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2课《芦花荡》教学设计
主备:历城六中 周同莉
【课标分析】
1.能利用工具书识字词;规范书写。
2.能熟练的使用朗读、默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
3.培养学生达成阅读理解的五个层次:了解课文涉及的文学常识;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和修辞(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体味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结合课文的内容和主旨,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4.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学会复述、转述、即席讲话和主题演讲,提高学生表达、5.写作要抒发真情实感,表达观察生活的认识和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
1. 教材分析
《芦花荡》是一篇讲读课文,叙述一场“英雄的行为”,故事颇有点传奇色彩。“老头子”智勇双全,痛打鬼子,讨还血债,显示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性格。散文化的结构,诗化的语言,是这篇小说主要的艺术特色。
2.教学重点
在通读全文,复述故事情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基础上,品味语言,体会老头子的英雄性格;学习本文具有诗情画意的环境描写。
3.教学难点
分析老英雄的思想性格,把握他的爱与憎,智与勇,对他的“过于自信自尊”,要作实事求是的分析,探究小说的传奇色彩是怎样造成的;探究景物描写起了什么柞用。
【学情分析】
初一时阅读了比较多的记叙性文章,学习过记叙的六要素;进行过默读训练。学生对小说的阅读并不陌生,对人物描写及景物描写有一定了解。学生能利用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整体感知课文大意,概括文章内容;对主人公老头子的性格特点能有初步的理解。
在分析老英雄的思想性格,把握他的爱与憎,智与勇,对他的“过于自信自尊”等方面,要作实事求是的分析,在探究小说的传奇色彩是怎样造成的,文中景物描写起了什么柞用等问题上会有疑难,教学中注意使用学生自学和教师指导相结合的策略。
【教学目标】
1.通过默读课文,积累掌握注释及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字词(尖利、能耐、悠闲、寒噤、阴惨、央告、疟子、蹿、仄歪、月明风清、转弯抹角、张皇失措)的音、形、义;概括文章内容,复述故事情节。
2.通过浏览文章,能勾画出课文表现“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性格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老头子抗日爱国、老当益壮、爱憎分明、自信自尊、智勇双全的英雄性格;通过品味语言,理解“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及在全文中的作用。
3.学习文中人物、景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体味小说的传奇色彩。并运用人物及景物描写,进行即席讲话及片段写作。
4.看老英雄向侵略者讨还血债的英雄故事,感知中国人民是不可屈服的,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课时安排】1-2课时
【活动设计】
一、 构建动场
播放电视剧《铁道游击队》插曲《微山湖》或电影《铁道游击队》插曲《微山湖上》。 你还知道其他抗日文艺作品中的战斗歌声吗?还知道其他抗日抗日英雄的故事吗?今天让
我们一起走进孙犁的小说,去看一个冀中老英雄杀敌的故事。
二、 自主学习
【学生活动一】默读课文,理清、复述故事情节。
1. 默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本课生字新词,并做积累。
出示默读的方法指导:
阅读时,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会读,一气呵成的贯通全文,尽量扩大一次性进入视野的文字数量,通过关键词语带动整体阅读,提高阅读速度。
2. 同位两人进行复述练习;班内交流。
【设计意图】活动一为达成教学目标1中的“概述文章内容,复述故事情节”。
三、 自主学习,交流探究
【学生活动二】研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特点
快速浏览全文,能勾画出课文表现“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性格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老头子抗日爱国、老当益壮、爱憎分明、自信自尊、智勇双全的英雄性格;通过品味语言,理解“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在全文中的作用。
出示浏览的方法指导:
尽量扩大一次性进入视野的文字数量,抓取关键的段落和语句,捕捉符合自己阅读需要的关键信息。
1.快速浏览文章,能勾画出课文表现“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性格的内容,并结合语句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老头子抗日爱国、老当益壮、爱憎分明、自信自尊、智勇双全的英雄性格。理解“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在全文中的作用。
2.四人学习小组朗读,交流,展示。
【学生活动三】结合课文学习人物描写方法如外貌、语言、心理等直接描写及间接描写,补说心理活动,进行即席讲话训练。
1.默读课文3-4段;朗读课文47—54段,复习人物描写方法如外貌、语言、心理等描写及间接描写,尤其是要揣摩老头子因没有圆满完成任务而懊丧、内疚、自责的心理及用女孩的怀疑来反衬的手法。
2.默读结尾,把第二天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补说出来。
3.组内交流,推荐代表发言交流。
【设计意图】活动二、三为达成教学目标2中的“通过浏览文章,能勾画出课文表现‘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性格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老头子抗日爱国、老当益壮、爱憎分明、自信自尊、智勇双全的英雄性格;通过品味语言,理解‘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在全文中的作用。”和教学目标3中的学习文中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并运用人物描写,进行即席讲话。
【学生活动四】学习本文具有诗情画意的环境描写
1.找出课文中的环境描写,独立思考环境描写在文中的具体作用。
出示环境描写的一般作用:交代背景、衬托人物、发展情节、渲染气氛
2.学习小组朗读,交流自己的思考内容。
3.全班交流。
预设:
(1)第一段是小说开头的一段环境描写,明显的可感到什么样的气氛?
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象就是天上。
(“敌人”“炮楼”点明了环境的气氛,而“星星也像浸在里”“像要滴落下来的样子”渲
染了淀水的晶莹明澈,星星倒映在淀水里,随风泛起涟漪,给人要滴落下来的幻觉。) (写出优美的水乡却被敌人封锁,字里行间流露出鲜明的爱憎感情。)
(写出苇子长势旺盛。也把白洋淀人民在那种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生存的姿态烘托了出来,充满了意志和力量。)
(2)课文第二段是在叙写交通老大爷为部队运送粮食、弹药、人员穿梭于敌人封锁线过程中的一段环境描写,中间有一个比喻句,把小船儿比喻为“一片苇叶”,同学们体会一下这样写有何用意?
生:淀水的平静、老大爷划船的技术高超,无声无息、胆大心细、机智勇敢、也是月光、淀水、芦苇、小船交织在一起的美丽画面,宁静、朦胧、神秘,诗一样的意境。
师:有感情的朗读这一段。
师:这样的景色描写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有什么作用?
生:技术高超是穿梭封锁线的印证,是对老大爷的赞美;技术高超是后面淀上杀敌的伏笔,与下文呼应。
(3)“一天夜里,老头子从东边很远的地方回来。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这段是老大爷接两个孩子回来时的一段,大家从“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这句写景的句子中体会,句中可传达出哪些信息?
生:“弯弯下垂的月亮”下半夜,将近黎明。
“水一样的天幕”天空晴朗,环境寂静,静谧的夜
“浮”字用得好,动态描写,还运用了想象。
师:这句景物描写与故事情节有何联系?
生:体现美的意境,诗情画意, 营造气氛,营造了一种静谧的气氛。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是一种欲扬先抑的写法。
(4)其他写景的句子:
“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
“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
“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
“ 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
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设计意图】活动四为达成教学目标3中“学习文中景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体味小说的传奇色彩。”
四、综合建模
【学生活动五】运用所学人物描写及景物描写的方法仿写练笔。
1.组内进行交流发言,说出对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的理解。
2.任选一题,结合情境,运用所学的方法,写一段200字左右的人物及景物描写。
1.皇天不负有心人,经过努力,我终于进步了,心情无比兴奋。
2.我已经尽力了,可就是达不到妈妈的要求,还被她狠狠地教训了一顿,心里又难过又委屈。
3.组内交流,推荐代表性作品。
【设计意图】 活动五为达成教学目标3中“运用人物及景物描写,进行片段写作。” 教师小结:合上课本,我不能忘记的是充满诗情画意的芦花荡,更不能忘记的是老英雄的传奇故事。同学们,让我们看着这些图片,回想着动人的故事,感受中国人民的不拍艰险,豪迈乐观。
【板书设计】
芦花荡 孙犁
老头子 抗日英雄 过于自信和自尊
出奇制胜的英雄行为,奇崛的情节
诗情画意的环境描写
【当堂检测】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3分)
寒噤( ) 仄歪( ) 转弯抹角( ) 提防( )淀里( ) 竹篙( ) 飒飒( ) 蹿了一蹿( )
2.选择运用正确的词语。(2分)
(1)假如是( )的夜晚,人们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A.月明风清 B.月明星稀
(2)远远有一片( )的黄色的光。A.昏暗 B.阴惨
(3)那小船()钻入了苇塘的深处。A.转弯抹角 B.七弯八拐
3.下列句子没有用比喻的一项是( )(2分)
A.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
B.老头子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
C.小船在淀里,像一片苇叶。
D.她像央告那老头子。
4.指出下列句子的描写方法。(3分)
(1)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 )
(2)老头子直直地望着前面说:“我没脸见人。”( )
(3)老头子站起来,拾起篙,撑了一下。那小船转弯抹角钻入苇塘深处。( )
(4)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 )(5)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 )
【作业设计】
A层:仿照课文中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仿写几句,写写你家乡的景物。
B层:过关卷改错,在记录本上整理本课的字词;将片段练笔升华。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2课《芦花荡》教学设计
主备:历城六中 周同莉
【课标分析】
1.能利用工具书识字词;规范书写。
2.能熟练的使用朗读、默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
3.培养学生达成阅读理解的五个层次:了解课文涉及的文学常识;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和修辞(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体味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结合课文的内容和主旨,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4.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学会复述、转述、即席讲话和主题演讲,提高学生表达、5.写作要抒发真情实感,表达观察生活的认识和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
1. 教材分析
《芦花荡》是一篇讲读课文,叙述一场“英雄的行为”,故事颇有点传奇色彩。“老头子”智勇双全,痛打鬼子,讨还血债,显示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性格。散文化的结构,诗化的语言,是这篇小说主要的艺术特色。
2.教学重点
在通读全文,复述故事情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基础上,品味语言,体会老头子的英雄性格;学习本文具有诗情画意的环境描写。
3.教学难点
分析老英雄的思想性格,把握他的爱与憎,智与勇,对他的“过于自信自尊”,要作实事求是的分析,探究小说的传奇色彩是怎样造成的;探究景物描写起了什么柞用。
【学情分析】
初一时阅读了比较多的记叙性文章,学习过记叙的六要素;进行过默读训练。学生对小说的阅读并不陌生,对人物描写及景物描写有一定了解。学生能利用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整体感知课文大意,概括文章内容;对主人公老头子的性格特点能有初步的理解。
在分析老英雄的思想性格,把握他的爱与憎,智与勇,对他的“过于自信自尊”等方面,要作实事求是的分析,在探究小说的传奇色彩是怎样造成的,文中景物描写起了什么柞用等问题上会有疑难,教学中注意使用学生自学和教师指导相结合的策略。
【教学目标】
1.通过默读课文,积累掌握注释及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字词(尖利、能耐、悠闲、寒噤、阴惨、央告、疟子、蹿、仄歪、月明风清、转弯抹角、张皇失措)的音、形、义;概括文章内容,复述故事情节。
2.通过浏览文章,能勾画出课文表现“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性格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老头子抗日爱国、老当益壮、爱憎分明、自信自尊、智勇双全的英雄性格;通过品味语言,理解“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及在全文中的作用。
3.学习文中人物、景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体味小说的传奇色彩。并运用人物及景物描写,进行即席讲话及片段写作。
4.看老英雄向侵略者讨还血债的英雄故事,感知中国人民是不可屈服的,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课时安排】1-2课时
【活动设计】
一、 构建动场
播放电视剧《铁道游击队》插曲《微山湖》或电影《铁道游击队》插曲《微山湖上》。 你还知道其他抗日文艺作品中的战斗歌声吗?还知道其他抗日抗日英雄的故事吗?今天让
我们一起走进孙犁的小说,去看一个冀中老英雄杀敌的故事。
二、 自主学习
【学生活动一】默读课文,理清、复述故事情节。
1. 默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本课生字新词,并做积累。
出示默读的方法指导:
阅读时,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会读,一气呵成的贯通全文,尽量扩大一次性进入视野的文字数量,通过关键词语带动整体阅读,提高阅读速度。
2. 同位两人进行复述练习;班内交流。
【设计意图】活动一为达成教学目标1中的“概述文章内容,复述故事情节”。
三、 自主学习,交流探究
【学生活动二】研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特点
快速浏览全文,能勾画出课文表现“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性格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老头子抗日爱国、老当益壮、爱憎分明、自信自尊、智勇双全的英雄性格;通过品味语言,理解“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在全文中的作用。
出示浏览的方法指导:
尽量扩大一次性进入视野的文字数量,抓取关键的段落和语句,捕捉符合自己阅读需要的关键信息。
1.快速浏览文章,能勾画出课文表现“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性格的内容,并结合语句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老头子抗日爱国、老当益壮、爱憎分明、自信自尊、智勇双全的英雄性格。理解“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在全文中的作用。
2.四人学习小组朗读,交流,展示。
【学生活动三】结合课文学习人物描写方法如外貌、语言、心理等直接描写及间接描写,补说心理活动,进行即席讲话训练。
1.默读课文3-4段;朗读课文47—54段,复习人物描写方法如外貌、语言、心理等描写及间接描写,尤其是要揣摩老头子因没有圆满完成任务而懊丧、内疚、自责的心理及用女孩的怀疑来反衬的手法。
2.默读结尾,把第二天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补说出来。
3.组内交流,推荐代表发言交流。
【设计意图】活动二、三为达成教学目标2中的“通过浏览文章,能勾画出课文表现‘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性格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老头子抗日爱国、老当益壮、爱憎分明、自信自尊、智勇双全的英雄性格;通过品味语言,理解‘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在全文中的作用。”和教学目标3中的学习文中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并运用人物描写,进行即席讲话。
【学生活动四】学习本文具有诗情画意的环境描写
1.找出课文中的环境描写,独立思考环境描写在文中的具体作用。
出示环境描写的一般作用:交代背景、衬托人物、发展情节、渲染气氛
2.学习小组朗读,交流自己的思考内容。
3.全班交流。
预设:
(1)第一段是小说开头的一段环境描写,明显的可感到什么样的气氛?
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象就是天上。
(“敌人”“炮楼”点明了环境的气氛,而“星星也像浸在里”“像要滴落下来的样子”渲
染了淀水的晶莹明澈,星星倒映在淀水里,随风泛起涟漪,给人要滴落下来的幻觉。) (写出优美的水乡却被敌人封锁,字里行间流露出鲜明的爱憎感情。)
(写出苇子长势旺盛。也把白洋淀人民在那种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生存的姿态烘托了出来,充满了意志和力量。)
(2)课文第二段是在叙写交通老大爷为部队运送粮食、弹药、人员穿梭于敌人封锁线过程中的一段环境描写,中间有一个比喻句,把小船儿比喻为“一片苇叶”,同学们体会一下这样写有何用意?
生:淀水的平静、老大爷划船的技术高超,无声无息、胆大心细、机智勇敢、也是月光、淀水、芦苇、小船交织在一起的美丽画面,宁静、朦胧、神秘,诗一样的意境。
师:有感情的朗读这一段。
师:这样的景色描写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有什么作用?
生:技术高超是穿梭封锁线的印证,是对老大爷的赞美;技术高超是后面淀上杀敌的伏笔,与下文呼应。
(3)“一天夜里,老头子从东边很远的地方回来。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这段是老大爷接两个孩子回来时的一段,大家从“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这句写景的句子中体会,句中可传达出哪些信息?
生:“弯弯下垂的月亮”下半夜,将近黎明。
“水一样的天幕”天空晴朗,环境寂静,静谧的夜
“浮”字用得好,动态描写,还运用了想象。
师:这句景物描写与故事情节有何联系?
生:体现美的意境,诗情画意, 营造气氛,营造了一种静谧的气氛。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是一种欲扬先抑的写法。
(4)其他写景的句子:
“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
“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
“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
“ 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
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设计意图】活动四为达成教学目标3中“学习文中景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体味小说的传奇色彩。”
四、综合建模
【学生活动五】运用所学人物描写及景物描写的方法仿写练笔。
1.组内进行交流发言,说出对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的理解。
2.任选一题,结合情境,运用所学的方法,写一段200字左右的人物及景物描写。
1.皇天不负有心人,经过努力,我终于进步了,心情无比兴奋。
2.我已经尽力了,可就是达不到妈妈的要求,还被她狠狠地教训了一顿,心里又难过又委屈。
3.组内交流,推荐代表性作品。
【设计意图】 活动五为达成教学目标3中“运用人物及景物描写,进行片段写作。” 教师小结:合上课本,我不能忘记的是充满诗情画意的芦花荡,更不能忘记的是老英雄的传奇故事。同学们,让我们看着这些图片,回想着动人的故事,感受中国人民的不拍艰险,豪迈乐观。
【板书设计】
芦花荡 孙犁
老头子 抗日英雄 过于自信和自尊
出奇制胜的英雄行为,奇崛的情节
诗情画意的环境描写
【当堂检测】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3分)
寒噤( ) 仄歪( ) 转弯抹角( ) 提防( )淀里( ) 竹篙( ) 飒飒( ) 蹿了一蹿( )
2.选择运用正确的词语。(2分)
(1)假如是( )的夜晚,人们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A.月明风清 B.月明星稀
(2)远远有一片( )的黄色的光。A.昏暗 B.阴惨
(3)那小船()钻入了苇塘的深处。A.转弯抹角 B.七弯八拐
3.下列句子没有用比喻的一项是( )(2分)
A.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
B.老头子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
C.小船在淀里,像一片苇叶。
D.她像央告那老头子。
4.指出下列句子的描写方法。(3分)
(1)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 )
(2)老头子直直地望着前面说:“我没脸见人。”( )
(3)老头子站起来,拾起篙,撑了一下。那小船转弯抹角钻入苇塘深处。( )
(4)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 )(5)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 )
【作业设计】
A层:仿照课文中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仿写几句,写写你家乡的景物。
B层:过关卷改错,在记录本上整理本课的字词;将片段练笔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