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战略.动因及竞争优势分析

  [摘 要]企业可以通过中外合资合作经营、特许经营或通过进出口商品、许可协议和并购等方式进行国际化经营。我国企业走国际化道路通常是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转移过剩产能和规避汇率风险等,并在企业家精神的推动作用下和国家政策的鼓励下进行的。目前我国企业应充分利用要素成本比较优势、后发优势和市场优势,加快国际化步伐。

  [关键词]企业经营;国际化;动因;竞争优势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283(2012)04-0121-02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学术界对于“国际化”的定义一直存在争论。就现有的理论文献来看,对于“国际化”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1.认为国际化是一种在外国市场的投资模式,可以用理性的外部化、所有权和区位优势的经济分析来解释(Williamson 1975,Dunning 1988)。2.国际化是一个持续的演进过程(Melin 1992),公司随着知识和市场投入的增加而提高国际参与度(Jollanson&Vahlne 1977)。3.国际化是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公司逐渐认识到国际交易对于公司未来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并与其他国家建立和执行贸易(Beamisll 1990)。除了这几种观点外,多数学者用国际化来描述一个企业或集团的外向型经营活动。

  国外对于“国际化动因”问题已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目前有传统的垄断优势理论、内部化理论、维农的跨国企业产品周期理论、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模型、邓宁(Dunning)的经济发展五阶段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以及切合比较优势理论和贸易投资相互关系理论。最新的企业国际化动因理论主要从管理者个人特点、规模效应和资源限制等角度来分析。从管理者个人特点角度来看,认为管理者的教育经历、接受能力、是否具有全球视角和国际经历都是推动企业国际化的原因(McDougall&Oviatt 1991)。从规模效应来分析,认为企业为了达到规模经济,达到更低的成本和价格,在更低价格时达到更高的质量,以及面对国内市场不景气时,企业会进行国际化(Coviello & McAuley 1999)。从资源限制来分析,有学者认为国内有限的资源会促使中小型企业向外寻求资源,而且国外的合作伙伴也会向企业提供其他的资源(Grant 1991,Fay 2002)。Christopher Bartlett 等人则将企业国际化的动因分为传统动因和新兴动因。传统动因包含三种,分别是“获得关键要素供给的需要”,“寻找市场”和“获取低成本生产的需求”。新兴动因也分为三类,第一类动因包括经济规模扩大、研发投资激增和产品生命周期缩短等;第二类动因是全球审视和学习能力;第三类动因是跨国公司比国内公司更具有竞争优势的好处迅速地显现出来。

  我国企业开展跨国经营的时间较短,国内学者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时间也较短,近年来相关研究呈增多趋势。主要运用FDI、阶段模型和网络视角三种国际化理论研究中国企业国际化相关问题。

  二、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战略选择

  企业国际化有内向型国际化和外向型国际化两种方式。按照企业的主导战略类型进行分类,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又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类型:一是进行海外直接投资,在海外设厂,使生产本地化;二是直接出口自有产品;三是海外并购;四是贴牌出口。前三种国际化战略可以代表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我国企业多采取组合战略进军海外市场。

  由于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进入我国市场,对我国企业构成了很大威胁。由于我国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相对落后也令国内企业备受压力。竞争对手越来越多地来自于国内市场,内向型国际化已成为我国企业国际化战略的首选,主要方式包括:

  1.中外合资合作经营

  中外合资经营,是指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按照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负盈亏的原则建立有限责任公司,属于股权式企业。中外合作经营,是指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按照合同章程,合作各方各自提供合作的条件而形成的企业,属于契约式企业。

  2.特许经营

  特许经营指特许者以特许经营合同的形式,将自己所拥有的商标(包括服务商标)、商号、产品、专利和专有技术及经营模式等授予被特许者使用,被特许者按合同规定,在特许者统一的业务模式下从事经营活动,并向特许者支付相应的费用。通过这种方式,授权方不需要支付大量的资金就可以较快地扩大经营规模,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高的受益。而被授予方则可以利用授予方的商标、品牌和技术等迅速扩大影响,开拓市场。双方达到互利共赢。

  我国企业也要适时采取外向型国际化战略,可以通过进出口商品、许可协议、并购、合资以及建立新的全资子公司等方式进入国际市场。我国企业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选择适合自己的国际化方式。

  

  三、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动因

  根据国内外关于企业国际化的动因研究可知,企业国际化通常是为了获得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比较成本优势和减少交易费用等。我国企业走国际化经营道路的动因,很多如海尔、华为等民营企业的国际化,与企业家精神和企业文化就有很大关系。我国企业国际化的主要动因有如下几种:

  1.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经营以营利为目的,成功的企业往往具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嗅觉,以企业的未来发展为出发点确定如何国际化经营。虽然初始阶段企业可能会面临许多竞争压力,但是从长远来看,企业要想做大做强,走国际化道路是更好的选择。

  随着企业的技术和产品创新,企业规模的扩大,国内市场难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这需要企业走向国际市场。企业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可以获得规模效应和学习效应,继而提高经营效率,获得更长远的发展。

  2.转移过剩产能,延长产品生命周期。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很多企业获得了持续快速发展,在诸多领域都已开始出现产能过剩现象,造成国内相关企业的过度竞争,而且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企业国际化既可以发展实用技术,解决就业问题,增加国家财政收入,还能缓解国内资源环境压力,盘活国内过剩产能,促进国内企业的转型升级。

  3.国家政策的鼓励。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鼓励企业走向世界,要“引进来”,更要“走出去”。国家对一些企业的国际化给予鼓励和支持,出台了相关的扶持政策,使企业加快了国际化步伐。

  4.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通过超强的洞察力和敏锐的判断力,在对技术、国际国内市场和公司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制定公司愿景及战略。企业的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时,企业国际化成为企业家的通常选择。他们通过捕捉国际市场的商机和挖掘资源,以合适的方式开始企业国际化经营。

  5.规避汇率风险。企业“走出去”,不仅可以有效规避汇率风险,而且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完成海外直接投资,以获取相关资源,国际化就成为我国企业重要的战略选择。

  四、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竞争优势分析

  尽管我国的企业国际化经营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我国企业也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

  我国国际化经营的企业可以划分为几大类:第一大类主要集中在一些资源密集型以及劳动密集型行业,如纺织品、家电、煤炭、轻工业、建材和有色金属行业等。由于我国的自然资源及劳动力资源具有比较优势,因此这些企业也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其生产能力较强,出口产品数量较多,市场份额较大。第二类主要是生产机械、化肥、农药、钢材、成品油、轮胎制品、机电一体化设备、农业设备等产品的企业。由于我国的钢铁资源较丰富,钢产量比较高,因而相关的生产机械设备、农业设备企业具有一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第三类企业主要集中在一些对技术、资金和管理水平要求较高的产业,如汽车制造业和服务业等。这些企业属于资金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企业,而我国不具有资金优势,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也比较低,服务和管理水平也赶不上发达国家,因而这一类企业相对来说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比较弱。

  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竞争优势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素成本的比较优势。主要表现在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以及一些资源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我国人口众多,具有劳动力成本低的比较优势。此外,土地成本比较低,但技术和资本成本较高,不具有比较优势。

  第二,后发优势。我国企业在模仿创新方面具备较强实力。在“干中学”,能够较快地掌握他国的一些科研成果和管理经验,从而降低研发成本。通过引进模仿,消化吸收并进行再创新,取长补短,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积极开展国际化经营。

  第三,市场优势。我国很多企业实施国际化经营面临的是成熟的国际化市场,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来看,我国很多企业出口或者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产品一般都处于标准期或成熟期;从生产要素构成来看,很大一部分属于非熟练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均利于企业的国际化。同时,从世界经济及国际市场发展趋势来看,我国以微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参考文献]

  [1]文丽颜.华为的企业战略[M].海天出版社,2007.

  [2]薛求知,朱吉庆.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动因、战略与绩效——一个整合性分析框架与例证[J].上海管理科学,2008(1).

  [3]王宏新,毛中根.企业国际化阶段的理论发展评述[J].上海经济研究,2007(2).

  [4]谭斌贤.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国际化战略探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7.

  [5]李婧.华为的蜕变——构建跨国营销、研发战略[J].经营与管理,2005(12).

  [6]Volkswagen AG.Volkswagen Chronicle[M]. Wolfsburg,2008.

  [7][美]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商务印书馆,1990.

  [8]孙新雷.国际经济理论与政策[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9][日]小岛清.对外贸易论[M].南开大学出版社,1987.

  [10]肖祖铤.挑战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企业[M].金城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张彤彤)

  [摘 要]企业可以通过中外合资合作经营、特许经营或通过进出口商品、许可协议和并购等方式进行国际化经营。我国企业走国际化道路通常是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转移过剩产能和规避汇率风险等,并在企业家精神的推动作用下和国家政策的鼓励下进行的。目前我国企业应充分利用要素成本比较优势、后发优势和市场优势,加快国际化步伐。

  [关键词]企业经营;国际化;动因;竞争优势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283(2012)04-0121-02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学术界对于“国际化”的定义一直存在争论。就现有的理论文献来看,对于“国际化”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1.认为国际化是一种在外国市场的投资模式,可以用理性的外部化、所有权和区位优势的经济分析来解释(Williamson 1975,Dunning 1988)。2.国际化是一个持续的演进过程(Melin 1992),公司随着知识和市场投入的增加而提高国际参与度(Jollanson&Vahlne 1977)。3.国际化是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公司逐渐认识到国际交易对于公司未来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并与其他国家建立和执行贸易(Beamisll 1990)。除了这几种观点外,多数学者用国际化来描述一个企业或集团的外向型经营活动。

  国外对于“国际化动因”问题已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目前有传统的垄断优势理论、内部化理论、维农的跨国企业产品周期理论、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模型、邓宁(Dunning)的经济发展五阶段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以及切合比较优势理论和贸易投资相互关系理论。最新的企业国际化动因理论主要从管理者个人特点、规模效应和资源限制等角度来分析。从管理者个人特点角度来看,认为管理者的教育经历、接受能力、是否具有全球视角和国际经历都是推动企业国际化的原因(McDougall&Oviatt 1991)。从规模效应来分析,认为企业为了达到规模经济,达到更低的成本和价格,在更低价格时达到更高的质量,以及面对国内市场不景气时,企业会进行国际化(Coviello & McAuley 1999)。从资源限制来分析,有学者认为国内有限的资源会促使中小型企业向外寻求资源,而且国外的合作伙伴也会向企业提供其他的资源(Grant 1991,Fay 2002)。Christopher Bartlett 等人则将企业国际化的动因分为传统动因和新兴动因。传统动因包含三种,分别是“获得关键要素供给的需要”,“寻找市场”和“获取低成本生产的需求”。新兴动因也分为三类,第一类动因包括经济规模扩大、研发投资激增和产品生命周期缩短等;第二类动因是全球审视和学习能力;第三类动因是跨国公司比国内公司更具有竞争优势的好处迅速地显现出来。

  我国企业开展跨国经营的时间较短,国内学者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时间也较短,近年来相关研究呈增多趋势。主要运用FDI、阶段模型和网络视角三种国际化理论研究中国企业国际化相关问题。

  二、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战略选择

  企业国际化有内向型国际化和外向型国际化两种方式。按照企业的主导战略类型进行分类,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又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类型:一是进行海外直接投资,在海外设厂,使生产本地化;二是直接出口自有产品;三是海外并购;四是贴牌出口。前三种国际化战略可以代表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我国企业多采取组合战略进军海外市场。

  由于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进入我国市场,对我国企业构成了很大威胁。由于我国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相对落后也令国内企业备受压力。竞争对手越来越多地来自于国内市场,内向型国际化已成为我国企业国际化战略的首选,主要方式包括:

  1.中外合资合作经营

  中外合资经营,是指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按照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负盈亏的原则建立有限责任公司,属于股权式企业。中外合作经营,是指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按照合同章程,合作各方各自提供合作的条件而形成的企业,属于契约式企业。

  2.特许经营

  特许经营指特许者以特许经营合同的形式,将自己所拥有的商标(包括服务商标)、商号、产品、专利和专有技术及经营模式等授予被特许者使用,被特许者按合同规定,在特许者统一的业务模式下从事经营活动,并向特许者支付相应的费用。通过这种方式,授权方不需要支付大量的资金就可以较快地扩大经营规模,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高的受益。而被授予方则可以利用授予方的商标、品牌和技术等迅速扩大影响,开拓市场。双方达到互利共赢。

  我国企业也要适时采取外向型国际化战略,可以通过进出口商品、许可协议、并购、合资以及建立新的全资子公司等方式进入国际市场。我国企业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选择适合自己的国际化方式。

  

  三、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动因

  根据国内外关于企业国际化的动因研究可知,企业国际化通常是为了获得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比较成本优势和减少交易费用等。我国企业走国际化经营道路的动因,很多如海尔、华为等民营企业的国际化,与企业家精神和企业文化就有很大关系。我国企业国际化的主要动因有如下几种:

  1.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经营以营利为目的,成功的企业往往具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嗅觉,以企业的未来发展为出发点确定如何国际化经营。虽然初始阶段企业可能会面临许多竞争压力,但是从长远来看,企业要想做大做强,走国际化道路是更好的选择。

  随着企业的技术和产品创新,企业规模的扩大,国内市场难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这需要企业走向国际市场。企业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可以获得规模效应和学习效应,继而提高经营效率,获得更长远的发展。

  2.转移过剩产能,延长产品生命周期。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很多企业获得了持续快速发展,在诸多领域都已开始出现产能过剩现象,造成国内相关企业的过度竞争,而且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企业国际化既可以发展实用技术,解决就业问题,增加国家财政收入,还能缓解国内资源环境压力,盘活国内过剩产能,促进国内企业的转型升级。

  3.国家政策的鼓励。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鼓励企业走向世界,要“引进来”,更要“走出去”。国家对一些企业的国际化给予鼓励和支持,出台了相关的扶持政策,使企业加快了国际化步伐。

  4.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通过超强的洞察力和敏锐的判断力,在对技术、国际国内市场和公司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制定公司愿景及战略。企业的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时,企业国际化成为企业家的通常选择。他们通过捕捉国际市场的商机和挖掘资源,以合适的方式开始企业国际化经营。

  5.规避汇率风险。企业“走出去”,不仅可以有效规避汇率风险,而且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完成海外直接投资,以获取相关资源,国际化就成为我国企业重要的战略选择。

  四、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竞争优势分析

  尽管我国的企业国际化经营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我国企业也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

  我国国际化经营的企业可以划分为几大类:第一大类主要集中在一些资源密集型以及劳动密集型行业,如纺织品、家电、煤炭、轻工业、建材和有色金属行业等。由于我国的自然资源及劳动力资源具有比较优势,因此这些企业也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其生产能力较强,出口产品数量较多,市场份额较大。第二类主要是生产机械、化肥、农药、钢材、成品油、轮胎制品、机电一体化设备、农业设备等产品的企业。由于我国的钢铁资源较丰富,钢产量比较高,因而相关的生产机械设备、农业设备企业具有一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第三类企业主要集中在一些对技术、资金和管理水平要求较高的产业,如汽车制造业和服务业等。这些企业属于资金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企业,而我国不具有资金优势,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也比较低,服务和管理水平也赶不上发达国家,因而这一类企业相对来说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比较弱。

  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竞争优势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素成本的比较优势。主要表现在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以及一些资源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我国人口众多,具有劳动力成本低的比较优势。此外,土地成本比较低,但技术和资本成本较高,不具有比较优势。

  第二,后发优势。我国企业在模仿创新方面具备较强实力。在“干中学”,能够较快地掌握他国的一些科研成果和管理经验,从而降低研发成本。通过引进模仿,消化吸收并进行再创新,取长补短,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积极开展国际化经营。

  第三,市场优势。我国很多企业实施国际化经营面临的是成熟的国际化市场,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来看,我国很多企业出口或者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产品一般都处于标准期或成熟期;从生产要素构成来看,很大一部分属于非熟练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均利于企业的国际化。同时,从世界经济及国际市场发展趋势来看,我国以微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参考文献]

  [1]文丽颜.华为的企业战略[M].海天出版社,2007.

  [2]薛求知,朱吉庆.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动因、战略与绩效——一个整合性分析框架与例证[J].上海管理科学,2008(1).

  [3]王宏新,毛中根.企业国际化阶段的理论发展评述[J].上海经济研究,2007(2).

  [4]谭斌贤.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国际化战略探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7.

  [5]李婧.华为的蜕变——构建跨国营销、研发战略[J].经营与管理,2005(12).

  [6]Volkswagen AG.Volkswagen Chronicle[M]. Wolfsburg,2008.

  [7][美]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商务印书馆,1990.

  [8]孙新雷.国际经济理论与政策[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9][日]小岛清.对外贸易论[M].南开大学出版社,1987.

  [10]肖祖铤.挑战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企业[M].金城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张彤彤)


相关文章

  • 战略成本管理若干问题研究
  •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次贷危机与金融风暴席卷全球的今天,传统的管理手段已经不再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在管理思想.管理组织.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等方面有相应的转变与创新,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企业能否在市场竞 ...查看


  • 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的发展现状.特点与动因
  • 摘 要: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中小企业已成为中国经济中一支重要的力量.不仅在缓解就业压力.技术创新方面.带动国内经济蓬勃发展方面等等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与信息产业的崛起 ...查看


  • 跨国并购的双钻石模型分析
  • 内容摘要:文章首先对"双钻石模型"的相关研究和最近的研究进行综述,在"9因子"双钻石模型的基础上,把2002年.2003年发生在我国的五个具有代表性的跨国并购案例,带入到模型,对跨国并购对东道国的竞争 ...查看


  • 离岸服务外包
  • 毕 业 论文题目:离岸服务外包 班级:商务英语 学号:20080702XXX 姓名:XXX 指导教师:XXX 论 文 目 录 一. 内容摘要 ................................................. ...查看


  • 企业成本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 学校代码:10484 [日期:2008-10-6]学号:[1**********]5 河南财经学院 HENANUNIVERSITYOFFINANCEANDECONOMICS自学考试(会计专业)本科生论文 我国企业成本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专业 ...查看


  • 企业并购毕业论文
  •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1 绪 论 1.1 问题的提出 众所周知,并购起源于美国,绝大多数发生在经济处于持续 ...查看


  • 国际商务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 <国际商务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1.课程性质:<国际商务管理>是经济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研究商品进出口.技术的转让和引进等内容的一门专业课. 2.主要任务:使学生掌握国际商务的基本理论.基本 ...查看


  • 作业管理论文
  • 文 献 综 述 --浅谈企业的作业管理 摘 要: 20世纪70年代以后,世界经济形势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表现在企业生产条件方面特别突出,企业的生产日益自动化和程序化.企业的作业管理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此,我们将根 ...查看


  • 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研究与对策分析
  • 湖南科技大学毕业论文 题目: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研究与对策分析 专业名称:国际经济与贸易 作者姓名:梁迪 指导教师:贺曲夫 摘要 在进入了21世纪后,全球化趋势更加明显了.全球化所带来的问题影响着国际社会的生存与发展.这种时代背景之下,中国企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