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2016级文言文翻译第二轮

2016年高考文言文翻译第二轮强化训练

翻译三核心:1、得分点(关键词)正确;2、直译为主;3、语句通顺无病句。

译后二读:1、关键词译后全句意思是否通顺;2、是否有病句,全句是否完意思整。

归而(表顺承)奏之,此非虚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在,守)边,军市(交易,....做买卖)之租,〔军中立市,市有税,税即租〕皆自用飨(用酒食招待客人,泛指请人受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覆也。〔朝廷的批复,向朝廷请示回复〕委任(委托责任)而责(责.....令)(之)成功,故李牧乃(才)得(能够)尽(竭尽)其智能;选车千三百乘〔古代兵车,....四马一车为一乘〕,彀骑(弓弩引满为彀;谓骑兵能射者,持弓弩的骑兵)万三千,百金之士......〔良士值百金,百金,喻贵重。价值百金的士兵,精兵〕十万,是以(因此)北(名作状,...向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抑制,抵抗)强秦,南支(抵御)韩、魏;当是(这)...之时,赵几(几乎)霸(名活用为动,称霸)。其后会(恰好,刚好)赵王迁立,用郭开谗,...卒(最终)诛李牧,令颜聚代之;是以兵(军队)破(被动,被打败)士北(失败,溃散奔....逃),为秦所(为……所,表被动)禽(通擒)灭。今臣窃(私下)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目的连词,用来)飨士卒,私养钱〔私人赡养家属的俸钱。〕五日一椎(椎杀)牛,.....自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接近,靠近)云中之塞。虏(匈奴)曾(曾...经)一入,尚率车骑(战车战马,骑兵)击之,所杀(所杀的敌人)甚众。夫士卒尽家人子.......〔庶人家之子,平民百姓家的子弟〕,起(起于,从什么中出来)田中从军,安(疑问代词,..怎么)知尺籍、伍符!〔尺籍,军令,条令。伍符,军士伍伍相保之符信,古代军中各伍互保....的符信,泛指军队中的簿册,译为“军规”〕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俘虏),上(上报)功(于)..幕府,一言不相应,〔一个字不相符〕文吏以(介词,用)法绳(制裁,惩治)之,其赏不行........(执行);而吏奉法必用(奉行的法令一定执行)。臣愚(自我谦称)以为陛下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因为)上(上报)功首(首级,脑袋)虏(俘虏)差六级(六个首级),......陛下下(名活用为动,把他交给下面的)之吏,削其爵,罚作〔一岁刑为罚作,判处一年徒...刑〕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说〔悦,高兴〕。是日,令唐持节赦.

一、文言文翻译字句落实练习

认真读下列文方段落,翻译加点词语,指出加点虚词的用法,指出并翻译画线特殊句式,补充出省略成分。 (一)文帝纳谏

上辇(皇帝或王室从的车子)过郎署,问郎署长冯唐曰:“父(对年老者尊称,老人家).家何在?(疑问句宾语前置句,在何?,在哪里)”对曰:“臣大父(祖辈,祖父)赵人,父(父...辈)徙(迁移,迁居)代。”上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尚食监,主膳食之官〕高祛数(多次,..屡次)为(对、向)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李齐)战于巨鹿下(介宾后置句,于巨鹿下战)。.今(现在)吾每饭(名活用为动词,吃饭)意(内心,心思)未尝(未曾)不在巨鹿也。父.....知之乎?”唐对曰:(李齐)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主谓之间,取独)为将也。”上搏髀〔搏,拍...打。髀,大腿〕曰: “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为将!(否则)吾岂忧匈奴哉!(固定句式,难道……吗)”唐曰:“陛下虽(即使)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 .

上怒,起,入禁中(帝王所居宫内,也作“禁内”),良久,召唐,让(责备)曰:“公柰何(怎.....

么)众(名作状,当众)辱我,独无间(隙间之处,僻静的地方)处(地方)乎!(”难道没有.僻静的地方可意译为‘不能私下告诉我’吗? )唐谢(谢罪)曰:“鄙人(粗鄙之人)不知忌讳。”...上方(正)以(因为)胡寇(入侵,侵犯)为(成为,也可把“以为”理解为“把什么作为”)意.....(思虑,忧虑),乃(于是)卒(最终,最后)复问唐曰: “公何以(以何,凭什么)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主谓之间,取独)遣将也,跪而(表修饰)..推毂(车轮),曰:‘阃(kǔn, 城门, 引申为朝廷)) 以内者,寡人制(约束,管束,引申为主宰或...决定)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军功爵(封爵)赏皆决于外(于外决,由将军在外面决定),.

魏尚,复以为(以之为,用他担任)云中守,而拜(授予,授官)唐为车骑都尉。 ...(二)天妒英才

刘表故(原来的)吏士多归(归附)刘备,备以(因为)周瑜所给地少,不足以(目的....连词,来,用来)容其众,乃(于是)自诣(到)京〔京口〕见孙权,求都督(都督是中国.....古代军事长官的一种,兴于三国,其后发展成为地方军事长官,明以后成为中央军事长官。名词活用为动词,掌管、掌控的委婉说法,)荆州。〔荆州八郡,瑜既以江南四郡给备,备又欲兼得江、汉间四郡。〕瑜上疏于权曰(介宾短语后置句):“刘备以(凭借)枭雄之姿〔资质,..禀赋,气概〕,而(并且,表递进)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长久居于人下)为(表....被动)人用者(的人)。愚谓(认为)大计,宜(应该)徙(迁徙)备置(安置)(于)吴,.....盛(大,多)为(之)筑宫室,多(多给)其美女玩好,以(目的连词)娱(娱乐而迷恋)....其耳目〔耳朵和眼睛〕;分此二人(张飞,关羽)各置(安置)一方,使如瑜者得(能够)挟.......(挟制,率领)与(参与)攻战,大事可定也。今猥(谦词,受辱)割土地以(目的连词,...来)资业之〔资,资助。业,霸业。之,音节助词。资之土地,使成霸业〕,聚此三人俱在疆....埸〔边界,战场〕,恐(担心)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胸无大志、安于现状之士)也!”吕.....范亦劝留之。权以(动词,认为)曹操在北,方(正)当(应该)广揽英雄,不从(没有听.....从周、范之言)。备还(回到)公安,久乃(副词,才)闻之(这件事),叹曰:“天下智谋之...士,所见略同。时孔明谏(劝)孤(我)莫行(去京口),其意(内心)亦虑(担心)此也。.....孤方(正)危急(形活用为动,处于危急之中),不得不往(去),此诚(确实)险涂(通“途”,......路),殆(大概,几乎)不免(幸免)(于)周瑜之手!” ..

周瑜诣京见权曰:“今曹操新败,忧在腹心〔内心〕,未能与将军(指孙权)连兵(联合兵.....

一起)进,取(攻取)蜀而(表并列)并(吞并)张鲁,因(趁机)留奋威固(坚)守其地,.....与马超结援(结为外援,结成联盟),瑜还(回来)与将军据(据守)襄以(来)蹙(逼迫).....操,北方可图(图谋,谋取)也。”权许之。奋威者,孙坚弟子(弟弟的儿子)奋威将军、丹...阳太守瑜(孙瑜)也。 .

周瑜还江陵为(准备)行装,于道病困(意译为病势加重,病势沉重),与(给)权笺.....

(信)曰:“修短(人的寿命长短)命(命运,天命)矣,( )诚(确实)不足措;但(只).....恨(遗憾)微志未展(施展),不复奉教命(执行您的命令)耳。方今曹操在北,疆埸(边疆).......未静;刘备寄寓(寄居荆州),有似养虎;天下之事,未知终始(演变的全过程,意译为动荡....不定),此朝士(朝臣和将士)旰食(勤于政事,奋发忘食)之秋〔时刻〕,至尊(您)垂虑.........(思虑运筹)之日也。鲁肃忠烈(忠诚刚正),临事不苟(马虎,随便),可以代瑜。傥(同“倘”,....如果)所言可采,瑜死不朽矣!”卒(死)于巴丘。权闻之哀恸(悲痛至极),曰:“公瑾有王佐....(辅佐)之资(才能),今忽短命(英年早逝),孤何赖哉!(宾语前置句)”自迎其丧(灵柩).....于芜湖。〔介宾短语后置句〕瑜有一女、二男,权为长子登娶其女;以(任命)其男(儿子)..循为(担任)骑都尉,胤为兴业都尉,妻(名活用为动,嫁给他作为妻子)以宗女。〔介宾短..语后置句,把自己宗族的女子嫁给他为妻〕

初(当初),瑜见友于孙策(见……于,表被动,被当作好友),太夫人又使权以(当作)..

兄奉(尊敬)之。是时权位为(是)将军,诸将、宾客(门客、部属)为礼(行礼)尚(还).......简,而瑜独先(带头)尽敬(恭敬),便(就)执(持)臣节(臣属礼节)。程普颇(很)以........(认为)(自己)年长(大),数(多次)陵侮(凌辱)瑜,瑜折节(主动降低自己的身份)......下(谦辞,恭敬对待)之,终不与校(计较)。普后自敬服而亲重(亲近敬重)之,乃(于是).....告人(告诉别人)曰:“与周公瑾交(交往),若饮醇醪(醇厚美酒),不觉自醉。” .....

力,集结军队,交兵,交战)相事〔相与从事于战攻〕也。( )乞(请求)与奋威俱(共同,....

二、各地模拟题练习。

1、(1)熊概,字元节,丰城人。布政使议请靖江王兵遏之。概不可,曰:“吾等居官,寇至无捍御,顾烦王耶?且寇必不至,戒严而已。”已而果然。

(2)宣德二年,行在都御史劾概与春所至作威福,纵兵扰民。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

答案:(1)我等担任地方长官,贼寇来时不能保卫抵御,反而烦劳王爷吗?况且贼寇肯定不来,只需警戒而已。(“居”“顾”“戒严)各1 分。

(2)皇上没有过问,只暗中派御史调查他,但一无所得,由此更加信任熊概。(“阴”“廉”“任”各1分)

2、(1)昔都儿,钦察氏。时亡宋犹有未附城邑,昔都儿言于行省,愿自举兵下之。省从其请,诸城闻风而附。

答案:(1)当时已灭亡的宋朝还有未归附的城邑,昔都儿向行省表示,愿意亲自带领军队攻下他们。(“犹”,“附”,倒装句“言于行省”,“举”,“下”,各1分。句意不通,酌情扣分。)

(2)右丞阿八赤下令进军,攻下他们的一字城,射杀交趾人,夺得他们的七艘战舰。(“命”,“拔”,“其”,“交人”,倒装句“战舰七”,各1分。句意不通,酌情扣分。)

3、(1)田叔者。赵陉城人也。汉七年,高祖过赵,赵王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微

陛下,臣等当虫出。公等奈何言若是!毋复出口矣! ”

①虫出:人死数日后尸体生虫。比喻死后无人掩埋。

(2)鲁王闻之大惭,发中府钱,使相偿之。相曰:“王自夺之。使相偿之。是王为恶而相为善也。相毋与偿之。”於是王乃尽偿之。

答案:(1)我死去的父亲(祖先)失去了国家,没有陛下,我们这些人会死后尸体生蛆无人收尸,你们怎么能说这样的话呢?不要再说了。(“微”、“奈何”、倒装“何言若是”各1分)

(2)君王自己夺来的,让国相(我)偿还,这是君王做坏事而国相(我)做好事,国相(我)不能参与偿还的事。(“偿”、“是”、“与”各1分)

4、(1)沈束,字宗安,会稽人。束言:“今当事之臣,任意予夺,忠勤反捐弃,何以鼓士气,激军心?”疏奏,嵩大恚,激帝怒,下吏部都察院议。

(2)帝深疾言官,以廷杖遣戍未足遏其言,乃长系以困之。而日令狱卒奏其语言食息,谓之监帖。

解析:(1)现在当权的臣子,任意给与或者剥夺,忠诚勤勉的官吏却被抛弃,用什么鼓舞士气,激励军心呢?(予夺、捐弃、“何以“宾语前置句,”“忠勤”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各1分,大意1分)

(2)皇帝非常痛恨言官,用廷杖、戍边的手段还不足以遏止他们(向朝廷谏言),就长期拘囚来困住他们。(“疾,遏,系,困”各1分,大意1分)

5、(1)殷景仁,陈郡长平人也。初为刘毅后军参军,高祖太尉行参军。建议宜令百官举才,以所荐能否为黜陟。

(2)时与侍中右卫将军王华、侍中骁骑将军王昙首、侍中刘湛四人,并时为侍中,俱居门下,同升之美,近寻复以仆射领吏部,护军如故,湛愈忿怒。义康纳湛言,毁景仁于太祖,太祖遇之益隆。

解析:(1)(殷景仁)建议应当让文武百官推举有才能的人,把(官员)所荐举的人

有无才能作为(官员)降职(或)升职的(的标准)。(“宜”“能否”“以……为……”各1 分)

(2)刘义康听信刘湛的谗方,在太祖面前诋毁殷景仁,(可)太祖对待殷景仁更加尊

崇。(“纳”“毁”“毁景仁于太祖”倒装句式各1分。)

6、(1) 高宗曰:“善才情不可容,法虽不死,朕之恨深矣。须法外杀之。”仁杰曰:“陛下作法,悬诸象魏③,徒流及死,具有等差。岂有罪非极刑,特令赐死?(2)法既无恒,万方何所措其手足?陛下必欲变法,请今日为始。”高宗意乃解,

注:象魏——古代天子、诸侯宫门外的一对高建筑,也叫“阙”或“观”,为悬示教令的地方。

(1) (2)

解析:(1)善才犯法在情理上不可宽容,按法律虽然不能判死罪,但我恨得很深啊,必须超越法律的界限把他杀掉。(“情”“容”“恨”各1分,大意2分,,共5分)

(2)法律既然没有恒久固定的标准,那么天下人该往哪里放置自己的手脚呢?陛下您如果一定要改变法律,请从今天开始吧。(“恒”“万方”“措”各1分,大意2分,共5分) 7、(1)周执羔,字表卿,信州弋阳人。宣和六年举进士。执首谋者斩以徇。邑人德之,至绘像立祠。

(2)告老,上谕曰:“祖宗时,近臣有年逾八十尚留者,卿之齿未也。”命却其章。复申前请。上度不可夺,赐茶、药、御书,恩礼尤渥,缙绅荣之。

解析:(1)抓住为首策划的人斩首示众。县里人感激他,甚至为他画像建立祠庙。(“执”,

“徇”,“德”(名词作动词) ,“至”)

(2)皇帝估计不能改变周执羔的想法,赐给他茶叶、药品、御书,恩遇特别丰厚,士大夫以他为荣。(“夺”,“尤渥”,“荣”(意动用法) ,省略句)

8、(1)王拱辰,字君贶,开封咸平人。抃言:“宣徽之职,本以待勋劳者,唯前执政及节度使得为之,拱辰安得污此选?”

(2)主者指拱辰为沮法,拱辰曰:“此老臣所以报国也。”上章不已。帝悟。

解析:(1)宣徽北院使的职务,本来是任命有功绩的人,只有前宰相及节度使能够担任,王拱辰怎能玷污这个职选?(“待”、“勋劳”、“为”、“污”)

(2)主事者指责王拱辰是在阻挠法令,王拱辰说:“这是老臣用来报效国家的建议。”不停地上奏章。(“指”、“沮”、“所以”、“已”)

9、(1)范延光,字子瑰,临漳人也。明宗行幸汴州,至荥阳,朱守殷反,延光曰:“守殷反迹始见,若缓之使得为计,则城坚而难近。故乘人之未备者,莫若急攻,臣请骑兵五百,驰至城下,以神速骇之。”

(2)明宗问延光马数几何,延光因曰:“臣尝计,一马之费,可养步卒五人,三万五千匹马,十五万兵之食也。”明宗扶髀叹曰:“肥战马而瘠吾人,此吾所愧也!”

解析:(1)明宗到汴州巡视,走到荥阳,朱守殷反叛,延光说:“守殷反叛的迹象刚

刚显现,如果延缓对他的进攻就会使他做好安排(实施计谋) ,那么就会城防坚固难以接近。因此,趁着敌人没有防备,不如急速攻城,我请陛下拨骑兵五百名,疾驰到城下,用神速之兵使他害怕。”

(2)明宗问延光战马有多少匹,延光乘机说:“我曾经计算过,一匹马的耗费,可以养活步兵五人。三万五千匹马的消耗,相当于十五万步兵的消耗。”明宗拍着大腿感叹说:“使战马肥而让士兵瘦,这是我感到惭愧的!”

10、(1)牟子才,字荐叟,井研人。上意不可夺,遂以礼部侍郎召,屡辞,不许。乃赐御笔曰: “朕久思见卿,故有是命,卿其勿疑,为我强起。”

(2) 故事,近臣自外召者,必先见帝乃供职;子才至北关,请内引奏事,宦者在旁沮之,帝特令见,大说,慰谕久之。时士大夫小忤权臣,辄窜流,子才请重者薄惩,轻者放还。

解析: 皇帝的旨意不可改变,于是以礼部侍郎的职位召用他,他多次推辞,不被允许。

皇帝亲笔写信说:“我想见你很久了,所以有这个任命, 你千万不要有疑虑, 为了我(你就) 勉为其难出来做官吧。”按照旧例,从外地召回的近臣,一定先拜见皇帝后才能就任;牟子才到北关,请宦官带他进宫奏事,宦官从旁阻挠,皇帝特地下令召见,非常高兴,安慰开导了他很久。当时士大夫稍微触犯当权者,就被流放,子才向皇上请求重罪的轻罚,轻罪的免除处罚。

(1) “赐御笔”1分,“是命”1分,“起”1分,大意2分。

(2) “迕”1分,“窜流”1分,“放还”1分,大意2分。 11、(1)王肃字子雍。帝又问:“司马迁以受刑之故, 内怀隐切, 著《史记》非贬孝武,

令人切齿。”

(2) 明年春,镇东将军毌丘俭、扬州刺史文钦反,景王谓肃曰:“安国宁主,其术焉在? ”肃曰:“昔关羽率荆州之众,降于禁于汉滨,遂有北向争天下之志。后孙权袭取其将士家属,羽士众一旦瓦解。

解析:(1)皇帝又问:“司马迁因为遭受了宫刑的缘故, 心怀怨恨, 写下《史记》指责、贬低汉武帝, 令人痛恨。”(关键词“故”“隐切”“非”各1分,大意2分。)

(2) 第二年春天, 镇东将军毌丘俭、扬州刺史文钦反叛, 景王对王肃说:“使国家安定、国君安宁, 这种办法有吗? ”王肃回答说:“从前关羽率领荆州的士兵, 在汉水边使于禁投降, 于是有了北上争夺天下的志向。后来孙权突袭抓取了关羽将士的家人, 关羽的军队立即土崩瓦解。(关键词“昔”“降”“志”各1分,大意2分。)

(2)滂闻之,曰:“必为我也。”即自诣狱。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曰:“天下大矣,子何为在此?”滂曰:“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其母就与之诀。

解析:(1)范滂升迁为光禄勋主事。当时陈蕃担任光禄勋,范滂按照属下参见上司的礼仪拜访陈蕃,陈蕃没有阻止他,范滂内心不满,扔下笏板弃官离开。郭林宗听说后就责备陈蕃说:“像范滂这样的人才,怎么能够按照官府礼仪来要求他呢?现在成全他甘愿辞官维护尊严的名声,你不是自找舆论的非议吗?”陈蕃于是向范滂道歉。(每句1分,全句流畅1分。关注点:“若……者”、格、去就、得无)

(2)范滂听说这件事后,说:“这一定是因为我呀!”当即赶到县狱。县令郭揖十分吃惊,

走出官衙,丢下官印,拉着范滂要和他一起逃走,说:“天下那么大,你为什么要在这里等死呢?”范滂说:“我死了灾祸就可以平息了,怎么敢因为我的罪名连累您,又让我的老母亲流离他乡呢!”他的母亲前来和他诀别。(除“滂曰”外,每句1分,全句流畅1分。关注点:塞、累、令、就)

三、史传段落翻译练习:(翻译画线部分,注意关键词)

1、《史记·乐毅列传》

乐毅者,其先祖曰乐羊。乐羊为魏文侯将,伐取中山,•魏文侯封乐羊以灵寿。乐羊死,葬于灵寿,其后子孙因家焉。中山复国,至赵武灵王时复灭中山,而乐氏后有乐毅。

乐毅贤,好兵,赵人举之。及武灵王有沙丘之乱①,乃去赵适魏。•闻燕昭王以子之之乱而齐大败燕②,燕昭王怨齐,未尝一日而忘报齐也。燕国小,辟远③,力不能制④,于是屈身下士⑤,先礼郭隗以招贤者⑥。乐毅于是为魏昭王使于燕,燕王以客礼待之。乐毅辞让,遂委质为臣⑦,燕昭王以为亚卿,久之。

①沙丘之乱:指前295年,主父武灵王与少子惠文王同游沙丘,•长子章乘机作乱,欲杀惠文王以自立,公子成等发兵平乱,章败,逃入武灵王行宫,公子成率兵围困,杀章,武灵王被饿死。②子之之乱:指前315年,•燕王哙将王位禅让给国相子之,子之为政三年燕大乱。前314年齐宣王袭燕,杀燕王哙及子之。•③辟:同“僻”。偏僻。④制:制胜。⑤屈身:降抑身分。⑥先礼郭隗:指燕昭王听从郭隗建议,先礼尊郭隗自己,为其筑宫,拜其为师以招揽天下贤士。⑦委质:古代臣下向君主敬献礼物,表示献身称“委质”。质,通“贽”。

当是时,齐湣王强,南败楚相唐眛于重丘①,西摧三晋于观津②,遂与三晋击秦,助赵灭中山,破宋,广地千余里。与秦昭王争重为帝③,已而复归之④。诸侯皆欲背秦而服于齐。湣王自矜⑤,百姓弗堪⑥。于是燕昭王问伐齐之事。乐毅对曰:“齐,霸国之余业也⑦,地大人众,未易独攻也。王必欲伐之,莫如与赵及楚、魏⑧。”于是使乐毅约赵惠文王,别使连楚、魏,令赵说秦以伐齐之利⑨。诸侯害齐湣王之骄暴⑩,皆争合从与燕伐齐 。乐毅还报,燕昭王悉起兵,使乐毅为上将军,赵惠文王以相国印授乐毅。乐毅于是并护赵、楚、韩、魏、燕之兵以伐齐,破之济西。诸侯兵罢归⒀,而燕军乐毅独追,至于临菑。齐湣王之败济西,亡走保于莒。乐毅独留徇齐⒁,齐皆城守⒂。乐毅攻入临菑,尽取齐宝财物祭器输之燕。燕昭王大说⒃,亲至济上劳军,行赏飨士⒄,封乐毅于昌国,号为昌国君。于是燕昭王收齐卤获以归⒅,而使乐毅复以兵平齐城之不下者。

乐毅留徇齐五岁,下齐七十余城,皆为郡县以属燕,唯独莒、即墨未服。会燕昭王死,子立为燕惠王。惠王自为太子时尝不快于乐毅,及即位,齐之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⒆,曰:“齐城不下者两城耳。然所以不早拔者,闻乐毅与燕新王有隙⒇,欲连兵且留齐(21),南面而王齐(22)。齐之所患,唯恐他将之来。”于是燕惠王固已疑乐毅,得齐反间,乃使骑劫代将,而召乐毅。乐毅知燕惠王之不善代之(23),畏诛,遂西降赵。赵封乐毅于观津,号曰望诸君。尊宠乐毅以警动于燕、齐。

①楚相:梁玉绳《史记志疑》:“‘楚相’乃‘楚将’之误。”当是。②三晋:指韩、赵、魏三国。春秋末,晋被韩、赵、魏三家瓜分,各立为国,故称“三晋”。这里指魏、赵两国。③争重为帝:争取尊为帝号。前288年,•秦昭王自称西帝,尊齐湣王为东帝。④已而复归之:指齐湣王接受苏代的劝说,称帝后两个月即自行取消帝号,仍旧称王。⑤自矜:自尊自大。⑥堪:忍受。⑦余业:先人遗下的功业。⑧与:结交,联合。⑨(dàn,旦):以利益引诱人。⑩害:以为祸害。 合从:当时诸侯国在外交的一种策略,即“合众弱以攻一强”。从,同“纵”。并护:统一指挥。⒀罢归:停止攻击,撤回本国。⒁徇:带兵巡行占领的地方。⒂城守:据城固守。⒃说:同“悦”。⒄飨:用酒食招待人。⒅卤获:夺取缴获的战利品。卤,通“掳”,掠夺。⒆纵:施放。反间:使敌人间谍为我所用,或用计使敌人内部不团结。(20)隙:感情上的裂痕,怨仇。(21)连兵:断断续续用兵。(22)王齐:在齐称王。(23)不善:不怀好意。

今足下使人数之以罪②,臣恐侍御者不察先王之所以畜幸臣之理③,又不白臣之所以事先王之心④,故敢以书对。

臣闻贤圣之君不以禄私亲⑤,其功多者赏之,其能当者处之⑥。故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论行而结交者⑦,立名之士也。臣窃观先王之举也,见有高世主之心⑧,故假节于魏⑨,以身得察于燕。先王过举⑩,厕之宾客之中 ,立之群臣之上,不谋父兄,以为亚卿。臣窃不自知,自以为奉令承教⒀,可幸无罪⒁,故受令而不辞。

①不佞:没有才能。是自谦的说法。②数:列举罪状,指责、数落。③侍御者:君主的侍从。这里实指燕惠王。畜:收留。幸:宠信。④白:明白。⑤禄:爵禄。私:偏私。⑥能当者:指才能胜任官职的人。处:安排,任用。⑦论:衡量。行:品行。⑧高:超出。世主:一般的君主。⑨假:借。节:符节。古代君王传布命令或征调兵将的凭证。这里是出使的意思。⑩过举:过分地抬举。 厕:置身于。 父兄:这里指宗室大臣。⒀承教:接受教导。⒁幸:侥幸。

先王命之曰:“我有积怨深怒于齐,不量轻弱①,而欲以齐为事②。”臣曰:“夫齐,霸国之余业而最胜之遗事也③。练于兵甲,习于战攻。王若欲伐之,必与天下图之。与天下图之,莫若结于赵。且又淮北、宋地,楚、魏之所欲也,赵若许而约四国攻之,齐可大破也。”先王以为然,具符节南使臣于赵④。顾反命⑤,起兵击齐。以天之道⑥,先王之灵,河北之地随先王而举之济上⑦。济上之军受命击齐,大败齐人。轻卒锐兵,长驱至国。齐王遁而走莒,仅以身免;珠玉财宝车甲珍器尽收入于燕。齐器设于宁台⑧,大吕陈于元英⑨,故鼎反乎磿室⑩,蓟丘之植植于汶篁 ,自五伯已来,功未有及先王者也。先王以为慊于志⒀,故裂地而封之⒁,使得比小国诸侯⒂。臣窃不自知,自以为奉命承教,可幸无罪,是以受命不辞。

①轻弱:指燕国国力薄弱。②以齐为事:把向齐国复仇作为自己的职分。③最胜:多次取胜。最:积聚。《战国策》,“最”作“骤”。④具:准备。⑤顾:回顾,回头。形容时间之速。反命:即“返命”,复命。⑥道:同“导”,引导。⑦河北之地:指黄河以北的赵、魏地区。举:全部。之:到。⑧宁台:燕国台名。⑨大吕:齐国钟名。元英:燕国宫殿名,在宁台之下。⑩故鼎:指曾被齐掠走的燕国宝鼎。磿室:燕国宫殿名,在宁台之下。 汶篁:齐国汶水出产的竹子。五伯:又作“五霸”。春秋时称霸一时的五个诸侯盟主。其说不一,通行的说法是指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⒀慊(qiè,窃):满足。⒁裂地:割地以封。⒂比:比同,并列。

齐田单后与骑劫战,果设诈诳燕军①,遂破骑劫于即墨下,而转战逐燕,北至河上,尽复得齐城,而迎襄王于莒②,入于临菑。

燕惠王后悔使骑劫代乐毅,以故破军亡将失齐;又怨乐毅之降赵,恐赵用乐毅而乘燕之弊以伐燕③。燕惠王乃使人让乐毅④,且谢之曰⑤:“先王举国而委将军,将军为燕破齐,报先王之雠⑥,天下莫不震动,寡人岂敢一日而忘将军之功哉!会先王弃群臣⑦,寡人新即位,左右误寡人。寡人之使骑劫代将军,为将军久暴露于外⑧,故召将军且休,计事。将军过听⑨,以与寡人有隙,遂捐燕归赵⑩。将军自为计则可矣,而亦何以报先王之所以遇将军之意乎?”乐毅报遗燕惠王书曰 :

①设诈诳燕军:指田单先以请降示弱麻痹燕军,再以“火牛阵”奇袭燕军。诈:欺骗;诳:迷惑。②迎襄王于莒:齐湣王兵败奔莒,为援齐楚将淖齿所杀,后莒人立湣王子为王,即襄王。③弊:疲困。④让:责备。⑤谢:道歉。⑥雠:仇恨。⑦弃群臣:抛下了群臣,是死去的委婉说法。⑧暴(pù,瀑)露:露天食宿。指战地生活的辛苦。⑨过听:误听。⑩捐:弃。 遗:给予。

臣不佞①,不能奉承王命,以顺左右之心,恐伤先王之明,有害足下之义,故遁逃走赵。

臣闻贤圣之君,功立而不废,故著于《春秋》①;蚤知之士②,名成而不毁,故称于后

世。若先王之报怨雪耻,夷万乘之强国③,收八百岁之蓄积④,及至弃群臣之日,余教未衰⑤,执政任事之臣,脩法令⑥,慎庶孽⑦,施及乎萌隶⑧,皆可以教后世。

臣闻之,善作者不必善成⑨,善始者不必善终。昔伍子胥说听于阖闾⑩,而吴王远迹至郢;夫差弗是也,赐之鸱夷而浮之江 。吴王不寤先论之可以立功,故沈子胥而不悔⒀;子胥不蚤见主之不同量⒁,是以至于入江而不化。

①《春秋》:编年体史书,相传孔子据鲁史修订而成,是儒家经典之一。这里泛指史书。②蚤知:先知,有预见。蚤,通“早”。③夷:平定。万乘:万辆兵车。古代一车四马叫“乘”。④八百岁之积蓄:指齐自开国至燕昭王破齐约八百年间积存的珍宝财物。⑤余教:留下的政令、训示。⑥脩:通“修”。⑦慎庶孽:慎重地对待妾生子弟。⑧施(yì,义):推及。萌隶:百姓。⑨作:创作,开孔。⑩说:主张。听:听从,接受。 鸱夷:马革做的囊袋,形似鸱鸟,用以收敛骸骨。寤:通“悟”。明白。先论:指伍子胥早先的建议,即拒绝越王请降,停止对齐用兵。⒀沈:同“沉”。⒁不同量:有不同的气量、抱负。入江而不化:《索隐》云:“言子胥怀恨,故虽投江而神不化,故虽投江而神不化,犹为波涛之神也。”

燕王以宾客的礼节接待他。乐毅推辞谦让,后来终于向燕昭王敬献了礼物表示愿意献身做臣下,燕昭王就任命他为亚卿,他担任这个职务的时间很长。

当时,齐湣王很强大,南边在重丘战败了楚国宰相唐眛,西边在观津打垮了魏国和赵国,随即又联合韩、赵、魏三国攻打秦国,还曾帮助赵国灭掉中山国,又击破了宋国,扩展了一千多里地的领土。他与秦昭王共同争取尊为帝号,不久他便自行取消了东帝的称号,仍归称王。各诸侯国都打算背离秦国而归服齐国。可是齐湣王自尊自大很是骄横,百姓已不能忍受他的暴政了。燕昭王认为攻打齐国的机会来了,就向乐毅询问有关攻打齐国的事情。乐毅回答说:“齐国,它原来就是霸国如今仍留着霸国的基业,土地广阔人口众多,可不能轻易地单独攻打它。大王若一定要攻打它,不如联合赵国以及楚国、魏国一起攻击它。”于是昭王派乐毅去与赵惠文王结盟立约,另派别人去联合楚国、魏国,又让赵国以攻打齐国的好处去诱劝秦国。由于诸侯们认为齐湣王骄横暴虐对各国也是个祸害,都争着跟燕国联合共同讨伐齐国。乐毅回来汇报了出使情况,燕昭王动员了全国的兵力,派乐毅担任上将军,赵惠文王把相国大印授给了乐毅。乐毅于是统一指挥着赵、楚、韩、魏、燕五国的军队去攻打齐国,在济水西边大败齐国军队。这时各路诸侯的军队都停止了攻击,撤回本国,而燕国军队在乐毅指挥下单独追击败逃之敌,一直追到齐国都城临淄。齐湣王在济水西边被打败后,就逃跑到莒邑并据城固守。乐毅单独留下来带兵巡行占领的地方,齐国各城邑都据城坚守不肯投降。乐毅集中力量攻击临淄,拿下临淄后,把齐国的珍宝财物以及宗庙祭祀的器物全部夺取过来并把它们运到燕国去。燕昭王大喜,亲自赶到济水岸上慰劳军队,奖赏并用酒肉犒劳军队将士,把昌国封给乐毅,封号叫昌国君。当是燕昭王把在齐国夺取缴获的战利品带回了燕国,而让乐毅继续带兵进攻还没拿下来的齐国城邑。

乐毅留在齐国巡行作战五年,攻下齐国城邑七十多座,都划为郡县归属燕国,只有莒和即墨没有收服。这时恰逢燕昭王死去,他的儿子立为燕惠王。惠王从做太子时就曾对乐毅有所不满,等他即位后,齐国的田单了解到他与乐毅有矛盾,就对燕国施行反间计,造谣说:“齐国城邑没有攻下的仅只两个城邑罢了。而所以不及早拿下来的原因,听说是乐毅与燕国新即位的国君有怨仇,乐毅断断续续用兵故意拖延时间姑且留在齐国,准备在齐国称王。齐国所担忧的,只怕别的将领来。”当时燕惠王本来就已经怀疑乐毅,又受到齐国反间计的挑拨,就派骑劫代替乐毅任将领,并召回乐毅。乐毅心里明白燕惠王派人代替自己是不怀好意的,害怕回国后被杀,便向西去投降了赵国。赵国把观津这个地方封给乐毅,封号叫望诸君。赵国对乐毅十分尊重优宠借此来震动威慑燕国、齐国。

齐国田单后来与骑劫交战,果然设置骗局用计谋迷惑燕军,结果在即墨城下把骑劫的军队打得大败,接着辗转战斗追逐燕军,向北直追到黄河边上,收复了齐国的全部城邑,并且把齐襄王从莒邑迎回都城临淄。

燕惠王很后悔派骑劫代替乐毅,致使燕军惨败损兵折将丧失了占领的齐国土地;可是又怨恨乐毅投降赵国,恐怕赵国任用乐毅乘着燕国兵败疲困之机攻打燕国。燕惠王就派人去赵国责备乐毅,同时向他道歉说:“先王把整个燕国委托给将军,将军为燕国战败齐国,替先王报了深仇大恨,天下人没有不震动的,我哪里有一天敢忘记将军的功劳呢!正遇上先王辞世,我本人初即位,是左右人耽误了我。我所以派骑劫代替将军,是因为将军长年在外,风餐露宿,因此召回将军暂且休整一下,也好共商朝政大计。不想将军误听传言,认为跟我有不融洽的地方,就抛弃了燕国而归附赵国。将军从为自己打算那是可以的,可是又怎

夫免身立功①,以明先王之迹②,臣之上计也。离毁辱之诽谤③,堕先王之名④,臣之所大恐也。临不测之罪,以幸为利⑤,义之所不敢出也。

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⑥;忠臣去国,不絜其名⑦。臣虽不佞,数奉教于君子矣⑧。恐侍御者之亲左右之说,不察疏远之行⑨,故敢献书以闻⑩,唯君王之留意焉。于是燕王复以乐毅子乐间为昌国君;而乐毅往来复通燕 。

燕、赵以为客卿。乐毅卒于赵。

①免身:免遭自身灾祸。②迹:事迹,功绩。③离:通“罹”。遭遇。④堕:同“隳”。毁坏。⑤以幸为利:把幸免于杀身之祸作为渔利的机会。指为赵害燕以谋取个人名利。⑥不出恶声,不说他人坏话。⑦不絜其名:不洗雪自己的罪名或冤屈。絜,同“洁”。⑧数:多次。⑨疏远:指被疏远的人。行:行为。⑩闻:使听到。 通:交好。

译文:乐毅,他的祖先叫乐羊。乐羊曾担任魏文侯的将领,他带兵攻下了中山国,魏文侯把灵寿封

给了乐羊。乐羊死后,就葬在灵寿,他的后代子孙们就在那里安了家。后来中山复国了,到赵武灵王的时候又灭掉了中山国,而乐家的后代出了个有名人物叫乐毅。

乐毅很贤能,喜好军事,赵国人曾举荐他出来做官。到了武灵王在沙丘行宫被围困饿死后,他就离开赵国到了魏国。后来他听说燕昭王因为子之执政,燕国大乱而被齐国乘机战败,因而燕昭王非常怨恨齐国,不曾一天忘记向齐国报仇雪恨。燕国是个弱小的国家,地处偏远,国力是不能克敌制胜的,于是燕昭王降抑自己的身分,礼贤下士,他先礼尊郭隗借以招揽天下贤士。正在这个时候,乐毅为魏昭王出使到了燕国,

么对得住先王待将军的一片深情厚意呢?”乐毅写了一封回信给惠王,信中说:

臣下没有才干,不能恭奉您的命令,来顺从您左右那些人的意愿,我恐怕回国有不测之事因而有损先王的英明,有害您的道义,所以逃到赵国。现在您派人来指责我的罪过,我怕先王的侍从不能体察先王收留、宠信我的道理,又不清楚我用来奉事先王的诚心,所以冒昧地用信来回答。

我听说贤能圣明的君主不拿爵禄偏赏给亲近的人,功劳多的就奖赏他,能力胜任的就举用他。所以考察才能然后授给官职的,是能成就功业的君主。衡量品行然后交往的,是能树立声誉的贤士。我暗中观察先王的举止,看到他有超出一般君主的心志,所以我借为魏国出使之机,到燕国献身接受考察。先王格外抬举我,先把我列入宾客之中,又把我选拔出来高居群臣之上,不同父兄宗亲大臣商议,就任命我为亚卿。我自己也缺乏自知之明,自认为只要执行命令接受教导,就能侥幸免于犯罪,所以接受任命而不推辞。

先王指示我说:“我跟齐国有积久的怨仇,深深恼恨齐国,不去估量燕国的弱小,也要把向齐国复仇作为我在位的职分。”我说:“那个齐国,至今保留着霸国的基业,而又有多次作战取胜的经验。士兵训练有素,谙熟攻战方略。大王若要攻打它,必须与天下诸侯联合共同图谋它。若要与天下诸侯图谋它,不如先与赵国结盟。而且淮北,原属宋国的地区是楚、魏两都想得到的地方,赵国如果答应结盟就约好四国联合攻打它,这样齐国就可以被彻底打败。”先王认为我的主张对,就准备了符节派我南去赵国。很快我就归国复命,随即发兵攻打齐国。靠着上天的引导,先王的神威,黄河以北地区的赵、魏两国军队随着先王全部到达济水岸上。济水岸上的军队接受命令攻击齐军,把齐国人打得大败。我们的轻快精锐部队,长驱直入直抵齐国国都。齐王只身逃跑奔向莒邑,仅他一人免于身亡;珠玉财宝战车盔甲以及珍贵的祭祀器物全部缴获送回燕国。齐国的祭器摆设在宁台,大吕钟陈列在元英殿;被齐国掠去的原燕国宝鼎又从齐国取来放回磿室,蓟丘的植物中种植着齐国汶水出产的竹子,自五霸以来功业没有赶上先王的。先王认为自己的志向得到满足,所以划出一块地方赏赐给我,使我能比同小国的诸侯。

我听说贤能圣明的君主,功业建立而不废驰,所以能写在《春秋》一类的史书上;有预见的贤士,名声取得而不毁弃,所以能被后人称颂。像先王那样报仇雪耻,平定了具有万辆兵车的强大国家,缴获了齐国八百多年所积存的珍贵宝物,等到先王辞世之日,还留下政令训示,指示执政掌权的臣属,修整法令,慎重地对待庶出子弟,把恩泽推及到百姓身上,这些都可以用来教导后代。

我听过这种说法,善于开创的不一定善于完成,开端好的不一定结局好。从前伍子胥的主张被吴王阖闾采纳,吴王带兵一直打到楚国郢都;吴王夫差不采纳伍子胥的正确建议,却赐给他马革囊袋逼他自杀,把他的尸骨装在袋子里扔到江里漂流。吴王夫差不明白先前伍子胥的主张能够建立功业,所以把伍子胥沉入江里而不后悔;伍子胥也不能预见君主的气量、抱负各不相同,因此致使被沉入江里而死不瞑目。

免遭杀身之祸而建功立业,彰明发扬先王的事迹,这是我的上策。遭到侮辱以至诽谤,毁坏先王的名声,这是我所最害怕的事情。面临难以预测的罪过,把幸免于杀身之祸作为个人渔利的机会,这是恪守道义的人所不敢作出的事情。

我听说古代的君子,绝交时不说别人的坏话;忠良的臣子离开原来的国家,不洗雪自己的罪过和冤屈。我虽然无能,但多次聆听君子的教导了。我恐怕先王侍从听信左右近臣的谗言,不体察被疏远人的行为。所以献上这封信把我的心意告诉您。希望君王留意吧。

于是燕惠王又把乐毅的儿子乐间封为昌国君;而乐毅往来于赵国、燕国之间,与燕国重新交好,燕、

赵两国都任用他为客卿。乐毅死于赵国。

2、《新唐书·刘文静传》

刘文静字肇仁,自言系出彭城,世居京兆武功。父韶,仕隋战死,赠上仪同三司。文静以死难子,袭仪同。侗傥有器略。大业末,为晋阳令,与晋阳宫监裴寂善。寂夜见逻堞传烽,吒曰:" 天下方乱,吾将安舍?" 文静笑曰:" 如君言,豪英所资也。吾二人者可终羁贱乎?"

高祖为唐公,镇太原,文静察有大志,深自结。既又见秦王,谓寂曰:" 唐公子,非常人也,豁达神武,汉高祖、魏太祖之徒欤!殆天启之也。" 寂未谓然。文静俄坐李密姻属系狱,秦王顾它无可与计者,私入视之。文静喜,挑言曰:" 丧乱方剡,非汤、武、高、光不能定。" 王曰:" 安知无其人哉?今过此,非儿女子姁々相忧者。世道将革,直欲共大计,试为我言之。" 文静曰:" 上南幸,兵填河、洛,盗贼蜉结,大连州县,小阻山泽,以万数,须真主取而用之。诚能投天会机,奋〈礻藝〉大呼,则四海不足定也。今汾、晋避盗者皆在,文静素知其豪杰,一朝号召,十万众可得也。加公府兵数万,一下令,谁不愿从?鼓而入关,以震天下,王业成矣。" 王笑曰:" 君言正与我意合。" 乃阴部署宾客。

将发,恐唐公不从,文静谋因裴寂开说,于是介寂以交王,遂得进议。及突厥败高君雅兵,唐公被劾,王遣文静、寂共说曰:" 公据嫌疑之地,势不图全。今部将败,方以罪见收,事急矣,尚不为计乎?晋阳兵精马强,宫库饶丰,大事可举也。今关中空虚,代王弱,贤豪并兴,未有适归,愿公引兵西,诛暴除乱。乃受单使囚乎?" 唐公私可,会得释而止。

王教文静伪为诏" 发太原、西河、雁门、马邑男子年二十至五十悉为兵,期岁尽集涿郡以伐辽。" 繇是人心愁扰,益思乱。文静谓寂曰:" 公闻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乎?唐公名载图谶,闻天下,尚可怗怗以待祸哉?" 又胁寂曰:" 公为监,以宫人侍客,公死何憾,奈何累唐公?" 寂惧,乃劝起兵。秦王即委文静、长孙顺德等募士,声讨刘武周。文静与寂作符敕,发宫监库物佐军兴。会王威、高君雅猜贰,文静与刘政会为急变书,诣留守告二人反,候唐公与威、君雅视事,文静进曰:" 有密牒言反者。" 公目威等省牒,政会不肯,曰:" 所告乃副留守,唯唐公得观。" 公惊曰:" 讵有是乎?" 读已,语威曰:" 人告公等,信乎?" 君雅诟曰:" 反人欲杀我耳。文静叱左右执之,由是举兵。

唐公乃开大将军府,以文静为司马。文静劝改旗帜,彰特兴,又请与突厥连和,唐公从之。遣文静使始毕可汗,始毕曰:" 唐公兵何事而起?" 文静曰:" 先帝废冢嗣以授后主,故大乱。唐公,国近戚,惧毁王室,起兵黜不当立者。愿与突厥共定京师,金币、子女尽以归可汗。" 始毕大喜,即遣二千骑随文静至,又献马千匹。公喜曰:" 非君何以致之?" 寻拒屈突通于潼关,与其将桑显和苦斗,死者数千。文静度显和军怠,以奇兵从后掩之,显和败绩。通兵尚数万,欲引而东,文静命将追执之,徇新安以西,皆下。转大丞相府司马,进光禄大夫、

鲁国公。

唐公践天子位,擢纳言。时多引贵臣共榻,文静谏曰:" 今率土莫不臣,而延见群下,言尚称名。帝坐严尊,屈与臣子均席,此王导所谓太阳俯同万物者也。" 帝曰:" 我虽应天受命,宿昔之好何可忘?公其无嫌。" 薛举寇泾州,以元帅府长史与司马殷开山出战,大败,奔还京师,坐除名。与讨仁杲,平之,复爵邑,授民部尚书、陕东道行台左仆射。从秦王镇长春宫。

文静自以材能过裴寂远甚,又屡有军功,而寂独用故旧恩居其上,意不平。每论政多戾驳,遂有隙。尝与弟散骑常侍文起饮酣,有怨言,拔刀击柱曰:" 当斩寂!" 会家数有怪,文起忧,召巫夜被发衔刀为禳厌。文静妾失爱,告其兄上变,遂下吏。帝遣裴寂、萧瑀讯状,对曰:" 昔在大将军府,司马与长史略等。今寂已仆射,居甲第,宠赉不赀。臣官赏等众人,家无赢,诚不能无少望。" 帝曰:" 文静此言,反明甚。" 李纲、萧瑀明其不反;秦王亦以文静首决非常计,事成乃告寂,今任遇弗等,故怨望,非敢反,宜赐全宥。帝素疏忌之,寂又言:" 文静多权诡,而性猜险,忿不顾难,丑言怪节已暴验,今天下未靖,恐为后忧。" 帝遂杀之,年五十二。文起亦死,籍其家。文静临刑,抚膺曰:" 高鸟尽,良弓藏,果不妄。" 贞观三年,追复官爵,以子树义袭鲁国公,诏尚主。然怨父不得死,谋反,诛。 3、《旧唐书·刘文静传》

刘文静,字肇仁,自云彭城人,代居京兆之武功。祖懿用,石州刺史。父韶,隋时战没,赠上仪同三司。少以其父身死王事,袭父仪同三司。伟姿仪,有器干,倜傥多权略。隋末,为晋阳令,遇裴寂为晋阳宫监,因而结友。夜与同宿,寂见城上烽火,仰天叹曰:" 卑贱之极,家道屡空,又属乱离,当何取济?" 文静笑曰:" 世途若此,时事可知。吾二人相得,何患于卑贱?"

及高祖镇太原,文静察高祖有四方之志,深自结托。又窃观太宗,谓寂曰:" 非常人也。大度类于汉高,神武同于魏祖,其年虽少,乃天纵矣。" 寂初未然之。后文静坐与李密连婚,炀帝令系于郡狱。太宗以文静可与谋议,入禁所视之。文静大喜曰:" 天下大乱,非有汤、武、高、光之才,不能定也。" 太宗曰:" 卿安知无?但恐常人不能别耳。今入禁所相看,非儿女之情相忧而已。时事如此,故来与君图举大计,请善筹其事。" 文静曰:" 今李密长围洛邑,主上流播淮南,大贼连州郡、小盗阻泽山者,万数矣,但须真主驱驾取之。诚能应天顺人,举旗大呼,则四海不足定也。今太原百姓避盗贼者,皆入此城。文静为令数年,知其豪杰,一朝啸集,可得十万人,尊公所领之兵,复且数万,君言出口,谁敢不从?乘虚入关,号令天下,不盈半岁,帝业可成。" 太宗笑曰:" 君言正合人意。" 于是部署宾客,潜图起义。候机当发,恐高祖不从,沉吟者久之。文静见高祖厚于裴寂,欲因寂开说,于是引寂交于太宗,得通谋议。

及高君雅为突厥所败,高祖被拘,太宗又遣文静共寂进说曰:" 《易》称' 知几其神乎' ,今大乱已作,公处嫌疑之地,当不赏之功,何以图全?其裨将败衄,以罪见归。事诚迫矣,当须为计。晋阳之地,士马精强,宫监之中,府库盈积,以兹举事,可立大功。关中天府,代王冲幼,权豪并起,未有适从。愿公兴兵西入,以图大事。何乃受单使之囚乎?" 高祖然之。时太宗潜结死士,与文静等协议,克日举兵,会高祖得释而止。乃命文静诈为炀帝敕,发太原、西河、雁门、马邑,人年二十已上、五十已下悉为兵,期以岁暮集涿郡,将伐辽东。由是人情大扰,思乱者益众。文静因谓裴寂曰:" 公岂不闻' 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乎?唐公名应图谶,闻于天下,何乃推延,自贻祸衅?宜早劝唐公,以时举义。" 又胁寂曰:" 且公为宫监,而以宫人侍客,公死可尔,何误唐公也?" 寂甚惧,乃屡促高祖起兵。会马邑人刘武周杀太守王仁恭,自称天子,引突厥之众,将侵太原。太宗遣文静及长孙顺德等分部募兵,以讨武周为辞;又令文静与裴寂伪作符敕,出宫监库物以供留守资用,因募兵集众。及义兵将起,副留守王威、高君雅独怀猜贰。后数日,将大会于晋祠,威及君雅潜谋害高祖,晋阳乡长刘世龙以白太宗。太宗既知迫急,欲先事诛之,遣文静与鹰扬府司马刘政会投急变之书,诣留守告威等二人谋反。是日,高祖与威、君雅同坐视事,文静引政会至庭中,云有密状,知人欲反。高祖指威等取状看之,政会不肯与,曰:" 所告是副留守事,唯唐公得看之耳。" 高祖阳惊曰:" 岂有是乎!" 览状讫,谓威等曰:" 此人告公事,如何?" 君雅大诟曰:" 此是反人,欲杀我也!" 文静叱左右执之,囚于别室。既拘威等,竟得举兵。

高祖开大将军府,以文静为军司马。文静劝改旗帜以彰义举,又请连突厥以益兵威,高祖并从之。因遣文静使于始毕可汗,始毕曰:" 唐公起事,今欲何为?" 文静曰:" 皇帝废冢嫡,传位后主,致斯祸乱。唐公国之懿戚,不忍坐观成败,故起义军,欲黜不当立者。愿与可汗兵马同入京师,人众土地入唐公,财帛金宝入突厥。" 始毕大喜,即遣将康鞘利领骑二千,随文静而至,又献马千匹。高祖大悦,谓文静曰:" 非公善辞,何以致此?" 寻率兵御隋将屈突通于潼关,通遣武牙郎将桑显和率劲兵来击,文静苦战者半日,死者数千人。文静度显和军稍怠,潜遣奇兵掩其后,显和大败,悉虏其众。通尚拥兵数万,将遁归东都,文静遣诸将追而执之,略定新安以西之地。转大丞相府司马,进授光禄大夫,封鲁国公。

高祖践祚,拜纳言。时高祖每引重臣共食,文静奏曰:" 陛下君临亿兆,率土莫非臣,而当朝捴抑,言尚称名;又宸极位尊,帝座严重,乃使太阳俯同万物,臣下震恐,无以措身。" 帝不纳。时制度草创,命文静与当朝通识之士更刊《隋开皇律令》而损益之,以为通法。高祖谓曰:" 本设法令,使人共解,而往代相承,多为隐语,执法之官,缘此舞弄。宜更刊定,务使易知。" 会薛举寇泾州,命太宗讨之,以文静为元帅府长史。遇太宗不豫,委于文静及司马殷开山,诫之曰:" 举粮少兵疲,悬军深入,意在决战,不利持久,即欲挑战,慎无与决。

待吾差,当为君等取之。" 文静用开山计,出军争利,王师败绩。文静奔还京师,坐除名。俄又从太宗讨举,平之,以功复其爵邑,拜民部尚书,领陕东道行台左仆射。武德二年,从太宗镇长春宫。

文静自以才能干用在裴寂之右,又屡有军功,而位居其下,意甚不平。每廷议多相违戾,寂有所是,文静必非之,由是与寂有隙。文静尝与其弟通直散骑常侍文起酣宴,出言怨望,拔刀击柱曰:" 必当斩裴寂耳!" 家中妖怪数见,文起忧之,遂召巫者于星下被发衔刀,为厌胜之法。时文静有爱妾失宠,以状告其兄,妾兄上变。高祖以之属吏,遣裴寂、萧瑀问状。文静曰:" 起义之初,忝为司马,计与长史位望略同;今寂为仆射,据甲第,臣官赏不异众人,东西征讨,家口无托,实有觖望之心。因醉或有怨言,不能自保。" 高祖谓群臣曰:" 文静此言,反明白矣。" 李纲、萧瑀皆明其非反。太宗以文静义旗初起,先定非常之策,始告寂知;及平京城,任遇悬隔,止以文静为觖望,非敢谋反,极佑助之。而高祖素疏忌之,裴寂又言曰:" 文静才略,实冠时人,性复粗险,忿不思难,丑言悖逆,其状已彰。当今天下未定,外有勍敌,今若赦之,必贻后患。" 高祖竟听其言,遂杀文静、文起,仍籍没其家。文静临刑,抚膺叹曰:" 高鸟逝,良弓藏,故不虚也。" 时年五十二。

贞观三年,追复官爵,以子树义袭封鲁国公,许尚公主。后与其兄树艺怨其父被戮,又谋反,伏诛。

译文:刘文静字肇仁,他自称远祖是彭城人,而世代居住于京兆府武功县。其父刘韶,任隋官时战

死,赠予仪同三司之爵。刘文静因是死难官员之子,承袭其父仪同三司之爵。他为人倜傥而有权谋。大业末年,担任晋阳县令,和晋阳宫监裴寂相友善。裴寂夜见城上巡逻的士卒燃举烽火,感叹说:“天下将乱,我们将去何处安身啊?”刘文静笑着回答说“:您所说的话,有英雄豪杰气概,我们俩难道会贫贱终身吗?”

高祖皇帝封为唐公,镇守太原,刘文静察其胸有大志,于是深相结纳。不久又见到秦王李世民,对裴寂说:“唐公之子不是平庸之辈,豁达大度,神武雄豪,是汉高帝、魏太祖之类的人物,实为天纵之圣啊!”裴寂不以为然。不久刘文静坐与李密联姻之罪逮入牢狱,秦王认为别的人不足以商议大计,便私自入狱探视。

刘文静很高兴,用话打动他说:“方今天下丧亡离乱,非得出现商汤、周武王、汉高祖、光武帝一类的人物才能平定。”秦王说“:怎能说没有呢?今天来此看望,并非因儿女情长,故而宽解排忧,实因世道将变,打算与您共议大计,请您为我筹划此事。”刘文静说:“皇上南下江都,兵马充斥河洛地区,盗贼盘结,大者连接州县,小者保阻山泽,人数之多以万计,只须真命天子驾取而用之。如能顺应天命,抓住时机,奋臂大呼,那么天下就可平定。现在汾州、晋州一带百姓避乱者皆在城内,文静平时就知其豪杰,一旦号召起义,十万之众可得。加上唐公府兵数万,一声令下,谁敢不从!然后鼓行入关,威震天下,帝业即可成就。”秦王笑着说“:您的话正与我意相合。”于是暗自分派宾客,准备起兵。又怕唐公不同意,刘文静打算利用裴寂加以开解,便介绍裴寂与秦王交结,也参与谋议之事。

不久突厥打败高君雅的兵马,唐公也遭弹劾,秦王派遣刘文静与裴寂一道开说“:您处于嫌疑之地,其

势不能图全。

现在部将战败,将因坐罪被逮,事已迫急,还不举大计吗?晋阳士马精强,宫库财物盈满,据此举大事可成。现在关中空虚,代王幼弱,豪杰并起,无所适从,希望您率兵西进,平息暴乱。怎能接受单使之令而就囚呢?”唐公同意起事,但不久因得到宽释而止。

秦王指派刘文静假造隋炀帝诏令,调发太原、西河、雁门、马邑等郡男子年二十至五十者悉数为兵,定以年底会集涿郡,征讨辽东。由于这个缘故,人心愁忧,愈益思乱。刘文静对裴寂说:“您没听说先动手可制服人,后动手就为人所制的话吗?唐公名字合应图谶,闻于天下,怎能坐失良机以待大祸降临呢?”又恐吓裴寂说:“您为宫监官,而让宫人侍候宾客,您犯死罪便行了,为何连累唐公呢?”裴寂感到害怕,便规劝唐公起兵。

秦王随即委派刘文静、长孙顺德等人招募士卒,声讨刘武周。刘文静还与裴寂假造符敕,调拨宫监仓库物资以助起兵。

时逢王威、高郡雅怀猜贰之意,刘文静便与刘政会做急变之书,前往留守处告二人谋反。等唐公与王威、高君雅共同视事时,刘文静上前说:“有密信上告谋反者。”唐公示意让王威等人看信,刘政会不肯给,并说:“所告正是副留守,只有唐公才能看信。”唐公惊奇地说“:难道有这种事吗?”读完信,对王威说:“有人告你等谋反,有这事吗?”高君雅骂道:“这是谋反的人想杀我等啊!”刘文静喝令左右逮住他们,于是起兵。

唐公随即置大将军府,任命刘文静为司马。刘文静劝唐公更改旗帜,彰明特地兴兵之举,还建议与突厥连兵,唐公接受这个意见,并派刘文静出使始毕可汗。始毕可汗说“:唐公兵马为何缘故而起?”刘文静说:“先帝废弃嫡子,传位于后主,导致天下大乱。唐公是国之近戚,担心王室之业毁坏,起兵废黜不应即位者。故愿与突厥共同平定京师,金银财宝及子女全都归可汗所有。”始毕可汗闻言大喜,随即派遣二千精骑随文静抵达,还献马一千匹。唐公高兴地说:“不是你,谁能办成此事?”

不久,率兵抵御隋将屈突通于潼关,与其部将桑显和苦战,死者数千人。刘文静趁桑显和军懈怠之机,暗派奇兵从后掩袭,大败其众。屈突通兵士还有数万,想退归东都,刘文静派遣诸将将其擒获,并略定新安以西地区。转任大丞相府司马,进授光禄大夫、鲁国公。

唐公登天子之位,升任纳言。当时高祖常引贵臣共席而食,刘文静进谏说:“现在天下莫不臣服,而陛下接见群臣,尚且自称其名。帝座尊严,而屈己与臣子同席,这就如同王导所说的太阳俯同万物了。”高祖说:“我虽说应天受命,昔日好友怎能忘怀?你就不要说了。”薛举进犯泾州,以元帅府长史之职与司马殷开山出军交战,大败亏输,奔还京师,坐罪除名。不久参与讨伐薛仁杲,将其平定,因功恢复爵邑,就任民部尚书、陕东道行台左仆射。随从秦王镇守长春宫。

刘文静自以为才能超过裴寂很多,又多次立下军功,而裴寂偏偏因故旧之恩位居其上,意颇不平。每逢议论多所违驳,遂生嫌隙。文静曾与其弟散骑常侍文起酣饮,口出怨言,拔刀击柱说“:非斩裴寂不可!”时逢家中怪异数见,文起担忧,便招巫觋星夜披发衔刀做禳厌之法。而文静之妾因失宠,将其事告兄以上告朝廷,于是被逮入狱。高祖派遣裴寂、萧蠫讯问,回答说“:从前在大将军府时,司马与长史位望略同。现在裴寂官侍仆射,身居甲第,受宠赏赐无数。而臣官爵赏赐不异众人,家无赢余,确实不能不生怨望之心。”高祖说:“刘文静说此话,反状非常明白。”李纲、萧蠫都认为文静不反;秦王也认为文静首定非常之

计,事成才告裴寂,现在待遇不等,因生怨望之心,不是谋反之人,应当格外宽宥。而高祖平素就疏忌他,裴寂还有话说:“文静擅长权谋,而性情猜忌粗陋,忿而思难,其恶言怪节已经暴露无遗,方今天下未定,恐会成为后日之忧。”高祖于是下令杀他,时年五十二岁。文起也被杀,其家遭籍没。文静临刑时,抚胸感叹说:“高鸟一飞尽,良弓就收藏起来,这话果真不假。”

贞观三年(629),追复刘文静官爵,以其子刘树义袭封鲁国公,下诏娶公主为妻。但怨恨父亲不得其死,又因谋反之罪被杀。

2016语文复习第二轮——文言文翻译强化训练第 11 页 共 11 页语文复习第二轮——文言文翻译训练 2016

2016年高考文言文翻译第二轮强化训练

翻译三核心:1、得分点(关键词)正确;2、直译为主;3、语句通顺无病句。

译后二读:1、关键词译后全句意思是否通顺;2、是否有病句,全句是否完意思整。

归而(表顺承)奏之,此非虚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在,守)边,军市(交易,....做买卖)之租,〔军中立市,市有税,税即租〕皆自用飨(用酒食招待客人,泛指请人受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覆也。〔朝廷的批复,向朝廷请示回复〕委任(委托责任)而责(责.....令)(之)成功,故李牧乃(才)得(能够)尽(竭尽)其智能;选车千三百乘〔古代兵车,....四马一车为一乘〕,彀骑(弓弩引满为彀;谓骑兵能射者,持弓弩的骑兵)万三千,百金之士......〔良士值百金,百金,喻贵重。价值百金的士兵,精兵〕十万,是以(因此)北(名作状,...向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抑制,抵抗)强秦,南支(抵御)韩、魏;当是(这)...之时,赵几(几乎)霸(名活用为动,称霸)。其后会(恰好,刚好)赵王迁立,用郭开谗,...卒(最终)诛李牧,令颜聚代之;是以兵(军队)破(被动,被打败)士北(失败,溃散奔....逃),为秦所(为……所,表被动)禽(通擒)灭。今臣窃(私下)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目的连词,用来)飨士卒,私养钱〔私人赡养家属的俸钱。〕五日一椎(椎杀)牛,.....自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接近,靠近)云中之塞。虏(匈奴)曾(曾...经)一入,尚率车骑(战车战马,骑兵)击之,所杀(所杀的敌人)甚众。夫士卒尽家人子.......〔庶人家之子,平民百姓家的子弟〕,起(起于,从什么中出来)田中从军,安(疑问代词,..怎么)知尺籍、伍符!〔尺籍,军令,条令。伍符,军士伍伍相保之符信,古代军中各伍互保....的符信,泛指军队中的簿册,译为“军规”〕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俘虏),上(上报)功(于)..幕府,一言不相应,〔一个字不相符〕文吏以(介词,用)法绳(制裁,惩治)之,其赏不行........(执行);而吏奉法必用(奉行的法令一定执行)。臣愚(自我谦称)以为陛下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因为)上(上报)功首(首级,脑袋)虏(俘虏)差六级(六个首级),......陛下下(名活用为动,把他交给下面的)之吏,削其爵,罚作〔一岁刑为罚作,判处一年徒...刑〕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说〔悦,高兴〕。是日,令唐持节赦.

一、文言文翻译字句落实练习

认真读下列文方段落,翻译加点词语,指出加点虚词的用法,指出并翻译画线特殊句式,补充出省略成分。 (一)文帝纳谏

上辇(皇帝或王室从的车子)过郎署,问郎署长冯唐曰:“父(对年老者尊称,老人家).家何在?(疑问句宾语前置句,在何?,在哪里)”对曰:“臣大父(祖辈,祖父)赵人,父(父...辈)徙(迁移,迁居)代。”上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尚食监,主膳食之官〕高祛数(多次,..屡次)为(对、向)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李齐)战于巨鹿下(介宾后置句,于巨鹿下战)。.今(现在)吾每饭(名活用为动词,吃饭)意(内心,心思)未尝(未曾)不在巨鹿也。父.....知之乎?”唐对曰:(李齐)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主谓之间,取独)为将也。”上搏髀〔搏,拍...打。髀,大腿〕曰: “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为将!(否则)吾岂忧匈奴哉!(固定句式,难道……吗)”唐曰:“陛下虽(即使)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 .

上怒,起,入禁中(帝王所居宫内,也作“禁内”),良久,召唐,让(责备)曰:“公柰何(怎.....

么)众(名作状,当众)辱我,独无间(隙间之处,僻静的地方)处(地方)乎!(”难道没有.僻静的地方可意译为‘不能私下告诉我’吗? )唐谢(谢罪)曰:“鄙人(粗鄙之人)不知忌讳。”...上方(正)以(因为)胡寇(入侵,侵犯)为(成为,也可把“以为”理解为“把什么作为”)意.....(思虑,忧虑),乃(于是)卒(最终,最后)复问唐曰: “公何以(以何,凭什么)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主谓之间,取独)遣将也,跪而(表修饰)..推毂(车轮),曰:‘阃(kǔn, 城门, 引申为朝廷)) 以内者,寡人制(约束,管束,引申为主宰或...决定)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军功爵(封爵)赏皆决于外(于外决,由将军在外面决定),.

魏尚,复以为(以之为,用他担任)云中守,而拜(授予,授官)唐为车骑都尉。 ...(二)天妒英才

刘表故(原来的)吏士多归(归附)刘备,备以(因为)周瑜所给地少,不足以(目的....连词,来,用来)容其众,乃(于是)自诣(到)京〔京口〕见孙权,求都督(都督是中国.....古代军事长官的一种,兴于三国,其后发展成为地方军事长官,明以后成为中央军事长官。名词活用为动词,掌管、掌控的委婉说法,)荆州。〔荆州八郡,瑜既以江南四郡给备,备又欲兼得江、汉间四郡。〕瑜上疏于权曰(介宾短语后置句):“刘备以(凭借)枭雄之姿〔资质,..禀赋,气概〕,而(并且,表递进)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长久居于人下)为(表....被动)人用者(的人)。愚谓(认为)大计,宜(应该)徙(迁徙)备置(安置)(于)吴,.....盛(大,多)为(之)筑宫室,多(多给)其美女玩好,以(目的连词)娱(娱乐而迷恋)....其耳目〔耳朵和眼睛〕;分此二人(张飞,关羽)各置(安置)一方,使如瑜者得(能够)挟.......(挟制,率领)与(参与)攻战,大事可定也。今猥(谦词,受辱)割土地以(目的连词,...来)资业之〔资,资助。业,霸业。之,音节助词。资之土地,使成霸业〕,聚此三人俱在疆....埸〔边界,战场〕,恐(担心)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胸无大志、安于现状之士)也!”吕.....范亦劝留之。权以(动词,认为)曹操在北,方(正)当(应该)广揽英雄,不从(没有听.....从周、范之言)。备还(回到)公安,久乃(副词,才)闻之(这件事),叹曰:“天下智谋之...士,所见略同。时孔明谏(劝)孤(我)莫行(去京口),其意(内心)亦虑(担心)此也。.....孤方(正)危急(形活用为动,处于危急之中),不得不往(去),此诚(确实)险涂(通“途”,......路),殆(大概,几乎)不免(幸免)(于)周瑜之手!” ..

周瑜诣京见权曰:“今曹操新败,忧在腹心〔内心〕,未能与将军(指孙权)连兵(联合兵.....

一起)进,取(攻取)蜀而(表并列)并(吞并)张鲁,因(趁机)留奋威固(坚)守其地,.....与马超结援(结为外援,结成联盟),瑜还(回来)与将军据(据守)襄以(来)蹙(逼迫).....操,北方可图(图谋,谋取)也。”权许之。奋威者,孙坚弟子(弟弟的儿子)奋威将军、丹...阳太守瑜(孙瑜)也。 .

周瑜还江陵为(准备)行装,于道病困(意译为病势加重,病势沉重),与(给)权笺.....

(信)曰:“修短(人的寿命长短)命(命运,天命)矣,( )诚(确实)不足措;但(只).....恨(遗憾)微志未展(施展),不复奉教命(执行您的命令)耳。方今曹操在北,疆埸(边疆).......未静;刘备寄寓(寄居荆州),有似养虎;天下之事,未知终始(演变的全过程,意译为动荡....不定),此朝士(朝臣和将士)旰食(勤于政事,奋发忘食)之秋〔时刻〕,至尊(您)垂虑.........(思虑运筹)之日也。鲁肃忠烈(忠诚刚正),临事不苟(马虎,随便),可以代瑜。傥(同“倘”,....如果)所言可采,瑜死不朽矣!”卒(死)于巴丘。权闻之哀恸(悲痛至极),曰:“公瑾有王佐....(辅佐)之资(才能),今忽短命(英年早逝),孤何赖哉!(宾语前置句)”自迎其丧(灵柩).....于芜湖。〔介宾短语后置句〕瑜有一女、二男,权为长子登娶其女;以(任命)其男(儿子)..循为(担任)骑都尉,胤为兴业都尉,妻(名活用为动,嫁给他作为妻子)以宗女。〔介宾短..语后置句,把自己宗族的女子嫁给他为妻〕

初(当初),瑜见友于孙策(见……于,表被动,被当作好友),太夫人又使权以(当作)..

兄奉(尊敬)之。是时权位为(是)将军,诸将、宾客(门客、部属)为礼(行礼)尚(还).......简,而瑜独先(带头)尽敬(恭敬),便(就)执(持)臣节(臣属礼节)。程普颇(很)以........(认为)(自己)年长(大),数(多次)陵侮(凌辱)瑜,瑜折节(主动降低自己的身份)......下(谦辞,恭敬对待)之,终不与校(计较)。普后自敬服而亲重(亲近敬重)之,乃(于是).....告人(告诉别人)曰:“与周公瑾交(交往),若饮醇醪(醇厚美酒),不觉自醉。” .....

力,集结军队,交兵,交战)相事〔相与从事于战攻〕也。( )乞(请求)与奋威俱(共同,....

二、各地模拟题练习。

1、(1)熊概,字元节,丰城人。布政使议请靖江王兵遏之。概不可,曰:“吾等居官,寇至无捍御,顾烦王耶?且寇必不至,戒严而已。”已而果然。

(2)宣德二年,行在都御史劾概与春所至作威福,纵兵扰民。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

答案:(1)我等担任地方长官,贼寇来时不能保卫抵御,反而烦劳王爷吗?况且贼寇肯定不来,只需警戒而已。(“居”“顾”“戒严)各1 分。

(2)皇上没有过问,只暗中派御史调查他,但一无所得,由此更加信任熊概。(“阴”“廉”“任”各1分)

2、(1)昔都儿,钦察氏。时亡宋犹有未附城邑,昔都儿言于行省,愿自举兵下之。省从其请,诸城闻风而附。

答案:(1)当时已灭亡的宋朝还有未归附的城邑,昔都儿向行省表示,愿意亲自带领军队攻下他们。(“犹”,“附”,倒装句“言于行省”,“举”,“下”,各1分。句意不通,酌情扣分。)

(2)右丞阿八赤下令进军,攻下他们的一字城,射杀交趾人,夺得他们的七艘战舰。(“命”,“拔”,“其”,“交人”,倒装句“战舰七”,各1分。句意不通,酌情扣分。)

3、(1)田叔者。赵陉城人也。汉七年,高祖过赵,赵王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微

陛下,臣等当虫出。公等奈何言若是!毋复出口矣! ”

①虫出:人死数日后尸体生虫。比喻死后无人掩埋。

(2)鲁王闻之大惭,发中府钱,使相偿之。相曰:“王自夺之。使相偿之。是王为恶而相为善也。相毋与偿之。”於是王乃尽偿之。

答案:(1)我死去的父亲(祖先)失去了国家,没有陛下,我们这些人会死后尸体生蛆无人收尸,你们怎么能说这样的话呢?不要再说了。(“微”、“奈何”、倒装“何言若是”各1分)

(2)君王自己夺来的,让国相(我)偿还,这是君王做坏事而国相(我)做好事,国相(我)不能参与偿还的事。(“偿”、“是”、“与”各1分)

4、(1)沈束,字宗安,会稽人。束言:“今当事之臣,任意予夺,忠勤反捐弃,何以鼓士气,激军心?”疏奏,嵩大恚,激帝怒,下吏部都察院议。

(2)帝深疾言官,以廷杖遣戍未足遏其言,乃长系以困之。而日令狱卒奏其语言食息,谓之监帖。

解析:(1)现在当权的臣子,任意给与或者剥夺,忠诚勤勉的官吏却被抛弃,用什么鼓舞士气,激励军心呢?(予夺、捐弃、“何以“宾语前置句,”“忠勤”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各1分,大意1分)

(2)皇帝非常痛恨言官,用廷杖、戍边的手段还不足以遏止他们(向朝廷谏言),就长期拘囚来困住他们。(“疾,遏,系,困”各1分,大意1分)

5、(1)殷景仁,陈郡长平人也。初为刘毅后军参军,高祖太尉行参军。建议宜令百官举才,以所荐能否为黜陟。

(2)时与侍中右卫将军王华、侍中骁骑将军王昙首、侍中刘湛四人,并时为侍中,俱居门下,同升之美,近寻复以仆射领吏部,护军如故,湛愈忿怒。义康纳湛言,毁景仁于太祖,太祖遇之益隆。

解析:(1)(殷景仁)建议应当让文武百官推举有才能的人,把(官员)所荐举的人

有无才能作为(官员)降职(或)升职的(的标准)。(“宜”“能否”“以……为……”各1 分)

(2)刘义康听信刘湛的谗方,在太祖面前诋毁殷景仁,(可)太祖对待殷景仁更加尊

崇。(“纳”“毁”“毁景仁于太祖”倒装句式各1分。)

6、(1) 高宗曰:“善才情不可容,法虽不死,朕之恨深矣。须法外杀之。”仁杰曰:“陛下作法,悬诸象魏③,徒流及死,具有等差。岂有罪非极刑,特令赐死?(2)法既无恒,万方何所措其手足?陛下必欲变法,请今日为始。”高宗意乃解,

注:象魏——古代天子、诸侯宫门外的一对高建筑,也叫“阙”或“观”,为悬示教令的地方。

(1) (2)

解析:(1)善才犯法在情理上不可宽容,按法律虽然不能判死罪,但我恨得很深啊,必须超越法律的界限把他杀掉。(“情”“容”“恨”各1分,大意2分,,共5分)

(2)法律既然没有恒久固定的标准,那么天下人该往哪里放置自己的手脚呢?陛下您如果一定要改变法律,请从今天开始吧。(“恒”“万方”“措”各1分,大意2分,共5分) 7、(1)周执羔,字表卿,信州弋阳人。宣和六年举进士。执首谋者斩以徇。邑人德之,至绘像立祠。

(2)告老,上谕曰:“祖宗时,近臣有年逾八十尚留者,卿之齿未也。”命却其章。复申前请。上度不可夺,赐茶、药、御书,恩礼尤渥,缙绅荣之。

解析:(1)抓住为首策划的人斩首示众。县里人感激他,甚至为他画像建立祠庙。(“执”,

“徇”,“德”(名词作动词) ,“至”)

(2)皇帝估计不能改变周执羔的想法,赐给他茶叶、药品、御书,恩遇特别丰厚,士大夫以他为荣。(“夺”,“尤渥”,“荣”(意动用法) ,省略句)

8、(1)王拱辰,字君贶,开封咸平人。抃言:“宣徽之职,本以待勋劳者,唯前执政及节度使得为之,拱辰安得污此选?”

(2)主者指拱辰为沮法,拱辰曰:“此老臣所以报国也。”上章不已。帝悟。

解析:(1)宣徽北院使的职务,本来是任命有功绩的人,只有前宰相及节度使能够担任,王拱辰怎能玷污这个职选?(“待”、“勋劳”、“为”、“污”)

(2)主事者指责王拱辰是在阻挠法令,王拱辰说:“这是老臣用来报效国家的建议。”不停地上奏章。(“指”、“沮”、“所以”、“已”)

9、(1)范延光,字子瑰,临漳人也。明宗行幸汴州,至荥阳,朱守殷反,延光曰:“守殷反迹始见,若缓之使得为计,则城坚而难近。故乘人之未备者,莫若急攻,臣请骑兵五百,驰至城下,以神速骇之。”

(2)明宗问延光马数几何,延光因曰:“臣尝计,一马之费,可养步卒五人,三万五千匹马,十五万兵之食也。”明宗扶髀叹曰:“肥战马而瘠吾人,此吾所愧也!”

解析:(1)明宗到汴州巡视,走到荥阳,朱守殷反叛,延光说:“守殷反叛的迹象刚

刚显现,如果延缓对他的进攻就会使他做好安排(实施计谋) ,那么就会城防坚固难以接近。因此,趁着敌人没有防备,不如急速攻城,我请陛下拨骑兵五百名,疾驰到城下,用神速之兵使他害怕。”

(2)明宗问延光战马有多少匹,延光乘机说:“我曾经计算过,一匹马的耗费,可以养活步兵五人。三万五千匹马的消耗,相当于十五万步兵的消耗。”明宗拍着大腿感叹说:“使战马肥而让士兵瘦,这是我感到惭愧的!”

10、(1)牟子才,字荐叟,井研人。上意不可夺,遂以礼部侍郎召,屡辞,不许。乃赐御笔曰: “朕久思见卿,故有是命,卿其勿疑,为我强起。”

(2) 故事,近臣自外召者,必先见帝乃供职;子才至北关,请内引奏事,宦者在旁沮之,帝特令见,大说,慰谕久之。时士大夫小忤权臣,辄窜流,子才请重者薄惩,轻者放还。

解析: 皇帝的旨意不可改变,于是以礼部侍郎的职位召用他,他多次推辞,不被允许。

皇帝亲笔写信说:“我想见你很久了,所以有这个任命, 你千万不要有疑虑, 为了我(你就) 勉为其难出来做官吧。”按照旧例,从外地召回的近臣,一定先拜见皇帝后才能就任;牟子才到北关,请宦官带他进宫奏事,宦官从旁阻挠,皇帝特地下令召见,非常高兴,安慰开导了他很久。当时士大夫稍微触犯当权者,就被流放,子才向皇上请求重罪的轻罚,轻罪的免除处罚。

(1) “赐御笔”1分,“是命”1分,“起”1分,大意2分。

(2) “迕”1分,“窜流”1分,“放还”1分,大意2分。 11、(1)王肃字子雍。帝又问:“司马迁以受刑之故, 内怀隐切, 著《史记》非贬孝武,

令人切齿。”

(2) 明年春,镇东将军毌丘俭、扬州刺史文钦反,景王谓肃曰:“安国宁主,其术焉在? ”肃曰:“昔关羽率荆州之众,降于禁于汉滨,遂有北向争天下之志。后孙权袭取其将士家属,羽士众一旦瓦解。

解析:(1)皇帝又问:“司马迁因为遭受了宫刑的缘故, 心怀怨恨, 写下《史记》指责、贬低汉武帝, 令人痛恨。”(关键词“故”“隐切”“非”各1分,大意2分。)

(2) 第二年春天, 镇东将军毌丘俭、扬州刺史文钦反叛, 景王对王肃说:“使国家安定、国君安宁, 这种办法有吗? ”王肃回答说:“从前关羽率领荆州的士兵, 在汉水边使于禁投降, 于是有了北上争夺天下的志向。后来孙权突袭抓取了关羽将士的家人, 关羽的军队立即土崩瓦解。(关键词“昔”“降”“志”各1分,大意2分。)

(2)滂闻之,曰:“必为我也。”即自诣狱。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曰:“天下大矣,子何为在此?”滂曰:“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其母就与之诀。

解析:(1)范滂升迁为光禄勋主事。当时陈蕃担任光禄勋,范滂按照属下参见上司的礼仪拜访陈蕃,陈蕃没有阻止他,范滂内心不满,扔下笏板弃官离开。郭林宗听说后就责备陈蕃说:“像范滂这样的人才,怎么能够按照官府礼仪来要求他呢?现在成全他甘愿辞官维护尊严的名声,你不是自找舆论的非议吗?”陈蕃于是向范滂道歉。(每句1分,全句流畅1分。关注点:“若……者”、格、去就、得无)

(2)范滂听说这件事后,说:“这一定是因为我呀!”当即赶到县狱。县令郭揖十分吃惊,

走出官衙,丢下官印,拉着范滂要和他一起逃走,说:“天下那么大,你为什么要在这里等死呢?”范滂说:“我死了灾祸就可以平息了,怎么敢因为我的罪名连累您,又让我的老母亲流离他乡呢!”他的母亲前来和他诀别。(除“滂曰”外,每句1分,全句流畅1分。关注点:塞、累、令、就)

三、史传段落翻译练习:(翻译画线部分,注意关键词)

1、《史记·乐毅列传》

乐毅者,其先祖曰乐羊。乐羊为魏文侯将,伐取中山,•魏文侯封乐羊以灵寿。乐羊死,葬于灵寿,其后子孙因家焉。中山复国,至赵武灵王时复灭中山,而乐氏后有乐毅。

乐毅贤,好兵,赵人举之。及武灵王有沙丘之乱①,乃去赵适魏。•闻燕昭王以子之之乱而齐大败燕②,燕昭王怨齐,未尝一日而忘报齐也。燕国小,辟远③,力不能制④,于是屈身下士⑤,先礼郭隗以招贤者⑥。乐毅于是为魏昭王使于燕,燕王以客礼待之。乐毅辞让,遂委质为臣⑦,燕昭王以为亚卿,久之。

①沙丘之乱:指前295年,主父武灵王与少子惠文王同游沙丘,•长子章乘机作乱,欲杀惠文王以自立,公子成等发兵平乱,章败,逃入武灵王行宫,公子成率兵围困,杀章,武灵王被饿死。②子之之乱:指前315年,•燕王哙将王位禅让给国相子之,子之为政三年燕大乱。前314年齐宣王袭燕,杀燕王哙及子之。•③辟:同“僻”。偏僻。④制:制胜。⑤屈身:降抑身分。⑥先礼郭隗:指燕昭王听从郭隗建议,先礼尊郭隗自己,为其筑宫,拜其为师以招揽天下贤士。⑦委质:古代臣下向君主敬献礼物,表示献身称“委质”。质,通“贽”。

当是时,齐湣王强,南败楚相唐眛于重丘①,西摧三晋于观津②,遂与三晋击秦,助赵灭中山,破宋,广地千余里。与秦昭王争重为帝③,已而复归之④。诸侯皆欲背秦而服于齐。湣王自矜⑤,百姓弗堪⑥。于是燕昭王问伐齐之事。乐毅对曰:“齐,霸国之余业也⑦,地大人众,未易独攻也。王必欲伐之,莫如与赵及楚、魏⑧。”于是使乐毅约赵惠文王,别使连楚、魏,令赵说秦以伐齐之利⑨。诸侯害齐湣王之骄暴⑩,皆争合从与燕伐齐 。乐毅还报,燕昭王悉起兵,使乐毅为上将军,赵惠文王以相国印授乐毅。乐毅于是并护赵、楚、韩、魏、燕之兵以伐齐,破之济西。诸侯兵罢归⒀,而燕军乐毅独追,至于临菑。齐湣王之败济西,亡走保于莒。乐毅独留徇齐⒁,齐皆城守⒂。乐毅攻入临菑,尽取齐宝财物祭器输之燕。燕昭王大说⒃,亲至济上劳军,行赏飨士⒄,封乐毅于昌国,号为昌国君。于是燕昭王收齐卤获以归⒅,而使乐毅复以兵平齐城之不下者。

乐毅留徇齐五岁,下齐七十余城,皆为郡县以属燕,唯独莒、即墨未服。会燕昭王死,子立为燕惠王。惠王自为太子时尝不快于乐毅,及即位,齐之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⒆,曰:“齐城不下者两城耳。然所以不早拔者,闻乐毅与燕新王有隙⒇,欲连兵且留齐(21),南面而王齐(22)。齐之所患,唯恐他将之来。”于是燕惠王固已疑乐毅,得齐反间,乃使骑劫代将,而召乐毅。乐毅知燕惠王之不善代之(23),畏诛,遂西降赵。赵封乐毅于观津,号曰望诸君。尊宠乐毅以警动于燕、齐。

①楚相:梁玉绳《史记志疑》:“‘楚相’乃‘楚将’之误。”当是。②三晋:指韩、赵、魏三国。春秋末,晋被韩、赵、魏三家瓜分,各立为国,故称“三晋”。这里指魏、赵两国。③争重为帝:争取尊为帝号。前288年,•秦昭王自称西帝,尊齐湣王为东帝。④已而复归之:指齐湣王接受苏代的劝说,称帝后两个月即自行取消帝号,仍旧称王。⑤自矜:自尊自大。⑥堪:忍受。⑦余业:先人遗下的功业。⑧与:结交,联合。⑨(dàn,旦):以利益引诱人。⑩害:以为祸害。 合从:当时诸侯国在外交的一种策略,即“合众弱以攻一强”。从,同“纵”。并护:统一指挥。⒀罢归:停止攻击,撤回本国。⒁徇:带兵巡行占领的地方。⒂城守:据城固守。⒃说:同“悦”。⒄飨:用酒食招待人。⒅卤获:夺取缴获的战利品。卤,通“掳”,掠夺。⒆纵:施放。反间:使敌人间谍为我所用,或用计使敌人内部不团结。(20)隙:感情上的裂痕,怨仇。(21)连兵:断断续续用兵。(22)王齐:在齐称王。(23)不善:不怀好意。

今足下使人数之以罪②,臣恐侍御者不察先王之所以畜幸臣之理③,又不白臣之所以事先王之心④,故敢以书对。

臣闻贤圣之君不以禄私亲⑤,其功多者赏之,其能当者处之⑥。故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论行而结交者⑦,立名之士也。臣窃观先王之举也,见有高世主之心⑧,故假节于魏⑨,以身得察于燕。先王过举⑩,厕之宾客之中 ,立之群臣之上,不谋父兄,以为亚卿。臣窃不自知,自以为奉令承教⒀,可幸无罪⒁,故受令而不辞。

①不佞:没有才能。是自谦的说法。②数:列举罪状,指责、数落。③侍御者:君主的侍从。这里实指燕惠王。畜:收留。幸:宠信。④白:明白。⑤禄:爵禄。私:偏私。⑥能当者:指才能胜任官职的人。处:安排,任用。⑦论:衡量。行:品行。⑧高:超出。世主:一般的君主。⑨假:借。节:符节。古代君王传布命令或征调兵将的凭证。这里是出使的意思。⑩过举:过分地抬举。 厕:置身于。 父兄:这里指宗室大臣。⒀承教:接受教导。⒁幸:侥幸。

先王命之曰:“我有积怨深怒于齐,不量轻弱①,而欲以齐为事②。”臣曰:“夫齐,霸国之余业而最胜之遗事也③。练于兵甲,习于战攻。王若欲伐之,必与天下图之。与天下图之,莫若结于赵。且又淮北、宋地,楚、魏之所欲也,赵若许而约四国攻之,齐可大破也。”先王以为然,具符节南使臣于赵④。顾反命⑤,起兵击齐。以天之道⑥,先王之灵,河北之地随先王而举之济上⑦。济上之军受命击齐,大败齐人。轻卒锐兵,长驱至国。齐王遁而走莒,仅以身免;珠玉财宝车甲珍器尽收入于燕。齐器设于宁台⑧,大吕陈于元英⑨,故鼎反乎磿室⑩,蓟丘之植植于汶篁 ,自五伯已来,功未有及先王者也。先王以为慊于志⒀,故裂地而封之⒁,使得比小国诸侯⒂。臣窃不自知,自以为奉命承教,可幸无罪,是以受命不辞。

①轻弱:指燕国国力薄弱。②以齐为事:把向齐国复仇作为自己的职分。③最胜:多次取胜。最:积聚。《战国策》,“最”作“骤”。④具:准备。⑤顾:回顾,回头。形容时间之速。反命:即“返命”,复命。⑥道:同“导”,引导。⑦河北之地:指黄河以北的赵、魏地区。举:全部。之:到。⑧宁台:燕国台名。⑨大吕:齐国钟名。元英:燕国宫殿名,在宁台之下。⑩故鼎:指曾被齐掠走的燕国宝鼎。磿室:燕国宫殿名,在宁台之下。 汶篁:齐国汶水出产的竹子。五伯:又作“五霸”。春秋时称霸一时的五个诸侯盟主。其说不一,通行的说法是指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⒀慊(qiè,窃):满足。⒁裂地:割地以封。⒂比:比同,并列。

齐田单后与骑劫战,果设诈诳燕军①,遂破骑劫于即墨下,而转战逐燕,北至河上,尽复得齐城,而迎襄王于莒②,入于临菑。

燕惠王后悔使骑劫代乐毅,以故破军亡将失齐;又怨乐毅之降赵,恐赵用乐毅而乘燕之弊以伐燕③。燕惠王乃使人让乐毅④,且谢之曰⑤:“先王举国而委将军,将军为燕破齐,报先王之雠⑥,天下莫不震动,寡人岂敢一日而忘将军之功哉!会先王弃群臣⑦,寡人新即位,左右误寡人。寡人之使骑劫代将军,为将军久暴露于外⑧,故召将军且休,计事。将军过听⑨,以与寡人有隙,遂捐燕归赵⑩。将军自为计则可矣,而亦何以报先王之所以遇将军之意乎?”乐毅报遗燕惠王书曰 :

①设诈诳燕军:指田单先以请降示弱麻痹燕军,再以“火牛阵”奇袭燕军。诈:欺骗;诳:迷惑。②迎襄王于莒:齐湣王兵败奔莒,为援齐楚将淖齿所杀,后莒人立湣王子为王,即襄王。③弊:疲困。④让:责备。⑤谢:道歉。⑥雠:仇恨。⑦弃群臣:抛下了群臣,是死去的委婉说法。⑧暴(pù,瀑)露:露天食宿。指战地生活的辛苦。⑨过听:误听。⑩捐:弃。 遗:给予。

臣不佞①,不能奉承王命,以顺左右之心,恐伤先王之明,有害足下之义,故遁逃走赵。

臣闻贤圣之君,功立而不废,故著于《春秋》①;蚤知之士②,名成而不毁,故称于后

世。若先王之报怨雪耻,夷万乘之强国③,收八百岁之蓄积④,及至弃群臣之日,余教未衰⑤,执政任事之臣,脩法令⑥,慎庶孽⑦,施及乎萌隶⑧,皆可以教后世。

臣闻之,善作者不必善成⑨,善始者不必善终。昔伍子胥说听于阖闾⑩,而吴王远迹至郢;夫差弗是也,赐之鸱夷而浮之江 。吴王不寤先论之可以立功,故沈子胥而不悔⒀;子胥不蚤见主之不同量⒁,是以至于入江而不化。

①《春秋》:编年体史书,相传孔子据鲁史修订而成,是儒家经典之一。这里泛指史书。②蚤知:先知,有预见。蚤,通“早”。③夷:平定。万乘:万辆兵车。古代一车四马叫“乘”。④八百岁之积蓄:指齐自开国至燕昭王破齐约八百年间积存的珍宝财物。⑤余教:留下的政令、训示。⑥脩:通“修”。⑦慎庶孽:慎重地对待妾生子弟。⑧施(yì,义):推及。萌隶:百姓。⑨作:创作,开孔。⑩说:主张。听:听从,接受。 鸱夷:马革做的囊袋,形似鸱鸟,用以收敛骸骨。寤:通“悟”。明白。先论:指伍子胥早先的建议,即拒绝越王请降,停止对齐用兵。⒀沈:同“沉”。⒁不同量:有不同的气量、抱负。入江而不化:《索隐》云:“言子胥怀恨,故虽投江而神不化,故虽投江而神不化,犹为波涛之神也。”

燕王以宾客的礼节接待他。乐毅推辞谦让,后来终于向燕昭王敬献了礼物表示愿意献身做臣下,燕昭王就任命他为亚卿,他担任这个职务的时间很长。

当时,齐湣王很强大,南边在重丘战败了楚国宰相唐眛,西边在观津打垮了魏国和赵国,随即又联合韩、赵、魏三国攻打秦国,还曾帮助赵国灭掉中山国,又击破了宋国,扩展了一千多里地的领土。他与秦昭王共同争取尊为帝号,不久他便自行取消了东帝的称号,仍归称王。各诸侯国都打算背离秦国而归服齐国。可是齐湣王自尊自大很是骄横,百姓已不能忍受他的暴政了。燕昭王认为攻打齐国的机会来了,就向乐毅询问有关攻打齐国的事情。乐毅回答说:“齐国,它原来就是霸国如今仍留着霸国的基业,土地广阔人口众多,可不能轻易地单独攻打它。大王若一定要攻打它,不如联合赵国以及楚国、魏国一起攻击它。”于是昭王派乐毅去与赵惠文王结盟立约,另派别人去联合楚国、魏国,又让赵国以攻打齐国的好处去诱劝秦国。由于诸侯们认为齐湣王骄横暴虐对各国也是个祸害,都争着跟燕国联合共同讨伐齐国。乐毅回来汇报了出使情况,燕昭王动员了全国的兵力,派乐毅担任上将军,赵惠文王把相国大印授给了乐毅。乐毅于是统一指挥着赵、楚、韩、魏、燕五国的军队去攻打齐国,在济水西边大败齐国军队。这时各路诸侯的军队都停止了攻击,撤回本国,而燕国军队在乐毅指挥下单独追击败逃之敌,一直追到齐国都城临淄。齐湣王在济水西边被打败后,就逃跑到莒邑并据城固守。乐毅单独留下来带兵巡行占领的地方,齐国各城邑都据城坚守不肯投降。乐毅集中力量攻击临淄,拿下临淄后,把齐国的珍宝财物以及宗庙祭祀的器物全部夺取过来并把它们运到燕国去。燕昭王大喜,亲自赶到济水岸上慰劳军队,奖赏并用酒肉犒劳军队将士,把昌国封给乐毅,封号叫昌国君。当是燕昭王把在齐国夺取缴获的战利品带回了燕国,而让乐毅继续带兵进攻还没拿下来的齐国城邑。

乐毅留在齐国巡行作战五年,攻下齐国城邑七十多座,都划为郡县归属燕国,只有莒和即墨没有收服。这时恰逢燕昭王死去,他的儿子立为燕惠王。惠王从做太子时就曾对乐毅有所不满,等他即位后,齐国的田单了解到他与乐毅有矛盾,就对燕国施行反间计,造谣说:“齐国城邑没有攻下的仅只两个城邑罢了。而所以不及早拿下来的原因,听说是乐毅与燕国新即位的国君有怨仇,乐毅断断续续用兵故意拖延时间姑且留在齐国,准备在齐国称王。齐国所担忧的,只怕别的将领来。”当时燕惠王本来就已经怀疑乐毅,又受到齐国反间计的挑拨,就派骑劫代替乐毅任将领,并召回乐毅。乐毅心里明白燕惠王派人代替自己是不怀好意的,害怕回国后被杀,便向西去投降了赵国。赵国把观津这个地方封给乐毅,封号叫望诸君。赵国对乐毅十分尊重优宠借此来震动威慑燕国、齐国。

齐国田单后来与骑劫交战,果然设置骗局用计谋迷惑燕军,结果在即墨城下把骑劫的军队打得大败,接着辗转战斗追逐燕军,向北直追到黄河边上,收复了齐国的全部城邑,并且把齐襄王从莒邑迎回都城临淄。

燕惠王很后悔派骑劫代替乐毅,致使燕军惨败损兵折将丧失了占领的齐国土地;可是又怨恨乐毅投降赵国,恐怕赵国任用乐毅乘着燕国兵败疲困之机攻打燕国。燕惠王就派人去赵国责备乐毅,同时向他道歉说:“先王把整个燕国委托给将军,将军为燕国战败齐国,替先王报了深仇大恨,天下人没有不震动的,我哪里有一天敢忘记将军的功劳呢!正遇上先王辞世,我本人初即位,是左右人耽误了我。我所以派骑劫代替将军,是因为将军长年在外,风餐露宿,因此召回将军暂且休整一下,也好共商朝政大计。不想将军误听传言,认为跟我有不融洽的地方,就抛弃了燕国而归附赵国。将军从为自己打算那是可以的,可是又怎

夫免身立功①,以明先王之迹②,臣之上计也。离毁辱之诽谤③,堕先王之名④,臣之所大恐也。临不测之罪,以幸为利⑤,义之所不敢出也。

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⑥;忠臣去国,不絜其名⑦。臣虽不佞,数奉教于君子矣⑧。恐侍御者之亲左右之说,不察疏远之行⑨,故敢献书以闻⑩,唯君王之留意焉。于是燕王复以乐毅子乐间为昌国君;而乐毅往来复通燕 。

燕、赵以为客卿。乐毅卒于赵。

①免身:免遭自身灾祸。②迹:事迹,功绩。③离:通“罹”。遭遇。④堕:同“隳”。毁坏。⑤以幸为利:把幸免于杀身之祸作为渔利的机会。指为赵害燕以谋取个人名利。⑥不出恶声,不说他人坏话。⑦不絜其名:不洗雪自己的罪名或冤屈。絜,同“洁”。⑧数:多次。⑨疏远:指被疏远的人。行:行为。⑩闻:使听到。 通:交好。

译文:乐毅,他的祖先叫乐羊。乐羊曾担任魏文侯的将领,他带兵攻下了中山国,魏文侯把灵寿封

给了乐羊。乐羊死后,就葬在灵寿,他的后代子孙们就在那里安了家。后来中山复国了,到赵武灵王的时候又灭掉了中山国,而乐家的后代出了个有名人物叫乐毅。

乐毅很贤能,喜好军事,赵国人曾举荐他出来做官。到了武灵王在沙丘行宫被围困饿死后,他就离开赵国到了魏国。后来他听说燕昭王因为子之执政,燕国大乱而被齐国乘机战败,因而燕昭王非常怨恨齐国,不曾一天忘记向齐国报仇雪恨。燕国是个弱小的国家,地处偏远,国力是不能克敌制胜的,于是燕昭王降抑自己的身分,礼贤下士,他先礼尊郭隗借以招揽天下贤士。正在这个时候,乐毅为魏昭王出使到了燕国,

么对得住先王待将军的一片深情厚意呢?”乐毅写了一封回信给惠王,信中说:

臣下没有才干,不能恭奉您的命令,来顺从您左右那些人的意愿,我恐怕回国有不测之事因而有损先王的英明,有害您的道义,所以逃到赵国。现在您派人来指责我的罪过,我怕先王的侍从不能体察先王收留、宠信我的道理,又不清楚我用来奉事先王的诚心,所以冒昧地用信来回答。

我听说贤能圣明的君主不拿爵禄偏赏给亲近的人,功劳多的就奖赏他,能力胜任的就举用他。所以考察才能然后授给官职的,是能成就功业的君主。衡量品行然后交往的,是能树立声誉的贤士。我暗中观察先王的举止,看到他有超出一般君主的心志,所以我借为魏国出使之机,到燕国献身接受考察。先王格外抬举我,先把我列入宾客之中,又把我选拔出来高居群臣之上,不同父兄宗亲大臣商议,就任命我为亚卿。我自己也缺乏自知之明,自认为只要执行命令接受教导,就能侥幸免于犯罪,所以接受任命而不推辞。

先王指示我说:“我跟齐国有积久的怨仇,深深恼恨齐国,不去估量燕国的弱小,也要把向齐国复仇作为我在位的职分。”我说:“那个齐国,至今保留着霸国的基业,而又有多次作战取胜的经验。士兵训练有素,谙熟攻战方略。大王若要攻打它,必须与天下诸侯联合共同图谋它。若要与天下诸侯图谋它,不如先与赵国结盟。而且淮北,原属宋国的地区是楚、魏两都想得到的地方,赵国如果答应结盟就约好四国联合攻打它,这样齐国就可以被彻底打败。”先王认为我的主张对,就准备了符节派我南去赵国。很快我就归国复命,随即发兵攻打齐国。靠着上天的引导,先王的神威,黄河以北地区的赵、魏两国军队随着先王全部到达济水岸上。济水岸上的军队接受命令攻击齐军,把齐国人打得大败。我们的轻快精锐部队,长驱直入直抵齐国国都。齐王只身逃跑奔向莒邑,仅他一人免于身亡;珠玉财宝战车盔甲以及珍贵的祭祀器物全部缴获送回燕国。齐国的祭器摆设在宁台,大吕钟陈列在元英殿;被齐国掠去的原燕国宝鼎又从齐国取来放回磿室,蓟丘的植物中种植着齐国汶水出产的竹子,自五霸以来功业没有赶上先王的。先王认为自己的志向得到满足,所以划出一块地方赏赐给我,使我能比同小国的诸侯。

我听说贤能圣明的君主,功业建立而不废驰,所以能写在《春秋》一类的史书上;有预见的贤士,名声取得而不毁弃,所以能被后人称颂。像先王那样报仇雪耻,平定了具有万辆兵车的强大国家,缴获了齐国八百多年所积存的珍贵宝物,等到先王辞世之日,还留下政令训示,指示执政掌权的臣属,修整法令,慎重地对待庶出子弟,把恩泽推及到百姓身上,这些都可以用来教导后代。

我听过这种说法,善于开创的不一定善于完成,开端好的不一定结局好。从前伍子胥的主张被吴王阖闾采纳,吴王带兵一直打到楚国郢都;吴王夫差不采纳伍子胥的正确建议,却赐给他马革囊袋逼他自杀,把他的尸骨装在袋子里扔到江里漂流。吴王夫差不明白先前伍子胥的主张能够建立功业,所以把伍子胥沉入江里而不后悔;伍子胥也不能预见君主的气量、抱负各不相同,因此致使被沉入江里而死不瞑目。

免遭杀身之祸而建功立业,彰明发扬先王的事迹,这是我的上策。遭到侮辱以至诽谤,毁坏先王的名声,这是我所最害怕的事情。面临难以预测的罪过,把幸免于杀身之祸作为个人渔利的机会,这是恪守道义的人所不敢作出的事情。

我听说古代的君子,绝交时不说别人的坏话;忠良的臣子离开原来的国家,不洗雪自己的罪过和冤屈。我虽然无能,但多次聆听君子的教导了。我恐怕先王侍从听信左右近臣的谗言,不体察被疏远人的行为。所以献上这封信把我的心意告诉您。希望君王留意吧。

于是燕惠王又把乐毅的儿子乐间封为昌国君;而乐毅往来于赵国、燕国之间,与燕国重新交好,燕、

赵两国都任用他为客卿。乐毅死于赵国。

2、《新唐书·刘文静传》

刘文静字肇仁,自言系出彭城,世居京兆武功。父韶,仕隋战死,赠上仪同三司。文静以死难子,袭仪同。侗傥有器略。大业末,为晋阳令,与晋阳宫监裴寂善。寂夜见逻堞传烽,吒曰:" 天下方乱,吾将安舍?" 文静笑曰:" 如君言,豪英所资也。吾二人者可终羁贱乎?"

高祖为唐公,镇太原,文静察有大志,深自结。既又见秦王,谓寂曰:" 唐公子,非常人也,豁达神武,汉高祖、魏太祖之徒欤!殆天启之也。" 寂未谓然。文静俄坐李密姻属系狱,秦王顾它无可与计者,私入视之。文静喜,挑言曰:" 丧乱方剡,非汤、武、高、光不能定。" 王曰:" 安知无其人哉?今过此,非儿女子姁々相忧者。世道将革,直欲共大计,试为我言之。" 文静曰:" 上南幸,兵填河、洛,盗贼蜉结,大连州县,小阻山泽,以万数,须真主取而用之。诚能投天会机,奋〈礻藝〉大呼,则四海不足定也。今汾、晋避盗者皆在,文静素知其豪杰,一朝号召,十万众可得也。加公府兵数万,一下令,谁不愿从?鼓而入关,以震天下,王业成矣。" 王笑曰:" 君言正与我意合。" 乃阴部署宾客。

将发,恐唐公不从,文静谋因裴寂开说,于是介寂以交王,遂得进议。及突厥败高君雅兵,唐公被劾,王遣文静、寂共说曰:" 公据嫌疑之地,势不图全。今部将败,方以罪见收,事急矣,尚不为计乎?晋阳兵精马强,宫库饶丰,大事可举也。今关中空虚,代王弱,贤豪并兴,未有适归,愿公引兵西,诛暴除乱。乃受单使囚乎?" 唐公私可,会得释而止。

王教文静伪为诏" 发太原、西河、雁门、马邑男子年二十至五十悉为兵,期岁尽集涿郡以伐辽。" 繇是人心愁扰,益思乱。文静谓寂曰:" 公闻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乎?唐公名载图谶,闻天下,尚可怗怗以待祸哉?" 又胁寂曰:" 公为监,以宫人侍客,公死何憾,奈何累唐公?" 寂惧,乃劝起兵。秦王即委文静、长孙顺德等募士,声讨刘武周。文静与寂作符敕,发宫监库物佐军兴。会王威、高君雅猜贰,文静与刘政会为急变书,诣留守告二人反,候唐公与威、君雅视事,文静进曰:" 有密牒言反者。" 公目威等省牒,政会不肯,曰:" 所告乃副留守,唯唐公得观。" 公惊曰:" 讵有是乎?" 读已,语威曰:" 人告公等,信乎?" 君雅诟曰:" 反人欲杀我耳。文静叱左右执之,由是举兵。

唐公乃开大将军府,以文静为司马。文静劝改旗帜,彰特兴,又请与突厥连和,唐公从之。遣文静使始毕可汗,始毕曰:" 唐公兵何事而起?" 文静曰:" 先帝废冢嗣以授后主,故大乱。唐公,国近戚,惧毁王室,起兵黜不当立者。愿与突厥共定京师,金币、子女尽以归可汗。" 始毕大喜,即遣二千骑随文静至,又献马千匹。公喜曰:" 非君何以致之?" 寻拒屈突通于潼关,与其将桑显和苦斗,死者数千。文静度显和军怠,以奇兵从后掩之,显和败绩。通兵尚数万,欲引而东,文静命将追执之,徇新安以西,皆下。转大丞相府司马,进光禄大夫、

鲁国公。

唐公践天子位,擢纳言。时多引贵臣共榻,文静谏曰:" 今率土莫不臣,而延见群下,言尚称名。帝坐严尊,屈与臣子均席,此王导所谓太阳俯同万物者也。" 帝曰:" 我虽应天受命,宿昔之好何可忘?公其无嫌。" 薛举寇泾州,以元帅府长史与司马殷开山出战,大败,奔还京师,坐除名。与讨仁杲,平之,复爵邑,授民部尚书、陕东道行台左仆射。从秦王镇长春宫。

文静自以材能过裴寂远甚,又屡有军功,而寂独用故旧恩居其上,意不平。每论政多戾驳,遂有隙。尝与弟散骑常侍文起饮酣,有怨言,拔刀击柱曰:" 当斩寂!" 会家数有怪,文起忧,召巫夜被发衔刀为禳厌。文静妾失爱,告其兄上变,遂下吏。帝遣裴寂、萧瑀讯状,对曰:" 昔在大将军府,司马与长史略等。今寂已仆射,居甲第,宠赉不赀。臣官赏等众人,家无赢,诚不能无少望。" 帝曰:" 文静此言,反明甚。" 李纲、萧瑀明其不反;秦王亦以文静首决非常计,事成乃告寂,今任遇弗等,故怨望,非敢反,宜赐全宥。帝素疏忌之,寂又言:" 文静多权诡,而性猜险,忿不顾难,丑言怪节已暴验,今天下未靖,恐为后忧。" 帝遂杀之,年五十二。文起亦死,籍其家。文静临刑,抚膺曰:" 高鸟尽,良弓藏,果不妄。" 贞观三年,追复官爵,以子树义袭鲁国公,诏尚主。然怨父不得死,谋反,诛。 3、《旧唐书·刘文静传》

刘文静,字肇仁,自云彭城人,代居京兆之武功。祖懿用,石州刺史。父韶,隋时战没,赠上仪同三司。少以其父身死王事,袭父仪同三司。伟姿仪,有器干,倜傥多权略。隋末,为晋阳令,遇裴寂为晋阳宫监,因而结友。夜与同宿,寂见城上烽火,仰天叹曰:" 卑贱之极,家道屡空,又属乱离,当何取济?" 文静笑曰:" 世途若此,时事可知。吾二人相得,何患于卑贱?"

及高祖镇太原,文静察高祖有四方之志,深自结托。又窃观太宗,谓寂曰:" 非常人也。大度类于汉高,神武同于魏祖,其年虽少,乃天纵矣。" 寂初未然之。后文静坐与李密连婚,炀帝令系于郡狱。太宗以文静可与谋议,入禁所视之。文静大喜曰:" 天下大乱,非有汤、武、高、光之才,不能定也。" 太宗曰:" 卿安知无?但恐常人不能别耳。今入禁所相看,非儿女之情相忧而已。时事如此,故来与君图举大计,请善筹其事。" 文静曰:" 今李密长围洛邑,主上流播淮南,大贼连州郡、小盗阻泽山者,万数矣,但须真主驱驾取之。诚能应天顺人,举旗大呼,则四海不足定也。今太原百姓避盗贼者,皆入此城。文静为令数年,知其豪杰,一朝啸集,可得十万人,尊公所领之兵,复且数万,君言出口,谁敢不从?乘虚入关,号令天下,不盈半岁,帝业可成。" 太宗笑曰:" 君言正合人意。" 于是部署宾客,潜图起义。候机当发,恐高祖不从,沉吟者久之。文静见高祖厚于裴寂,欲因寂开说,于是引寂交于太宗,得通谋议。

及高君雅为突厥所败,高祖被拘,太宗又遣文静共寂进说曰:" 《易》称' 知几其神乎' ,今大乱已作,公处嫌疑之地,当不赏之功,何以图全?其裨将败衄,以罪见归。事诚迫矣,当须为计。晋阳之地,士马精强,宫监之中,府库盈积,以兹举事,可立大功。关中天府,代王冲幼,权豪并起,未有适从。愿公兴兵西入,以图大事。何乃受单使之囚乎?" 高祖然之。时太宗潜结死士,与文静等协议,克日举兵,会高祖得释而止。乃命文静诈为炀帝敕,发太原、西河、雁门、马邑,人年二十已上、五十已下悉为兵,期以岁暮集涿郡,将伐辽东。由是人情大扰,思乱者益众。文静因谓裴寂曰:" 公岂不闻' 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乎?唐公名应图谶,闻于天下,何乃推延,自贻祸衅?宜早劝唐公,以时举义。" 又胁寂曰:" 且公为宫监,而以宫人侍客,公死可尔,何误唐公也?" 寂甚惧,乃屡促高祖起兵。会马邑人刘武周杀太守王仁恭,自称天子,引突厥之众,将侵太原。太宗遣文静及长孙顺德等分部募兵,以讨武周为辞;又令文静与裴寂伪作符敕,出宫监库物以供留守资用,因募兵集众。及义兵将起,副留守王威、高君雅独怀猜贰。后数日,将大会于晋祠,威及君雅潜谋害高祖,晋阳乡长刘世龙以白太宗。太宗既知迫急,欲先事诛之,遣文静与鹰扬府司马刘政会投急变之书,诣留守告威等二人谋反。是日,高祖与威、君雅同坐视事,文静引政会至庭中,云有密状,知人欲反。高祖指威等取状看之,政会不肯与,曰:" 所告是副留守事,唯唐公得看之耳。" 高祖阳惊曰:" 岂有是乎!" 览状讫,谓威等曰:" 此人告公事,如何?" 君雅大诟曰:" 此是反人,欲杀我也!" 文静叱左右执之,囚于别室。既拘威等,竟得举兵。

高祖开大将军府,以文静为军司马。文静劝改旗帜以彰义举,又请连突厥以益兵威,高祖并从之。因遣文静使于始毕可汗,始毕曰:" 唐公起事,今欲何为?" 文静曰:" 皇帝废冢嫡,传位后主,致斯祸乱。唐公国之懿戚,不忍坐观成败,故起义军,欲黜不当立者。愿与可汗兵马同入京师,人众土地入唐公,财帛金宝入突厥。" 始毕大喜,即遣将康鞘利领骑二千,随文静而至,又献马千匹。高祖大悦,谓文静曰:" 非公善辞,何以致此?" 寻率兵御隋将屈突通于潼关,通遣武牙郎将桑显和率劲兵来击,文静苦战者半日,死者数千人。文静度显和军稍怠,潜遣奇兵掩其后,显和大败,悉虏其众。通尚拥兵数万,将遁归东都,文静遣诸将追而执之,略定新安以西之地。转大丞相府司马,进授光禄大夫,封鲁国公。

高祖践祚,拜纳言。时高祖每引重臣共食,文静奏曰:" 陛下君临亿兆,率土莫非臣,而当朝捴抑,言尚称名;又宸极位尊,帝座严重,乃使太阳俯同万物,臣下震恐,无以措身。" 帝不纳。时制度草创,命文静与当朝通识之士更刊《隋开皇律令》而损益之,以为通法。高祖谓曰:" 本设法令,使人共解,而往代相承,多为隐语,执法之官,缘此舞弄。宜更刊定,务使易知。" 会薛举寇泾州,命太宗讨之,以文静为元帅府长史。遇太宗不豫,委于文静及司马殷开山,诫之曰:" 举粮少兵疲,悬军深入,意在决战,不利持久,即欲挑战,慎无与决。

待吾差,当为君等取之。" 文静用开山计,出军争利,王师败绩。文静奔还京师,坐除名。俄又从太宗讨举,平之,以功复其爵邑,拜民部尚书,领陕东道行台左仆射。武德二年,从太宗镇长春宫。

文静自以才能干用在裴寂之右,又屡有军功,而位居其下,意甚不平。每廷议多相违戾,寂有所是,文静必非之,由是与寂有隙。文静尝与其弟通直散骑常侍文起酣宴,出言怨望,拔刀击柱曰:" 必当斩裴寂耳!" 家中妖怪数见,文起忧之,遂召巫者于星下被发衔刀,为厌胜之法。时文静有爱妾失宠,以状告其兄,妾兄上变。高祖以之属吏,遣裴寂、萧瑀问状。文静曰:" 起义之初,忝为司马,计与长史位望略同;今寂为仆射,据甲第,臣官赏不异众人,东西征讨,家口无托,实有觖望之心。因醉或有怨言,不能自保。" 高祖谓群臣曰:" 文静此言,反明白矣。" 李纲、萧瑀皆明其非反。太宗以文静义旗初起,先定非常之策,始告寂知;及平京城,任遇悬隔,止以文静为觖望,非敢谋反,极佑助之。而高祖素疏忌之,裴寂又言曰:" 文静才略,实冠时人,性复粗险,忿不思难,丑言悖逆,其状已彰。当今天下未定,外有勍敌,今若赦之,必贻后患。" 高祖竟听其言,遂杀文静、文起,仍籍没其家。文静临刑,抚膺叹曰:" 高鸟逝,良弓藏,故不虚也。" 时年五十二。

贞观三年,追复官爵,以子树义袭封鲁国公,许尚公主。后与其兄树艺怨其父被戮,又谋反,伏诛。

译文:刘文静字肇仁,他自称远祖是彭城人,而世代居住于京兆府武功县。其父刘韶,任隋官时战

死,赠予仪同三司之爵。刘文静因是死难官员之子,承袭其父仪同三司之爵。他为人倜傥而有权谋。大业末年,担任晋阳县令,和晋阳宫监裴寂相友善。裴寂夜见城上巡逻的士卒燃举烽火,感叹说:“天下将乱,我们将去何处安身啊?”刘文静笑着回答说“:您所说的话,有英雄豪杰气概,我们俩难道会贫贱终身吗?”

高祖皇帝封为唐公,镇守太原,刘文静察其胸有大志,于是深相结纳。不久又见到秦王李世民,对裴寂说:“唐公之子不是平庸之辈,豁达大度,神武雄豪,是汉高帝、魏太祖之类的人物,实为天纵之圣啊!”裴寂不以为然。不久刘文静坐与李密联姻之罪逮入牢狱,秦王认为别的人不足以商议大计,便私自入狱探视。

刘文静很高兴,用话打动他说:“方今天下丧亡离乱,非得出现商汤、周武王、汉高祖、光武帝一类的人物才能平定。”秦王说“:怎能说没有呢?今天来此看望,并非因儿女情长,故而宽解排忧,实因世道将变,打算与您共议大计,请您为我筹划此事。”刘文静说:“皇上南下江都,兵马充斥河洛地区,盗贼盘结,大者连接州县,小者保阻山泽,人数之多以万计,只须真命天子驾取而用之。如能顺应天命,抓住时机,奋臂大呼,那么天下就可平定。现在汾州、晋州一带百姓避乱者皆在城内,文静平时就知其豪杰,一旦号召起义,十万之众可得。加上唐公府兵数万,一声令下,谁敢不从!然后鼓行入关,威震天下,帝业即可成就。”秦王笑着说“:您的话正与我意相合。”于是暗自分派宾客,准备起兵。又怕唐公不同意,刘文静打算利用裴寂加以开解,便介绍裴寂与秦王交结,也参与谋议之事。

不久突厥打败高君雅的兵马,唐公也遭弹劾,秦王派遣刘文静与裴寂一道开说“:您处于嫌疑之地,其

势不能图全。

现在部将战败,将因坐罪被逮,事已迫急,还不举大计吗?晋阳士马精强,宫库财物盈满,据此举大事可成。现在关中空虚,代王幼弱,豪杰并起,无所适从,希望您率兵西进,平息暴乱。怎能接受单使之令而就囚呢?”唐公同意起事,但不久因得到宽释而止。

秦王指派刘文静假造隋炀帝诏令,调发太原、西河、雁门、马邑等郡男子年二十至五十者悉数为兵,定以年底会集涿郡,征讨辽东。由于这个缘故,人心愁忧,愈益思乱。刘文静对裴寂说:“您没听说先动手可制服人,后动手就为人所制的话吗?唐公名字合应图谶,闻于天下,怎能坐失良机以待大祸降临呢?”又恐吓裴寂说:“您为宫监官,而让宫人侍候宾客,您犯死罪便行了,为何连累唐公呢?”裴寂感到害怕,便规劝唐公起兵。

秦王随即委派刘文静、长孙顺德等人招募士卒,声讨刘武周。刘文静还与裴寂假造符敕,调拨宫监仓库物资以助起兵。

时逢王威、高郡雅怀猜贰之意,刘文静便与刘政会做急变之书,前往留守处告二人谋反。等唐公与王威、高君雅共同视事时,刘文静上前说:“有密信上告谋反者。”唐公示意让王威等人看信,刘政会不肯给,并说:“所告正是副留守,只有唐公才能看信。”唐公惊奇地说“:难道有这种事吗?”读完信,对王威说:“有人告你等谋反,有这事吗?”高君雅骂道:“这是谋反的人想杀我等啊!”刘文静喝令左右逮住他们,于是起兵。

唐公随即置大将军府,任命刘文静为司马。刘文静劝唐公更改旗帜,彰明特地兴兵之举,还建议与突厥连兵,唐公接受这个意见,并派刘文静出使始毕可汗。始毕可汗说“:唐公兵马为何缘故而起?”刘文静说:“先帝废弃嫡子,传位于后主,导致天下大乱。唐公是国之近戚,担心王室之业毁坏,起兵废黜不应即位者。故愿与突厥共同平定京师,金银财宝及子女全都归可汗所有。”始毕可汗闻言大喜,随即派遣二千精骑随文静抵达,还献马一千匹。唐公高兴地说:“不是你,谁能办成此事?”

不久,率兵抵御隋将屈突通于潼关,与其部将桑显和苦战,死者数千人。刘文静趁桑显和军懈怠之机,暗派奇兵从后掩袭,大败其众。屈突通兵士还有数万,想退归东都,刘文静派遣诸将将其擒获,并略定新安以西地区。转任大丞相府司马,进授光禄大夫、鲁国公。

唐公登天子之位,升任纳言。当时高祖常引贵臣共席而食,刘文静进谏说:“现在天下莫不臣服,而陛下接见群臣,尚且自称其名。帝座尊严,而屈己与臣子同席,这就如同王导所说的太阳俯同万物了。”高祖说:“我虽说应天受命,昔日好友怎能忘怀?你就不要说了。”薛举进犯泾州,以元帅府长史之职与司马殷开山出军交战,大败亏输,奔还京师,坐罪除名。不久参与讨伐薛仁杲,将其平定,因功恢复爵邑,就任民部尚书、陕东道行台左仆射。随从秦王镇守长春宫。

刘文静自以为才能超过裴寂很多,又多次立下军功,而裴寂偏偏因故旧之恩位居其上,意颇不平。每逢议论多所违驳,遂生嫌隙。文静曾与其弟散骑常侍文起酣饮,口出怨言,拔刀击柱说“:非斩裴寂不可!”时逢家中怪异数见,文起担忧,便招巫觋星夜披发衔刀做禳厌之法。而文静之妾因失宠,将其事告兄以上告朝廷,于是被逮入狱。高祖派遣裴寂、萧蠫讯问,回答说“:从前在大将军府时,司马与长史位望略同。现在裴寂官侍仆射,身居甲第,受宠赏赐无数。而臣官爵赏赐不异众人,家无赢余,确实不能不生怨望之心。”高祖说:“刘文静说此话,反状非常明白。”李纲、萧蠫都认为文静不反;秦王也认为文静首定非常之

计,事成才告裴寂,现在待遇不等,因生怨望之心,不是谋反之人,应当格外宽宥。而高祖平素就疏忌他,裴寂还有话说:“文静擅长权谋,而性情猜忌粗陋,忿而思难,其恶言怪节已经暴露无遗,方今天下未定,恐会成为后日之忧。”高祖于是下令杀他,时年五十二岁。文起也被杀,其家遭籍没。文静临刑时,抚胸感叹说:“高鸟一飞尽,良弓就收藏起来,这话果真不假。”

贞观三年(629),追复刘文静官爵,以其子刘树义袭封鲁国公,下诏娶公主为妻。但怨恨父亲不得其死,又因谋反之罪被杀。

2016语文复习第二轮——文言文翻译强化训练第 11 页 共 11 页语文复习第二轮——文言文翻译训练 2016


相关文章

  • 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纲解读专练文言文阅读 03.doc
  • 文言文阅读03 一.阅读下文,完成8--10题. 江公皋传 [清]蓝千秋 江公讳皋,字在湄,号磊斋,世居桐城之龙眠山下.性敏慧,弱冠举于乡.未几,成进士,除瑞昌令. 瑞昌隶九江,负山带湖,民疲苶多盗,逋赋①日积.公至日,前令坐系凡三辈,其一 ...查看


  • 文言二轮复习学案③-文言翻译题(教师版)
  •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二轮复习学案[3] 角度三•文言翻译题 ②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偏义复词和通假字等文言现象: ③句式上与现代汉语有不同之处. 10分,评分时注意关键词.关键句式的落实. 以养其亲.居常郁郁不乐,一日投笔叹曰:" ...查看


  • 南仓中学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计划
  • 南仓中学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计划 搞好第二轮复习,首先要明确,为什么要搞第二轮复习.是因为时间还有,还是再来一轮心里才踏实?这都不是答案.我们认为,二轮复习主要是为了解决一轮复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完善知识框架,并进一步提升能力. ...查看


  • 二轮复习文言文翻译公开课教案
  • 文言文句子翻译 一|.导入: 高考对古诗文能力的要求为理解B, 其中包括要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理解并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是语文高考大纲的一个重要考点,因此也是得分率低的考点之一.就是指准确把握词句在文段之中的正确意义并且用规 ...查看


  • 2017届高三语文复习计划与备考策略
  • 资阳中学高2014级高三语文复习教学及备课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依据新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精神,结合我校学生实际,确定2017届高三语文复习计划与备考策略.复习备考的基本原则是:坚持以学生作为复习主体的思想,实施科学备考.夯实" ...查看


  • 天津市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能力训练8 第二次工业革命冲击下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
  • 专题8 第二次工业革命冲击下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 一.选择题 1. 在中国近代史上, 各阶层一直在内忧外患中寻找着强国御侮之道.其中农民阶级发起的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 资产阶级发起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从社会 ...查看


  •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计划
  •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计划(一)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想在高考中取得不错的成 绩,平时的积累和领悟很重要,高三有效的复习方法也非常重要.临 考阶段的复习,应分清轻重缓急,不断总结提高.轻重缓急,指属于 记忆方面的内容, 如名句名篇, 可 ...查看


  • 二轮复习文言文 考试技巧及短文练习
  • 文言文翻译:三大"分点"译到位,轻轻松松拿高分 联想积累,语境推断--五类实词译到位 一.审题要审出主要"分点"--关键实词 说道审题,似乎与文言翻译不搭界.其实文言翻译也有个审题问题.所谓文言翻译审 ...查看


  • 九年级语文复习计划
  • 九年级下学期又即将开学,面对如此严峻的现实,我打算在这个学期进行三轮的复习. 一.基本情况分析: 九年级共有12名学生,其中男生9名,女生3名.从上学期的成绩上来说,优秀的学生并不存在,而后进生则占大量.同时,学生的丢分大部分源于基础题,其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