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关系能否超越历史问题?

日本方面对中国遭受沙斯打击表达了作为东亚最大邻国的关注,向中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很大物质、资金支持。特别是,在中国对外关系由于沙斯而受到严重影响的情况下,5月,日本执政三党干事长率领的代表团访问中国。中日关系在沙斯背景下似乎获得了新的进展。 值得注意的是,中日双方领导人几乎没有提及两国关系中的“历史问题”,只是说,“以史为鉴”。根据中国官方报道,中日两国政治领导人强调中日关系的非常重要性,“放眼长远,筹谋大局”。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有影响的中国舆论提出,中日之间应该搁置历史问题,至少两国关系的发展不应过多地受到历史问题的干扰。这种政策建言当然引起了日本官方的高度重视。 中日关系到底能否超越历史问题?答案是,由于中日关系的高度复杂性,做到这一点,不容易。 东亚一个不确定因素 历史问题不仅是国家之间的政治问题,而且也是中日两个民族之间的社会问题。靠政治家的智慧与对国家利益的权衡,中日之间可以有效管理其历史问题。条件当然是,双方具有这样的共同政治意志。作为殖民者、侵略者的日本在历史问题上不再回避一个真诚的历史交代。中国也不再简单地因为历史问题而出现盲目反日的非理性民族主义。 历史问题不是说回避就能回避,说利用就能利用的。历史问题之所以是现实问题是因为它是活着的。中日之间的汹涌暗流,多数来源于历史问题。在领土主权纠纷方面,日本政府试图合法化对钓鱼岛的占领,其右翼团体不断扬言再登陆钓鱼岛,刺激全球华人的民族感情。 日本与台湾关系公开升温,日本公开支持台湾当局借沙斯之机“加入”世界卫生组织(WHO)肯定不仅仅只是出于单纯的公共卫生考虑,其背后是日本全面加强与台湾的关系的战略。 日本首相小泉的一个智囊团在2002年11月发表的、引起关注的日本对外政策新战略报告,就极力主张日本加强与台湾的全方位关系。日台关系的加强触及到中日关系历史问题之神经。这是不言而喻的。可以说,中日关系中的台湾问题一点也不亚于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 更重要的是,两年来,日本成功地利用反恐战争、伊拉克战争、朝鲜核危机的机会,完成了一系列国内立法,在实质上已经使日本《和平宪法》空洞化,有助于日本重新武装。日本首相已经公开承认,“日本自卫队就是日本军队”。 日本今天还没有重新武装,但是,要求日本重新武装的声音很大。日本的重新武装当然不一定导致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但是,日本国内新政治保守主义、新民族主义势力不断抬头。 一旦全面重新武装,日本更会彻底否定与中国、亚洲之间的历史问题。一个没有正确历史观但重新武装了的日本是东亚的一个不确定、不稳定因素。 按照自己版本看中国上升 一些中国人在历史问题上考虑放松对日本的要求,可能是因为他们认识到中日合作在东亚合作中的关键性。良好的中日关系不仅有助于中国在东亚地区发挥更大的作用,而且整个东亚合作进程确实离不开一个紧密的中日关系。 [!--empirenews.page--] 在这点上,无论中国还是东南亚,以及东亚其他地方,对此的认识是大体一致的。人们寄希望于中日两国改进关系,在东亚合作中发挥“龙头”的共同领导作用。 然而,事情并没有这样简单。日本一直在按照自己版本的政治现实主义关注着中国在亚洲影响力的上升,并未真心实意接受中国在亚洲的大国地位。 直到现在,日本仍然认为自己是亚洲地区的最重要的国家。在外交辞令上,日本一再称,日本欢迎中国的改革与发展,日本也愿意参与中国的现代化。这无非是居高临下的观点。日本特别强调自己是“西方”发达世界最重要的部分(世界经济第二大国),其具体标志是“8国集团”(G8)。 其实,回顾最近十几年日本与东亚关系的演变,我们也许用不着太在乎、太着急中日关系。日本作为一个发展模式的神话已经破灭。日本模式的产、官、学一体化(勾结)的政治经济结构,弊病丛生,不适应全球化时代的要求。 日本政治体制的开放性不足,自民党独大,而其内部派别林立,黑箱操作。日本模仿性的研究开发模式缺少原创性,在信息技术的时代丧失了国际竞争优势。 日本无力再成为区域发动机 冷战结束后,随着经济的长期低迷,日本无力成为东亚地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在亚洲地区的经济作用已经下降。如果日本在东亚合作进程中不肯起建设性的推动力量,中国与南面的东南亚、北面的韩国等完全可以首先形成东亚合作的大局,而让日本处于东亚合作的边缘地

位。到时,东亚合作成了气候,该着急的不是中国,而是日本。 在这些情况下,即使欲在亚洲地区发挥更大的作用,日本也难以做到。何况,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日本并不情愿只从亚洲出发办事。日本虽然已经开始与亚洲国家(包括澳洲)谈判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但是,日本的重心仍然在全球多边自由贸易谈判上。 日本仍然强调日美关系在日本对外关系上的中心性。在安全上,日本仍然要依靠美国,比如,靠美国之力解决朝鲜对其构成的核威胁;在战略上,日本仍然要借助美国的力量平衡中国的影响。 在可预见的未来,无论中日关系如何改善,日美关系都不可能弱化。也就是说,日本不可能以日美关系为代价去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加强中日关系是大家的共识,但是,历史问题总是中日之间的最大干扰因素。中国确实需要长期巩固的、友好的中日关系,但是,一厢情愿、简单化,急功近利,甚至缘木求鱼之所谓“战略”要不得。其实,中国完全没有必要靠在历史问题上,对日本单方面让步而求得中日关系的片面发展。

日本方面对中国遭受沙斯打击表达了作为东亚最大邻国的关注,向中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很大物质、资金支持。特别是,在中国对外关系由于沙斯而受到严重影响的情况下,5月,日本执政三党干事长率领的代表团访问中国。中日关系在沙斯背景下似乎获得了新的进展。 值得注意的是,中日双方领导人几乎没有提及两国关系中的“历史问题”,只是说,“以史为鉴”。根据中国官方报道,中日两国政治领导人强调中日关系的非常重要性,“放眼长远,筹谋大局”。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有影响的中国舆论提出,中日之间应该搁置历史问题,至少两国关系的发展不应过多地受到历史问题的干扰。这种政策建言当然引起了日本官方的高度重视。 中日关系到底能否超越历史问题?答案是,由于中日关系的高度复杂性,做到这一点,不容易。 东亚一个不确定因素 历史问题不仅是国家之间的政治问题,而且也是中日两个民族之间的社会问题。靠政治家的智慧与对国家利益的权衡,中日之间可以有效管理其历史问题。条件当然是,双方具有这样的共同政治意志。作为殖民者、侵略者的日本在历史问题上不再回避一个真诚的历史交代。中国也不再简单地因为历史问题而出现盲目反日的非理性民族主义。 历史问题不是说回避就能回避,说利用就能利用的。历史问题之所以是现实问题是因为它是活着的。中日之间的汹涌暗流,多数来源于历史问题。在领土主权纠纷方面,日本政府试图合法化对钓鱼岛的占领,其右翼团体不断扬言再登陆钓鱼岛,刺激全球华人的民族感情。 日本与台湾关系公开升温,日本公开支持台湾当局借沙斯之机“加入”世界卫生组织(WHO)肯定不仅仅只是出于单纯的公共卫生考虑,其背后是日本全面加强与台湾的关系的战略。 日本首相小泉的一个智囊团在2002年11月发表的、引起关注的日本对外政策新战略报告,就极力主张日本加强与台湾的全方位关系。日台关系的加强触及到中日关系历史问题之神经。这是不言而喻的。可以说,中日关系中的台湾问题一点也不亚于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 更重要的是,两年来,日本成功地利用反恐战争、伊拉克战争、朝鲜核危机的机会,完成了一系列国内立法,在实质上已经使日本《和平宪法》空洞化,有助于日本重新武装。日本首相已经公开承认,“日本自卫队就是日本军队”。 日本今天还没有重新武装,但是,要求日本重新武装的声音很大。日本的重新武装当然不一定导致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但是,日本国内新政治保守主义、新民族主义势力不断抬头。 一旦全面重新武装,日本更会彻底否定与中国、亚洲之间的历史问题。一个没有正确历史观但重新武装了的日本是东亚的一个不确定、不稳定因素。 按照自己版本看中国上升 一些中国人在历史问题上考虑放松对日本的要求,可能是因为他们认识到中日合作在东亚合作中的关键性。良好的中日关系不仅有助于中国在东亚地区发挥更大的作用,而且整个东亚合作进程确实离不开一个紧密的中日关系。 [!--empirenews.page--] 在这点上,无论中国还是东南亚,以及东亚其他地方,对此的认识是大体一致的。人们寄希望于中日两国改进关系,在东亚合作中发挥“龙头”的共同领导作用。 然而,事情并没有这样简单。日本一直在按照自己版本的政治现实主义关注着中国在亚洲影响力的上升,并未真心实意接受中国在亚洲的大国地位。 直到现在,日本仍然认为自己是亚洲地区的最重要的国家。在外交辞令上,日本一再称,日本欢迎中国的改革与发展,日本也愿意参与中国的现代化。这无非是居高临下的观点。日本特别强调自己是“西方”发达世界最重要的部分(世界经济第二大国),其具体标志是“8国集团”(G8)。 其实,回顾最近十几年日本与东亚关系的演变,我们也许用不着太在乎、太着急中日关系。日本作为一个发展模式的神话已经破灭。日本模式的产、官、学一体化(勾结)的政治经济结构,弊病丛生,不适应全球化时代的要求。 日本政治体制的开放性不足,自民党独大,而其内部派别林立,黑箱操作。日本模仿性的研究开发模式缺少原创性,在信息技术的时代丧失了国际竞争优势。 日本无力再成为区域发动机 冷战结束后,随着经济的长期低迷,日本无力成为东亚地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在亚洲地区的经济作用已经下降。如果日本在东亚合作进程中不肯起建设性的推动力量,中国与南面的东南亚、北面的韩国等完全可以首先形成东亚合作的大局,而让日本处于东亚合作的边缘地

位。到时,东亚合作成了气候,该着急的不是中国,而是日本。 在这些情况下,即使欲在亚洲地区发挥更大的作用,日本也难以做到。何况,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日本并不情愿只从亚洲出发办事。日本虽然已经开始与亚洲国家(包括澳洲)谈判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但是,日本的重心仍然在全球多边自由贸易谈判上。 日本仍然强调日美关系在日本对外关系上的中心性。在安全上,日本仍然要依靠美国,比如,靠美国之力解决朝鲜对其构成的核威胁;在战略上,日本仍然要借助美国的力量平衡中国的影响。 在可预见的未来,无论中日关系如何改善,日美关系都不可能弱化。也就是说,日本不可能以日美关系为代价去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加强中日关系是大家的共识,但是,历史问题总是中日之间的最大干扰因素。中国确实需要长期巩固的、友好的中日关系,但是,一厢情愿、简单化,急功近利,甚至缘木求鱼之所谓“战略”要不得。其实,中国完全没有必要靠在历史问题上,对日本单方面让步而求得中日关系的片面发展。


相关文章

  • 宗教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可持续发展
  • 宗教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可持续发展 2017年02月28日 07:08:54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卓新平 宗教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可持续发展(图片来源:资料图) 在今天中国号召在内共同努力建设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和精神共同体.在外共建人类命运 ...查看


  • 坚持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是大原则_朱晓明
  • 坚持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是大原则 坚持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是大原则 ●朱晓明 *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对坚持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无神论问题做了深刻的阐述,高屋建瓴.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坚持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是大原则等一系列重要思想观点. ...查看


  • 以人为本思想汇报
  •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一个整体,不能割裂. ●以人为本,可以诠释为"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但前者的涵盖面更广. ●以人为本的提法,和西方的人本主义思潮没有任何关 ...查看


  • 当代哲学的自我理解
  • 作者:孙正聿孙利天王天成李景林刘连朋马天俊宋继杰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95年07期 [编者按] 在今天搞哲学,特别是作为一种自觉的哲学理论研究和哲学理论创造,"自我理解"已经成为一个基本前提,没有对哲学本身的独特理 ...查看


  • 新传统主义与儒学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 思想和学术是理性进路的两个重要方面,两者需要中和贯通,以把历史上的学术积累与时代需要的思想推定为当代理论形式,为文化开出新的历史进路.没有学术的思想是瞎子,没有思想的学术是瘸子.所以,一个正确的理论形式,需要思想和学术的双重保证.由双重保证 ...查看


  • 当代大学生
  • 中文摘要:中国共产党员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不仅为我们构筑了人类历史上最美好.最合理的社会制度,而且提供了其他任何信仰都无可比拟的科学世界观.价值观-- 关键词:理想信念 共产主义 大学生树立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理想 ...查看


  • "百年企业"的文化基础
  • 我们不能说,缺少文化力量源泉的企业,一定不能够取得成功,但我们可以断言,没有文化力量源泉的企业会缺少企业持久发展的动力.因而注定不会长期成功,注定不能够成为做大,做强.做久的"百年老店". 企业是一个社会经济系统,企业的 ...查看


  • 深刻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
  • 深刻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强调"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 ...查看


  • 徜徉在中日关系的历史与现实之间
  • 作者:高洪 日本研究 2005年07期 200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有着干支纪年历史传统的东亚各国对60年一度的甲子更新无不十分重视,善良的人们祈祷战争永不再来,渴望通过正视过去的历史来避免悲剧重演. 然而,进入了2005年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