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绳子那头(作者:林白)

林白,当代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一个人的战争》《妇女闲聊录》《北去来辞》等,另有中短篇小说及诗歌散文若干。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小说家奖、老舍文学奖、人民文学长篇小说双年奖,作品入选新浪中国好书榜年度十大好书。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提名奖。有日、韩、意、法、英等文字的长篇和中篇单行本出版。

尽管翱叔的翱字是翱翔的翱,但我还是愿意写成敖叔,敖德萨的敖。巴别尔在自传中第一句写道:我于1894年生于敖德萨的莫尔达万卡。

先说今年。

今年五月是少有的低温,在北京,五月中旬穿起了薄毛衣,据说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低温。动身去湖北的那天北京城区温度竟然是9℃,门头沟也适时飘起了雪花。在电视里看到东北重返隆冬,大雪纷飞万物厚白。似乎老天爷把节令踹了一脚,全国各地处处如此。也就是说,在湖北,五月没有去年那么热,不至于在田埂上走着汗就掉进眼睛里,穿一件单衣也不凉,身上清爽。于是我和木珍走过田埂去河岸上采桑葚。桑树是野生的,东一棵西一棵,桑葚结得累累下垂,没人要,掉下地烂了。不过真要采,也没那么理想,有的树桑葚虽多,却小得不像话;有的熟成了深紫,大而饱满,伸手摘时却发现每一粒都趴着一只苍蝇。跟着木珍往远处走,我忽然意识到,离公路越远的桑葚越好,公路是散发恶臭、招来苍蝇的地方,所谓污染的源头。

田里虽已全是荒草,成群的喜鹊仍飞起飞落,很是春风浩荡。布谷鸟和斑鸠也都一声声叫唤得清晰,不停地循环往复,仿佛代表着老天爷。有两种鸟也是好看,不识它们的名。一种双翅金棕色,身是深灰;另一种极小巧,全身漆黑独头白,有婉转的叫声。回家的路上遇到两个老人:一个老妇,奋力拖着一枝枝杈极长极繁的大树杈;一个老头,背一只喷农药的背箱。他们都是聋子,脸上有一种聋子特有的歉疚的神色。

我看到对面两幢房子中间有一幢拆掉了,很像一排门牙缺了一颗。从这颗“牙洞”望过去,能看见庄稼地和远处的山,地里摊着一堆堆刚收割的油菜。拆下的红砖就地摞着,刚被雨淋过,颜色新鲜。原来的地基上冒出了两处钢筋,显然,这是拆了旧屋盖新屋。木珍说,这是敖叔家,他去年正月吊死了,就在他家的窗户上的吊。

世界上就是有人要赶着死的。

敖叔要赶在正月二十六日之前死,因为儿子出门打工买好了这日的火车票。他生了癌,儿子走了谁来给他收尸?最好不要超过正月二十三,一定要死,不死不行了。

为什么不行呢?

我听见自己问死去的敖叔。人不在了也是可以问的。

当然敖叔自己已不能直接回答我,他躺在棺材里,虽然棺木还未腐烂,但已被红砖封紧并盖实了土,坟前的土里已经插了两朵大大的塑料花,黄而艳,远远看去十分醒目。我问木珍:那是什么呀?木珍说:那是花,大儿子和小儿子各人插了一朵。我才忽然想起,清明节过去还不到一个月。

我从敖叔家旁边的斜坡下去,看到了去年,去年敖叔从这里走到塘边。天虽然冷,总算是晴的。他到塘边去拖他一生中最后一次树杈。高大的乌桕树枝杈繁多,大风刮过,总有一两杈刮落在地。先让它晾在一边,半干时再拖回砍成段,码在门廊下继续风干着等到过年。

他下斜坡时碰到一只羊,是邻居老太太的羊。老太太孤身一人和羊做伴,平时下地时她在地里,羊在地边,晚上羊跟她共一屋,你从她家经过,听见叽叽咕咕的说话声,是老太太跟羊说。

敖叔问羊,羊,你怎么自己一人?老太太去哪了?羊不会说话,敖叔替它回答,前日你家进了贼,心烦吧,赶你自个出来散散心。羊咩咩叫了两声,之后各自走路。

乌桕树全村最高,之前最高的还有枫树和皂角树,1958年大炼钢铁时砍掉烧高炉,乌桕树幸存,因为有乌桕子,乌桕子油能用来点灯,砍了乌桕树用什么来点灯?不点灯读书郎和纺线娘如何办?就留了下来。查《辞海》乌桕树词条,乌桕树,高可达十五米,夏季开花,黄色。塘边的乌桕树有二层楼高,夏季里黄色的花开了,堂客坐在树下捻麻,她肥大的屁股挤在小小的矮凳上,光着的双脚伸挺着,在非常远非常远的地方闪闪发光。淡黄色的麻丝在夏天好像变软了,在她的手指间跳来跳去,而她的手背上满是小涡涡。肥美的堂客早已不在,她身上的气味有时从乌桕树上散出来,乌桕子油的气味。有电灯后她也点油灯,家里常年存着像猪油一样的乌桕子油。

冬天的晴朗上午,乌桕树叶闪闪发光,敖叔站在树下的塘岸边,最后一次了,他对自己说。他对自己说,人都是要死的,安安稳稳到土里去就最好,就是万事大吉。棺材已经做好放在了阁楼上,儿子帮忙收一下尸,送上山,请众人吃一餐就结束了。

他四处看看,不知这些最后的话跟谁说,如果养一只羊就好,没养狗猫,如果有一只羊……他拍拍乌桕树,拍得咚咚响。他说乌桕树啊乌桕树,木子油啊木子油(木子油就是乌桕子油)。拍完之后他转过身,对着塘。冬天的塘比夏天的塘干净,水色绿褐,却清透,涟漪纹理秀气,绵绵扩散……堂客总是在塘边洗衣裳,近过年时她就蹲在一块石板跟前,她肥大的屁股高高撅起,木棒槌起起落落阵阵脆响。家里的蚊帐被套在棒槌下溢出深色的脏水,织物翻转扭动在寒冷的塘水里。堂客的手冻得通红,而额头冒着热气。她站起来,扭身朝这边喊:你个死鬼,来下子咧——两人在塘边扭蚊帐,两头细中间大,水从中段哗哗而下,再扭再扭,水挤尽了绞到中间一大坨。晾在矮树上,高高低低,一片又一片。

一条水蛇从塘边掠过,停在他脚边不远。你个蛇,你个蛇精鬼。投水要不得,喝甲胺磷也要不得,满地打滚,满屋农药味,要不得。堂客死了,不死就最爱看死人,一听说哪里有人寻了死,二话不说就放下手头的活,端上一张小板凳,走上三里五里,专门去看寻了死的人。去了就在别人家的堂屋里看热闹,派出所如何问话,娘家来的人如何骂、如何闹,做了么子好吃的,砸没砸灶,掀没掀桌子,打没打人。一看就要看三日,一早就去,中午回家吃饭,吃完饭再去看,直到人葬掉。现在不好看了,村里都是老人,活着活着耐不住就死了。青壮年都在大城市打工,连看热闹的人都没有,只有儿子赶回来奔丧,寥寥落落,天上的乌鸦比人还多。老人在土里活着,扑哧一下就没了。没了就没了,也没什么不好。

他在水面上看见了堂客的脸,鼓鼓的,眼睛眯着,下巴有一粒大黑痣。她仰面躺在床上,家里染成深蓝色的蚊帐挡住了好不容易透进来的光,她身上的肉摊成一大摊。她说,快点快点,快点呀。她一叫唤他就有劲,她活着他就永远有劲,她死了,劲没地方使。三店的旅馆有女人,也不贵,那女人也催他快点快点,一催就不行了。堂客在水面仰着脸,这阳间的丑事,不知她看得见看不见。哪个去跟鬼挑拨是非?那也真是见鬼的事。

他还看过两次银美洗澡,银美是不怕看的,照她的话说,女人生来就是给男人看的。她大开着窗,夏天从来不关,即使关上窗也能看见,她不用毛玻璃,也不用窗帘。不但开大窗,她还唱歌,唱得一会儿妖里妖气,一会儿嗲声嗲气,又软,又颤,“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怎么爱你都不嫌多”,搞得全村人都唱起来,屋里屋外,人人都是小苹果,像发了瘟。夏天的时候他爬上自家屋顶,隔着一幢屋的距离他要看那个光溜溜的身子。他站在自家的屋顶,屋边的一株桑树替他遮住了星光。他抻长脖子看那窗,灯光白亮漏出来,但只看得见银美的头发,下面一点看不见。不过奇怪,在黑暗中敖叔发现自己的听力忽然敏锐起来,他早已有些耳背,但他就是听见了银美洗澡的水声,唰唰吱吱沙沙啾啾,水声阵阵。第二天下雨了,第三天又下雨,第四天他往屋顶端了一张板凳,他手扶着桑树杈,站得比桑树高。在星光下他看见了银美的上半身。这个全村最浪的女人,她的两只颤鼓鼓的奶坨,在雪亮的灯光下(她干吗要用这么亮的灯,不怕费电?)这两坨东西淋着水,闪着光,那光从窗口飞奔而出,直扑敖叔的后脑勺。他感到嗡的一下,后脑勺像被人打了一棒,心一紧,脚一软,一时瘫在自家的屋顶。

这事情,无论如何,不能告诉堂客。或者也可以告诉,就说,她的身子比起银美,更加有劲、更结实、更白。她活着时要人哄,喜欢人夸她的身子,去了那头想来也不会大变。

在乌桕树下,在塘边,敖叔透过水面眺望另一个世界。那个世界与此世界就接通了,不但在水边,在背阴的山坳,在半夜的窗口,那个世界的人都是会到阳间来的。如果你不放一根铁条或者桃木辟邪,那鬼就进来了。敖叔认定,这世界是一个有鬼的世界。木珍也信鬼,信得真真的,像信真理。信天上,信地底下,信鬼神。谁要是不信,那是有煞气,不可共谋事。和木珍一起我也是信的,天地之大,之玄奥,宁可信。

一只鸟掠着水面飞到乌桕树上,水痕过处,水面的堂客消失了。

他转过身,抬头望了望乌桕树的树丫,最低的那杈也都不容易够得着,把绳子甩上去就有点费劲了。何况,四面朗朗空空的,一个人挂在那里,吓人。他最后又拍了拍乌桕树,然后拖着那杈晾得半干的树杈,回了家。

最后一顿饭,要做好吃的。家里有过年时买的鱼面和油面,鱼面是:把鱼肉剁成肉泥和在面粉里做成干面,缠成饼干大小,灰色的,极硬。油面则是:把油盐和在面粉里做成,挂在竹竿上晾干,是一扎扎的。这两样,从前一律金贵难得,待客或送礼,上好。现在到处有卖的,是儿子从县城买回,没有从前的好,也算不错。

两样都要吃。先煮鱼面。鱼面硬,费柴火,不过费柴火也要吃的。它还有点腥,照例放上生姜,然后盛在一只小锅里温着,等出锅时再放一把小葱。又烧开清水下油面。这油面淡黄地翻滚,升起很香的面气,他忍不住加了一点盐,一尝,却咸了,原本油面就是有盐的。不过,咸就咸吧。

饭后敖叔支使儿子到县城给他买锅烙粑,这种吃食能放,路上最宜。敖叔认为锅烙粑虽然商店也有卖的,但总不如县城的那一家好,同样的价钱,县城的还大些、厚些。

儿子一走,他就把一根绳子系在了窗户的防盗铁条上。没有什么要做的了,他冲门外看了一眼,那杈刚拖回来的树杈还没来得及砍成截,一大杈树枝支棱着。要在平日,吃过饭他要磨刀,磨完之后把树杈拖到一个大木桩跟前。病前他力大无穷,七十多岁的人还能吃下三大海碗米饭,且生冷不忌。刀起刀落,树杈变成一截截木柴,然后,整齐码在屋檐下。即使现在年轻人不烧柴火,门檐下码着柴也是富足殷实气象。

颈脖已经套进了绳圈里,那就不砍它了,树杈你就留着吧,留你风吹着,雨淋着,太阳最后又把你晒干。什么最后都会死掉,鸡要死,猪要死,鹅、鸭、狗、猫、羊、牛、马,统统一样。敖叔往下一坐,他的脚后跟蹭着地,蹭着地,上身悬空着晃荡,整个天地骤然变黑伸出一股吸力——他顺利地把自己吊死了。

木珍说,敖叔死后她常常做一个梦,到现在还做这个梦,梦见敖叔从后山绕到她窗前,叫道:珍啊珍啊,敖叔给你送一捆甘蔗来了,放在窗口墙上了。有时候不做梦木珍也觉得敖叔就站在窗口外面,她说她半夜睡不着就听见敖叔的脚步声从屋后绕到屋前。她说以前她嫁到王榨,每次回娘家敖叔都砍一捆甘蔗给她吃,对她特别好。

她还做过一个古怪的梦,梦见小时候上茅房,茅房的后墙裂开了一道缝,缝里钻进了一只眼珠子。在梦中她没有转过身,是用后脑勺看见的这只眼珠子。你是谁?在梦里她问。眼珠子不应,但她听见了敖叔的咳嗽声,然后眼珠子就不见了。在梦里她不怕,醒来才怕。

关于鬼的事情木珍知道得最周全。她把剪刀和一杈桃树枝放在窗台上。铁的东西和桃木都是辟邪吓鬼的。她说,敖叔以前对我是很好,不过变成了鬼我也怕。变成了鬼还会不会偷看女人上茅房,这事她也拿不准。她又对着放在窗口的桃木说:叔啊叔啊,你莫来了,到日子我去给你烧往生钱。

去年我们在路上遇到的那个老头就是敖叔你还记得吗?木珍问。就在我们今年碰到两个聋子的那条路上。他挑着一对空粪桶,刚刚浇地回来。他指着大片荒地说,再过十年,等我们这趟人种不了地了,这田地就全都荒掉。他那时还没查出生癌,还以为自己要再种十年地。

去年敖叔的二哥,也是自己抢着死。

他喝农药。农药在他家三楼的空屋子里吱吱叫,然后就在他的肚子里噼里啪啦烧起来。谁喝农药都是要烧烂肚子的。二哥是和儿子抢,儿子病得不轻,他也病,病得不想治,生怕死在儿子的后面,怕了几怕,赶紧就喝了甲胺磷。

我问道良,窗子那么矮,人怎么能吊死?我认为,除了树,只有房梁能用来上吊。

道良说,他也不是很清楚,不过按照常识,挂绳子的地方只要高于人的上半身,就能吊死。只要屁股不坐下,只要脚不站起来,就能死。听说上吊的人即使后悔也来不及了,绳子压迫动脉,什么都来不及了。他说起某一年,1968,或者1967,或者1969年,清理阶级队伍,他认识的一个大学教师,用捅煤炉的铁棍烧红了直捅自己的心脏,这是他知道的最惨烈的自杀。清理阶级队伍,说他是假党员,他不服,早上起来头往墙上撞。有人说:吓唬人呢,真想死怎么不能死啊!第二天一早他就用铁棍把自己捅死了。也是那一次,一位女教师,捧着一包用黑色真丝包着的东西去向党交心,她打开包袱,里面是金灿灿的黄金,有金首饰和金条,黄金们以不同的姿势沉默着,在黑色真丝的映衬下,异样而不祥。

跟天荣相比,敖叔的一生简直不能算作一生。天荣有过无数女人,敖叔除了敖娘不知还有谁。当天荣和银美在后山的沟里滚作一团的时候,敖叔正好赶牛回家。他一眼就认出了这两个黏糊得难分难舍的男女。他看了一会儿,往沟里扔了一块石头了事。他跟小卖部的老叶说,要是他再年轻十几二十年,他也要跟这个钟银美搞一搞。老叶鼻子哧一声说:就你,她让你上吗?敖叔说,最多给她钱就是了,银美打麻将的样子你又不是没见过,谁想亲她一口她就让亲,她还坐在别人的腿上。他告诉老叶,在后山,他还看到过银美站在菜园里,叉开双腿,让一个半大老头摸她那地方。

敖叔一生中仅去过有数的几次县城,真是冤枉了他名字中的翱字。他只在绳子的下面翱翔,在死亡中翱翔,在那个黑暗遥远缥缈的世界,翱翔。

责任编辑李约热

…………去绳子那头(短篇小说)本文总字数:5518林白,当代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一个人的战争》《妇女闲聊录》《北去来辞》等,另有中短篇小说及诗歌散文若干。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小说家奖、老舍文学奖、人民文学长篇小说双年奖,作品入选新浪中国好书榜年度十大好书。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提名奖。有日、韩、意、法、英等文字的长篇和中篇单行本出版。

林白

尽管翱叔的翱字是翱翔的翱,但我还是愿意写成敖叔,敖德萨的敖。巴别尔在自传中第一句写道:我于1894年生于敖德萨的莫尔达万卡。

先说今年。

今年五月是少有的低温,在北京,五月中旬穿起了薄毛衣,据说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低温。动身去湖北的那天北京城区温度竟然是9℃,门头沟也适时飘起了雪花。在电视里看到东北重返隆冬,大雪纷飞万物厚白。似乎老天爷把节令踹了一脚,全国各地处处如此。也就是说,在湖北,五月没有去年那么热,不至于在田埂上走着汗就掉进眼睛里,穿一件单衣也不凉,身上清爽。于是我和木珍走过田埂去河岸上采桑葚。桑树是野生的,东一棵西一棵,桑葚结得累累下垂,没人要,掉下地烂了。不过真要采,也没那么理想,有的树桑葚虽多,却小得不像话;有的熟成了深紫,大而饱满,伸手摘时却发现每一粒都趴着一只苍蝇。跟着木珍往远处走,我忽然意识到,离公路越远的桑葚越好,公路是散发恶臭、招来苍蝇的地方,所谓污染的源头。

田里虽已全是荒草,成群的喜鹊仍飞起飞落,很是春风浩荡。布谷鸟和斑鸠也都一声声叫唤得清晰,不停地循环往复,仿佛代表着老天爷。有两种鸟也是好看,不识它们的名。一种双翅金棕色,身是深灰;另一种极小巧,全身漆黑独头白,有婉转的叫声。回家的路上遇到两个老人:一个老妇,奋力拖着一枝枝杈极长极繁的大树杈;一个老头,背一只喷农药的背箱。他们都是聋子,脸上有一种聋子特有的歉疚的神色。

我看到对面两幢房子中间有一幢拆掉了,很像一排门牙缺了一颗。从这颗“牙洞”望过去,能看见庄稼地和远处的山,地里摊着一堆堆刚收割的油菜。拆下的红砖就地摞着,刚被雨淋过,颜色新鲜。原来的地基上冒出了两处钢筋,显然,这是拆了旧屋盖新屋。木珍说,这是敖叔家,他去年正月吊死了,就在他家的窗户上的吊。

世界上就是有人要赶着死的。

敖叔要赶在正月二十六日之前死,因为儿子出门打工买好了这日的火车票。他生了癌,儿子走了谁来给他收尸?最好不要超过正月二十三,一定要死,不死不行了。

为什么不行呢?

我听见自己问死去的敖叔。人不在了也是可以问的。

当然敖叔自己已不能直接回答我,他躺在棺材里,虽然棺木还未腐烂,但已被红砖封紧并盖实了土,坟前的土里已经插了两朵大大的塑料花,黄而艳,远远看去十分醒目。我问木珍:那是什么呀?木珍说:那是花,大儿子和小儿子各人插了一朵。我才忽然想起,清明节过去还不到一个月。

我从敖叔家旁边的斜坡下去,看到了去年,去年敖叔从这里走到塘边。天虽然冷,总算是晴的。他到塘边去拖他一生中最后一次树杈。高大的乌桕树枝杈繁多,大风刮过,总有一两杈刮落在地。先让它晾在一边,半干时再拖回砍成段,码在门廊下继续风干着等到过年。

他下斜坡时碰到一只羊,是邻居老太太的羊。老太太孤身一人和羊做伴,平时下地时她在地里,羊在地边,晚上羊跟她共一屋,你从她家经过,听见叽叽咕咕的说话声,是老太太跟羊说。

敖叔问羊,羊,你怎么自己一人?老太太去哪了?羊不会说话,敖叔替它回答,前日你家进了贼,心烦吧,赶你自个出来散散心。羊咩咩叫了两声,之后各自走路。

乌桕树全村最高,之前最高的还有枫树和皂角树,1958年大炼钢铁时砍掉烧高炉,乌桕树幸存,因为有乌桕子,乌桕子油能用来点灯,砍了乌桕树用什么来点灯?不点灯读书郎和纺线娘如何办?就留了下来。查《辞海》乌桕树词条,乌桕树,高可达十五米,夏季开花,黄色。塘边的乌桕树有二层楼高,夏季里黄色的花开了,堂客坐在树下捻麻,她肥大的屁股挤在小小的矮凳上,光着的双脚伸挺着,在非常远非常远的地方闪闪发光。淡黄色的麻丝在夏天好像变软了,在她的手指间跳来跳去,而她的手背上满是小涡涡。肥美的堂客早已不在,她身上的气味有时从乌桕树上散出来,乌桕子油的气味。有电灯后她也点油灯,家里常年存着像猪油一样的乌桕子油。

冬天的晴朗上午,乌桕树叶闪闪发光,敖叔站在树下的塘岸边,最后一次了,他对自己说。他对自己说,人都是要死的,安安稳稳到土里去就最好,就是万事大吉。棺材已经做好放在了阁楼上,儿子帮忙收一下尸,送上山,请众人吃一餐就结束了。

他四处看看,不知这些最后的话跟谁说,如果养一只羊就好,没养狗猫,如果有一只羊……他拍拍乌桕树,拍得咚咚响。他说乌桕树啊乌桕树,木子油啊木子油(木子油就是乌桕子油)。拍完之后他转过身,对着塘。冬天的塘比夏天的塘干净,水色绿褐,却清透,涟漪纹理秀气,绵绵扩散……堂客总是在塘边洗衣裳,近过年时她就蹲在一块石板跟前,她肥大的屁股高高撅起,木棒槌起起落落阵阵脆响。家里的蚊帐被套在棒槌下溢出深色的脏水,织物翻转扭动在寒冷的塘水里。堂客的手冻得通红,而额头冒着热气。她站起来,扭身朝这边喊:你个死鬼,来下子咧——两人在塘边扭蚊帐,两头细中间大,水从中段哗哗而下,再扭再扭,水挤尽了绞到中间一大坨。晾在矮树上,高高低低,一片又一片。

一条水蛇从塘边掠过,停在他脚边不远。你个蛇,你个蛇精鬼。投水要不得,喝甲胺磷也要不得,满地打滚,满屋农药味,要不得。堂客死了,不死就最爱看死人,一听说哪里有人寻了死,二话不说就放下手头的活,端上一张小板凳,走上三里五里,专门去看寻了死的人。去了就在别人家的堂屋里看热闹,派出所如何问话,娘家来的人如何骂、如何闹,做了么子好吃的,砸没砸灶,掀没掀桌子,打没打人。一看就要看三日,一早就去,中午回家吃饭,吃完饭再去看,直到人葬掉。现在不好看了,村里都是老人,活着活着耐不住就死了。青壮年都在大城市打工,连看热闹的人都没有,只有儿子赶回来奔丧,寥寥落落,天上的乌鸦比人还多。老人在土里活着,扑哧一下就没了。没了就没了,也没什么不好。

他在水面上看见了堂客的脸,鼓鼓的,眼睛眯着,下巴有一粒大黑痣。她仰面躺在床上,家里染成深蓝色的蚊帐挡住了好不容易透进来的光,她身上的肉摊成一大摊。她说,快点快点,快点呀。她一叫唤他就有劲,她活着他就永远有劲,她死了,劲没地方使。三店的旅馆有女人,也不贵,那女人也催他快点快点,一催就不行了。堂客在水面仰着脸,这阳间的丑事,不知她看得见看不见。哪个去跟鬼挑拨是非?那也真是见鬼的事。

他还看过两次银美洗澡,银美是不怕看的,照她的话说,女人生来就是给男人看的。她大开着窗,夏天从来不关,即使关上窗也能看见,她不用毛玻璃,也不用窗帘。不但开大窗,她还唱歌,唱得一会儿妖里妖气,一会儿嗲声嗲气,又软,又颤,“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怎么爱你都不嫌多”,搞得全村人都唱起来,屋里屋外,人人都是小苹果,像发了瘟。夏天的时候他爬上自家屋顶,隔着一幢屋的距离他要看那个光溜溜的身子。他站在自家的屋顶,屋边的一株桑树替他遮住了星光。他抻长脖子看那窗,灯光白亮漏出来,但只看得见银美的头发,下面一点看不见。不过奇怪,在黑暗中敖叔发现自己的听力忽然敏锐起来,他早已有些耳背,但他就是听见了银美洗澡的水声,唰唰吱吱沙沙啾啾,水声阵阵。第二天下雨了,第三天又下雨,第四天他往屋顶端了一张板凳,他手扶着桑树杈,站得比桑树高。在星光下他看见了银美的上半身。这个全村最浪的女人,她的两只颤鼓鼓的奶坨,在雪亮的灯光下(她干吗要用这么亮的灯,不怕费电?)这两坨东西淋着水,闪着光,那光从窗口飞奔而出,直扑敖叔的后脑勺。他感到嗡的一下,后脑勺像被人打了一棒,心一紧,脚一软,一时瘫在自家的屋顶。

这事情,无论如何,不能告诉堂客。或者也可以告诉,就说,她的身子比起银美,更加有劲、更结实、更白。她活着时要人哄,喜欢人夸她的身子,去了那头想来也不会大变。

在乌桕树下,在塘边,敖叔透过水面眺望另一个世界。那个世界与此世界就接通了,不但在水边,在背阴的山坳,在半夜的窗口,那个世界的人都是会到阳间来的。如果你不放一根铁条或者桃木辟邪,那鬼就进来了。敖叔认定,这世界是一个有鬼的世界。木珍也信鬼,信得真真的,像信真理。信天上,信地底下,信鬼神。谁要是不信,那是有煞气,不可共谋事。和木珍一起我也是信的,天地之大,之玄奥,宁可信。

一只鸟掠着水面飞到乌桕树上,水痕过处,水面的堂客消失了。

他转过身,抬头望了望乌桕树的树丫,最低的那杈也都不容易够得着,把绳子甩上去就有点费劲了。何况,四面朗朗空空的,一个人挂在那里,吓人。他最后又拍了拍乌桕树,然后拖着那杈晾得半干的树杈,回了家。

最后一顿饭,要做好吃的。家里有过年时买的鱼面和油面,鱼面是:把鱼肉剁成肉泥和在面粉里做成干面,缠成饼干大小,灰色的,极硬。油面则是:把油盐和在面粉里做成,挂在竹竿上晾干,是一扎扎的。这两样,从前一律金贵难得,待客或送礼,上好。现在到处有卖的,是儿子从县城买回,没有从前的好,也算不错。

两样都要吃。先煮鱼面。鱼面硬,费柴火,不过费柴火也要吃的。它还有点腥,照例放上生姜,然后盛在一只小锅里温着,等出锅时再放一把小葱。又烧开清水下油面。这油面淡黄地翻滚,升起很香的面气,他忍不住加了一点盐,一尝,却咸了,原本油面就是有盐的。不过,咸就咸吧。

饭后敖叔支使儿子到县城给他买锅烙粑,这种吃食能放,路上最宜。敖叔认为锅烙粑虽然商店也有卖的,但总不如县城的那一家好,同样的价钱,县城的还大些、厚些。

儿子一走,他就把一根绳子系在了窗户的防盗铁条上。没有什么要做的了,他冲门外看了一眼,那杈刚拖回来的树杈还没来得及砍成截,一大杈树枝支棱着。要在平日,吃过饭他要磨刀,磨完之后把树杈拖到一个大木桩跟前。病前他力大无穷,七十多岁的人还能吃下三大海碗米饭,且生冷不忌。刀起刀落,树杈变成一截截木柴,然后,整齐码在屋檐下。即使现在年轻人不烧柴火,门檐下码着柴也是富足殷实气象。

颈脖已经套进了绳圈里,那就不砍它了,树杈你就留着吧,留你风吹着,雨淋着,太阳最后又把你晒干。什么最后都会死掉,鸡要死,猪要死,鹅、鸭、狗、猫、羊、牛、马,统统一样。敖叔往下一坐,他的脚后跟蹭着地,蹭着地,上身悬空着晃荡,整个天地骤然变黑伸出一股吸力——他顺利地把自己吊死了。

木珍说,敖叔死后她常常做一个梦,到现在还做这个梦,梦见敖叔从后山绕到她窗前,叫道:珍啊珍啊,敖叔给你送一捆甘蔗来了,放在窗口墙上了。有时候不做梦木珍也觉得敖叔就站在窗口外面,她说她半夜睡不着就听见敖叔的脚步声从屋后绕到屋前。她说以前她嫁到王榨,每次回娘家敖叔都砍一捆甘蔗给她吃,对她特别好。

她还做过一个古怪的梦,梦见小时候上茅房,茅房的后墙裂开了一道缝,缝里钻进了一只眼珠子。在梦中她没有转过身,是用后脑勺看见的这只眼珠子。你是谁?在梦里她问。眼珠子不应,但她听见了敖叔的咳嗽声,然后眼珠子就不见了。在梦里她不怕,醒来才怕。

关于鬼的事情木珍知道得最周全。她把剪刀和一杈桃树枝放在窗台上。铁的东西和桃木都是辟邪吓鬼的。她说,敖叔以前对我是很好,不过变成了鬼我也怕。变成了鬼还会不会偷看女人上茅房,这事她也拿不准。她又对着放在窗口的桃木说:叔啊叔啊,你莫来了,到日子我去给你烧往生钱。

去年我们在路上遇到的那个老头就是敖叔你还记得吗?木珍问。就在我们今年碰到两个聋子的那条路上。他挑着一对空粪桶,刚刚浇地回来。他指着大片荒地说,再过十年,等我们这趟人种不了地了,这田地就全都荒掉。他那时还没查出生癌,还以为自己要再种十年地。

去年敖叔的二哥,也是自己抢着死。

他喝农药。农药在他家三楼的空屋子里吱吱叫,然后就在他的肚子里噼里啪啦烧起来。谁喝农药都是要烧烂肚子的。二哥是和儿子抢,儿子病得不轻,他也病,病得不想治,生怕死在儿子的后面,怕了几怕,赶紧就喝了甲胺磷。

我问道良,窗子那么矮,人怎么能吊死?我认为,除了树,只有房梁能用来上吊。

道良说,他也不是很清楚,不过按照常识,挂绳子的地方只要高于人的上半身,就能吊死。只要屁股不坐下,只要脚不站起来,就能死。听说上吊的人即使后悔也来不及了,绳子压迫动脉,什么都来不及了。他说起某一年,1968,或者1967,或者1969年,清理阶级队伍,他认识的一个大学教师,用捅煤炉的铁棍烧红了直捅自己的心脏,这是他知道的最惨烈的自杀。清理阶级队伍,说他是假党员,他不服,早上起来头往墙上撞。有人说:吓唬人呢,真想死怎么不能死啊!第二天一早他就用铁棍把自己捅死了。也是那一次,一位女教师,捧着一包用黑色真丝包着的东西去向党交心,她打开包袱,里面是金灿灿的黄金,有金首饰和金条,黄金们以不同的姿势沉默着,在黑色真丝的映衬下,异样而不祥。

跟天荣相比,敖叔的一生简直不能算作一生。天荣有过无数女人,敖叔除了敖娘不知还有谁。当天荣和银美在后山的沟里滚作一团的时候,敖叔正好赶牛回家。他一眼就认出了这两个黏糊得难分难舍的男女。他看了一会儿,往沟里扔了一块石头了事。他跟小卖部的老叶说,要是他再年轻十几二十年,他也要跟这个钟银美搞一搞。老叶鼻子哧一声说:就你,她让你上吗?敖叔说,最多给她钱就是了,银美打麻将的样子你又不是没见过,谁想亲她一口她就让亲,她还坐在别人的腿上。他告诉老叶,在后山,他还看到过银美站在菜园里,叉开双腿,让一个半大老头摸她那地方。

敖叔一生中仅去过有数的几次县城,真是冤枉了他名字中的翱字。他只在绳子的下面翱翔,在死亡中翱翔,在那个黑暗遥远缥缈的世界,翱翔。

林白,当代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一个人的战争》《妇女闲聊录》《北去来辞》等,另有中短篇小说及诗歌散文若干。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小说家奖、老舍文学奖、人民文学长篇小说双年奖,作品入选新浪中国好书榜年度十大好书。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提名奖。有日、韩、意、法、英等文字的长篇和中篇单行本出版。

尽管翱叔的翱字是翱翔的翱,但我还是愿意写成敖叔,敖德萨的敖。巴别尔在自传中第一句写道:我于1894年生于敖德萨的莫尔达万卡。

先说今年。

今年五月是少有的低温,在北京,五月中旬穿起了薄毛衣,据说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低温。动身去湖北的那天北京城区温度竟然是9℃,门头沟也适时飘起了雪花。在电视里看到东北重返隆冬,大雪纷飞万物厚白。似乎老天爷把节令踹了一脚,全国各地处处如此。也就是说,在湖北,五月没有去年那么热,不至于在田埂上走着汗就掉进眼睛里,穿一件单衣也不凉,身上清爽。于是我和木珍走过田埂去河岸上采桑葚。桑树是野生的,东一棵西一棵,桑葚结得累累下垂,没人要,掉下地烂了。不过真要采,也没那么理想,有的树桑葚虽多,却小得不像话;有的熟成了深紫,大而饱满,伸手摘时却发现每一粒都趴着一只苍蝇。跟着木珍往远处走,我忽然意识到,离公路越远的桑葚越好,公路是散发恶臭、招来苍蝇的地方,所谓污染的源头。

田里虽已全是荒草,成群的喜鹊仍飞起飞落,很是春风浩荡。布谷鸟和斑鸠也都一声声叫唤得清晰,不停地循环往复,仿佛代表着老天爷。有两种鸟也是好看,不识它们的名。一种双翅金棕色,身是深灰;另一种极小巧,全身漆黑独头白,有婉转的叫声。回家的路上遇到两个老人:一个老妇,奋力拖着一枝枝杈极长极繁的大树杈;一个老头,背一只喷农药的背箱。他们都是聋子,脸上有一种聋子特有的歉疚的神色。

我看到对面两幢房子中间有一幢拆掉了,很像一排门牙缺了一颗。从这颗“牙洞”望过去,能看见庄稼地和远处的山,地里摊着一堆堆刚收割的油菜。拆下的红砖就地摞着,刚被雨淋过,颜色新鲜。原来的地基上冒出了两处钢筋,显然,这是拆了旧屋盖新屋。木珍说,这是敖叔家,他去年正月吊死了,就在他家的窗户上的吊。

世界上就是有人要赶着死的。

敖叔要赶在正月二十六日之前死,因为儿子出门打工买好了这日的火车票。他生了癌,儿子走了谁来给他收尸?最好不要超过正月二十三,一定要死,不死不行了。

为什么不行呢?

我听见自己问死去的敖叔。人不在了也是可以问的。

当然敖叔自己已不能直接回答我,他躺在棺材里,虽然棺木还未腐烂,但已被红砖封紧并盖实了土,坟前的土里已经插了两朵大大的塑料花,黄而艳,远远看去十分醒目。我问木珍:那是什么呀?木珍说:那是花,大儿子和小儿子各人插了一朵。我才忽然想起,清明节过去还不到一个月。

我从敖叔家旁边的斜坡下去,看到了去年,去年敖叔从这里走到塘边。天虽然冷,总算是晴的。他到塘边去拖他一生中最后一次树杈。高大的乌桕树枝杈繁多,大风刮过,总有一两杈刮落在地。先让它晾在一边,半干时再拖回砍成段,码在门廊下继续风干着等到过年。

他下斜坡时碰到一只羊,是邻居老太太的羊。老太太孤身一人和羊做伴,平时下地时她在地里,羊在地边,晚上羊跟她共一屋,你从她家经过,听见叽叽咕咕的说话声,是老太太跟羊说。

敖叔问羊,羊,你怎么自己一人?老太太去哪了?羊不会说话,敖叔替它回答,前日你家进了贼,心烦吧,赶你自个出来散散心。羊咩咩叫了两声,之后各自走路。

乌桕树全村最高,之前最高的还有枫树和皂角树,1958年大炼钢铁时砍掉烧高炉,乌桕树幸存,因为有乌桕子,乌桕子油能用来点灯,砍了乌桕树用什么来点灯?不点灯读书郎和纺线娘如何办?就留了下来。查《辞海》乌桕树词条,乌桕树,高可达十五米,夏季开花,黄色。塘边的乌桕树有二层楼高,夏季里黄色的花开了,堂客坐在树下捻麻,她肥大的屁股挤在小小的矮凳上,光着的双脚伸挺着,在非常远非常远的地方闪闪发光。淡黄色的麻丝在夏天好像变软了,在她的手指间跳来跳去,而她的手背上满是小涡涡。肥美的堂客早已不在,她身上的气味有时从乌桕树上散出来,乌桕子油的气味。有电灯后她也点油灯,家里常年存着像猪油一样的乌桕子油。

冬天的晴朗上午,乌桕树叶闪闪发光,敖叔站在树下的塘岸边,最后一次了,他对自己说。他对自己说,人都是要死的,安安稳稳到土里去就最好,就是万事大吉。棺材已经做好放在了阁楼上,儿子帮忙收一下尸,送上山,请众人吃一餐就结束了。

他四处看看,不知这些最后的话跟谁说,如果养一只羊就好,没养狗猫,如果有一只羊……他拍拍乌桕树,拍得咚咚响。他说乌桕树啊乌桕树,木子油啊木子油(木子油就是乌桕子油)。拍完之后他转过身,对着塘。冬天的塘比夏天的塘干净,水色绿褐,却清透,涟漪纹理秀气,绵绵扩散……堂客总是在塘边洗衣裳,近过年时她就蹲在一块石板跟前,她肥大的屁股高高撅起,木棒槌起起落落阵阵脆响。家里的蚊帐被套在棒槌下溢出深色的脏水,织物翻转扭动在寒冷的塘水里。堂客的手冻得通红,而额头冒着热气。她站起来,扭身朝这边喊:你个死鬼,来下子咧——两人在塘边扭蚊帐,两头细中间大,水从中段哗哗而下,再扭再扭,水挤尽了绞到中间一大坨。晾在矮树上,高高低低,一片又一片。

一条水蛇从塘边掠过,停在他脚边不远。你个蛇,你个蛇精鬼。投水要不得,喝甲胺磷也要不得,满地打滚,满屋农药味,要不得。堂客死了,不死就最爱看死人,一听说哪里有人寻了死,二话不说就放下手头的活,端上一张小板凳,走上三里五里,专门去看寻了死的人。去了就在别人家的堂屋里看热闹,派出所如何问话,娘家来的人如何骂、如何闹,做了么子好吃的,砸没砸灶,掀没掀桌子,打没打人。一看就要看三日,一早就去,中午回家吃饭,吃完饭再去看,直到人葬掉。现在不好看了,村里都是老人,活着活着耐不住就死了。青壮年都在大城市打工,连看热闹的人都没有,只有儿子赶回来奔丧,寥寥落落,天上的乌鸦比人还多。老人在土里活着,扑哧一下就没了。没了就没了,也没什么不好。

他在水面上看见了堂客的脸,鼓鼓的,眼睛眯着,下巴有一粒大黑痣。她仰面躺在床上,家里染成深蓝色的蚊帐挡住了好不容易透进来的光,她身上的肉摊成一大摊。她说,快点快点,快点呀。她一叫唤他就有劲,她活着他就永远有劲,她死了,劲没地方使。三店的旅馆有女人,也不贵,那女人也催他快点快点,一催就不行了。堂客在水面仰着脸,这阳间的丑事,不知她看得见看不见。哪个去跟鬼挑拨是非?那也真是见鬼的事。

他还看过两次银美洗澡,银美是不怕看的,照她的话说,女人生来就是给男人看的。她大开着窗,夏天从来不关,即使关上窗也能看见,她不用毛玻璃,也不用窗帘。不但开大窗,她还唱歌,唱得一会儿妖里妖气,一会儿嗲声嗲气,又软,又颤,“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怎么爱你都不嫌多”,搞得全村人都唱起来,屋里屋外,人人都是小苹果,像发了瘟。夏天的时候他爬上自家屋顶,隔着一幢屋的距离他要看那个光溜溜的身子。他站在自家的屋顶,屋边的一株桑树替他遮住了星光。他抻长脖子看那窗,灯光白亮漏出来,但只看得见银美的头发,下面一点看不见。不过奇怪,在黑暗中敖叔发现自己的听力忽然敏锐起来,他早已有些耳背,但他就是听见了银美洗澡的水声,唰唰吱吱沙沙啾啾,水声阵阵。第二天下雨了,第三天又下雨,第四天他往屋顶端了一张板凳,他手扶着桑树杈,站得比桑树高。在星光下他看见了银美的上半身。这个全村最浪的女人,她的两只颤鼓鼓的奶坨,在雪亮的灯光下(她干吗要用这么亮的灯,不怕费电?)这两坨东西淋着水,闪着光,那光从窗口飞奔而出,直扑敖叔的后脑勺。他感到嗡的一下,后脑勺像被人打了一棒,心一紧,脚一软,一时瘫在自家的屋顶。

这事情,无论如何,不能告诉堂客。或者也可以告诉,就说,她的身子比起银美,更加有劲、更结实、更白。她活着时要人哄,喜欢人夸她的身子,去了那头想来也不会大变。

在乌桕树下,在塘边,敖叔透过水面眺望另一个世界。那个世界与此世界就接通了,不但在水边,在背阴的山坳,在半夜的窗口,那个世界的人都是会到阳间来的。如果你不放一根铁条或者桃木辟邪,那鬼就进来了。敖叔认定,这世界是一个有鬼的世界。木珍也信鬼,信得真真的,像信真理。信天上,信地底下,信鬼神。谁要是不信,那是有煞气,不可共谋事。和木珍一起我也是信的,天地之大,之玄奥,宁可信。

一只鸟掠着水面飞到乌桕树上,水痕过处,水面的堂客消失了。

他转过身,抬头望了望乌桕树的树丫,最低的那杈也都不容易够得着,把绳子甩上去就有点费劲了。何况,四面朗朗空空的,一个人挂在那里,吓人。他最后又拍了拍乌桕树,然后拖着那杈晾得半干的树杈,回了家。

最后一顿饭,要做好吃的。家里有过年时买的鱼面和油面,鱼面是:把鱼肉剁成肉泥和在面粉里做成干面,缠成饼干大小,灰色的,极硬。油面则是:把油盐和在面粉里做成,挂在竹竿上晾干,是一扎扎的。这两样,从前一律金贵难得,待客或送礼,上好。现在到处有卖的,是儿子从县城买回,没有从前的好,也算不错。

两样都要吃。先煮鱼面。鱼面硬,费柴火,不过费柴火也要吃的。它还有点腥,照例放上生姜,然后盛在一只小锅里温着,等出锅时再放一把小葱。又烧开清水下油面。这油面淡黄地翻滚,升起很香的面气,他忍不住加了一点盐,一尝,却咸了,原本油面就是有盐的。不过,咸就咸吧。

饭后敖叔支使儿子到县城给他买锅烙粑,这种吃食能放,路上最宜。敖叔认为锅烙粑虽然商店也有卖的,但总不如县城的那一家好,同样的价钱,县城的还大些、厚些。

儿子一走,他就把一根绳子系在了窗户的防盗铁条上。没有什么要做的了,他冲门外看了一眼,那杈刚拖回来的树杈还没来得及砍成截,一大杈树枝支棱着。要在平日,吃过饭他要磨刀,磨完之后把树杈拖到一个大木桩跟前。病前他力大无穷,七十多岁的人还能吃下三大海碗米饭,且生冷不忌。刀起刀落,树杈变成一截截木柴,然后,整齐码在屋檐下。即使现在年轻人不烧柴火,门檐下码着柴也是富足殷实气象。

颈脖已经套进了绳圈里,那就不砍它了,树杈你就留着吧,留你风吹着,雨淋着,太阳最后又把你晒干。什么最后都会死掉,鸡要死,猪要死,鹅、鸭、狗、猫、羊、牛、马,统统一样。敖叔往下一坐,他的脚后跟蹭着地,蹭着地,上身悬空着晃荡,整个天地骤然变黑伸出一股吸力——他顺利地把自己吊死了。

木珍说,敖叔死后她常常做一个梦,到现在还做这个梦,梦见敖叔从后山绕到她窗前,叫道:珍啊珍啊,敖叔给你送一捆甘蔗来了,放在窗口墙上了。有时候不做梦木珍也觉得敖叔就站在窗口外面,她说她半夜睡不着就听见敖叔的脚步声从屋后绕到屋前。她说以前她嫁到王榨,每次回娘家敖叔都砍一捆甘蔗给她吃,对她特别好。

她还做过一个古怪的梦,梦见小时候上茅房,茅房的后墙裂开了一道缝,缝里钻进了一只眼珠子。在梦中她没有转过身,是用后脑勺看见的这只眼珠子。你是谁?在梦里她问。眼珠子不应,但她听见了敖叔的咳嗽声,然后眼珠子就不见了。在梦里她不怕,醒来才怕。

关于鬼的事情木珍知道得最周全。她把剪刀和一杈桃树枝放在窗台上。铁的东西和桃木都是辟邪吓鬼的。她说,敖叔以前对我是很好,不过变成了鬼我也怕。变成了鬼还会不会偷看女人上茅房,这事她也拿不准。她又对着放在窗口的桃木说:叔啊叔啊,你莫来了,到日子我去给你烧往生钱。

去年我们在路上遇到的那个老头就是敖叔你还记得吗?木珍问。就在我们今年碰到两个聋子的那条路上。他挑着一对空粪桶,刚刚浇地回来。他指着大片荒地说,再过十年,等我们这趟人种不了地了,这田地就全都荒掉。他那时还没查出生癌,还以为自己要再种十年地。

去年敖叔的二哥,也是自己抢着死。

他喝农药。农药在他家三楼的空屋子里吱吱叫,然后就在他的肚子里噼里啪啦烧起来。谁喝农药都是要烧烂肚子的。二哥是和儿子抢,儿子病得不轻,他也病,病得不想治,生怕死在儿子的后面,怕了几怕,赶紧就喝了甲胺磷。

我问道良,窗子那么矮,人怎么能吊死?我认为,除了树,只有房梁能用来上吊。

道良说,他也不是很清楚,不过按照常识,挂绳子的地方只要高于人的上半身,就能吊死。只要屁股不坐下,只要脚不站起来,就能死。听说上吊的人即使后悔也来不及了,绳子压迫动脉,什么都来不及了。他说起某一年,1968,或者1967,或者1969年,清理阶级队伍,他认识的一个大学教师,用捅煤炉的铁棍烧红了直捅自己的心脏,这是他知道的最惨烈的自杀。清理阶级队伍,说他是假党员,他不服,早上起来头往墙上撞。有人说:吓唬人呢,真想死怎么不能死啊!第二天一早他就用铁棍把自己捅死了。也是那一次,一位女教师,捧着一包用黑色真丝包着的东西去向党交心,她打开包袱,里面是金灿灿的黄金,有金首饰和金条,黄金们以不同的姿势沉默着,在黑色真丝的映衬下,异样而不祥。

跟天荣相比,敖叔的一生简直不能算作一生。天荣有过无数女人,敖叔除了敖娘不知还有谁。当天荣和银美在后山的沟里滚作一团的时候,敖叔正好赶牛回家。他一眼就认出了这两个黏糊得难分难舍的男女。他看了一会儿,往沟里扔了一块石头了事。他跟小卖部的老叶说,要是他再年轻十几二十年,他也要跟这个钟银美搞一搞。老叶鼻子哧一声说:就你,她让你上吗?敖叔说,最多给她钱就是了,银美打麻将的样子你又不是没见过,谁想亲她一口她就让亲,她还坐在别人的腿上。他告诉老叶,在后山,他还看到过银美站在菜园里,叉开双腿,让一个半大老头摸她那地方。

敖叔一生中仅去过有数的几次县城,真是冤枉了他名字中的翱字。他只在绳子的下面翱翔,在死亡中翱翔,在那个黑暗遥远缥缈的世界,翱翔。

责任编辑李约热

…………去绳子那头(短篇小说)本文总字数:5518林白,当代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一个人的战争》《妇女闲聊录》《北去来辞》等,另有中短篇小说及诗歌散文若干。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小说家奖、老舍文学奖、人民文学长篇小说双年奖,作品入选新浪中国好书榜年度十大好书。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提名奖。有日、韩、意、法、英等文字的长篇和中篇单行本出版。

林白

尽管翱叔的翱字是翱翔的翱,但我还是愿意写成敖叔,敖德萨的敖。巴别尔在自传中第一句写道:我于1894年生于敖德萨的莫尔达万卡。

先说今年。

今年五月是少有的低温,在北京,五月中旬穿起了薄毛衣,据说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低温。动身去湖北的那天北京城区温度竟然是9℃,门头沟也适时飘起了雪花。在电视里看到东北重返隆冬,大雪纷飞万物厚白。似乎老天爷把节令踹了一脚,全国各地处处如此。也就是说,在湖北,五月没有去年那么热,不至于在田埂上走着汗就掉进眼睛里,穿一件单衣也不凉,身上清爽。于是我和木珍走过田埂去河岸上采桑葚。桑树是野生的,东一棵西一棵,桑葚结得累累下垂,没人要,掉下地烂了。不过真要采,也没那么理想,有的树桑葚虽多,却小得不像话;有的熟成了深紫,大而饱满,伸手摘时却发现每一粒都趴着一只苍蝇。跟着木珍往远处走,我忽然意识到,离公路越远的桑葚越好,公路是散发恶臭、招来苍蝇的地方,所谓污染的源头。

田里虽已全是荒草,成群的喜鹊仍飞起飞落,很是春风浩荡。布谷鸟和斑鸠也都一声声叫唤得清晰,不停地循环往复,仿佛代表着老天爷。有两种鸟也是好看,不识它们的名。一种双翅金棕色,身是深灰;另一种极小巧,全身漆黑独头白,有婉转的叫声。回家的路上遇到两个老人:一个老妇,奋力拖着一枝枝杈极长极繁的大树杈;一个老头,背一只喷农药的背箱。他们都是聋子,脸上有一种聋子特有的歉疚的神色。

我看到对面两幢房子中间有一幢拆掉了,很像一排门牙缺了一颗。从这颗“牙洞”望过去,能看见庄稼地和远处的山,地里摊着一堆堆刚收割的油菜。拆下的红砖就地摞着,刚被雨淋过,颜色新鲜。原来的地基上冒出了两处钢筋,显然,这是拆了旧屋盖新屋。木珍说,这是敖叔家,他去年正月吊死了,就在他家的窗户上的吊。

世界上就是有人要赶着死的。

敖叔要赶在正月二十六日之前死,因为儿子出门打工买好了这日的火车票。他生了癌,儿子走了谁来给他收尸?最好不要超过正月二十三,一定要死,不死不行了。

为什么不行呢?

我听见自己问死去的敖叔。人不在了也是可以问的。

当然敖叔自己已不能直接回答我,他躺在棺材里,虽然棺木还未腐烂,但已被红砖封紧并盖实了土,坟前的土里已经插了两朵大大的塑料花,黄而艳,远远看去十分醒目。我问木珍:那是什么呀?木珍说:那是花,大儿子和小儿子各人插了一朵。我才忽然想起,清明节过去还不到一个月。

我从敖叔家旁边的斜坡下去,看到了去年,去年敖叔从这里走到塘边。天虽然冷,总算是晴的。他到塘边去拖他一生中最后一次树杈。高大的乌桕树枝杈繁多,大风刮过,总有一两杈刮落在地。先让它晾在一边,半干时再拖回砍成段,码在门廊下继续风干着等到过年。

他下斜坡时碰到一只羊,是邻居老太太的羊。老太太孤身一人和羊做伴,平时下地时她在地里,羊在地边,晚上羊跟她共一屋,你从她家经过,听见叽叽咕咕的说话声,是老太太跟羊说。

敖叔问羊,羊,你怎么自己一人?老太太去哪了?羊不会说话,敖叔替它回答,前日你家进了贼,心烦吧,赶你自个出来散散心。羊咩咩叫了两声,之后各自走路。

乌桕树全村最高,之前最高的还有枫树和皂角树,1958年大炼钢铁时砍掉烧高炉,乌桕树幸存,因为有乌桕子,乌桕子油能用来点灯,砍了乌桕树用什么来点灯?不点灯读书郎和纺线娘如何办?就留了下来。查《辞海》乌桕树词条,乌桕树,高可达十五米,夏季开花,黄色。塘边的乌桕树有二层楼高,夏季里黄色的花开了,堂客坐在树下捻麻,她肥大的屁股挤在小小的矮凳上,光着的双脚伸挺着,在非常远非常远的地方闪闪发光。淡黄色的麻丝在夏天好像变软了,在她的手指间跳来跳去,而她的手背上满是小涡涡。肥美的堂客早已不在,她身上的气味有时从乌桕树上散出来,乌桕子油的气味。有电灯后她也点油灯,家里常年存着像猪油一样的乌桕子油。

冬天的晴朗上午,乌桕树叶闪闪发光,敖叔站在树下的塘岸边,最后一次了,他对自己说。他对自己说,人都是要死的,安安稳稳到土里去就最好,就是万事大吉。棺材已经做好放在了阁楼上,儿子帮忙收一下尸,送上山,请众人吃一餐就结束了。

他四处看看,不知这些最后的话跟谁说,如果养一只羊就好,没养狗猫,如果有一只羊……他拍拍乌桕树,拍得咚咚响。他说乌桕树啊乌桕树,木子油啊木子油(木子油就是乌桕子油)。拍完之后他转过身,对着塘。冬天的塘比夏天的塘干净,水色绿褐,却清透,涟漪纹理秀气,绵绵扩散……堂客总是在塘边洗衣裳,近过年时她就蹲在一块石板跟前,她肥大的屁股高高撅起,木棒槌起起落落阵阵脆响。家里的蚊帐被套在棒槌下溢出深色的脏水,织物翻转扭动在寒冷的塘水里。堂客的手冻得通红,而额头冒着热气。她站起来,扭身朝这边喊:你个死鬼,来下子咧——两人在塘边扭蚊帐,两头细中间大,水从中段哗哗而下,再扭再扭,水挤尽了绞到中间一大坨。晾在矮树上,高高低低,一片又一片。

一条水蛇从塘边掠过,停在他脚边不远。你个蛇,你个蛇精鬼。投水要不得,喝甲胺磷也要不得,满地打滚,满屋农药味,要不得。堂客死了,不死就最爱看死人,一听说哪里有人寻了死,二话不说就放下手头的活,端上一张小板凳,走上三里五里,专门去看寻了死的人。去了就在别人家的堂屋里看热闹,派出所如何问话,娘家来的人如何骂、如何闹,做了么子好吃的,砸没砸灶,掀没掀桌子,打没打人。一看就要看三日,一早就去,中午回家吃饭,吃完饭再去看,直到人葬掉。现在不好看了,村里都是老人,活着活着耐不住就死了。青壮年都在大城市打工,连看热闹的人都没有,只有儿子赶回来奔丧,寥寥落落,天上的乌鸦比人还多。老人在土里活着,扑哧一下就没了。没了就没了,也没什么不好。

他在水面上看见了堂客的脸,鼓鼓的,眼睛眯着,下巴有一粒大黑痣。她仰面躺在床上,家里染成深蓝色的蚊帐挡住了好不容易透进来的光,她身上的肉摊成一大摊。她说,快点快点,快点呀。她一叫唤他就有劲,她活着他就永远有劲,她死了,劲没地方使。三店的旅馆有女人,也不贵,那女人也催他快点快点,一催就不行了。堂客在水面仰着脸,这阳间的丑事,不知她看得见看不见。哪个去跟鬼挑拨是非?那也真是见鬼的事。

他还看过两次银美洗澡,银美是不怕看的,照她的话说,女人生来就是给男人看的。她大开着窗,夏天从来不关,即使关上窗也能看见,她不用毛玻璃,也不用窗帘。不但开大窗,她还唱歌,唱得一会儿妖里妖气,一会儿嗲声嗲气,又软,又颤,“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怎么爱你都不嫌多”,搞得全村人都唱起来,屋里屋外,人人都是小苹果,像发了瘟。夏天的时候他爬上自家屋顶,隔着一幢屋的距离他要看那个光溜溜的身子。他站在自家的屋顶,屋边的一株桑树替他遮住了星光。他抻长脖子看那窗,灯光白亮漏出来,但只看得见银美的头发,下面一点看不见。不过奇怪,在黑暗中敖叔发现自己的听力忽然敏锐起来,他早已有些耳背,但他就是听见了银美洗澡的水声,唰唰吱吱沙沙啾啾,水声阵阵。第二天下雨了,第三天又下雨,第四天他往屋顶端了一张板凳,他手扶着桑树杈,站得比桑树高。在星光下他看见了银美的上半身。这个全村最浪的女人,她的两只颤鼓鼓的奶坨,在雪亮的灯光下(她干吗要用这么亮的灯,不怕费电?)这两坨东西淋着水,闪着光,那光从窗口飞奔而出,直扑敖叔的后脑勺。他感到嗡的一下,后脑勺像被人打了一棒,心一紧,脚一软,一时瘫在自家的屋顶。

这事情,无论如何,不能告诉堂客。或者也可以告诉,就说,她的身子比起银美,更加有劲、更结实、更白。她活着时要人哄,喜欢人夸她的身子,去了那头想来也不会大变。

在乌桕树下,在塘边,敖叔透过水面眺望另一个世界。那个世界与此世界就接通了,不但在水边,在背阴的山坳,在半夜的窗口,那个世界的人都是会到阳间来的。如果你不放一根铁条或者桃木辟邪,那鬼就进来了。敖叔认定,这世界是一个有鬼的世界。木珍也信鬼,信得真真的,像信真理。信天上,信地底下,信鬼神。谁要是不信,那是有煞气,不可共谋事。和木珍一起我也是信的,天地之大,之玄奥,宁可信。

一只鸟掠着水面飞到乌桕树上,水痕过处,水面的堂客消失了。

他转过身,抬头望了望乌桕树的树丫,最低的那杈也都不容易够得着,把绳子甩上去就有点费劲了。何况,四面朗朗空空的,一个人挂在那里,吓人。他最后又拍了拍乌桕树,然后拖着那杈晾得半干的树杈,回了家。

最后一顿饭,要做好吃的。家里有过年时买的鱼面和油面,鱼面是:把鱼肉剁成肉泥和在面粉里做成干面,缠成饼干大小,灰色的,极硬。油面则是:把油盐和在面粉里做成,挂在竹竿上晾干,是一扎扎的。这两样,从前一律金贵难得,待客或送礼,上好。现在到处有卖的,是儿子从县城买回,没有从前的好,也算不错。

两样都要吃。先煮鱼面。鱼面硬,费柴火,不过费柴火也要吃的。它还有点腥,照例放上生姜,然后盛在一只小锅里温着,等出锅时再放一把小葱。又烧开清水下油面。这油面淡黄地翻滚,升起很香的面气,他忍不住加了一点盐,一尝,却咸了,原本油面就是有盐的。不过,咸就咸吧。

饭后敖叔支使儿子到县城给他买锅烙粑,这种吃食能放,路上最宜。敖叔认为锅烙粑虽然商店也有卖的,但总不如县城的那一家好,同样的价钱,县城的还大些、厚些。

儿子一走,他就把一根绳子系在了窗户的防盗铁条上。没有什么要做的了,他冲门外看了一眼,那杈刚拖回来的树杈还没来得及砍成截,一大杈树枝支棱着。要在平日,吃过饭他要磨刀,磨完之后把树杈拖到一个大木桩跟前。病前他力大无穷,七十多岁的人还能吃下三大海碗米饭,且生冷不忌。刀起刀落,树杈变成一截截木柴,然后,整齐码在屋檐下。即使现在年轻人不烧柴火,门檐下码着柴也是富足殷实气象。

颈脖已经套进了绳圈里,那就不砍它了,树杈你就留着吧,留你风吹着,雨淋着,太阳最后又把你晒干。什么最后都会死掉,鸡要死,猪要死,鹅、鸭、狗、猫、羊、牛、马,统统一样。敖叔往下一坐,他的脚后跟蹭着地,蹭着地,上身悬空着晃荡,整个天地骤然变黑伸出一股吸力——他顺利地把自己吊死了。

木珍说,敖叔死后她常常做一个梦,到现在还做这个梦,梦见敖叔从后山绕到她窗前,叫道:珍啊珍啊,敖叔给你送一捆甘蔗来了,放在窗口墙上了。有时候不做梦木珍也觉得敖叔就站在窗口外面,她说她半夜睡不着就听见敖叔的脚步声从屋后绕到屋前。她说以前她嫁到王榨,每次回娘家敖叔都砍一捆甘蔗给她吃,对她特别好。

她还做过一个古怪的梦,梦见小时候上茅房,茅房的后墙裂开了一道缝,缝里钻进了一只眼珠子。在梦中她没有转过身,是用后脑勺看见的这只眼珠子。你是谁?在梦里她问。眼珠子不应,但她听见了敖叔的咳嗽声,然后眼珠子就不见了。在梦里她不怕,醒来才怕。

关于鬼的事情木珍知道得最周全。她把剪刀和一杈桃树枝放在窗台上。铁的东西和桃木都是辟邪吓鬼的。她说,敖叔以前对我是很好,不过变成了鬼我也怕。变成了鬼还会不会偷看女人上茅房,这事她也拿不准。她又对着放在窗口的桃木说:叔啊叔啊,你莫来了,到日子我去给你烧往生钱。

去年我们在路上遇到的那个老头就是敖叔你还记得吗?木珍问。就在我们今年碰到两个聋子的那条路上。他挑着一对空粪桶,刚刚浇地回来。他指着大片荒地说,再过十年,等我们这趟人种不了地了,这田地就全都荒掉。他那时还没查出生癌,还以为自己要再种十年地。

去年敖叔的二哥,也是自己抢着死。

他喝农药。农药在他家三楼的空屋子里吱吱叫,然后就在他的肚子里噼里啪啦烧起来。谁喝农药都是要烧烂肚子的。二哥是和儿子抢,儿子病得不轻,他也病,病得不想治,生怕死在儿子的后面,怕了几怕,赶紧就喝了甲胺磷。

我问道良,窗子那么矮,人怎么能吊死?我认为,除了树,只有房梁能用来上吊。

道良说,他也不是很清楚,不过按照常识,挂绳子的地方只要高于人的上半身,就能吊死。只要屁股不坐下,只要脚不站起来,就能死。听说上吊的人即使后悔也来不及了,绳子压迫动脉,什么都来不及了。他说起某一年,1968,或者1967,或者1969年,清理阶级队伍,他认识的一个大学教师,用捅煤炉的铁棍烧红了直捅自己的心脏,这是他知道的最惨烈的自杀。清理阶级队伍,说他是假党员,他不服,早上起来头往墙上撞。有人说:吓唬人呢,真想死怎么不能死啊!第二天一早他就用铁棍把自己捅死了。也是那一次,一位女教师,捧着一包用黑色真丝包着的东西去向党交心,她打开包袱,里面是金灿灿的黄金,有金首饰和金条,黄金们以不同的姿势沉默着,在黑色真丝的映衬下,异样而不祥。

跟天荣相比,敖叔的一生简直不能算作一生。天荣有过无数女人,敖叔除了敖娘不知还有谁。当天荣和银美在后山的沟里滚作一团的时候,敖叔正好赶牛回家。他一眼就认出了这两个黏糊得难分难舍的男女。他看了一会儿,往沟里扔了一块石头了事。他跟小卖部的老叶说,要是他再年轻十几二十年,他也要跟这个钟银美搞一搞。老叶鼻子哧一声说:就你,她让你上吗?敖叔说,最多给她钱就是了,银美打麻将的样子你又不是没见过,谁想亲她一口她就让亲,她还坐在别人的腿上。他告诉老叶,在后山,他还看到过银美站在菜园里,叉开双腿,让一个半大老头摸她那地方。

敖叔一生中仅去过有数的几次县城,真是冤枉了他名字中的翱字。他只在绳子的下面翱翔,在死亡中翱翔,在那个黑暗遥远缥缈的世界,翱翔。


相关文章

  • 林白小说中的个人记忆与女性时间 --以[一个人的战争]为例
  • 林白小说中的个人记忆与女性时间 --以<一个人的战争>为例 摘要:"记忆"在林白"个人化"的女性写作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意义.她把"回望"作为写作的"基本态势& ...查看


  • 解读萧红与林白的女性意识
  • 2005年8月第25卷第4期 y y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o ur nal of Y uny ang T eachers College Aug. 2005V ol. 25N o. 4 解读萧红与林白的女性意识 龚玉华 (郧阳师范高等 ...查看


  • 详细整理的女性主义发展历程
  • 女性主义与女性主义写作 一.中国现代女性主义的发展历程 20世纪90年代,中国当代女性意识的觉醒已转化为女性写作的主动行为,从性别歧视.性别压抑.性别遮羞而真正浮出了历史地表,女性小说的繁荣标志着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创作的形成.那么到底什么 ...查看


  • 初冬一个下着雨夹雪的夜间
  • 石松第一次遇到黎倩,是在阴历四月一个有雾的黄昏.那个季节他正带哥哥前往聂媛凤诊断.在一个地道里,他看到了她,当时她准备读书. 看到他,她故作镇静.但她的姿势泄露了内心的秘密.过去,他还从来不曾有过这样的感觉.她可爱的眼睛,炯炯有神,让他觉得 ...查看


  • 论池莉小说中女性意识的局限性
  • 第8卷 第2期 2009年3月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TAIYUAN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Vol. 8 No. 2Mar. 2009 =文学&g ...查看


  • 印象点击(062-095)
  • 作者: 当代作家评论 2000年08期 主持人:吴俊 林建法 主持人的话:批评和期待来自我们的朋友. 为什么很少有尖锐的批评性的"点击"?确实,这是一个难题.本栏的一个最重要的初衷是丰富文学批评的形式,并扩大其社会的影响 ...查看


  • 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 一.第四种剧本:1956年在"双百方针"的背景下,出现了<布谷鸟又叫了>,<还乡记><洞箫横吹>等戏剧作品.这些作品描写爱情生活,表现社会矛盾,在工农兵题材之外又开拓了第四种戏剧表现空 ...查看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1.17年时期散文三大家和散文创作模式(p63) ⏹50年代末60年代初抒情散文的成熟是与三大散文家及其散文创作的成熟联系在一起的.杨朔.刘白羽.秦牧是十七年间影响最大.成就最高.审美意识最具有时代性的散文三大家.作为中国当代散文的&quo ...查看


  • 著名作家记叙文
  • 亲情的力量 一个星期天的早上,我的作业做完了,闲来无聊,便找弟弟一起玩电脑小游戏. 一开始,他就认真地向我提出:"每人玩一局,不许耍赖哦!"我欣然同意了. 接着,弟 弟玩完了一局,轮到我了,大概觉得我没有打游戏的细胞,看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