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农村交通发展现状及问题与建议

农村交通发展现状及问题与建议

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切实改进农村公路的通行质量被提到各级政府的日常工作中来。在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原则指导下,恩施市社会主义新农村交通状况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全市208个村(居委会)基本上实现了村村通公路。通过对恩施市社会主义新农村交通现状的调查,摸清了新农村交通发展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新农村交通发展;意义;发展现状;问题;建议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当前农村工作中的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涵盖了农村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其中社会主义新农村交通建设无疑是重要内容,也是必须优先发展的基础产业。农村公路的建设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改善了农村交通条件和投资环境,改善了村容村貌,加快了农村信息传播和对外交流。农村公路的建设加快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为缩小地区差距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农村公路建设的意义

农村公路是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基础条件,是县乡公路网的基础,是农村地区最主要的运输通道。因此加快农村公路交通建设,既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既是改善农村生产和交通条件,发展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的前提,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特点,为解决“三农”问题而明确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而农村公路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社会主义新农村交通事业的发展,农村交通条件的改善,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了基础条件,农村公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所发挥出来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公路建设是改变农村交通面貌,促进农民增

收的有效途径。“要想富,先修路”,农村公路通了,农村经济就活了,发展的潜力就被激活了。农村交通条件的改善,使得农产品运输难、销售难、成本高、价格低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农民收入提高了,农村面貌也改变了。

(2)农村公路建设是改变农村消费结构,促进国内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也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持久动力。农村交通条件的显著改善,解决了农村“买难”、“卖难”的问题,为广大农民这个最有消费潜力的群体扩大消费提供了必要条件。

(3)农村公路建设是改变村容村貌,促进农村文明建设的重要前提。很多地方在农村公路修通后,相继启动改水、改电、改房、改厕等工程,农村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也发生了很大改变。可以说.农村公路不仅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容整洁”和“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切入点。

(4)农村公路建设是改变农民生活,促进社会稳定的坚实基础。农村交通条件好了,儿童辍学率低了,到医院就医方便了,农村地区教育水平和医疗保障水平的提高,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地区差距,维护社会稳定奠定了基础。

二、恩施市新农村交通发展现状和问题

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实行了一系列惠民政策,使农村、农业和农民得到了很多实惠。中央及各级政府对农村公

路投资力度的加大为农村公路的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恩施市也把握有利时机,采取相应配套措施,把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交通事业作为工作重点之一。

(一)恩施市社会主义新农村交通发展的现状

地处武陵山区腹地的恩施市,经济相对落后,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差。近年来,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恩施市社会主义新农村交通发展迅速,通车里程不断增长,路面等级不断提高,农村公路改造工程使恩施市农村交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对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有着重要意义。然而,与发达地区相比,我市广大农村的交通条件仍然很落后,依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目前,我市208个村(居委会)基本上实现了村村通公路,但未完全实现路面硬化。由于农村公路通达通畅工程只能修到行政村的村中心点,而在乡镇机构改革期间,恩施市村组大合并将村由597个合并为现在的208个,合并后使得以前行政村变成了自然村,未能列入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导致我市绝大部分自然村仍达不到通达的条件。

恩施市农村公路总体上仍处于较低水平,突出表现在:道路等级较低,道路线型较差,弯多、弯急、坡陡,路面质量差,破损严重,建成后道路的质量不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

(二)恩施市社会主义新农村交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交通建设在“十一五”期间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仍不能很好满足农民出行的需要以及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农村公路发展还面临一些困境和问题。

1) 农村公路总量不足

虽然我市大部分行政村都实现了通达或通畅,部分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已经得到初步解决,但从整个农村公路路网看,我市的农村公路网络还处于初级阶段,通达深度明显不足,公路网化程度还较低,农村公路形成循环路的目标还未实现,农民群众出行难的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

2) 自然条件有限,农村公路发展不平衡

由于恩施市自然条件限制以及村组合并的历史原因,截至目前仍有绝大部分的自然村仍达不到通达的条件,许多自然村不通公路或者仅有简易的机耕道连接,农民所需的生产、生活物资运不进,农民生产的农副产品和特色产品运不出,严重限制了当地群众的经济发展。

3) 上级补助资金占比重小,地方落实配套资金难 农村公路不同于干线公路,其建设资金主要靠各级地方政府和群众的力量解决。上级所拨付的资金为补贴性质,虽然中央和省政府在逐年加大投资力度和提高补贴标准,但单靠上级的补助资金修建农村公路远远不够。我市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多,需求的资金数量大,仅靠国家补助资金来推动农村公路建设,效果是十分有限的。而项目争取是目前唯一靠得住的途径,多元化投资机制尚未完全形成,造成建设和维

修资金短缺。

4) 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相对滞后

农村公路“重建轻管”的问题比较突出,村级道路管护责任不明确,管护体制不健全,养护资金缺少稳定渠道、投入不足,养护质量不高等问题直接影响农村公路正常使用、行车安全和长远发展。农村公路由于点多、面广、线长,过于分散,而且断头路较多,增加了巡查和管理的里程和难度,管理起来十分困难。

5) 农村公路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严峻

随着农村公路状况的改善,通行能力显著提高,农村公路的交通流量日益增长,但由于我市农村公路等级较低,道路线型较差,弯多、弯急、坡陡,路面质量差的客观条件以及广大村民交通安全意识的欠缺,从而导致了农村公路交通安全事故增加的问题。

三、对恩施市新农村交通发展未来发展的建议

针对恩施市新农村交通发展现状以及建设与管养中所存在的问题,为使农村公路更好为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 抢抓机遇,争取更大投入

要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以及“十二五”规划的重大机遇,积极寻找有利于我们争项目、抓发展的政策机遇,突出抓好国家和省重点支持的道路交通等方面的大项目、好项目。在行政村普遍实现通达通畅后,将全市农村

公路工作的重点转移到自然村的通达通畅上,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更加重视和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快农村公路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农民脱贫致富服务。并提高农村公路路面硬化率,提高我市农村公路网的整体水平,以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二) 依托“十二五”规划,捆绑完成更多内容

各乡镇及相关部门要根据我市“十二五”交通发展规划,科学合理安排年度计划,计划项目要适度向经济落后地区倾斜;要依托主干线、干支相连、联片成网;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色农产品产业以及旅游业的发展,完善提高通往新农村建设示范区、产业发展聚集区和旅游景点核心区的主要道路;形成结构合理、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网路,实现县道、乡道和村道协调发展,发挥农村公路整体效益。

(三) 多管齐下,筹措农村公路建设资金

加快农村公路建设,落实资金是关键。在法律法规和政策许可范围内,在不新增债务的前提下,各乡镇及相关部门要继续深化农村公路建设融资问题的研究,创新工作思路,走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筹措的路子,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在公共财政框架下,政府投入为主导、农民积极筹资投劳、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资体制,营造全民参与农村公路建设的浓厚氛围。

(四) 建立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机制,逐步完善安全配套

设施,巩固建设成果

要对农村公路实行长期有效的管理,必须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理顺关系、明确责任。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以市为主,乡村配合的原则,形成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养护管理体系,保障农村公路的各项养护管理工作得以正常开展。树立“建设是发展、养护管理也是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理念,坚持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并重的原则,逐步探索建立符合我市实际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积极推行和完善多种形式的养护责任制。充分发挥农村公路建设的应有效益,实实在在地为广大农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五) 加强质量技术标准管理,完善监管体系,做到质与

量的整体提升

农村公路技术标准不高,但质量要求不低。质量是农村公路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是广大农民和社会各界最为关注的问题。必须扎扎实实地抓好农村公路建设的质量,保证投资效益,防止重复建设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

社会主义新农村交通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增加农民收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修好农村公路福泽农村,惠及百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市农村公路建设任务任重而道远,交通部门要适应新形势,应对新变化,继续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切实做到从本市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落实好有关

措施,建设好各乡及各村之间的互通公路,力争使自然村达到通达通畅。通过农村公路的建设,实现建设一条农村公路,带动一片经济发展的远大目标,真正为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优良的交通条件,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创造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

农村交通发展现状及问题与建议

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切实改进农村公路的通行质量被提到各级政府的日常工作中来。在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原则指导下,恩施市社会主义新农村交通状况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全市208个村(居委会)基本上实现了村村通公路。通过对恩施市社会主义新农村交通现状的调查,摸清了新农村交通发展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新农村交通发展;意义;发展现状;问题;建议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当前农村工作中的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涵盖了农村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其中社会主义新农村交通建设无疑是重要内容,也是必须优先发展的基础产业。农村公路的建设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改善了农村交通条件和投资环境,改善了村容村貌,加快了农村信息传播和对外交流。农村公路的建设加快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为缩小地区差距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农村公路建设的意义

农村公路是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基础条件,是县乡公路网的基础,是农村地区最主要的运输通道。因此加快农村公路交通建设,既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既是改善农村生产和交通条件,发展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的前提,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特点,为解决“三农”问题而明确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而农村公路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社会主义新农村交通事业的发展,农村交通条件的改善,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了基础条件,农村公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所发挥出来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公路建设是改变农村交通面貌,促进农民增

收的有效途径。“要想富,先修路”,农村公路通了,农村经济就活了,发展的潜力就被激活了。农村交通条件的改善,使得农产品运输难、销售难、成本高、价格低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农民收入提高了,农村面貌也改变了。

(2)农村公路建设是改变农村消费结构,促进国内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也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持久动力。农村交通条件的显著改善,解决了农村“买难”、“卖难”的问题,为广大农民这个最有消费潜力的群体扩大消费提供了必要条件。

(3)农村公路建设是改变村容村貌,促进农村文明建设的重要前提。很多地方在农村公路修通后,相继启动改水、改电、改房、改厕等工程,农村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也发生了很大改变。可以说.农村公路不仅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容整洁”和“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切入点。

(4)农村公路建设是改变农民生活,促进社会稳定的坚实基础。农村交通条件好了,儿童辍学率低了,到医院就医方便了,农村地区教育水平和医疗保障水平的提高,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地区差距,维护社会稳定奠定了基础。

二、恩施市新农村交通发展现状和问题

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实行了一系列惠民政策,使农村、农业和农民得到了很多实惠。中央及各级政府对农村公

路投资力度的加大为农村公路的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恩施市也把握有利时机,采取相应配套措施,把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交通事业作为工作重点之一。

(一)恩施市社会主义新农村交通发展的现状

地处武陵山区腹地的恩施市,经济相对落后,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差。近年来,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恩施市社会主义新农村交通发展迅速,通车里程不断增长,路面等级不断提高,农村公路改造工程使恩施市农村交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对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有着重要意义。然而,与发达地区相比,我市广大农村的交通条件仍然很落后,依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目前,我市208个村(居委会)基本上实现了村村通公路,但未完全实现路面硬化。由于农村公路通达通畅工程只能修到行政村的村中心点,而在乡镇机构改革期间,恩施市村组大合并将村由597个合并为现在的208个,合并后使得以前行政村变成了自然村,未能列入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导致我市绝大部分自然村仍达不到通达的条件。

恩施市农村公路总体上仍处于较低水平,突出表现在:道路等级较低,道路线型较差,弯多、弯急、坡陡,路面质量差,破损严重,建成后道路的质量不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

(二)恩施市社会主义新农村交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交通建设在“十一五”期间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仍不能很好满足农民出行的需要以及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农村公路发展还面临一些困境和问题。

1) 农村公路总量不足

虽然我市大部分行政村都实现了通达或通畅,部分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已经得到初步解决,但从整个农村公路路网看,我市的农村公路网络还处于初级阶段,通达深度明显不足,公路网化程度还较低,农村公路形成循环路的目标还未实现,农民群众出行难的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

2) 自然条件有限,农村公路发展不平衡

由于恩施市自然条件限制以及村组合并的历史原因,截至目前仍有绝大部分的自然村仍达不到通达的条件,许多自然村不通公路或者仅有简易的机耕道连接,农民所需的生产、生活物资运不进,农民生产的农副产品和特色产品运不出,严重限制了当地群众的经济发展。

3) 上级补助资金占比重小,地方落实配套资金难 农村公路不同于干线公路,其建设资金主要靠各级地方政府和群众的力量解决。上级所拨付的资金为补贴性质,虽然中央和省政府在逐年加大投资力度和提高补贴标准,但单靠上级的补助资金修建农村公路远远不够。我市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多,需求的资金数量大,仅靠国家补助资金来推动农村公路建设,效果是十分有限的。而项目争取是目前唯一靠得住的途径,多元化投资机制尚未完全形成,造成建设和维

修资金短缺。

4) 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相对滞后

农村公路“重建轻管”的问题比较突出,村级道路管护责任不明确,管护体制不健全,养护资金缺少稳定渠道、投入不足,养护质量不高等问题直接影响农村公路正常使用、行车安全和长远发展。农村公路由于点多、面广、线长,过于分散,而且断头路较多,增加了巡查和管理的里程和难度,管理起来十分困难。

5) 农村公路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严峻

随着农村公路状况的改善,通行能力显著提高,农村公路的交通流量日益增长,但由于我市农村公路等级较低,道路线型较差,弯多、弯急、坡陡,路面质量差的客观条件以及广大村民交通安全意识的欠缺,从而导致了农村公路交通安全事故增加的问题。

三、对恩施市新农村交通发展未来发展的建议

针对恩施市新农村交通发展现状以及建设与管养中所存在的问题,为使农村公路更好为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 抢抓机遇,争取更大投入

要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以及“十二五”规划的重大机遇,积极寻找有利于我们争项目、抓发展的政策机遇,突出抓好国家和省重点支持的道路交通等方面的大项目、好项目。在行政村普遍实现通达通畅后,将全市农村

公路工作的重点转移到自然村的通达通畅上,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更加重视和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快农村公路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农民脱贫致富服务。并提高农村公路路面硬化率,提高我市农村公路网的整体水平,以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二) 依托“十二五”规划,捆绑完成更多内容

各乡镇及相关部门要根据我市“十二五”交通发展规划,科学合理安排年度计划,计划项目要适度向经济落后地区倾斜;要依托主干线、干支相连、联片成网;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色农产品产业以及旅游业的发展,完善提高通往新农村建设示范区、产业发展聚集区和旅游景点核心区的主要道路;形成结构合理、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网路,实现县道、乡道和村道协调发展,发挥农村公路整体效益。

(三) 多管齐下,筹措农村公路建设资金

加快农村公路建设,落实资金是关键。在法律法规和政策许可范围内,在不新增债务的前提下,各乡镇及相关部门要继续深化农村公路建设融资问题的研究,创新工作思路,走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筹措的路子,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在公共财政框架下,政府投入为主导、农民积极筹资投劳、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资体制,营造全民参与农村公路建设的浓厚氛围。

(四) 建立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机制,逐步完善安全配套

设施,巩固建设成果

要对农村公路实行长期有效的管理,必须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理顺关系、明确责任。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以市为主,乡村配合的原则,形成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养护管理体系,保障农村公路的各项养护管理工作得以正常开展。树立“建设是发展、养护管理也是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理念,坚持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并重的原则,逐步探索建立符合我市实际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积极推行和完善多种形式的养护责任制。充分发挥农村公路建设的应有效益,实实在在地为广大农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五) 加强质量技术标准管理,完善监管体系,做到质与

量的整体提升

农村公路技术标准不高,但质量要求不低。质量是农村公路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是广大农民和社会各界最为关注的问题。必须扎扎实实地抓好农村公路建设的质量,保证投资效益,防止重复建设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

社会主义新农村交通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增加农民收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修好农村公路福泽农村,惠及百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市农村公路建设任务任重而道远,交通部门要适应新形势,应对新变化,继续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切实做到从本市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落实好有关

措施,建设好各乡及各村之间的互通公路,力争使自然村达到通达通畅。通过农村公路的建设,实现建设一条农村公路,带动一片经济发展的远大目标,真正为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优良的交通条件,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创造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


相关文章

  • 交通路网建设意见建议
  • 交通路网建设意见建议 自2004年全国实施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以来,我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公路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2004年年初,我县农村公路总里程114公里,至2010年年底,我县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328.43 ...查看


  • 农村公路建设调研报告 1
  • 精选范文:农村公路建设调研报告(共2篇) 近年来,我市把抓村村通公路建设作为贯彻 十六大精神,回报农民兄弟,服务城镇化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实际行动,"要想富,先修路,修 好路"的思想已深入人心,从领导到群众抓村村通公路的劲头 ...查看


  • 2013政治热点专题
  • 2013年中考时政热点专题:众志成城,抗震救灾 一.热点材料 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北纬30.3度,东经103.0度,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 7.0级地震.地震造成雅安等19个市州115个县199万余人不同程度受灾,7.8万间房屋 ...查看


  • 加快推进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 加快推进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4-3-24 信息来源:驻马店新闻网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必然要求,是推动驻马店加快发展的战略选择.为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加快推进我市新型城镇化进程,市政协于20 ...查看


  • 交通系统政风行风建设整改方案
  • 木交字[2009]37号 交通系统政风行风建设整改方案 2009年,交通局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政风行风征求意见表.调查研究等多种形式,向社会个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以及政风行风义务监督员广泛征求对交通系统政风行风建设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开展自 ...查看


  • 新农村公路交通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
  • 摘要 文章首先指出农村公路交通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然后论述农村公路交通的现状和在新农村公路建设中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最后针对新农村公路交通建设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和解决办法. 关键词 新农村:公路建设:农村公路:基础设施 作者简介 ...查看


  • 交通局扶贫总结
  • 建设出行通道 缩短城乡差距 构建农村脱贫致富的交通网络 梁平县交通局 2012年5月17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2010年以来,县交通局的扶贫开发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重庆市农村扶贫条例>相关精神,围绕社 ...查看


  • 在省委巡视组反馈意见会上的表态发言(2007年9月19日)
  • 各位领导,同志们: 按照省委统一部署,今年上半年,省委第二巡视组对省交通厅进行了集中巡视.今天,巡视组全体领导又亲临我厅指导工作,专题反馈巡视意见,这是集中体现巡视成果的重要环节,也是各级交通干部认真总结.学习思考.改进工作的重要契机.在此 ...查看


  • 探索发展农村客运的思路和对策
  • 吉萍武富有(乌兰察布市交通运输局.内蒙古乌兰察布012000) 飞姆蟪蟪姆姆礴姆淑髓麓鞠蟪蟪鹋斡<姆姆黼髓斡礴礴躐躐姆躐蟪斡鞠<嫡媾蟪斡蚺蟪<蟪蟪蟪蟪躐蟪蟪斡蟪蟪姆礴姆黼斡姆礴姆潮黼滴姆祷礴礴姆胬淑媳瀵澍姆瀚艇蛹祷姆黼鹇蟪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