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儿何不带吴钩--夜读书十九

男儿何不带吴钩--夜读书十九

2012-11-16 20:34 星期五

公元807年,中唐。河南昌谷。

初春,细雨,南山。

山路并不难行,虽然窄了些,弯路多了些,但就是这样才显得更有韵味些。顺着弯弯曲曲的小路在山林和溪涧中穿行,每转过一道弯就会出现一道不同的风景,刚刚还只是绿草依依,转过去,就看到一地的鲜花。鲜花的后面是什么呢?修竹?还是清泉、山涧?

南山还是旧日的南山,但今天好像缺了点什么?

一位英俊的书生在山间独行。他没有撑伞,也不穿蓑衣,脚步也不急促,在细雨中慢慢吞吞地踱着方步一路行来,有时还会停下来,东张西望一会儿,从挂在腰间的一个锦囊里取出笔墨来点画一番。

这时候,他停下脚步为的是发现了一个问题。原来往日鸟声不绝的南山今天出奇的安静,鸟儿们呢?为什么一声鸟鸣都听不见?

他就是少年的李贺——后世把他与李白、李商隐并称“三李”的李贺。

这年,他十八岁。瘦高得有些单薄的身材,清癯的脸庞上眼睛略略有些塌陷,两道眉毛却出奇的长,似乎就快要长到一起,分不开了。他这样的清瘦,是因为刚刚经历了父丧的缘故。对一个刚满十八岁的少年,经历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重大变故,身为长兄的他,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就要担起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家族重担,怎么不让他身心俱惫。

今天他是在母亲郑氏老夫人和妻子丽卿的苦劝下才出门踏青、散心的。谁知出门不久就遇上了细细的春雨,他却推开了书僮递过来的蓑衣和伞,让他牵着驴远远地跟着,他自己却脚不停步,一路往南山深处走来。

李贺笑了,他是在笑自己的大惊小怪。春雨虽细,但在雨里呆久了,鸟儿们的羽毛和翅膀也会被打湿,所以它们都躲在巢里了,还怎么能听得见它们的叫声呢?

笑着,他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望着山下如烟似雾的春雨中,从锦囊里面取出笔和纸来,写下“娇春杨柳含细烟”,对折了,放进他的锦囊中。

雨,不知什么时候停了,春日的暖阳里,李贺已经站在了山顶,家乡秀美的景色一览无余。家乡,再多看一眼自己的家乡吧,明天,他或许就要踏上离乡的路途。

暮色里,李贺在驴背上吟诵着今天采来的诗句。采诗,这是他的独创,每次外出,他都带着母亲给他缝的那个锦囊,里面有笔墨,有裁好的纸张,灵感一来,他便赶紧记下,放在锦囊里,就像农人采收一般。

母亲和丽卿已经等在门口,他赶紧翻身下驴,母亲已经在唠叨了。丽卿摸到了他的湿衣和他冰冷的手,也开始轻声埋怨起来,先是埋怨书僮,又埋怨他自己不懂得爱惜自己的身体。

在两位最亲最爱的亲人的唠叨中,李贺走进家门,换下湿衣。

母亲轻轻地打开他的锦囊,为他整理里面写满了字迹的诗稿,厚厚的一摞放在桌边,又开始了唠叨:“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

于是成语词典里面多了“呕心沥血”这样一个词。

洛阳,八月,河南府试。

李贺在这里写下了《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从正月到十二月,又加写了一首闰月,用这十三首诗,敲开了科举考试的大门,十八岁的他高中榜首,一举成名。

牛刀小试,初露锋芒。正当他踌躇满志,沉醉在自己的《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闰月》

帝重光,年重时,七十二候回环推,天官玉琯灰剩飞。

今岁何长来岁迟,王母移桃献天子,羲氏和氏迂龙辔。

这样变幻莫测的浪漫中,以为自己会遇上连王母都赶来为他献桃,羲氏和氏这样的神仙争着为他驾车,天地也会因为有他的统治而风调雨顺的圣明天子,因而自己也会因此而仕途通顺、前途一片光明。就在他踌躇满志,准备为国出力,大展抱负的时候,却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使他的前途一下子变得渺茫起来。

事情发生在接下来报名进京会试的时候。李贺被贡院告知他没有资格参加进京会试的资格。原因很简单,有人举报他父亲的名讳叫作“晋肃”,其中的“晋”字与进士的“进”字同音,为了避讳,他不可以参加考取进士资格的会试。

既然说到避讳,就顺便说明一下。帝制时代为了维护等级制度的尊严,说话写文章时遇到君主或尊亲的名字都不直接说出或写出,叫做避讳。避讳起源于春秋时代,《公羊传·闵公元年》说:“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到了唐代开始盛行。避讳主要又分为避国讳和避家讳。避国讳,就是为君主避讳,也就是为当时的皇帝避讳;避家讳,当然就是为自己的尊长避讳了。

虽然,李贺也知道有避讳这样的说法,但是他怎么也想不通,难道自己十八年来发奋苦读得来的学问,就这样白白地浪费掉了?“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难道自己就这样空负一身经世之才而一无所用了吗?

从贡院回来他就把自己关进书房,整整一天了,谁也叫不开门。他还是想不通,命运为什么要在自己一生中最为得意的时刻来和自己开这样的玩笑呢?就因为一个字,自己一生的追求就要这样断送了不成?他看着自己亲手贴在墙上的那首咏志诗:

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

若个书生万户侯?

——李贺《南园》

不、不,李贺决心与命运、与残酷的避讳制度做一次斗争。可是就凭一己之力又怎么能斗得过这千百年遗留下来的苛制呢?

“贺儿,你把门开了,我有话要和你说。”这已经是郑氏老夫人第五次来叫门了。

“母亲回去吧,我没事,只是的些事儿想不通,等想通了就出去吃饭。”李贺还是不开门。

“我知道你在想什么,我就是来帮你的,你开了门,我告诉你该怎么做。”真是知子莫若母,郑氏老夫从已经替儿子想好办法了。

“真的吗?母亲?”李贺搀住母亲的胳膊,孩子似地问。

“看你急得,都饿了一天了,先跟我吃饭去。”郑氏老夫人心疼地看着李贺那白净里透着些许病容的面庞,说:“唉,你看你读书把身子骨都读弱了,再这么下去可怎么得了呀!”

男儿何不带吴钩--夜读书十九

2012-11-16 20:34 星期五

公元807年,中唐。河南昌谷。

初春,细雨,南山。

山路并不难行,虽然窄了些,弯路多了些,但就是这样才显得更有韵味些。顺着弯弯曲曲的小路在山林和溪涧中穿行,每转过一道弯就会出现一道不同的风景,刚刚还只是绿草依依,转过去,就看到一地的鲜花。鲜花的后面是什么呢?修竹?还是清泉、山涧?

南山还是旧日的南山,但今天好像缺了点什么?

一位英俊的书生在山间独行。他没有撑伞,也不穿蓑衣,脚步也不急促,在细雨中慢慢吞吞地踱着方步一路行来,有时还会停下来,东张西望一会儿,从挂在腰间的一个锦囊里取出笔墨来点画一番。

这时候,他停下脚步为的是发现了一个问题。原来往日鸟声不绝的南山今天出奇的安静,鸟儿们呢?为什么一声鸟鸣都听不见?

他就是少年的李贺——后世把他与李白、李商隐并称“三李”的李贺。

这年,他十八岁。瘦高得有些单薄的身材,清癯的脸庞上眼睛略略有些塌陷,两道眉毛却出奇的长,似乎就快要长到一起,分不开了。他这样的清瘦,是因为刚刚经历了父丧的缘故。对一个刚满十八岁的少年,经历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重大变故,身为长兄的他,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就要担起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家族重担,怎么不让他身心俱惫。

今天他是在母亲郑氏老夫人和妻子丽卿的苦劝下才出门踏青、散心的。谁知出门不久就遇上了细细的春雨,他却推开了书僮递过来的蓑衣和伞,让他牵着驴远远地跟着,他自己却脚不停步,一路往南山深处走来。

李贺笑了,他是在笑自己的大惊小怪。春雨虽细,但在雨里呆久了,鸟儿们的羽毛和翅膀也会被打湿,所以它们都躲在巢里了,还怎么能听得见它们的叫声呢?

笑着,他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望着山下如烟似雾的春雨中,从锦囊里面取出笔和纸来,写下“娇春杨柳含细烟”,对折了,放进他的锦囊中。

雨,不知什么时候停了,春日的暖阳里,李贺已经站在了山顶,家乡秀美的景色一览无余。家乡,再多看一眼自己的家乡吧,明天,他或许就要踏上离乡的路途。

暮色里,李贺在驴背上吟诵着今天采来的诗句。采诗,这是他的独创,每次外出,他都带着母亲给他缝的那个锦囊,里面有笔墨,有裁好的纸张,灵感一来,他便赶紧记下,放在锦囊里,就像农人采收一般。

母亲和丽卿已经等在门口,他赶紧翻身下驴,母亲已经在唠叨了。丽卿摸到了他的湿衣和他冰冷的手,也开始轻声埋怨起来,先是埋怨书僮,又埋怨他自己不懂得爱惜自己的身体。

在两位最亲最爱的亲人的唠叨中,李贺走进家门,换下湿衣。

母亲轻轻地打开他的锦囊,为他整理里面写满了字迹的诗稿,厚厚的一摞放在桌边,又开始了唠叨:“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

于是成语词典里面多了“呕心沥血”这样一个词。

洛阳,八月,河南府试。

李贺在这里写下了《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从正月到十二月,又加写了一首闰月,用这十三首诗,敲开了科举考试的大门,十八岁的他高中榜首,一举成名。

牛刀小试,初露锋芒。正当他踌躇满志,沉醉在自己的《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闰月》

帝重光,年重时,七十二候回环推,天官玉琯灰剩飞。

今岁何长来岁迟,王母移桃献天子,羲氏和氏迂龙辔。

这样变幻莫测的浪漫中,以为自己会遇上连王母都赶来为他献桃,羲氏和氏这样的神仙争着为他驾车,天地也会因为有他的统治而风调雨顺的圣明天子,因而自己也会因此而仕途通顺、前途一片光明。就在他踌躇满志,准备为国出力,大展抱负的时候,却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使他的前途一下子变得渺茫起来。

事情发生在接下来报名进京会试的时候。李贺被贡院告知他没有资格参加进京会试的资格。原因很简单,有人举报他父亲的名讳叫作“晋肃”,其中的“晋”字与进士的“进”字同音,为了避讳,他不可以参加考取进士资格的会试。

既然说到避讳,就顺便说明一下。帝制时代为了维护等级制度的尊严,说话写文章时遇到君主或尊亲的名字都不直接说出或写出,叫做避讳。避讳起源于春秋时代,《公羊传·闵公元年》说:“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到了唐代开始盛行。避讳主要又分为避国讳和避家讳。避国讳,就是为君主避讳,也就是为当时的皇帝避讳;避家讳,当然就是为自己的尊长避讳了。

虽然,李贺也知道有避讳这样的说法,但是他怎么也想不通,难道自己十八年来发奋苦读得来的学问,就这样白白地浪费掉了?“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难道自己就这样空负一身经世之才而一无所用了吗?

从贡院回来他就把自己关进书房,整整一天了,谁也叫不开门。他还是想不通,命运为什么要在自己一生中最为得意的时刻来和自己开这样的玩笑呢?就因为一个字,自己一生的追求就要这样断送了不成?他看着自己亲手贴在墙上的那首咏志诗:

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

若个书生万户侯?

——李贺《南园》

不、不,李贺决心与命运、与残酷的避讳制度做一次斗争。可是就凭一己之力又怎么能斗得过这千百年遗留下来的苛制呢?

“贺儿,你把门开了,我有话要和你说。”这已经是郑氏老夫人第五次来叫门了。

“母亲回去吧,我没事,只是的些事儿想不通,等想通了就出去吃饭。”李贺还是不开门。

“我知道你在想什么,我就是来帮你的,你开了门,我告诉你该怎么做。”真是知子莫若母,郑氏老夫从已经替儿子想好办法了。

“真的吗?母亲?”李贺搀住母亲的胳膊,孩子似地问。

“看你急得,都饿了一天了,先跟我吃饭去。”郑氏老夫人心疼地看着李贺那白净里透着些许病容的面庞,说:“唉,你看你读书把身子骨都读弱了,再这么下去可怎么得了呀!”


相关文章

  • 男儿生当带吴钩
  • 男儿生当带吴钩 南唐礼盒曾有诗云:"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初看时觉得李贺是何等的豪气,以收取关山五十州为志.但细细想后我却觉得应将何不二字换为"应当".何不带吴钩只是范文的语气责备人,但生 ...查看


  • "男儿何不带吴钩"?可是吴钩是个啥?
  • 吴钩是传说中的兵刃,自来都与侠客.酒.诗以及驰骋战场的渴望相伴.比如"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多数人对吴钩的最初认识,大都来自于李白的这首< ...查看


  • 有哪些古诗文可以拿来做座右铭?
  • 有哪些古诗文可以拿来做座右铭? 可以拿来用于座右铭的古诗文不计其数,这里分类展示下: (一)用于表达自信的诗句: 1.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3.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4. 自信人生 ...查看


  • 也谈"交,勾,狗,沟,钩,媾":男儿自当带吴钩
  • 自从拜读了董东栋先生的文章论"交"字的甲骨文初义,得知此字来源于"两狗交配"的视觉形象后,深感董先生的研究独辟蹊径,直捣"巢穴",符合人类从远古赤身裸体走出非洲的"无礼历 ...查看


  • 愿得此身长报国,诗词七首诉豪情*
  • 愿得此身长报国,诗词七首诉豪情 <从军行七首·其四> [唐代]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赏析:诗表现战士们为保卫祖国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末句并非嗟叹归家无日,而是在深深意识到战争 ...查看


  • 爱国名言:心事浩茫连广宇
  • 1.不辞艰险出夔门,救国图强一片心;莫谓东方皆落后,亚洲崛起有黄人.--吴玉章 2.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革命烈士诗抄·陈辉诗> 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 ...查看


  • 爱国名言:精选爱国名言
  • 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2.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革命烈士诗抄·陈辉诗> 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查看


  • 吴越之间的惨烈一战,孙武.伍子胥竟然被勾践打败
  • 在我们一般人的文化印象里,江南特别是吴越一带山清水秀,乃烟花锦绣之地,男子温文尔雅,女子娇媚柔弱,似乎没有什么戎马尚武之风.实则不然,著名历史学家吕思勉先生很早就发现了这种对江南文化的误读,严肃地称述经典进行过澄清.(吕思勉<中国文化 ...查看


  • 中华文明的灿烂之花
  • 在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什么器物是与古人朝夕相处,最为贴近的:有什么器物是代代相传,始终不离不弃的:又有什么器物,是集合了各种中国古老的制造工艺,充分展现了中国人的聪明智慧,让中华文明的灿烂之花尽情开放的?说来你也许不会相信,就是一个没有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