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永恒的教书匠一一季羡林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

一个永恒的教书匠一一季羡林

晚近,季羡林先生的头衔,除了教育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通常还有一项“国学大师”。为此,有人在报上陈辞,认为“季羡林的专业是佛学和梵文研究,算不上国学大师”。有人又撰文反驳,认为“传统国学的许多重大领域季羡林都涉及到了,绝对称得上是国学大师”。2007年5月,中央电视台拍摄季老的专题,拿我作陪衬,其间就提到了这段公案,问我怎么看。卑之无甚高论,窃以为,这事不值得争辩,在东西融会、环球一村的21世纪的今天,国学大师也者,既不应是一味钻故纸堆的冬烘先生,也无所谓荣辱褒贬。要我说,季羡林就是季羡林,他是一个平凡的人,也是一个大有人格魅力的人。他的平凡,即如他所说,只是一个教书匠,至多再加一个写家;他的大有人格魅力,就在于亦儒亦释亦道,而又非儒非释非道,从心所欲,脱略形迹,无法取替,不可超越。这后八个字,是我自己加的,季先生生前若听到,一定不赞成。记得有一年,胡光利、梁志刚两位学兄出版《此情犹思一一季羡林回忆录》,在前言中写上“国学大师”“国宝级学者”“北大唯一终身教授”等词,季先生阅后,坚决要求删去。季先生说:“真正的大师是王国维、陈寅恪、吴宓,我算什么大师?我生的晚,不能望大师们的项背,不过是个杂家,一个杂牌军而已,不过生的晚些,活的时间长些罢了。”

2006年,第19届世界诗人大会在我国山东泰安召开,会上,季羡林、高占祥、李国彝三位被评为世界桂冠诗人。这又是一顶高帽。季先生在中学时,曾有“诗人”外号,说明他是喜欢诗的,是有这方面的素养的,但他一生发表之诗,据笔者所知,不会超过十首。季先生著作等身,身列作家之林,还自慊是票友。以不到十首诗的数量,荣膺世界桂冠诗人称号,他老人家肯定会感到惶恐。我没有猜错,一次见面中,季先生说了创作经过。季先生讲:“原本是泰安地区来人,说请我写一首诗,关于泰山的。我自幼景仰泰山,至今初衷不改,兴致一上,就动笔了。7月29日(2005年),温总理来,来得特早,我桌上摊着稿纸,没有收拾。总理问我最近在写什么,我说在写关于泰山的诗,并且念了开头几句。以后新华社就作了报道。再以后,你们都知道了的,我季某人忽然就成了桂冠诗人。”说到这儿,季先生转为“难得糊涂”,他说:“桂冠诗人不是随便戴的哦,他们这么做,只能使我脸红。”

笔者觉得,仅就94岁的老人,依然拥有这般创作活力,《泰山颂》就值得一读;在这一点上,季先生完全用不着脸红。季先生写完搁下,但一直未定稿,他自觉不够完善,到了2008年12月21日,97岁了,又拿出来修改,在一处添了三行24字:“万木争高,万卉争艳。争而不斗,和谐自然。天人合一,宛然实现。”其他几处亦有修改。这种“春蚕到死丝方尽”的精神,着实令人感动。

泱泱中华,特点是人多,人多思想杂,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许多议论,是颇为滑稽的。譬如有人转给我一篇文章.是从网上下载的,讽刺季老是官迷,理由是从杨绛的《我们仨》推测,那个想当中国社科院副院长,而最终没有当成的,估计就是季羡林。嘻嘻,胡为乎来哉!熟悉季老的人都知道,他对官场,一向敬而远之,了无兴趣。证以笔者的目睹:那还是上世纪90年代,一天,有老友自城内来见季先生,落座,喝茶,老友说起近来见了哪些哪些高官,禁不住眉飞色舞,唾星四溅。季先生干坐一旁,默然无语,待老友走后,只幽幽地说了一句:“他还很得意。”这一句就表明了季先生的心迹。即以中国社科院副院长一职来说,倒的确有这么一回事:“文革”后,某要员曾建议季先生出任此职。季先生么,婉拒了。尔后,北大让他当副校长,他倒是痛快地应承。为此,有人曾当面讶怪:“为什么放着副部级的职位不要,却要这个副局级呢?”季先生说:“什么级别,我脑子里没想过这个!”一一他想的,就是当他的教书匠。

(节选自《文汇报》)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

A.季羡林是一个平凡的人,他只是一个教书匠,至多再加一个写家;他一生发表的诗,虽然不超过十首,却又是一个大有人格魅力的人。

B.季羡林先生亦儒亦释亦道,而又非儒非释非道,从心所欲,脱略形迹,无法取替,不可超越。这正是“国学大师”应有的魅力和境界。

C.94岁的季羡林老人创作了《泰山颂》,97岁时,又拿出来修改,表明季先生为了避免名不副实而坚持修改文稿,也说明“文章不厌百回改”“佳作常从改中出”。

D.季先生拒绝出任中国社科院副院长一职,而痛快地应承北大副校长一职,说明季先生贵有自知之明,与其力不从心,不如扬长避短。

E.作者在文中列举了几处人们对季老先生的不一致的评价,然后把自己亲身经历的几件事情简要描述出来,虽未直接评论,但足以让读者了解季老先生的为人。

2.文中说:“季羡林也是一个大有人格魅力的人。”那么,他的“人格魅力”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

3.文章最后一段画线的句子“这一句就表明了季先生的心迹”,说说表明了季先生怎样的“心迹”。(6分)

4.对于季羡林究竟算不算“国学大师”,作者没有直接评论。你读了本文以后,如何评价季羡林先生呢?(8分)

阅读答案:

【答案】

1.BE

2.(学识)学贯古今,知识渊博;(品质)诚实谦虚,严谨执著;超凡脱俗(答“清高”亦可),热爱教育。(6分。意思接近即可)

3.对官场,敬而远之,了无兴趣,清高脱俗;鄙视艳羡高官厚禄、投机钻营的人(或:鄙视那种爱慕虚荣之人);一心扑在他所热爱的教育事业上,这显示了季先生为教育事业而献身的精神。(6分。意思接近即可,少一角度扣2分)

4.传统国学的重大领域季羡林先生都涉及到了,学识渊博;既不是一味钻故纸堆的冬烘先生,也无所谓荣辱褒贬;亦儒亦释亦道,而又非儒:!=释非道,从心所欲,脱略形迹;季先生著作等身,身列作家之林,还自谦为票j爻,他是一位不可超越的“国学大师”。(围绕以上几点展开即可,未结合文章内容,只是进行空洞评价,赋分减半)

【解析】

1.

试题分析:A项更主要的是“平凡”;C项非“为了避免名不副实而坚持修改文稿”,实为治学严谨;D项非“有自知之明”“力不从心”,他想的,就是当他的教书匠。(5分,对一项给2分)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本题重点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此题要根据要求找到信息在文中的位置,然后总结概括出要点。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本题重点考查学生对重要句子理解的能力。理解重要的句子要联系上下文,推敲出句子的含义。在对句子进行理解时,要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对重要句子的含义的理解,若能把它放到上下文中去思考,去猜读,去推敲.问题常能迎刃而解。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本题重点考查学生对文中某些问题探究、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这种题型重在学生自身的个性见解,并不是简单地亮明自己的观点,说出自己的启发,或做出评价,而应有深度的阐述,有理有据,让人折服。要求观点鲜明、准确,理由充分,从文本出发。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

一个永恒的教书匠一一季羡林

晚近,季羡林先生的头衔,除了教育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通常还有一项“国学大师”。为此,有人在报上陈辞,认为“季羡林的专业是佛学和梵文研究,算不上国学大师”。有人又撰文反驳,认为“传统国学的许多重大领域季羡林都涉及到了,绝对称得上是国学大师”。2007年5月,中央电视台拍摄季老的专题,拿我作陪衬,其间就提到了这段公案,问我怎么看。卑之无甚高论,窃以为,这事不值得争辩,在东西融会、环球一村的21世纪的今天,国学大师也者,既不应是一味钻故纸堆的冬烘先生,也无所谓荣辱褒贬。要我说,季羡林就是季羡林,他是一个平凡的人,也是一个大有人格魅力的人。他的平凡,即如他所说,只是一个教书匠,至多再加一个写家;他的大有人格魅力,就在于亦儒亦释亦道,而又非儒非释非道,从心所欲,脱略形迹,无法取替,不可超越。这后八个字,是我自己加的,季先生生前若听到,一定不赞成。记得有一年,胡光利、梁志刚两位学兄出版《此情犹思一一季羡林回忆录》,在前言中写上“国学大师”“国宝级学者”“北大唯一终身教授”等词,季先生阅后,坚决要求删去。季先生说:“真正的大师是王国维、陈寅恪、吴宓,我算什么大师?我生的晚,不能望大师们的项背,不过是个杂家,一个杂牌军而已,不过生的晚些,活的时间长些罢了。”

2006年,第19届世界诗人大会在我国山东泰安召开,会上,季羡林、高占祥、李国彝三位被评为世界桂冠诗人。这又是一顶高帽。季先生在中学时,曾有“诗人”外号,说明他是喜欢诗的,是有这方面的素养的,但他一生发表之诗,据笔者所知,不会超过十首。季先生著作等身,身列作家之林,还自慊是票友。以不到十首诗的数量,荣膺世界桂冠诗人称号,他老人家肯定会感到惶恐。我没有猜错,一次见面中,季先生说了创作经过。季先生讲:“原本是泰安地区来人,说请我写一首诗,关于泰山的。我自幼景仰泰山,至今初衷不改,兴致一上,就动笔了。7月29日(2005年),温总理来,来得特早,我桌上摊着稿纸,没有收拾。总理问我最近在写什么,我说在写关于泰山的诗,并且念了开头几句。以后新华社就作了报道。再以后,你们都知道了的,我季某人忽然就成了桂冠诗人。”说到这儿,季先生转为“难得糊涂”,他说:“桂冠诗人不是随便戴的哦,他们这么做,只能使我脸红。”

笔者觉得,仅就94岁的老人,依然拥有这般创作活力,《泰山颂》就值得一读;在这一点上,季先生完全用不着脸红。季先生写完搁下,但一直未定稿,他自觉不够完善,到了2008年12月21日,97岁了,又拿出来修改,在一处添了三行24字:“万木争高,万卉争艳。争而不斗,和谐自然。天人合一,宛然实现。”其他几处亦有修改。这种“春蚕到死丝方尽”的精神,着实令人感动。

泱泱中华,特点是人多,人多思想杂,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许多议论,是颇为滑稽的。譬如有人转给我一篇文章.是从网上下载的,讽刺季老是官迷,理由是从杨绛的《我们仨》推测,那个想当中国社科院副院长,而最终没有当成的,估计就是季羡林。嘻嘻,胡为乎来哉!熟悉季老的人都知道,他对官场,一向敬而远之,了无兴趣。证以笔者的目睹:那还是上世纪90年代,一天,有老友自城内来见季先生,落座,喝茶,老友说起近来见了哪些哪些高官,禁不住眉飞色舞,唾星四溅。季先生干坐一旁,默然无语,待老友走后,只幽幽地说了一句:“他还很得意。”这一句就表明了季先生的心迹。即以中国社科院副院长一职来说,倒的确有这么一回事:“文革”后,某要员曾建议季先生出任此职。季先生么,婉拒了。尔后,北大让他当副校长,他倒是痛快地应承。为此,有人曾当面讶怪:“为什么放着副部级的职位不要,却要这个副局级呢?”季先生说:“什么级别,我脑子里没想过这个!”一一他想的,就是当他的教书匠。

(节选自《文汇报》)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

A.季羡林是一个平凡的人,他只是一个教书匠,至多再加一个写家;他一生发表的诗,虽然不超过十首,却又是一个大有人格魅力的人。

B.季羡林先生亦儒亦释亦道,而又非儒非释非道,从心所欲,脱略形迹,无法取替,不可超越。这正是“国学大师”应有的魅力和境界。

C.94岁的季羡林老人创作了《泰山颂》,97岁时,又拿出来修改,表明季先生为了避免名不副实而坚持修改文稿,也说明“文章不厌百回改”“佳作常从改中出”。

D.季先生拒绝出任中国社科院副院长一职,而痛快地应承北大副校长一职,说明季先生贵有自知之明,与其力不从心,不如扬长避短。

E.作者在文中列举了几处人们对季老先生的不一致的评价,然后把自己亲身经历的几件事情简要描述出来,虽未直接评论,但足以让读者了解季老先生的为人。

2.文中说:“季羡林也是一个大有人格魅力的人。”那么,他的“人格魅力”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

3.文章最后一段画线的句子“这一句就表明了季先生的心迹”,说说表明了季先生怎样的“心迹”。(6分)

4.对于季羡林究竟算不算“国学大师”,作者没有直接评论。你读了本文以后,如何评价季羡林先生呢?(8分)

阅读答案:

【答案】

1.BE

2.(学识)学贯古今,知识渊博;(品质)诚实谦虚,严谨执著;超凡脱俗(答“清高”亦可),热爱教育。(6分。意思接近即可)

3.对官场,敬而远之,了无兴趣,清高脱俗;鄙视艳羡高官厚禄、投机钻营的人(或:鄙视那种爱慕虚荣之人);一心扑在他所热爱的教育事业上,这显示了季先生为教育事业而献身的精神。(6分。意思接近即可,少一角度扣2分)

4.传统国学的重大领域季羡林先生都涉及到了,学识渊博;既不是一味钻故纸堆的冬烘先生,也无所谓荣辱褒贬;亦儒亦释亦道,而又非儒:!=释非道,从心所欲,脱略形迹;季先生著作等身,身列作家之林,还自谦为票j爻,他是一位不可超越的“国学大师”。(围绕以上几点展开即可,未结合文章内容,只是进行空洞评价,赋分减半)

【解析】

1.

试题分析:A项更主要的是“平凡”;C项非“为了避免名不副实而坚持修改文稿”,实为治学严谨;D项非“有自知之明”“力不从心”,他想的,就是当他的教书匠。(5分,对一项给2分)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本题重点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此题要根据要求找到信息在文中的位置,然后总结概括出要点。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本题重点考查学生对重要句子理解的能力。理解重要的句子要联系上下文,推敲出句子的含义。在对句子进行理解时,要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对重要句子的含义的理解,若能把它放到上下文中去思考,去猜读,去推敲.问题常能迎刃而解。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本题重点考查学生对文中某些问题探究、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这种题型重在学生自身的个性见解,并不是简单地亮明自己的观点,说出自己的启发,或做出评价,而应有深度的阐述,有理有据,让人折服。要求观点鲜明、准确,理由充分,从文本出发。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相关文章

  • [一个永恒的教书匠--季羡林]阅读答案
  • 一个永恒的教书匠--季羡林 晚近,季羡林先生的头衔,除了教育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通常还有一项"国学大师".为此,有人在报上陈辞,认为"季羡林的专业是佛学和梵文研究,算不上国学大师".有人又撰文反驳 ...查看


  • 二月兰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题 二月兰 季羡林 二月兰是一种常见的野花,花朵不大,紫白相间我在燕园里已经住了四十多年,最初我并没有特别注意到这种小花,直到前年,宅旁.篱下.林中.山头.土坡.湖边,只要有空隙的地方,都是一团紫气,间以白雾,小 ...查看


  • [先生]读后感
  • 我们距离"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有多远 --<先生>读后感 郑东新区外国语学校 张精丽 徜徉在<先生>这本厚重的书里,与民国时期最伟大的十位"先生"近距离接触,我时而激动,时 ...查看


  • 勤学习强党性献教育
  • 勤学习 强党性 献教育 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始终用共产党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守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不动摇,凡事以学生为第一出发点,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教育服务. 积极倡导.大力弘扬优良传统,坚定理想信念,我认为,作为一 ...查看


  • 在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
  • 在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 忻城县实验小学:蓝妙萍 教书育人是教育的主旋律.作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语文学科,有着非常丰富的人文教育因素.文质兼美的语文教材比其他教材有着得天独厚的育人作用.可是近年来,许多家长和教师都把目光集中在了学 ...查看


  •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第四单元同步优化训练A卷[人教版]
  • 第四单元训练(A卷) 一.基础知识平台(16分,每小题4分) 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归省( ) 潺潺( ) 行辈( ) ... 羁绊( ) 亢奋( ) 冗杂( ) ... 答案:xǐnɡ chán hánɡ fú jī kànɡ rǒ ...查看


  •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检测
  •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检测 高三 2011-05-24 20:27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检测 中国 ,只有一个陈寅恪 张昌华 富有诗人气质的陈寅恪,本是一个纯正的学人.他学问广博.精深,在宗教.史学.语言.人类学.校勘学.文学上的建树颇高,尤 ...查看


  • 季老足迹:知识分子的精神高地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季老足迹:知识分子的精神高地 12日下午5时半,一场罕见的大雨笼罩整个北京大学,但北大百周年纪念讲堂前的广场上,仍然聚集着北大的师生,还有很多人从校园外特地赶来,悼念季羡林老先生,久久不愿离去. "我没有 ...查看


  • 季羡林[三思而行]阅读答案
  • 三 思 而 行 季羡林 ①"三思而行",是我们现在常说的一句话,是 劝人做事不要鲁莽,要仔细考虑,然后行动,则成功的可能性会大一些,碰壁的可能性会小一些. ②要数典而不忘祖,也并不难.这个典故就出在<论语•公冶长第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