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在影视歌曲中的运用

中国古诗词在影视歌曲中的运用

近年来,古代影视作品频频活跃在我国的影视荧屏上,并且逐渐具有占据主流的趋势,这样的影视作品为我们所带来的除了戏剧性与娱乐性兼具的视听盛宴之外,更是带来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复兴,这是其作为艺术作品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与艺术价值之外所产生的巨大社会意义与文化层面的影响。这些影视作品无论是历史题材、古典名著,还是爱情题材或武侠题材,都需要古典、唯美并富有一定深意的歌曲与之相配,而这些影视歌曲的则大多采用了中国古代的诗词作品作为歌曲的歌词,这样一方面与影视作品的整体风格相符,甚至直接提取于作品之中,另一方面更是为影视作品营造了其飘渺古典的民族韵味,增加了历史厚重的文化积淀。

一、原作引用

古诗词源自中国古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集中体现,由于其特殊的文化特征与文化内涵,所以要将其原封不动的与当代的音乐元素结合是存在一定困难的,因为从歌曲的创作技术、歌曲演唱的方法以及配器合成的效果,更重要的是与影视作品贴合时的节奏配合是非常复杂的,所以在歌曲中一字不变的使用原作是非常不容易的。但是为了更好的体现古诗词原貌,保有其原始韵味,很多的作曲者还是在很多影视歌曲中尽可能的保有了古诗词的原作,即便是在字句之间稍有调整,或重复、或删减,但都使用了诗词中的大部分原句。我认为这都是原作引用的再创作范畴。而原作是否适合于作为当代影视歌曲的歌词,就要看作者选词及将古词融入音乐创作的能力了。

在电影《十面埋伏》中,有一首极具古典美感并且非常简单易记的插曲《佳人曲》,就是根据汉代李延年的《北方有佳人》创作而成,梅林茂作曲,章子怡演唱,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这首歌曲用于电影的歌曲场面之中,并且在片尾使用,歌曲的创作朴实无华,极具古典情结。据推测中国古代较早期的歌曲是一字一音,这首歌曲的作者真是捕捉了这一特点,将歌曲中的诗句创作成一字一音,初听上去略显简单,但是却真正体现了古代歌曲一些神韵及特点,可见曲作者是具有一定的古代音乐修养的。同时这样的创作方法也是歌曲具有简单易记的特点,以至于一些观众在观看影片之后就能够记住及哼唱,这是非常有益于古诗词歌曲的传播的。央视古代经典剧集《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是根据明代杨升庵的《临江仙》创作而成的,杨洪基作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楮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其实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最早出现在琼瑶的《几度夕阳红》中,但在琼瑶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中这两句词更多的显示出了充满感动与沧桑的无比深情,凸显了琼瑶作品的唯美女性风格,而当其被用在《三国演义》这样经典历史题材当中,就别具一番风味了。《三国演义》是一部以战争与历史政治题材为背景的大型史诗性作品,其中包含了战争、杀戮、死亡、社会变迁、谋略等大量的沉重故事内容,并以大量的男性人物为主线,所以是一部充满阳刚之气的男性题材作品,并且具有厚重的历史人文意义。将这首词作为这部电视剧的主题曲,才真正体现了它的古朴凝重、深厚雄浑的特点,准确的表现出了男子汉的洒脱与坦荡的胸襟。

此外央视作品中还有一部最为经典的古诗词歌曲电视剧作品,就是87版的《红楼梦》,这部电视剧的主题歌与多首插曲都是运用曹雪芹原著中的诗词谱曲而成的,曲作者王立平以其深厚的艺术修养与敏锐的创作直觉选择了作品中的原诗作为歌词,既彰显了作品中的经典文学风采,又使歌曲通过诗词的引导更为准确生动的塑造了一个个人物形象与性格。这样的做法不但为影视作品找到了适合的艺术支撑,更使歌曲在传播时使人们迅速的记住了这些精彩的诗词名句。剧中选取了表现宝黛爱情主线的《枉凝眉》作为主题曲,还选取了《红豆曲》、《红楼梦引子》、《秋窗风雨夕》、《题帕三绝》、《好了歌》作为故事发展到不同情节表现故事主线的插曲,而《聪敏累》、《分骨肉》、《晴雯歌》、《叹香菱》、《葬花吟》、《紫菱洲歌》则分

别是用于剧中主要人物描写与形象塑造的插曲。《红楼梦》中的大部分歌曲都是使用了诗词的原作,只有对于比较长的作品如《葬花吟》进行了一些删减。王立平的《葬花吟》采用女声主唱男女声乐队混声伴唱的形式,歌曲平缓时委婉淡雅,宛如女主人公心事的讲述: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高潮时激情悲愤,好似黛玉心中对命运、对人生的呐喊:天尽头,何处有香丘!&&天尽头,何处有香丘!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首歌曲柔美娴静中蕴含了一种强大的力量,这种力量就是黛玉这一形象对封建思想、封建意识的抗争。表面上看黛玉是一个悲剧人物,并且人物性格柔弱、多愁善感,但据多年来红学家的研究基本上可以形成统一的共识,那就是黛玉实际上是曹雪芹笔下反抗封建思想、与命运抗争的一位女性形象。所以这样的歌曲非常全面立体的表现出了黛玉的人物性格,而且收到了红学家们的肯定与认可。在我完成此稿的时候,央视的音乐频道《音乐传奇》栏目正在播放纪念与解读这一作品音乐的纪录片。而电影版《红楼梦》的插曲《葬花词》,为王酩所作,采用女声独唱形式,歌曲轻柔唯美,也是用古诗词谱写的佳作。

此外,还有一些外来的话语影视剧中也运用了古诗词创作影视歌曲,如83版《射雕英雄传》中就运用南宋岳飞的《满江红》作为插曲,有罗文演唱,顾嘉辉作曲,新加坡古装电视剧《绝代双雄》运用南唐李煜的《破阵子》创作为插曲,萧骊珠演唱。因为在香港、台湾、新加坡等华人聚集的地方其实对于中国古诗词文化也是非常重视与喜爱的,并且在受到大量外来文化侵袭的情况下当地的华人们更是将中国古代的经典诗词作为自己的文化瑰宝呈现在艺术作品中。

中国古诗词在影视歌曲中的运用

近年来,古代影视作品频频活跃在我国的影视荧屏上,并且逐渐具有占据主流的趋势,这样的影视作品为我们所带来的除了戏剧性与娱乐性兼具的视听盛宴之外,更是带来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复兴,这是其作为艺术作品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与艺术价值之外所产生的巨大社会意义与文化层面的影响。这些影视作品无论是历史题材、古典名著,还是爱情题材或武侠题材,都需要古典、唯美并富有一定深意的歌曲与之相配,而这些影视歌曲的则大多采用了中国古代的诗词作品作为歌曲的歌词,这样一方面与影视作品的整体风格相符,甚至直接提取于作品之中,另一方面更是为影视作品营造了其飘渺古典的民族韵味,增加了历史厚重的文化积淀。

一、原作引用

古诗词源自中国古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集中体现,由于其特殊的文化特征与文化内涵,所以要将其原封不动的与当代的音乐元素结合是存在一定困难的,因为从歌曲的创作技术、歌曲演唱的方法以及配器合成的效果,更重要的是与影视作品贴合时的节奏配合是非常复杂的,所以在歌曲中一字不变的使用原作是非常不容易的。但是为了更好的体现古诗词原貌,保有其原始韵味,很多的作曲者还是在很多影视歌曲中尽可能的保有了古诗词的原作,即便是在字句之间稍有调整,或重复、或删减,但都使用了诗词中的大部分原句。我认为这都是原作引用的再创作范畴。而原作是否适合于作为当代影视歌曲的歌词,就要看作者选词及将古词融入音乐创作的能力了。

在电影《十面埋伏》中,有一首极具古典美感并且非常简单易记的插曲《佳人曲》,就是根据汉代李延年的《北方有佳人》创作而成,梅林茂作曲,章子怡演唱,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这首歌曲用于电影的歌曲场面之中,并且在片尾使用,歌曲的创作朴实无华,极具古典情结。据推测中国古代较早期的歌曲是一字一音,这首歌曲的作者真是捕捉了这一特点,将歌曲中的诗句创作成一字一音,初听上去略显简单,但是却真正体现了古代歌曲一些神韵及特点,可见曲作者是具有一定的古代音乐修养的。同时这样的创作方法也是歌曲具有简单易记的特点,以至于一些观众在观看影片之后就能够记住及哼唱,这是非常有益于古诗词歌曲的传播的。央视古代经典剧集《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是根据明代杨升庵的《临江仙》创作而成的,杨洪基作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楮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其实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最早出现在琼瑶的《几度夕阳红》中,但在琼瑶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中这两句词更多的显示出了充满感动与沧桑的无比深情,凸显了琼瑶作品的唯美女性风格,而当其被用在《三国演义》这样经典历史题材当中,就别具一番风味了。《三国演义》是一部以战争与历史政治题材为背景的大型史诗性作品,其中包含了战争、杀戮、死亡、社会变迁、谋略等大量的沉重故事内容,并以大量的男性人物为主线,所以是一部充满阳刚之气的男性题材作品,并且具有厚重的历史人文意义。将这首词作为这部电视剧的主题曲,才真正体现了它的古朴凝重、深厚雄浑的特点,准确的表现出了男子汉的洒脱与坦荡的胸襟。

此外央视作品中还有一部最为经典的古诗词歌曲电视剧作品,就是87版的《红楼梦》,这部电视剧的主题歌与多首插曲都是运用曹雪芹原著中的诗词谱曲而成的,曲作者王立平以其深厚的艺术修养与敏锐的创作直觉选择了作品中的原诗作为歌词,既彰显了作品中的经典文学风采,又使歌曲通过诗词的引导更为准确生动的塑造了一个个人物形象与性格。这样的做法不但为影视作品找到了适合的艺术支撑,更使歌曲在传播时使人们迅速的记住了这些精彩的诗词名句。剧中选取了表现宝黛爱情主线的《枉凝眉》作为主题曲,还选取了《红豆曲》、《红楼梦引子》、《秋窗风雨夕》、《题帕三绝》、《好了歌》作为故事发展到不同情节表现故事主线的插曲,而《聪敏累》、《分骨肉》、《晴雯歌》、《叹香菱》、《葬花吟》、《紫菱洲歌》则分

别是用于剧中主要人物描写与形象塑造的插曲。《红楼梦》中的大部分歌曲都是使用了诗词的原作,只有对于比较长的作品如《葬花吟》进行了一些删减。王立平的《葬花吟》采用女声主唱男女声乐队混声伴唱的形式,歌曲平缓时委婉淡雅,宛如女主人公心事的讲述: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高潮时激情悲愤,好似黛玉心中对命运、对人生的呐喊:天尽头,何处有香丘!&&天尽头,何处有香丘!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首歌曲柔美娴静中蕴含了一种强大的力量,这种力量就是黛玉这一形象对封建思想、封建意识的抗争。表面上看黛玉是一个悲剧人物,并且人物性格柔弱、多愁善感,但据多年来红学家的研究基本上可以形成统一的共识,那就是黛玉实际上是曹雪芹笔下反抗封建思想、与命运抗争的一位女性形象。所以这样的歌曲非常全面立体的表现出了黛玉的人物性格,而且收到了红学家们的肯定与认可。在我完成此稿的时候,央视的音乐频道《音乐传奇》栏目正在播放纪念与解读这一作品音乐的纪录片。而电影版《红楼梦》的插曲《葬花词》,为王酩所作,采用女声独唱形式,歌曲轻柔唯美,也是用古诗词谱写的佳作。

此外,还有一些外来的话语影视剧中也运用了古诗词创作影视歌曲,如83版《射雕英雄传》中就运用南宋岳飞的《满江红》作为插曲,有罗文演唱,顾嘉辉作曲,新加坡古装电视剧《绝代双雄》运用南唐李煜的《破阵子》创作为插曲,萧骊珠演唱。因为在香港、台湾、新加坡等华人聚集的地方其实对于中国古诗词文化也是非常重视与喜爱的,并且在受到大量外来文化侵袭的情况下当地的华人们更是将中国古代的经典诗词作为自己的文化瑰宝呈现在艺术作品中。


相关文章

  • 中国艺术歌曲的本土性特征
  • 合肥师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论中国艺术歌曲的本土性特征 --"五四"以来至四十年代 摘 要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改变了当代许多知识分子的陈旧观念.在艺术领域,也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 ...查看


  • 运用音乐表演美学原理分析声乐作品[春花秋月何时了]
  • [摘要]古诗词艺术歌曲是现在声乐艺术中重要的风格之一,并在各大声乐比赛中被列为指定风格作品,但是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并没有系统的演唱指导,如何准确的把握歌曲的艺术表现,可以把音乐表演美学的原理作为指导依据,为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处理找到一个 ...查看


  • 五年级音乐上册[静夜思]说课教案
  • 古诗新唱--<静夜思>说课稿 --(五年级音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五年级音乐第二单元古诗新唱的<静夜思>,这一课主要是由古诗改编的歌曲,通过演唱感受古诗歌德意境,下面就本课教学向大家谈一谈. 首先,我想对教材内容说 ...查看


  • 快乐的小屋 1
  • 大班语言活动:快乐的小屋 活动时间: 授课人: 活动目标: 1.能基本理解诗歌所展现地想象意境,感受诗歌中小朋友热爱生活.感受大自然的情感. 2.尝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 活动准备: 配乐诗歌朗诵磁带.教学挂图.幼儿用书<快乐 ...查看


  • 以[思乡]为例黄自艺术歌曲的"诗性"表达
  • 以<思乡>为例浅析黄自艺术歌曲的"诗性"表达 摘 要:黄自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作曲家.音乐理论家和音乐 教育家.在他短暂一生的音乐创作中,最具影响的是他的艺术歌曲. 他的艺术歌曲多取材于古人.今人的诗词,其凭借 ...查看


  • 歌曲[可爱的家]教学设计
  • 大连开发区松林小学 毕悦荣 本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可爱的家>.本单元以家庭为中心,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父母对孩子无私的爱,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启发学生珍惜幸福家庭,用自己的爱回报父母的爱,同时关心那些 ...查看


  •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 第一单元:山水情 第一课时:桂林山水歌 教学内容:配乐诗<桂林山水歌> 情感与态度:通过学习配乐诗<桂林山水歌>,帮助学生了解广西的美丽山水,培养热爱祖国山水的美 好情操. 知识与技能:了解桂林的山水:了解配乐诗这种 ...查看


  •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经典诵读
  •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经典的诵读 十堰市广东路小学:居静 国学经典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民族精神的根基.诵读国学经典对于提升人的境界,丰富人的内涵.开阔人的胸襟.净化人的灵魂,启迪人的智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数量众多,我校根 ...查看


  • 高考作文的拟题技巧作文指导
  • 高考作文的拟题技巧 作文指导(高三) 拟题非常重要.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它是考生在写作上呈现给阅卷老师的第一个见面礼,直接关系到老师对作文的第一印象.好的文章的题目往往新颖脱俗,使人有一见为之一震的感觉:它又是考生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