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困难党员帮扶机制的调查报告

近年来,XX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党员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生活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但是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的制约,仍有一部分党员生活处于贫困状态。如何破解党员队伍中这支特殊群体贫困问题,建立长效、稳定的帮扶机制,始终是各级党委特别是组织部门面临的理论课题和实践任务。

一、近年来我区帮扶困难党员的工作情况

近几年来,区委、区委组织部对贫困党员帮扶工作十分重视,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是摸清了底数,建好了台帐。二是结成了“对子”,建立了名册。乡镇、村、街道、社区和区直机关的党员领导干部与困难党员结成帮扶对子,实行“一对一”的帮扶,为他们解决了生产、生活中的困难,给他们提供了致富的信息。我区共结成各种帮扶“对子” 662对,共有 1045 名党员参与了结对,其中,县处级以上党员干部45名,组工干部112 名。通过“一对一”的帮扶,去年,有50名困难党员脱离了贫困。三是搞好了春节前困难党员的走访慰问。2007年、2008年底,共走访慰问 530名党员,发放扶助金104000元。

二、当前困难党员现状及原因分析

最近,我们组成专门的调研组,深入到乡镇村、企业和社区,采取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表、个案剖析等方式,对全区困难党员帮扶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调研。据调查:我区共有贫困党员1171名,约占党员总数的 6.7%,其中农村贫困党员457名,城市社区贫困党员714名。按年龄结构分析,49岁及以下的168名,占22.9%;50岁至59岁的212名,占 30.1%;60岁及以上313名,占47%。按学历层次分析,文盲、小学文化的406名,占62.9%;初中文化的149名,占23.1%;高中及以上文化的90名,占14%。按性别结构分析,男504名,占78%;女141名,占22%。按职业构成分析,农村无职党员390名,农村村组党员干部(含曾任)19名,城镇居民党员29名,在岗职工15名,下岗失业职工党员115名,退休职工党员90名,其他党员11名。

从调研情况看,当前我区困难党员现状有以下三个基本点:1、收入微薄。我区农村贫困党员年平均收入一般为500元至700元,近郊农村贫困党员因失地情况较为普遍,故较远郊农村贫困党员收入略低。城市贫困党员年收入一般为450元至900元,仅能维持基本的生存需要。从收入的来源看,农村贫困党员主要是区、乡、村三级特困救助,以及“七一”、春节等节日慰问金等,另外,农村贫困党员一般耕种少量土地,土地收成基本处于自给。城市贫困党员收入主要来源于党组织和政府社会救助。2、生存条件差。一方面是居住环境差。贫困党员普遍居住条件很差,居住面积基本上为20到30平方米,且大部分居住房屋属于危房,生活设施简陋陈旧。另一方面是卫生环境差。大部分贫困党员由于疏于照顾,居住房屋和日常生活卫生状况较差,约64%的贫困党员患有疾病,且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3、社会隐患多。贫困党员如果得不到很好的帮助和安置,必然成为社会的隐患。一是情绪低落。在调查走访中,我们发现大部分贫困党员精神状态令人堪忧,由于生存压力很大,消极厌世思想比较严重,特别是患病、灾难和负担较重的贫困党员尤其突出。二是安全隐患多。由于大量贫困党员身体状况、居住条件和卫生状况十分低下,容易造成突发人身安全事件。三是上访事件上升。从组织、信访等部门了解的情况看,近年来贫困党员上访次数呈上升趋势,大部分是要求党组织和政府给予照顾和救助。

导致他们贫困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年龄偏大、丧失劳动力而导致贫困。这部分党员年龄都在60岁以上,且70岁以上的占很大比例,主要集中在农村贫困党员中,占 68%。农村党员中,老龄化趋势比较明显,60岁以上的党员约占农村党员总数的29%。由于年老体弱,劳动能力衰退,生活缺少保障,生活十分困难。特别是无子女的老龄五保户党员,在有些村集体经济能力脆弱,无力很好的赡养这些老龄党员的情况下,只能在每年“七一”或春节期间领到各级党组织送去的微薄慰问金。2、缺技术、缺资金而导致贫困。一是文化程度偏低。有很多的困难党员的文化水平不高,生产技术匮乏,收入低,生活维艰。二是创新意识不强。种田沿用传统的那一套耕种方式,不敢大胆运用新的实用技术,遇到自然灾害,往往抗御能力低。三是缺少资金。对生产基本上没有什么投入,金融部门也不愿意给予他们贷款,致使低投入、低产出现象严重。3、因病因灾而导致贫困。调查了解到,约有23%的贫困党员家庭抵御疾病能力较弱。由于年龄偏大,很多人身患肝、肺、癌、高血压等疾病,以致劳动力弱,有的甚至丧失劳动力,只能是过一天算一天。同时,有的由于生活担子重,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异常艰难。 4、因企业下岗而导致贫困。这类党员主要集中在进行“两个置换”改革的国有企业单位,特别是夫妻双双下岗的尤为突出。从调查的情况看,城市贫困党员因失业致贫所占比例最大,为69%。有的原企业已停工或关闭,企业未发下岗费或生活补贴,造成生活无来源;有的年龄偏大缺少技术和资金,外出务工没人要,长期处于失业状态,靠政府微薄的救济度日。

三、对策及建议

目前,大量贫困党员的生活贫困,需要党组织、政府以及全社会给予他们援助,采取有效措施照顾和安置好他们的生活,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1、各基层组织要引起高度重视。要定期分析党员的贫困状况,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基层党组织每年要研究2-3次,党委书记要经常过问,把贫困党员的帮扶提上党委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

2、严格执行建档立卡的管理机制。一是严格界定帮扶对象标准。农村家庭年收入在700元以下的特困家庭;城镇低保家庭;其他原因造成的暂时困难的家庭;家庭生活比较困难的建国前老党员。二是严格确定帮扶对象。根据认定的标准,每年年初对困难党员进行一次调查摸底,确定帮扶对象。规范困难党员申报程序,即由困难党员个人提出申请,支部大会初审,并将申报困难党员名单及有关家庭情况在所在支部进行公示,然后由支部向党(工)委申报,党(工)委集体研究确定后,报区委组织部审批。三是建立困难党员台帐。分别在各党支部、基层党委、区委组织部建立电子管理台帐。台帐内容主要包括困难党员本人基本情况、家庭成员情况、年收入情况、生产生活情况、困难情况及原因等。并根据帮扶进展情况每年审核调整一次,实行动态管理。

3、建立因情施策的帮扶制度。根据困难党员的致困原因,因人制宜,分类实施帮扶,确保帮扶效果。(1)因“等、靠、要、怨”等思想而安于贫困的困难党员,重在思想引导。要采取正面引导、集体谈心、典型激励等行之有效的手段,帮助他们摒弃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等陈旧思想,克服思想障碍,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树立自尊、自强、自立的精神,主要寻求新的发展机会,尽快脱贫致富。(2)因老、因残、因病、因灾等原因而丧失劳动能力的困难党员,重在生活救助。要采取雪中送炭式的生活性扶助措施,帮助困难党员解燃眉之急,使他们感受到党的温暖,更加坚定理想信念,进一步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勇气。一是建立了困难党员帮扶基金制度。本着“强化管理、扶出效益”的思想,采取“留存党费补助一点、财政支持一点、党员捐助一点、社会募集一点”的办法,多途径筹措困难党员帮扶资金。二是设立了“XX区困难党员救助资金专户”, 贫困党员救助资金主要用于救助生产生活困难的党员,帮助长期患病的党员解决实际困难,慰问建国前入党的老党员等。三是建立困难党员优诊制度。卫生医疗系统要为困难党员看病就医提供方便和帮助,在区委指定医疗单位就医实行减免挂号费、检治费等医疗费用,对就诊医药费数额巨大的,可根据实际情况,从困难党员帮扶基金中给予一定资助。四是建立走访慰问制度。坚持每年“七·一”、春节等重大节日以党组织名义上门进行走访慰问。对家中发生突发性事件和生活一时遇到特殊困难的党员,要及时进行上访慰问。(3)因失业、缺资金、缺技术而陷于贫困的困难党员,重在生产扶持。一是技能培训。对农村困难党员,切实加强农村适用技术培训,定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其集中培训、上门指导,发动种养殖党员大户进行结对帮扶,提高困难党员致富技能。充分整合劳动、党校、职中等部门和单位资源优势,加强对下岗分流干部职工党员特别是困难党员的再就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困难党员的专业技能,提高创业和再就业的本领。二是资金扶持。对那些有脱贫愿望和信心,因缺资金而无法起步的困难党员,根据不同情况,从困难党员帮扶基金中无息或低息借给启动资金,帮助他们落实一些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的生产项目和社会服务项目。三是提供信息服务。建立信息发布制度,选聘一定数量的人员及时收集、整理农产品销售、新技术新品种、新业岗位等信息,通过传单、会议、广播电视、网站等渠道,定期发布给困难党员,引导他们选准致富项目,加快脱贫步伐。

近年来,XX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党员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生活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但是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的制约,仍有一部分党员生活处于贫困状态。如何破解党员队伍中这支特殊群体贫困问题,建立长效、稳定的帮扶机制,始终是各级党委特别是组织部门面临的理论课题和实践任务。

一、近年来我区帮扶困难党员的工作情况

近几年来,区委、区委组织部对贫困党员帮扶工作十分重视,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是摸清了底数,建好了台帐。二是结成了“对子”,建立了名册。乡镇、村、街道、社区和区直机关的党员领导干部与困难党员结成帮扶对子,实行“一对一”的帮扶,为他们解决了生产、生活中的困难,给他们提供了致富的信息。我区共结成各种帮扶“对子” 662对,共有 1045 名党员参与了结对,其中,县处级以上党员干部45名,组工干部112 名。通过“一对一”的帮扶,去年,有50名困难党员脱离了贫困。三是搞好了春节前困难党员的走访慰问。2007年、2008年底,共走访慰问 530名党员,发放扶助金104000元。

二、当前困难党员现状及原因分析

最近,我们组成专门的调研组,深入到乡镇村、企业和社区,采取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表、个案剖析等方式,对全区困难党员帮扶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调研。据调查:我区共有贫困党员1171名,约占党员总数的 6.7%,其中农村贫困党员457名,城市社区贫困党员714名。按年龄结构分析,49岁及以下的168名,占22.9%;50岁至59岁的212名,占 30.1%;60岁及以上313名,占47%。按学历层次分析,文盲、小学文化的406名,占62.9%;初中文化的149名,占23.1%;高中及以上文化的90名,占14%。按性别结构分析,男504名,占78%;女141名,占22%。按职业构成分析,农村无职党员390名,农村村组党员干部(含曾任)19名,城镇居民党员29名,在岗职工15名,下岗失业职工党员115名,退休职工党员90名,其他党员11名。

从调研情况看,当前我区困难党员现状有以下三个基本点:1、收入微薄。我区农村贫困党员年平均收入一般为500元至700元,近郊农村贫困党员因失地情况较为普遍,故较远郊农村贫困党员收入略低。城市贫困党员年收入一般为450元至900元,仅能维持基本的生存需要。从收入的来源看,农村贫困党员主要是区、乡、村三级特困救助,以及“七一”、春节等节日慰问金等,另外,农村贫困党员一般耕种少量土地,土地收成基本处于自给。城市贫困党员收入主要来源于党组织和政府社会救助。2、生存条件差。一方面是居住环境差。贫困党员普遍居住条件很差,居住面积基本上为20到30平方米,且大部分居住房屋属于危房,生活设施简陋陈旧。另一方面是卫生环境差。大部分贫困党员由于疏于照顾,居住房屋和日常生活卫生状况较差,约64%的贫困党员患有疾病,且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3、社会隐患多。贫困党员如果得不到很好的帮助和安置,必然成为社会的隐患。一是情绪低落。在调查走访中,我们发现大部分贫困党员精神状态令人堪忧,由于生存压力很大,消极厌世思想比较严重,特别是患病、灾难和负担较重的贫困党员尤其突出。二是安全隐患多。由于大量贫困党员身体状况、居住条件和卫生状况十分低下,容易造成突发人身安全事件。三是上访事件上升。从组织、信访等部门了解的情况看,近年来贫困党员上访次数呈上升趋势,大部分是要求党组织和政府给予照顾和救助。

导致他们贫困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年龄偏大、丧失劳动力而导致贫困。这部分党员年龄都在60岁以上,且70岁以上的占很大比例,主要集中在农村贫困党员中,占 68%。农村党员中,老龄化趋势比较明显,60岁以上的党员约占农村党员总数的29%。由于年老体弱,劳动能力衰退,生活缺少保障,生活十分困难。特别是无子女的老龄五保户党员,在有些村集体经济能力脆弱,无力很好的赡养这些老龄党员的情况下,只能在每年“七一”或春节期间领到各级党组织送去的微薄慰问金。2、缺技术、缺资金而导致贫困。一是文化程度偏低。有很多的困难党员的文化水平不高,生产技术匮乏,收入低,生活维艰。二是创新意识不强。种田沿用传统的那一套耕种方式,不敢大胆运用新的实用技术,遇到自然灾害,往往抗御能力低。三是缺少资金。对生产基本上没有什么投入,金融部门也不愿意给予他们贷款,致使低投入、低产出现象严重。3、因病因灾而导致贫困。调查了解到,约有23%的贫困党员家庭抵御疾病能力较弱。由于年龄偏大,很多人身患肝、肺、癌、高血压等疾病,以致劳动力弱,有的甚至丧失劳动力,只能是过一天算一天。同时,有的由于生活担子重,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异常艰难。 4、因企业下岗而导致贫困。这类党员主要集中在进行“两个置换”改革的国有企业单位,特别是夫妻双双下岗的尤为突出。从调查的情况看,城市贫困党员因失业致贫所占比例最大,为69%。有的原企业已停工或关闭,企业未发下岗费或生活补贴,造成生活无来源;有的年龄偏大缺少技术和资金,外出务工没人要,长期处于失业状态,靠政府微薄的救济度日。

三、对策及建议

目前,大量贫困党员的生活贫困,需要党组织、政府以及全社会给予他们援助,采取有效措施照顾和安置好他们的生活,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1、各基层组织要引起高度重视。要定期分析党员的贫困状况,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基层党组织每年要研究2-3次,党委书记要经常过问,把贫困党员的帮扶提上党委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

2、严格执行建档立卡的管理机制。一是严格界定帮扶对象标准。农村家庭年收入在700元以下的特困家庭;城镇低保家庭;其他原因造成的暂时困难的家庭;家庭生活比较困难的建国前老党员。二是严格确定帮扶对象。根据认定的标准,每年年初对困难党员进行一次调查摸底,确定帮扶对象。规范困难党员申报程序,即由困难党员个人提出申请,支部大会初审,并将申报困难党员名单及有关家庭情况在所在支部进行公示,然后由支部向党(工)委申报,党(工)委集体研究确定后,报区委组织部审批。三是建立困难党员台帐。分别在各党支部、基层党委、区委组织部建立电子管理台帐。台帐内容主要包括困难党员本人基本情况、家庭成员情况、年收入情况、生产生活情况、困难情况及原因等。并根据帮扶进展情况每年审核调整一次,实行动态管理。

3、建立因情施策的帮扶制度。根据困难党员的致困原因,因人制宜,分类实施帮扶,确保帮扶效果。(1)因“等、靠、要、怨”等思想而安于贫困的困难党员,重在思想引导。要采取正面引导、集体谈心、典型激励等行之有效的手段,帮助他们摒弃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等陈旧思想,克服思想障碍,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树立自尊、自强、自立的精神,主要寻求新的发展机会,尽快脱贫致富。(2)因老、因残、因病、因灾等原因而丧失劳动能力的困难党员,重在生活救助。要采取雪中送炭式的生活性扶助措施,帮助困难党员解燃眉之急,使他们感受到党的温暖,更加坚定理想信念,进一步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勇气。一是建立了困难党员帮扶基金制度。本着“强化管理、扶出效益”的思想,采取“留存党费补助一点、财政支持一点、党员捐助一点、社会募集一点”的办法,多途径筹措困难党员帮扶资金。二是设立了“XX区困难党员救助资金专户”, 贫困党员救助资金主要用于救助生产生活困难的党员,帮助长期患病的党员解决实际困难,慰问建国前入党的老党员等。三是建立困难党员优诊制度。卫生医疗系统要为困难党员看病就医提供方便和帮助,在区委指定医疗单位就医实行减免挂号费、检治费等医疗费用,对就诊医药费数额巨大的,可根据实际情况,从困难党员帮扶基金中给予一定资助。四是建立走访慰问制度。坚持每年“七·一”、春节等重大节日以党组织名义上门进行走访慰问。对家中发生突发性事件和生活一时遇到特殊困难的党员,要及时进行上访慰问。(3)因失业、缺资金、缺技术而陷于贫困的困难党员,重在生产扶持。一是技能培训。对农村困难党员,切实加强农村适用技术培训,定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其集中培训、上门指导,发动种养殖党员大户进行结对帮扶,提高困难党员致富技能。充分整合劳动、党校、职中等部门和单位资源优势,加强对下岗分流干部职工党员特别是困难党员的再就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困难党员的专业技能,提高创业和再就业的本领。二是资金扶持。对那些有脱贫愿望和信心,因缺资金而无法起步的困难党员,根据不同情况,从困难党员帮扶基金中无息或低息借给启动资金,帮助他们落实一些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的生产项目和社会服务项目。三是提供信息服务。建立信息发布制度,选聘一定数量的人员及时收集、整理农产品销售、新技术新品种、新业岗位等信息,通过传单、会议、广播电视、网站等渠道,定期发布给困难党员,引导他们选准致富项目,加快脱贫步伐。


相关文章

  • 关于建立健全党内关怀机制的意见
  • 关于建立健全党内关怀机制的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关于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要求,进一步激发党员的自豪感.责任感和归属感,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向心力,营造团结和谐.奋发向上的党内氛围,结合我镇实际,特制 ...查看


  • 生活困难离退休干部党员帮扶制度
  • 关于印发<生活困难离退休干部 党员帮扶制度>的通知 陕组通字[2008]31 号 各市委组织部.老干部局,杨凌示范区党工委组织部,省直各单位组织(人事)处.老干部处,中央驻陕有关单位组织(人事)处.老干部处: <生活困难离 ...查看


  • 关于开展困难党员帮扶行动的实施方案
  • 明党发„2015‟111号 中共XXX委员会 关于开展困难党员帮扶行动的实施方案 各党(总)支部: 为扎实做好困难党员的关爱帮扶工作,按照区委组织部<关于开展困难党员帮扶行动的实施意见>(区组发„2015‟47号)文件精神,现就 ...查看


  • 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新机制
  • 作者:连晓畅 贵阳市委党校学报 2009年08期 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党的十七大对全党提出的新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乡.镇.村各级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如何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 ...查看


  • 结对共建自查报告20111014
  • 汉阳区编办关于"城乡互联 结对共建" 工作的自查报告 按照<中共汉阳区委办公室关于深化"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活动的意见>(阳办发[2009]20号)要求和<汉阳区编办关于开展&quo ...查看


  • 关于"千村万户"的调研报告
  • 关于"千村万户"的调研报告 根据新扶贫„2012‟20号文件要求,察布查尔县扶贫办联合扎格斯台乡和琼博拉乡组成摸排小组对察县三个村(阿克亚尔村.上扎格斯台村.索顿布拉克村)30户农村低收入人口进行了一次进村入户摸底调查. ...查看


  • 贫困户帮扶措施方案3篇
  • 贫困户帮扶措施方案3篇(一) 为了认真贯彻十七大精神,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确保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统筹发展活动取得实效.现就我们档案局与阳峪镇南岭村结对共建统筹发展活动提出以下方案. 一. 以邓小平理论和" ...查看


  • 让组织的阳光普照每一名困难党员
  •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关心和爱护基层干部.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近年来,中共松江区委紧紧围绕建设"凝聚党员.凝聚群众.凝聚社会"的要求,以建立健全党内关爱机制为抓手,扎实推进和深化& ...查看


  • "部门帮村.党员帮户"结对帮扶工作总结
  • 111县年度"部门帮村.党员帮户"结对帮扶 工 作 总 结 2007年,全县"部门帮村.党员帮户"结对帮扶工作紧紧围绕"三争两促一创建"目标,建立捆绑结对共对机制,组织县乡干部进社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