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考历史模拟试题2

新课标高考历史模拟试题2

24.君王自命“天子”,龙种高贵,君王驾崩,君统不缀,由其嫡长子自然承袭,如是者不绝。父家长在家庭内是一把手,君王是国家的一把手,是全国子民的严父,且各级地方政权的首脑亦被视为百姓的“父母官”。这段材料所表达的主旨是

A.强干弱枝,中央集权

C.君权神授,皇位世袭 B.男尊女卑,君父一体 D.君父同伦,家国同构

25.明代福州的绸丝、漳州的纱绢、漳泉的糖等“无日不走分水岭及蒲城小关,下吴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但“闽不畜蚕,不植木棉,布帛皆自吴越至”。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

A.手工业技术发展相对均衡

C.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 B.抑商政策阻碍区域经济发展 D.区域间贩运贸易发展迅速

26.梁启超研究清代三百年学术思潮概括为“以复古为解放”“第一步,复宋之古,对于王学而得解放。第二步,复汉唐之古,对于程朱而得解放。第三步,复西汉之古。对于许郑而得解放。第四步,复先秦之古,对于一切传注而得解放。”材料表明

A.清代学术缺乏明确的方向

C.清代学术思想由复古而停滞不前

制度。”这表明维新派认为

A.民权是实现救亡图存手段

C.个人权利自由是民族归宿 B.实现民权与保护人权矛盾 D.民族问题本质是保护人权 B.对传统学术的反思有利于思想进步 D.清代崇古思想阻碍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27.有学者说维新派“民权是发挥近代民族国家作用的必要组成部分,而不是将它视为一种保护个人权利和自由的

28.邓小平曾指出: “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同志对全党起了领导作用„„尽管名义上他没有当什么总书记和军委主席,他实际上对军队的指挥以及重大问题上的决策,都为别的领导人所承认。”这体现了

A.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C.中共领导人顾全大局求真务实

A.说明我国农村已经进行包干到户

C.带动中国城乡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B.中共找到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D.党与军队的关系得以最终确立 B.表明中国已否定了苏联模式 D.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生产力水平 29.有学者认为,中国以前效法苏联搞了三十多年,也觉今是而昨非,回头搞起了“个体户”来,这一做法

30.“雅典政事的决断不取决于法律,而是取决于群众”。这说明苏格拉底殉道引发人们广泛的思考,包括法律形式上的正义先于、优于实质的正义,从死亡中获得新生的思想的永恒,舍生取义为实现法的价值的精神值得当今社会尊崇等内容。苏格拉底

A.敬告人们恪守道德底线

C.引导人们遵法守规 B.鼓励人们要理性思考 D.倡导人文主义精神

31.17世纪中后期的英国革命和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均首先宣布废除封建贵族制度,代之以财产资格限制为特征的社会标准,这为社会成员由此岸到彼岸,改变其社会地位提供了平等的舞台。这种制度变革

A.为下层民众社会革命树立了榜样

C.利于欧洲政党政治的普遍形成 B.促成国家权力转移到议会 D.推动了工业经济社会的到来

32.阿诺德·汤恩比说,历史学家将他们最旺盛的精力都用在了文集和期刊组装材料的工作上,当他们试图把这些材料加工成“成品”或“半成品”时,再次求助劳动分工,并产生了综合性的历史。这会不会是一种特技或错误英雄的幻想。这表明阿诺德·汤恩比

A.不赞成历史研究的工业化倾向

C.赞扬历史学家的科学精神 B.强调历史研究应为时代服务 D.认为必须回归传统历史研究的方法

33.苏联历史上,曾有法令规定:“当人民在挨饿,当失业现象日益严重的时候,凡是隐藏一普特余粮的人,凡是使国家损失一普特燃料的人,都是最大的罪犯。„„”这一法令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

C.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 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 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

34.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

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这说明

A. 政府试图消除资产阶级对工人的剥削 B.调整劳资关系是新政的重要内容之一

C.经济危机迫使美国放弃自由企业制度 D.社会主义运动在危机期间发展起来

35.2014年APEC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提出反腐议题,得到各国认同。最后通过了《北京反腐败宣言》,这体现了

A.APEC成员把反腐作为头等大事

C.APEC合作的扩大加深 B.APEC已成为经济政治一体化组织 D.中国试图加强对APEC的控制

第 Ⅱ 卷 (非选择题 160分)

40.(2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文明为什么会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连续不断的文明?一个原因在于地理方面。它的西南面和西面,乃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东面,是直到近代才能逾越的太平洋;北面和西北面,则为沙漠和大草原,它们起着很大的保护作用„„中国从一开始起,就能供养很可观的人口„„如此巨大无比的人力资源,使中国人能够不管事态发展如何,始终保持自己的特点„„还有中国的农业生活方式。农业是中国社会的基础;土地是否适宜耕种这一点,确定了中国文明的分布范围„„中国存在着一种可追溯到数千年前,最古老的商朝书面语。这种书面语具有特殊意义,因为各地区的中国人,尽管操的方言不同,但都懂得这种书面语„„与共同的书面语有关的,是非凡的国家考试制度。这种考试制度最初是综合性的,后来渐渐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官职之门向一切有才之士敞开,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儒家学说为中国和东亚大部分地区提供了儒家生活方式的准则,并做了合理说明,在长达二千多年的时间里,它一直充当中国文明的基础„„但到19世纪中叶,这一形势发生了突然而剧烈的变化。

材料二 19世纪后半期,自我为中心的中国人经历了一系列的灾难和痛苦。部分中国人开始反思和重新变革自己的文化。有官僚阶层开始的自强运动,有翻译介绍西学,也有个别人在生存危机下认识到非变革制度不可。商人阶级形成发展。在20世纪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并促成了一场民族解放运动。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文明保持连续性的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外来文明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6分)据此指出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的特点?(7分)

41.(12分)下图为世界贸易中国家和地区所占份额示意图。

比较上面两个饼状图,提炼一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请考生从所给的45、46、47、48四历史题中任选一题解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定于乾隆年间《大清律例》共1485条,继任者虽有增加,未有实质变化。

1902年,清廷按照与列强交涉情形,参照各国法律,细心考订,妥为拟议,务期中外通行,有裨治理,设修订法律馆,延聘东西各国精通法律博士、律师,更派大臣充实修订法律馆人员,译出一些法典,修改、制定了几部法典和一些单行法规,删除了旧例344条,废除了许多酷刑和缘坐。1903年准令成立商部,订立商律,“力行保商”,保护“出洋商民回华”。1906年改大理寺院“专掌审判”规定各审判衙门分民、刑,行政长官和检察官不得违涉。1909年诏示:三纲五常是数千年相传之国粹,立国之大本,今固不宜墨守故常,致失通变宜民之意。

材料二 1914年,袁世凯颁布了《县知事兼理司法事务暂行条例》,规定“凡未设法院各县之司法事务,委任县知事处理之。”1923年修订,1927年8月12日南京国民政府下令暂准援用。

----摘编于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晚清法律改革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原因。(9分)

(2)结合材料二,简要评价近代中国司法改革的效果。(6分)

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1763 年以前,北美的工商业得以顺利发展,呈现出空前的繁荣景象。在各殖民地,以市镇为单位,年满21岁的成年男子都可以参加市镇大会,选举市镇行政委员会、其他官员、出席殖民地议会的代表。据学者说,弗吉尼亚人特别“高傲地珍惜自己的自由,忍受不了任何限制,几乎不能容忍任何高高在上的权力的控制,甚至有这种想法他们都受不了”。 ----摘编自吴于廑等《世界史·近代史》(上)

材料二 非洲的市民社会是不发达的,部落体制根深蒂固,人们只有部落观念,只听部落长老的,政府和国家没有任何权威。虽然非洲绝大多数国家独立后学习美国的政治体制,实行三权分立,但政治不稳定是独立后非洲国家最大的灾难。独立后的非洲出现了一条新的谚语:“在非洲武装政变随着季节一起到来,有时是武装政变越过季节而来临。”非洲独立后政治上的一个重要副产品就是腐败。 -----摘编自钱乘旦等编著《世界现代化进程》

(1)根据材料,分析美国资产阶级代议制得以确立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评论非洲独立后政治体制的选择。(9分)

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如果把巴黎和会比作一场战争,那么打得最英勇的是法国,输得最惨的是美国,而英国占到的便宜最多。法国人坚持要求德国赔偿所有的战争费用,而且还要把德国四分五裂、切成碎片。威尔逊总统提出的“十四点原则”被英国和法国当作一个笑话。克里孟梭抱怨,上帝也不过只有“十诫”,威尔逊居然搞出来“十四点”。劳合·乔治说,威尔逊以为自己是个传教士,到欧洲来解放异教徒了。克里孟梭和劳合·乔治之间也有矛盾,但这并不妨碍他们联手愚弄威尔逊总统。他们明白,只要威胁不加入威尔逊心爱的“国联”,美国就会让步。威尔逊一步一步地后退,但却仍然梦想着,只要国联成立,就能扳回一局。

材料二 恰如凯恩斯所预言,一战结束后不到30年,又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巴尔干地区的人民至今还没有忘记,巴尔干战争、伊拉克战争、希腊和土耳其的矛盾、阿拉伯和以色列的矛盾,这些全部都是从巴黎和约的瓶子里释放出来的魔鬼。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何帆《凯恩斯在191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巴黎和会“打得最英勇的是法国,输得最惨的是美国,而英国占到的便宜最多”?(9分)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材料二的核心观点。(6分)

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在维持满清作为政治中心的大前提下,曾国藩的工作分两方面进行„„这是曾国藩对我国近代史的大贡献,我们至今还佩服曾文正公,就是因为他有这种伟大的眼光。徒然恢复我国的旧礼教而不接受西洋文化,我们还不能打破民族的大难关,因为我们绝不能拿礼义廉耻来抵抗帝国主义者的机械军器和机械制造。何况旧礼教本身就有不健全的地方,不应完全恢复。同时,徒然接受西洋文化而不恢复我国固有的美德,我们也不能救国救民族,因为腐化的旧社会和旧官僚根本不能举办事业,无论这个事业是新的或是旧的。

-----蒋廷黻《半新不旧是不中用的》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曾国藩“工作”的特点及其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作者肯定曾国藩有“伟大眼光”的用意及其历史观。(7分)

新课标高考历史模拟试题2

24—35 DCBAC CCDAB BC

40.(1)相对隔绝的地理环境;众多的人口或人力资源;自给自足的农业生活方式;统一的文字;完善的科举制;儒家文化的影响。(12分)

(2)影响:西方的冲击下,中国独立发展的道路被中断,部分知识分子改变传统观念,效仿西方文明;经济:学习西方技术,创办近代工业,推动工业化进程;政治:掀起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改革,促进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文化:翻译西方书籍从自然科学为主到以社会科学为主,传播民主科学思想。(6分)

特点:以实现民族富强为目的;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经历了从技术到制度到文化的向西方学习;领导近代化的力量从政府到民间;从传统到近代。(7分)

41.信息一:日本及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有活力,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份额越来越大,反映了20世纪世界经济中心转移的趋势。(4分)

说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实行多层次的对外开放;亚洲其它地区的国家赢得独立,发展外向型经济,经济总量不断增加;日本逐渐形成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经济快速发展。(8分) 信息二:非洲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被继续边缘化,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4分) 说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占主导地位,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经济主权和经济安全受到威胁。(8分)

45.(1)特点:参照外国法律制定;设立独立的机构;司法独立于行政、检察权;立法鼓励发展经济,废除不合时宜的法规。仍然固守一些传统理念(纲常伦理)。(6分)

原因:民族危机、统治危机;为了维护清政府统治;受西方法制的影响;立宪运动的推动:近代经济的发展(3分)

(2)结束君主专制制度下的法律体制,有利于近代中国政治文明的进步;保留了大量的司法传统,改革不彻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缺乏自由平等民主思想的社会根基,难以树立新型(现代)社会的法律体系。(6分)

46.(1)原因:独立前北美资本主义经济有较大发展;具有一定的民主传统;人民具有比较牢固的民主、自由、平等观念;市民社会的形成。(6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2)评论:非洲独立后照搬美国的政治体制,实行三权分立;(2分)

它不符全非洲实际情况;(1分)独立后的非洲,经济落后,市民社会不成熟,部落体制根深蒂固,国家意识淡薄;(2分)政局动荡,政治腐败。(2分)一个国家政治体制的选择必须结合本国国情。(1分)

47.(1)在巴黎和会上,法国要求最大限度地削弱乃至肢解德国,但无果而终;美国企图凭借经济实力建立国际联盟,攫取战后世界领导权,但事与愿违;英国奉行“势力均衡”政策,既要削弱德国,又要遏制法国称霸,以维护自身利益,最终实现了意图。(9分)

(2)材料二的观点:巴黎和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地区冲突的历史根源。(2分)评述:此观点有一定道理。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形成的凡尔赛体系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但不能长久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战胜国主要考虑削弱战败国和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利益,没有按照民族自决的原则做出安排,给以后巴尔干地区以及中东地区的冲突埋下了祸根。(4分)

48.(1)特点:体现“中体西用”观;革新与守旧并举。(4分)

原因:通过学习西方技术维护清朝统治;既主张接受西方文化,又希望恢复我国固有美德。(4分)

(2)用意: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正确对待中国文化。(4分)历史观:历史是延续的,有传承,不能分割。(3分)

新课标高考历史模拟试题2

24.君王自命“天子”,龙种高贵,君王驾崩,君统不缀,由其嫡长子自然承袭,如是者不绝。父家长在家庭内是一把手,君王是国家的一把手,是全国子民的严父,且各级地方政权的首脑亦被视为百姓的“父母官”。这段材料所表达的主旨是

A.强干弱枝,中央集权

C.君权神授,皇位世袭 B.男尊女卑,君父一体 D.君父同伦,家国同构

25.明代福州的绸丝、漳州的纱绢、漳泉的糖等“无日不走分水岭及蒲城小关,下吴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但“闽不畜蚕,不植木棉,布帛皆自吴越至”。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

A.手工业技术发展相对均衡

C.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 B.抑商政策阻碍区域经济发展 D.区域间贩运贸易发展迅速

26.梁启超研究清代三百年学术思潮概括为“以复古为解放”“第一步,复宋之古,对于王学而得解放。第二步,复汉唐之古,对于程朱而得解放。第三步,复西汉之古。对于许郑而得解放。第四步,复先秦之古,对于一切传注而得解放。”材料表明

A.清代学术缺乏明确的方向

C.清代学术思想由复古而停滞不前

制度。”这表明维新派认为

A.民权是实现救亡图存手段

C.个人权利自由是民族归宿 B.实现民权与保护人权矛盾 D.民族问题本质是保护人权 B.对传统学术的反思有利于思想进步 D.清代崇古思想阻碍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27.有学者说维新派“民权是发挥近代民族国家作用的必要组成部分,而不是将它视为一种保护个人权利和自由的

28.邓小平曾指出: “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同志对全党起了领导作用„„尽管名义上他没有当什么总书记和军委主席,他实际上对军队的指挥以及重大问题上的决策,都为别的领导人所承认。”这体现了

A.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C.中共领导人顾全大局求真务实

A.说明我国农村已经进行包干到户

C.带动中国城乡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B.中共找到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D.党与军队的关系得以最终确立 B.表明中国已否定了苏联模式 D.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生产力水平 29.有学者认为,中国以前效法苏联搞了三十多年,也觉今是而昨非,回头搞起了“个体户”来,这一做法

30.“雅典政事的决断不取决于法律,而是取决于群众”。这说明苏格拉底殉道引发人们广泛的思考,包括法律形式上的正义先于、优于实质的正义,从死亡中获得新生的思想的永恒,舍生取义为实现法的价值的精神值得当今社会尊崇等内容。苏格拉底

A.敬告人们恪守道德底线

C.引导人们遵法守规 B.鼓励人们要理性思考 D.倡导人文主义精神

31.17世纪中后期的英国革命和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均首先宣布废除封建贵族制度,代之以财产资格限制为特征的社会标准,这为社会成员由此岸到彼岸,改变其社会地位提供了平等的舞台。这种制度变革

A.为下层民众社会革命树立了榜样

C.利于欧洲政党政治的普遍形成 B.促成国家权力转移到议会 D.推动了工业经济社会的到来

32.阿诺德·汤恩比说,历史学家将他们最旺盛的精力都用在了文集和期刊组装材料的工作上,当他们试图把这些材料加工成“成品”或“半成品”时,再次求助劳动分工,并产生了综合性的历史。这会不会是一种特技或错误英雄的幻想。这表明阿诺德·汤恩比

A.不赞成历史研究的工业化倾向

C.赞扬历史学家的科学精神 B.强调历史研究应为时代服务 D.认为必须回归传统历史研究的方法

33.苏联历史上,曾有法令规定:“当人民在挨饿,当失业现象日益严重的时候,凡是隐藏一普特余粮的人,凡是使国家损失一普特燃料的人,都是最大的罪犯。„„”这一法令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

C.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 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 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

34.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

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这说明

A. 政府试图消除资产阶级对工人的剥削 B.调整劳资关系是新政的重要内容之一

C.经济危机迫使美国放弃自由企业制度 D.社会主义运动在危机期间发展起来

35.2014年APEC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提出反腐议题,得到各国认同。最后通过了《北京反腐败宣言》,这体现了

A.APEC成员把反腐作为头等大事

C.APEC合作的扩大加深 B.APEC已成为经济政治一体化组织 D.中国试图加强对APEC的控制

第 Ⅱ 卷 (非选择题 160分)

40.(2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文明为什么会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连续不断的文明?一个原因在于地理方面。它的西南面和西面,乃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东面,是直到近代才能逾越的太平洋;北面和西北面,则为沙漠和大草原,它们起着很大的保护作用„„中国从一开始起,就能供养很可观的人口„„如此巨大无比的人力资源,使中国人能够不管事态发展如何,始终保持自己的特点„„还有中国的农业生活方式。农业是中国社会的基础;土地是否适宜耕种这一点,确定了中国文明的分布范围„„中国存在着一种可追溯到数千年前,最古老的商朝书面语。这种书面语具有特殊意义,因为各地区的中国人,尽管操的方言不同,但都懂得这种书面语„„与共同的书面语有关的,是非凡的国家考试制度。这种考试制度最初是综合性的,后来渐渐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官职之门向一切有才之士敞开,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儒家学说为中国和东亚大部分地区提供了儒家生活方式的准则,并做了合理说明,在长达二千多年的时间里,它一直充当中国文明的基础„„但到19世纪中叶,这一形势发生了突然而剧烈的变化。

材料二 19世纪后半期,自我为中心的中国人经历了一系列的灾难和痛苦。部分中国人开始反思和重新变革自己的文化。有官僚阶层开始的自强运动,有翻译介绍西学,也有个别人在生存危机下认识到非变革制度不可。商人阶级形成发展。在20世纪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并促成了一场民族解放运动。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文明保持连续性的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外来文明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6分)据此指出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的特点?(7分)

41.(12分)下图为世界贸易中国家和地区所占份额示意图。

比较上面两个饼状图,提炼一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请考生从所给的45、46、47、48四历史题中任选一题解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定于乾隆年间《大清律例》共1485条,继任者虽有增加,未有实质变化。

1902年,清廷按照与列强交涉情形,参照各国法律,细心考订,妥为拟议,务期中外通行,有裨治理,设修订法律馆,延聘东西各国精通法律博士、律师,更派大臣充实修订法律馆人员,译出一些法典,修改、制定了几部法典和一些单行法规,删除了旧例344条,废除了许多酷刑和缘坐。1903年准令成立商部,订立商律,“力行保商”,保护“出洋商民回华”。1906年改大理寺院“专掌审判”规定各审判衙门分民、刑,行政长官和检察官不得违涉。1909年诏示:三纲五常是数千年相传之国粹,立国之大本,今固不宜墨守故常,致失通变宜民之意。

材料二 1914年,袁世凯颁布了《县知事兼理司法事务暂行条例》,规定“凡未设法院各县之司法事务,委任县知事处理之。”1923年修订,1927年8月12日南京国民政府下令暂准援用。

----摘编于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晚清法律改革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原因。(9分)

(2)结合材料二,简要评价近代中国司法改革的效果。(6分)

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1763 年以前,北美的工商业得以顺利发展,呈现出空前的繁荣景象。在各殖民地,以市镇为单位,年满21岁的成年男子都可以参加市镇大会,选举市镇行政委员会、其他官员、出席殖民地议会的代表。据学者说,弗吉尼亚人特别“高傲地珍惜自己的自由,忍受不了任何限制,几乎不能容忍任何高高在上的权力的控制,甚至有这种想法他们都受不了”。 ----摘编自吴于廑等《世界史·近代史》(上)

材料二 非洲的市民社会是不发达的,部落体制根深蒂固,人们只有部落观念,只听部落长老的,政府和国家没有任何权威。虽然非洲绝大多数国家独立后学习美国的政治体制,实行三权分立,但政治不稳定是独立后非洲国家最大的灾难。独立后的非洲出现了一条新的谚语:“在非洲武装政变随着季节一起到来,有时是武装政变越过季节而来临。”非洲独立后政治上的一个重要副产品就是腐败。 -----摘编自钱乘旦等编著《世界现代化进程》

(1)根据材料,分析美国资产阶级代议制得以确立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评论非洲独立后政治体制的选择。(9分)

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如果把巴黎和会比作一场战争,那么打得最英勇的是法国,输得最惨的是美国,而英国占到的便宜最多。法国人坚持要求德国赔偿所有的战争费用,而且还要把德国四分五裂、切成碎片。威尔逊总统提出的“十四点原则”被英国和法国当作一个笑话。克里孟梭抱怨,上帝也不过只有“十诫”,威尔逊居然搞出来“十四点”。劳合·乔治说,威尔逊以为自己是个传教士,到欧洲来解放异教徒了。克里孟梭和劳合·乔治之间也有矛盾,但这并不妨碍他们联手愚弄威尔逊总统。他们明白,只要威胁不加入威尔逊心爱的“国联”,美国就会让步。威尔逊一步一步地后退,但却仍然梦想着,只要国联成立,就能扳回一局。

材料二 恰如凯恩斯所预言,一战结束后不到30年,又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巴尔干地区的人民至今还没有忘记,巴尔干战争、伊拉克战争、希腊和土耳其的矛盾、阿拉伯和以色列的矛盾,这些全部都是从巴黎和约的瓶子里释放出来的魔鬼。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何帆《凯恩斯在191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巴黎和会“打得最英勇的是法国,输得最惨的是美国,而英国占到的便宜最多”?(9分)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材料二的核心观点。(6分)

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在维持满清作为政治中心的大前提下,曾国藩的工作分两方面进行„„这是曾国藩对我国近代史的大贡献,我们至今还佩服曾文正公,就是因为他有这种伟大的眼光。徒然恢复我国的旧礼教而不接受西洋文化,我们还不能打破民族的大难关,因为我们绝不能拿礼义廉耻来抵抗帝国主义者的机械军器和机械制造。何况旧礼教本身就有不健全的地方,不应完全恢复。同时,徒然接受西洋文化而不恢复我国固有的美德,我们也不能救国救民族,因为腐化的旧社会和旧官僚根本不能举办事业,无论这个事业是新的或是旧的。

-----蒋廷黻《半新不旧是不中用的》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曾国藩“工作”的特点及其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作者肯定曾国藩有“伟大眼光”的用意及其历史观。(7分)

新课标高考历史模拟试题2

24—35 DCBAC CCDAB BC

40.(1)相对隔绝的地理环境;众多的人口或人力资源;自给自足的农业生活方式;统一的文字;完善的科举制;儒家文化的影响。(12分)

(2)影响:西方的冲击下,中国独立发展的道路被中断,部分知识分子改变传统观念,效仿西方文明;经济:学习西方技术,创办近代工业,推动工业化进程;政治:掀起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改革,促进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文化:翻译西方书籍从自然科学为主到以社会科学为主,传播民主科学思想。(6分)

特点:以实现民族富强为目的;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经历了从技术到制度到文化的向西方学习;领导近代化的力量从政府到民间;从传统到近代。(7分)

41.信息一:日本及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有活力,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份额越来越大,反映了20世纪世界经济中心转移的趋势。(4分)

说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实行多层次的对外开放;亚洲其它地区的国家赢得独立,发展外向型经济,经济总量不断增加;日本逐渐形成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经济快速发展。(8分) 信息二:非洲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被继续边缘化,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4分) 说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占主导地位,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经济主权和经济安全受到威胁。(8分)

45.(1)特点:参照外国法律制定;设立独立的机构;司法独立于行政、检察权;立法鼓励发展经济,废除不合时宜的法规。仍然固守一些传统理念(纲常伦理)。(6分)

原因:民族危机、统治危机;为了维护清政府统治;受西方法制的影响;立宪运动的推动:近代经济的发展(3分)

(2)结束君主专制制度下的法律体制,有利于近代中国政治文明的进步;保留了大量的司法传统,改革不彻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缺乏自由平等民主思想的社会根基,难以树立新型(现代)社会的法律体系。(6分)

46.(1)原因:独立前北美资本主义经济有较大发展;具有一定的民主传统;人民具有比较牢固的民主、自由、平等观念;市民社会的形成。(6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2)评论:非洲独立后照搬美国的政治体制,实行三权分立;(2分)

它不符全非洲实际情况;(1分)独立后的非洲,经济落后,市民社会不成熟,部落体制根深蒂固,国家意识淡薄;(2分)政局动荡,政治腐败。(2分)一个国家政治体制的选择必须结合本国国情。(1分)

47.(1)在巴黎和会上,法国要求最大限度地削弱乃至肢解德国,但无果而终;美国企图凭借经济实力建立国际联盟,攫取战后世界领导权,但事与愿违;英国奉行“势力均衡”政策,既要削弱德国,又要遏制法国称霸,以维护自身利益,最终实现了意图。(9分)

(2)材料二的观点:巴黎和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地区冲突的历史根源。(2分)评述:此观点有一定道理。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形成的凡尔赛体系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但不能长久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战胜国主要考虑削弱战败国和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利益,没有按照民族自决的原则做出安排,给以后巴尔干地区以及中东地区的冲突埋下了祸根。(4分)

48.(1)特点:体现“中体西用”观;革新与守旧并举。(4分)

原因:通过学习西方技术维护清朝统治;既主张接受西方文化,又希望恢复我国固有美德。(4分)

(2)用意: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正确对待中国文化。(4分)历史观:历史是延续的,有传承,不能分割。(3分)


相关文章

  • 2015年高三历史高考备考策略
  • 2015级历史高考备考方略 一.近三年高考历史试题走向分析 近三年<历史考试说明>明确表示,高考命题不拘泥于教科书,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由此命题专家进一步指出:材料第一,论从史出, ...查看


  • 高三历史教学反思 1
  • 高三历史教学反思 当高考结束的钟声敲响,备战了一年的09年高三历史教学也宣告结束.随着09高考的渐行渐远,高三这一年的紧张与快乐.疲惫与幸福,成功与失败一直相伴而行却一直充满希望的生活让我们至今回味:这一年历史教学的得与失,成与败也时常让我 ...查看


  • 2015年高考历史试题特点及趋势分析
  • 2015年高考历史试题特点及趋势分析 舒兰市第一中学校 高二历史 王岩 自2014年以来,中国的新课程改革进入深水区,同时也在尝试进行一些调整以适应全国各地的教育教学实际.2015年的历史学科高考试题在难度上有所降低,阅读量减少,但考查角度 ...查看


  • 2016高考历史试题特点
  • 2016年北京高考历史试题特点 及对今后高考复习的启示 2016年高考北京文综历史试题以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为依据,以人类历史的发展演变和重大事件为主要考查载体,关重历史学科能力.学科核心素养和考试的教育功能,既贴近中学历史教学实际,又充分体 ...查看


  • 2015全国卷2历史试题评述
  •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2015年全国课标卷(Ⅱ)历史试题评析及备考反思 2015年高考已渐趋潮退声息,全国课标卷无论是卷(Ⅰ)还是卷(Ⅱ)的 历史试题,都格外引人关注,直冲舆论的风口浪尖.由于许多省份将告别"自主命题" ...查看


  • 高三历史复习经验交流会发言稿
  • 高三历史复习经验交流会发言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下午好! 受高三年级组的邀请,要我就上届高三历史复习作点经验介绍.前面有许多老师就本学科复习谈了很多经验和具体做法.我想当时我们都是在同一年级组中,多数做法是年级组统一进行,具有共性,所以我 ...查看


  • [历史学科高考答题技巧]
  • <历史学科高考答题技巧> 一.<课程标准>.新<考试大纲>与历史学科高考题型的设置 (一)<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的设定 <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学生接受一定教育阶段之后的结果所做的具体 ...查看


  • 2013历史高考备考经验总结
  • 清水县第六中学 2013高考历史备考经验总结 历史学科组 张锋 2013年文科综合(新课标全国卷II)历史部分试题分析 一.2013年文科综合历史试题结构和题型基本保持去年风格 题量.分值不变:今年的历史试题仍为18道.其中,选择题12道, ...查看


  • 新教材省份高考试卷分析(吴文红)
  • 2010年新课改省份历史科高考试卷分析及 2011年高考备考策略 从2004年9月开始,山东.广东.海南与宁夏4省.区的高一新生率先进行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从而拉开了我国普通高中新课程背景下新一轮高考改革的帷幕.接着江苏.天津.浙江.辽宁. ...查看


  • 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解答规律探索(肖先成)
  • 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解答规律探索(一) 〇肖先成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强调历史体验以 及对历史的探究.考试大纲在"论证和探讨问题"中也 加深了对历史学科素养的要求: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