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诵读经典社团活动实施方案

淮阳县外国语实验小学

经典诵读——古诗词(校本课程)

淮阳县外国语实验小学

经典诵读——古诗词(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课程名称: 经典诵读——古诗词

课程意义: 学校开展古诗文诵读,在于宏杨和继承中华传统民族文化,强化民族精神教育,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夯实师生的文化底蕴,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课程背景: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温家宝总理在重要演讲中谈到:“中华文明以其顽强的凝聚力和隽永的魅力,历经沧桑而完整地延续下来,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这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对家庭、社会和教育起到了巨大的维系与调节作用。”2009年,全国两会众多代表和委员纷纷指出:国学进入课堂势在必行,抛弃传统文化是逆潮流的,应该在全社会大力弘杨“仁、义、礼、智、信”等传统美德。这是时代和社会的需要。

中华民族悠远的传统文化中,传承着崇高的精神和优良美德。其中“天下为公”的理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无为而无不为”的智慧;“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意志;“见贤思齐”的人生哲理等,对于少儿道德信念、精神价值、人格熏陶、习惯养成、文化基础的培养都可以起到不可估量作用。这是人才培养的需要。

在基础教育改革的进程中,道德教育、素质教育、校园文化建设长期缺乏有效途径和方法。以古诗文诵读,走进中华经典文化为载体,以丰富活泼的主题教育活动和课堂教学的渗透为阵地,让少年儿童快乐地学习、科学地传承、健康地成长,将在潜移默化中、身体力行中,实现道德素养、全面素质的提升,从而为教育改革找到突破口。这是

学校教育发展的需要。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课程方案的建设和实施,对于学校的发展将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课程基础:学校自2008年开始,开展“读千古美文,做华夏赤子”的古诗文诵读活动,得到了领导的肯定、教师的支持、学生的欢迎、家长的认可,社会声誉逐年提高。以诗激情、益智、明理、育人渐成特色。

课程性质: 本课程属综合性课程。

课程特点:其课程本身的特点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知识性、教育性的特点。在活动开展中具有整合性、渗透性和广泛性的特点。 ※ 民族性—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

※ 知识性—传统的古诗文知识

※ 教育性—激发民族自豪感,促进民族精神教育。

※ 整合性—它能与其它学科有机的整合。

※ 渗透性—易渗透到各类主题教育活动之中。

※ 广泛性—在途径、形式和方法上具有广泛性。

课程目标:

一、课程总目标:本课题的研究和实施力求通过在校内开展中华经典文化教育,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发展,达到“学生健康成长、教师素养提高、学校特色发展、家庭与社区和谐”四者相互促进的共赢目标。

所谓“学生健康成长”就是通过古诗文诵读,达到“长知识、明道理、学做人”的目标。所谓“教师素养提高”就是通过古诗文传授,达到“以文修身、以言明理、以志导行”的目标。

所谓“学校特色发展”就是通过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来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凸显学校文化内涵特色,促进“爱国主义教育、行规教育、学科教育”等目的。

所谓“家庭与社区和谐”就是通过古诗文诵读的宣传和影响,以传统美德、民族节日教育、小手牵大手活动等辐射到家庭,影响到社区,从而进一步促进学习型家庭和社区的创建工作,营造和谐向上的

家庭与社区氛围。

二、分年级目标

课程资源:古诗词诵读拥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如网络资源、书刊资源、典籍名句资源、电视信息资源、教材资源、楹联题词音像的资源、校园环境资源、主题讲座等。为广大师生提供了非常丰富的资源。 课程设置、课时计划:古诗文诵读课程,分为低、中、高年级三个部分组成。每学期3—4个单元,每周一课时,每学期15课时。每课时明确一个主题,分设四个板块。

课程内容:

(1) 显性课程:包括古诗词的诵读和吟唱、古诗古韵的表演、诗人的故事、民族乐器的弹奏、名人名句的应用、作品的欣赏和书画

的练习等。

(2) 隐性课程:包括语文拓展型课程、艺术节、升旗仪式、校训、少先队活动、行规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和礼仪教育等。 教材建设:

(1) 成立教材编写小组,制定《古诗词诵读》课程的教材编写方案,定时讨论、交流和修改编写的材料内容。

(2) 组成教材课堂实践小组,研究课堂教学模式,加强课堂有效性研究。

课程评价:

1、随堂评价:由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随堂巡查评价,研究总结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教材攥编、组织形式、授课过程及其它。

2、成果展示评价:对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好教材、好课,学生好的作品等进行展示评价。

课程管理:

1、构建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管理网络。

(1) 成立课程领导小组。由学校党政和分管校长、主任参加。其主要职责是策划和实施古诗文诵读课程建设,制定并完善相关工作制度和奖惩条例。

(2) 成立工作小组。由分管校长、主任、教研组长、课程实践教师组成。负责对各年级古诗文诵读课程的落实、教学实践、研讨活动和成果评比,以及资料积累等。

2、加强校本培训,强化教师课程的意识。学校为广大教师提供制度支持和资源保障。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师资培训,提高教师课程意识和课程实践能力。

3、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氛围,凸显课程特色效果。通过宣传、校园建设、展示活动,各类教育活动的渗透,实现学校课程的创新, 进一步形成办学特色。

4、设立课程建设专项资金,奖励成绩显著的师生。

淮阳县外国语实验小学

经典诵读——古诗词(校本课程)

淮阳县外国语实验小学

经典诵读——古诗词(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课程名称: 经典诵读——古诗词

课程意义: 学校开展古诗文诵读,在于宏杨和继承中华传统民族文化,强化民族精神教育,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夯实师生的文化底蕴,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课程背景: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温家宝总理在重要演讲中谈到:“中华文明以其顽强的凝聚力和隽永的魅力,历经沧桑而完整地延续下来,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这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对家庭、社会和教育起到了巨大的维系与调节作用。”2009年,全国两会众多代表和委员纷纷指出:国学进入课堂势在必行,抛弃传统文化是逆潮流的,应该在全社会大力弘杨“仁、义、礼、智、信”等传统美德。这是时代和社会的需要。

中华民族悠远的传统文化中,传承着崇高的精神和优良美德。其中“天下为公”的理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无为而无不为”的智慧;“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意志;“见贤思齐”的人生哲理等,对于少儿道德信念、精神价值、人格熏陶、习惯养成、文化基础的培养都可以起到不可估量作用。这是人才培养的需要。

在基础教育改革的进程中,道德教育、素质教育、校园文化建设长期缺乏有效途径和方法。以古诗文诵读,走进中华经典文化为载体,以丰富活泼的主题教育活动和课堂教学的渗透为阵地,让少年儿童快乐地学习、科学地传承、健康地成长,将在潜移默化中、身体力行中,实现道德素养、全面素质的提升,从而为教育改革找到突破口。这是

学校教育发展的需要。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课程方案的建设和实施,对于学校的发展将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课程基础:学校自2008年开始,开展“读千古美文,做华夏赤子”的古诗文诵读活动,得到了领导的肯定、教师的支持、学生的欢迎、家长的认可,社会声誉逐年提高。以诗激情、益智、明理、育人渐成特色。

课程性质: 本课程属综合性课程。

课程特点:其课程本身的特点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知识性、教育性的特点。在活动开展中具有整合性、渗透性和广泛性的特点。 ※ 民族性—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

※ 知识性—传统的古诗文知识

※ 教育性—激发民族自豪感,促进民族精神教育。

※ 整合性—它能与其它学科有机的整合。

※ 渗透性—易渗透到各类主题教育活动之中。

※ 广泛性—在途径、形式和方法上具有广泛性。

课程目标:

一、课程总目标:本课题的研究和实施力求通过在校内开展中华经典文化教育,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发展,达到“学生健康成长、教师素养提高、学校特色发展、家庭与社区和谐”四者相互促进的共赢目标。

所谓“学生健康成长”就是通过古诗文诵读,达到“长知识、明道理、学做人”的目标。所谓“教师素养提高”就是通过古诗文传授,达到“以文修身、以言明理、以志导行”的目标。

所谓“学校特色发展”就是通过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来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凸显学校文化内涵特色,促进“爱国主义教育、行规教育、学科教育”等目的。

所谓“家庭与社区和谐”就是通过古诗文诵读的宣传和影响,以传统美德、民族节日教育、小手牵大手活动等辐射到家庭,影响到社区,从而进一步促进学习型家庭和社区的创建工作,营造和谐向上的

家庭与社区氛围。

二、分年级目标

课程资源:古诗词诵读拥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如网络资源、书刊资源、典籍名句资源、电视信息资源、教材资源、楹联题词音像的资源、校园环境资源、主题讲座等。为广大师生提供了非常丰富的资源。 课程设置、课时计划:古诗文诵读课程,分为低、中、高年级三个部分组成。每学期3—4个单元,每周一课时,每学期15课时。每课时明确一个主题,分设四个板块。

课程内容:

(1) 显性课程:包括古诗词的诵读和吟唱、古诗古韵的表演、诗人的故事、民族乐器的弹奏、名人名句的应用、作品的欣赏和书画

的练习等。

(2) 隐性课程:包括语文拓展型课程、艺术节、升旗仪式、校训、少先队活动、行规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和礼仪教育等。 教材建设:

(1) 成立教材编写小组,制定《古诗词诵读》课程的教材编写方案,定时讨论、交流和修改编写的材料内容。

(2) 组成教材课堂实践小组,研究课堂教学模式,加强课堂有效性研究。

课程评价:

1、随堂评价:由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随堂巡查评价,研究总结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教材攥编、组织形式、授课过程及其它。

2、成果展示评价:对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好教材、好课,学生好的作品等进行展示评价。

课程管理:

1、构建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管理网络。

(1) 成立课程领导小组。由学校党政和分管校长、主任参加。其主要职责是策划和实施古诗文诵读课程建设,制定并完善相关工作制度和奖惩条例。

(2) 成立工作小组。由分管校长、主任、教研组长、课程实践教师组成。负责对各年级古诗文诵读课程的落实、教学实践、研讨活动和成果评比,以及资料积累等。

2、加强校本培训,强化教师课程的意识。学校为广大教师提供制度支持和资源保障。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师资培训,提高教师课程意识和课程实践能力。

3、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氛围,凸显课程特色效果。通过宣传、校园建设、展示活动,各类教育活动的渗透,实现学校课程的创新, 进一步形成办学特色。

4、设立课程建设专项资金,奖励成绩显著的师生。


相关文章

  • 创建中华经典教育特色学校实施方案
  • 创建中华经典教育特色学校实施方案 园洲中心小学 一.指导思想 为提高学校办学品位,推动素质教育深入开展,积极引导学校走特色化的内涵式发展之路,我校拟结合学校多年开展的"小学生中华经典教育"活动,确定学校新的办学特色--以 ...查看


  • 初中学校经典诵读实施方案
  • XXXXXX中学 经典诵读实施方案 (2014-2015学年度) 一.指导思想 中国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魂,是人类永恒的精神财富,是新世纪具有创造性人才所必备的精神底蕴.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针对小学阶段学生黄金般记忆年段,指导 ...查看


  • 六一小学经典诵读活动工作总结
  • 六一小学经典诵读活动工作总结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中华经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 的明珠.经典古诗文作为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人类文明最宝贵的精神 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与根.多年来我 ...查看


  • 柏林中学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 柏林中学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诵国学经典美文 扬中华传统美德 奠人生幸福之基 一.指导思想: 为落实区教育局经典诵读教学进校园会议精神,进一步弘扬民族传统,传承国学经典文化,引领我校学生通过诵读经典诗词,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接受人文 ...查看


  • 47中诵读经典方案
  • 大庆市第四十七中学 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大庆市第四十七中学"中国梦,中华情" 经典诵读主题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落实十八大精神的重要体现,是传承民族精神,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 ...查看


  • 小学"经典诵读"工作总结
  • 传承经典文明.营造诗化校园 --芳华路小学"经典诵读"工作总结 中华经典诵读能丰富人的内涵.开阔人的胸襟.净化人的灵魂,启迪人的智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校在全校范围内深入开展了中华经典诵读,营造积极向上.清新高雅.健康 ...查看


  • 中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 邵武明鸿明中学 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经典著作是我国民族文化教育精神的一个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 生存的根基,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纽带.正是通过文化经典,民族精神才得以传承和不断发展,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意义深远,基于此种认识,我校把&q ...查看


  • 东莞市光明中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 东莞市光明中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传统经典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内容博大精深,是我们民族生存的根基,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纽带.让这些传统美德根植于学生的心灵,对于丰富学校德育内容,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 ...查看


  • 李旺中学道德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 李旺中学"道德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为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提高广大学生文化涵养和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在全校组织开展以"弘扬人文精神.诵读道德经典.争做道德新人"为主题的"道德经典 ...查看


  • 传承国学经典_营造书香校园
  • "畅游国学经典殿堂,感受泱泱中华魅力".为进一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和构建书香校园,营造继承传统.弘扬国学的浓厚学习氛围,把"国学"教育与学校德育.礼仪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把"仁.义.礼.智.孝.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