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读书无用论"抬头情况调查

农村“读书无用论”抬头情况调查

调查目标:通过对“读书无用论”的调查,了解农村人对读书的重要

性的认识, 为提高农村升学率提供依据, 改善农村教育现

状。

调查时间:8月10日-8月17日

调查对象:怀化市麻阳县A 村的老师、家长和孩子

调查方式:访谈法

一、农村的教育现状:

1. 教育资源匮乏,学校设施落后——读书无用,事出有因。

中国是到1949年之后变成一种垂直的社会,这种垂直的社会,比如资源集中在一些大城市。但是对于乡村的中国,或者基层的中国来说,我们能够获得的资源,各种各样的文化资源是非常有限的。不管是师资力量,还是一些硬件设施,对于农村的学校来说,“匮乏”是相当正常的。很多学校连个像样的操场都没有,宿舍条件也是十分艰苦的。比较偏远的山村的孩子读书还得离家几十公里去镇上的学校读书,所以对很多农村的孩子来说,读书是要付出相当大的成本的。

2. 学生自我意识不足,辍学率高——读书无用认知成风。

目前,农村初中生辍学现象十分严重。初中生辍学呈现出三个特点:

(1)学生主动辍学是主流。据调查,绝大多数学生家长都能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多学一点知识,无论孩子成绩好坏都想让他们读完初中。但是,大部分学生都是自己主动辍学,不愿继续学习。据调查,在辍学的学生中主动退学的占87.6%;

(2)留守孩子辍学的多。辍学的初中生中,父母全部外出打工的留守孩子占三分之一。这是因为这些孩子都是和祖父母一起生活,祖父母作为孩子的监护人,由于其年龄较大,文化不高,除了照顾好孩子的生活外,对孩子的学习是既管不好,也管不了,孩子想逃学,祖父母也很无奈;

(3)偏远村庄的孩子辍学率较高。越是偏远的地方对学习越不重视,学习的风气也差一些。

3. 教育成本高恶化读书无用、难抬头的现状。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对于农村孩子来说,所能选择的出路呈现越来越多的趋势,一般来说,农村孩子有三种出路,第一种就是读书,有句俗语就是说“书包翻身”,农村孩子企图通过读书考大学改变自己的命运,这在学校的不少标语中也有强烈的体现。而且由于农村孩子的上一代或上上代往往经过文革的洗礼,很多没有经历过正规的教育,并深深以此为憾,在这样的情况下,家长们往往会把这种读书的愿望投射到自己的孩子身上,在子女投入了大量的金钱、时间,希望他们成龙成凤,如让他们接受大量的补习班或者是进入一些管理比较严格的学校,以此希望能够提高子女们的成绩。这样的情况下生活的小孩比较内向。因为身上背负的担子很重,所以这样农村的孩子就只能一门心思读书,而没有太多的动手能力。第二种就是如果读书不是很成功的话,那么对于青年人来说,特别是农村的年轻人,就是去大城市打工。因为对于父母来说,成绩不是特别拔尖的话,小孩继续读书也是浪费钱,那还不如趁着年轻出外打工。男孩子出门是为自己以后找老婆去挣钱的,女孩子则可能真的是为了补贴家用。但是由于学位不够高,往往在大城市也不能得到很好的待遇,并且很有可能会受到种种歧视。第三种往往是对于很多农村的女孩子来说,如果读书没有读出去,选择早点嫁人可能是比较现实的选择,在小村走访期间,经常看到年轻的少女就挺了一个大肚子。而对于男孩子来说,如果年纪轻轻没有出去,往往受到亲戚友邻的排斥,被当做成一种没有能力的表现,除非有些青年选择成为用自己的方式,成为当地的小混混或者流氓并且留下来。

因此,在种种现实无奈的选择下,在这种城市发展实际上建立在剥削农村的基础上,到最后,“读书无用论”似乎占据了农村人思想的主线,读书读的多不如赚钱赚的多。

二、“读书无用论”存在的原因分析

1. 农村教育制度陈旧,是形成读书无用风气的根本原因。

解放以后,国家包办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包办体制已经成为财政的包袱,同时也制约着教育本身的发展。80年代以来,允许私人办学并逐步扩大私人办学效益,如今还在着手建立健全相关法规。90年代,高校开始实行缴费上学、不包分配,走市场化道路。即使如此,教育的公有体制几乎没有改变。农村教育至今依然清一色公有制,人和资本均无活力,长期依赖政府,滋长了安于现状、墨守成规、不思进取、不讲效益的落后观念,人才和经费等教育资源的缺乏与浪费并存,莫不与此息息相关。农村学校危房随处可见,设备落后基本上是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教材一根教鞭的原始教学状态。学校作为人才的摇篮,本应是知识分子的活跃地,但农村的学校却人才匮乏,缺乏竞争、缺乏流动。教育制度陈旧,人才培养断层,没有用实际行动证明读书有用的现状,让家人失望,更让读书人迷惘。

2. 经济现状促成读书无用认知。

高昂的学费以及生活费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所承受不起的, 读书所花费的成本太高, 孩子大学毕业之后却并不能带来很高的收益。 2008经济危机后,虽然我国经济逐渐好转,但是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依旧严峻。许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 就算找到了,许多人的工资还比不上卖苦力的打工仔。以致许多家长不愿意进行教育投资。再者,高成本教育投资背后,还存在较大的教育投资风险。一方面,那些农村考生一旦成为“落榜者”,或者,在大学生就业不乐观的大背景下,毕业后却迟迟无法实现就业,这些因上大学背负着庞大债务的农村孩子则将面临着更大的困境。

3. 教育制度的不健全导致许多学生“高分低能”,无法适应社会。 尽管我们国家现在提倡素质教育,然而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我们的教育尤其是高考仍然无法摆脱应试教育的分数决定一切,分数决定命运的情况,因而学生把大量的精力都放在了读教科书、做练习上,而在个人的能力尤其是适应社会的生活能力上出现了严重的缺失,因而许多人在“饱读诗书”以后却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甚至受到排斥,这种

教育制度缺失的情况下,他们中的许多人开始对于读书是否真的能改变命运,是否真的有用产生了强烈的怀疑,甚至否定读书的作用,产生了“读书无用,读大学更无用”的思想。

4. 黄赌毒风气加剧读书无用

在农村,黄赌毒现象也有抬头趋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价值观发生倾斜,不再崇尚真善美,却热衷一些低俗暴力的东西。很多年轻人想通过赌博一夜暴富。镇上的网吧里全是十五六岁的孩子在玩游戏,嘴里叼着烟卷,神情专注。十七八岁的男孩子,留着长发,染了颜色,并且还带了耳钉。十六七岁的女孩子,在课本前面写上“非主流”三个字,作为自己的人生信仰。他们不知道WTO ,但知道麦当劳,知道网恋,会用QQ 找女朋友。县电视台里永远都在播放着性药和丰胸广告,用词非常具有挑逗性,大人孩子都在看。

三、针对缓解读书无用现状的个人建议

1.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

农村教育落后不公平主要是其投资不足造成的。农村教育本来是先天不足,后天发展畸形,必须下大力气投资。投资来源应该有两个,政府和社会,当然前者是最稳定的、主要的。政府投资在财政体制改革中感到很吃力,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同负担,这是将来教育发展趋势。那么对于政府就是要强化政府责任,加强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对口支援力度,逐渐解决农村“普九”债务问题,平衡城乡教育资源,同时调控完善教育政策,国家政府政策的倾斜也是一种社会资源分配投资方式,扩大教育供给,促进教育公平。

2. 统筹城乡教育资源。

融合城乡教师,提高农村学校师资力量,提高农村教育水平。统筹城乡教育就是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的进程。城乡教育的整合发展就要使城乡两者教育之间有同等的办学条件和思想文化素质,至少是能够相互认同的。要增强区域内城乡教育资源的共享,首先,城乡中小学教育教材、课程的编制和选择标准要统一合理;其次在软件上就要求师资上的流动。

3. 加强农村教育成功论宣传。

当前农民受教育人数不多,对教育的重要性也不知道,很多只是局限于当前的利益,普遍认为读书无用,加强农村教育宣传乃是当务之急。要让他们知道:这个社会是人才的社会,只有读书才能改变他们子孙的命运;不要被眼前的一些表面现象迷惑,要有高远的眼光。成功的教育宣传能够缓解当前读书无用的现状。

4. 建立健全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制度。

采访中,一部分同学因为经济问题而不得不辍学,所以建立健全扶持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助学制度是很有必要的。争取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享受到“两免一补”(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努力做到不让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要广泛动员和鼓励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捐资助学。充分发挥社会团体在捐资助学中的作用。鼓励“希望工程”继续做好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工作。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捐资助学贡献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四、结论:

“知识无用”背后的症结所在就是教育成本高。当前,“知识无用”的说法主要流行于经济落后地区,它发端于大学生的就业困难。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人数急增,很大一部分毕业生就业困难,读书已不能带来经济上直接的、明显的实惠,不仅如此,一些家庭甚至出现“读书致贫”、“读书返贫”的现象,以至于有些农民把送孩子上大学看成“就像一场赌博”。

而实际上,“知识无用”仅仅是一种局部表象。在“知识经济”日益成为主流的今天,对于知识的尊重和人才的需求,才是社会发展的方向和必然。在现代社会,社会成员的受教育程度与其收入水平、社会地位总体来讲是呈高度正相关关系。长时间来人才市场追求高学历的现象,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学历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质对于现代人的重要意义。

其实,许多贫困地区农民对于知识的重要性并非没有认识,可是,有两大现实困难又使他们感觉读书“无用”:一是巨额的教育费用;二是教育投资回报的潜在性和迟缓性。教育投资表现为人力资本的增值,是一种无形资产,虽然是受用终身,却难以有形化,而越是贫困的家庭,越是希望对孩子的投入能够立竿见影。读书不能带来眼前困境的好转,而不读书更看不到希望,家长和学生陷入两难。所以,新“读书无用论”是贫困者对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矛盾的困惑,“赌博”一说可以最形象地表明他们对现实困境的迷茫。

“读书无用论”其实体现了贫困者对于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矛盾的困惑。 “读书无用论”背后是一种“农民理性”。对于农民而言,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生存,而不是发展。在一个两难问题面前,他们最终将选择“代价最小化”,而不是“利益最大化”。农民认为“读书无用”,更多时候,并不是认为读书后的“期望收益较小”,而是现在读书付出的“代价”太大。

农村“读书无用论”抬头情况调查

调查目标:通过对“读书无用论”的调查,了解农村人对读书的重要

性的认识, 为提高农村升学率提供依据, 改善农村教育现

状。

调查时间:8月10日-8月17日

调查对象:怀化市麻阳县A 村的老师、家长和孩子

调查方式:访谈法

一、农村的教育现状:

1. 教育资源匮乏,学校设施落后——读书无用,事出有因。

中国是到1949年之后变成一种垂直的社会,这种垂直的社会,比如资源集中在一些大城市。但是对于乡村的中国,或者基层的中国来说,我们能够获得的资源,各种各样的文化资源是非常有限的。不管是师资力量,还是一些硬件设施,对于农村的学校来说,“匮乏”是相当正常的。很多学校连个像样的操场都没有,宿舍条件也是十分艰苦的。比较偏远的山村的孩子读书还得离家几十公里去镇上的学校读书,所以对很多农村的孩子来说,读书是要付出相当大的成本的。

2. 学生自我意识不足,辍学率高——读书无用认知成风。

目前,农村初中生辍学现象十分严重。初中生辍学呈现出三个特点:

(1)学生主动辍学是主流。据调查,绝大多数学生家长都能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多学一点知识,无论孩子成绩好坏都想让他们读完初中。但是,大部分学生都是自己主动辍学,不愿继续学习。据调查,在辍学的学生中主动退学的占87.6%;

(2)留守孩子辍学的多。辍学的初中生中,父母全部外出打工的留守孩子占三分之一。这是因为这些孩子都是和祖父母一起生活,祖父母作为孩子的监护人,由于其年龄较大,文化不高,除了照顾好孩子的生活外,对孩子的学习是既管不好,也管不了,孩子想逃学,祖父母也很无奈;

(3)偏远村庄的孩子辍学率较高。越是偏远的地方对学习越不重视,学习的风气也差一些。

3. 教育成本高恶化读书无用、难抬头的现状。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对于农村孩子来说,所能选择的出路呈现越来越多的趋势,一般来说,农村孩子有三种出路,第一种就是读书,有句俗语就是说“书包翻身”,农村孩子企图通过读书考大学改变自己的命运,这在学校的不少标语中也有强烈的体现。而且由于农村孩子的上一代或上上代往往经过文革的洗礼,很多没有经历过正规的教育,并深深以此为憾,在这样的情况下,家长们往往会把这种读书的愿望投射到自己的孩子身上,在子女投入了大量的金钱、时间,希望他们成龙成凤,如让他们接受大量的补习班或者是进入一些管理比较严格的学校,以此希望能够提高子女们的成绩。这样的情况下生活的小孩比较内向。因为身上背负的担子很重,所以这样农村的孩子就只能一门心思读书,而没有太多的动手能力。第二种就是如果读书不是很成功的话,那么对于青年人来说,特别是农村的年轻人,就是去大城市打工。因为对于父母来说,成绩不是特别拔尖的话,小孩继续读书也是浪费钱,那还不如趁着年轻出外打工。男孩子出门是为自己以后找老婆去挣钱的,女孩子则可能真的是为了补贴家用。但是由于学位不够高,往往在大城市也不能得到很好的待遇,并且很有可能会受到种种歧视。第三种往往是对于很多农村的女孩子来说,如果读书没有读出去,选择早点嫁人可能是比较现实的选择,在小村走访期间,经常看到年轻的少女就挺了一个大肚子。而对于男孩子来说,如果年纪轻轻没有出去,往往受到亲戚友邻的排斥,被当做成一种没有能力的表现,除非有些青年选择成为用自己的方式,成为当地的小混混或者流氓并且留下来。

因此,在种种现实无奈的选择下,在这种城市发展实际上建立在剥削农村的基础上,到最后,“读书无用论”似乎占据了农村人思想的主线,读书读的多不如赚钱赚的多。

二、“读书无用论”存在的原因分析

1. 农村教育制度陈旧,是形成读书无用风气的根本原因。

解放以后,国家包办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包办体制已经成为财政的包袱,同时也制约着教育本身的发展。80年代以来,允许私人办学并逐步扩大私人办学效益,如今还在着手建立健全相关法规。90年代,高校开始实行缴费上学、不包分配,走市场化道路。即使如此,教育的公有体制几乎没有改变。农村教育至今依然清一色公有制,人和资本均无活力,长期依赖政府,滋长了安于现状、墨守成规、不思进取、不讲效益的落后观念,人才和经费等教育资源的缺乏与浪费并存,莫不与此息息相关。农村学校危房随处可见,设备落后基本上是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教材一根教鞭的原始教学状态。学校作为人才的摇篮,本应是知识分子的活跃地,但农村的学校却人才匮乏,缺乏竞争、缺乏流动。教育制度陈旧,人才培养断层,没有用实际行动证明读书有用的现状,让家人失望,更让读书人迷惘。

2. 经济现状促成读书无用认知。

高昂的学费以及生活费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所承受不起的, 读书所花费的成本太高, 孩子大学毕业之后却并不能带来很高的收益。 2008经济危机后,虽然我国经济逐渐好转,但是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依旧严峻。许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 就算找到了,许多人的工资还比不上卖苦力的打工仔。以致许多家长不愿意进行教育投资。再者,高成本教育投资背后,还存在较大的教育投资风险。一方面,那些农村考生一旦成为“落榜者”,或者,在大学生就业不乐观的大背景下,毕业后却迟迟无法实现就业,这些因上大学背负着庞大债务的农村孩子则将面临着更大的困境。

3. 教育制度的不健全导致许多学生“高分低能”,无法适应社会。 尽管我们国家现在提倡素质教育,然而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我们的教育尤其是高考仍然无法摆脱应试教育的分数决定一切,分数决定命运的情况,因而学生把大量的精力都放在了读教科书、做练习上,而在个人的能力尤其是适应社会的生活能力上出现了严重的缺失,因而许多人在“饱读诗书”以后却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甚至受到排斥,这种

教育制度缺失的情况下,他们中的许多人开始对于读书是否真的能改变命运,是否真的有用产生了强烈的怀疑,甚至否定读书的作用,产生了“读书无用,读大学更无用”的思想。

4. 黄赌毒风气加剧读书无用

在农村,黄赌毒现象也有抬头趋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价值观发生倾斜,不再崇尚真善美,却热衷一些低俗暴力的东西。很多年轻人想通过赌博一夜暴富。镇上的网吧里全是十五六岁的孩子在玩游戏,嘴里叼着烟卷,神情专注。十七八岁的男孩子,留着长发,染了颜色,并且还带了耳钉。十六七岁的女孩子,在课本前面写上“非主流”三个字,作为自己的人生信仰。他们不知道WTO ,但知道麦当劳,知道网恋,会用QQ 找女朋友。县电视台里永远都在播放着性药和丰胸广告,用词非常具有挑逗性,大人孩子都在看。

三、针对缓解读书无用现状的个人建议

1.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

农村教育落后不公平主要是其投资不足造成的。农村教育本来是先天不足,后天发展畸形,必须下大力气投资。投资来源应该有两个,政府和社会,当然前者是最稳定的、主要的。政府投资在财政体制改革中感到很吃力,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同负担,这是将来教育发展趋势。那么对于政府就是要强化政府责任,加强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对口支援力度,逐渐解决农村“普九”债务问题,平衡城乡教育资源,同时调控完善教育政策,国家政府政策的倾斜也是一种社会资源分配投资方式,扩大教育供给,促进教育公平。

2. 统筹城乡教育资源。

融合城乡教师,提高农村学校师资力量,提高农村教育水平。统筹城乡教育就是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的进程。城乡教育的整合发展就要使城乡两者教育之间有同等的办学条件和思想文化素质,至少是能够相互认同的。要增强区域内城乡教育资源的共享,首先,城乡中小学教育教材、课程的编制和选择标准要统一合理;其次在软件上就要求师资上的流动。

3. 加强农村教育成功论宣传。

当前农民受教育人数不多,对教育的重要性也不知道,很多只是局限于当前的利益,普遍认为读书无用,加强农村教育宣传乃是当务之急。要让他们知道:这个社会是人才的社会,只有读书才能改变他们子孙的命运;不要被眼前的一些表面现象迷惑,要有高远的眼光。成功的教育宣传能够缓解当前读书无用的现状。

4. 建立健全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制度。

采访中,一部分同学因为经济问题而不得不辍学,所以建立健全扶持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助学制度是很有必要的。争取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享受到“两免一补”(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努力做到不让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要广泛动员和鼓励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捐资助学。充分发挥社会团体在捐资助学中的作用。鼓励“希望工程”继续做好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工作。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捐资助学贡献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四、结论:

“知识无用”背后的症结所在就是教育成本高。当前,“知识无用”的说法主要流行于经济落后地区,它发端于大学生的就业困难。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人数急增,很大一部分毕业生就业困难,读书已不能带来经济上直接的、明显的实惠,不仅如此,一些家庭甚至出现“读书致贫”、“读书返贫”的现象,以至于有些农民把送孩子上大学看成“就像一场赌博”。

而实际上,“知识无用”仅仅是一种局部表象。在“知识经济”日益成为主流的今天,对于知识的尊重和人才的需求,才是社会发展的方向和必然。在现代社会,社会成员的受教育程度与其收入水平、社会地位总体来讲是呈高度正相关关系。长时间来人才市场追求高学历的现象,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学历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质对于现代人的重要意义。

其实,许多贫困地区农民对于知识的重要性并非没有认识,可是,有两大现实困难又使他们感觉读书“无用”:一是巨额的教育费用;二是教育投资回报的潜在性和迟缓性。教育投资表现为人力资本的增值,是一种无形资产,虽然是受用终身,却难以有形化,而越是贫困的家庭,越是希望对孩子的投入能够立竿见影。读书不能带来眼前困境的好转,而不读书更看不到希望,家长和学生陷入两难。所以,新“读书无用论”是贫困者对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矛盾的困惑,“赌博”一说可以最形象地表明他们对现实困境的迷茫。

“读书无用论”其实体现了贫困者对于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矛盾的困惑。 “读书无用论”背后是一种“农民理性”。对于农民而言,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生存,而不是发展。在一个两难问题面前,他们最终将选择“代价最小化”,而不是“利益最大化”。农民认为“读书无用”,更多时候,并不是认为读书后的“期望收益较小”,而是现在读书付出的“代价”太大。


相关文章

  • 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及对策
  • 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及对策 巫峡中学 谭家德 摘要:留守儿童是个特殊的儿童群体,在市场经济的大潮的冲击下,他们的父母把他们留在原住地,由于不能得到父母面对面的教育.关心.体贴.他们的身心健康.智育.德育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这一特殊群体的现状, ...查看


  • 农村留守儿童产生的原因\现状与问题
  •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群体,其产生的根源是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的,但是目前存在的教育制度.户籍制度等社会问题也进步限制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解决的途径.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有力的监管,造成了一系列的自身发展问题,如他们在教育方面.心 ...查看


  • 新"读书无用论"的根源及其消除
  • 争鸣广角<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1年第6期 新"读书无用论"的根源及其消除 甘 燕 刘海燕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重庆北碚 400700) [摘要]"读书"是否有用,自古就有争议.新 ...查看


  •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教育确实存在一些负面影响.统计数据表明,留守学生在学习成绩.智力水平.身体发育.思想品行和心理健康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明显差于其他学生,而存在障碍.缺陷的比例则明 ...查看


  • 农村义务教育调查心得
  • 农村义务教育调查心得体会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科教兴国"方略的实施,我国农村中小学所取得的成绩是众所周知,有目共睹的.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后,我国农村教育事业驶入了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健康轨道.目前,在我国农村普遍实施了 ...查看


  • 第74期:"读书无用论"卷土重来?
  • "读书无用论"卷土重来? 分享到: "上大学值不值",如今成了摆在部分家长面前的一道难题.成都女孩玲玲考上一所重点大学本科,因认为"读书无用,读大学是个肯定失败的投资",父亲虽有钱 ...查看


  • 上大学如赌博-农村蔓延新读书无用论
  • http://news.163.com 2005-11-10 19:42:33 来源: 人民网(北京) 网友评论 30 条 扩招以后,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加,大量农村生源毕业后无业可就,家庭付出的巨额投资得不到合理补偿,"新读书无用论 ...查看


  • "读书无用论"卷土重来?
  • 第74期2013年9月5日 ■三次"读书无用论"思潮 360doc    新中国成立至今,一共出现过三次"读书无用论"的思潮. 第一次是在"文革"后期,以张铁生交白卷上大学为高潮, ...查看


  • 从"好好读书"到"不读书"
  • 从"好好读书"到"不读书" 浙江省家庭教育指导研讨会近日在杭州举行,一项亲子问卷调查显示,76%的孩子在最不愿意对话的人这一栏里,选择了"父母".孩子们说,最反感父母天天挂在嘴边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