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岭天蚕产业化养殖技术路线研究 60

·南岭天蚕产业化养殖技术路线研究

南岭天蚕产业化养殖技术路线研究

信息来源:南岭天蚕    发布时间:2012-02-08 16:54:54

摘   要

本文论证了中国南部是天蚕原产地之一,具有天蚕自然生态环境,而南岭天蚕则是中国南方天蚕优良种群。进而提出了南岭天蚕产业化养殖应走顺应天蚕习性的仿生态养殖技术路线。

关键词   南岭天蚕 产业化 仿生态  养殖

一、中国南部具天蚕自然生态环境

1.1天蚕在中国南方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疑已利用天蚕丝纺织。上世纪90年代在位于江苏常州金坛市西岗镇三星村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六千年前三星村人视蚕为神.考古专家刘持平认为,三星村人将蚕娥的形象分别刻于纺轮、陶尊、骨簪上,验证了三星村人对蚕的尊敬。骨针中有的针孔细如发丝,当不是穿麻之用,应是供比麻纤维细得多的纤维之用。而同属太湖流域、同一历史时期的上海崧泽遗址的古代种子检验报告称,崧泽遗址中发现有天蚕喜吃的麻栎、白栎等种子,理当有适合天蚕生长的环境与条件。

1.2南方天蚕神话由来已久。浙江金华仙华山的大钟峰东侧有相邻两峰。一峰似人形,高86米,称为“嫘祖峰”; 嫘祖相传黄帝之妻,原名王凤。她自幼聪颖,采果奉亲,发现天虫吐丝结茧,细心观察蚕的生长规律,呕心沥血,首创野蚕家养。一峰似蚕形,高78米,称为“天蚕峰”。嫘祖为感谢天蚕教其女织绢之技,特送天蚕回上界而得名。这当然是神话,但也从一侧面反映出古代南方人已对天蚕难以驯化敬而远之,从而易于驯化的桑蚕在南方,由其是江苏、浙江兴盛起来。

1.3古书有南方收获天蚕记载。旧唐书 大宗本纪载 贞观十二年639 年 滁州 今安徽滁县野蚕又食槲叶 成茧大子奈 其色绿 凡已收六千五百七十石十四年凡收八千三百石这里讲的吃槲叶(栎树是壳斗科(Fagaceae)栎属植物的通称,又名橡、柞、槲、枹、青冈等)又产绿色茧的野蚕当是指天蚕(蒋猷龙等1993)说明当时我国南方有野生天蚕分布。

1.4南方丰富的野生栎树资源和温暖的气候条件适合天蚕生长。中国有栎树60余种,栎林面积约有1亿多亩。以黑龙江、辽宁、吉林、内蒙、山东、河南、贵州、广西、安徽、陕西、四川、湖南等省区为多。中国是天蚕的原产地,天蚕随栎树从北到南都有分布。天蚕乐食的白栎和麻栎南方的丘岗山地广为分布。根据湖南《林业志》记载湖南栎树面积有十万多公顷,尤其是湘中丘陵山地栎树资源十分丰富。湘中娄底3、4、5、6、7月的月平均气温为12.5C0、17.3 C0、23.0 C0、25.9 C0、30.3 C0,地理气候条件都适合天蚕生长。

二、南岭天蚕是中国南部优良蚕种。

2.1上个世纪90年代初,湖南在城步、绥宁县、通道等县首次发现野生天蚕,经湖南省科技厅成果鉴定,沈阳农业大学野蚕专家冯纯祖认为:南岭天蚕茧大且厚优于长白岭天蚕,同时单个蚕蛾产卵量平均达200粒以上,大大超过长白岭天蚕,极有利于天蚕产业化养殖的发展。

南岭天蚕在当地自然条件下,其世代经过为: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蚕卵逐步孵化为幼虫,经50天左右。于6月下旬至7月上旬吐丝作茧化蛹,蛹期25到30天,于8月上旬化蛾产卵,蛾期7到10天,以卵越冬,属一化性,卵期260-270天,于第二年孵化。天蚕幼虫蛾、卵的体积和体重约为桑蚕的三倍以上,其外部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与桑蚕柞蚕有许多明显的区别。野生特性突出,如好动性、喜湿性、假死性、群集性、趋光性、羞交性等。

三、南岭天蚕仿生态养殖

3.1顺应天蚕野性是南岭天蚕仿生态养殖的基础。

日本采用的小蚕水槽饲养法,大蚕网式饲养法; 2004年6月黑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了天蚕饲养技术规程黑龙江省地方标准;山东省蚕业研究所娄齐年 卞元生; 山东姜成宽、沈孝行等人工饲养和研究从不同程度和角度总结出了全龄室内养育和林网罩保护养育方法。都是以驯化天蚕习性为出发点的。湖南南岭天蚕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深入研究和实践了这些方法后认为:桑蚕的发展是从野生到家养,驯化几千年,现在人类正向往着回归自然,桑蚕养殖也在摸索回归野外养殖的趋势。南岭天蚕的养殖不能走桑蚕的老路,必须,根据天蚕的生物特点和生活习性,尽量接近自然,保护自然。在进行深入研究和大量实践后,提出了一整套“小蚕集中室育,大蚕大棚养殖或林地网罩养”等切实可行的方法。由此可见,顺应天蚕野性是当前天蚕养殖的基础,也是南岭天蚕仿生态养殖的前提。

3.2南岭天蚕仿生态养殖要点

2007年以来,我们基于天蚕不易驯化的基本特性,提出了仿生态养殖产业化发展的技术路线。所谓仿生态养殖是指依照天蚕生物学特性,通过创造抑制天蚕天敌生长,减少灾害性天气危害,满足天蚕自然生长发育要求的生态环境来实现天蚕茧生产的养殖方法。仿生态养殖要求在天蚕生长发育过程中尽量减少人为干扰。

南岭天蚕仿生态养殖要点有三:

1、二龄幼蚕上树,让天蚕及早进入自然生长状态;由于一龄蚕野性强,易爬散,体质弱,自然损失严重,因此一龄蚕必须在室内吊袋饲养。每袋装蚁蚕30~50条,约需4~8天。蚁蚕收蚁后第二天7点左右开始换叶,一天一次即可。换袋时,将爬有眠蚕的叶子小心取出,放在新的枝叶上。二龄的起蚕全身柔嫩,易受伤破皮,最好连同新枝叶一起仍用袋子套住,以防乱爬,过一两天即可上树。

2、网棚林养,满足天蚕自然生长发育要求; 天蚕幼虫具有体质弱、病害多、天敌多和生存环境严酷的生态学缺陷,因此在完全的自然条件下天蚕成茧率低,在人工放养条件下也观察到死蚕率高,成茧率低这是天蚕不及柞蚕容易开发利用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天然条件下暴风雨和连续干旱高温都会造成对天蚕不利的严酷环境这也是天蚕种群难以保存的原因,因此避害趋利,人为创造天蚕适宜的自然生态环境是必须的。网棚林养既可拒众多天敌于棚外,又能减轻暴雨对天蚕的冲刷和烈日对天蚕的灼射,使天蚕自然生长过程中,死蚕率降低,成茧率提高。天蚕室内养殖虽成茧率较高,但花工多、成本高,且蚕茧色泽不如在自然生境中生长的天蚕的茧,因此天蚕养殖的产业化开发尚不宜推广室内养殖的方法。

3、隔离养殖,减少人为干扰。网棚要与外界隔离,人不能随便出入,既减少病的传染,也给天蚕安静的生长环境。

3.3仿生态养殖促进南岭天蚕产业化养殖发展。

2008年湖南南岭天蚕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在湖南新化县、通道县和绥林县应用天蚕仿生态养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新化县白溪镇贫困村印塘村蚕农胡吉山棚养天蚕,成茧率达75%,亩平收入1.5万元,娄底市电视台和新化县电视台分别进行了专题报道。

参考文献 1.肖蔚  六千年前三星村人视蚕为神  扬子晚报网2006年9月8日

2.陶战  蔡罗保  周健  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论我国天蚕资源的保护

农业部环保所

·南岭天蚕生态气候适应性及人工养殖技术研究

南岭天蚕生态气候适应性及人工养殖技术研究

信息来源:湖南南岭天蚕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12-02-08 16:52:26    浏览:150

天蚕(Antheraea yamamai)为珍贵的绢丝昆虫。其茧呈椭圆形,有翡翠绿、浅绿、金黄等色,又以绿色为著名,为世界珍稀蚕种。天蚕丝具有天然的美丽色泽,天蚕丝长约600米左右,纤度5-6旦,强力(3 1.2cN/tex)和伸长率(400%)分别为桑蚕丝的2.5倍和1.5倍,经缫制后能保持其固有的天然绿色。且丝质膨松、柔软性好,吸汗传湿性和耐酸性优于桑蚕丝,可以织成高雅、华贵、舒适的超级衣料。是天然蚕丝中的“钻石”。国际市场价格高,每公斤市场价高达3000美元。天蚕丝素和丝胶均由近20种氨基酸组成,其中甘氨酸、丙氨酸含量特别高。天蚕丝素膜降解后被人体吸收,能迅速补充人体在创伤条件下流失最多的增强免疫力的丙氨酸和对肌肉功能十分重要的甘氨酸,是迄今人类最理想的人造皮肤的材料。用丝素粉制成治疗大面积烧伤病人用的人工皮肤,效果大大超过美国目前研制的胶原膜;用天蚕丝线取代目前手术缝合线—羊肠线,人体吸收快,疗效好,价廉物美;天蚕蛹营养丰富,产品开发市场前景好。天蚕的蛋白质占干重的50%左右,其中氨基酸的含量更加全面而均衡。此外,还含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且以锌、镁含量最高。从天蚕蛹中提取的抗菌肽对肿瘤病人有显著疗效,而且不伤害正常人的人体细胞。蚕蛹性味甘平,益精壮阳,常服使皮肤白皙。国外一些先进发达国家以蚕蛹为原料已研究生产出十七种食品及饮料。蚕砂提取叶绿色等物质,开发保健茶等前景也看好。

南岭天蚕以栎树叶为食,其中白栎和麻栎最为喜爱。娄底市有30万亩白栎和麻栎,广泛分布在丘岗山地,按天蚕(大龄期)实行林养的要求,对现有栎林进行改造即可发动当地农民进行室外规模养殖。南岭天蚕养殖产业化成功,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开拓一个全新领域,为贫困山区农民增收提供了一条崭新途径。每条蚕一生仅吃50克栎树叶,一亩栎林可饲养天蚕5000条,收入4000-5000元,若全部栎林叶都利用,可年新增产值10亿元以上。近年实践表明,养殖南岭天蚕是贫困山区农民低投入、低风险、高效益的开发项目、是短平快脱贫致富的好门路,不少农民一年试养上千元,二年脱贫致富上万元,三年小康致富数万元,深受山区农民欢迎。因而充分利用我市山丘岗地的栎树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天蚕养饲业,对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可持续发展,对于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具有重大意义。

根据2010年湖南娄底生物科学研究所与苏州大学现代丝绸国家工程实验室技术创新基金项目合同书的要求,我们进行了天蚕生态气候适应性及人工养殖技术研究,现将今年对该项目的实施研究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点基本情况

在300、400、500、600、700、800、900米等7个不同海拔高度建立气象天蚕养饲基地。

试验点基本情况表

基地研究人

地址

海拔高度(米)

北纬

东经

陈友平

新化县天门乡南门村

300

27°53′

110°10′

何育熊

新化县西河镇大石村

400

27°50′

110°12′

胡吉山

新化县白溪镇印塘村

500

27°44′

110°10′

廖福兴

新化县天门山土坪村

600

27°53′

100°48′

陈  斌

新化县孟公镇南朝岭

700

27°54′

110°20′

王本升

新化县圳上镇大熊山

800

27°57′

110°10′

陆家凡

天门乡凉风村

900

27°48′

110°10′

1.2 试验研究内容

1.2.1  在不同海拔高度的气象天蚕养殖基地,按气象观测规范进行温度、湿度、降水量等基本气象要素及天气灾害现象观测。与天蚕养殖及天蚕生长发育状况的平行观测。

1.2.2  在不同海拔高度进行栎树生长发育观测研究。

1.2.3  在不同海拔高度进行天蚕病虫害与天敌危害观测研究。

1.2.4  进行栎树天蚕养殖密度研究。

1.3  试验研究方法

1.3.1  运用系统工程与生态学原理,进行多学科综合集成研究。

1.3.2  适用地理学原理进行不同海拔高度天蚕与气象要素平行观测试验研究,用数理统计方法找出天蚕生育的天蚕气象指标。

1.3.3  采取定点试验与大面积调查相结合,试验—示范—推广依次进行。

2、结果与分析

2.1 天蚕饲养与气象环境条件的关系

天蚕的饲育与天气、气候环境条件的关系极为密切,影响天蚕饲育的气象因子有温度、湿度、降水、光照及大风、暴雨、低温、霜冻等气象要素与气象灾害。现仅就温度与天蚕饲养关系作肤浅研究分析。

天蚕属变温动物,其新陈代谢受外界温度升降的变化,保持和调节体温的能力较弱,自身无稳定的体温,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直接影响蚕体温度,在较低气温条件下,天蚕体温比气温高一些,天蚕在完成生命活动过程中需要一定的热能,它主要来自太阳辐射和体内新陈代谢产生的化学能,在亚热带地区,温度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及昼夜变化规律,这种有节奏的变动与天蚕生长发育及生存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而温度与天蚕的生长发育繁殖及茧丝的产量和质量都有密切的关系。

2.1.1 温度对天蚕生存的影响

天蚕幼虫饲养在适温环境中,食欲旺盛,体质强壮,生命力强,茧质优良。反之,饲养在偏低或偏高温度环境中,则生命力减弱,易发生病害,死亡率高。据试验。天蚕在5℃气温条件下饲育,1龄就死亡。在30℃条件下饲育,仅有极少数蚕结茧,其蛹也在羽化前死亡。由此可见,5℃和30℃是天蚕幼虫生活的最低和最高界限温度。在24.5—26℃气温下饲养,全龄经过43.4—37.5天,死亡率为20—26%;在28℃下饲养,全龄经过34天,死亡率60%;在13.5℃下饲育,全龄经过112日,死亡率70%,在17℃—22℃下饲育,全龄经过71.2—47.3天,死亡率4—0%。由此可见,17—22℃是天蚕幼虫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范围。

不同龄期对温度的敏感程度不同,当平均温度高于22℃时,死亡率以3、4龄最高,5龄显著降低,当温度低于22℃时,1、4、5龄期死亡较高,由此可见,1龄及5龄不耐低温,2龄、3龄对较高温度的适应性较强,4龄对偏高或偏低温度的适应范围较窄。天蚕幼虫的适温和生活温度范围如图

天蚕幼虫生活温度范围

适温范围

最适温度

5            17         22       25         30

平均温度在22—25℃时,产量高,茧质好;当温度高于28℃时,天蚕多不食叶,并到处爬行。低于20℃时,收茧结茧率低,茧质差。因此,选择蚕场时,应选择背风向阳的场地,蚁蚕、小蚕在室内养饲、人工增温,以满足天蚕生长发育的需要。

低温冻害引起小蚕发育迟缓,严重时死亡。低温对天蚕的致死作用主要是由于蚕体液结冰,使原生质遭到机械损伤,脱水及生理结构的破坏。当此现象达到一定程度,体内组织细胞产生不可恢复的变化时,蚕体即死亡。天蚕对低温的抵抗能力与过冷却现象有关,蚕体过冷却点越低,耐寒性越强。天蚕在低温条件下,体温开始下降,降至0℃,体液仍不结冰,即开始进入过冷却过程,当温度继续下降到某一温度时,体温突然以跳跃式上升,此温度为“过冷却点”,表示体液开始结冰,此时体温突然上升到0℃以下的某一温度,亦有一个短暂的稳定期,以后又缓慢下降,这一开始下降的温度称“体温结冰点”,表示体液大量结冰而死亡。

2.1.2 温度与天蚕生长发育的关系

温度与天蚕的生长发育速度有密切关系。蚕体代谢作用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弱。据试验研究,平均温度17.5℃时,全龄经过51天;平均温度20℃时,全龄经过为37天,平均温度28℃时,天蚕多不食叶,到处爬行,全龄经过34天,在17℃—22℃范围内天蚕生长发育良好。

2.1.3 高温和低温对天蚕的影响

环境温度超过天蚕最高的生活温度范围时,天蚕生长发育异常,严重时引起死亡。因为高温引起蚕体原生质变性或代谢酶系统被破坏,这种不良影响除直接作用当龄幼虫或虫态,还影响以后的生长发育。卵期、小蚕期接触高温,常引起大蚕期发生脓病;蛹期高温,会引起蛾羽化不齐,卷翅娥发生以及造卵数减少等。蚕体通过气门和体表蒸发对高温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当温度升高时,蚕体代谢加快,天蚕的气门开放时间较长,增大了体内水分蒸发量,从而体温下降,但若遇高温多湿时,气门开放小,时间短,则体内水份蒸发困难,呼吸率增高,体温升高快,易引起蚕体死亡。

2.2 南岭天蚕饲养技术

2.2.1 食料准备

天蚕食料为白栎叶与麻栎叶。室内饲养必须根据天蚕数量,安排劳动力上山采叶。各龄期采的栎枝叶必须按每天每条蚕食叶量的3倍采回。每条蚕一生须食入鲜栎叶约50克左右。但蚕儿取食过程中,残枝剩叶多,浪费大。各龄期蚕儿取食量的比例大约如下表:

各龄期蚕儿取食量比例表

龄期

1龄期

2龄期

3龄期

4龄期

5龄期

全龄期

食鲜叶面积

0.52%

2.37%

5.7%

20.7%

70.71%

100%

食鲜叶量(克)

0.3g

0.6g

1.4g

9.5g

38g

49.8g

由上表可知,天蚕取食规律是:在1、2、3龄取食量相对较少,4龄期明显上升,5龄期结茧前4~6天,大蚕取食最快、最多,称为暴食期。还必须注意到,天蚕在每次蜕皮前后,取食很少。因此,要根据南岭天蚕的不同龄期用叶量、栎树资源的远近和每个劳力每天所能采摘的栎树叶数量,合理安排劳力,保证每天所须鲜栎树叶的供应。

2.2.2 卵面消毒

卵面消毒目的是杀死卵面附着的病原微生物,避免蚁蚕孵化时因食卵壳将病原微生物带进体内而发病。

2.2.2.1 卵面消毒时间,最好在出蚕前1~2天进行。实践中,常考虑天气因素而提前至种卵叫籽整齐后。

2.2.2.2 浴卵,用0.5%氢氧化钠水溶液,液温18℃~20℃,洗卵1分钟,除去卵面胶着物,然后用清水脱净,控去水分(种卵通常用尼龙纱袋盛装)。

2.2.2.3 消毒,将漂白粉、水按1:300的比例配成混合液,液温23℃~25℃,浸卵30分钟,再用清水多次脱药后,薄摊于塑料纱上晾干。

卵面消毒应注意的事项

第一,药液温度不可低于23℃。试验证明,低于23℃,温度越低,效果越差。春季卵面消毒时常遇低温天气,实践中,多将消毒容器置于比药液温度高1℃~2℃的温水盆中。

第二,出蚕前1~2天,卵胚胎已具蚕形,呼吸量大,故必须保证卵在3小时内晾干,避免卵孔长时间被水封闭而使卵胚胎窒息死亡。

第三,防止卵面消毒后再被病原微生物感染。

2.2.3 催青和收蚁

2.2.3.1 蚕卵消毒。天蚕卵在长达200多天的滞育期内,卵面可能已感染了病源微生物,必须消毒。同时在消毒过程中还可以除去卵面的胶质物,使卵块与胶质离解,从而提高出壳率和成活率。消毒方法,在蚕卵出库的当天,放入3%的漂白粉(用18-20℃的温水勾兑),并轻轻揉搓洗掉卵表面的胶状物,消毒30分钟(从放入种卵算起),然后用清水脱药,放置于催青室内阴干。

2.2.3.2 蚕卵催青。蚕卵催青就是把解除滞育后的蚕卵,人为地保护在最适宜于胚胎发育的环境(温度、湿度、光线、空气)中,使蚕卵在预定时间内孵化。首先,将天蚕卵放转置在自然室温中保护24小时。第二天早上再放入消过毒的蚕室中,薄摊在卵盘里进行催青。催青温度由18℃逐步上升,每天升2℃到24-26℃。每天定时将盘里的卵粒轻轻翻动,使其受温湿度均匀。湿度控制在70-85%;催青室窗户用黑色窗帘遮光。

2.2.3.3 收蚁。在出蚕前一天晚上,要将蚕卵分装进蚕袋(40厘米×30厘米),按照每袋2克左右,称出蚕卵的重量,进行分装。袋内要直立放置栎树芽2~3枝,然后将食品袋(穿小孔透气)吊挂在绳子上。第二天早上,出壳的蚁蚕自行上芽就食。当天上午或下午上时再取新蚕袋,把未孵化的蚕卵倒入新袋,放置新栎芽,仍挂在绳上。如此反复进行,大约4-5天,收蚁可以基本结束。

还有一种收蚁的方法:蚕卵摊放盘中,每日清晨5-6时,留心检查是否有蚁蚕孵出。当发现第一条信蚕时,立即放置栎树芽于盘中,吸引孵化出的蚁蚕,然后再将栎树芽和蚁蚕一同放入标准蚕袋中,每袋30-50条,同时添入适时新栎树枝芽,吊袋饲养。用此法收蚁时,要特别注意检查蚕盘内是否遗落蚁蚕。

2.2.4 小蚕的饲养

饲养天蚕的最基本要求是因势利导,顺其自然。严禁用手或硬物接触蚕体。天蚕是4眠5龄,称1-3龄为小蚕。

2.2.4.1 室内饲育

室内饲育可分为塑料薄膜饲育、塑料袋饲育和塑料盒饲育等多种形式。室内养蚕用的蚕室和用具,必须进行严格消毒。

室内饲育方法因形式不同略有差别。采用塑料薄膜饲育,一是可在茧床等养蚕用具内铺塑料薄腊,出蚕时可引枝集蚁蚕,然后用全芽叶饲育,给叶后再覆盖薄膜,并将薄膜四边严密折叠好,以防蚁蚕外爬。以后每日给叶2次,每次换叶前半小时左右揭开薄膜并匀蚕;给叶时将新鲜栎枝剪成长20-30cm放入蚕座呈“井”字形。给叶后要覆盖薄膜,雨天待湿叶晾干时再盖。室内饲育内应掌握蚕座面积并及时扩座。天蚕小蚕饲育温度以21-24℃为宜。蚕眠时应揭开塑料薄膜进行排湿。二是小蚕的袋养方法。由于一龄蚕野性强,易爬散,体质弱,自然损失严重,因此一龄蚕最好在室内吊袋饲养,但是要特别注意的是袋子要用牙签等尖东西打上小气孔,以利于小蚕呼吸。为此,养蚕室必须事先消毒,拉好塑料绳;收蚁后把袋挂在绳上。每袋装蚁蚕30~50条,约需4~8天。在产量大规模发展后,除了饲养场集中小蚕共育外,也可由农户进行小蚕共育、联户共育或专业户共育等方式。小蚕共育可以节省人工、饲料、燃料、用房工具等,降低了养蚕的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农户饲养1-2龄蚕,也可以以袋养为主,约养十天左右;3龄起蚕可以用养殖架插栎树叶饲养;可以因地制宜,用瓶子、竹筒等插枝饲养。3龄蚕室内摆放三层蚕架饲养,100㎡面积可以养4.5万条左右。

2.2.4.2 换叶技术

蚁蚕在收蚁后第二天7点左右开始换叶,一天一次即可。1-2龄蚕必须用嫩栎枝芽饲喂。每根芽枝不少于十片左右,保鲜存放。换叶前还要检查已清洗的鲜嫩栎树枝叶是否晾干,剪去漏验的病虫害叶子和过长的枝条,保留嫩芽端10-15cm长。给叶时,要小心打开袋口,以免弄伤爬在袋口的蚁蚕。然后将头一天袋里的蚕倒在换叶盘内,把新枝直立于袋中,然后把附在残枝上的蚕带枝剪下,轻放于新枝上,封口挂好。然后清除原袋中的残枝叶和蚕粪。原袋回收清洗、消毒后,以备循环使用。在清除残枝叶和加工之用。给叶时如果发现眠蚕,不要放倒原有的栎芽,眠中不往原袋中给叶,但可照样换袋。换袋时,将爬有眠蚕的叶子小心取出,放在新的枝叶上。二龄的起蚕最好连同新枝叶一起仍用袋子套住,以防乱爬。蜕皮后的“起蚕”,全身柔嫩,易受伤破皮,必须耐心引导,严禁用手捉,或用镊子、钳子去夹,严防枝叶碰伤蚕儿。

用瓶子插养时,瓶口一定要塞严,以防蚕儿爬入瓶中喝水淹死。养殖架水管中(或瓶中)的水必须2天一换。

蚕室通风换气每天3次。为了提高小蚕的成活率及蚕的结茧率,1-3龄蚕一般要求在室内科学饲养,精心照料。

2.2.4.3 小蚕期采叶要求

①对小蚕应提供嫩叶。选择1-2年生栎树嫩绿枝芽,剪取长度约为20-30cm,切不可采摘暗红色的栎叶。

②为防止太阳晒蔫枝叶,每天应在清晨出发去栎树林采叶,以太阳出来前采回的枝叶为佳。采回的栎树枝叶经过验收、消毒清洗后,要放在蓄水的储叶池中晾干备用。

③必须选摘无病虫害的叶子,严禁采摘路边带泥、带灰、被污染的枝叶。

④采叶要有计划,采回隔夜的叶子不得饲喂蚕儿。尽量做到当天采的叶子当天用完。

⑤及时采叶,及时供叶,千万不能饿着小蚕,否则,影响小蚕的体质。

2.2.5 大蚕的大棚养殖——网罩林养

对大蚕进行室外饲养——网罩林养,是天蚕产业化饲养的主要方式。网罩林养主要用于饲养4~5龄大蚕,它成本低,效率高,操作较简单,是适合大规模养殖的最好方法。网罩林养是一种介于室内养殖和林地养殖之间的方法,它的优点是比室内养殖成本低,比林地放养收茧率高。大棚主要用于饲养3-5龄大蚕。各地采用时可因地制宜搭建遮雨大棚,周围最好挂密度为8目左右的尼龙网,以防鸟类、飞虫等天敌。棚内可放置养殖架或用酒瓶等容器装水,或者用小桶等装湿沙,然后采集带栎叶的小枝,插枝供食。也可以事先栽种矮化、密植的栎树,饲养期到来前再搭设大棚。

2.2.5.1 林养场的准备

①选场址。选择天然的栎树林地或人工栽种栎林。天然栎树林的选择以栎树成片集中,平均树龄适中,远离污染源,有充足水源为佳。

②清理场地。清理场内大的砾石,砍掉杂树,挖走残留树墩和灌木;清除鼠洞、蚁窝、黄蜂巢等。无法砍去杂树的林地,必须清理杂树上的鸟巢以及病虫害。

③栎林的整理。

根据实际地形,每隔30米左右开出隔离带,每隔3米左右开出工作通道。林养场周围留出隔离带(5米以上宽的低矮草本植被带)。每亩栎树林按400株算,则一般可养丝茧蚕4000条左右。

一万条原种茧蚕约需栎树林2-2.5亩。还应根据各龄的不同要求,预先规划好小蚕场(采摘栎叶场)、大蚕场和营茧场,分别占饲料总面积的大约10%、70%、20%。大蚕场宜用阴坡栎林,选用适龄栎树。营茧场既要供5龄后期食用,又要供熟蚕营茧用,宜用通风良好、地势高爽的山顶或东南坡向阳坡向栎林,叶量应充足。

④修整栎树

栎树芽有春、夏、秋三次萌发的特性。栎叶的春季即完成全年90%的生长量。轮伐、修整栎树要掌握好时机。适当的整枝修剪,可以促进多发侧枝和增强侧枝生长优势,降低树冠高度,增加枝叶密度,使新枝分布均匀,通风透光性好,便于养蚕操作。对栎树要进行修剪,主要是在夏芽发生前,剪掉春梢,可以促进萌发嫩枝芽,供蚁蚕食用。由于栎树根系强大,发芽旺盛,生有潜伏芽,并且枝杈分生处较多,当其上部枝条被砍伐,潜伏芽即可萌发生长成新枝。对栎树进行修剪,主要是从枝条中部剪去梢端,剪枝一般将2-5年生栎树用剪、钳从枝条中部剪去梢端,修成平顶树冠,平时还要剪去枯枝、病虫枝、瘤枝、及拖地枝。修剪砍伐应在冬末春初栎树休眠期进行以减少树液营养的流失;修整砍伐时要用利斧利剪,断成应光滑平整。对于畸型枝多的栎树,应从根颈处锯断,让其根部重新发新茎干。对高大的栎树由于不便作业,可以距地0.5米左右处锯断,促其发新枝干。对新萌枝的修剪,只留3-4根,其余剔除。新枝生长到50厘米以上时,再将顶端剪去,促其再发侧枝。这样,就能培育出树高2.5米以内,枝叶繁茂,便于饲养天蚕的栎树矮林。初冬来临,在离地到0.5米处栎树干上涂石灰浆,可以保护树干免受害虫侵扰。

2.2.5.2 架设网罩

因地制宜,在饲养林地上空及四周搭设防天敌的尼龙网罩或绿化用遮荫罩。搭设网罩时,网罩距离放养蚕的栎树树冠及树株周围45-50cm。一方面防止蚕爬到网上被鸟吃掉,另一方面也防止鸟伸头吃到树上的蚕。

①网罩林养场的管理和维护

蚕场首先要选择栎树生长旺盛,叶质好,叶量多,通风透光,水土保持条件好,日光充足,温、湿度适宜,敌害少,生产安全的林地。然后,清理蚕场内的乱石、蚁穴、高大杂树,保护栎树间的草本植被;清理栎树墩,减少病虫害。整理蚕场应结合修梯田、水平沟等水土保持工程,使之成为涵蓄水源、保持水土、稳产、高产的养蚕基地。地表植被是涵蓄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的必要因素。

②网罩林养林的更新

林养林每年更新1/4。1年生树苗不养蚕,2年生栎树可采嫩叶养小蚕有利于保护树苗,3年生栎树养大蚕有利于保食,四年生以上栎树做营茧场。营茧场应躲开风口,用向阳坡结茧。在养蚕过程中,禁止掠夺性地生产(即,把栎树的叶全部采光,或者大蚕放养密度过大,把蚕场的栎叶全部吃光)。小蚕场、大蚕场和营场要分别留1/3、1/4和1/3,还要有计划的实行林场轮养。

2.2.6 营茧和收茧

2.2.6.1 营茧就是天蚕吐丝做茧。营茧和收茧是养蚕进入了收获季节。天然营茧前的表现特征:一是取食最快、最多;二是所排出粪便呈黑色,圆柱形,三节六棱。吐丝营茧前排的是湿粪(即排污)。排完污粪后的蚕称为熟蚕。此时,要加强管理,使每个熟蚕都有挂丝结茧的条件。熟蚕附于树叶上,开始吐丝结茧。大约经过2-3天丝即吐完,蚕茧开始变硬,熟蚕最终蜕皮化蛹于其中。特别注意:化蛹的5-6天期间,不要移动蚕茧,一旦蚕蛹受伤,将会变成烂浓茧,影响丝的质量和蚕农的收益。

对天蚕的室内营茧前进行感光试验证明,影响天蚕茧色的环境因素是自然光照,需要一定的光照条件,才能结成绿色蚕茧。营茧前对光的感受期,是在排出消化管内容物到结茧之间的1-2天。在此时间将蚕移到室外进行自然感光12小时以上,结绿茧率可达90%以上。而等到排清消化管内容物才拿到室外感光,绿茧率仅为10%。因此,为了便于掌握适宜的感光时期,一般可以4眠起(五龄蚕)5-8天后,揭去大蚕场网罩或移蚕到有良好光照的营茧场。

2.2.6.2 收茧:天蚕结茧后,一般要经过6-7天,才可收茧。待茧壁变硬后才可以与栎树枝叶一并剪下,茧湿时,不能收茧。按5-10个茧连着枝叶捆好,挂于通风良好处。

3、小结

3.1 天蚕养饲与气象环境条件的关系

天蚕养饲与天气气候条件关系密切,影响天蚕生长发育的气象因子有温度、湿度、光照、风、降水等要素及大风、暴雨,尤以温度影响最大,据试验研究,天蚕生存的最低温度为4.4℃,最高温度为40℃,天蚕饲育的最低平均温度为10℃,最高平均温度为30℃,最适宜温度范围为17.0-22.0℃,最适宜温度为22℃,高于28℃,天蚕不食叶,并到处爬行,低于15.0℃。天蚕正常生育受抑制,死亡率达70%。大风、暴雨低温晚霜冻和冰雹是对天蚕危害极大的灾害。

3.2 娄底市在海拔高度300-900米,4-6月平均温度20-25℃之间有栎树资源的地方,均可养饲天蚕,最适宜区间为海拔500-800米之间。

3.2.1 天蚕养饲的主要关键技术是:3月底4月初日平均温度稳定通过10℃初日后,山上栎树萌动开苞时即孵化,小蚕(1-3龄)采取人工增温至26-24℃室内养饲;大蚕(4-5龄)野外大棚或网罩林养为佳。

作者简介:陈耆验  娄底生物科学研究所所长。高级工程师

曹成书  湖南南岭天蚕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董事长

刘卫平  娄底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校长 高级农艺师

联系人:曹成书  电话:0731-88866212   [1**********]

联系地址:长沙市韶山北路1号6区1栋603信箱

邮编:410011       邮箱:[email protected]

附表1

2010年不同海拔高度天蚕生育期日期

高度(米)

生育期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孵化期

3.22

3.26

3.29

4.1

4.4

4.7

4.10

一龄

3.28

4.1

4.4

4.7

4.10

4.13

4.16

二龄

4.4

4.8

4.11

4.14

4.17

4.20

4.23

三龄

4.13

4.17

4.20

4.23

4.26

4.29

5.1

四龄

4.26

4.30

5.10

5.13

5.15

5.51

5.18

五龄

5.8

5.12

5.26

5.28

5.30

6.1

6.2

结茧

5.16

5.20

6.2

6.4

6.6

6.9

6.11

收茧

5.26

5.30

6.12

6.14

6.16

6.19

6.21

合计

65

65

75

74

73

73

72

其中:1-5龄合计

47

47

58

58

56

55

53

收茧量(个)/亩

2100

2850

4500

4600

3800

3500

2900

附表2

2010年天蚕生育期气象要素统计表(新化印塘500米)

项目

发育期

日期

月  日

经历日数(天)

积温(0C)

相对

温度%

温度(0C)

日照时数(小时)

降水量(mm)

雨日(天)

有日照天数(天)

平均

最高

最低

孵化期

3.29

26.0

一龄

4.4

7

93.4

79

13.5

22.2

9.9

1.2

84.4

6

1

二龄

4.11

7

108.4

75

15.5

22.2

9.6

17.6

35.8

7

2

三龄

4.20

9

112.6

80

12.5

20.7

4.3

16.5

94.8

8

1

四龄

5.10

20

399.4

68

20.0

33.1

11.7

97.1

216.4

8

11

五龄

5.26

15

299.9

78

20.0

33.4

14.7

45.8

160.3

11

5

结茧

6.2

8

177.2

80

22.2

30.4

17.4

6.9

21.3

5

1

收茧

6.12

10

219.4

75

21.9

29.0

17.2

19.1

115.5

5

4

合计

76

1410.3

205.2

728.5

50

26

其中:1-5

龄合计

58

179.2

591.7

40

21

附表3

不同海拨高度天蚕各生育期气象要素统计表

高度(米)

要素

室内增温养饲

山林网罩养饲

一龄

二龄

三龄

四龄

五龄

结茧期

收茧期

(0C)

300

26.0

26.0

25.0

20.0

20.0

22.2

21.9

400

26.0

26.0

25.0

19.5

19.6

21.7

21.4

500

26.0

26.0

25.0

19.1

19

21.2

20.9

600

26.0

26.0

25.0

18.7

18.8

20.8

20.5

700

26.0

26.0

25.0

18.3

18.4

20.4

20.1

800

26.0

26.0

25.0

17.9

18.0

20.0

19.7

900

26.0

26.0

25.0

17.4

17.6

19.6

19.2

(0C)

300

30.0

30.0

30.0

33.1

33.4

30.4

29.0

400

30.0

30.0

30.0

32.6

32.9

30.1

28.8

500

30.0

30.0

30.0

31.6

31.9

29.8

28.6

600

30.0

30.0

30.0

30.6

30.9

29.5

28.3

700

30.0

30.0

30.0

29.6

29.9

29.1

28.0

800

30.0

30.0

30.0

29.1

29.4

28.8

27.8

900

30.0

30.0

30.0

28.9

29.0

28.6

27.6

(0C)

300

20.0

20.0

20.0

11.7

14.7

17.4

17.2

400

20.0

20.0

20.0

11.2

14.2

17.3

17.1

500

20.0

20.0

20.0

10.2

13.2

17.0

16.9

600

20.0

20.0

20.0

9.2

12.2

16.8

16.7

700

20.0

20.0

20.0

8.8

11.7

16.6

16.4

800

20.0

20.0

20.0

8.4

11.2

16.3

16.1

900

20.0

20.0

20.0

8.0

10.7

16.0

15.9

不同海拔高度天蚕各龄期气象要素统计表

要素

高度(米)

室内增温养饲

山林网罩养饲

一龄

二龄

三龄

四龄

五龄

结茧期

收茧期

(mm)

300

84.4

35.8

94.8

216.4

160.3

21.3

115.5

400

84.4

35.8

94.8

216.0

160.1

21.3

118.0

500

84.4

35.9

94.8

216.0

159.8

21.0

120.1

600

86.0

45.0

100.9

225.1

170.1

23.0

150.6

700

89.0

56.0

120.0

236.1

191.1

28.5

170.1

800

89.0

56.0

119.8

258.5

212.0

37.8

181.5

900

85.0

53.0

110.0

251.0

209.1

35.0

180.6

(小时)

300

1.2

17.6

16.5

97.1

45.8

6.9

19.1

400

1.2

17.6

16.5

95.7

44.7

6.9

19.0

500

1.2

17.6

17.0

94.6

43.1

6.1

17.9

600

1.1

16.0

15.5

94.7

42.7

5.7

16.0

700

0.8

14.8

15.6

80.5

37.8

4.2

15.1

800

0.8

14.8

16.4

85.0

41.0

3.8

12.7

900

0.8

14.8

16.4

86.0

41.1

4.1

14.5

湿

(%)

300

85

85

80

68

78

80

75

400

85

85

80

68

78

80

75

500

85

85

80

69

78

81

76

600

85

85

80

72

79

81

77

700

85

85

80

72

81

83

78

800

85

85

80

73

82

84

79

900

85

85

80

73

80

80

76

300

6

7

8

8

11

5

5

400

6

7

8

8

11

5

5

500

7

7

8

8

11

5

5

600

7

7

8

8

11

5

5

700

7

7

8

8

11

5

5

800

7

7

8

8

11

5

5

900

7

7

8

8

11

5

5

上一篇:·中国天蚕业的沿革

·南岭天蚕产业化养殖技术路线研究

南岭天蚕产业化养殖技术路线研究

信息来源:南岭天蚕    发布时间:2012-02-08 16:54:54

摘   要

本文论证了中国南部是天蚕原产地之一,具有天蚕自然生态环境,而南岭天蚕则是中国南方天蚕优良种群。进而提出了南岭天蚕产业化养殖应走顺应天蚕习性的仿生态养殖技术路线。

关键词   南岭天蚕 产业化 仿生态  养殖

一、中国南部具天蚕自然生态环境

1.1天蚕在中国南方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疑已利用天蚕丝纺织。上世纪90年代在位于江苏常州金坛市西岗镇三星村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六千年前三星村人视蚕为神.考古专家刘持平认为,三星村人将蚕娥的形象分别刻于纺轮、陶尊、骨簪上,验证了三星村人对蚕的尊敬。骨针中有的针孔细如发丝,当不是穿麻之用,应是供比麻纤维细得多的纤维之用。而同属太湖流域、同一历史时期的上海崧泽遗址的古代种子检验报告称,崧泽遗址中发现有天蚕喜吃的麻栎、白栎等种子,理当有适合天蚕生长的环境与条件。

1.2南方天蚕神话由来已久。浙江金华仙华山的大钟峰东侧有相邻两峰。一峰似人形,高86米,称为“嫘祖峰”; 嫘祖相传黄帝之妻,原名王凤。她自幼聪颖,采果奉亲,发现天虫吐丝结茧,细心观察蚕的生长规律,呕心沥血,首创野蚕家养。一峰似蚕形,高78米,称为“天蚕峰”。嫘祖为感谢天蚕教其女织绢之技,特送天蚕回上界而得名。这当然是神话,但也从一侧面反映出古代南方人已对天蚕难以驯化敬而远之,从而易于驯化的桑蚕在南方,由其是江苏、浙江兴盛起来。

1.3古书有南方收获天蚕记载。旧唐书 大宗本纪载 贞观十二年639 年 滁州 今安徽滁县野蚕又食槲叶 成茧大子奈 其色绿 凡已收六千五百七十石十四年凡收八千三百石这里讲的吃槲叶(栎树是壳斗科(Fagaceae)栎属植物的通称,又名橡、柞、槲、枹、青冈等)又产绿色茧的野蚕当是指天蚕(蒋猷龙等1993)说明当时我国南方有野生天蚕分布。

1.4南方丰富的野生栎树资源和温暖的气候条件适合天蚕生长。中国有栎树60余种,栎林面积约有1亿多亩。以黑龙江、辽宁、吉林、内蒙、山东、河南、贵州、广西、安徽、陕西、四川、湖南等省区为多。中国是天蚕的原产地,天蚕随栎树从北到南都有分布。天蚕乐食的白栎和麻栎南方的丘岗山地广为分布。根据湖南《林业志》记载湖南栎树面积有十万多公顷,尤其是湘中丘陵山地栎树资源十分丰富。湘中娄底3、4、5、6、7月的月平均气温为12.5C0、17.3 C0、23.0 C0、25.9 C0、30.3 C0,地理气候条件都适合天蚕生长。

二、南岭天蚕是中国南部优良蚕种。

2.1上个世纪90年代初,湖南在城步、绥宁县、通道等县首次发现野生天蚕,经湖南省科技厅成果鉴定,沈阳农业大学野蚕专家冯纯祖认为:南岭天蚕茧大且厚优于长白岭天蚕,同时单个蚕蛾产卵量平均达200粒以上,大大超过长白岭天蚕,极有利于天蚕产业化养殖的发展。

南岭天蚕在当地自然条件下,其世代经过为: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蚕卵逐步孵化为幼虫,经50天左右。于6月下旬至7月上旬吐丝作茧化蛹,蛹期25到30天,于8月上旬化蛾产卵,蛾期7到10天,以卵越冬,属一化性,卵期260-270天,于第二年孵化。天蚕幼虫蛾、卵的体积和体重约为桑蚕的三倍以上,其外部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与桑蚕柞蚕有许多明显的区别。野生特性突出,如好动性、喜湿性、假死性、群集性、趋光性、羞交性等。

三、南岭天蚕仿生态养殖

3.1顺应天蚕野性是南岭天蚕仿生态养殖的基础。

日本采用的小蚕水槽饲养法,大蚕网式饲养法; 2004年6月黑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了天蚕饲养技术规程黑龙江省地方标准;山东省蚕业研究所娄齐年 卞元生; 山东姜成宽、沈孝行等人工饲养和研究从不同程度和角度总结出了全龄室内养育和林网罩保护养育方法。都是以驯化天蚕习性为出发点的。湖南南岭天蚕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深入研究和实践了这些方法后认为:桑蚕的发展是从野生到家养,驯化几千年,现在人类正向往着回归自然,桑蚕养殖也在摸索回归野外养殖的趋势。南岭天蚕的养殖不能走桑蚕的老路,必须,根据天蚕的生物特点和生活习性,尽量接近自然,保护自然。在进行深入研究和大量实践后,提出了一整套“小蚕集中室育,大蚕大棚养殖或林地网罩养”等切实可行的方法。由此可见,顺应天蚕野性是当前天蚕养殖的基础,也是南岭天蚕仿生态养殖的前提。

3.2南岭天蚕仿生态养殖要点

2007年以来,我们基于天蚕不易驯化的基本特性,提出了仿生态养殖产业化发展的技术路线。所谓仿生态养殖是指依照天蚕生物学特性,通过创造抑制天蚕天敌生长,减少灾害性天气危害,满足天蚕自然生长发育要求的生态环境来实现天蚕茧生产的养殖方法。仿生态养殖要求在天蚕生长发育过程中尽量减少人为干扰。

南岭天蚕仿生态养殖要点有三:

1、二龄幼蚕上树,让天蚕及早进入自然生长状态;由于一龄蚕野性强,易爬散,体质弱,自然损失严重,因此一龄蚕必须在室内吊袋饲养。每袋装蚁蚕30~50条,约需4~8天。蚁蚕收蚁后第二天7点左右开始换叶,一天一次即可。换袋时,将爬有眠蚕的叶子小心取出,放在新的枝叶上。二龄的起蚕全身柔嫩,易受伤破皮,最好连同新枝叶一起仍用袋子套住,以防乱爬,过一两天即可上树。

2、网棚林养,满足天蚕自然生长发育要求; 天蚕幼虫具有体质弱、病害多、天敌多和生存环境严酷的生态学缺陷,因此在完全的自然条件下天蚕成茧率低,在人工放养条件下也观察到死蚕率高,成茧率低这是天蚕不及柞蚕容易开发利用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天然条件下暴风雨和连续干旱高温都会造成对天蚕不利的严酷环境这也是天蚕种群难以保存的原因,因此避害趋利,人为创造天蚕适宜的自然生态环境是必须的。网棚林养既可拒众多天敌于棚外,又能减轻暴雨对天蚕的冲刷和烈日对天蚕的灼射,使天蚕自然生长过程中,死蚕率降低,成茧率提高。天蚕室内养殖虽成茧率较高,但花工多、成本高,且蚕茧色泽不如在自然生境中生长的天蚕的茧,因此天蚕养殖的产业化开发尚不宜推广室内养殖的方法。

3、隔离养殖,减少人为干扰。网棚要与外界隔离,人不能随便出入,既减少病的传染,也给天蚕安静的生长环境。

3.3仿生态养殖促进南岭天蚕产业化养殖发展。

2008年湖南南岭天蚕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在湖南新化县、通道县和绥林县应用天蚕仿生态养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新化县白溪镇贫困村印塘村蚕农胡吉山棚养天蚕,成茧率达75%,亩平收入1.5万元,娄底市电视台和新化县电视台分别进行了专题报道。

参考文献 1.肖蔚  六千年前三星村人视蚕为神  扬子晚报网2006年9月8日

2.陶战  蔡罗保  周健  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论我国天蚕资源的保护

农业部环保所

·南岭天蚕生态气候适应性及人工养殖技术研究

南岭天蚕生态气候适应性及人工养殖技术研究

信息来源:湖南南岭天蚕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12-02-08 16:52:26    浏览:150

天蚕(Antheraea yamamai)为珍贵的绢丝昆虫。其茧呈椭圆形,有翡翠绿、浅绿、金黄等色,又以绿色为著名,为世界珍稀蚕种。天蚕丝具有天然的美丽色泽,天蚕丝长约600米左右,纤度5-6旦,强力(3 1.2cN/tex)和伸长率(400%)分别为桑蚕丝的2.5倍和1.5倍,经缫制后能保持其固有的天然绿色。且丝质膨松、柔软性好,吸汗传湿性和耐酸性优于桑蚕丝,可以织成高雅、华贵、舒适的超级衣料。是天然蚕丝中的“钻石”。国际市场价格高,每公斤市场价高达3000美元。天蚕丝素和丝胶均由近20种氨基酸组成,其中甘氨酸、丙氨酸含量特别高。天蚕丝素膜降解后被人体吸收,能迅速补充人体在创伤条件下流失最多的增强免疫力的丙氨酸和对肌肉功能十分重要的甘氨酸,是迄今人类最理想的人造皮肤的材料。用丝素粉制成治疗大面积烧伤病人用的人工皮肤,效果大大超过美国目前研制的胶原膜;用天蚕丝线取代目前手术缝合线—羊肠线,人体吸收快,疗效好,价廉物美;天蚕蛹营养丰富,产品开发市场前景好。天蚕的蛋白质占干重的50%左右,其中氨基酸的含量更加全面而均衡。此外,还含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且以锌、镁含量最高。从天蚕蛹中提取的抗菌肽对肿瘤病人有显著疗效,而且不伤害正常人的人体细胞。蚕蛹性味甘平,益精壮阳,常服使皮肤白皙。国外一些先进发达国家以蚕蛹为原料已研究生产出十七种食品及饮料。蚕砂提取叶绿色等物质,开发保健茶等前景也看好。

南岭天蚕以栎树叶为食,其中白栎和麻栎最为喜爱。娄底市有30万亩白栎和麻栎,广泛分布在丘岗山地,按天蚕(大龄期)实行林养的要求,对现有栎林进行改造即可发动当地农民进行室外规模养殖。南岭天蚕养殖产业化成功,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开拓一个全新领域,为贫困山区农民增收提供了一条崭新途径。每条蚕一生仅吃50克栎树叶,一亩栎林可饲养天蚕5000条,收入4000-5000元,若全部栎林叶都利用,可年新增产值10亿元以上。近年实践表明,养殖南岭天蚕是贫困山区农民低投入、低风险、高效益的开发项目、是短平快脱贫致富的好门路,不少农民一年试养上千元,二年脱贫致富上万元,三年小康致富数万元,深受山区农民欢迎。因而充分利用我市山丘岗地的栎树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天蚕养饲业,对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可持续发展,对于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具有重大意义。

根据2010年湖南娄底生物科学研究所与苏州大学现代丝绸国家工程实验室技术创新基金项目合同书的要求,我们进行了天蚕生态气候适应性及人工养殖技术研究,现将今年对该项目的实施研究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点基本情况

在300、400、500、600、700、800、900米等7个不同海拔高度建立气象天蚕养饲基地。

试验点基本情况表

基地研究人

地址

海拔高度(米)

北纬

东经

陈友平

新化县天门乡南门村

300

27°53′

110°10′

何育熊

新化县西河镇大石村

400

27°50′

110°12′

胡吉山

新化县白溪镇印塘村

500

27°44′

110°10′

廖福兴

新化县天门山土坪村

600

27°53′

100°48′

陈  斌

新化县孟公镇南朝岭

700

27°54′

110°20′

王本升

新化县圳上镇大熊山

800

27°57′

110°10′

陆家凡

天门乡凉风村

900

27°48′

110°10′

1.2 试验研究内容

1.2.1  在不同海拔高度的气象天蚕养殖基地,按气象观测规范进行温度、湿度、降水量等基本气象要素及天气灾害现象观测。与天蚕养殖及天蚕生长发育状况的平行观测。

1.2.2  在不同海拔高度进行栎树生长发育观测研究。

1.2.3  在不同海拔高度进行天蚕病虫害与天敌危害观测研究。

1.2.4  进行栎树天蚕养殖密度研究。

1.3  试验研究方法

1.3.1  运用系统工程与生态学原理,进行多学科综合集成研究。

1.3.2  适用地理学原理进行不同海拔高度天蚕与气象要素平行观测试验研究,用数理统计方法找出天蚕生育的天蚕气象指标。

1.3.3  采取定点试验与大面积调查相结合,试验—示范—推广依次进行。

2、结果与分析

2.1 天蚕饲养与气象环境条件的关系

天蚕的饲育与天气、气候环境条件的关系极为密切,影响天蚕饲育的气象因子有温度、湿度、降水、光照及大风、暴雨、低温、霜冻等气象要素与气象灾害。现仅就温度与天蚕饲养关系作肤浅研究分析。

天蚕属变温动物,其新陈代谢受外界温度升降的变化,保持和调节体温的能力较弱,自身无稳定的体温,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直接影响蚕体温度,在较低气温条件下,天蚕体温比气温高一些,天蚕在完成生命活动过程中需要一定的热能,它主要来自太阳辐射和体内新陈代谢产生的化学能,在亚热带地区,温度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及昼夜变化规律,这种有节奏的变动与天蚕生长发育及生存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而温度与天蚕的生长发育繁殖及茧丝的产量和质量都有密切的关系。

2.1.1 温度对天蚕生存的影响

天蚕幼虫饲养在适温环境中,食欲旺盛,体质强壮,生命力强,茧质优良。反之,饲养在偏低或偏高温度环境中,则生命力减弱,易发生病害,死亡率高。据试验。天蚕在5℃气温条件下饲育,1龄就死亡。在30℃条件下饲育,仅有极少数蚕结茧,其蛹也在羽化前死亡。由此可见,5℃和30℃是天蚕幼虫生活的最低和最高界限温度。在24.5—26℃气温下饲养,全龄经过43.4—37.5天,死亡率为20—26%;在28℃下饲养,全龄经过34天,死亡率60%;在13.5℃下饲育,全龄经过112日,死亡率70%,在17℃—22℃下饲育,全龄经过71.2—47.3天,死亡率4—0%。由此可见,17—22℃是天蚕幼虫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范围。

不同龄期对温度的敏感程度不同,当平均温度高于22℃时,死亡率以3、4龄最高,5龄显著降低,当温度低于22℃时,1、4、5龄期死亡较高,由此可见,1龄及5龄不耐低温,2龄、3龄对较高温度的适应性较强,4龄对偏高或偏低温度的适应范围较窄。天蚕幼虫的适温和生活温度范围如图

天蚕幼虫生活温度范围

适温范围

最适温度

5            17         22       25         30

平均温度在22—25℃时,产量高,茧质好;当温度高于28℃时,天蚕多不食叶,并到处爬行。低于20℃时,收茧结茧率低,茧质差。因此,选择蚕场时,应选择背风向阳的场地,蚁蚕、小蚕在室内养饲、人工增温,以满足天蚕生长发育的需要。

低温冻害引起小蚕发育迟缓,严重时死亡。低温对天蚕的致死作用主要是由于蚕体液结冰,使原生质遭到机械损伤,脱水及生理结构的破坏。当此现象达到一定程度,体内组织细胞产生不可恢复的变化时,蚕体即死亡。天蚕对低温的抵抗能力与过冷却现象有关,蚕体过冷却点越低,耐寒性越强。天蚕在低温条件下,体温开始下降,降至0℃,体液仍不结冰,即开始进入过冷却过程,当温度继续下降到某一温度时,体温突然以跳跃式上升,此温度为“过冷却点”,表示体液开始结冰,此时体温突然上升到0℃以下的某一温度,亦有一个短暂的稳定期,以后又缓慢下降,这一开始下降的温度称“体温结冰点”,表示体液大量结冰而死亡。

2.1.2 温度与天蚕生长发育的关系

温度与天蚕的生长发育速度有密切关系。蚕体代谢作用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弱。据试验研究,平均温度17.5℃时,全龄经过51天;平均温度20℃时,全龄经过为37天,平均温度28℃时,天蚕多不食叶,到处爬行,全龄经过34天,在17℃—22℃范围内天蚕生长发育良好。

2.1.3 高温和低温对天蚕的影响

环境温度超过天蚕最高的生活温度范围时,天蚕生长发育异常,严重时引起死亡。因为高温引起蚕体原生质变性或代谢酶系统被破坏,这种不良影响除直接作用当龄幼虫或虫态,还影响以后的生长发育。卵期、小蚕期接触高温,常引起大蚕期发生脓病;蛹期高温,会引起蛾羽化不齐,卷翅娥发生以及造卵数减少等。蚕体通过气门和体表蒸发对高温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当温度升高时,蚕体代谢加快,天蚕的气门开放时间较长,增大了体内水分蒸发量,从而体温下降,但若遇高温多湿时,气门开放小,时间短,则体内水份蒸发困难,呼吸率增高,体温升高快,易引起蚕体死亡。

2.2 南岭天蚕饲养技术

2.2.1 食料准备

天蚕食料为白栎叶与麻栎叶。室内饲养必须根据天蚕数量,安排劳动力上山采叶。各龄期采的栎枝叶必须按每天每条蚕食叶量的3倍采回。每条蚕一生须食入鲜栎叶约50克左右。但蚕儿取食过程中,残枝剩叶多,浪费大。各龄期蚕儿取食量的比例大约如下表:

各龄期蚕儿取食量比例表

龄期

1龄期

2龄期

3龄期

4龄期

5龄期

全龄期

食鲜叶面积

0.52%

2.37%

5.7%

20.7%

70.71%

100%

食鲜叶量(克)

0.3g

0.6g

1.4g

9.5g

38g

49.8g

由上表可知,天蚕取食规律是:在1、2、3龄取食量相对较少,4龄期明显上升,5龄期结茧前4~6天,大蚕取食最快、最多,称为暴食期。还必须注意到,天蚕在每次蜕皮前后,取食很少。因此,要根据南岭天蚕的不同龄期用叶量、栎树资源的远近和每个劳力每天所能采摘的栎树叶数量,合理安排劳力,保证每天所须鲜栎树叶的供应。

2.2.2 卵面消毒

卵面消毒目的是杀死卵面附着的病原微生物,避免蚁蚕孵化时因食卵壳将病原微生物带进体内而发病。

2.2.2.1 卵面消毒时间,最好在出蚕前1~2天进行。实践中,常考虑天气因素而提前至种卵叫籽整齐后。

2.2.2.2 浴卵,用0.5%氢氧化钠水溶液,液温18℃~20℃,洗卵1分钟,除去卵面胶着物,然后用清水脱净,控去水分(种卵通常用尼龙纱袋盛装)。

2.2.2.3 消毒,将漂白粉、水按1:300的比例配成混合液,液温23℃~25℃,浸卵30分钟,再用清水多次脱药后,薄摊于塑料纱上晾干。

卵面消毒应注意的事项

第一,药液温度不可低于23℃。试验证明,低于23℃,温度越低,效果越差。春季卵面消毒时常遇低温天气,实践中,多将消毒容器置于比药液温度高1℃~2℃的温水盆中。

第二,出蚕前1~2天,卵胚胎已具蚕形,呼吸量大,故必须保证卵在3小时内晾干,避免卵孔长时间被水封闭而使卵胚胎窒息死亡。

第三,防止卵面消毒后再被病原微生物感染。

2.2.3 催青和收蚁

2.2.3.1 蚕卵消毒。天蚕卵在长达200多天的滞育期内,卵面可能已感染了病源微生物,必须消毒。同时在消毒过程中还可以除去卵面的胶质物,使卵块与胶质离解,从而提高出壳率和成活率。消毒方法,在蚕卵出库的当天,放入3%的漂白粉(用18-20℃的温水勾兑),并轻轻揉搓洗掉卵表面的胶状物,消毒30分钟(从放入种卵算起),然后用清水脱药,放置于催青室内阴干。

2.2.3.2 蚕卵催青。蚕卵催青就是把解除滞育后的蚕卵,人为地保护在最适宜于胚胎发育的环境(温度、湿度、光线、空气)中,使蚕卵在预定时间内孵化。首先,将天蚕卵放转置在自然室温中保护24小时。第二天早上再放入消过毒的蚕室中,薄摊在卵盘里进行催青。催青温度由18℃逐步上升,每天升2℃到24-26℃。每天定时将盘里的卵粒轻轻翻动,使其受温湿度均匀。湿度控制在70-85%;催青室窗户用黑色窗帘遮光。

2.2.3.3 收蚁。在出蚕前一天晚上,要将蚕卵分装进蚕袋(40厘米×30厘米),按照每袋2克左右,称出蚕卵的重量,进行分装。袋内要直立放置栎树芽2~3枝,然后将食品袋(穿小孔透气)吊挂在绳子上。第二天早上,出壳的蚁蚕自行上芽就食。当天上午或下午上时再取新蚕袋,把未孵化的蚕卵倒入新袋,放置新栎芽,仍挂在绳上。如此反复进行,大约4-5天,收蚁可以基本结束。

还有一种收蚁的方法:蚕卵摊放盘中,每日清晨5-6时,留心检查是否有蚁蚕孵出。当发现第一条信蚕时,立即放置栎树芽于盘中,吸引孵化出的蚁蚕,然后再将栎树芽和蚁蚕一同放入标准蚕袋中,每袋30-50条,同时添入适时新栎树枝芽,吊袋饲养。用此法收蚁时,要特别注意检查蚕盘内是否遗落蚁蚕。

2.2.4 小蚕的饲养

饲养天蚕的最基本要求是因势利导,顺其自然。严禁用手或硬物接触蚕体。天蚕是4眠5龄,称1-3龄为小蚕。

2.2.4.1 室内饲育

室内饲育可分为塑料薄膜饲育、塑料袋饲育和塑料盒饲育等多种形式。室内养蚕用的蚕室和用具,必须进行严格消毒。

室内饲育方法因形式不同略有差别。采用塑料薄膜饲育,一是可在茧床等养蚕用具内铺塑料薄腊,出蚕时可引枝集蚁蚕,然后用全芽叶饲育,给叶后再覆盖薄膜,并将薄膜四边严密折叠好,以防蚁蚕外爬。以后每日给叶2次,每次换叶前半小时左右揭开薄膜并匀蚕;给叶时将新鲜栎枝剪成长20-30cm放入蚕座呈“井”字形。给叶后要覆盖薄膜,雨天待湿叶晾干时再盖。室内饲育内应掌握蚕座面积并及时扩座。天蚕小蚕饲育温度以21-24℃为宜。蚕眠时应揭开塑料薄膜进行排湿。二是小蚕的袋养方法。由于一龄蚕野性强,易爬散,体质弱,自然损失严重,因此一龄蚕最好在室内吊袋饲养,但是要特别注意的是袋子要用牙签等尖东西打上小气孔,以利于小蚕呼吸。为此,养蚕室必须事先消毒,拉好塑料绳;收蚁后把袋挂在绳上。每袋装蚁蚕30~50条,约需4~8天。在产量大规模发展后,除了饲养场集中小蚕共育外,也可由农户进行小蚕共育、联户共育或专业户共育等方式。小蚕共育可以节省人工、饲料、燃料、用房工具等,降低了养蚕的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农户饲养1-2龄蚕,也可以以袋养为主,约养十天左右;3龄起蚕可以用养殖架插栎树叶饲养;可以因地制宜,用瓶子、竹筒等插枝饲养。3龄蚕室内摆放三层蚕架饲养,100㎡面积可以养4.5万条左右。

2.2.4.2 换叶技术

蚁蚕在收蚁后第二天7点左右开始换叶,一天一次即可。1-2龄蚕必须用嫩栎枝芽饲喂。每根芽枝不少于十片左右,保鲜存放。换叶前还要检查已清洗的鲜嫩栎树枝叶是否晾干,剪去漏验的病虫害叶子和过长的枝条,保留嫩芽端10-15cm长。给叶时,要小心打开袋口,以免弄伤爬在袋口的蚁蚕。然后将头一天袋里的蚕倒在换叶盘内,把新枝直立于袋中,然后把附在残枝上的蚕带枝剪下,轻放于新枝上,封口挂好。然后清除原袋中的残枝叶和蚕粪。原袋回收清洗、消毒后,以备循环使用。在清除残枝叶和加工之用。给叶时如果发现眠蚕,不要放倒原有的栎芽,眠中不往原袋中给叶,但可照样换袋。换袋时,将爬有眠蚕的叶子小心取出,放在新的枝叶上。二龄的起蚕最好连同新枝叶一起仍用袋子套住,以防乱爬。蜕皮后的“起蚕”,全身柔嫩,易受伤破皮,必须耐心引导,严禁用手捉,或用镊子、钳子去夹,严防枝叶碰伤蚕儿。

用瓶子插养时,瓶口一定要塞严,以防蚕儿爬入瓶中喝水淹死。养殖架水管中(或瓶中)的水必须2天一换。

蚕室通风换气每天3次。为了提高小蚕的成活率及蚕的结茧率,1-3龄蚕一般要求在室内科学饲养,精心照料。

2.2.4.3 小蚕期采叶要求

①对小蚕应提供嫩叶。选择1-2年生栎树嫩绿枝芽,剪取长度约为20-30cm,切不可采摘暗红色的栎叶。

②为防止太阳晒蔫枝叶,每天应在清晨出发去栎树林采叶,以太阳出来前采回的枝叶为佳。采回的栎树枝叶经过验收、消毒清洗后,要放在蓄水的储叶池中晾干备用。

③必须选摘无病虫害的叶子,严禁采摘路边带泥、带灰、被污染的枝叶。

④采叶要有计划,采回隔夜的叶子不得饲喂蚕儿。尽量做到当天采的叶子当天用完。

⑤及时采叶,及时供叶,千万不能饿着小蚕,否则,影响小蚕的体质。

2.2.5 大蚕的大棚养殖——网罩林养

对大蚕进行室外饲养——网罩林养,是天蚕产业化饲养的主要方式。网罩林养主要用于饲养4~5龄大蚕,它成本低,效率高,操作较简单,是适合大规模养殖的最好方法。网罩林养是一种介于室内养殖和林地养殖之间的方法,它的优点是比室内养殖成本低,比林地放养收茧率高。大棚主要用于饲养3-5龄大蚕。各地采用时可因地制宜搭建遮雨大棚,周围最好挂密度为8目左右的尼龙网,以防鸟类、飞虫等天敌。棚内可放置养殖架或用酒瓶等容器装水,或者用小桶等装湿沙,然后采集带栎叶的小枝,插枝供食。也可以事先栽种矮化、密植的栎树,饲养期到来前再搭设大棚。

2.2.5.1 林养场的准备

①选场址。选择天然的栎树林地或人工栽种栎林。天然栎树林的选择以栎树成片集中,平均树龄适中,远离污染源,有充足水源为佳。

②清理场地。清理场内大的砾石,砍掉杂树,挖走残留树墩和灌木;清除鼠洞、蚁窝、黄蜂巢等。无法砍去杂树的林地,必须清理杂树上的鸟巢以及病虫害。

③栎林的整理。

根据实际地形,每隔30米左右开出隔离带,每隔3米左右开出工作通道。林养场周围留出隔离带(5米以上宽的低矮草本植被带)。每亩栎树林按400株算,则一般可养丝茧蚕4000条左右。

一万条原种茧蚕约需栎树林2-2.5亩。还应根据各龄的不同要求,预先规划好小蚕场(采摘栎叶场)、大蚕场和营茧场,分别占饲料总面积的大约10%、70%、20%。大蚕场宜用阴坡栎林,选用适龄栎树。营茧场既要供5龄后期食用,又要供熟蚕营茧用,宜用通风良好、地势高爽的山顶或东南坡向阳坡向栎林,叶量应充足。

④修整栎树

栎树芽有春、夏、秋三次萌发的特性。栎叶的春季即完成全年90%的生长量。轮伐、修整栎树要掌握好时机。适当的整枝修剪,可以促进多发侧枝和增强侧枝生长优势,降低树冠高度,增加枝叶密度,使新枝分布均匀,通风透光性好,便于养蚕操作。对栎树要进行修剪,主要是在夏芽发生前,剪掉春梢,可以促进萌发嫩枝芽,供蚁蚕食用。由于栎树根系强大,发芽旺盛,生有潜伏芽,并且枝杈分生处较多,当其上部枝条被砍伐,潜伏芽即可萌发生长成新枝。对栎树进行修剪,主要是从枝条中部剪去梢端,剪枝一般将2-5年生栎树用剪、钳从枝条中部剪去梢端,修成平顶树冠,平时还要剪去枯枝、病虫枝、瘤枝、及拖地枝。修剪砍伐应在冬末春初栎树休眠期进行以减少树液营养的流失;修整砍伐时要用利斧利剪,断成应光滑平整。对于畸型枝多的栎树,应从根颈处锯断,让其根部重新发新茎干。对高大的栎树由于不便作业,可以距地0.5米左右处锯断,促其发新枝干。对新萌枝的修剪,只留3-4根,其余剔除。新枝生长到50厘米以上时,再将顶端剪去,促其再发侧枝。这样,就能培育出树高2.5米以内,枝叶繁茂,便于饲养天蚕的栎树矮林。初冬来临,在离地到0.5米处栎树干上涂石灰浆,可以保护树干免受害虫侵扰。

2.2.5.2 架设网罩

因地制宜,在饲养林地上空及四周搭设防天敌的尼龙网罩或绿化用遮荫罩。搭设网罩时,网罩距离放养蚕的栎树树冠及树株周围45-50cm。一方面防止蚕爬到网上被鸟吃掉,另一方面也防止鸟伸头吃到树上的蚕。

①网罩林养场的管理和维护

蚕场首先要选择栎树生长旺盛,叶质好,叶量多,通风透光,水土保持条件好,日光充足,温、湿度适宜,敌害少,生产安全的林地。然后,清理蚕场内的乱石、蚁穴、高大杂树,保护栎树间的草本植被;清理栎树墩,减少病虫害。整理蚕场应结合修梯田、水平沟等水土保持工程,使之成为涵蓄水源、保持水土、稳产、高产的养蚕基地。地表植被是涵蓄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的必要因素。

②网罩林养林的更新

林养林每年更新1/4。1年生树苗不养蚕,2年生栎树可采嫩叶养小蚕有利于保护树苗,3年生栎树养大蚕有利于保食,四年生以上栎树做营茧场。营茧场应躲开风口,用向阳坡结茧。在养蚕过程中,禁止掠夺性地生产(即,把栎树的叶全部采光,或者大蚕放养密度过大,把蚕场的栎叶全部吃光)。小蚕场、大蚕场和营场要分别留1/3、1/4和1/3,还要有计划的实行林场轮养。

2.2.6 营茧和收茧

2.2.6.1 营茧就是天蚕吐丝做茧。营茧和收茧是养蚕进入了收获季节。天然营茧前的表现特征:一是取食最快、最多;二是所排出粪便呈黑色,圆柱形,三节六棱。吐丝营茧前排的是湿粪(即排污)。排完污粪后的蚕称为熟蚕。此时,要加强管理,使每个熟蚕都有挂丝结茧的条件。熟蚕附于树叶上,开始吐丝结茧。大约经过2-3天丝即吐完,蚕茧开始变硬,熟蚕最终蜕皮化蛹于其中。特别注意:化蛹的5-6天期间,不要移动蚕茧,一旦蚕蛹受伤,将会变成烂浓茧,影响丝的质量和蚕农的收益。

对天蚕的室内营茧前进行感光试验证明,影响天蚕茧色的环境因素是自然光照,需要一定的光照条件,才能结成绿色蚕茧。营茧前对光的感受期,是在排出消化管内容物到结茧之间的1-2天。在此时间将蚕移到室外进行自然感光12小时以上,结绿茧率可达90%以上。而等到排清消化管内容物才拿到室外感光,绿茧率仅为10%。因此,为了便于掌握适宜的感光时期,一般可以4眠起(五龄蚕)5-8天后,揭去大蚕场网罩或移蚕到有良好光照的营茧场。

2.2.6.2 收茧:天蚕结茧后,一般要经过6-7天,才可收茧。待茧壁变硬后才可以与栎树枝叶一并剪下,茧湿时,不能收茧。按5-10个茧连着枝叶捆好,挂于通风良好处。

3、小结

3.1 天蚕养饲与气象环境条件的关系

天蚕养饲与天气气候条件关系密切,影响天蚕生长发育的气象因子有温度、湿度、光照、风、降水等要素及大风、暴雨,尤以温度影响最大,据试验研究,天蚕生存的最低温度为4.4℃,最高温度为40℃,天蚕饲育的最低平均温度为10℃,最高平均温度为30℃,最适宜温度范围为17.0-22.0℃,最适宜温度为22℃,高于28℃,天蚕不食叶,并到处爬行,低于15.0℃。天蚕正常生育受抑制,死亡率达70%。大风、暴雨低温晚霜冻和冰雹是对天蚕危害极大的灾害。

3.2 娄底市在海拔高度300-900米,4-6月平均温度20-25℃之间有栎树资源的地方,均可养饲天蚕,最适宜区间为海拔500-800米之间。

3.2.1 天蚕养饲的主要关键技术是:3月底4月初日平均温度稳定通过10℃初日后,山上栎树萌动开苞时即孵化,小蚕(1-3龄)采取人工增温至26-24℃室内养饲;大蚕(4-5龄)野外大棚或网罩林养为佳。

作者简介:陈耆验  娄底生物科学研究所所长。高级工程师

曹成书  湖南南岭天蚕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董事长

刘卫平  娄底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校长 高级农艺师

联系人:曹成书  电话:0731-88866212   [1**********]

联系地址:长沙市韶山北路1号6区1栋603信箱

邮编:410011       邮箱:[email protected]

附表1

2010年不同海拔高度天蚕生育期日期

高度(米)

生育期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孵化期

3.22

3.26

3.29

4.1

4.4

4.7

4.10

一龄

3.28

4.1

4.4

4.7

4.10

4.13

4.16

二龄

4.4

4.8

4.11

4.14

4.17

4.20

4.23

三龄

4.13

4.17

4.20

4.23

4.26

4.29

5.1

四龄

4.26

4.30

5.10

5.13

5.15

5.51

5.18

五龄

5.8

5.12

5.26

5.28

5.30

6.1

6.2

结茧

5.16

5.20

6.2

6.4

6.6

6.9

6.11

收茧

5.26

5.30

6.12

6.14

6.16

6.19

6.21

合计

65

65

75

74

73

73

72

其中:1-5龄合计

47

47

58

58

56

55

53

收茧量(个)/亩

2100

2850

4500

4600

3800

3500

2900

附表2

2010年天蚕生育期气象要素统计表(新化印塘500米)

项目

发育期

日期

月  日

经历日数(天)

积温(0C)

相对

温度%

温度(0C)

日照时数(小时)

降水量(mm)

雨日(天)

有日照天数(天)

平均

最高

最低

孵化期

3.29

26.0

一龄

4.4

7

93.4

79

13.5

22.2

9.9

1.2

84.4

6

1

二龄

4.11

7

108.4

75

15.5

22.2

9.6

17.6

35.8

7

2

三龄

4.20

9

112.6

80

12.5

20.7

4.3

16.5

94.8

8

1

四龄

5.10

20

399.4

68

20.0

33.1

11.7

97.1

216.4

8

11

五龄

5.26

15

299.9

78

20.0

33.4

14.7

45.8

160.3

11

5

结茧

6.2

8

177.2

80

22.2

30.4

17.4

6.9

21.3

5

1

收茧

6.12

10

219.4

75

21.9

29.0

17.2

19.1

115.5

5

4

合计

76

1410.3

205.2

728.5

50

26

其中:1-5

龄合计

58

179.2

591.7

40

21

附表3

不同海拨高度天蚕各生育期气象要素统计表

高度(米)

要素

室内增温养饲

山林网罩养饲

一龄

二龄

三龄

四龄

五龄

结茧期

收茧期

(0C)

300

26.0

26.0

25.0

20.0

20.0

22.2

21.9

400

26.0

26.0

25.0

19.5

19.6

21.7

21.4

500

26.0

26.0

25.0

19.1

19

21.2

20.9

600

26.0

26.0

25.0

18.7

18.8

20.8

20.5

700

26.0

26.0

25.0

18.3

18.4

20.4

20.1

800

26.0

26.0

25.0

17.9

18.0

20.0

19.7

900

26.0

26.0

25.0

17.4

17.6

19.6

19.2

(0C)

300

30.0

30.0

30.0

33.1

33.4

30.4

29.0

400

30.0

30.0

30.0

32.6

32.9

30.1

28.8

500

30.0

30.0

30.0

31.6

31.9

29.8

28.6

600

30.0

30.0

30.0

30.6

30.9

29.5

28.3

700

30.0

30.0

30.0

29.6

29.9

29.1

28.0

800

30.0

30.0

30.0

29.1

29.4

28.8

27.8

900

30.0

30.0

30.0

28.9

29.0

28.6

27.6

(0C)

300

20.0

20.0

20.0

11.7

14.7

17.4

17.2

400

20.0

20.0

20.0

11.2

14.2

17.3

17.1

500

20.0

20.0

20.0

10.2

13.2

17.0

16.9

600

20.0

20.0

20.0

9.2

12.2

16.8

16.7

700

20.0

20.0

20.0

8.8

11.7

16.6

16.4

800

20.0

20.0

20.0

8.4

11.2

16.3

16.1

900

20.0

20.0

20.0

8.0

10.7

16.0

15.9

不同海拔高度天蚕各龄期气象要素统计表

要素

高度(米)

室内增温养饲

山林网罩养饲

一龄

二龄

三龄

四龄

五龄

结茧期

收茧期

(mm)

300

84.4

35.8

94.8

216.4

160.3

21.3

115.5

400

84.4

35.8

94.8

216.0

160.1

21.3

118.0

500

84.4

35.9

94.8

216.0

159.8

21.0

120.1

600

86.0

45.0

100.9

225.1

170.1

23.0

150.6

700

89.0

56.0

120.0

236.1

191.1

28.5

170.1

800

89.0

56.0

119.8

258.5

212.0

37.8

181.5

900

85.0

53.0

110.0

251.0

209.1

35.0

180.6

(小时)

300

1.2

17.6

16.5

97.1

45.8

6.9

19.1

400

1.2

17.6

16.5

95.7

44.7

6.9

19.0

500

1.2

17.6

17.0

94.6

43.1

6.1

17.9

600

1.1

16.0

15.5

94.7

42.7

5.7

16.0

700

0.8

14.8

15.6

80.5

37.8

4.2

15.1

800

0.8

14.8

16.4

85.0

41.0

3.8

12.7

900

0.8

14.8

16.4

86.0

41.1

4.1

14.5

湿

(%)

300

85

85

80

68

78

80

75

400

85

85

80

68

78

80

75

500

85

85

80

69

78

81

76

600

85

85

80

72

79

81

77

700

85

85

80

72

81

83

78

800

85

85

80

73

82

84

79

900

85

85

80

73

80

80

76

300

6

7

8

8

11

5

5

400

6

7

8

8

11

5

5

500

7

7

8

8

11

5

5

600

7

7

8

8

11

5

5

700

7

7

8

8

11

5

5

800

7

7

8

8

11

5

5

900

7

7

8

8

11

5

5

上一篇:·中国天蚕业的沿革


相关文章

  • 抗菌肽的作用机理及应用前景
  • 第1期(总第104)2010年2月中国林副特产 ForestBy2ProductandSpecialityinChina No16(GSNO1104) Feb12010 抗菌肽的作用机理及应用前景 杨阳,孙红瑜,金光耀,杨娇 (黑龙江省野生 ...查看


  • 天蚕素类抗菌肽的抗菌性能测定及其性质研究
  • 天蚕素类抗菌肽的抗菌性能测定及其性质研究 伍小松1, 罗振福1, 李俊波2, 杨丹丹1, 贺建华1, 范志勇1 (1. 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长沙 410128; 2. 湖南省唐人神研发中心, 株洲 412002) 摘要:本试验通过检 ...查看


  • 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 证书编号:国环评证甲字第2801号 惠州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空间发展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二零一五年七月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背景 1992年,国务院批准的仲恺高新区政策区面积为8.8km2,2003年 ...查看


  • 林业局年度工作总结
  • 一.取得的主要工作成效 (一)造林绿化完成情况 1.荒山造林超额完成.荒山造林围绕"一核两廊三带多点"的森林网络格局,突出城区核心生态圈,厦蓉京珠复线两条高速公路,桂嘉宁.嘉新蓝大十字架及县乡公路干线可视山头绿化为重点, ...查看


  • (2013)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 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第一节 辽阔的疆域 [教学目标] 1. 认识我国的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了解我们位置的优越性. 2. 知道我国领土的四至点,识记我们的海上和陆上邻国. 3. 了解我国所临海洋和主要内海和岛屿. [教学重点] 我国领土 ...查看


  • [故事会][中篇赏析]天蚕王的故事
  • 一场由"天蚕王"金匾引发的中日丝绸大战,除了面子上的你争我夺,更有蚕丝工艺上的比试,你以为天衣无缝,其实总是有破绽可寻-- 1.逼上绝路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哈尔滨有两家规模较大的丝绸纺织厂:关东丝绸纺织厂和北满丝绸株式 ...查看


  • 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过去_现在和将来_王友同
  • 药 物 生 物 技 术 PharmaceuticalBiotechnology 2010,17(1):1-14 1 ·专家论坛· 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王友同,吴梧桐 1 1,2 * ,吴文俊 1 (1.<药物生物技术& ...查看


  • [休闲健身娱乐项目可行性报告]
  • 休闲健身娱乐中心项目 可行性报告 原著:新乡市凤泉区旅游生态度假区管委会办公室 张永强 一.项目概述 1.项目名称:休闲健身娱乐中心项目. 2.项目建设规模:年接待人数15万人. 3.项目投资规模:项目总投资15000.00万元人民币. 4 ...查看


  • 韶关历史初二使用
  • 第十单元:民风淳朴--文学艺术和民风风俗 第1课 诗文言志 1.韶关文学艺术的发展,自古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韶关的民风民俗一直以来受到韶文化和中原文化的影响,又具有岭南文化的地域特色. 2.在韶关历史上以文学成就著名的大有人在.如唐代贤相张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