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工艺设计]课程标准

《纺织品工艺设计》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纺织品工艺设计 课程编码:

总学时数:理论学时26 实践学时26

适用专业:纺织品检验与贸易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纺织品检验与贸易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在纺织品检验与贸易专业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作为必修课开设,一般在开设纺织材料、纺织基础、针织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再开设本课程,也为后续课程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等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与解解问题的能力、掌握纺织品工艺的独立设计与计算技能。学好该课程,学生毕业后能从事纺织品生产工艺设计、产量计算、生产经营管理、产品质量检验与控制等岗位的工作。

(二)课程设计思路 1.设计理念:

(1)突出专业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注重与企业合作,按照“职业岗位→岗位需求能力→确立教学项目”的项目导向式的运行机制来组织教学。

(2)学以致用,以“用”促学,边“用”边学,突出“教、学、做”一体化的教育理念。

(3)学生是学习主体,鼓励学生职业能力发展,加强创新能力和意识培养的理念。在设计中,既要考虑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又要关注综合职业素质的养成,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课程设计思路:

以校企合作为切入点,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以项目教学为主要手段,积极探索教学方法与成绩评价方法的创新,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

(1)以校企合作为切入点的课程开发。通过邀请行业企业专家来校指导,从企业生产工艺设计管理一线人员了解工作任务与工作流程、毕业生反馈交流等形式,进行岗位职业分析与课程内容选取,通过企业老总来校举办讲座或行业企业骨干直接参与课程教学、教材编写,教师服务企业、学生顶岗实习等形式深度合作开发课程,以充分体现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2)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设计。在重视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重视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掌握纺织生产、产品工艺设计、质量指标检验、计划产量计算等全方面产品工艺开发设计与生产和市场开拓能力。由课堂学习发展到生产工艺学习,使课程学习具有开放性,通过生产合作学习以及对企业实际问题的讨论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与创新能力。

(3)以项目教学为中心的课程实施。一是教学组织项目化,把课程内容设计为6大典型学习领域(项目)共12个学习情境(典型工作任务),教学要求具体并可操作;二是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强调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情境模拟、分组讨论等多种方法的灵活运用;三是考核体系是由教师、学生、企业共同参与的多元考核、鼓励学生不断追求完善的动态考核、重视平时学习过程的随机考核构成;四是理论与实践比例为1:1,课时安排为第四学期,共计52学时,具体安排如下表1。

(4)以企业真实的工作过程开展教学设计。本课程以辽宁轻工职业学院纺织服装系的纺织实训车间为主要生产基地、以校外企业实习基地为目标基地、网络上的精品课程及大量社会资源项目为课程载体,以真实的生产管理过程开展教学模块和教学方案设计,充分运用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校内外顶岗实习等多种教学模式。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纺织品工艺设计课程作为纺织品检验与贸易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开设,其总体目标是:学生能够根据工艺设计不同织物的生产工艺流程来选择纱线原料,设计各个工序的工艺过程及工艺参数,按照工艺设计的要求,调试和控制纺织设备,按产品质量要求选择合理的工艺参数,并对各工序的半成品或成品进行质量控制。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吃苦耐劳的精神、勤奋工作的态度以及良好的质量意识和诚信守法的优秀品质,为今后从事生产一线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针对技能目标、知识目标和情感目标组织教学内容。

(二)具体目标 1.能力目标

(1)能够设计各类织物的生产工艺过程;

(2)熟悉并掌握各个工序的工艺计算和工艺参数的选择;

(3)能对半制品/成品质量提出要求,并能分析影响产品质量的相关因素和加以控制的方法;

2.知识目标

(1)原料(纤维)及纱线的鉴别与计算 (2)纺纱工艺设计与计算

(3)织物结构参数及织物规格设计与计算

(4)织物重量与用纱量计算、织物断裂强度的计算、穿经工艺的计算 (5)织造工艺流程与设备选择、织造卷装形式与计算 3.素质目标

良好的道德品质、认真的学习态度、清晰的工作思路、积极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学术风格、健康的身心、吃苦耐劳的精神、团结协作的团队意识、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本课程以纺织品生产工艺项目为载体,与企业合作设计并选取六个典型工作项目,根据岗位(群)工作任务要求,确定学习目标及学习内容,采取项目教学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生产过程为导向组织教学及考核。

表1 课程总体设计

表2 学习单元设计

四、实施建议 (一)考核评价建议

1.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并且注重过程评价,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2. 突出过程评价,结合课堂提问、课堂讨论、小组自评和互评、课后作业等方式,进行平时成绩评定;

3. 结合实验实训、分析设计,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积极引导学生加强实践环节学习;

4. 强调课程结束后的综合评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注重考核学生所拥有的综合职业能力及水平。

(二)教材编写及选用建议

1. 课程教学中所使用教材以课业文本为主,传统的教材作为辅助教材,逐步过渡到使用正式出版相关教材阶段。课业文本编写时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项目式教学的课程设计思想

2. 课业文本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 “教”与“学”的互动。由教师提出要求或示范,通过选用情境教学、现场教学、小组活动,完成相关任务,让学生掌握本课程的职业技能,在活动中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和开拓创新意识,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 3. 教师必须重视实践,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把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引入教学中。

4. 建议选择的传统辅助的主体教材和参考资料包括: 《纺织工艺设计与计算》 倪中秀 主编 国纺织出版社

《机织学》朱苏康 高卫东 主编 中国纺织出版社 《纺织工艺与设备》(下册)毛新华 主编 中国纺织出版社 (三)实验实训设备配置建议

多个教学场所综合考虑能够满足两个标准班级的教学需要,设备按每个环节提供的数量要求给予满足,要结合分组情况具体考虑。可以作为落实设备投入的依据。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1.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录像、多媒体课件、FLASH 动画,利用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字图书馆、纺织专业网站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教学内容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

2. 将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课件、习题、实验实训、多媒体教学文件等资源整合,建成网络课程,使学生可进行网上学习

3. 搭建产学合作平台,利用综合实训室和纺织企业资源,充分满足学生现场教学、实验实训和顶岗实习的需要,并在合作中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和教学内容的调整。 4. 充分利用校内实习实训条件,对机械部分的内容进行现场教学,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增强实际工作环境的真实感。在教师工作室指导学生完成机织复杂产品设计任务。 5. 加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周边城市纺织企业合作,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加校外实训基地,将企业生产过程加工整理成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内容,并对真实的工作情境进行分析,提炼出能为教学服务的内容。

(五)其它

该课程标准依据纺织行业专业调研报告和2014级纺织品检验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制。

五、其它说明 编制人:赵玉良

编制日期:2014年6月24日 审核人:乔燕

《纺织品工艺设计》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纺织品工艺设计 课程编码:

总学时数:理论学时26 实践学时26

适用专业:纺织品检验与贸易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纺织品检验与贸易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在纺织品检验与贸易专业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作为必修课开设,一般在开设纺织材料、纺织基础、针织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再开设本课程,也为后续课程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等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与解解问题的能力、掌握纺织品工艺的独立设计与计算技能。学好该课程,学生毕业后能从事纺织品生产工艺设计、产量计算、生产经营管理、产品质量检验与控制等岗位的工作。

(二)课程设计思路 1.设计理念:

(1)突出专业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注重与企业合作,按照“职业岗位→岗位需求能力→确立教学项目”的项目导向式的运行机制来组织教学。

(2)学以致用,以“用”促学,边“用”边学,突出“教、学、做”一体化的教育理念。

(3)学生是学习主体,鼓励学生职业能力发展,加强创新能力和意识培养的理念。在设计中,既要考虑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又要关注综合职业素质的养成,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课程设计思路:

以校企合作为切入点,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以项目教学为主要手段,积极探索教学方法与成绩评价方法的创新,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

(1)以校企合作为切入点的课程开发。通过邀请行业企业专家来校指导,从企业生产工艺设计管理一线人员了解工作任务与工作流程、毕业生反馈交流等形式,进行岗位职业分析与课程内容选取,通过企业老总来校举办讲座或行业企业骨干直接参与课程教学、教材编写,教师服务企业、学生顶岗实习等形式深度合作开发课程,以充分体现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2)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设计。在重视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重视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掌握纺织生产、产品工艺设计、质量指标检验、计划产量计算等全方面产品工艺开发设计与生产和市场开拓能力。由课堂学习发展到生产工艺学习,使课程学习具有开放性,通过生产合作学习以及对企业实际问题的讨论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与创新能力。

(3)以项目教学为中心的课程实施。一是教学组织项目化,把课程内容设计为6大典型学习领域(项目)共12个学习情境(典型工作任务),教学要求具体并可操作;二是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强调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情境模拟、分组讨论等多种方法的灵活运用;三是考核体系是由教师、学生、企业共同参与的多元考核、鼓励学生不断追求完善的动态考核、重视平时学习过程的随机考核构成;四是理论与实践比例为1:1,课时安排为第四学期,共计52学时,具体安排如下表1。

(4)以企业真实的工作过程开展教学设计。本课程以辽宁轻工职业学院纺织服装系的纺织实训车间为主要生产基地、以校外企业实习基地为目标基地、网络上的精品课程及大量社会资源项目为课程载体,以真实的生产管理过程开展教学模块和教学方案设计,充分运用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校内外顶岗实习等多种教学模式。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纺织品工艺设计课程作为纺织品检验与贸易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开设,其总体目标是:学生能够根据工艺设计不同织物的生产工艺流程来选择纱线原料,设计各个工序的工艺过程及工艺参数,按照工艺设计的要求,调试和控制纺织设备,按产品质量要求选择合理的工艺参数,并对各工序的半成品或成品进行质量控制。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吃苦耐劳的精神、勤奋工作的态度以及良好的质量意识和诚信守法的优秀品质,为今后从事生产一线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针对技能目标、知识目标和情感目标组织教学内容。

(二)具体目标 1.能力目标

(1)能够设计各类织物的生产工艺过程;

(2)熟悉并掌握各个工序的工艺计算和工艺参数的选择;

(3)能对半制品/成品质量提出要求,并能分析影响产品质量的相关因素和加以控制的方法;

2.知识目标

(1)原料(纤维)及纱线的鉴别与计算 (2)纺纱工艺设计与计算

(3)织物结构参数及织物规格设计与计算

(4)织物重量与用纱量计算、织物断裂强度的计算、穿经工艺的计算 (5)织造工艺流程与设备选择、织造卷装形式与计算 3.素质目标

良好的道德品质、认真的学习态度、清晰的工作思路、积极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学术风格、健康的身心、吃苦耐劳的精神、团结协作的团队意识、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本课程以纺织品生产工艺项目为载体,与企业合作设计并选取六个典型工作项目,根据岗位(群)工作任务要求,确定学习目标及学习内容,采取项目教学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生产过程为导向组织教学及考核。

表1 课程总体设计

表2 学习单元设计

四、实施建议 (一)考核评价建议

1.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并且注重过程评价,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2. 突出过程评价,结合课堂提问、课堂讨论、小组自评和互评、课后作业等方式,进行平时成绩评定;

3. 结合实验实训、分析设计,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积极引导学生加强实践环节学习;

4. 强调课程结束后的综合评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注重考核学生所拥有的综合职业能力及水平。

(二)教材编写及选用建议

1. 课程教学中所使用教材以课业文本为主,传统的教材作为辅助教材,逐步过渡到使用正式出版相关教材阶段。课业文本编写时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项目式教学的课程设计思想

2. 课业文本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 “教”与“学”的互动。由教师提出要求或示范,通过选用情境教学、现场教学、小组活动,完成相关任务,让学生掌握本课程的职业技能,在活动中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和开拓创新意识,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 3. 教师必须重视实践,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把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引入教学中。

4. 建议选择的传统辅助的主体教材和参考资料包括: 《纺织工艺设计与计算》 倪中秀 主编 国纺织出版社

《机织学》朱苏康 高卫东 主编 中国纺织出版社 《纺织工艺与设备》(下册)毛新华 主编 中国纺织出版社 (三)实验实训设备配置建议

多个教学场所综合考虑能够满足两个标准班级的教学需要,设备按每个环节提供的数量要求给予满足,要结合分组情况具体考虑。可以作为落实设备投入的依据。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1.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录像、多媒体课件、FLASH 动画,利用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字图书馆、纺织专业网站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教学内容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

2. 将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课件、习题、实验实训、多媒体教学文件等资源整合,建成网络课程,使学生可进行网上学习

3. 搭建产学合作平台,利用综合实训室和纺织企业资源,充分满足学生现场教学、实验实训和顶岗实习的需要,并在合作中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和教学内容的调整。 4. 充分利用校内实习实训条件,对机械部分的内容进行现场教学,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增强实际工作环境的真实感。在教师工作室指导学生完成机织复杂产品设计任务。 5. 加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周边城市纺织企业合作,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加校外实训基地,将企业生产过程加工整理成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内容,并对真实的工作情境进行分析,提炼出能为教学服务的内容。

(五)其它

该课程标准依据纺织行业专业调研报告和2014级纺织品检验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制。

五、其它说明 编制人:赵玉良

编制日期:2014年6月24日 审核人:乔燕


相关文章

  • 针织技术与针织服装专业2010级人才培养方案
  • 2010级针织技术与针织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 招生对象.修业年限与学历 1.招生对象 普通高中毕业生.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 2.修业年限与学历 全日制,基本学制3年.学生可以在修满学分后提前毕业,也可延长修读时间,最长学习年限为5年. ...查看


  • 纺织工程系
  • 纺织工程系 纺织工程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大学英语.大学物理.计算机应用基础.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纺织材料学.纺纱学.织造学.针织学.染整工艺学.非织造技术:纺纱工艺与质量控制.织造工艺与质量控制.纺织CAD.织物组织与结构.纺织厂设计 ...查看


  • 上海市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 上海市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2011)年 度 报 告 书项目名称东华大学与德国劳特林根应用技术大学 合作举办轻化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项目批准书编号 批 准 书 有 效 期至MOE31DE2A20020525O 2011 年 6 月 27 日( ...查看


  • 西安工程大学本科专业情况简介
  • 西安工程大学本科专业情况简介 纺织工程专业 专业概况:本专业是我校特色专业之一,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省级名牌专业.该专业涵盖了纤维材料.纺织品设计.纺织品加工设备.纺织生产质量控制.纺织品经营与贸易.计算机应用等多方面 ...查看


  • 针织物组织与设计
  • <针织物组织与设计>课程标准 课程基本信息表 学时分配表 第一部分 课程定位 随着针织行业的迅速崛起,特别是继新原料.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等对行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涌现对设计人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从人 ...查看


  • 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建设规划
  • 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建设规划 一.建设背景与依据 1.建设的紧迫性 传统手工艺术和民间工艺美术与中国的社会生活.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曾经有着辉煌的发展历史.但由于时代的发展.技术的先进,越来越多的工艺品.手工品.传统工艺越来越被大家 ...查看


  • 服装专业课程与职业相关性初探
  • 2010年8月第25卷第4期纺织教育T ex til e Educati on A ug. , 2010V o. l 25N o. 4 服装专业课程与职业相关性初探 姜 蕾, 徐秀云, 郭瑞良, 史丽敏, 赵欲晓 (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艺术与工 ...查看


  • 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正文1
  • 前言 腈纶工业始于20世纪50年代,先后经历了快速发展期,缓慢期,进入21世纪发展速度呈现螺旋上升的趋势,在发达国家产量逐渐降低,而发展中国家产量不断走高.腈纶的用途多种多样,它产量大,价格便宜,质量堪比羊毛.棉花.在纺织行业中有着举足轻重 ...查看


  • 天津工业大学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考研
  • 天津工业大学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考研 本专业培养掌握服装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能在服装生产.科研.教学.贸易等部门从事服装产品设计与开发.服装生产技术.服装企业管理.针织产品工艺设计与生产.服装贸易以及服装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