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无灵句与汉语有灵句的句法对比及翻译1

英语无灵句与汉语有灵句的句法对比及翻译

英语中有些句子用无生命(inanimate)的抽象名词或代词做主语的现象较常见,这种句子常被称谓无灵句。汉语用有生命(animate)的代词或名词做句子主语的情况较普遍,这种句型常被称谓有灵句。无灵句与有灵句是相对而言的,从句法结构上看,无灵句式结构严谨、工整,是从静态向动态过渡,虚化行为的主体,但表达思想和感情显得较自然、公正、客观。从语法功能上讲,无灵句语气更显委婉、间接,只注重行为的结果,而不顾使事的主体。O. Jespersen (1951)认为无灵句是:“作者以局外人的身份(out of that picture),躲在非人称语言之后(behind impersonal language) 与读者进行交际。”汉语多用有灵句,旨在突出有生命的成分担任句子的使事主体,以增强传递信息的可信度,这种句型往往体现“以人为本”,“万物皆备于我”的汉民族的思维模式:多以自我视角为出发点,认为只有有灵使事才具有行为可能,这种表达习惯语序感强、语气直接、语义明了、语言生动、富于动感。刘密庆先生(1991)对汉语的这种特点曾有很精辟的论述:“汉民族注重思维形态上的主体性,认为任何行为都只可能是人这个主体完成的„„”。下面拟从四方面对英语无灵句和汉语有灵句进行对比讨论。

一、英语无灵句的“事非人为”与汉语有灵句的“事在人为”

以英语为母语的交际者使用和理解无灵句不会有任何困难,因为这种句型是在交际中自然习得的,这种表达方式自然也就成了他们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一部分。但对于母语是汉语的交际者而言,往往不习惯这种表达方式,因为汉民族惯用有灵句,如将英语无灵句译成汉语时,往往需要调整句子结构,按汉语思维和表达习惯,把英语的无灵静态句转换成汉语的有灵动态句,在进行英汉互译时,应加以考虑,注意两种句型的相互转换。例如:

1. An idea suddenly occurred to me.

我突然想到了一个主意。

2. Her sighs made it clear that she was unhappy.

她唉声叹气说明了她很忧愁。

3. The sight of the river reminds me of my hometown.

一看到这条河,我便想起我的故乡。

4. The plan strikes me as ridiculous.

我觉得那项计划很荒唐。

5. If anything happens to him, let me know.

如果他发生什么事,告诉我。

上面五个英语无灵句的主语分别是:idea, sighs, sight, plan和anything, 相对的汉语有灵句的主语是人称代词:我、她、他。把英语句子译成汉语时,都译成了地道的汉语有灵句,语气显得很自然。英语中还有一些类似句1主语idea 这样的无灵抽象名词,可用来做句子的主语,如thought, feeling, intention, desire, ambition 等。除了动词occur to, remind, strike, happen to, 英语中还可用 seem to, hit upon, appear to和turn out等作句子的谓语。由此可见,英语中使用这种句型是较频繁的。除了文学作品常用此类句式外,许多正式文体(新闻、公文、科技文章等) 也常用这种句型,以显示文体的客观性。如:

6. New controls would most severely affect coat companies and aging electric plants, driving up rates and putting some mines out of business. The Midwest would feel the brunt of the impact. The Regan Administration has taken up these midwestern concerns, stressing that not enough (fact) is known about acid precipitation to design controls. (TIME)

7. A government report says America’s inflations rate last year was the highest in six years. Prices paid for goods and services last year rose almost four and one half percent. (VOA)

8. China said its regulations with United States will become worse unless the Regan Administration reduces arm sales to Taiwan. (VOA)

9. Heavy fighting is reported in western Kampuchea.

二、英汉无灵句的拟人修辞对比

用无生命的名词做主语与作为动词搭配作谓语,这种拟人化(personification)修辞手法,表示一种抽象概念、心理活动、感觉等,赋予原本无生命的事物以生命,使整个句子显现出动感和生机,语气含蓄,令人回味。虽然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这种修辞手法,但两种语言使用的概率不一样,英语中用得较多,也显得更加自然。

10. The Peace Mountain has witnessed many great historical events that took place in Hong Kong. (Thames)

太平山目睹了许多发生在香港的伟大历史性事件。(《泰晤士报》)

11. 这寂寞又一天一天长大起来,如大毒蛇,缠住了我的灵魂。(鲁迅:《呐喊》自序)

The sense of loneliness grew from day to day, entwining itself about my soul like some huge poisonous snake. (杨宪益译:《中国文学现代散文选》)

12. The progressive forces were kept divided by rigid party loyalties. (J. Huxley) 由于顽固的党派之见,进步力量陷入分裂状态。(张今译:《英汉翻译技能训练手册》)

句10、11、12(原文和译文) 的无灵主语:Peace Mountain (太平山) 、寂寞(sense of loneliness) 、forces (力量) 分别被各自的有灵动词(animate verb )目睹(witnessed)、长大(grew)、kept(陷入) 拟人化,使句子呈现出动态感,以引起读者对无灵主语的关注和好奇,从而起到强调主语的作用。

就英汉两种语言相比而言,英语中可用于拟人化的动词要比汉语多,如do(es), see, have, get, give, send, invite, take, find, rise, grow, know, drive等。虽然上述句子都出自名家之笔,但从总体来看,英语句子读起来更加流畅、自然;而汉语句子则显得生硬、死板、不自然,带有明显的欧化迹象,使用的频率远远低于英语。这是因为汉民族的思维定式是只有生命的使事主体才有这类有意识、有意志的行为。而非人类的、无灵的主体一般不具备有意识、有意志的状态与行为。也许是受外语的影响,有些中国作家偶尔也用这种文笔,但总给人一种异域风格。鲁迅的作品中还可找到类似的句子,如:

13. 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哪里还能有什么言语?(《纪念刘和珍君》)

14. 这并非为了别的,只因为两年以来,悲愤总时时来袭击我的心,至今没有停止。(《为了忘却的纪念》)

三、it 引导的无灵句与汉语的有灵句

在许多it 作形式主语的英语句子中,it 的功能和语义主要可以归纳为三种:作虚义词的it(unspecified)、作先行词的it(preparatory word) 和引导分裂句的it(cleft sentence)(章振邦,1989) 。it 作形式主语泛指一切事物(情况) 或发挥某种句法功能,使句子语法完整,或起强调作用,以增强语气。而汉句主语在无确定人

称时,常用泛称,如:有人、人们、大家等。这类句子译成汉语时,就必须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译成有灵句,以明确句子的使事者。例如:

15. It is very kind of you to be so considerate. (虚义) 你考虑得这样周到,太好了。

16. It never occurred to me that he would have lied to me. (先行) 我从来没有想到他会对我撒谎。17. It is John that should feel guilty. (分裂) 约翰应该感到内疚。 此外,英语中还有下列无灵句型,英译汉时应注意将其译成有灵句:

18. How’s everything along with you recently? 你最近怎么样?

19. There has been a lady calling you several times.

有位女士给你打来好几次电话。

20. 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有志者,事竟成。

21. To err is human, to forgive is divine.人孰无过,怒过者神。

四、it 引导的被动句与汉语泛指有灵句

英语中的无灵被动句往往不带动作使役者(agent),因为“用被动句主要在于侧重动作的承受者,动作的执行者被降到了次要的地位”(章振邦,1981) 。著名语法学家G.Leech &J. Svartvik(1974)对此也有类似的论述:“被动句有无使事主语无关紧要(unimportant and often irrelevant)。”这种表达法主要体现叙事的客观性、间接性和婉转性,语气显得客观、公正,而不是主观臆造,使话语更加含蓄,避免被人抓住把柄,也就是中国人常说的:祸从口出。著名语言学家F.Crews(1974)对此也有精辟论述:“那些不愿为自己的言行承担责任的人,直觉上(intuitive)就喜欢用非人称被动句(impersonal passive)。”交际动态论(communicative dynamism)认为被动句的主位( theme) 部分是已知信息,而述位(rheme)部分往往表达新信息,是话语强调之所在,这种句子往往给人一种头轻脚重的感觉,因为语言信息常常在句尾,这也充分体现了英语被动句“句末重心”(钟书能,1997) 的原则。由此可见,英语中it 引导的被动语态在使用和发展过程中,逐渐呈现出物称的倾向,而物称倾向也丰富了英语中的被动句。以下是it 引导的典型无灵被动句:

22. It is generally believed that Hong Kong will continue to keep its prosperity and stability after its return to China. (China Daily)

人们普遍认为,香港回归后会继续保持繁荣与稳定。

23. It is well known that electrons are minute charges with electricity.

众所周知,电子是带电的微小电荷。

24.It is suggested we have an outing this weekend.

有人建议这个周末我们去郊游。

25. It is said 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 有人说失败是成功之母。

英语中用it 认作主语的被动句较常见,除了以上例句外,还有it is requested that … (有人要求„„), it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that …(人们普遍认为„„) ,it is felt that …(有人觉得„„), it is thought that … (有人认为„„) ,it is advised that …(有人建议„„) ,it is regarded that…(人们认为„„) ,it is expected that…(人们希望„„) ,it is pointed that …(有人指出„„), it is asserted that …(有人主张„„) 等。汉语不常用被动语态,这很可能与汉民族的主体思维模式有关系,即人的动作、行为是由人而非事或物执行,表达时须与有灵施动者(doer)搭配,才符合汉语语法习惯,语义才符合逻辑。如无法明确行为的执行者,则常用泛称,如:有人、别人、人家、大家、人们等,如不能用泛称时,则用无主句或使役句。因此,在处理此类英语被动句时,一般将其译成汉语泛称有灵句为宜。反之,如翻译此类汉语泛称有灵句,最好将其译成it 做主语的无灵被动句。

英语使用无灵句是为了使表达的内容含蓄、婉转或客观,以避免个人见解和思想的主观性强加于人,这样就使得句子的主语常常处于次要或被动的位置,凸现抽象的事物、概念。使用这种表达法会使语言缺乏生动性,语气显得没有“人情味”,往往削弱了表达的说服力、信息传递的透明度和可信度。汉语多使用有灵句,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强调人的主观意志和作用,凸现使事主体的主观能动性,语言显得富有生机和活力,增强了说话者的自信心。这两种句型各有千秋,应根据具体语境合理使用。

英语无灵句与汉语有灵句的句法对比及翻译

英语中有些句子用无生命(inanimate)的抽象名词或代词做主语的现象较常见,这种句子常被称谓无灵句。汉语用有生命(animate)的代词或名词做句子主语的情况较普遍,这种句型常被称谓有灵句。无灵句与有灵句是相对而言的,从句法结构上看,无灵句式结构严谨、工整,是从静态向动态过渡,虚化行为的主体,但表达思想和感情显得较自然、公正、客观。从语法功能上讲,无灵句语气更显委婉、间接,只注重行为的结果,而不顾使事的主体。O. Jespersen (1951)认为无灵句是:“作者以局外人的身份(out of that picture),躲在非人称语言之后(behind impersonal language) 与读者进行交际。”汉语多用有灵句,旨在突出有生命的成分担任句子的使事主体,以增强传递信息的可信度,这种句型往往体现“以人为本”,“万物皆备于我”的汉民族的思维模式:多以自我视角为出发点,认为只有有灵使事才具有行为可能,这种表达习惯语序感强、语气直接、语义明了、语言生动、富于动感。刘密庆先生(1991)对汉语的这种特点曾有很精辟的论述:“汉民族注重思维形态上的主体性,认为任何行为都只可能是人这个主体完成的„„”。下面拟从四方面对英语无灵句和汉语有灵句进行对比讨论。

一、英语无灵句的“事非人为”与汉语有灵句的“事在人为”

以英语为母语的交际者使用和理解无灵句不会有任何困难,因为这种句型是在交际中自然习得的,这种表达方式自然也就成了他们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一部分。但对于母语是汉语的交际者而言,往往不习惯这种表达方式,因为汉民族惯用有灵句,如将英语无灵句译成汉语时,往往需要调整句子结构,按汉语思维和表达习惯,把英语的无灵静态句转换成汉语的有灵动态句,在进行英汉互译时,应加以考虑,注意两种句型的相互转换。例如:

1. An idea suddenly occurred to me.

我突然想到了一个主意。

2. Her sighs made it clear that she was unhappy.

她唉声叹气说明了她很忧愁。

3. The sight of the river reminds me of my hometown.

一看到这条河,我便想起我的故乡。

4. The plan strikes me as ridiculous.

我觉得那项计划很荒唐。

5. If anything happens to him, let me know.

如果他发生什么事,告诉我。

上面五个英语无灵句的主语分别是:idea, sighs, sight, plan和anything, 相对的汉语有灵句的主语是人称代词:我、她、他。把英语句子译成汉语时,都译成了地道的汉语有灵句,语气显得很自然。英语中还有一些类似句1主语idea 这样的无灵抽象名词,可用来做句子的主语,如thought, feeling, intention, desire, ambition 等。除了动词occur to, remind, strike, happen to, 英语中还可用 seem to, hit upon, appear to和turn out等作句子的谓语。由此可见,英语中使用这种句型是较频繁的。除了文学作品常用此类句式外,许多正式文体(新闻、公文、科技文章等) 也常用这种句型,以显示文体的客观性。如:

6. New controls would most severely affect coat companies and aging electric plants, driving up rates and putting some mines out of business. The Midwest would feel the brunt of the impact. The Regan Administration has taken up these midwestern concerns, stressing that not enough (fact) is known about acid precipitation to design controls. (TIME)

7. A government report says America’s inflations rate last year was the highest in six years. Prices paid for goods and services last year rose almost four and one half percent. (VOA)

8. China said its regulations with United States will become worse unless the Regan Administration reduces arm sales to Taiwan. (VOA)

9. Heavy fighting is reported in western Kampuchea.

二、英汉无灵句的拟人修辞对比

用无生命的名词做主语与作为动词搭配作谓语,这种拟人化(personification)修辞手法,表示一种抽象概念、心理活动、感觉等,赋予原本无生命的事物以生命,使整个句子显现出动感和生机,语气含蓄,令人回味。虽然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这种修辞手法,但两种语言使用的概率不一样,英语中用得较多,也显得更加自然。

10. The Peace Mountain has witnessed many great historical events that took place in Hong Kong. (Thames)

太平山目睹了许多发生在香港的伟大历史性事件。(《泰晤士报》)

11. 这寂寞又一天一天长大起来,如大毒蛇,缠住了我的灵魂。(鲁迅:《呐喊》自序)

The sense of loneliness grew from day to day, entwining itself about my soul like some huge poisonous snake. (杨宪益译:《中国文学现代散文选》)

12. The progressive forces were kept divided by rigid party loyalties. (J. Huxley) 由于顽固的党派之见,进步力量陷入分裂状态。(张今译:《英汉翻译技能训练手册》)

句10、11、12(原文和译文) 的无灵主语:Peace Mountain (太平山) 、寂寞(sense of loneliness) 、forces (力量) 分别被各自的有灵动词(animate verb )目睹(witnessed)、长大(grew)、kept(陷入) 拟人化,使句子呈现出动态感,以引起读者对无灵主语的关注和好奇,从而起到强调主语的作用。

就英汉两种语言相比而言,英语中可用于拟人化的动词要比汉语多,如do(es), see, have, get, give, send, invite, take, find, rise, grow, know, drive等。虽然上述句子都出自名家之笔,但从总体来看,英语句子读起来更加流畅、自然;而汉语句子则显得生硬、死板、不自然,带有明显的欧化迹象,使用的频率远远低于英语。这是因为汉民族的思维定式是只有生命的使事主体才有这类有意识、有意志的行为。而非人类的、无灵的主体一般不具备有意识、有意志的状态与行为。也许是受外语的影响,有些中国作家偶尔也用这种文笔,但总给人一种异域风格。鲁迅的作品中还可找到类似的句子,如:

13. 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哪里还能有什么言语?(《纪念刘和珍君》)

14. 这并非为了别的,只因为两年以来,悲愤总时时来袭击我的心,至今没有停止。(《为了忘却的纪念》)

三、it 引导的无灵句与汉语的有灵句

在许多it 作形式主语的英语句子中,it 的功能和语义主要可以归纳为三种:作虚义词的it(unspecified)、作先行词的it(preparatory word) 和引导分裂句的it(cleft sentence)(章振邦,1989) 。it 作形式主语泛指一切事物(情况) 或发挥某种句法功能,使句子语法完整,或起强调作用,以增强语气。而汉句主语在无确定人

称时,常用泛称,如:有人、人们、大家等。这类句子译成汉语时,就必须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译成有灵句,以明确句子的使事者。例如:

15. It is very kind of you to be so considerate. (虚义) 你考虑得这样周到,太好了。

16. It never occurred to me that he would have lied to me. (先行) 我从来没有想到他会对我撒谎。17. It is John that should feel guilty. (分裂) 约翰应该感到内疚。 此外,英语中还有下列无灵句型,英译汉时应注意将其译成有灵句:

18. How’s everything along with you recently? 你最近怎么样?

19. There has been a lady calling you several times.

有位女士给你打来好几次电话。

20. 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有志者,事竟成。

21. To err is human, to forgive is divine.人孰无过,怒过者神。

四、it 引导的被动句与汉语泛指有灵句

英语中的无灵被动句往往不带动作使役者(agent),因为“用被动句主要在于侧重动作的承受者,动作的执行者被降到了次要的地位”(章振邦,1981) 。著名语法学家G.Leech &J. Svartvik(1974)对此也有类似的论述:“被动句有无使事主语无关紧要(unimportant and often irrelevant)。”这种表达法主要体现叙事的客观性、间接性和婉转性,语气显得客观、公正,而不是主观臆造,使话语更加含蓄,避免被人抓住把柄,也就是中国人常说的:祸从口出。著名语言学家F.Crews(1974)对此也有精辟论述:“那些不愿为自己的言行承担责任的人,直觉上(intuitive)就喜欢用非人称被动句(impersonal passive)。”交际动态论(communicative dynamism)认为被动句的主位( theme) 部分是已知信息,而述位(rheme)部分往往表达新信息,是话语强调之所在,这种句子往往给人一种头轻脚重的感觉,因为语言信息常常在句尾,这也充分体现了英语被动句“句末重心”(钟书能,1997) 的原则。由此可见,英语中it 引导的被动语态在使用和发展过程中,逐渐呈现出物称的倾向,而物称倾向也丰富了英语中的被动句。以下是it 引导的典型无灵被动句:

22. It is generally believed that Hong Kong will continue to keep its prosperity and stability after its return to China. (China Daily)

人们普遍认为,香港回归后会继续保持繁荣与稳定。

23. It is well known that electrons are minute charges with electricity.

众所周知,电子是带电的微小电荷。

24.It is suggested we have an outing this weekend.

有人建议这个周末我们去郊游。

25. It is said 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 有人说失败是成功之母。

英语中用it 认作主语的被动句较常见,除了以上例句外,还有it is requested that … (有人要求„„), it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that …(人们普遍认为„„) ,it is felt that …(有人觉得„„), it is thought that … (有人认为„„) ,it is advised that …(有人建议„„) ,it is regarded that…(人们认为„„) ,it is expected that…(人们希望„„) ,it is pointed that …(有人指出„„), it is asserted that …(有人主张„„) 等。汉语不常用被动语态,这很可能与汉民族的主体思维模式有关系,即人的动作、行为是由人而非事或物执行,表达时须与有灵施动者(doer)搭配,才符合汉语语法习惯,语义才符合逻辑。如无法明确行为的执行者,则常用泛称,如:有人、别人、人家、大家、人们等,如不能用泛称时,则用无主句或使役句。因此,在处理此类英语被动句时,一般将其译成汉语泛称有灵句为宜。反之,如翻译此类汉语泛称有灵句,最好将其译成it 做主语的无灵被动句。

英语使用无灵句是为了使表达的内容含蓄、婉转或客观,以避免个人见解和思想的主观性强加于人,这样就使得句子的主语常常处于次要或被动的位置,凸现抽象的事物、概念。使用这种表达法会使语言缺乏生动性,语气显得没有“人情味”,往往削弱了表达的说服力、信息传递的透明度和可信度。汉语多使用有灵句,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强调人的主观意志和作用,凸现使事主体的主观能动性,语言显得富有生机和活力,增强了说话者的自信心。这两种句型各有千秋,应根据具体语境合理使用。


相关文章

  • 英汉句子结构差异 张毅博
  • "英汉差异"之句子结构的差异 11S015016 张毅博 摘 要:英汉两种语言异多于同,反映在句子结构上就体现为意和与形合.后饰与前饰.前重心与后重心.复合句与简单句的区别.透彻了解这些差异,就能准确理解原文,从而把握翻 ...查看


  • 英汉对比研究
  • 从英汉语言文化差异谈翻译策略 姚登宝 !长沙理工大学湖南!长沙"#$$%&' !摘要"英汉语言和思维方式差异隐含着深层语言文化差异! 为了忠实原文"顺应译语及读者#英汉翻 译必须既要注意语言文化因素差异 ...查看


  • 英汉语言对比
  • 第十章 英汉对比与翻译 从词汇来看,汉英都有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数词.副词.介词.连词和叹词.这是汉英词汇的相似之处,但汉英词汇之间也有许多区别.如汉语有助词,英语没有:汉语有量词,英语没有量词:英语有冠词,汉语没有.由于词类划分标准 ...查看


  • 浅析中文版和英文版[普通语言学教程]言语对比
  • 摘要: 中英文两种版本的<普通语言学>对比研究有助于学习者进一步掌握语言学的基本原理.通过对两种版本的语法.语义的各层次方面的对比发现,英文版和中文版的表述各有优劣.掌握这些对比对语言学的学习会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关键词: & ...查看


  • 翻译介词的技巧
  • 钟钗又lc 2007.Io (上旬刊) 翻译分词的技巧 口 高洁 湖北・武汉430010) (空军雷达学院外语教研室 摘要翻译的技巧包括增译法.省译法.转换法.拆句法.反译法,这些技巧同样可以用在介词翻译中.本文通过给出详尽的例句以探讨翻译 ...查看


  • 英汉语言比较
  • 2011级"英汉语言比较"课程考查试题 I. Explain the following terms(40%) 1. compare and contrast 比较语言学:称为comparative linguistic ...查看


  • [水浒传]两英译本翻译策略评析--以"智取生辰纲"译文为例
  • 戴淑云 (南阳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河南 南阳 473061) 摘 要:对于<水浒传>两个影响最大的英译本,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其争论的焦点归根结底在于两者不同的翻译策略,不同的翻译策略直接导致不同译本的生成.通过对" ...查看


  • 英汉语言文化对比与英文写作研究
  • [摘 要]汉语思维模式对英文写作的负迁移影响,很大程度上源于对英语语言文化的欠缺.因此,在英文写作教学中应加强英汉语言文化对比,从中找出英汉两种语言在思维模式和语言文化方面的异同,帮助学生摆脱汉语思维模式在英语写作中的负迁移影响,切实提高英 ...查看


  • 从因果关系连词使用对比看英汉的形合与意合
  • 孙丹萍 (浙江大学 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8) 摘 要:"英语是形合语言,汉语是意合语言"是语言学和翻译学界的共识.针对这一差异,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对译文作适当调整以符合英汉语各自的特点.我们往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