他四国是辅助,如果这笔帐留到战后再算,就不好办了。不如趁这锅肉没有完全煮熟,提前把那几个支开,肥肉留给燕国独家享用。所以齐闵王就在临淄城里面,组织了一场保卫战,结果被乐毅再次击败,齐愍王只得出逃,然后死在外面了。

攻破齐国一帆风顺,连燕昭王都没有想到,就这么容易得手了。时间不到一个月,胜利来得太突如其来了。所以燕昭王异常兴奋,跑到济上去劳军,封乐毅为昌国君。让他做占领取的最高长官。齐国国都虽然被占了,但是没有灭亡,为了扩大战果。乐毅兵分五路,分别攻打齐国的五都,就是临淄、即墨、莒、高唐和平陆,这五个都在今天的山东境内。齐国的五都建制,实际上是把国家分为五个大区,每个大区一个最高长官。

随着齐国掠夺的土地和人口不断增加,五都辖区范围也经常扩大变化,乐毅坐镇临淄。统一指挥调度五路燕军,不到半年,燕军攻下了齐国七十多座城池。乐毅在新占领的齐国土地上,设立郡县,统归燕国中央政府管理。齐闵王由于有孟尝君的教训,痛恨强臣出现,所以,不实行其他国家为赏赐功臣而普遍实行的封君制度,所以齐国的大臣们,都很不满。

乐毅为了笼络齐国有名望、有势力的士大夫,分封了许多齐国的士大夫。燕国大军在齐国不打仗的时候,也不闲着,到处抢劫,以报当年的奇耻大辱。乐毅把燕军搜刮来的大量齐国宝物和出了名的齐国美女,通通运往燕国,供燕昭王和燕国贵族享用。这一次就是普通燕国百姓,在这次的破齐大捷当中,也由于朝廷的赏赐,和从军亲友对齐国的抄掠大发横财。

本来就很富庶的齐国,在齐愍王灭宋后,把更富庶的宋国财富掠夺到了齐国。而乐毅破齐之后,齐宋的财富就都流向了燕国。燕国一下子由于战争胜利,迅速暴富,由第三世界国家迅速跨入发达国家行列,举国上下沉醉在破齐的胜利之中。局势发展到这个时候,燕昭王的心情,前所未有的好,多少个不眠的日日夜夜的等待,到今天终于大仇得报。但是慢慢的燕昭王的好心情,就变成担心了。

乐毅是个名将,立下了不朽功劳,现在又统帅大军在外,这让君王始终有一丝忌惮。同时乐毅在攻破齐国之后,不仅为燕人所敬仰,其他国家的臣民对乐毅也是惊叹不已。所以在国内国际,乐毅的声势都超过了燕昭王,各国都知道燕国有个乐毅,不知道有燕昭王。所以这就让燕昭王难以容忍,于是就有人就开始在燕王面前说乐毅的坏话了。

渐渐的,燕昭王对乐毅,就有所疏远,这一点乐毅也感觉出来了。

信任危机

所以乐毅为了自保,就不能结束这场对齐国的战争,否则文种就是他的榜样。出于这样一种心理,乐毅对攻击齐国残存的实力,比如即墨、莒这城市就有所放松,导致齐国就一直没有被全部占领。只要齐国薪火未绝,燕昭王就不敢将乐毅怎么样。

在一次燕国君臣举办的大型宴会上,一位自以为燕昭王不满乐毅的大臣,公开抨击乐毅,他认为自己说出了燕昭王的心理话。没承想,燕王一个翻脸,这位就掉了脑袋了。然后燕昭王发表公开演讲,表明了自己对乐毅的无比信任,不允许任何人诋毁乐毅。然后燕昭王命令燕国的相邦(国相),亲自到齐国宣布自己策略乐毅为齐王。

燕昭王的意图很明显,如果你想当一把手,就不要再打着我燕国臣子的旗号。如果你不做齐王,那就老老实实做我燕国的臣子。所以燕昭王此举十分高明,对乐毅割据的事实点而未破。表面上看对这个乐毅无比的信任优待,实际上是敲山震虎。乐毅当然知道,这齐国王冠烫手山芋,绝对接不得,否则自己就变成个逆贼了。

因此他坚决而恐惧地拒绝了燕昭王封王的成命,公开表示自己对燕昭王如此信任自己的感激涕零。表示自己对目前的待遇十分满意,不敢再接受燕王更多的赏赐。所以燕昭王利用军臣地位上的差距,对乐毅进行政治逼迫。乐毅在这个燕昭王的警告下,在齐地的作为就有所收敛。这之后,乐毅个人的声誉和权势都开始逐渐走下坡路。

过了几年,一心怀着复兴燕国报仇雪恨理想的燕国明君昭王去世了。这个时候,齐国在乐毅的打击治理下,只剩下一个巴掌大的地。昭王死了之后,太子登基,这个时候只剩下几座城池的齐国,随着燕国国君换人,命运会不会有所改变呢,关于这个问题呢,我们下一讲再讲,谢谢大家。

精彩回顾

回复关键词「战国风云」看完整连载内容


相关文章

  • 春秋战国的十大名将排行榜!
  • 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是我们中华民族第一个大黄金时代,这个时代是人类思想的一次大爆炸,出现了许多的思想流派,他们影响深远:同时,在诸侯众国的无数战争中,也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天才的军事人物,成为后世所津津乐道的英雄,如下的十大名将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查看


  • 三十六计的故事
  • 1.瞒天过海 自认为军事防备十分周密,别人不会轻易进犯时,其斗志就会容易放松,从而麻痹轻敌:平时常见的事物,看惯了不容易起疑心:暗藏深机的计谋与公开的形式并不相互矛盾,相反,它常常暗含在公开张扬的行为之中.这就是易理中阴阳互相为用的道理 贞 ...查看


  •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文言文阅读精选(附答案)
  •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题 (一)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 ...查看


  • 高2016级文言文翻译第二轮
  • 2016年高考文言文翻译第二轮强化训练 翻译三核心:1.得分点(关键词)正确:2.直译为主:3.语句通顺无病句. 译后二读:1.关键词译后全句意思是否通顺:2.是否有病句,全句是否完意思整. 归而(表顺承)奏之,此非虚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为 ...查看


  • 中国古代20大武将排名
  • 中国古代20大武将排名 转自铁血社区hpbbxune 20常山龙胆--赵云(?-229),三国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南)人,字子龙.初从公孙瓒,后归刘备.曹操取荆州,刘备败于当阳长阪,他力战救护甘夫人和备子刘禅.刘备得益州,任为翊军将军,从攻 ...查看


  • [战国策·齐策][战国策·齐策]比较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2-15题.(14分) [甲](邹忌)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 ...查看


  • 战国及秦篇:战神传说
  • 2009-11-12 22:12:36|  分类: 战争政变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战国及秦篇:战神传说 经过无数次兼并战争和三家分晋之后,春秋初期的150余国仅余秦.楚.齐.燕.赵.魏.韩七大强国及鲁.宋.郑.卫.中山等20余 ...查看


  • 九上文言文翻译
  • 陈涉世家 司马迁 陈胜是阳城人,字涉.吴广是阳夏人,字叔.陈涉年轻的时候, 曾经同别人一起被雇佣耕地,(有一天)陈涉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叹恨了好久,说:"如果有谁富贵了,不要忘记我们这群穷哥们儿啊." ...查看


  • 送董邵南序
  • 送董邵南序 古代文化 1220 2142 送董邵南序 [唐]韩愈 [题解] 董邵南,寿州安丰 (今安徽寿县)人,因 屡考进士未中,拟去河 北托身藩镇幕府.韩愈 一贯反对藩镇割据,故 作此序赠送他,既同情 他仕途的不遇,又劝他 不要去为割据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