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解应用题练习题1

六年级奥数:比例问题(1)

年级 姓名

一、 填空题

16=( )10=( )% 20

2.在3:5里,如果前项加上6,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加 .

3.12:1的图纸上,精密零件的长度为6厘米,它的实际长度是 毫米.

4.某生产队有一块正方形菜地,边长120米,在总面积中种植西红柿、南瓜、

1茄子面积的比是25:1:,三种蔬菜各种了 亩. 2

5.买甲、乙两种铅笔共210支,甲种铅笔每支价值3分,乙种铅笔每支价值4分,两种铅笔用去的钱相同,甲种铅笔买了 支.

6.车库中停放若干辆双轮摩托车和四轮小卧车,车的辆数与车的轮子数的比是2:5.问:摩托车的辆数与小卧车的辆数的比是 .

1117.自然数A、B满足,且A:B=7:13.那么,A+B= . AB182

8.光明小学有三个年级,一年级学生占全校学生人数的25%,二年级与三年级学生人数的比是3:4,已知一年级比三年级学生少40人,一年级有学生 人.

9.水泥、石子、黄砂各有5吨,用水泥、石子、黄砂按5:3:2拌制某种混凝土,若用完石子,水泥缺 吨.黄砂多 吨.

10.甲、乙两人步行的速度比是13:11.如果甲、乙分别由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0.5小时后相遇,如果它们同向而行,那么甲追上乙需要 小时.

1.4:( )=

二、解答题

11.已知甲、乙两数的比为5:3,并且它们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的和是1040,那么甲数是多少,乙数是多少.

12.有一块铜锌合金,其中铜与锌的比是2:3.现在加入锌6克,共得新合金36克,求在新合金内铜与锌的比.

13.一段路程分成上坡、平路、下坡三段,各段路程长之比依次是1:2:3.某人走各段路所用时间之比依次是4:5:6.已知他上坡时速度为每小时3千米.路程全长50千米.问:此人走完全程用了多少时间?

14.一个圆柱体的容器中,放有一个长方形铁块.现在打开一个水龙头往容器中注水,3分钟时,水恰好没过长方体的顶面,又过了18分钟,水灌满容器.已知容器的高度是50厘米.长方体的高度是20厘米,那么长方体底面积:容器底面面积等于多少?

———————————————答 案——————————————————————

1. 5;8;80.

16y10z%,可以求得x=5,y=8, z=80. 设4:x=20

2. 10

在3:5里,如果前项加6,前项为3+6=9,即扩大了93=3倍,要使比值不变,后项也应扩大3倍,即为53=15.后项应增加15-5=10.

3. 5

根据: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可得:6(12:1)=0.5(厘米)=5(毫米).

4. 约为20.4亩、0.8亩、0.4亩

总面积:120120=14400(平方米)

5. 120

甲、乙两种铅笔单价之比为3:4,又两种笔用去的单价相同,故甲乙两种铅笔

444数之比为4:3.其中甲占总数的即,甲种铅笔数为210120(支). 7437

6. 3:1

因为2:5=4:10,所以4辆车共有10个轮子,如果4辆车全是小卧车,那么轮子数应为16个,比实际多6个.故每4辆车中有摩托车(44-10)(4-2)=3(辆),有小卧车1辆.所以摩托车与小卧车的辆数之比为3:1.

7. 240

111161设A=7K,B=13K,,故K=12,从而AB7K13K91K182

A+B=20K=240.

8. 56

43.二、三年级占全校总数的1-25%=75%,故三年级占全校总数的75%437

35一年级比三年级少的40人占全校的25%.于是全校有728

540224(人),一年级学生有22425%=56(人). 28

129. 3;1 33

33石子占总份数的,即.当石子用5吨时,混凝土共有53210

32512516(吨),因为水泥占总份数的即,那么16吨混凝土中的水10353223

211泥应为168(吨). 323

2213(吨) 同法可求得16吨混凝土中的黄砂为:1653233

1112水泥缺853(吨),黄砂多531(吨). 3333

10. 6

设甲的速度为每小时行13K米,乙的速度为每小时行11K千米,则两地相距(13K+11K)0.5=12K千米.甲追上乙需12K(13K-11K)=6(小时).

11. 设甲和乙的最大公约数为K,则甲数为5K,乙数为3K,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为15K.于是K+15K=1040,解得K=65.

从而甲数为565=325,乙数为365=195.

12. 旧合金的重量为36-6=30(克). 222,故旧合金中有铜3012(克),有锌铜在旧合金中占2355

30-12=18(克).

新合金中,铜仍为12克,锌为18+6=24(克),于是铜与锌的比为12:24=1:2.

11125,上坡路程为5013. 上坡路占总路程的(千米),上坡123663

2525时间为3(小时). 39

[1**********]0平路时间为(小时),下坡时间为(小时). 94369436

25125150510(小时) 全程时间为9363612

14. 注满容器20厘米高的水与30厘米高的水所用时间之比为20:30=2:3.

2注20厘米的水的时间为1812(分),这说明注入长方形铁块所占空间的水要3

用时间为12-3=9(分).已知长方形铁块高为20厘米,因此它们底的面积比等于它们的体积之比,而它们的体积比等于所注入时间之比,故长方形底面面积:容器底面面积=9:12=3:4.

六年级奥数:比例问题(1)

年级 姓名

一、 填空题

16=( )10=( )% 20

2.在3:5里,如果前项加上6,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加 .

3.12:1的图纸上,精密零件的长度为6厘米,它的实际长度是 毫米.

4.某生产队有一块正方形菜地,边长120米,在总面积中种植西红柿、南瓜、

1茄子面积的比是25:1:,三种蔬菜各种了 亩. 2

5.买甲、乙两种铅笔共210支,甲种铅笔每支价值3分,乙种铅笔每支价值4分,两种铅笔用去的钱相同,甲种铅笔买了 支.

6.车库中停放若干辆双轮摩托车和四轮小卧车,车的辆数与车的轮子数的比是2:5.问:摩托车的辆数与小卧车的辆数的比是 .

1117.自然数A、B满足,且A:B=7:13.那么,A+B= . AB182

8.光明小学有三个年级,一年级学生占全校学生人数的25%,二年级与三年级学生人数的比是3:4,已知一年级比三年级学生少40人,一年级有学生 人.

9.水泥、石子、黄砂各有5吨,用水泥、石子、黄砂按5:3:2拌制某种混凝土,若用完石子,水泥缺 吨.黄砂多 吨.

10.甲、乙两人步行的速度比是13:11.如果甲、乙分别由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0.5小时后相遇,如果它们同向而行,那么甲追上乙需要 小时.

1.4:( )=

二、解答题

11.已知甲、乙两数的比为5:3,并且它们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的和是1040,那么甲数是多少,乙数是多少.

12.有一块铜锌合金,其中铜与锌的比是2:3.现在加入锌6克,共得新合金36克,求在新合金内铜与锌的比.

13.一段路程分成上坡、平路、下坡三段,各段路程长之比依次是1:2:3.某人走各段路所用时间之比依次是4:5:6.已知他上坡时速度为每小时3千米.路程全长50千米.问:此人走完全程用了多少时间?

14.一个圆柱体的容器中,放有一个长方形铁块.现在打开一个水龙头往容器中注水,3分钟时,水恰好没过长方体的顶面,又过了18分钟,水灌满容器.已知容器的高度是50厘米.长方体的高度是20厘米,那么长方体底面积:容器底面面积等于多少?

———————————————答 案——————————————————————

1. 5;8;80.

16y10z%,可以求得x=5,y=8, z=80. 设4:x=20

2. 10

在3:5里,如果前项加6,前项为3+6=9,即扩大了93=3倍,要使比值不变,后项也应扩大3倍,即为53=15.后项应增加15-5=10.

3. 5

根据: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可得:6(12:1)=0.5(厘米)=5(毫米).

4. 约为20.4亩、0.8亩、0.4亩

总面积:120120=14400(平方米)

5. 120

甲、乙两种铅笔单价之比为3:4,又两种笔用去的单价相同,故甲乙两种铅笔

444数之比为4:3.其中甲占总数的即,甲种铅笔数为210120(支). 7437

6. 3:1

因为2:5=4:10,所以4辆车共有10个轮子,如果4辆车全是小卧车,那么轮子数应为16个,比实际多6个.故每4辆车中有摩托车(44-10)(4-2)=3(辆),有小卧车1辆.所以摩托车与小卧车的辆数之比为3:1.

7. 240

111161设A=7K,B=13K,,故K=12,从而AB7K13K91K182

A+B=20K=240.

8. 56

43.二、三年级占全校总数的1-25%=75%,故三年级占全校总数的75%437

35一年级比三年级少的40人占全校的25%.于是全校有728

540224(人),一年级学生有22425%=56(人). 28

129. 3;1 33

33石子占总份数的,即.当石子用5吨时,混凝土共有53210

32512516(吨),因为水泥占总份数的即,那么16吨混凝土中的水10353223

211泥应为168(吨). 323

2213(吨) 同法可求得16吨混凝土中的黄砂为:1653233

1112水泥缺853(吨),黄砂多531(吨). 3333

10. 6

设甲的速度为每小时行13K米,乙的速度为每小时行11K千米,则两地相距(13K+11K)0.5=12K千米.甲追上乙需12K(13K-11K)=6(小时).

11. 设甲和乙的最大公约数为K,则甲数为5K,乙数为3K,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为15K.于是K+15K=1040,解得K=65.

从而甲数为565=325,乙数为365=195.

12. 旧合金的重量为36-6=30(克). 222,故旧合金中有铜3012(克),有锌铜在旧合金中占2355

30-12=18(克).

新合金中,铜仍为12克,锌为18+6=24(克),于是铜与锌的比为12:24=1:2.

11125,上坡路程为5013. 上坡路占总路程的(千米),上坡123663

2525时间为3(小时). 39

[1**********]0平路时间为(小时),下坡时间为(小时). 94369436

25125150510(小时) 全程时间为9363612

14. 注满容器20厘米高的水与30厘米高的水所用时间之比为20:30=2:3.

2注20厘米的水的时间为1812(分),这说明注入长方形铁块所占空间的水要3

用时间为12-3=9(分).已知长方形铁块高为20厘米,因此它们底的面积比等于它们的体积之比,而它们的体积比等于所注入时间之比,故长方形底面面积:容器底面面积=9:12=3:4.


相关文章

  • 正比例应用题练习题
  • 正比例应用题练习题 一.判断. 1.工作总量一定,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成反比例.( ) 2.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成正比例.( ) 3.X和Y表示两种变化的相关联的量,同时5X-7Y=0,X和Y不成比例.( ) 4.分数的大小一定,它的分子和分母 ...查看


  • 比例尺练习题(应用题)
  • 比例尺练习题(应用题) 1.长春到吉林的铁路长124千米,如果用1∶400000的比例尺,画在一幅地图上,需要画多长的线 段?(用比例.算术两种方法解决) 2.在比例尺是1∶2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两地距离是8厘米,如果在1∶800000的 ...查看


  • 正.反比例应用题
  • 教学内容:教材第51-52页例1,例2和"练一练",练习十第1-3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的特点,理解.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学会正确地解答基本的. 2.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进行分析.推 ...查看


  • 小学六年级数学正.反比例应用题的教案
  • 正.反比例应用题教学内容:教材第106.107页例1,例2.教学要求:1.使学生认识正.反比例应用题的特点,理解.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学会正确地解答基本的正.反比例应用题.2.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的 ...查看


  • 太原小学竞赛复习方案
  • 语文复习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本学期工作计划的安排和集体备课小组的统一教学方案,结合班级学生及语文学习的具体情况,本着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提高学生实际语文能力为重点,力求挖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潜在能力,在不增加学习负担的前提下,进一步争 ...查看


  • 正.反比例量的应用题教学设计
  •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十二册p51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应用题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2.使学生运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解答应用题. 3.渗透函数的初步思想,建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这一辨 证观点,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和分析能力.教学 ...查看


  •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应用题练习题2
  • 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应用题 例2.甲.乙两个同学的分数比是5:4,若甲少得22.5分,乙多得22.5分,则他们的分数比是5:7,甲乙两人原来各得多少分? 例5.一只狗追赶一只野兔,狗跳5次的时间兔子能跳6次,狗跳4次的距离与兔子跳7次的距离相 ...查看


  •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教学设计
  •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问题的意义. 2.使学生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及解答方法. 3.掌握解题关键:根据比算出总份数及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按比例分配 ...查看


  • 正.反比例及应用题
  • 教学内容:教材第115页正.反比例的意义和正.反比例应用题."练一练",练习二十二第l.2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的特征,能正确判断成正比例关系或反比例关系的量.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正 ...查看


  • 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案
  • 用正比例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9页例5以及相关练习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判断题中涉及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2.进一步巩固正比例的意义,掌握用正比例方法解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能正确地用正比例的方法来解答应用题. 3.培养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