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刀历史

第五章 日本刀歷史

眾所周知,我國春秋戰國時代的青銅兵器製作之精良譽滿寰宇,例如重見天日的吳王劍與越王劍,至今仍難解其繁複的鍛造過程。雖然進入鐵器時代以後,我國亦不乏精美兵器作品問世,但因素有入土陪葬的習俗,名刀隨著它的主人一同下葬,而鐵器的耐銹蝕性遠低於銅器,一旦入土之後大多銹蝕殆盡,因此傳世精良的鋼鐵兵器為數不多。但日本卻鮮有入土陪葬的風俗,加之日本人勤於保養,所以日本傳世至今的鋼鐵兵器為數不少。

事實上,日本刀最早仿自我國西漢的環首直刀,至唐朝時期改為模仿“唐大刀”,其後以“唐大刀”為基本藍圖,對刀的冶煉方法、淬火技術、造型變化等逐步加以改進,至日本鐮倉時代初期(12世紀左右,相當於我國的宋朝時期),日本刀的製作已脫胎於我國刀劍而自成一格。並且日本對歷代刀工的名錄以及各系刀的鍛造方法均做了極系統的整理,形成系譜,精確且便於查閱。

‧ 左圖為我國隋唐時期的劍首,採用銀刻花鎏金,邊際青銅裹覆,握柄梨木仍在。右邊兩圖為當時的日本藏品,可見與中國的產品極為類似‧

右方兩圖取材自東京國立博物館

65

筆者在2008年末東京劍展上見到了由一位名叫“吉永”的刀匠在日本慶應二年(1866年)所做的刀,其刀莖上的銘文頗令人深思,內容如下:“刀劍尚古,以其不屈折而能斷也,然多經磨礪而鋒刃稍耗,雖偶有全者,價值高貴非餘輩所得而佩也,故命澗洋鍛工吉永制之,試檢萬端,堅利不減古刀,實符吾意,常佩以為緩急之用,子孫勿以新刀輕焉。慶應二年丙寅臘月奧田忠久識 ”。日本慶應二年屬於幕府末期,當時的戰爭形式已經是以槍械為主,而從這把刀的銘文上可以看出刀主人對這把刀的珍愛以及他的尚古情懷。同時從銘文中所提“以其不屈折而能斷,多經磨礪而鋒刃”等語可見日本人的鍛刀方式與中國不謀而合。

總體來說,日本刀的發展基本可以分為5個時期,即上古刀期、古刀期、新刀期、新新刀期和現代刀期。

上古刀期

提到日本刀的淵源,不得不提及我國春秋時代的刀劍大鑒賞家“風胡子”和越人袁康所著《越絕書》、南北朝時期陶弘景所著《古今刀劍錄》等著作,以及幹將、莫邪等刀匠。《越絕書》中描述純鈞劍更以“如芙蓉始出,如列星之行,如水之溢于塘,巖巖如瑣石,煥煥如冰釋,如登高山臨深淵,巍巍翼翼,如流水之波,如珠不可衽,文若流水不絕”等詞彙來形容其霞光異彩。到了漢魏時期,曹丕選用越楚良工製作的刀劍,其“精而煉之,至於百辟,或文似靈龜,或采似丹霞,或皎

66

若嚴霜,或狀似龍文,或色比彩虹,或形若龍鱗”。我國古代刀劍鍛造的方法和經驗都對日本刀的製作產生了重要影響。

日本的上古刀期指西元238~707年,也就是日本歷史上的彌生、古墳、飛鳥、奈良時代,相當於我國的兩漢、魏晉南北朝以及隋唐時期。當時日本不論政治制度、科學技術,還是文化藝術等都深受我國中原文化的影響,刀劍製作技術自然也不例外。當時許多名刀都是從中國引進,甚至有些中原有名鑄劍師遠從中國歸化日本,就地鍛刀授徒,教授冶煉術,可見日本對中原文化吸收之用心。

現在的日本刀主要是由我國唐代的橫刀發展演變而來的。日本的聖德太子執政時期(相當我國唐朝時期),進行大化革新,全面學習中國的政治制度和科技文化,每次派出的遣唐使團成員,除了各級官員以外,還有各種專業人員,其中總有占總數近半的“射手”,實際就是使團的護衛武士,還有“鍛生”和“鑄生”。這些人員入唐以後在刀劍製作方面學到很多知識,之後傳回日本。當時我國製造、輸往日本的刀被稱為“唐大刀”,而日本仿中國刀的產品被稱為“唐樣大刀”,其刀裝採用名貴的材料及精湛的技術製作而成,專供日本貴族、高官等特權尊貴階級佩帶。但這時期的日本刀尚未形成獨立的風格特徵,從內到外與我國唐朝時期的刀基本無異,刀身很直,因為直刀更利於步兵作戰。

‧ 日本慶應二年刀匠“吉永”所作的刀,刀莖上的銘文頗令人深思

到了我國明朝時期,日本的煉刀技術已超越了我國。明朝末年,日本不斷侵擾我國東南沿海地區,明朝朝廷命戚繼光率領大軍對倭寇進行圍剿。其實當時的日本侵略者並非政府軍隊,而是一群流浪的海盜,每次侵犯我國沿海的人數並不多,少則數十人,多則近千人,但當時自身難保的明朝朝廷已窮於應付。後來,戚繼光發

現日本使用的兵器較明軍的優良,於是向日本購買了一批兵器,以其人之“刀”還治其人之身。連戚將軍本人所用的持刀也改成類似日本刀造形的單手刀,後世稱為“戚家刀”,並且創造了專門克制日本刀的“鴛鴦陣”,如此才得以對抗長年邊患。

67

古刀期

上古刀期之後便是古刀期,日本的古刀期指西元806~1595年,歷經平安、鐮倉、南北朝、室町、戰國及桃山時代,相當於我國的唐、宋、元、明時期。

日本平安時代(782~1181年)相當於我國的唐、宋時期,正處於武士擴權的階段,武士集團如雨後春筍般在日本各地產生,其中以平氏和源氏兩個武士集團的力量最大。8世紀後期,日本天皇逐漸喪失了實權,被叫作藤原氏的外戚把持了朝政。為了與藤原氏對抗,天皇開始借助于

武士的力量。但這反而使平氏武士集團奪取了朝政,平氏家族開始出入朝堂,日本隨之進入武士治國的時期。

當時武士出征常要自己配備刀劍、弓矢、馬具等,基於實用方面的考量,武士自行訂做刀劍的風氣廣為流行,鍛刀師間競爭激烈,無不盡力創作更完美的作品。由於當時的戰鬥方式改為以騎兵馬戰為主,因此為了便於馬上劈砍,造型符合流體力學的彎形刀刃應運而生,稱為“太刀”,刀刃造形也隨之由直刀時代的切刃進入彎刀的鎬造時代。

‧ 日本室町時代圓形刀鐔,高8cm,整體造型與右圖中國鐔的紋案做工類似,只是刀莖孔邊緣及鐔邊緣加有銀線。由這兩個刀鐔可看出,我國明初時期中日兩國刀文化交流甚深。

‧ 中國明代初期錯金花草紋刀鐔, 高7.5cm,週邊造型似雞卵形

68

古刀期關派代表性刀匠兼元所作的刀,刃長68cm,刀莖上有4個目釘孔。作品完成時長約76cm,後將刀莖處改短約

8cm

‧ 短刀 兼光作 長24.8cm 關美濃派先行者,此刀作於南北朝永德年間,1381年前後。

69

‧ 短刀 長25.7CM

款 備前國住長船祐定作。永祿十一年八月吉日。此刀作於1568年,今岡山地區名派所作,表面雕素劍,

第五章 日本刀歷史

眾所周知,我國春秋戰國時代的青銅兵器製作之精良譽滿寰宇,例如重見天日的吳王劍與越王劍,至今仍難解其繁複的鍛造過程。雖然進入鐵器時代以後,我國亦不乏精美兵器作品問世,但因素有入土陪葬的習俗,名刀隨著它的主人一同下葬,而鐵器的耐銹蝕性遠低於銅器,一旦入土之後大多銹蝕殆盡,因此傳世精良的鋼鐵兵器為數不多。但日本卻鮮有入土陪葬的風俗,加之日本人勤於保養,所以日本傳世至今的鋼鐵兵器為數不少。

事實上,日本刀最早仿自我國西漢的環首直刀,至唐朝時期改為模仿“唐大刀”,其後以“唐大刀”為基本藍圖,對刀的冶煉方法、淬火技術、造型變化等逐步加以改進,至日本鐮倉時代初期(12世紀左右,相當於我國的宋朝時期),日本刀的製作已脫胎於我國刀劍而自成一格。並且日本對歷代刀工的名錄以及各系刀的鍛造方法均做了極系統的整理,形成系譜,精確且便於查閱。

‧ 左圖為我國隋唐時期的劍首,採用銀刻花鎏金,邊際青銅裹覆,握柄梨木仍在。右邊兩圖為當時的日本藏品,可見與中國的產品極為類似‧

右方兩圖取材自東京國立博物館

65

筆者在2008年末東京劍展上見到了由一位名叫“吉永”的刀匠在日本慶應二年(1866年)所做的刀,其刀莖上的銘文頗令人深思,內容如下:“刀劍尚古,以其不屈折而能斷也,然多經磨礪而鋒刃稍耗,雖偶有全者,價值高貴非餘輩所得而佩也,故命澗洋鍛工吉永制之,試檢萬端,堅利不減古刀,實符吾意,常佩以為緩急之用,子孫勿以新刀輕焉。慶應二年丙寅臘月奧田忠久識 ”。日本慶應二年屬於幕府末期,當時的戰爭形式已經是以槍械為主,而從這把刀的銘文上可以看出刀主人對這把刀的珍愛以及他的尚古情懷。同時從銘文中所提“以其不屈折而能斷,多經磨礪而鋒刃”等語可見日本人的鍛刀方式與中國不謀而合。

總體來說,日本刀的發展基本可以分為5個時期,即上古刀期、古刀期、新刀期、新新刀期和現代刀期。

上古刀期

提到日本刀的淵源,不得不提及我國春秋時代的刀劍大鑒賞家“風胡子”和越人袁康所著《越絕書》、南北朝時期陶弘景所著《古今刀劍錄》等著作,以及幹將、莫邪等刀匠。《越絕書》中描述純鈞劍更以“如芙蓉始出,如列星之行,如水之溢于塘,巖巖如瑣石,煥煥如冰釋,如登高山臨深淵,巍巍翼翼,如流水之波,如珠不可衽,文若流水不絕”等詞彙來形容其霞光異彩。到了漢魏時期,曹丕選用越楚良工製作的刀劍,其“精而煉之,至於百辟,或文似靈龜,或采似丹霞,或皎

66

若嚴霜,或狀似龍文,或色比彩虹,或形若龍鱗”。我國古代刀劍鍛造的方法和經驗都對日本刀的製作產生了重要影響。

日本的上古刀期指西元238~707年,也就是日本歷史上的彌生、古墳、飛鳥、奈良時代,相當於我國的兩漢、魏晉南北朝以及隋唐時期。當時日本不論政治制度、科學技術,還是文化藝術等都深受我國中原文化的影響,刀劍製作技術自然也不例外。當時許多名刀都是從中國引進,甚至有些中原有名鑄劍師遠從中國歸化日本,就地鍛刀授徒,教授冶煉術,可見日本對中原文化吸收之用心。

現在的日本刀主要是由我國唐代的橫刀發展演變而來的。日本的聖德太子執政時期(相當我國唐朝時期),進行大化革新,全面學習中國的政治制度和科技文化,每次派出的遣唐使團成員,除了各級官員以外,還有各種專業人員,其中總有占總數近半的“射手”,實際就是使團的護衛武士,還有“鍛生”和“鑄生”。這些人員入唐以後在刀劍製作方面學到很多知識,之後傳回日本。當時我國製造、輸往日本的刀被稱為“唐大刀”,而日本仿中國刀的產品被稱為“唐樣大刀”,其刀裝採用名貴的材料及精湛的技術製作而成,專供日本貴族、高官等特權尊貴階級佩帶。但這時期的日本刀尚未形成獨立的風格特徵,從內到外與我國唐朝時期的刀基本無異,刀身很直,因為直刀更利於步兵作戰。

‧ 日本慶應二年刀匠“吉永”所作的刀,刀莖上的銘文頗令人深思

到了我國明朝時期,日本的煉刀技術已超越了我國。明朝末年,日本不斷侵擾我國東南沿海地區,明朝朝廷命戚繼光率領大軍對倭寇進行圍剿。其實當時的日本侵略者並非政府軍隊,而是一群流浪的海盜,每次侵犯我國沿海的人數並不多,少則數十人,多則近千人,但當時自身難保的明朝朝廷已窮於應付。後來,戚繼光發

現日本使用的兵器較明軍的優良,於是向日本購買了一批兵器,以其人之“刀”還治其人之身。連戚將軍本人所用的持刀也改成類似日本刀造形的單手刀,後世稱為“戚家刀”,並且創造了專門克制日本刀的“鴛鴦陣”,如此才得以對抗長年邊患。

67

古刀期

上古刀期之後便是古刀期,日本的古刀期指西元806~1595年,歷經平安、鐮倉、南北朝、室町、戰國及桃山時代,相當於我國的唐、宋、元、明時期。

日本平安時代(782~1181年)相當於我國的唐、宋時期,正處於武士擴權的階段,武士集團如雨後春筍般在日本各地產生,其中以平氏和源氏兩個武士集團的力量最大。8世紀後期,日本天皇逐漸喪失了實權,被叫作藤原氏的外戚把持了朝政。為了與藤原氏對抗,天皇開始借助于

武士的力量。但這反而使平氏武士集團奪取了朝政,平氏家族開始出入朝堂,日本隨之進入武士治國的時期。

當時武士出征常要自己配備刀劍、弓矢、馬具等,基於實用方面的考量,武士自行訂做刀劍的風氣廣為流行,鍛刀師間競爭激烈,無不盡力創作更完美的作品。由於當時的戰鬥方式改為以騎兵馬戰為主,因此為了便於馬上劈砍,造型符合流體力學的彎形刀刃應運而生,稱為“太刀”,刀刃造形也隨之由直刀時代的切刃進入彎刀的鎬造時代。

‧ 日本室町時代圓形刀鐔,高8cm,整體造型與右圖中國鐔的紋案做工類似,只是刀莖孔邊緣及鐔邊緣加有銀線。由這兩個刀鐔可看出,我國明初時期中日兩國刀文化交流甚深。

‧ 中國明代初期錯金花草紋刀鐔, 高7.5cm,週邊造型似雞卵形

68

古刀期關派代表性刀匠兼元所作的刀,刃長68cm,刀莖上有4個目釘孔。作品完成時長約76cm,後將刀莖處改短約

8cm

‧ 短刀 兼光作 長24.8cm 關美濃派先行者,此刀作於南北朝永德年間,1381年前後。

69

‧ 短刀 長25.7CM

款 備前國住長船祐定作。永祿十一年八月吉日。此刀作於1568年,今岡山地區名派所作,表面雕素劍,


相关文章

  • 日本高中历史教科书对侵华战争内容的处理
  • 作者:赵亚夫 中学历史教学 2004年12期 一 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祸首之一,本应该认真反省自己的罪行,特别是要通过学校教育让下一代知道,不义的战争会给人类文明和本民族造成怎样的灾难,并由此寻求正确的和平.民主.自由发展道路. 但是,在 ...查看


  • 中日关系能否超越历史问题?
  • 日本方面对中国遭受沙斯打击表达了作为东亚最大邻国的关注,向中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很大物质.资金支持.特别是,在中国对外关系由于沙斯而受到严重影响的情况下,5月,日本执政三党干事长率领的代表团访问中国.中日关系在沙斯背景下似乎获得了新的进展. ...查看


  • 一张日本高中生的历史答卷--走四方
  • 一张日本高中生的历史答卷 yanghong 发表于 2005-8-15 21:14:00 今天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翻开今天的各大报纸,都用了相当的版面详尽地描述历史.但是,没有谁谈到教育,更没有谁联系到今天来谈论中日之间的教育.今天为什 ...查看


  • 媒体和教育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 摘 要:中国同日本的关系源远流长,更是跌宕起伏.在汉代至鸦片战争前两千余年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两国关系的主流是友好往来.和平相处.但在鸦片战争爆发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这个我们一衣带水的近邻却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正是那段中国与日本共有 ...查看


  • 从日本历史看中日关系
  • 从日本历史看中日关系 摘要:本文主要简单论述了有史料记载以来的日本国内的重要历史事件,以及对中日关系所产生的影响.首先对中日关系进行了简单概括,中日两国错综复杂.然后回顾日本历史的各个时代,接下来详细介绍在不同时期,中日关系的情况.最后由日 ...查看


  • 科学网-德国和日本政府对二战中罪责的不同态度说明了什么?
  • 德国和日本政府对二战中罪责的不同态度说明了什么? 黄安年文 2007年4月9日 (按:德国和日本政府对二战中罪责的不同态度说明了很多问题,为何德法之间能够把历史恩冤放在一边,共同组织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联盟,而终日两过却不能,其中原因之一是 ...查看


  • 张伯伦的[古事记]研究
  • 作者:聂友军 外国文学 2011年07期 中图分类号:I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529(2011)01-0052-08 曾于1886至1890年任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教授的巴兹尔·霍尔·张伯伦(Basil Hall Cha ...查看


  • 徜徉在中日关系的历史与现实之间
  • 作者:高洪 日本研究 2005年07期 200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有着干支纪年历史传统的东亚各国对60年一度的甲子更新无不十分重视,善良的人们祈祷战争永不再来,渴望通过正视过去的历史来避免悲剧重演. 然而,进入了2005年的 ...查看


  •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近代中日关系问题分析
  • 摘 要:中学历史在中学课程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历史教师在讲解中日近代史部分一定要用客观的唯物史观和历史发展观的态度对待教学,在教学中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本文从中学历史教材入手,分析中日近代史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并探讨近 ...查看


  • 日本传统木构建筑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 日本历史发展概述 日本古代远在7世纪初,苏我氏王朝的圣德太子就开创了向中国派遣官方遣唐使团的先例,并一直延续了几个世纪.大量遣唐使在中国求取宝贵经验和技艺,将当时先进的文化精神(包括建筑.礼仪.艺术.佛教等)带回日本.尤其是建筑技术,日本历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