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实践报告

目 录

一.调查方法思路----------------------------------------------------------------------------- 3

二.调研经过------------------------------------------------------------------------------------3

三.调研报告------------------------------------------------------------------------------------3

四.调查结果分析----------------------------------------------------------------------------7

五.调研感受------------------------------------------------------------------------------------ 7

六.调查照片-----------------------------------------------------------------------------------8

1

调查方法思路: 我们小组采取亲身实地的走入这两所大学去感受其中的氛围,并通过互联网及询问大学档案馆管理人员来获取大学的历史沿革信息。

调研经过: 我们一行人首先来到了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先从后门进入,参观了南大的宿舍,很多房子都充满着历史的沧桑感,顺着宿舍楼之间的林荫小道继续前行,便来到了南大的正门,虽然不是那么的恢宏壮观,但朴素而又不简单的校门却让人不得不加以正视,走进大门,顺着道路向前走去,可以在路边看到一些亭子,亭子中间还有一座钟,继续前行,便来到了北大楼,深深的被其所震撼,前方的草坪,有如民国时代的唯美,深深的透露出这个学校的历史与韵味。

随后我们去了东南大学,这里是国立中央大学的旧址,我们由于时间的原因 ,我们并没有全部走完,但是令我们印象深刻的便是东南大学的礼堂,民国时期建筑的典型风格,在内层中又有西方古典的韵味,还有前面的喷泉,不得不说这两个景物的完美组合堪称文化的最美交融。

于是经过这次调研,我们便写了如下的调查报告。

调研报告:

2

南京大学的历史沿革

三江师范学堂

南京大学以三江师范学堂筹建的1902年作为学校建校时间。[9] 南京大学主源为中央大学,次源为1952年主体并入的金陵大学。金陵大学从1888年汇文书院成立,至1952年撤销建制主体与南京大学合并,历经64载春秋。

1902年5月,张之洞与其好友、时任两江总督的刘坤一一起向清廷上奏,呈请在两江总督署江宁(即南京)办一所师范学堂,同年开始筹建三江师范学堂。教员一部分聘请中国学者,另一部分则从日本聘来,开了南京现代意义的高等学府之先河

两江师范学堂

1905年,三江师范学堂易名两江优级师范学堂。李瑞清出任两江师范学堂监督(校长)。 以“嚼得菜根,做得大事”为校训,大力提倡科学、国学和艺术教育,在高校首创艺术系科,为中国培养了第一代近代化的美术师资和艺术人才。辛亥革命前后,政局动荡,学堂曾一度停办,1914年8月续办。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

1914年8月30日,江苏巡按使韩国钧委任江谦校长筹办南京高等师范学校,“苏省原有两江师范学校,前因军兴中辍,现在大局已定,亟应由省续行开办,以储师资”,两江师范学堂乃得以改设,成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 国立东南大学

1920年,在南京高等师范的基础上又组建了国立东南大学。“南高师”与“东大”共处同一校园,资源共享。1923年7月,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牌撤去,南高正式并入东大,遂称之为国立东南大学。

国立第四中山大学

 1927年,国民政府成立,教育行政委员会经过通盘考虑,实行大学区制,国立东南

大学、河海工科大学、上海商科大学、江苏法政大学、江苏医科大学以及江苏境内四所公立专门学校的9所公学合并,在首都南京改组易名“国立第四中山大学”,以纪念孙中山先生及北伐军攻克的第四座历史文化名城。

国立江苏大学

学校更名第四中山大学后,教育界人士普遍认为中山大学不止一处,不易辨认。1928年国民政府颁行《大学区条例》,要求“各省大学依据各地名名之”,规定改第四中山大学为江苏大学。于是,1928年2月改名为“江苏大学”。此令一出,即刻招到广大师生的反对,他们认为这样的更名“既不足以冠全国中心之学府,又不足以树首都声教之规模”。全校师生 3

群情激愤,组成“改定校名请愿团”,要求政府依照英国伦敦大学,法国巴黎大学等的做法,将校名改为“国立南京大学”。但国民政府执意要改江苏大学,最后还是定名为江苏大学。 国立中央大学

1928年5月16日,国民政府行政院作出决议,“江苏大学”改称“国立中央大学”,张乃燕仍为校长。

 1937年7月抗战爆发,学校顺利西迁入川,校址设在重庆沙磁区沙坪坝松林坡,史

称“重庆中央大学”。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吴有训出任校长。1946年11月1日在京(当时南京的简称)开学。全校设文、法、理、农、工、医、师范七个学院,为全国院系最全、规模最大的大学。根据1947年的统计,全校教职员1266人,学生4066人。其规模之宏大,学科之齐全,师资力量之雄厚,均居全国各大学之首,因而有“民国最高学府”之称。 国立南京大学

5月7日,南京市军管会主任刘伯承、副主任宋任穷派员接管国立中央大学。8月8日,国立中央大学更名为国立南京大学,12日成立国立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梁希为主席 南京大学

1950年10月10日,接华东军政委员会教育部通知,校名去 “国立”两字而径称“南京大学”。校长周鸿经去职,梁希担任校务委员会主席。

1951年7月,南京大学改校务委员会制为校长制,潘菽任校长。这一阶段,学校根据“维持原有学校,逐步进行改善”的工作方针,通过一系列积极稳妥的改革,确立了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明确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方针和民主集中制的领导体制,为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93年,南京大学浦口校区投入使用(2009年成为金陵学院校园)。

1994年,南京大学被确定为国家“211工程”重点支持的大学。

1999年,南京大学进入国家“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行列。

2006年,教育部和江苏省再次签订重点共建南京大学的协议。

2009年10月,南京大学仙林校区启用。仙林校区按规划和鼓楼校区协作分工,成为南京大学主校区。

2011年,教育部和江苏省签署协议继续重点共建南京大学。

4

东南大学历史沿革

清末时期

东南大学起源于1902年建校的三江师范学堂,学堂下设理化科(后称理化数学部)、农学博物科(后称博物农学部)、历史舆地科、手工图画科。

1906年5月,两江总督周馥易“三江”为“两江”,并根据《奏定学堂章程》条例,定名为“两江优级师范学堂”。1912年,两江优级师范学堂正式停办。

民国时期 1914年8月,江苏省巡按使(即省长)韩国钧委任原江苏省教育司司长江谦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在两江师范学堂原址筹建。1916年秋,鉴于中国生产力水平落后,国家贫困,急需发展工业;又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帝国主义无暇东顾,给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带来了机遇,因为急需工业人才,南高遂设立工业专修科,开始时工科教育面较广,后逐渐偏重于机械制造与工艺。

1920年4月,郭秉文在校务会上提出,在南京高等师范的基础上创办一所国立大学议案,与会委员一致赞同。1921年7月13日,教育部核准《东南大学组织大纲》。国立东南大学校下设6个学科,其中有工科,初时工科下仅有机械工程系。1923年3月,时工科主任茅以升会同工科李世琼等七位教授联名向校评议会、教授会提出增设土木工程系和电机工程系的议案,提案通过了校评议会、教授会两会的审议。1924年秋,工科从东南大学划出,与河海工程专门学校组建成了国立河海工程大学。

建国初期

1949年1月,南京国民政府的失败已经成为定局,中大校长周鸿经奉

命迁校。但中大教职工普遍对国民党丧失去信心,多数教授决定留在南京。周鸿经弃职离校后,中大在共产党地下组织的主持下先后组成应变委员会、临时校务委员会维持校务、保护校产,准备迎接中国人民解放军入城。1949年4月1日,南京爆发反对国民党政府的学生游行,遭到军警镇压,中大两名学生遇难。4月23日,解放军开进南京,军管会派赵卓到中大接管,宣布由梁希主持校务。8月8日,中大接华东教育部通知,改名为国立南京大学(1950年10月去“国立”两字),潘菽任校长。1950年,安徽大学土木系和艺术系并入南京大学。

1952年,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主要目的的大规模高校院系调整开始了。在南京,以原南京大学工学院机械工程系、土木工程系、化学工程系、建筑工程系、电机工程 5

系以及农学院食品工业系共6个系为基础,并入金陵大学化学工程系和电机工程系,以及江南大学机械工程系、电机工程系和食品工业系,成立多科性的工业大学,名为南京工学院。1952年至1953年,又有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交通大学、山东工学院等校部分专业先后并入。

1956年至1960年间,南京工学院陆续分出多个系科,组建或参建了4所高等院校。1955年,中央高教部决定将无线电工程系西迁成都,与交通大学、华南工学院相关系科共同组建成都电讯工程学院(今电子科技大学)。经系主任陈章、院长汪海粟和江苏省委的努力争取,1956年周恩来总理决定无线电系调出19名骨干教师参与组建成电,其余停迁。1958年,化学工程系划出成立南京化工学院(今南京工业大学主体)。同年,食品工业系迁往无锡,成立无锡轻工学院(今江南大学主体)。1960年,以机械二系为基础筹建南京农业机械学院,次年迁往镇江并更名为镇江农业机械学院(今江苏大学主体)。

文革以后

1978年,南京工学院恢复招收研究生。1981年实施学位条例后

,首批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试办研究生院。1988年6月,南京工学院更名为东南大学,开始由工科大学向以理工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转变。同年12月东大浦口校区奠基,并于1990年9月投入使用。 1991年,东大作为国家教委的改革试点,在全国高校中率先进行了校内管理体制改革。1993年,东大又在全国高校中最先进行招生及奖学金制度的改革[14-15] 。1996年3月,经国家教委批准,正式建立研究生院;12月,东南大学入选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2000年4月,原东南大学、南京铁道医学院、南京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南京地质学校并入,组建了新的东南大学。2001年2月,东南大学被列入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2006年,占地3700亩的九龙湖校区投入使用,浦口校区被用来作为东南大学成贤学院校址。

调查结果分析:

可以看出这两所高校建校时间都起源于三江师范学堂,经过多年的历史发展,东南大学成为了一个以工科为主的院校,而南京大学则各方面并重,并有自己的独特风格,两所学校在历史的发展中,顺应时代潮流,这里有随着抗战的迁移,也有随着祖国科系设置的改革与发展。 调研感受:

俗话说的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当我们真正看别的学校的时候,我们才能发现书中所不能教的东西,通过这次实践,我们对东南和南大这两所学校有了更深的了解,尤为重要的的是, 6

对其背后的历史人文因素有了更深入更透彻的了解,对于南京这座古城,近代大学的发展往往从一个侧面反应了这个城市的变迁与发展,感受其深深的文化,对于我们更好的了解这座城市有了很好的帮助。

7

南京大学调研

东南大学调研

8

目 录

一.调查方法思路----------------------------------------------------------------------------- 3

二.调研经过------------------------------------------------------------------------------------3

三.调研报告------------------------------------------------------------------------------------3

四.调查结果分析----------------------------------------------------------------------------7

五.调研感受------------------------------------------------------------------------------------ 7

六.调查照片-----------------------------------------------------------------------------------8

1

调查方法思路: 我们小组采取亲身实地的走入这两所大学去感受其中的氛围,并通过互联网及询问大学档案馆管理人员来获取大学的历史沿革信息。

调研经过: 我们一行人首先来到了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先从后门进入,参观了南大的宿舍,很多房子都充满着历史的沧桑感,顺着宿舍楼之间的林荫小道继续前行,便来到了南大的正门,虽然不是那么的恢宏壮观,但朴素而又不简单的校门却让人不得不加以正视,走进大门,顺着道路向前走去,可以在路边看到一些亭子,亭子中间还有一座钟,继续前行,便来到了北大楼,深深的被其所震撼,前方的草坪,有如民国时代的唯美,深深的透露出这个学校的历史与韵味。

随后我们去了东南大学,这里是国立中央大学的旧址,我们由于时间的原因 ,我们并没有全部走完,但是令我们印象深刻的便是东南大学的礼堂,民国时期建筑的典型风格,在内层中又有西方古典的韵味,还有前面的喷泉,不得不说这两个景物的完美组合堪称文化的最美交融。

于是经过这次调研,我们便写了如下的调查报告。

调研报告:

2

南京大学的历史沿革

三江师范学堂

南京大学以三江师范学堂筹建的1902年作为学校建校时间。[9] 南京大学主源为中央大学,次源为1952年主体并入的金陵大学。金陵大学从1888年汇文书院成立,至1952年撤销建制主体与南京大学合并,历经64载春秋。

1902年5月,张之洞与其好友、时任两江总督的刘坤一一起向清廷上奏,呈请在两江总督署江宁(即南京)办一所师范学堂,同年开始筹建三江师范学堂。教员一部分聘请中国学者,另一部分则从日本聘来,开了南京现代意义的高等学府之先河

两江师范学堂

1905年,三江师范学堂易名两江优级师范学堂。李瑞清出任两江师范学堂监督(校长)。 以“嚼得菜根,做得大事”为校训,大力提倡科学、国学和艺术教育,在高校首创艺术系科,为中国培养了第一代近代化的美术师资和艺术人才。辛亥革命前后,政局动荡,学堂曾一度停办,1914年8月续办。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

1914年8月30日,江苏巡按使韩国钧委任江谦校长筹办南京高等师范学校,“苏省原有两江师范学校,前因军兴中辍,现在大局已定,亟应由省续行开办,以储师资”,两江师范学堂乃得以改设,成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 国立东南大学

1920年,在南京高等师范的基础上又组建了国立东南大学。“南高师”与“东大”共处同一校园,资源共享。1923年7月,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牌撤去,南高正式并入东大,遂称之为国立东南大学。

国立第四中山大学

 1927年,国民政府成立,教育行政委员会经过通盘考虑,实行大学区制,国立东南

大学、河海工科大学、上海商科大学、江苏法政大学、江苏医科大学以及江苏境内四所公立专门学校的9所公学合并,在首都南京改组易名“国立第四中山大学”,以纪念孙中山先生及北伐军攻克的第四座历史文化名城。

国立江苏大学

学校更名第四中山大学后,教育界人士普遍认为中山大学不止一处,不易辨认。1928年国民政府颁行《大学区条例》,要求“各省大学依据各地名名之”,规定改第四中山大学为江苏大学。于是,1928年2月改名为“江苏大学”。此令一出,即刻招到广大师生的反对,他们认为这样的更名“既不足以冠全国中心之学府,又不足以树首都声教之规模”。全校师生 3

群情激愤,组成“改定校名请愿团”,要求政府依照英国伦敦大学,法国巴黎大学等的做法,将校名改为“国立南京大学”。但国民政府执意要改江苏大学,最后还是定名为江苏大学。 国立中央大学

1928年5月16日,国民政府行政院作出决议,“江苏大学”改称“国立中央大学”,张乃燕仍为校长。

 1937年7月抗战爆发,学校顺利西迁入川,校址设在重庆沙磁区沙坪坝松林坡,史

称“重庆中央大学”。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吴有训出任校长。1946年11月1日在京(当时南京的简称)开学。全校设文、法、理、农、工、医、师范七个学院,为全国院系最全、规模最大的大学。根据1947年的统计,全校教职员1266人,学生4066人。其规模之宏大,学科之齐全,师资力量之雄厚,均居全国各大学之首,因而有“民国最高学府”之称。 国立南京大学

5月7日,南京市军管会主任刘伯承、副主任宋任穷派员接管国立中央大学。8月8日,国立中央大学更名为国立南京大学,12日成立国立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梁希为主席 南京大学

1950年10月10日,接华东军政委员会教育部通知,校名去 “国立”两字而径称“南京大学”。校长周鸿经去职,梁希担任校务委员会主席。

1951年7月,南京大学改校务委员会制为校长制,潘菽任校长。这一阶段,学校根据“维持原有学校,逐步进行改善”的工作方针,通过一系列积极稳妥的改革,确立了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明确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方针和民主集中制的领导体制,为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93年,南京大学浦口校区投入使用(2009年成为金陵学院校园)。

1994年,南京大学被确定为国家“211工程”重点支持的大学。

1999年,南京大学进入国家“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行列。

2006年,教育部和江苏省再次签订重点共建南京大学的协议。

2009年10月,南京大学仙林校区启用。仙林校区按规划和鼓楼校区协作分工,成为南京大学主校区。

2011年,教育部和江苏省签署协议继续重点共建南京大学。

4

东南大学历史沿革

清末时期

东南大学起源于1902年建校的三江师范学堂,学堂下设理化科(后称理化数学部)、农学博物科(后称博物农学部)、历史舆地科、手工图画科。

1906年5月,两江总督周馥易“三江”为“两江”,并根据《奏定学堂章程》条例,定名为“两江优级师范学堂”。1912年,两江优级师范学堂正式停办。

民国时期 1914年8月,江苏省巡按使(即省长)韩国钧委任原江苏省教育司司长江谦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在两江师范学堂原址筹建。1916年秋,鉴于中国生产力水平落后,国家贫困,急需发展工业;又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帝国主义无暇东顾,给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带来了机遇,因为急需工业人才,南高遂设立工业专修科,开始时工科教育面较广,后逐渐偏重于机械制造与工艺。

1920年4月,郭秉文在校务会上提出,在南京高等师范的基础上创办一所国立大学议案,与会委员一致赞同。1921年7月13日,教育部核准《东南大学组织大纲》。国立东南大学校下设6个学科,其中有工科,初时工科下仅有机械工程系。1923年3月,时工科主任茅以升会同工科李世琼等七位教授联名向校评议会、教授会提出增设土木工程系和电机工程系的议案,提案通过了校评议会、教授会两会的审议。1924年秋,工科从东南大学划出,与河海工程专门学校组建成了国立河海工程大学。

建国初期

1949年1月,南京国民政府的失败已经成为定局,中大校长周鸿经奉

命迁校。但中大教职工普遍对国民党丧失去信心,多数教授决定留在南京。周鸿经弃职离校后,中大在共产党地下组织的主持下先后组成应变委员会、临时校务委员会维持校务、保护校产,准备迎接中国人民解放军入城。1949年4月1日,南京爆发反对国民党政府的学生游行,遭到军警镇压,中大两名学生遇难。4月23日,解放军开进南京,军管会派赵卓到中大接管,宣布由梁希主持校务。8月8日,中大接华东教育部通知,改名为国立南京大学(1950年10月去“国立”两字),潘菽任校长。1950年,安徽大学土木系和艺术系并入南京大学。

1952年,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主要目的的大规模高校院系调整开始了。在南京,以原南京大学工学院机械工程系、土木工程系、化学工程系、建筑工程系、电机工程 5

系以及农学院食品工业系共6个系为基础,并入金陵大学化学工程系和电机工程系,以及江南大学机械工程系、电机工程系和食品工业系,成立多科性的工业大学,名为南京工学院。1952年至1953年,又有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交通大学、山东工学院等校部分专业先后并入。

1956年至1960年间,南京工学院陆续分出多个系科,组建或参建了4所高等院校。1955年,中央高教部决定将无线电工程系西迁成都,与交通大学、华南工学院相关系科共同组建成都电讯工程学院(今电子科技大学)。经系主任陈章、院长汪海粟和江苏省委的努力争取,1956年周恩来总理决定无线电系调出19名骨干教师参与组建成电,其余停迁。1958年,化学工程系划出成立南京化工学院(今南京工业大学主体)。同年,食品工业系迁往无锡,成立无锡轻工学院(今江南大学主体)。1960年,以机械二系为基础筹建南京农业机械学院,次年迁往镇江并更名为镇江农业机械学院(今江苏大学主体)。

文革以后

1978年,南京工学院恢复招收研究生。1981年实施学位条例后

,首批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试办研究生院。1988年6月,南京工学院更名为东南大学,开始由工科大学向以理工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转变。同年12月东大浦口校区奠基,并于1990年9月投入使用。 1991年,东大作为国家教委的改革试点,在全国高校中率先进行了校内管理体制改革。1993年,东大又在全国高校中最先进行招生及奖学金制度的改革[14-15] 。1996年3月,经国家教委批准,正式建立研究生院;12月,东南大学入选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2000年4月,原东南大学、南京铁道医学院、南京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南京地质学校并入,组建了新的东南大学。2001年2月,东南大学被列入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2006年,占地3700亩的九龙湖校区投入使用,浦口校区被用来作为东南大学成贤学院校址。

调查结果分析:

可以看出这两所高校建校时间都起源于三江师范学堂,经过多年的历史发展,东南大学成为了一个以工科为主的院校,而南京大学则各方面并重,并有自己的独特风格,两所学校在历史的发展中,顺应时代潮流,这里有随着抗战的迁移,也有随着祖国科系设置的改革与发展。 调研感受:

俗话说的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当我们真正看别的学校的时候,我们才能发现书中所不能教的东西,通过这次实践,我们对东南和南大这两所学校有了更深的了解,尤为重要的的是, 6

对其背后的历史人文因素有了更深入更透彻的了解,对于南京这座古城,近代大学的发展往往从一个侧面反应了这个城市的变迁与发展,感受其深深的文化,对于我们更好的了解这座城市有了很好的帮助。

7

南京大学调研

东南大学调研

8


相关文章

  • 近代史实践报告 1
  • 得分: 天津工业大学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报告 题目:奋斗实现自己梦想和美丽中国梦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工设1502 姓名:徐天昊 指导教师:张俊峰 2016年5月20日 题目 :奋斗实现自身梦想和美丽 ...查看


  • 近代史实践报告 3
  • 课程名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实践主题:"鉴往知来"-- 浅议鸦片战争对中 国的影响 学院(部):专 业: ___________ 学生姓名:_____学 号: _______ 指导教师:成 绩:____________ ...查看


  • 近代史纲要-实践报告
  • 建党90周年 访泰州烈士陵园看抗日战争实践报告 (1)现状概括 抗日战争简介:1937年7月7日,发生卢沟桥事变,成为抗日战争的导火索.以此为标志,日本全面侵华开始,中国的全面抗战也同时开始.抗日战争主战场在中国大陆.历经8年的艰苦抗战,1 ...查看


  • 学院2015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报告
  • 学院2015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报告 --"江风海韵伴我行"暑期实践活动报告 姓名: 学号: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班 1 报告摘要 1.5倍行距 2 实践内容 2.1 2.2 -- 1.5倍行距 3 实践成果 3.1 ...查看


  • 近代史实践报告 2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社 会 实 践 报 告 课程名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实践题目:江西省xx 抗日战争中的损 失 专业班级:10给水排水工程专业(1)班 姓名学号: xxx 指导教师: 刘飞华 南昌工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 (201 ...查看


  • 中国近现代史实践报告
  • 中国近现代史 实践报告 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班级:材料科学 姓名:王文斌 姓名:王怀刚 姓名:田井超 姓名:孙玉亮 2011-2012第二学期 6班 学号:20114342 学号:20114340 学号:20114339 学号:201 ...查看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报告封面式样
  • 寻访名人足迹.探索历史真相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外实践报告 实践内容 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及武昌首义遗址 学生姓名 学生班级 任课教师 实践时间 组员介绍及照片: 从左至右:我 万里翔 王茜茜 李梦雪 正文: 辛亥革命的 ...查看


  • 近代史实践报告
  • 孙立人-缅甸丛林里的东方之狐 孙立人简介: 孙立人(1900~1990),字抚民, 号仲能, 安徽庐江金 牛镇人.先后毕业于清华大学,美国弗吉尼亚军事学 院.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军衔.参加战役有淞沪会 战,缅甸战役以及金门战役.抗日战争中军 ...查看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思政教学中心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成果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组负责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