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记叙文

亲情的力量 一个星期天的早上,我的作业做完了,闲来无聊,便找弟弟一起玩电脑小游戏。 一开始,他就认真地向我提出:“每人玩一局,不许耍赖哦!”我欣然同意了。 接着,弟

弟玩完了一局,轮到我了,大概觉得我没有打游戏的细胞,看我打十分无聊,便到外面玩去

了。果然不出他所料,才一会儿工夫,就败下阵来。 我正准备再玩一局,又想起了与弟弟的约定,觉得不太应该,就大声喊:“弟弟,我玩了

一局,你快进来吧!”没有人回应,我又叫了几声,弟弟还是没进来。“哎,不打白不打,再

玩几局吧!”我自言自语道。 当我正玩得兴致时,弟弟进来了,见我还在玩,气不打一处来:“你怎么还在玩,是不是

多玩了?”“是呀!”我并没有观察到他生气了,突然,他骂了我一句,我也回了他一句,我

们对骂不久,他骂了句十分难听的,“你??”我气得说不出话来,泪水不禁夺眶而出:“我怎

么会有你这样的弟弟?”他见我哭,心虚了,不敢说什么。我转身跑了。 我扑在床上,不停

地哭。不就是为了玩游戏嘛,用得着这样吗?我明明叫他了,是他自己在外面玩,不进来的

嘛!再仔细一想,其实我也有错,玩了一局不玩了,也不会这样呀!想到这里,我又有些后

悔了。

到了吃午饭的时候,妈妈叫我下楼吃饭。我只好把眼泪擦干。厨房里就妈妈一人,她一

见我,不解地问:“你怎么哭了?”“哪有?”妈妈笑了,“你满脸泪痕,最明显的是你一哭鼻

子就红,你现在鼻子不是红红的吗?到底怎么了?”我没想到妈妈会这么了解我,但我还是

没说。在妈妈再三追问下,我如实说了。妈妈并没有生气,亲切地说:“这没什么关系,一家

人和睦才是最重要的,你和弟弟都得向对方道歉。走,我们把弟弟找来。”弟弟过来了,他知

道是怎么回事,也哭了。妈妈说:“好啦!你们快互相道歉吧!” “对不起,我不该偷玩游戏的。”“姐姐,对不起,我不该骂你。”“没关系!”就这样,一

场“家庭风波”平息了。

是亲情的力量使我和弟弟的误会化解了。妈妈说得对,一家和睦才最重要。没有亲情是

一件多么痛苦的事呀!我们应该去珍惜。 我长大了

长大,这听起来似乎离我们很遥远,又离我们很近,它仿佛就是条无限延长的直线,无

意中从岁月穿过,溜走,来去无踪?????? 记得,那是一次放学,我放下沉重的书包,拿起离别已久的遥控器,心情极好地跳到沙

发上,打开了一段时间没看的电视,津津有味地享受起来。就在我很投入的时候,忽然妈妈

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宁啊,你立刻给我关掉电视,还不快做作业!”我拖拉地喊了声:“喔

——我都做完了。”,“那就复习啊。”我当没听到,心里闷闷地想着:怎么那么啰嗦啊,我又

不是小孩,那里要你管作业的事。接着仍然保持着刚才的姿态。过了一会儿,“听到没有!”

又是一声命令,我有点不耐烦地应道:“复习也复完了,看一下电视而已嘛。” “不行,马上关掉,去做练习。”她的语气里不露一丝温柔,严肃得令我打冷战。不知咋

的,我不由得怒了,有一股叛逆的力量猛钻我的内心,火气就这么爆了出来:“休息一下不行

吗?能不能不要整天都是学习学习再学习,读书读书再读书啊,我好不容易拼命在学校做完,

都是为了回家有歇息的时间,要做你自己去做,我就不信你脑子涨了还有兴趣做那么多练习!”

我这话一下,妈妈更是火冒三丈:“你现在连我的话都不听了是不?!还那么多借口,做父母

的还不是为了你将来好!关掉,是不是要我出棍子!” “你当我是几岁啊,我自己难道不会安排吗?你现在把我累垮了,整个人就是个书呆子,

只会读书,以后哪来的好身体啊,哪来的将来好啊,看电视又不是不能获取知识,那么多好

的频道,了解不行吗?总是在每次我心情好的时候扫人家兴!自己也不想想自己有没有做错!”

妈妈顿时无语,只好无奈地摇摇头??????? 那次,我对自己感到很诧异,想不通自己怎么那么不听话。后来,我在一次无意看书中

才知道,青春期,那叫叛逆,属于长大的标志??????我才想起来,我在渐渐长大,正在去往

未来的旅途上,有些坎坷,也算正常啊! 那目光,我永远的记忆

在冬日的冰凌里,有一束光温暖着我所有的记忆,融化了我心灵冰原,那是你的目光。 我们是无话不说的挚友。 记不得有多少次我们一起笑,一起疯;有多少次我们跌倒受伤,却又相扶而行。而最令

我感动的,是你那一瞬间的目光。 班里升旗仪式将至,主持的重任落在了我的身上,毕竟是第一次独自面对这样大的活动,

心里还是有难言的紧张。即使拿着稿子在家练习了很多遍,也很难消除那份紧张之情。 星

期一,早上,初冬

寒风中,握话筒的手微微发颤,手心里的汗不断渗出。升旗仪式即将开始,前方是整个

级部的同学,后方,是自班朝夕相处的好友。我吸了一口冷气,却又长长地吐了出来——紧

张!

下意识地回头看,却在回眸一瞬间,被震撼。惯有默契让我找到你,一样的齐刘海长马

尾,一样的白皙可爱的的面容,只是那双眼睛仿佛是一束光芒,饱含着信任与期待。那一刹

我们目光交汇,天地间出奇的寂静——那一道金色的光芒,带着一股暖流,渗入我深棕色的

瞳仁,这光芒的能量涌动全身,心中的冰冷与颤抖被瞬间融化,让我的眉头一下子舒展开来。 下一秒,我们不约而同的笑了。转身,我带着你给的自信笑容,拿起话筒,操场上响起

嘹亮的女声,我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像往常一样,我走去,抓住你的手臂,一起笑着、闹着回教室。路上,我望着你,真诚

地对你说:谢谢——

下一刻,你的一句话湿润了我的眼睛—— “谢什么?以后不要怕,我一直在你身后。” 再一次,我含着泪笑了。挚友,你让我看到你的真心。 人群中,你属于我的目光,给我力量,是我永远的 记忆。 一张成绩单 洁白的纸,黑色的字体灵动地闪烁着,微小的数字深深刺痛了我的心。我的眼泪顺着脸

庞肆无忌惮地滚落下来。

“就这么点!?”似乎不冷不热,但对我来说,却是无尽的悲哀和无奈。 “你不是口口声声说会是前五吗?可是现在呢,你自己看看都是怎样的分数!”我低着头,

沉默不语,是我的错,任她骂吧。 “为什么别人可以考九十分以上,你只能考八十八?哎??”长长的叹息,搅动我的心境,

漾起痛楚来。然后是一个深刻的背影?? 匆匆扒了几口晚饭,简单地洗漱了下。躺在床上,鼓起勇气再次看了一遍那张令人心酸

的成绩单。我抿了抿嘴唇,嘴角竟开始抽搐起来。 起身往窗外望,清冷的月光徐徐散落大地,朦胧中似乎被轻轻的笼罩上了一层薄雾,刺

骨的寒风夹杂着些许寒意,我下意识地呵了口气取暖。 忽然肩头一重,是一件厚实的大衣。我一惊,回头,是妈妈。 “你是傻瓜么?这么冷不躺床上去?”关心么?体贴么?为什么我感觉不到温暖? 我

赌着气让衣服从肩上滑落,淡淡地说:不用你管。 “你这孩子??算了,都已经这样了。”“算了!?”我垂下眼睑,眼泪这滚烫的液体悄悄

涌出来,顺着冰凉的脸颊掉落在地,和我的梦想一起,碎成一片片的。 “哭什么!你还没有输!”我一愣,这个声音来自内心深处,我的瞳孔闪开光线,我还没

输!我还有三年的时间奋斗,还有花样年华编制自己美好的梦,而这,只是一个小插曲,就

是暴风雨也又算什么!

想着想着,觉得一轮朝阳正冉冉升起,我的全身充满了力量,极致的生命,鞭策自己?? 不是么,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让座

古希腊学者普鲁塔克曾说过:“道德是永存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这告诉了我们

道德无处不在,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其实很简单,哪怕是随手捡起的小纸片,还是公交车上的

让座。

那是一个下午,我坐在公交车上准备去同学家玩,苦于没有座位,只好站在那拥挤的人

群中。沿途风光带让我感到赏心悦目,也为这枯燥的旅程增添一丝乐趣。公交车停在了一个

站点,随后上来了一名老奶奶,只见无情的岁月在她的眼角和前额刻下道道细细的皱纹,鬓

角也染上一层薄薄的银霜,还有一双布满老茧的双手。然而岁月的痕迹却掩盖不了那慈祥、

和蔼的面容。她来到扶手旁,我原以为有人会给她让座,但事实却不是如此。 公交上的

人们对老奶奶的到来视而不见,任凭老人站在颠簸的车厢里。突然,公交车来了个急刹车,

老人站不稳,不小心碰到了邻座的人,老人不好意思地说:“对不起。”邻座的人皱紧眉头,

急促的拍打着衣服,犹如见到瘟神一般闪到一边,还说了一句:“真倒霉。”老人只好失望地

离开了??看到这里,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恨不得冲上去指教一番,可我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面对同样没有座位的我,这种无能为力的事让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它犹如一道道闪电,摧

残着我的心。

老人的遭遇让我于心不忍,而又无能为力,此时,我的心一个劲地往下沉,如同坠入了

深渊。当我一筹莫展之际,事情发生了转变。 只见那位老人来到了一个年轻人旁,我本以为那位年轻人也会不屑一顾,然而他的举动

让我有些吃惊。正在玩手机的他见老人来了马上让出座位让老人坐。老人的心情与我相同,

起初感到十分惊讶,后来才平静下来。只见老人用她那枯干而又长满老茧的手拍了拍那位年

轻人的衣服,想问几个问题,年轻人并没有因打扰他玩而生气,依然满带笑容的回答。“叮”

汽车到站了,我走下了车,回头望了望坐在车内得老人,只见他脸上洋溢着欣喜的笑容。我

这才放心的离去。

这件事正印证了英国著名学者培根的话:“如果有一个良好道德风气的社会环境,是最有

利于培养好的社会公民。”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有时只需有一个小小的让座,

你的道德就会得到升华。只要多一点让座,多一点助人为乐的好事,我相信这一定是一个好

社会,多一些好社会,世界会更美 好! 迎着阳光的女孩篇二:高考作文素材:当代著名作家启示录 高考作文素材:当代著名作家启示录 高考作文

2009-03-16 0120 一个个熟悉的名字,一部部优秀的作品,证明他们是这个时代的精英,是这个时代风云

际会、沧桑变迁的经历者,承载者和描绘者。这些或闪亮或晦暗或光耀一时或老树长青的名

字,注定随时代沉浮,但是无论他们的经历还是他们的人格或者他们的精神必定会留给我们

很多启迪和思索。

王蒙

稀有的智者,善感而不多愁。能策驭五花八门的语型,能收编彼此纠葛的理念。他最好

的小说像是经验与语言开了锅,有一种生命活力,有一种闹哄,有一种饱满四溢。但他的锅

里能被“允许”盛什么,他心里有数。他是那一代作家中惟一的能胜任“快乐写作”的人。 张洁

神话到反神话作家。“新时期”开始后的三、四年,文学热闹了一阵。现在看,除张洁外,

那时名头颇大的作品大部分缺乏起码的文学性。这是个天生与文学这回事有关的人,对语言

的肌质感觉的确不凡。但当时其经验深度也就“一般一般,全班第三”,那些爱情小说中的女

人,从精神上都是单方面无条件奉献的,那些男人完全是跨辈儿的完美的雕像(男性读者读

了不羞愧

么?)。她制造了神话,其主题是关于“精英知识分子的妇德”,只求奉献不求回报。张

洁骨子里是浪漫主义者,“要么一切,要么全无”。后来当她发现女性爱情神话的虚妄与屈辱

时,没有一个过渡,立马走到反神话一边,成为混含着怨愤的反讽揭底儿作家。在她身上,

完整地浓缩着中国女作家情爱观的变化。她的神话与反神话之间的巨大的差异性,统一于她

对心灵彻底的忠实。在她那一代作家中,她是至今仍当得起著名作家之名的第一人。 阿城

高傲至极以致不屑于“先锋”。他的“平常心”与“诙谐”是风度化的、设计好的。透过

其小说的表层文本,会读出其对人生持一种浓厚的悲观看法。为避明白人此一“通识”,阿城

将这看法隐匿了。其小说意识亦建立在显与隐的奇妙张力中。阿城是中国作家中惟一能把明

白话说得你放心不下的人。新时期小说对汉语血色素的挽留,阿城当立头功。 张承志

苦吟作家,语言石匠。在理念和话语的镌刻苦工中,成就了罕有其匹的碑铭式写作。“大

地”是其梦萦魂牵并深有了悟的,但他的愿望却是描绘与之对称的升华的“天空”。这样一来,

人们不得不以“天空”的维度来衡估其小 说,发现了乌托邦的独断倾向。其实,不管作家想写什么,他只写了他写好的东西。张

承志的碑铭是横卧而块垒峥嵘的,当它立起来时,就显得摇晃了。 王小波

独立作家。与其称王小波为“文坛外高手”,不如说他也是“精英外高手”。他是从意识

到手法都绝对独立于任何“精英”的精英。简单说就是,哪怕前者的想法再好,王小波也不

乐意简单认同之,而是揭示其“严肃”下面的做作。他独力完成了知青文学“黄金时代”的

另类叙述,独力给出了“革命时代的爱情”的滑稽本质,他的独立性加速飞驰,预先给出了

对“未来”骇怖的“白银时代”叙述。太独立了,以致不屑于再跟你们费话了,于是王小波

先走了。对“白银时代”而言,王小波的独立性需要人们10年后再认识。这个大顽童也是个

报警的孩子。他的离世对中国文学的巨大损失,人们还未曾真正意识到??史铁生赤子作家。

虽身患残症,但其心态的健康程度超过许多“正常人”。对中西人文知识有足够了解,但在写

作中将之如盐溶水,化为无痕。他是极为罕见的能将理性认知转化或吸收为“新感性”的作

家,这使其处理日常经验的作品带有“寓言”特征。有人发现史铁生对“命运”的叩问,我

却认为他早与命运讲和了,心净了。 铁凝

充满活力的快乐写。她的题材浩杂,技艺精纯。即使在处理沉重、晦暗的材料时,也保

持了轻快的语流,形成个人化的反讽效果。对时髦的“先锋”手艺心知肚明,但从不屑于认

派归宗。铁凝是小说家里最具综合才能的人。她不属于任何流派,她属于真正的“好小说”。

无论是短篇、中篇还是长篇小说,铁凝均深得其结构特性三昧,极少从技艺上有闪失。 贾平凹

过程主义作家。老贾生性阴柔,留恋光景,有女性般纯真的狡黠。其作品的劲道在于对

世俗生活细节过程的描述。因此,当我们读后要为之提炼一个“主题”时,往往找不到称职

的穴口,大呼浅陋。老贾的作品要你欣赏的是细密柔韧的肌质,而不是构架。他几乎是倾尽

心力描述好一个过程,像一条成色均称的金丝绒。非要问它用来拴什么,是愚蠢的。此外,

老贾写“性”,比较幼稚,大都是古书中抄来的套路。因此,他在另外意义上说对“性”是迟

钝的,有种纸上谈兵的、秀才气的“本本主义”气质。 牛汉

悲情诗人。在那一代诗人里,牛汉是保持内心最完整的一个。从青年到老年,他的诗像

从一个根系长成的大树,有惊人的贯通,和在悲风中挥浩流转的茎叶。牛汉诗中的“我”,本

真、顽健。他可能是诗人中惟一只去咏颂苦难而高尚的事物,而不让人感到虚伪的人。这么

说会有另一层意思,牛汉是不可摹仿的。他的生平与写作是合一的。这使那些摹仿者沦为道

德表演。 韩少功

智力超群者。在普遍凭感受写作的中国作家中,韩少功是极个别的智能型作家。其智力

称得上是出众的。无论是“寻根”,还是“马桥”,其主题和话语方式都带有高智能的方案设

计特点。韩少功阅历丰富,但在写作中这些阅历是被智力所调动所安排的。因此,尽管他所

写的闭塞乡土题材的小说,也是货真价实的“知识分子小说”。在中国作家中,韩少功是读书

量极大的少数人,但他是个成功的“采气”者,从不将那些“知识”炫耀式地直接搬进自己

的小说,而是化为个人的血肉。他的每部作品都值得“经验读者”深入细读。 刘震云

骨子里的先锋派。刘震云对自己的文学谱系一直讳莫如深,他乐于被盲视的批评家拉入

“现实主义”,以在主流文坛不被“老人们”侧目。文坛上先锋派热闹得紧,但至少有一半以

上是表面修辞效果上的仿写者,剥去这层皮,露出的是颓废的浪漫主义刊授学员。刘震云在

表面技艺上显得木讷,但其灵魂却最得先锋派真髓。表现在心灵的疲倦,转喻中隐藏的个人

隐语世界,互否性的内省,“主体移心”的意识,语境在透明中呈现的晦暗。还有谁能像刘震

云那样写出波澜不惊的日常生活中的荒诞?刘后期的小说试图综合展示其书写技艺,但用力

过猛,吓得自己倒退三步,反倒显得生涩。 王朔

严肃作家。这说法可能让人蹙额。但王朔在我心中一直是严肃的。他是安徒生笔下喊出

“皇帝什么衣服也没穿”的大孩子。为了证明这个,他索性也扒下了自己的衣裳。这一严肃

举动在习惯于以异常为“正常”的历史情境中,显得像恶作剧。此外,王朔本质上是羞怯的,

他小说中的“脏话”只是日常习语。在写到“性”时,王朔甚至患有洁癖。在这点上,他是

稀有的相信“爱情永恒”的老派青年。 西川

微笑的怀疑论者。一个拥有个人化想象力的诗歌从业者,一个在超验和世俗中游走的观

察家,一个制造金属和海市蜃楼的专家,一个通过格言取消格言的文士,一个收尽万象又吐

出万象的反讽的智者。在他的诗中,众神与五行八作的家伙是平等的、对话的。他是怀疑论

者同时也是那疑团。

于坚

矛盾的诗歌“酋长”。左手麻利地摆弄云南某部落的风水盘,右手挥舞“后现代”的解构

柳叶刀。他是诗歌界仅见的能奇诡地将语言哲学和自然主义,波普尔的“批判理性主义”与

海德格尔的“诗意栖居”,文研会的“为人生”和巴尔特的“零度写作”,金斯堡的癫狂“嚎

叫”与奥修的“静心”唠嗑??无任何心理负担地杂烩于一体的人物。他成功地反对了思想意

识乌托邦,但又要建立“原在乌托邦”。他的诗歌常常充满活力,富于实验精神,但 对大多数读者都有可感性。于坚近年的理论文本矛盾纠结、“蛮横无理”,像粗糙羊毛团

的激流,但时有个人的睿见,羊毛长在羊身上。这位棕色酋长想告诉我们的是:虽然“诗关

别材”,但到“拒绝隐隅”为止。 林白

“公开写作”者。林白被批评界定性为“隐私写作”的代表性作家。但更准确的说法应

是“公开写作”者。她的秘密就是敢于自我解密,她的个人化就是把个人交出去,她的隐私

就是直陈隐私。她可被视为中国文学界真正开无所忌讳“自白”书写先河的人物。在“女性

主义”作家群落中,林白是极少数能将抒情与叙事,口语和隐喻,感情和知性,自卑和桀骜,

扭结一体的人物。

李劼

多功能文士。李劼的文化身份越来越暧昧。在中国文学批评家中,他是惟一真正实现了

快乐(或叫“快活”)写作的家伙。学术、批评、小说、散文、剧本乃至政论无所不写。篇篇

都有新见,篇篇都捅娄子。他的文字是激情文字,他的漏洞也正好透出闪光。他有时还满怀

激情地起草生意合同文书(但常常被人骗)。这是一位尚未被广泛认识的大作家,一位肥胖的

唐吉诃德。我多次看到李劼调息“打坐”,但那劲头却更像是在等待“狂飙为我从天落”。 余秋雨

高行健

“祛魅”者。高行健的某些戏剧像是法国荒诞剧的“社会主义”版(“前途是??,道路是??)。

高行健的小说像是先锋小说的“古典版”(最极端的实验不过是第二人称的涉入)。高行健的

绘画像是业余画家的“专业版”(章法无忌,墨线沉稳)。一个多年深入西方艺术之堂奥的人,

骨子里留恋的还是悠悠汉风,殊属难能。 陈染

“境遇剧”作家。陈染与林白常被批评界划为一类乃至一体,像是“女性主义”私人写

作的连体儿。其实,陈染更像一个剧作家,而没有林白小说的“本事”性质。“境遇剧”是萨

特的发明,指作家有意识地为人物设置一个特定的荒诞或压抑的生存境遇,叙述乃至分析人

与它的矛盾、尴尬、自闭、恐 惧、反抗等。她的作品有时用第一人称,有时用第三人称叙述,但其人物只是自我意识

所观照的“准客体”。这是典型的现代知识分子写作,理性地表达非理性,自明地描述潜意识。

因此,她的作品既吸引了“民间”愤青,也吸引了学院派的“体面”人物。 苏童

旺盛而鲜润的作家。苏童的小说有大量读者,但它们并不含有媚俗因素。说其旺盛而鲜

润,是指其作品饱含鲜丽的想象,其纹理有一种内在而沉静的肌肉感。它们不是表演者绷出

的涂了橄榄油的肌块,而是放松的、自在的。人们不难发现苏童小说中柔韧的情致,但从根

本上说,苏童的小说是强悍而自然的。在小说中表演肌肉像是令人费解的性别玩笑。 池莉

“小资产阶级”作家。池莉被归为“新写实主义”掌门人之一,当然言说有据。但深入

细辨,我们会发现她与另几位同道的差异。人生在世,其日常状态就是“烦恼”、“筹划”、“操

持”。成年人对此见惯不惊,但池莉对此难以平和。在其作品中表达了深长的叹息和多余的“发

现”。我想,斯人文心善良,为芸芸百姓的生活与生命状态震动。因此,池莉是人道主义的小

资产阶级作家,心灵敏感,相信人本来应过另一种“幸福的生活”。 周国平

“分裂型作家”。尼采哲学最充分的译介者,但从不“学以致用”。90年代热衷散文创作,

是乌泱乌泱散文大军中有名堂的少数翘楚。情感细腻,灵魂敏识,但完全不像深浸尼采的学

人,倒似杜威传人。周国平为中国散文注入了复杂经验的聚合。将形而上与形而下扭结一体

的游走,令人宽怀。

欧阳江河

杂语诗人。其诗作语型纷杂,异质混成。他永远警惕着文本与现实的距离,以异乡人的

视角看本土,以本土人的视角看异乡。因而其作品给人以适意的“陌生感”。在此,叙事就是

将诗变得不可叙事,抒情就是将诗变得不再抒情。其上下文是可以互相涂擦的,巴尔特与奥

威尔是可以彼此抵消的。剩下了什么呢?阅读本身的快感。 王安忆

自觉的作家。她能从批评的角度进行创作,其作品沉稳、坚实,对人性与母语的秘密均

有所揭示,有大家的气韵。但自觉的作家有时活力不够,叙述烦琐,一切都太有“道理”。作

家预先不必比作品知道得更多。 莫言篇三:高考作文素材:当代著名作家启示录 高考作文素材:当代著名作家启示录 一个个熟悉的名字,一部部优秀的作品,证明他们是这个时代的精英,是这个时代风云

际会、沧桑变迁的经历者,承载者和描绘者。这些或闪亮或晦暗或光耀一时或老树长青的名

字,注定随时代沉浮,但是无论他们的经历还是他们的人格或者他们的精神必定会留给我们

很多启迪和思索。

王蒙

稀有的智者,善感而不多愁。能策驭五花八门的语型,能收编彼此纠葛的理念。他最好

的小说像是经验与语言开了锅,有一种生命活力,有一种闹哄,有一种饱满四溢。但他的锅

里能被“允许”盛什么,他心里有数。他是那一代作家中惟一的能胜任“快乐写作”的人。 张

神话到反神话作家。“新时期”开始后的三、四年,文学热闹了一阵。现在看,除张洁外,

那时名头颇大的作品大部分缺乏起码的文学性。这是个天生与文学这回事有关的人,对语言

的肌质感觉的确不凡。但当时其经验深度也就“一般一般,全班第三”,那些爱情小说中的女

人,从精神上都是单方面无条件奉献的,那些男人完全是跨辈儿的完美的雕像(男性读者读

了不羞愧么?)。她制造了神话,其主题是关于“精英知识分子的妇德”,只求奉献不求回报。

张洁骨子里是浪漫主义者,“要么一切,要么全无”。后来当她发现女性爱情神话的虚妄与屈

辱时,没有一个过渡,立马走到反神话一边,成为混含着怨愤的反讽揭底儿作家。在她身上,

完整地浓缩着中国女作家情爱观的变化。她的神话与反神话之间的巨大的差异性,统一于她

对心灵彻底的忠实。在她那一代作家中,她是至今仍当得起著名作家之名的第一人。 阿

高傲至极以致不屑于“先锋”。他的“平常心”与“诙谐”是风度化的、设计好的。透过

其小说的表层文本,会读出其对人生持一种浓厚的悲观看法。为避明白人此一“通识”,阿城

将这看法隐匿了。其小说意识亦建立在显与隐的奇妙张力中。阿城是中国作家中惟一能把明

白话说得你放心不下的人。新时期小说对汉语血色素的挽留,阿城当立头功。 张承志 苦吟作家,语言石匠。在理念和话语的镌刻苦工中,成就了罕有其匹的碑铭式写作。“大

地”是其梦萦魂牵并深有了悟的,但他的愿望却是描绘与之对称的升华的“天空”。这样一来,

人们不得不以“天空”的维度来衡估其小说,发现了乌托邦的独断倾向。其实,不管作家想

写什么,他只写了他写好的东西。张承志的碑铭是横卧而块垒峥嵘的,当它立起来时,就显

得摇晃了。

王小波

独立作家。与其称王小波为“文坛外高手”,不如说他也是“精英外高手”。他是从意识

到手法都绝对独立于任何“精英”的精英。简单说就是,哪怕前者的想法再好,王小波也不

乐意简单认同之,而是揭示其“严肃”下面的做作。他独力完成了知青文学“黄金时代”的

另类叙述,独力给出了“革命时代的爱情”的滑稽本质,他的独立性加速飞驰,预先给出了

对“未来”骇怖的“白银时代”叙述。太独立了,以致不屑于再跟你们费话了,于是王小波

先走了。对“白银时代”而言,王小波的独立性需要人们10年后再认识。这个大顽童也是个

报警的孩子。他的离世对中国文学的巨大损失,人们还未曾真正意识到??史铁生赤子作家。

虽身患残症,但其心态的健康程度超过许多“正常人”。对中西人文知识有足够了解,但在写

作中将之如盐溶水,化为无痕。他是极为罕见的能将理性认知化或吸收为“新感性”的作家,

这使其处理日常经验的作品带有“寓言”特征。有人发现史铁生对“命运”的叩问,我却认

为他早与命运讲和了,心净了。 铁凝 充满活力的快乐写。她的题材浩杂,技艺精纯。即使在处理沉重、晦暗的材料时,也保

持了轻快的语流,形成个人化的反讽效果。对时髦的“先锋”手艺心知肚明,但从不屑于认

派归宗。铁凝是小说家里最具综合才能的人。她不属于任何流派,她属于真正的“好小说”。

无论是短篇、中篇还是长篇小说,铁凝均深得其结构特性三昧,极少从技艺上有闪失。 贾

平凹

过程主义作家。老贾生性阴柔,留恋光景,有女性般纯真的狡黠。其作品的劲道在于对

世俗生活细节过程的描述。因此,当我们读后要为之提炼一个“主题”时,往往找不到称职

的穴口,大呼浅陋。老贾的作品要你欣赏的是细密柔韧的肌质,而不是构架。他几乎是倾尽

心力描述好一个过程,像一条成色均称的金丝绒。非要问它用来拴什么,是愚蠢的。此外,

老贾写“性”,比较幼稚,大都是古书中抄来的套路。因此,他在另外意义上说对“性”是迟

钝的,有种纸上谈兵的、秀才气的“本本主义”气质。 牛汉

悲情诗人。在那一代诗人里,牛汉是保持内心最完整的一个。从青年到老年,他的诗像

从一个根系长成的大树,有惊人的贯通,和在悲风中挥浩流的茎叶。牛汉诗中的“我”,本真、

顽健。他可能是诗人中惟一只去咏颂苦难而高尚的事物,而不让人感到虚伪的人。这么说会

有另一层意思,牛汉是不可摹仿的。他的生平与写作是合一的。这使那些摹仿者沦为道德表

演。

韩少功

智力超群者。在普遍凭感受写作的中国作家中,韩少功是极个别的智能型作家。其智力

称得上是出众的。无论是“寻根”,还是“马桥”,其主题和话语方式都带有高智能的方案设

计特点。韩少功阅历丰富,但在写作中这些阅历是被智力所调动所安排的。因此,尽管他所

写的闭塞乡土题材的小说,也是货真价实的“知识分子小说”。在中国作家中,韩少功是读书

量极大的少数人,但他是个成功的“采气”者,从不将那些“知识”炫耀式地直接搬进自己

的小说,而是化为个人的血肉。他的每部作品都值得“经验读者”深入细读。 刘震云 骨子里的先锋派。刘震云对自己的文学谱系一直讳莫如深,他乐于被盲视的批评家拉入

“现实主义”,以在主流文坛不被“老人们”侧目。文坛上先锋派热闹得紧,但至少有一半以

上是表面修辞效果上的仿写者,剥去这层皮,露出的是颓废的浪漫主义刊授学员。刘震云在

表面技艺上显得木讷,但其灵魂却最得先锋派真髓。表现在心灵的疲倦,喻中隐藏的个人隐

语世界,互否性的内省,“主体移心”的意识,语境在透明中呈现的晦暗。还有谁能像刘震云

那样写出波澜不惊的日常生活中的荒诞?刘后期的小说试图综合展示其书写技艺,但用力过

猛,吓得自己倒退三步,反倒显得生涩。 王朔

严肃作家。这说法可能让人蹙额。但王朔在我心中一直是严肃的。他是安徒生笔下喊出

“皇帝什么衣服也没穿”的大孩子。为了证明这个,他索性也扒下了自己的衣裳。这一严肃

举动在习惯于以异常为“正常”的历史情境中,显得像恶作剧。此外,王朔本质上是羞怯的,

他小说中的“脏话”只是日常习语。在写到“性”时,王朔甚至患有洁癖。在这点上,他是

稀有的相信“爱情永恒”的老派青年。 西川

微笑的怀疑论者。一个拥有个人化想象力的诗歌从业者,一个在超验和世俗中游走的观

察家,一个制造金属和海市蜃楼的专家,一个通过格言取消格言的文士,一个收尽万象又吐

出万象的反讽的智者。在他的诗中,众神与五行八作的家伙是平等的、对话的。他是怀疑论

者同时也是那疑团。

于坚 矛盾的诗歌“酋长”。左手麻利地摆弄云南某部落的风水盘,右手挥舞“后现代”的解构

柳叶刀。他是诗歌界仅见的能奇诡地将语言哲学和自然主义,波普尔的“批判理性主义”与

海德格尔的“诗意栖居”,文研会的“为人生”和巴尔特的“零度写作”,金斯堡的癫狂“嚎

叫”与奥修的“静心”唠嗑??无任何心理负担地杂烩于一体的人物。他成功地反对了思想意

识乌托邦,但又要建立“原在乌托邦”。他的诗歌常常充满活力,富于实验精神,但对大多数

读者都有可感性。于坚近年的理论文本矛盾纠结、“蛮横无理”,像粗糙羊毛团的激流,但时

有个人的睿见,羊毛长在羊身上。这位棕色酋长想告诉我们的是:虽然“诗关别材”,但到“拒

绝隐隅”为止。

林白

“公开写作”者。林白被批评界定性为“隐私写作”的代表性作家。但更准确的说法应

是“公开写作”者。她的秘密就是敢于自我解密,她的个人化就是把个人交出去,她的隐私

就是直陈隐私。她可被视为中国文学界真正开无所忌讳“自白”书写先河的人物。在“女性

主义”作家群落中,林白是极少数能将抒情与叙事,口语和隐喻,感情和知性,自卑和桀骜,

扭结一体的人物。

李劼

多功能文士。李劼的文化身份越来越暧昧。在中国文学批评家中,他是惟一真正实现了

快乐(或叫“快活”)写作的家伙。学术、批评、小说、散文、剧本乃至政论无所不写。篇篇

都有新见,篇篇都捅娄子。他的文字是激情文字,他的漏洞也正好透出闪光。他有时还满怀

激情地起草生意合同文书(但常常被人骗)。这是一位尚未被广泛认识的大作家,一位肥胖的

唐吉诃德。我多次看到李劼调息“打坐”,但那劲头却更像是在等待“狂飙为我从天落”。 余

秋雨

高行健

“祛魅”者。高行健的某些戏剧像是法国荒诞剧的“社会主义”版(“前途是??,道路是??)。

高行健的小说像是先锋小说的“古典版”(最极端的实验不过是第二人称的涉入)。高行健的

绘画像是业余画家的“专业版”(章法无忌,墨线沉稳)。一个多年深入西方艺术之堂奥的人,

骨子里留恋的还是悠悠汉风,殊属难能。 陈染

“境遇剧”作家。陈染与林白常被批评界划为一类乃至一体,像是“女性主义”私人写

作的连体儿。其实,陈染更像一个剧作家,而没有林白小说的“本事”性质。“境遇剧”是萨

特的发明,指作家有意识地为人物设置一个特定的荒诞或压抑的生存境遇,叙述乃至分析人

与它的矛盾、尴尬、自闭、恐惧、反抗等。她的作品有时用第一人称,有时用第三人称叙述,

但其人物只是自我意识所观照的“准客体”。这是典型的现代知识分子写作,理性地表达非理

性,自明地描述潜意识。因此,她的作品既吸引了“民间”愤青,也吸引了学院派的“体面”

人物。

苏童

旺盛而鲜润的作家。苏童的小说有大量读者,但它们并不含有媚俗因素。说其旺盛而鲜

润,是指其作品饱含鲜丽的想象,其纹理有一种内在而沉静的肌肉感。它们不是表演者绷出

的涂了橄榄油的肌块,而是放松的、自在的。人们不难发现苏童小说中柔韧的情致,但从根 本上说,苏童的小说是强悍而自然的。在小说中表演肌肉像是令人费解的性别玩笑。

池莉

“小资产阶级”作家。池莉被归为“新写实主义”掌门人之一,当然言说有据。但深入

细辨,我们会发现她与另几位同道的差异。人生在世,其日常状态就是“烦恼”、“筹划”、“操

持”。成年人对此见惯不惊,但池莉对此难以平和。在其作品中表达了深长的叹息和多余的“发

现”。我想,斯人文心善良,为芸芸百姓的生活与生命状态震动。因此,池莉是人道主义的小

资产阶级作家,心灵敏感,相信人本来应过另一种“幸福的生活”。 周国平

“分裂型作家”。尼采哲学最充分的译介者,但从不“学以致用”。90年代热衷散文创作,

是乌泱乌泱散文大军中有名堂的少数翘楚。情感细腻,灵魂敏识,但完全不像深浸尼采的学

人,倒似杜威传人。周国平为中国散文注入了复杂经验的聚合。将形而上与形而下扭结一体

的游走,令人宽怀。

欧阳江河

杂语诗人。其诗作语型纷杂,异质混成。他永远警惕着文本与现实的距离,以异乡人的

视角看本土,以本土人的视角看异乡。因而其作品给人以适意的“陌生感”。在此,叙事就是

将诗变得不可叙事,抒情就是将诗变得不再抒情。其上下文是可以互相涂擦的,巴尔特与奥

威尔是可以彼此抵消的。剩下了什么呢?阅读本身的快感。 王安忆

自觉的作家。她能从批评的角度进行创作,其作品沉稳、坚实,对人性与母语的秘密均

有所揭示,有大家的气韵。但自觉的作家有时活力不够,叙述烦琐,一切都太有“道理”。作

家预先不必比作品知道得更多。 莫言

生命强力型诗人。莫言对有关生殖、冲撞、“不洁”的事物有奇怪的偏爱。他的小说泥沙

俱下,充满宣泄的快感。但从根本上说,他搞的是“观念艺术”,一切作品都指向一个本原:

“生命强力”。这似乎是一种变格化了的“本体论”立场。从这点看来,莫言不是个享受了写

作自由欣快的作家,更像是个将生命体验玄学化的诗人。 马原

纯正的小说家。其兴趣牢牢限定在文本内部。他是极少数对“写作”这件事有透彻了解

的人。马原对世界采取了避让的谦恭态度,他笔下的带有流浪汉气质的人物,骨子里是体面

的中产阶级度假者。可以想象,马原小说打动的都是有教养的读者,这些人从小可能都没摸

过弹弓。

格非

学者型作家。格非写作的原动力可能主要来自阅读和想象。他那些神秘的小说都是言说

有据的,他笔下的“中国经验”其实与现代、后现代经典文本在意识上有更显豁的“互文”

关系。格非的“学者”倾向并不表现在百科全书式的炫惑,而是总体语境、句群、词语与词

素的“有根”感。此一“根茎”,来自理论头脑,能动的阅读,理性的提炼。他或许是以“准

学术”的态度,梳理过20世纪小说理论的学术积累的少数人物之一。 余华

温情主义者。余华以所谓“恐怖”题材登上文坛,但实际上(正如后来暴露的那样)他

是个温情主义者。真正的“恐怖”是不动声色,谈笑间灰飞烟灭,一如海明威的“杀人者”。

但余华显然被自己写出的残酷场面吓坏了,那种肢体抽搐的渲染,显出作家自虐般的快感。

只有温情主义者才会有自我剥夺的情感实验。因此,余华的小说让我们忆起古老的道德承诺

时代,他的“恐怖”让我们测出了温情无奈地消逝的速度。篇四:记叙文的人物细节描写 记叙文的人物细节描写 学习目标:

1.理解什么是人物细节描写。

2.学习如何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

重点难点:

掌握人物细节描写的四种基本方法,并运用到写作中。 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

著名作家赵树理说过:“细致的作用在于给人以真实感,越细致越容易使人觉得像真的,

从而使人看了以后的印象更深刻。”

二、概念梳理:

1、什么是细节?细节就是细小的环节或情节。

2、什么是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指作品中对一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某

些细微的举止行动,以及景物片断等的具体细腻的描写。

3、本节课主要讨论人物细节描写。

三、感受魅力

1、阅读下面各句,领悟细节描写的妙处。

(1)他慢慢地在大街上走着。

(2)身穿黑衣服的他慢慢地在大街上走着。

(3)身穿黑衣服、戴着墨镜的他慢慢地在大街上走着,不时地左右观看。

(4)身穿黑衣服、戴着墨镜的他慢慢地在大街上走着,贼眉鼠眼地向四周张望,目光始

终瞄着行人的口袋和背包。

(5)身穿黑衣服、戴着墨镜的他慢慢地在大街上走着,贼眉鼠眼地向四周张望,目光始

终瞄着行人的口袋和背包。突然一阵警笛声使他身子一颤,他怔了怔,立刻又恢复了常态。

2、想一想,片段一和片段二相比较在哪些方面增加了细节的描绘? 片段一:

吃过晚饭,刚上七年级的翠翠问妈妈说:“妈妈,问您个问题,您的心愿是什么?” 母亲回答说:“心愿很多,跟你说没用。”“您就说说看,这对我很重要。”翠翠接着说。 片段

二:

吃过晚饭,刚上七年级的翠翠大声囔道:“妈妈,问您个问题,您的心愿是什么?” 母亲先是一愣,接着回答:“心愿很多,跟你说没用。”“您就说说看,这对我很重要。”翠翠

执拗地说。

例文:

(1)、这次上去写会是什么结果呢?我坐在椅子上,想了又想,心里很紧张, 犹豫了很

久,终于走上了讲台??

(2)、这次上去写会是什么结果呢?我坐在椅子上,双脚发抖,手也冰凉冰凉的,这使

我感到很不舒服,不停地在椅子上挪动??又有两位同学上去改答案了,教室里出奇地安静。

到底上不上去呢?我心里像揣了只小兔,怦怦地跳着。我又把脚伸直了压了压,几次想冲上

去,可我能对班里权威人物的答案提出异议吗?我再一次在草稿纸上认真地计算了一遍,似

乎真的找不出什么错误了。于是,心一横,“呼”地站起来,跺跺脚,对着手哈了几口气,迈

离了座位??

3、想一想,第二句的细节描写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有什么作用?

(1)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艰难地穿过铁道。

(2)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

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

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

快地流下来了。

四、理论探微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某个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一般而

言主要是通过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社会环境等

方面进行具体而微的描写。 细节描写是记叙文的血肉。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形象的鲜明性,

事件的生动性

五、训练指导:怎样进行细节描写?

(1)第一招:步步追问法。 (原文)我看见一个小姑娘,年龄不大,脸很瘦,穿得也很差。 (追问:①“小”到什么

程度?②怎么个“瘦法”?③穿得有多“差”?) (改写)我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光景,脸瘦瘦的,好似一层皮敷在面颊的骨头

上,颧骨突出,眼眶凹陷进去,冻得发紫的嘴唇,头发很短,穿一身很破旧的衣裤,光脚穿

一双草鞋。

(2)第二招:类比联想法。 (原文)老师讲课有一个习惯性动作,讲着讲着,他就会将眼睛向上看,令人忍俊不禁。

(改写) 当他沉浸在他描述的文学世界里的时候,他的眼光就会一点点远离我们,开始望向

天花板,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我曾在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见过,那启蒙先生

的眼神是对古代文化的陶醉和沉迷;我曾在都德的《最后一课》里见过,韩迈尔先生的眼神

是对法兰西语言的热爱和崇敬;我曾在《时间简史》的扉页上见过,霍金先生的眼神是对科

学王国的探索和追求。

(3)第三招:细化动作、延长过程法。 (原文)“ 传球!传球!好的!” 他大叫着,从沙发上站起来,挥动着双手。 (改写)“ 传球!传球!好的!”他旁若无人地大叫着,眼睛一眨也不眨,眼珠子似乎都

要鼓出来了,手在茶几上拍得啪啪响。“ 三分球!进啦!”他忽地从沙发上站起来,高高举起

双手,在空中使劲地挥动,生怕别人看不见似的,身子也一个劲儿地晃动着。他以为自己是

在nba赛场呢!

(4)运用修辞,画其神韵法。 (原文)柳树被太阳炙烤着,街上尘土飞扬,让人喘不过气来。 (改写)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

无精打采地低垂着。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地发着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跟

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

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

六、牛刀小试

运用细节描写将该句子进行扩充:昨天测验英语,我几次想拿出书来看,由于老师看得

紧,都没有成功,最后一次还是被老师发现了,我觉得很不好意思。 参考答案:可怕的英语考试开始了,平时上英语课挺“潇洒”的我,一时毛了手脚,这

时突然想起了救命稻草——英语课本。但此时,严肃的“老英”的两只眼正像激光似地在教

室内扫射呢!我的心怦怦直跳。“唉,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我一咬牙,慢慢地将英语课本

从 课桌里拖了出来。“你,干什么?!”只听“老英”一声断喝,我羞得差点钻到老鼠洞里去。

七、实战检验

(1)以“我欣赏xx”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2)要求运用细节描写。写人或记物要用到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写景要运用修辞。

(3)不少于600字,字迹要工整。篇五:记叙文

一、知识要点总括

各课基本知识要点

1.《追悼志摩》,作者胡适,现代著名学者、教育家、诗人,“五四”文学革命的主要倡

导者。这是一篇追悼性写人散文。作者引用三封信作为典型论据来说理,还大量引用志摩的

诗句来抒情写意,主要抒情方式是在议论中抒情。

2.《秋夜》,作者巴金,现当代最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之一。这是一篇写人散文,其总

体特点是通过记叙梦境来抒情写人、还多次运用象征手法和排比句式。

3.《北京的春节》,作者老舍,现当代著名的小说家、戏剧家。这是一篇记事散文。

4.《箱子岩》,作者沈从文,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和历史文物研究家。这是一篇游记,

文章富有思辩色彩。

5.《哭小弟》,作者宗法,当代著名女作家。文章开头所用的叙述方式是倒叙。文章的总

体特点是抒情、叙事、写人相融合。

6.《都江堰》,作者余秋雨,当代著名艺术理论家,散文家。这是一篇游记,具有较强的

思辩色彩,文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

7.《拣麦穗》,作者张洁,当代著名女作家。这是一篇记事散文。文中写的“小火柿子”

具有象征意味。

8.《我与地坛》,作者史铁生,当代著名作家。这是一篇记事散文,通过行动描写、心理

描写和侧面烘托三种方式来表现母爱。文章写母爱,却落笔地坛,这实质上是一种象征性类

比。

9.《廉颇蔺相如列传》,作者司马迁,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其代表作为

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这是一篇人物传记,记叙了完壁归赵、渑池之会、廉蔺

交欢三个故事。

10《毛颖传》,作者韩愈,中唐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这是一篇寓言

性传记,基本写作方法是拟人化,还运用了语意双关、象征寄托的表现方法。

11.《寓言二则》,作者柳宗元,中唐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这是两则

讽刺性寓言。《哀溺文序》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两种方式来刻画溺死者“要钱不要命”的

心态。《蝜蝂传》前后两部分,一写小虫,一写官僚,两部分之间是类比关系。

12.《柳敬亭说书》,作者张岱,明末清初著名散文家。这是一篇写人散文,运用了欲扬

先抑、对照反衬、铺垫等三种表现手法。

13.《狱中杂记》,作者方苞,清代桐城派散文的创始人。这是一篇记事散文。本文说服

力强的主要原因是事例确凿、典型。

二、单元内容概要

记叙文是一种记载和叙述事件由来,描绘事物和人物情景状态的文章。它包括消息、通

讯、报告文学、传记、游记、小说、童话、寓言及记叙性的散文等文体。 学习记叙文单元,应当熟识四种叙述方式,熟知人物描写的五种具体方法,了解环境描

写的两个方面,掌握记叙文的两种主要抒情方式。 常用的叙述方式有以下五种: l.叙事

记叙文的叙事要用叙述这种表达方式。叙述应具备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

事件、原因、结果,并用一定的人称、以一定的线索,采取某一种叙述方式。 (l)叙述人称。主要有第一人称,如《追悼志摩》、《箱子岩》、《哭小弟》、《拣麦穗》、

《我与地坛》等文章;还有第三人称,如《北京的春节》、《廉颇商相如列传》、《毛颖传》、《柳

敬亭说书》等文章。

(2)叙述线索。有的以“人”为线索,如《廉颇商相如列传》;有的以时间为线索,如

《北京的春节》;有的以事件为线索,如《狱中杂记》;有的以“题眼”为线索,如《哭小弟》,

全文围绕“哭”字着笔。

(3)叙述方式。有顺叙(如《北京的春节》)、倒叙(如《哭小弟》)、插叙(如《箱子岩》)、

分叙(也叫平叙)。

2.写人

写人主要有五种描写方法:外貌描写(即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即对话描写)、行动描

写(即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3.写景

景物描写,是对于人物活动或事件展开的特定背景的描写。景物描写可分为两种:社会

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前者为时代特征的背景描写,后者则侧重于自然界各种景物的描

写。

4.抒情

记叙文有两种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两种抒情方式。其中,后者可以采取记人寄情、叙事

述情、写景寓情、状物抒情、说理言情等多种方式。

5.议论

记叙文中的议论,与议论文中的议论有较大的不同。它与叙述相结合,并在叙述的基础

上进行的,一般表现为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和夹叙夹议三种形态。叙事、记人、写景、抒情、

议论几种方式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三、知识要点归类

1.关于作者 《追悼志摩》:胡适,字适之,现代著名学者、教育家、诗人,“五四”文学革命的主要

倡导者。

《秋夜》:巴金,现当代最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之一。 《北京的春节》:老舍,现当代最著名的小说家、戏剧家之一。 《箱子岩》:沈从文,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历史文物研究家。 《哭小弟》:宗噗,当代著名女作家。 《都江堰》:余秋雨,当代艺术理论家、散文家。 《拣麦穗》:张洁,当代著名女作家。 《我与地坛》:史铁生,当代著名作家。 《廉颇商相如列传》:司马迁,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毛颖传》:韩愈,中唐古文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 《寓言二则》: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敬亭说书》:张岱,明末清初著名散文家。 《狱中杂记》:方苞,清代著名散文家,清代桐城派散文的创始人。

2.作者归类

现代作家:胡适、巴金、老舍和沈从文。 现当代著名小说家:巴金和老舍。 唐宋八大家:韩愈和柳宗元。 清代散文家:张岱和方苞。

3.体裁归类 游记:《箱子岩》、《都江堰》。 写人散文:《追悼志摩》、《秋夜凡《哭小弟》、

《柳敬亭说书》。 记事散文:《北京的春节》、《拣麦穗》、《我与地坛》、《狱中杂记》。 传记:《廉颇商相如列传》、《毛颖传》。 寓言:《毛颖传》、《寓言二则》。

4.叙述人称归类

第一人称:《追悼志摩》、《秋夜》、《箱子岩》、《哭小弟》、《都江堰》、《拣麦穗》、《我与地

坛》、《狱中杂记》。

第三人称:《北京的春节》、《廉颇蔺相如列传》、《毛颖传》、《寓言二则》、《柳敬亭说书》。

5.表现手法归类

象征手法:《秋夜》、《拣麦穗》、《我与地坛》、《毛颖传》。 较突出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北京的春节》、《箱子岩》、《都江堰》。 较成功的运用了场面描写:《北京的春节》、《箱子岩》和《柳敬亭说书》。 具有思辩色彩的散文:《箱子岩》、《都江堰》。 排比、修辞手法突出的:《秋夜》、《都江堰》、《我与地坛》。 《哭小弟》

本课主要考核点是:

课文作者宗璞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概括文章的主旨;认

知本文抒情、记事、写人相交融的总体特点;掌握本文的倒叙方式以及将多方面的材料切成

块状、交叉垒积的结构方法;结合有关段落,简要说明文中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

结合有关段落,简要

说明文中通过侧面描写来烘托人物品格的特点。

1.本文是一篇充满抒情色彩的写人散文。作者的小弟,是一位研究飞机强度的专家,为

了祖国的繁荣富强,长期在艰苦的条件下奋发工作,不幸英年早逝。作者对此文发自肺腑,

激情烈烈地赞美了小弟的无私奉献精神,深沉表达出对小弟早逝的悲痛。在学习本文时,需

要对本文的重点内容,即写作特色进行掌握。

(1)本文的一大特色是侧面描写,通过间接手法表现人物。如第17至19自然段先从正

面记叙小弟在艰苦的生活条件下认真负责、忘我工作的精神。然后引用小弟一个同志的来信,

从侧面表现小弟强忍剧痛拼命工作的忘我精神、也表现出小弟周围同志的悲痛与怀念。

(2)构思别致,结构新颖精巧。文章围绕着小弟的病逝,把现实与回忆、家庭与社会、

情与理交互相接,不采用单线性顺叙,而是把众多的材料分成块状,交错展现,交叉累积。

这种叙写方法使文章内容层出层新,结构错落有致,避免了单调刻板。本文在写小弟的经历

与事迹时;采用的就是这种叙写方法。

(3)文章大量运用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有效地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如小弟冬天

用冷水洗脸,父亲给小弟写的挽联就是正面的细节描写,其中选取父亲为小弟写的挽联这个

细节,即表现出老人的深明大义,又是小弟一生的最好总结,这样一位好党员、好干部和罕

遇的全才,却壮志未酬身先卒,于国于家都是一个不可估量的损失;小弟周围同志的悲哀和

怀念,同事写给作者的信是侧面的细节描写。这些描写有助于完整地刻画人物形象。

2.下面的一段题目,可以测试对上述部分内容的掌握情况。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并回答问题: 我哭小弟,哭他在剧痛中还拿着那本航空资料“想再看看”,哭他的“胃下垂”、“肾游走”;

我也哭蒋筑英抱病奔波,客殇成都;我也哭罗健夫不肯一个人坐一辆汽车!我还要哭那些没

有见诸报章的过早离去的我的同辈人。他们已经雪欺霜冻,好不容易奋斗着张开几片花瓣,

尚未盛开,就骤然凋谢。我哭我们这迟开而早谢的一代人!

(1)本文是哭小弟的,这里为什么又要哭蒋筑英和罗健夫,

(2)从这里可以看出小弟、蒋筑英、罗健夫什么样的思想品质?

(3)在这段文字中,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都江堰》

本保主要考核点是:

余秋雨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概括文章四部分的大意,归

纳全文的中心思想;掌握文中采用对比手法的地方,简要说明这些对比的意义;划分文中描

绘都江堰水流壮观景象部分的层次,认知各层次的描写着眼点;识别文中所采用比喻、比拟

修辞手法,说明它们的比喻意义或比拟作用;认知本文较强的思辨色彩。其中重点掌握:

1.中心思想

这是一篇游记。

本文通过对都江堰壮观的水利工程的描绘,高度评价和赞扬了李冰父子兴修水利,为民

造福的行为和举措。

2.划分和解析段落层次

本文可以分为四大部分,其中第二部分中对水流壮观景象的描写是重点。 第一部分,即第一节,将都江堰与长城作对比,得出长城固然伟大,但“永久性地灌溉

了中华民族”的都江堰却更伟大的结论。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即第一自然段,开门见山地提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是都江堰的观点。 第二层,包括第2—5自然段,分析都江堰比长城更伟大的原因。先说明“长城当然也非

常伟大”,“为我们生存的星球留下了一种人类意志力的骄傲”,接着在将两者进行对比,指出

都江堰虽然在规模上空间上比不上长城的宏大与辽阔,但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驰,而都江

堰却“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接着历数都江堰在从三国到抗日战争这段历史期间所起的

伟大作用,再次印证都江堰的伟大。然后将两者对比,指出都江堰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

活”,并把它比拟为一位用爱心细细浸润儿女,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比起长城的

突兀、僵硬和傲慢来,它确实要伟大得多。 第三层,即第6自然段,以一句话再次对都江堰的伟大作用作出肯定性判断。 第二部分,即第二节,描绘都江堰水流的壮观。这一部分为纯记叙的语言,我们可以将

它分为两层:

第一层,即第1自然段,写自己开始以为都江堰只是一处水利工程,不会有大大的游观

价值。此为欲扬先抑之法,为下文盛赞它的壮观作反衬。 第二层,包括第2—3自然段,对都江堰的水流壮观进行具体而生动的描绘。先在第2

自然段用三个含比喻的排比句,“如地震前兆,如海啸将临,如山崩即至”来写水流的声音,

极为形象、生动,这是正面描写;然后再写作者的感觉,“浑身起一种莫名的紧张,又紧张得

急于趋附”,这是侧面描写。第3自然段极写江水翻卷咆哮的壮观。开始从侧面将江水与海水

进行对比,突出它的喧嚣的生命力。接着用汪洋恣肆的文笔对江水进行正面描写:它的运动

“极有规矩”,遇到分水堤就“刷地一下裁割为二”,遇到坚坝后,“又根据筑坝者的指令来一

番调整”,“突然又撒起野来,猛地翻卷咆哮”,它“就像一大拨翻越各种障碍的马拉松健儿”。

这一段大量运作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表现了江水的巨大声势。 第三部分,即第三节,赞颂和评价李冰父子的伟大功绩,夹叙夹议,具有思辩色彩。它

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即第1自然段,承上启下,指出都江堰的一切应归功于李冰。 第二层,包括2至12自然段,运用记叙、议论、抒情、对比等手法,展现李冰的光辉形

象。

第三层,包括第13至15自然段,写李冰对后世的影响。由于都江堰一开始就清朗可鉴,

所以李冰父子的事业能够延续到后世,他们父子已成为为民造福的象征,最后,作者坚信,

只要都江堰不坍塌,“李冰的精魂就不会消散”。 第四部分,即第四节,用夹叙夹议的手法,写横江索桥和二王庙。可划分为两层: 第一层,即第1自然段,写横江索桥的高、险及江流由凌厉锐进到驯服的情景,进一步

称赞李冰父子治水的功绩。 第二层,包括第2至5自然段,由二王庙祭扫李冰父子展开议

论,希望人民永远纪念李冰父子,从而进一步赞颂李冰精神的伟大。 《拣麦穗》

本课主要考核点是:

课文作者张洁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归纳文章所表达的思

想感情;简要说明文章第一部分的铺垫作用;识别文中的对话描写和行为细节描写,简要说

明它们的表现作用;简要说明文中关于“小火柿子”描写的象征。 本文是一篇情致感人的记事散文。本文的重点内容包括下列两个方面:

1.中心思想 文章描述了“我”童年时一段难忘的经历——卖灶糖老汉对“我”的疼爱,以及“我”

对卖灶糖老汉的依恋,赞颂了这一老一少之间特有的纯真友谊,表达了作者对当时人与人之

间的某种冷漠和隔阂的敏感,表现出作者对人和人之间朴素纯真的感情的向往和追求。

2.写作特色

(1)善于通过人物语言、行为和景物的白描来表现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语言描写,

例如:“我”与二姨的对话“我要备嫁妆”、“我要嫁那个卖灶糖的老汉”以及后来对老汉说的

“我要天天吃灶糖哩”、“你别死啊,等着我长大”等。表现出“我”的天真烂漫,行为细节

有“我”做烟荷包的举动。景物的描写如对那颗红得透亮的火红柿子的描写。

(2)运用象征手法,语意含蓄。例如“那棵柿子树的顶稍稍上,还挂着一个小火柿子。

小火柿子让冬日的太阳一照,更是红得透亮。那个柿子多半是因为长在太高的树梢业,才没

有让人摘下来。真怪,可它也没让风刮下来,雨打下来,雪压下来。”这儿的“红得透亮的小

火柿子”象征了卖灶糖老汉那颗虽历尽风雨却仍然“红得透亮”的“心”。

(3)文章第一部分是文章主体部分的一个铺垫,这个铺垫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一

是内容的涵盖,后面所描述的“我”与卖灶糖老汉的情谊,就是拣麦穗的农村姑娘丢失的“美

丽的梦”中的一个。二是气氛的渲染,拣麦穗姑娘做“梦”的纯真和丢失的困惑。形成了笼

罩全篇的基本情感氛围。三是情感的对比,第一部分说,“谁也不会关心她们还曾经有过幻想”,

“连她们自己也甚至不会感到过分的悲伤”,而后面的“我”却是“常常想念他”,“常常想找

到它”,前后构成对比,从而反衬出“我”对人与人之间纯真感情的超世俗的执着追求。 《秋夜》

本课主要考核点:

作者胡适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文章的中心思想;文章在议

论中抒情的特点;文章通过引用典型材料来说理抒情的方法,文中所引用的三封信的作用;

文章大量引用徐志摩的诗句来抒情的特点,并要结合课文内容,简要说明这些诗句的寓意,

指出其中所采用的修辞手法。 这是一篇追悼性写人散文。文章抒写了作者对徐志摩因失事而遇难的无限悲痛之情,主

要称赞了徐志摩追求“美与爱与自由”的人生理想及其为这一理想而挣扎、奋斗的精神。在

学习时,应注意掌握好本文的以下重点内容,达到综合应用的能力。

1.段落层次划分

第一部分,包括第1至5自然段,抒写志摩不幸遇难给人们带来的悲痛和人们对他的怀

念与赞美之情。

第二部分,包括第6至14自然段,称赞志摩追求“美与爱与自由”的人生观,并为他所

遭受的不公正的责难进行辩解。 第三部分,包括第15至19自然段,赞扬志摩在逆境中坚

持崇高理想,继续热情歌唱的顽强精神。 第四部分,包括第20至23自然段,呼应文章开篇抒发的悲悼、敬爱之情,以志摩精神

永存收束全文——“他投的影子会永远留在我们心里,他放的光亮也会永远存在。

2.写作特色

(1)在议论中抒情写人是文章的一大特色。文章除了第一、四两个部分的追悼性文字是

直接抒情以外,全文的主体部分都是通过议论来抒情、写人。一方面,在立论中抒发对志摩

的敬佩之情;另一方面,又在驳论中抒发对志摩不幸遭际的理解之情。文章在议论中抒情,

寓情于理,情理交融,达到了理真且情浓的艺术境界。

(2)运用典型材料来说理抒情。本文的典型论据,主要就是三封信。一封是志摩写给妻

子的信,直接证明了他离婚和再婚正是为了追求“美与爱与自由”的人生理想。第二封信是

梁启超写给志摩的信,通过梁表现出来的随俗沉浮的人生态度,从反面证明志摩为“美与爱

与自由”苦苦奋斗的人生观。第三封信是志摩写给梁启超的回信,直接表明志摩决不随俗沉

浮,愿为理想百折不挠的奋进精神。这三封书信的引用,增添了辩解或赞美的力度。说理要

有充分可靠的论据,才会令人信服。

(3)引用志摩诗句来抒发情意。在本文中,胡适大量引用志摩诗句来追悼他的逝世,可

谓匠心独具,是一种非常巧妙的抒情达意的方式——通过这些诗句,不仅体现出志摩一生的

处境、心境和品格,而且使全篇荡漾着耐人寻味的诗情画意。 文章所引诗句多以之为比喻:开头与结尾的诗句中以“云”为喻,慨叹志摩一生来去匆

匆,寄托着后人无尽的哀思,情意深长,催人泪下。“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比喻志

摩对生活的困惑和志摩突然死去带给人们的迷茫,贴切自然。“我攀登了万仞的高冈”喻指志

摩一生对“爱与美与自由”的追求。“阴沉、黑暗、毒蛇似的境蜒”和“在妖魔的脏腑内挣扎”

比喻志摩一生的挫折、失败和苦痛。“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比喻志摩对人生、对生活

的热情。徐志摩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颇富盛名的诗人,文章引用他的诗句来悼念他,使作品

的感染力大大增强。

《秋夜》

本课主要考核点:

作者巴金所处的时代背景;建国以来巴金的社会地位和主要成就;文章所表达的主要思

想感情;文章通过记叙梦境来抒情写人的总体特点;结合有关写人段落,掌握其中的肖像描

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简要说明这些描写对刻画鲁迅形象的作用;明确文中运用象征的

地方,说明其象征意义;结合有关写景段落,简要说明景物描写对鲁迅人格的衬托作用;识

别文中多次使用排比句式所起的作用。 本文一篇抒情色彩较浓的写人散文,是作者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20周年而写的。文章记

述了作者俯在鲁迅作品《野草》上做的一个秋夜的梦,着重歌颂了鲁迅热情关怀青年的崇高

精神,表达出作者对鲁迅无限崇敬的感情。本文的感情较浓, 需要对以下重点内容进行掌握:

1.描写方法

本文运用多种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如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等。 外貌描写生动传神。文章第二部分写了作者在梦境中见到的鲁迅,通过对其外貌(“矮小

的身材,浓浓的眉毛,厚厚的上唇须”)、服饰(“黑色的长袍”)、神态(“深透的眼光和慈祥

的微笑”)的刻画,使鲁迅先生的形象栩栩如生。 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如:“右手两根手指夹着一支香烟。他深深地吸一口烟,向空中喷着

烟雾”、“他站起来,走到窗前,发光的心仍然在他的胸膛里燃烧”等描写,使鲁迅先生的形

象跃然纸上。

同时文章还通过对鲁迅先生语言的描写,写出鲁讯先生对青年们的殷殷教诲,以此来展

现人物的伟大人格。

2.景物描写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分别有一小段景物描写,这是为抒情服务的。写景抒情,情真意切,

通过景物描写,营造出一种温煦悠远的氛围,将鲁迅先生的形象衬托得更高大,将作者那种

对鲁迅的崇敬和怀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3.象征手法

本文反复运用象征的表现手法,富有诗意地体现出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例如:文章第

二部分的第三、四、五层反复描写鲁迅先生那颗“燃得通红的心”,写许多年轻人都曾从这颗

心得到温暖,受到鼓舞,找到勇气,得到启发。这颗“燃得通红的心”正是鲁迅先生伟大人

格的象征。 《北京的春节》

本课主要考核点:

老舍所处的时代背景,及老舍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文章的描述中心是通过描写

北京春节期间的一番热闹景象,反映了北京市民的生活和风尚,并通过新旧社会的对比,显

示了社会移风易俗的伟大力量;掌握文中的场面描写,划分其层次,概括层次大意;认掌握

本文叙述描写中穿插

议论的特点,简要说明这些议论的画龙点睛作用;认知文章最后一段运用的对比手法。 下面的一道题目,可以体现上述部分的知识要点。 仔细阅读课文,简答下列问题:

(1)本文叙事的线索是什么?

(2)本文在进行叙述描写的时候适当地穿插议论,它的作用是什么?

(3)文章结尾部分的那段议论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1)时间。(2)一是使文字生色,二是画龙点睛,突出文章的思想意义。(3)

通过解放前后北京过春节的对比,突出文章的主题。 《箱子岩》

本课主要考核点是

沈从文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文章的主题思想;各层次的描

写角度;联系全文,简要说明作者为什么要极力渲染龙舟场面的热烈气氛;理解文中所描述

的作者两次游箱子岩所见到情景之间有什么对比关系,简要说明作者从这一对比中引发出怎

样的思想感情;识别本文人物描写中的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联系全文,说明文章最后写到

贺龙闹革命的情景有何寓意。

1.本文是一篇游记。作者记叙了相隔15年两次游览箱子岩的见闻,写出了湘西特有的风

俗,在宁静清纯的叙述中,深蕴着作者敏锐而深造的思考;在朴淡如水的笔触下,潜伏着作

者浓缩而多彩的情感激流,表达了他对乡土的挚爱,对故土故人生活中的痼疾与污秽的痛心,

深情地呼唤湘西人民用划龙舟的精神与热力,把生活装点得更加美好。这是本文的中心思想,

即本文的重点内容之一。

2.本文运用多种手法来描写人物,人物形象生动而有个性。其中,有正面描写,也有反

面描写。作者用较长的篇幅绘声绘色的描述、刻画了家乡几个麻木乡民的形象。其中跛脚什

长是一个最好的例证。作者对这个人物的刻画描写,虽着墨不多,但人物形象却栩栩如生,

人物个性跃然纸上,这主要是因为作者既先从正面描写了他的外貌、动作、语言,又插入一

段对他的发迹史的记叙,还从侧面写旁人对他的议论,以此进行侧面衬托,这样就把一个21

岁的兵油子的个性写得非常生动。对这样一个“可以溃烂这乡村居民灵魂的人物”,作者毫不

保留地表达了自己的痛恨与失望。在这段看似平淡、冷静的叙述中实则饱含着作者忧心如焚

的感情,但从他身上,作者又不得不寄托一种幻想。破脚什长这个人物形象就是从正面和反

面两方面来描写的。

3.下面的一段题目,可以测试对上述部分内容的掌握情况。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并回答问题: 那一天正是五月十五,河中人过大端阳节。箱子岩洞窟中最美丽的三只龙船,早被乡下

人拖出浮在水面上。船只狭而长,船弦描绘有朱红线条,全船坐满了青年桨手,头腰各缠红

布。鼓声起处,船便如一支没羽箭,在平静无波的长潭中来去如飞。河身大约一里路宽,两

岸皆有人看船,大声呐喊助兴。且有好事者,从后山爬到悬岩顶上去,把“铺地锦”百子鞭

炮从高岩上抛下,尽鞭炮在半空中爆裂,形成一团团五彩碎纸云尘。

亲情的力量 一个星期天的早上,我的作业做完了,闲来无聊,便找弟弟一起玩电脑小游戏。 一开始,他就认真地向我提出:“每人玩一局,不许耍赖哦!”我欣然同意了。 接着,弟

弟玩完了一局,轮到我了,大概觉得我没有打游戏的细胞,看我打十分无聊,便到外面玩去

了。果然不出他所料,才一会儿工夫,就败下阵来。 我正准备再玩一局,又想起了与弟弟的约定,觉得不太应该,就大声喊:“弟弟,我玩了

一局,你快进来吧!”没有人回应,我又叫了几声,弟弟还是没进来。“哎,不打白不打,再

玩几局吧!”我自言自语道。 当我正玩得兴致时,弟弟进来了,见我还在玩,气不打一处来:“你怎么还在玩,是不是

多玩了?”“是呀!”我并没有观察到他生气了,突然,他骂了我一句,我也回了他一句,我

们对骂不久,他骂了句十分难听的,“你??”我气得说不出话来,泪水不禁夺眶而出:“我怎

么会有你这样的弟弟?”他见我哭,心虚了,不敢说什么。我转身跑了。 我扑在床上,不停

地哭。不就是为了玩游戏嘛,用得着这样吗?我明明叫他了,是他自己在外面玩,不进来的

嘛!再仔细一想,其实我也有错,玩了一局不玩了,也不会这样呀!想到这里,我又有些后

悔了。

到了吃午饭的时候,妈妈叫我下楼吃饭。我只好把眼泪擦干。厨房里就妈妈一人,她一

见我,不解地问:“你怎么哭了?”“哪有?”妈妈笑了,“你满脸泪痕,最明显的是你一哭鼻

子就红,你现在鼻子不是红红的吗?到底怎么了?”我没想到妈妈会这么了解我,但我还是

没说。在妈妈再三追问下,我如实说了。妈妈并没有生气,亲切地说:“这没什么关系,一家

人和睦才是最重要的,你和弟弟都得向对方道歉。走,我们把弟弟找来。”弟弟过来了,他知

道是怎么回事,也哭了。妈妈说:“好啦!你们快互相道歉吧!” “对不起,我不该偷玩游戏的。”“姐姐,对不起,我不该骂你。”“没关系!”就这样,一

场“家庭风波”平息了。

是亲情的力量使我和弟弟的误会化解了。妈妈说得对,一家和睦才最重要。没有亲情是

一件多么痛苦的事呀!我们应该去珍惜。 我长大了

长大,这听起来似乎离我们很遥远,又离我们很近,它仿佛就是条无限延长的直线,无

意中从岁月穿过,溜走,来去无踪?????? 记得,那是一次放学,我放下沉重的书包,拿起离别已久的遥控器,心情极好地跳到沙

发上,打开了一段时间没看的电视,津津有味地享受起来。就在我很投入的时候,忽然妈妈

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宁啊,你立刻给我关掉电视,还不快做作业!”我拖拉地喊了声:“喔

——我都做完了。”,“那就复习啊。”我当没听到,心里闷闷地想着:怎么那么啰嗦啊,我又

不是小孩,那里要你管作业的事。接着仍然保持着刚才的姿态。过了一会儿,“听到没有!”

又是一声命令,我有点不耐烦地应道:“复习也复完了,看一下电视而已嘛。” “不行,马上关掉,去做练习。”她的语气里不露一丝温柔,严肃得令我打冷战。不知咋

的,我不由得怒了,有一股叛逆的力量猛钻我的内心,火气就这么爆了出来:“休息一下不行

吗?能不能不要整天都是学习学习再学习,读书读书再读书啊,我好不容易拼命在学校做完,

都是为了回家有歇息的时间,要做你自己去做,我就不信你脑子涨了还有兴趣做那么多练习!”

我这话一下,妈妈更是火冒三丈:“你现在连我的话都不听了是不?!还那么多借口,做父母

的还不是为了你将来好!关掉,是不是要我出棍子!” “你当我是几岁啊,我自己难道不会安排吗?你现在把我累垮了,整个人就是个书呆子,

只会读书,以后哪来的好身体啊,哪来的将来好啊,看电视又不是不能获取知识,那么多好

的频道,了解不行吗?总是在每次我心情好的时候扫人家兴!自己也不想想自己有没有做错!”

妈妈顿时无语,只好无奈地摇摇头??????? 那次,我对自己感到很诧异,想不通自己怎么那么不听话。后来,我在一次无意看书中

才知道,青春期,那叫叛逆,属于长大的标志??????我才想起来,我在渐渐长大,正在去往

未来的旅途上,有些坎坷,也算正常啊! 那目光,我永远的记忆

在冬日的冰凌里,有一束光温暖着我所有的记忆,融化了我心灵冰原,那是你的目光。 我们是无话不说的挚友。 记不得有多少次我们一起笑,一起疯;有多少次我们跌倒受伤,却又相扶而行。而最令

我感动的,是你那一瞬间的目光。 班里升旗仪式将至,主持的重任落在了我的身上,毕竟是第一次独自面对这样大的活动,

心里还是有难言的紧张。即使拿着稿子在家练习了很多遍,也很难消除那份紧张之情。 星

期一,早上,初冬

寒风中,握话筒的手微微发颤,手心里的汗不断渗出。升旗仪式即将开始,前方是整个

级部的同学,后方,是自班朝夕相处的好友。我吸了一口冷气,却又长长地吐了出来——紧

张!

下意识地回头看,却在回眸一瞬间,被震撼。惯有默契让我找到你,一样的齐刘海长马

尾,一样的白皙可爱的的面容,只是那双眼睛仿佛是一束光芒,饱含着信任与期待。那一刹

我们目光交汇,天地间出奇的寂静——那一道金色的光芒,带着一股暖流,渗入我深棕色的

瞳仁,这光芒的能量涌动全身,心中的冰冷与颤抖被瞬间融化,让我的眉头一下子舒展开来。 下一秒,我们不约而同的笑了。转身,我带着你给的自信笑容,拿起话筒,操场上响起

嘹亮的女声,我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像往常一样,我走去,抓住你的手臂,一起笑着、闹着回教室。路上,我望着你,真诚

地对你说:谢谢——

下一刻,你的一句话湿润了我的眼睛—— “谢什么?以后不要怕,我一直在你身后。” 再一次,我含着泪笑了。挚友,你让我看到你的真心。 人群中,你属于我的目光,给我力量,是我永远的 记忆。 一张成绩单 洁白的纸,黑色的字体灵动地闪烁着,微小的数字深深刺痛了我的心。我的眼泪顺着脸

庞肆无忌惮地滚落下来。

“就这么点!?”似乎不冷不热,但对我来说,却是无尽的悲哀和无奈。 “你不是口口声声说会是前五吗?可是现在呢,你自己看看都是怎样的分数!”我低着头,

沉默不语,是我的错,任她骂吧。 “为什么别人可以考九十分以上,你只能考八十八?哎??”长长的叹息,搅动我的心境,

漾起痛楚来。然后是一个深刻的背影?? 匆匆扒了几口晚饭,简单地洗漱了下。躺在床上,鼓起勇气再次看了一遍那张令人心酸

的成绩单。我抿了抿嘴唇,嘴角竟开始抽搐起来。 起身往窗外望,清冷的月光徐徐散落大地,朦胧中似乎被轻轻的笼罩上了一层薄雾,刺

骨的寒风夹杂着些许寒意,我下意识地呵了口气取暖。 忽然肩头一重,是一件厚实的大衣。我一惊,回头,是妈妈。 “你是傻瓜么?这么冷不躺床上去?”关心么?体贴么?为什么我感觉不到温暖? 我

赌着气让衣服从肩上滑落,淡淡地说:不用你管。 “你这孩子??算了,都已经这样了。”“算了!?”我垂下眼睑,眼泪这滚烫的液体悄悄

涌出来,顺着冰凉的脸颊掉落在地,和我的梦想一起,碎成一片片的。 “哭什么!你还没有输!”我一愣,这个声音来自内心深处,我的瞳孔闪开光线,我还没

输!我还有三年的时间奋斗,还有花样年华编制自己美好的梦,而这,只是一个小插曲,就

是暴风雨也又算什么!

想着想着,觉得一轮朝阳正冉冉升起,我的全身充满了力量,极致的生命,鞭策自己?? 不是么,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让座

古希腊学者普鲁塔克曾说过:“道德是永存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这告诉了我们

道德无处不在,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其实很简单,哪怕是随手捡起的小纸片,还是公交车上的

让座。

那是一个下午,我坐在公交车上准备去同学家玩,苦于没有座位,只好站在那拥挤的人

群中。沿途风光带让我感到赏心悦目,也为这枯燥的旅程增添一丝乐趣。公交车停在了一个

站点,随后上来了一名老奶奶,只见无情的岁月在她的眼角和前额刻下道道细细的皱纹,鬓

角也染上一层薄薄的银霜,还有一双布满老茧的双手。然而岁月的痕迹却掩盖不了那慈祥、

和蔼的面容。她来到扶手旁,我原以为有人会给她让座,但事实却不是如此。 公交上的

人们对老奶奶的到来视而不见,任凭老人站在颠簸的车厢里。突然,公交车来了个急刹车,

老人站不稳,不小心碰到了邻座的人,老人不好意思地说:“对不起。”邻座的人皱紧眉头,

急促的拍打着衣服,犹如见到瘟神一般闪到一边,还说了一句:“真倒霉。”老人只好失望地

离开了??看到这里,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恨不得冲上去指教一番,可我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面对同样没有座位的我,这种无能为力的事让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它犹如一道道闪电,摧

残着我的心。

老人的遭遇让我于心不忍,而又无能为力,此时,我的心一个劲地往下沉,如同坠入了

深渊。当我一筹莫展之际,事情发生了转变。 只见那位老人来到了一个年轻人旁,我本以为那位年轻人也会不屑一顾,然而他的举动

让我有些吃惊。正在玩手机的他见老人来了马上让出座位让老人坐。老人的心情与我相同,

起初感到十分惊讶,后来才平静下来。只见老人用她那枯干而又长满老茧的手拍了拍那位年

轻人的衣服,想问几个问题,年轻人并没有因打扰他玩而生气,依然满带笑容的回答。“叮”

汽车到站了,我走下了车,回头望了望坐在车内得老人,只见他脸上洋溢着欣喜的笑容。我

这才放心的离去。

这件事正印证了英国著名学者培根的话:“如果有一个良好道德风气的社会环境,是最有

利于培养好的社会公民。”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有时只需有一个小小的让座,

你的道德就会得到升华。只要多一点让座,多一点助人为乐的好事,我相信这一定是一个好

社会,多一些好社会,世界会更美 好! 迎着阳光的女孩篇二:高考作文素材:当代著名作家启示录 高考作文素材:当代著名作家启示录 高考作文

2009-03-16 0120 一个个熟悉的名字,一部部优秀的作品,证明他们是这个时代的精英,是这个时代风云

际会、沧桑变迁的经历者,承载者和描绘者。这些或闪亮或晦暗或光耀一时或老树长青的名

字,注定随时代沉浮,但是无论他们的经历还是他们的人格或者他们的精神必定会留给我们

很多启迪和思索。

王蒙

稀有的智者,善感而不多愁。能策驭五花八门的语型,能收编彼此纠葛的理念。他最好

的小说像是经验与语言开了锅,有一种生命活力,有一种闹哄,有一种饱满四溢。但他的锅

里能被“允许”盛什么,他心里有数。他是那一代作家中惟一的能胜任“快乐写作”的人。 张洁

神话到反神话作家。“新时期”开始后的三、四年,文学热闹了一阵。现在看,除张洁外,

那时名头颇大的作品大部分缺乏起码的文学性。这是个天生与文学这回事有关的人,对语言

的肌质感觉的确不凡。但当时其经验深度也就“一般一般,全班第三”,那些爱情小说中的女

人,从精神上都是单方面无条件奉献的,那些男人完全是跨辈儿的完美的雕像(男性读者读

了不羞愧

么?)。她制造了神话,其主题是关于“精英知识分子的妇德”,只求奉献不求回报。张

洁骨子里是浪漫主义者,“要么一切,要么全无”。后来当她发现女性爱情神话的虚妄与屈辱

时,没有一个过渡,立马走到反神话一边,成为混含着怨愤的反讽揭底儿作家。在她身上,

完整地浓缩着中国女作家情爱观的变化。她的神话与反神话之间的巨大的差异性,统一于她

对心灵彻底的忠实。在她那一代作家中,她是至今仍当得起著名作家之名的第一人。 阿城

高傲至极以致不屑于“先锋”。他的“平常心”与“诙谐”是风度化的、设计好的。透过

其小说的表层文本,会读出其对人生持一种浓厚的悲观看法。为避明白人此一“通识”,阿城

将这看法隐匿了。其小说意识亦建立在显与隐的奇妙张力中。阿城是中国作家中惟一能把明

白话说得你放心不下的人。新时期小说对汉语血色素的挽留,阿城当立头功。 张承志

苦吟作家,语言石匠。在理念和话语的镌刻苦工中,成就了罕有其匹的碑铭式写作。“大

地”是其梦萦魂牵并深有了悟的,但他的愿望却是描绘与之对称的升华的“天空”。这样一来,

人们不得不以“天空”的维度来衡估其小 说,发现了乌托邦的独断倾向。其实,不管作家想写什么,他只写了他写好的东西。张

承志的碑铭是横卧而块垒峥嵘的,当它立起来时,就显得摇晃了。 王小波

独立作家。与其称王小波为“文坛外高手”,不如说他也是“精英外高手”。他是从意识

到手法都绝对独立于任何“精英”的精英。简单说就是,哪怕前者的想法再好,王小波也不

乐意简单认同之,而是揭示其“严肃”下面的做作。他独力完成了知青文学“黄金时代”的

另类叙述,独力给出了“革命时代的爱情”的滑稽本质,他的独立性加速飞驰,预先给出了

对“未来”骇怖的“白银时代”叙述。太独立了,以致不屑于再跟你们费话了,于是王小波

先走了。对“白银时代”而言,王小波的独立性需要人们10年后再认识。这个大顽童也是个

报警的孩子。他的离世对中国文学的巨大损失,人们还未曾真正意识到??史铁生赤子作家。

虽身患残症,但其心态的健康程度超过许多“正常人”。对中西人文知识有足够了解,但在写

作中将之如盐溶水,化为无痕。他是极为罕见的能将理性认知转化或吸收为“新感性”的作

家,这使其处理日常经验的作品带有“寓言”特征。有人发现史铁生对“命运”的叩问,我

却认为他早与命运讲和了,心净了。 铁凝

充满活力的快乐写。她的题材浩杂,技艺精纯。即使在处理沉重、晦暗的材料时,也保

持了轻快的语流,形成个人化的反讽效果。对时髦的“先锋”手艺心知肚明,但从不屑于认

派归宗。铁凝是小说家里最具综合才能的人。她不属于任何流派,她属于真正的“好小说”。

无论是短篇、中篇还是长篇小说,铁凝均深得其结构特性三昧,极少从技艺上有闪失。 贾平凹

过程主义作家。老贾生性阴柔,留恋光景,有女性般纯真的狡黠。其作品的劲道在于对

世俗生活细节过程的描述。因此,当我们读后要为之提炼一个“主题”时,往往找不到称职

的穴口,大呼浅陋。老贾的作品要你欣赏的是细密柔韧的肌质,而不是构架。他几乎是倾尽

心力描述好一个过程,像一条成色均称的金丝绒。非要问它用来拴什么,是愚蠢的。此外,

老贾写“性”,比较幼稚,大都是古书中抄来的套路。因此,他在另外意义上说对“性”是迟

钝的,有种纸上谈兵的、秀才气的“本本主义”气质。 牛汉

悲情诗人。在那一代诗人里,牛汉是保持内心最完整的一个。从青年到老年,他的诗像

从一个根系长成的大树,有惊人的贯通,和在悲风中挥浩流转的茎叶。牛汉诗中的“我”,本

真、顽健。他可能是诗人中惟一只去咏颂苦难而高尚的事物,而不让人感到虚伪的人。这么

说会有另一层意思,牛汉是不可摹仿的。他的生平与写作是合一的。这使那些摹仿者沦为道

德表演。 韩少功

智力超群者。在普遍凭感受写作的中国作家中,韩少功是极个别的智能型作家。其智力

称得上是出众的。无论是“寻根”,还是“马桥”,其主题和话语方式都带有高智能的方案设

计特点。韩少功阅历丰富,但在写作中这些阅历是被智力所调动所安排的。因此,尽管他所

写的闭塞乡土题材的小说,也是货真价实的“知识分子小说”。在中国作家中,韩少功是读书

量极大的少数人,但他是个成功的“采气”者,从不将那些“知识”炫耀式地直接搬进自己

的小说,而是化为个人的血肉。他的每部作品都值得“经验读者”深入细读。 刘震云

骨子里的先锋派。刘震云对自己的文学谱系一直讳莫如深,他乐于被盲视的批评家拉入

“现实主义”,以在主流文坛不被“老人们”侧目。文坛上先锋派热闹得紧,但至少有一半以

上是表面修辞效果上的仿写者,剥去这层皮,露出的是颓废的浪漫主义刊授学员。刘震云在

表面技艺上显得木讷,但其灵魂却最得先锋派真髓。表现在心灵的疲倦,转喻中隐藏的个人

隐语世界,互否性的内省,“主体移心”的意识,语境在透明中呈现的晦暗。还有谁能像刘震

云那样写出波澜不惊的日常生活中的荒诞?刘后期的小说试图综合展示其书写技艺,但用力

过猛,吓得自己倒退三步,反倒显得生涩。 王朔

严肃作家。这说法可能让人蹙额。但王朔在我心中一直是严肃的。他是安徒生笔下喊出

“皇帝什么衣服也没穿”的大孩子。为了证明这个,他索性也扒下了自己的衣裳。这一严肃

举动在习惯于以异常为“正常”的历史情境中,显得像恶作剧。此外,王朔本质上是羞怯的,

他小说中的“脏话”只是日常习语。在写到“性”时,王朔甚至患有洁癖。在这点上,他是

稀有的相信“爱情永恒”的老派青年。 西川

微笑的怀疑论者。一个拥有个人化想象力的诗歌从业者,一个在超验和世俗中游走的观

察家,一个制造金属和海市蜃楼的专家,一个通过格言取消格言的文士,一个收尽万象又吐

出万象的反讽的智者。在他的诗中,众神与五行八作的家伙是平等的、对话的。他是怀疑论

者同时也是那疑团。

于坚

矛盾的诗歌“酋长”。左手麻利地摆弄云南某部落的风水盘,右手挥舞“后现代”的解构

柳叶刀。他是诗歌界仅见的能奇诡地将语言哲学和自然主义,波普尔的“批判理性主义”与

海德格尔的“诗意栖居”,文研会的“为人生”和巴尔特的“零度写作”,金斯堡的癫狂“嚎

叫”与奥修的“静心”唠嗑??无任何心理负担地杂烩于一体的人物。他成功地反对了思想意

识乌托邦,但又要建立“原在乌托邦”。他的诗歌常常充满活力,富于实验精神,但 对大多数读者都有可感性。于坚近年的理论文本矛盾纠结、“蛮横无理”,像粗糙羊毛团

的激流,但时有个人的睿见,羊毛长在羊身上。这位棕色酋长想告诉我们的是:虽然“诗关

别材”,但到“拒绝隐隅”为止。 林白

“公开写作”者。林白被批评界定性为“隐私写作”的代表性作家。但更准确的说法应

是“公开写作”者。她的秘密就是敢于自我解密,她的个人化就是把个人交出去,她的隐私

就是直陈隐私。她可被视为中国文学界真正开无所忌讳“自白”书写先河的人物。在“女性

主义”作家群落中,林白是极少数能将抒情与叙事,口语和隐喻,感情和知性,自卑和桀骜,

扭结一体的人物。

李劼

多功能文士。李劼的文化身份越来越暧昧。在中国文学批评家中,他是惟一真正实现了

快乐(或叫“快活”)写作的家伙。学术、批评、小说、散文、剧本乃至政论无所不写。篇篇

都有新见,篇篇都捅娄子。他的文字是激情文字,他的漏洞也正好透出闪光。他有时还满怀

激情地起草生意合同文书(但常常被人骗)。这是一位尚未被广泛认识的大作家,一位肥胖的

唐吉诃德。我多次看到李劼调息“打坐”,但那劲头却更像是在等待“狂飙为我从天落”。 余秋雨

高行健

“祛魅”者。高行健的某些戏剧像是法国荒诞剧的“社会主义”版(“前途是??,道路是??)。

高行健的小说像是先锋小说的“古典版”(最极端的实验不过是第二人称的涉入)。高行健的

绘画像是业余画家的“专业版”(章法无忌,墨线沉稳)。一个多年深入西方艺术之堂奥的人,

骨子里留恋的还是悠悠汉风,殊属难能。 陈染

“境遇剧”作家。陈染与林白常被批评界划为一类乃至一体,像是“女性主义”私人写

作的连体儿。其实,陈染更像一个剧作家,而没有林白小说的“本事”性质。“境遇剧”是萨

特的发明,指作家有意识地为人物设置一个特定的荒诞或压抑的生存境遇,叙述乃至分析人

与它的矛盾、尴尬、自闭、恐 惧、反抗等。她的作品有时用第一人称,有时用第三人称叙述,但其人物只是自我意识

所观照的“准客体”。这是典型的现代知识分子写作,理性地表达非理性,自明地描述潜意识。

因此,她的作品既吸引了“民间”愤青,也吸引了学院派的“体面”人物。 苏童

旺盛而鲜润的作家。苏童的小说有大量读者,但它们并不含有媚俗因素。说其旺盛而鲜

润,是指其作品饱含鲜丽的想象,其纹理有一种内在而沉静的肌肉感。它们不是表演者绷出

的涂了橄榄油的肌块,而是放松的、自在的。人们不难发现苏童小说中柔韧的情致,但从根

本上说,苏童的小说是强悍而自然的。在小说中表演肌肉像是令人费解的性别玩笑。 池莉

“小资产阶级”作家。池莉被归为“新写实主义”掌门人之一,当然言说有据。但深入

细辨,我们会发现她与另几位同道的差异。人生在世,其日常状态就是“烦恼”、“筹划”、“操

持”。成年人对此见惯不惊,但池莉对此难以平和。在其作品中表达了深长的叹息和多余的“发

现”。我想,斯人文心善良,为芸芸百姓的生活与生命状态震动。因此,池莉是人道主义的小

资产阶级作家,心灵敏感,相信人本来应过另一种“幸福的生活”。 周国平

“分裂型作家”。尼采哲学最充分的译介者,但从不“学以致用”。90年代热衷散文创作,

是乌泱乌泱散文大军中有名堂的少数翘楚。情感细腻,灵魂敏识,但完全不像深浸尼采的学

人,倒似杜威传人。周国平为中国散文注入了复杂经验的聚合。将形而上与形而下扭结一体

的游走,令人宽怀。

欧阳江河

杂语诗人。其诗作语型纷杂,异质混成。他永远警惕着文本与现实的距离,以异乡人的

视角看本土,以本土人的视角看异乡。因而其作品给人以适意的“陌生感”。在此,叙事就是

将诗变得不可叙事,抒情就是将诗变得不再抒情。其上下文是可以互相涂擦的,巴尔特与奥

威尔是可以彼此抵消的。剩下了什么呢?阅读本身的快感。 王安忆

自觉的作家。她能从批评的角度进行创作,其作品沉稳、坚实,对人性与母语的秘密均

有所揭示,有大家的气韵。但自觉的作家有时活力不够,叙述烦琐,一切都太有“道理”。作

家预先不必比作品知道得更多。 莫言篇三:高考作文素材:当代著名作家启示录 高考作文素材:当代著名作家启示录 一个个熟悉的名字,一部部优秀的作品,证明他们是这个时代的精英,是这个时代风云

际会、沧桑变迁的经历者,承载者和描绘者。这些或闪亮或晦暗或光耀一时或老树长青的名

字,注定随时代沉浮,但是无论他们的经历还是他们的人格或者他们的精神必定会留给我们

很多启迪和思索。

王蒙

稀有的智者,善感而不多愁。能策驭五花八门的语型,能收编彼此纠葛的理念。他最好

的小说像是经验与语言开了锅,有一种生命活力,有一种闹哄,有一种饱满四溢。但他的锅

里能被“允许”盛什么,他心里有数。他是那一代作家中惟一的能胜任“快乐写作”的人。 张

神话到反神话作家。“新时期”开始后的三、四年,文学热闹了一阵。现在看,除张洁外,

那时名头颇大的作品大部分缺乏起码的文学性。这是个天生与文学这回事有关的人,对语言

的肌质感觉的确不凡。但当时其经验深度也就“一般一般,全班第三”,那些爱情小说中的女

人,从精神上都是单方面无条件奉献的,那些男人完全是跨辈儿的完美的雕像(男性读者读

了不羞愧么?)。她制造了神话,其主题是关于“精英知识分子的妇德”,只求奉献不求回报。

张洁骨子里是浪漫主义者,“要么一切,要么全无”。后来当她发现女性爱情神话的虚妄与屈

辱时,没有一个过渡,立马走到反神话一边,成为混含着怨愤的反讽揭底儿作家。在她身上,

完整地浓缩着中国女作家情爱观的变化。她的神话与反神话之间的巨大的差异性,统一于她

对心灵彻底的忠实。在她那一代作家中,她是至今仍当得起著名作家之名的第一人。 阿

高傲至极以致不屑于“先锋”。他的“平常心”与“诙谐”是风度化的、设计好的。透过

其小说的表层文本,会读出其对人生持一种浓厚的悲观看法。为避明白人此一“通识”,阿城

将这看法隐匿了。其小说意识亦建立在显与隐的奇妙张力中。阿城是中国作家中惟一能把明

白话说得你放心不下的人。新时期小说对汉语血色素的挽留,阿城当立头功。 张承志 苦吟作家,语言石匠。在理念和话语的镌刻苦工中,成就了罕有其匹的碑铭式写作。“大

地”是其梦萦魂牵并深有了悟的,但他的愿望却是描绘与之对称的升华的“天空”。这样一来,

人们不得不以“天空”的维度来衡估其小说,发现了乌托邦的独断倾向。其实,不管作家想

写什么,他只写了他写好的东西。张承志的碑铭是横卧而块垒峥嵘的,当它立起来时,就显

得摇晃了。

王小波

独立作家。与其称王小波为“文坛外高手”,不如说他也是“精英外高手”。他是从意识

到手法都绝对独立于任何“精英”的精英。简单说就是,哪怕前者的想法再好,王小波也不

乐意简单认同之,而是揭示其“严肃”下面的做作。他独力完成了知青文学“黄金时代”的

另类叙述,独力给出了“革命时代的爱情”的滑稽本质,他的独立性加速飞驰,预先给出了

对“未来”骇怖的“白银时代”叙述。太独立了,以致不屑于再跟你们费话了,于是王小波

先走了。对“白银时代”而言,王小波的独立性需要人们10年后再认识。这个大顽童也是个

报警的孩子。他的离世对中国文学的巨大损失,人们还未曾真正意识到??史铁生赤子作家。

虽身患残症,但其心态的健康程度超过许多“正常人”。对中西人文知识有足够了解,但在写

作中将之如盐溶水,化为无痕。他是极为罕见的能将理性认知化或吸收为“新感性”的作家,

这使其处理日常经验的作品带有“寓言”特征。有人发现史铁生对“命运”的叩问,我却认

为他早与命运讲和了,心净了。 铁凝 充满活力的快乐写。她的题材浩杂,技艺精纯。即使在处理沉重、晦暗的材料时,也保

持了轻快的语流,形成个人化的反讽效果。对时髦的“先锋”手艺心知肚明,但从不屑于认

派归宗。铁凝是小说家里最具综合才能的人。她不属于任何流派,她属于真正的“好小说”。

无论是短篇、中篇还是长篇小说,铁凝均深得其结构特性三昧,极少从技艺上有闪失。 贾

平凹

过程主义作家。老贾生性阴柔,留恋光景,有女性般纯真的狡黠。其作品的劲道在于对

世俗生活细节过程的描述。因此,当我们读后要为之提炼一个“主题”时,往往找不到称职

的穴口,大呼浅陋。老贾的作品要你欣赏的是细密柔韧的肌质,而不是构架。他几乎是倾尽

心力描述好一个过程,像一条成色均称的金丝绒。非要问它用来拴什么,是愚蠢的。此外,

老贾写“性”,比较幼稚,大都是古书中抄来的套路。因此,他在另外意义上说对“性”是迟

钝的,有种纸上谈兵的、秀才气的“本本主义”气质。 牛汉

悲情诗人。在那一代诗人里,牛汉是保持内心最完整的一个。从青年到老年,他的诗像

从一个根系长成的大树,有惊人的贯通,和在悲风中挥浩流的茎叶。牛汉诗中的“我”,本真、

顽健。他可能是诗人中惟一只去咏颂苦难而高尚的事物,而不让人感到虚伪的人。这么说会

有另一层意思,牛汉是不可摹仿的。他的生平与写作是合一的。这使那些摹仿者沦为道德表

演。

韩少功

智力超群者。在普遍凭感受写作的中国作家中,韩少功是极个别的智能型作家。其智力

称得上是出众的。无论是“寻根”,还是“马桥”,其主题和话语方式都带有高智能的方案设

计特点。韩少功阅历丰富,但在写作中这些阅历是被智力所调动所安排的。因此,尽管他所

写的闭塞乡土题材的小说,也是货真价实的“知识分子小说”。在中国作家中,韩少功是读书

量极大的少数人,但他是个成功的“采气”者,从不将那些“知识”炫耀式地直接搬进自己

的小说,而是化为个人的血肉。他的每部作品都值得“经验读者”深入细读。 刘震云 骨子里的先锋派。刘震云对自己的文学谱系一直讳莫如深,他乐于被盲视的批评家拉入

“现实主义”,以在主流文坛不被“老人们”侧目。文坛上先锋派热闹得紧,但至少有一半以

上是表面修辞效果上的仿写者,剥去这层皮,露出的是颓废的浪漫主义刊授学员。刘震云在

表面技艺上显得木讷,但其灵魂却最得先锋派真髓。表现在心灵的疲倦,喻中隐藏的个人隐

语世界,互否性的内省,“主体移心”的意识,语境在透明中呈现的晦暗。还有谁能像刘震云

那样写出波澜不惊的日常生活中的荒诞?刘后期的小说试图综合展示其书写技艺,但用力过

猛,吓得自己倒退三步,反倒显得生涩。 王朔

严肃作家。这说法可能让人蹙额。但王朔在我心中一直是严肃的。他是安徒生笔下喊出

“皇帝什么衣服也没穿”的大孩子。为了证明这个,他索性也扒下了自己的衣裳。这一严肃

举动在习惯于以异常为“正常”的历史情境中,显得像恶作剧。此外,王朔本质上是羞怯的,

他小说中的“脏话”只是日常习语。在写到“性”时,王朔甚至患有洁癖。在这点上,他是

稀有的相信“爱情永恒”的老派青年。 西川

微笑的怀疑论者。一个拥有个人化想象力的诗歌从业者,一个在超验和世俗中游走的观

察家,一个制造金属和海市蜃楼的专家,一个通过格言取消格言的文士,一个收尽万象又吐

出万象的反讽的智者。在他的诗中,众神与五行八作的家伙是平等的、对话的。他是怀疑论

者同时也是那疑团。

于坚 矛盾的诗歌“酋长”。左手麻利地摆弄云南某部落的风水盘,右手挥舞“后现代”的解构

柳叶刀。他是诗歌界仅见的能奇诡地将语言哲学和自然主义,波普尔的“批判理性主义”与

海德格尔的“诗意栖居”,文研会的“为人生”和巴尔特的“零度写作”,金斯堡的癫狂“嚎

叫”与奥修的“静心”唠嗑??无任何心理负担地杂烩于一体的人物。他成功地反对了思想意

识乌托邦,但又要建立“原在乌托邦”。他的诗歌常常充满活力,富于实验精神,但对大多数

读者都有可感性。于坚近年的理论文本矛盾纠结、“蛮横无理”,像粗糙羊毛团的激流,但时

有个人的睿见,羊毛长在羊身上。这位棕色酋长想告诉我们的是:虽然“诗关别材”,但到“拒

绝隐隅”为止。

林白

“公开写作”者。林白被批评界定性为“隐私写作”的代表性作家。但更准确的说法应

是“公开写作”者。她的秘密就是敢于自我解密,她的个人化就是把个人交出去,她的隐私

就是直陈隐私。她可被视为中国文学界真正开无所忌讳“自白”书写先河的人物。在“女性

主义”作家群落中,林白是极少数能将抒情与叙事,口语和隐喻,感情和知性,自卑和桀骜,

扭结一体的人物。

李劼

多功能文士。李劼的文化身份越来越暧昧。在中国文学批评家中,他是惟一真正实现了

快乐(或叫“快活”)写作的家伙。学术、批评、小说、散文、剧本乃至政论无所不写。篇篇

都有新见,篇篇都捅娄子。他的文字是激情文字,他的漏洞也正好透出闪光。他有时还满怀

激情地起草生意合同文书(但常常被人骗)。这是一位尚未被广泛认识的大作家,一位肥胖的

唐吉诃德。我多次看到李劼调息“打坐”,但那劲头却更像是在等待“狂飙为我从天落”。 余

秋雨

高行健

“祛魅”者。高行健的某些戏剧像是法国荒诞剧的“社会主义”版(“前途是??,道路是??)。

高行健的小说像是先锋小说的“古典版”(最极端的实验不过是第二人称的涉入)。高行健的

绘画像是业余画家的“专业版”(章法无忌,墨线沉稳)。一个多年深入西方艺术之堂奥的人,

骨子里留恋的还是悠悠汉风,殊属难能。 陈染

“境遇剧”作家。陈染与林白常被批评界划为一类乃至一体,像是“女性主义”私人写

作的连体儿。其实,陈染更像一个剧作家,而没有林白小说的“本事”性质。“境遇剧”是萨

特的发明,指作家有意识地为人物设置一个特定的荒诞或压抑的生存境遇,叙述乃至分析人

与它的矛盾、尴尬、自闭、恐惧、反抗等。她的作品有时用第一人称,有时用第三人称叙述,

但其人物只是自我意识所观照的“准客体”。这是典型的现代知识分子写作,理性地表达非理

性,自明地描述潜意识。因此,她的作品既吸引了“民间”愤青,也吸引了学院派的“体面”

人物。

苏童

旺盛而鲜润的作家。苏童的小说有大量读者,但它们并不含有媚俗因素。说其旺盛而鲜

润,是指其作品饱含鲜丽的想象,其纹理有一种内在而沉静的肌肉感。它们不是表演者绷出

的涂了橄榄油的肌块,而是放松的、自在的。人们不难发现苏童小说中柔韧的情致,但从根 本上说,苏童的小说是强悍而自然的。在小说中表演肌肉像是令人费解的性别玩笑。

池莉

“小资产阶级”作家。池莉被归为“新写实主义”掌门人之一,当然言说有据。但深入

细辨,我们会发现她与另几位同道的差异。人生在世,其日常状态就是“烦恼”、“筹划”、“操

持”。成年人对此见惯不惊,但池莉对此难以平和。在其作品中表达了深长的叹息和多余的“发

现”。我想,斯人文心善良,为芸芸百姓的生活与生命状态震动。因此,池莉是人道主义的小

资产阶级作家,心灵敏感,相信人本来应过另一种“幸福的生活”。 周国平

“分裂型作家”。尼采哲学最充分的译介者,但从不“学以致用”。90年代热衷散文创作,

是乌泱乌泱散文大军中有名堂的少数翘楚。情感细腻,灵魂敏识,但完全不像深浸尼采的学

人,倒似杜威传人。周国平为中国散文注入了复杂经验的聚合。将形而上与形而下扭结一体

的游走,令人宽怀。

欧阳江河

杂语诗人。其诗作语型纷杂,异质混成。他永远警惕着文本与现实的距离,以异乡人的

视角看本土,以本土人的视角看异乡。因而其作品给人以适意的“陌生感”。在此,叙事就是

将诗变得不可叙事,抒情就是将诗变得不再抒情。其上下文是可以互相涂擦的,巴尔特与奥

威尔是可以彼此抵消的。剩下了什么呢?阅读本身的快感。 王安忆

自觉的作家。她能从批评的角度进行创作,其作品沉稳、坚实,对人性与母语的秘密均

有所揭示,有大家的气韵。但自觉的作家有时活力不够,叙述烦琐,一切都太有“道理”。作

家预先不必比作品知道得更多。 莫言

生命强力型诗人。莫言对有关生殖、冲撞、“不洁”的事物有奇怪的偏爱。他的小说泥沙

俱下,充满宣泄的快感。但从根本上说,他搞的是“观念艺术”,一切作品都指向一个本原:

“生命强力”。这似乎是一种变格化了的“本体论”立场。从这点看来,莫言不是个享受了写

作自由欣快的作家,更像是个将生命体验玄学化的诗人。 马原

纯正的小说家。其兴趣牢牢限定在文本内部。他是极少数对“写作”这件事有透彻了解

的人。马原对世界采取了避让的谦恭态度,他笔下的带有流浪汉气质的人物,骨子里是体面

的中产阶级度假者。可以想象,马原小说打动的都是有教养的读者,这些人从小可能都没摸

过弹弓。

格非

学者型作家。格非写作的原动力可能主要来自阅读和想象。他那些神秘的小说都是言说

有据的,他笔下的“中国经验”其实与现代、后现代经典文本在意识上有更显豁的“互文”

关系。格非的“学者”倾向并不表现在百科全书式的炫惑,而是总体语境、句群、词语与词

素的“有根”感。此一“根茎”,来自理论头脑,能动的阅读,理性的提炼。他或许是以“准

学术”的态度,梳理过20世纪小说理论的学术积累的少数人物之一。 余华

温情主义者。余华以所谓“恐怖”题材登上文坛,但实际上(正如后来暴露的那样)他

是个温情主义者。真正的“恐怖”是不动声色,谈笑间灰飞烟灭,一如海明威的“杀人者”。

但余华显然被自己写出的残酷场面吓坏了,那种肢体抽搐的渲染,显出作家自虐般的快感。

只有温情主义者才会有自我剥夺的情感实验。因此,余华的小说让我们忆起古老的道德承诺

时代,他的“恐怖”让我们测出了温情无奈地消逝的速度。篇四:记叙文的人物细节描写 记叙文的人物细节描写 学习目标:

1.理解什么是人物细节描写。

2.学习如何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

重点难点:

掌握人物细节描写的四种基本方法,并运用到写作中。 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

著名作家赵树理说过:“细致的作用在于给人以真实感,越细致越容易使人觉得像真的,

从而使人看了以后的印象更深刻。”

二、概念梳理:

1、什么是细节?细节就是细小的环节或情节。

2、什么是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指作品中对一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某

些细微的举止行动,以及景物片断等的具体细腻的描写。

3、本节课主要讨论人物细节描写。

三、感受魅力

1、阅读下面各句,领悟细节描写的妙处。

(1)他慢慢地在大街上走着。

(2)身穿黑衣服的他慢慢地在大街上走着。

(3)身穿黑衣服、戴着墨镜的他慢慢地在大街上走着,不时地左右观看。

(4)身穿黑衣服、戴着墨镜的他慢慢地在大街上走着,贼眉鼠眼地向四周张望,目光始

终瞄着行人的口袋和背包。

(5)身穿黑衣服、戴着墨镜的他慢慢地在大街上走着,贼眉鼠眼地向四周张望,目光始

终瞄着行人的口袋和背包。突然一阵警笛声使他身子一颤,他怔了怔,立刻又恢复了常态。

2、想一想,片段一和片段二相比较在哪些方面增加了细节的描绘? 片段一:

吃过晚饭,刚上七年级的翠翠问妈妈说:“妈妈,问您个问题,您的心愿是什么?” 母亲回答说:“心愿很多,跟你说没用。”“您就说说看,这对我很重要。”翠翠接着说。 片段

二:

吃过晚饭,刚上七年级的翠翠大声囔道:“妈妈,问您个问题,您的心愿是什么?” 母亲先是一愣,接着回答:“心愿很多,跟你说没用。”“您就说说看,这对我很重要。”翠翠

执拗地说。

例文:

(1)、这次上去写会是什么结果呢?我坐在椅子上,想了又想,心里很紧张, 犹豫了很

久,终于走上了讲台??

(2)、这次上去写会是什么结果呢?我坐在椅子上,双脚发抖,手也冰凉冰凉的,这使

我感到很不舒服,不停地在椅子上挪动??又有两位同学上去改答案了,教室里出奇地安静。

到底上不上去呢?我心里像揣了只小兔,怦怦地跳着。我又把脚伸直了压了压,几次想冲上

去,可我能对班里权威人物的答案提出异议吗?我再一次在草稿纸上认真地计算了一遍,似

乎真的找不出什么错误了。于是,心一横,“呼”地站起来,跺跺脚,对着手哈了几口气,迈

离了座位??

3、想一想,第二句的细节描写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有什么作用?

(1)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艰难地穿过铁道。

(2)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

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

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

快地流下来了。

四、理论探微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某个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一般而

言主要是通过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社会环境等

方面进行具体而微的描写。 细节描写是记叙文的血肉。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形象的鲜明性,

事件的生动性

五、训练指导:怎样进行细节描写?

(1)第一招:步步追问法。 (原文)我看见一个小姑娘,年龄不大,脸很瘦,穿得也很差。 (追问:①“小”到什么

程度?②怎么个“瘦法”?③穿得有多“差”?) (改写)我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光景,脸瘦瘦的,好似一层皮敷在面颊的骨头

上,颧骨突出,眼眶凹陷进去,冻得发紫的嘴唇,头发很短,穿一身很破旧的衣裤,光脚穿

一双草鞋。

(2)第二招:类比联想法。 (原文)老师讲课有一个习惯性动作,讲着讲着,他就会将眼睛向上看,令人忍俊不禁。

(改写) 当他沉浸在他描述的文学世界里的时候,他的眼光就会一点点远离我们,开始望向

天花板,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我曾在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见过,那启蒙先生

的眼神是对古代文化的陶醉和沉迷;我曾在都德的《最后一课》里见过,韩迈尔先生的眼神

是对法兰西语言的热爱和崇敬;我曾在《时间简史》的扉页上见过,霍金先生的眼神是对科

学王国的探索和追求。

(3)第三招:细化动作、延长过程法。 (原文)“ 传球!传球!好的!” 他大叫着,从沙发上站起来,挥动着双手。 (改写)“ 传球!传球!好的!”他旁若无人地大叫着,眼睛一眨也不眨,眼珠子似乎都

要鼓出来了,手在茶几上拍得啪啪响。“ 三分球!进啦!”他忽地从沙发上站起来,高高举起

双手,在空中使劲地挥动,生怕别人看不见似的,身子也一个劲儿地晃动着。他以为自己是

在nba赛场呢!

(4)运用修辞,画其神韵法。 (原文)柳树被太阳炙烤着,街上尘土飞扬,让人喘不过气来。 (改写)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

无精打采地低垂着。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地发着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跟

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

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

六、牛刀小试

运用细节描写将该句子进行扩充:昨天测验英语,我几次想拿出书来看,由于老师看得

紧,都没有成功,最后一次还是被老师发现了,我觉得很不好意思。 参考答案:可怕的英语考试开始了,平时上英语课挺“潇洒”的我,一时毛了手脚,这

时突然想起了救命稻草——英语课本。但此时,严肃的“老英”的两只眼正像激光似地在教

室内扫射呢!我的心怦怦直跳。“唉,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我一咬牙,慢慢地将英语课本

从 课桌里拖了出来。“你,干什么?!”只听“老英”一声断喝,我羞得差点钻到老鼠洞里去。

七、实战检验

(1)以“我欣赏xx”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2)要求运用细节描写。写人或记物要用到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写景要运用修辞。

(3)不少于600字,字迹要工整。篇五:记叙文

一、知识要点总括

各课基本知识要点

1.《追悼志摩》,作者胡适,现代著名学者、教育家、诗人,“五四”文学革命的主要倡

导者。这是一篇追悼性写人散文。作者引用三封信作为典型论据来说理,还大量引用志摩的

诗句来抒情写意,主要抒情方式是在议论中抒情。

2.《秋夜》,作者巴金,现当代最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之一。这是一篇写人散文,其总

体特点是通过记叙梦境来抒情写人、还多次运用象征手法和排比句式。

3.《北京的春节》,作者老舍,现当代著名的小说家、戏剧家。这是一篇记事散文。

4.《箱子岩》,作者沈从文,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和历史文物研究家。这是一篇游记,

文章富有思辩色彩。

5.《哭小弟》,作者宗法,当代著名女作家。文章开头所用的叙述方式是倒叙。文章的总

体特点是抒情、叙事、写人相融合。

6.《都江堰》,作者余秋雨,当代著名艺术理论家,散文家。这是一篇游记,具有较强的

思辩色彩,文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

7.《拣麦穗》,作者张洁,当代著名女作家。这是一篇记事散文。文中写的“小火柿子”

具有象征意味。

8.《我与地坛》,作者史铁生,当代著名作家。这是一篇记事散文,通过行动描写、心理

描写和侧面烘托三种方式来表现母爱。文章写母爱,却落笔地坛,这实质上是一种象征性类

比。

9.《廉颇蔺相如列传》,作者司马迁,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其代表作为

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这是一篇人物传记,记叙了完壁归赵、渑池之会、廉蔺

交欢三个故事。

10《毛颖传》,作者韩愈,中唐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这是一篇寓言

性传记,基本写作方法是拟人化,还运用了语意双关、象征寄托的表现方法。

11.《寓言二则》,作者柳宗元,中唐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这是两则

讽刺性寓言。《哀溺文序》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两种方式来刻画溺死者“要钱不要命”的

心态。《蝜蝂传》前后两部分,一写小虫,一写官僚,两部分之间是类比关系。

12.《柳敬亭说书》,作者张岱,明末清初著名散文家。这是一篇写人散文,运用了欲扬

先抑、对照反衬、铺垫等三种表现手法。

13.《狱中杂记》,作者方苞,清代桐城派散文的创始人。这是一篇记事散文。本文说服

力强的主要原因是事例确凿、典型。

二、单元内容概要

记叙文是一种记载和叙述事件由来,描绘事物和人物情景状态的文章。它包括消息、通

讯、报告文学、传记、游记、小说、童话、寓言及记叙性的散文等文体。 学习记叙文单元,应当熟识四种叙述方式,熟知人物描写的五种具体方法,了解环境描

写的两个方面,掌握记叙文的两种主要抒情方式。 常用的叙述方式有以下五种: l.叙事

记叙文的叙事要用叙述这种表达方式。叙述应具备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

事件、原因、结果,并用一定的人称、以一定的线索,采取某一种叙述方式。 (l)叙述人称。主要有第一人称,如《追悼志摩》、《箱子岩》、《哭小弟》、《拣麦穗》、

《我与地坛》等文章;还有第三人称,如《北京的春节》、《廉颇商相如列传》、《毛颖传》、《柳

敬亭说书》等文章。

(2)叙述线索。有的以“人”为线索,如《廉颇商相如列传》;有的以时间为线索,如

《北京的春节》;有的以事件为线索,如《狱中杂记》;有的以“题眼”为线索,如《哭小弟》,

全文围绕“哭”字着笔。

(3)叙述方式。有顺叙(如《北京的春节》)、倒叙(如《哭小弟》)、插叙(如《箱子岩》)、

分叙(也叫平叙)。

2.写人

写人主要有五种描写方法:外貌描写(即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即对话描写)、行动描

写(即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3.写景

景物描写,是对于人物活动或事件展开的特定背景的描写。景物描写可分为两种:社会

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前者为时代特征的背景描写,后者则侧重于自然界各种景物的描

写。

4.抒情

记叙文有两种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两种抒情方式。其中,后者可以采取记人寄情、叙事

述情、写景寓情、状物抒情、说理言情等多种方式。

5.议论

记叙文中的议论,与议论文中的议论有较大的不同。它与叙述相结合,并在叙述的基础

上进行的,一般表现为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和夹叙夹议三种形态。叙事、记人、写景、抒情、

议论几种方式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三、知识要点归类

1.关于作者 《追悼志摩》:胡适,字适之,现代著名学者、教育家、诗人,“五四”文学革命的主要

倡导者。

《秋夜》:巴金,现当代最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之一。 《北京的春节》:老舍,现当代最著名的小说家、戏剧家之一。 《箱子岩》:沈从文,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历史文物研究家。 《哭小弟》:宗噗,当代著名女作家。 《都江堰》:余秋雨,当代艺术理论家、散文家。 《拣麦穗》:张洁,当代著名女作家。 《我与地坛》:史铁生,当代著名作家。 《廉颇商相如列传》:司马迁,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毛颖传》:韩愈,中唐古文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 《寓言二则》: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敬亭说书》:张岱,明末清初著名散文家。 《狱中杂记》:方苞,清代著名散文家,清代桐城派散文的创始人。

2.作者归类

现代作家:胡适、巴金、老舍和沈从文。 现当代著名小说家:巴金和老舍。 唐宋八大家:韩愈和柳宗元。 清代散文家:张岱和方苞。

3.体裁归类 游记:《箱子岩》、《都江堰》。 写人散文:《追悼志摩》、《秋夜凡《哭小弟》、

《柳敬亭说书》。 记事散文:《北京的春节》、《拣麦穗》、《我与地坛》、《狱中杂记》。 传记:《廉颇商相如列传》、《毛颖传》。 寓言:《毛颖传》、《寓言二则》。

4.叙述人称归类

第一人称:《追悼志摩》、《秋夜》、《箱子岩》、《哭小弟》、《都江堰》、《拣麦穗》、《我与地

坛》、《狱中杂记》。

第三人称:《北京的春节》、《廉颇蔺相如列传》、《毛颖传》、《寓言二则》、《柳敬亭说书》。

5.表现手法归类

象征手法:《秋夜》、《拣麦穗》、《我与地坛》、《毛颖传》。 较突出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北京的春节》、《箱子岩》、《都江堰》。 较成功的运用了场面描写:《北京的春节》、《箱子岩》和《柳敬亭说书》。 具有思辩色彩的散文:《箱子岩》、《都江堰》。 排比、修辞手法突出的:《秋夜》、《都江堰》、《我与地坛》。 《哭小弟》

本课主要考核点是:

课文作者宗璞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概括文章的主旨;认

知本文抒情、记事、写人相交融的总体特点;掌握本文的倒叙方式以及将多方面的材料切成

块状、交叉垒积的结构方法;结合有关段落,简要说明文中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

结合有关段落,简要

说明文中通过侧面描写来烘托人物品格的特点。

1.本文是一篇充满抒情色彩的写人散文。作者的小弟,是一位研究飞机强度的专家,为

了祖国的繁荣富强,长期在艰苦的条件下奋发工作,不幸英年早逝。作者对此文发自肺腑,

激情烈烈地赞美了小弟的无私奉献精神,深沉表达出对小弟早逝的悲痛。在学习本文时,需

要对本文的重点内容,即写作特色进行掌握。

(1)本文的一大特色是侧面描写,通过间接手法表现人物。如第17至19自然段先从正

面记叙小弟在艰苦的生活条件下认真负责、忘我工作的精神。然后引用小弟一个同志的来信,

从侧面表现小弟强忍剧痛拼命工作的忘我精神、也表现出小弟周围同志的悲痛与怀念。

(2)构思别致,结构新颖精巧。文章围绕着小弟的病逝,把现实与回忆、家庭与社会、

情与理交互相接,不采用单线性顺叙,而是把众多的材料分成块状,交错展现,交叉累积。

这种叙写方法使文章内容层出层新,结构错落有致,避免了单调刻板。本文在写小弟的经历

与事迹时;采用的就是这种叙写方法。

(3)文章大量运用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有效地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如小弟冬天

用冷水洗脸,父亲给小弟写的挽联就是正面的细节描写,其中选取父亲为小弟写的挽联这个

细节,即表现出老人的深明大义,又是小弟一生的最好总结,这样一位好党员、好干部和罕

遇的全才,却壮志未酬身先卒,于国于家都是一个不可估量的损失;小弟周围同志的悲哀和

怀念,同事写给作者的信是侧面的细节描写。这些描写有助于完整地刻画人物形象。

2.下面的一段题目,可以测试对上述部分内容的掌握情况。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并回答问题: 我哭小弟,哭他在剧痛中还拿着那本航空资料“想再看看”,哭他的“胃下垂”、“肾游走”;

我也哭蒋筑英抱病奔波,客殇成都;我也哭罗健夫不肯一个人坐一辆汽车!我还要哭那些没

有见诸报章的过早离去的我的同辈人。他们已经雪欺霜冻,好不容易奋斗着张开几片花瓣,

尚未盛开,就骤然凋谢。我哭我们这迟开而早谢的一代人!

(1)本文是哭小弟的,这里为什么又要哭蒋筑英和罗健夫,

(2)从这里可以看出小弟、蒋筑英、罗健夫什么样的思想品质?

(3)在这段文字中,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都江堰》

本保主要考核点是:

余秋雨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概括文章四部分的大意,归

纳全文的中心思想;掌握文中采用对比手法的地方,简要说明这些对比的意义;划分文中描

绘都江堰水流壮观景象部分的层次,认知各层次的描写着眼点;识别文中所采用比喻、比拟

修辞手法,说明它们的比喻意义或比拟作用;认知本文较强的思辨色彩。其中重点掌握:

1.中心思想

这是一篇游记。

本文通过对都江堰壮观的水利工程的描绘,高度评价和赞扬了李冰父子兴修水利,为民

造福的行为和举措。

2.划分和解析段落层次

本文可以分为四大部分,其中第二部分中对水流壮观景象的描写是重点。 第一部分,即第一节,将都江堰与长城作对比,得出长城固然伟大,但“永久性地灌溉

了中华民族”的都江堰却更伟大的结论。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即第一自然段,开门见山地提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是都江堰的观点。 第二层,包括第2—5自然段,分析都江堰比长城更伟大的原因。先说明“长城当然也非

常伟大”,“为我们生存的星球留下了一种人类意志力的骄傲”,接着在将两者进行对比,指出

都江堰虽然在规模上空间上比不上长城的宏大与辽阔,但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驰,而都江

堰却“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接着历数都江堰在从三国到抗日战争这段历史期间所起的

伟大作用,再次印证都江堰的伟大。然后将两者对比,指出都江堰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

活”,并把它比拟为一位用爱心细细浸润儿女,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比起长城的

突兀、僵硬和傲慢来,它确实要伟大得多。 第三层,即第6自然段,以一句话再次对都江堰的伟大作用作出肯定性判断。 第二部分,即第二节,描绘都江堰水流的壮观。这一部分为纯记叙的语言,我们可以将

它分为两层:

第一层,即第1自然段,写自己开始以为都江堰只是一处水利工程,不会有大大的游观

价值。此为欲扬先抑之法,为下文盛赞它的壮观作反衬。 第二层,包括第2—3自然段,对都江堰的水流壮观进行具体而生动的描绘。先在第2

自然段用三个含比喻的排比句,“如地震前兆,如海啸将临,如山崩即至”来写水流的声音,

极为形象、生动,这是正面描写;然后再写作者的感觉,“浑身起一种莫名的紧张,又紧张得

急于趋附”,这是侧面描写。第3自然段极写江水翻卷咆哮的壮观。开始从侧面将江水与海水

进行对比,突出它的喧嚣的生命力。接着用汪洋恣肆的文笔对江水进行正面描写:它的运动

“极有规矩”,遇到分水堤就“刷地一下裁割为二”,遇到坚坝后,“又根据筑坝者的指令来一

番调整”,“突然又撒起野来,猛地翻卷咆哮”,它“就像一大拨翻越各种障碍的马拉松健儿”。

这一段大量运作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表现了江水的巨大声势。 第三部分,即第三节,赞颂和评价李冰父子的伟大功绩,夹叙夹议,具有思辩色彩。它

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即第1自然段,承上启下,指出都江堰的一切应归功于李冰。 第二层,包括2至12自然段,运用记叙、议论、抒情、对比等手法,展现李冰的光辉形

象。

第三层,包括第13至15自然段,写李冰对后世的影响。由于都江堰一开始就清朗可鉴,

所以李冰父子的事业能够延续到后世,他们父子已成为为民造福的象征,最后,作者坚信,

只要都江堰不坍塌,“李冰的精魂就不会消散”。 第四部分,即第四节,用夹叙夹议的手法,写横江索桥和二王庙。可划分为两层: 第一层,即第1自然段,写横江索桥的高、险及江流由凌厉锐进到驯服的情景,进一步

称赞李冰父子治水的功绩。 第二层,包括第2至5自然段,由二王庙祭扫李冰父子展开议

论,希望人民永远纪念李冰父子,从而进一步赞颂李冰精神的伟大。 《拣麦穗》

本课主要考核点是:

课文作者张洁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归纳文章所表达的思

想感情;简要说明文章第一部分的铺垫作用;识别文中的对话描写和行为细节描写,简要说

明它们的表现作用;简要说明文中关于“小火柿子”描写的象征。 本文是一篇情致感人的记事散文。本文的重点内容包括下列两个方面:

1.中心思想 文章描述了“我”童年时一段难忘的经历——卖灶糖老汉对“我”的疼爱,以及“我”

对卖灶糖老汉的依恋,赞颂了这一老一少之间特有的纯真友谊,表达了作者对当时人与人之

间的某种冷漠和隔阂的敏感,表现出作者对人和人之间朴素纯真的感情的向往和追求。

2.写作特色

(1)善于通过人物语言、行为和景物的白描来表现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语言描写,

例如:“我”与二姨的对话“我要备嫁妆”、“我要嫁那个卖灶糖的老汉”以及后来对老汉说的

“我要天天吃灶糖哩”、“你别死啊,等着我长大”等。表现出“我”的天真烂漫,行为细节

有“我”做烟荷包的举动。景物的描写如对那颗红得透亮的火红柿子的描写。

(2)运用象征手法,语意含蓄。例如“那棵柿子树的顶稍稍上,还挂着一个小火柿子。

小火柿子让冬日的太阳一照,更是红得透亮。那个柿子多半是因为长在太高的树梢业,才没

有让人摘下来。真怪,可它也没让风刮下来,雨打下来,雪压下来。”这儿的“红得透亮的小

火柿子”象征了卖灶糖老汉那颗虽历尽风雨却仍然“红得透亮”的“心”。

(3)文章第一部分是文章主体部分的一个铺垫,这个铺垫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一

是内容的涵盖,后面所描述的“我”与卖灶糖老汉的情谊,就是拣麦穗的农村姑娘丢失的“美

丽的梦”中的一个。二是气氛的渲染,拣麦穗姑娘做“梦”的纯真和丢失的困惑。形成了笼

罩全篇的基本情感氛围。三是情感的对比,第一部分说,“谁也不会关心她们还曾经有过幻想”,

“连她们自己也甚至不会感到过分的悲伤”,而后面的“我”却是“常常想念他”,“常常想找

到它”,前后构成对比,从而反衬出“我”对人与人之间纯真感情的超世俗的执着追求。 《秋夜》

本课主要考核点:

作者胡适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文章的中心思想;文章在议

论中抒情的特点;文章通过引用典型材料来说理抒情的方法,文中所引用的三封信的作用;

文章大量引用徐志摩的诗句来抒情的特点,并要结合课文内容,简要说明这些诗句的寓意,

指出其中所采用的修辞手法。 这是一篇追悼性写人散文。文章抒写了作者对徐志摩因失事而遇难的无限悲痛之情,主

要称赞了徐志摩追求“美与爱与自由”的人生理想及其为这一理想而挣扎、奋斗的精神。在

学习时,应注意掌握好本文的以下重点内容,达到综合应用的能力。

1.段落层次划分

第一部分,包括第1至5自然段,抒写志摩不幸遇难给人们带来的悲痛和人们对他的怀

念与赞美之情。

第二部分,包括第6至14自然段,称赞志摩追求“美与爱与自由”的人生观,并为他所

遭受的不公正的责难进行辩解。 第三部分,包括第15至19自然段,赞扬志摩在逆境中坚

持崇高理想,继续热情歌唱的顽强精神。 第四部分,包括第20至23自然段,呼应文章开篇抒发的悲悼、敬爱之情,以志摩精神

永存收束全文——“他投的影子会永远留在我们心里,他放的光亮也会永远存在。

2.写作特色

(1)在议论中抒情写人是文章的一大特色。文章除了第一、四两个部分的追悼性文字是

直接抒情以外,全文的主体部分都是通过议论来抒情、写人。一方面,在立论中抒发对志摩

的敬佩之情;另一方面,又在驳论中抒发对志摩不幸遭际的理解之情。文章在议论中抒情,

寓情于理,情理交融,达到了理真且情浓的艺术境界。

(2)运用典型材料来说理抒情。本文的典型论据,主要就是三封信。一封是志摩写给妻

子的信,直接证明了他离婚和再婚正是为了追求“美与爱与自由”的人生理想。第二封信是

梁启超写给志摩的信,通过梁表现出来的随俗沉浮的人生态度,从反面证明志摩为“美与爱

与自由”苦苦奋斗的人生观。第三封信是志摩写给梁启超的回信,直接表明志摩决不随俗沉

浮,愿为理想百折不挠的奋进精神。这三封书信的引用,增添了辩解或赞美的力度。说理要

有充分可靠的论据,才会令人信服。

(3)引用志摩诗句来抒发情意。在本文中,胡适大量引用志摩诗句来追悼他的逝世,可

谓匠心独具,是一种非常巧妙的抒情达意的方式——通过这些诗句,不仅体现出志摩一生的

处境、心境和品格,而且使全篇荡漾着耐人寻味的诗情画意。 文章所引诗句多以之为比喻:开头与结尾的诗句中以“云”为喻,慨叹志摩一生来去匆

匆,寄托着后人无尽的哀思,情意深长,催人泪下。“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比喻志

摩对生活的困惑和志摩突然死去带给人们的迷茫,贴切自然。“我攀登了万仞的高冈”喻指志

摩一生对“爱与美与自由”的追求。“阴沉、黑暗、毒蛇似的境蜒”和“在妖魔的脏腑内挣扎”

比喻志摩一生的挫折、失败和苦痛。“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比喻志摩对人生、对生活

的热情。徐志摩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颇富盛名的诗人,文章引用他的诗句来悼念他,使作品

的感染力大大增强。

《秋夜》

本课主要考核点:

作者巴金所处的时代背景;建国以来巴金的社会地位和主要成就;文章所表达的主要思

想感情;文章通过记叙梦境来抒情写人的总体特点;结合有关写人段落,掌握其中的肖像描

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简要说明这些描写对刻画鲁迅形象的作用;明确文中运用象征的

地方,说明其象征意义;结合有关写景段落,简要说明景物描写对鲁迅人格的衬托作用;识

别文中多次使用排比句式所起的作用。 本文一篇抒情色彩较浓的写人散文,是作者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20周年而写的。文章记

述了作者俯在鲁迅作品《野草》上做的一个秋夜的梦,着重歌颂了鲁迅热情关怀青年的崇高

精神,表达出作者对鲁迅无限崇敬的感情。本文的感情较浓, 需要对以下重点内容进行掌握:

1.描写方法

本文运用多种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如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等。 外貌描写生动传神。文章第二部分写了作者在梦境中见到的鲁迅,通过对其外貌(“矮小

的身材,浓浓的眉毛,厚厚的上唇须”)、服饰(“黑色的长袍”)、神态(“深透的眼光和慈祥

的微笑”)的刻画,使鲁迅先生的形象栩栩如生。 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如:“右手两根手指夹着一支香烟。他深深地吸一口烟,向空中喷着

烟雾”、“他站起来,走到窗前,发光的心仍然在他的胸膛里燃烧”等描写,使鲁迅先生的形

象跃然纸上。

同时文章还通过对鲁迅先生语言的描写,写出鲁讯先生对青年们的殷殷教诲,以此来展

现人物的伟大人格。

2.景物描写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分别有一小段景物描写,这是为抒情服务的。写景抒情,情真意切,

通过景物描写,营造出一种温煦悠远的氛围,将鲁迅先生的形象衬托得更高大,将作者那种

对鲁迅的崇敬和怀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3.象征手法

本文反复运用象征的表现手法,富有诗意地体现出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例如:文章第

二部分的第三、四、五层反复描写鲁迅先生那颗“燃得通红的心”,写许多年轻人都曾从这颗

心得到温暖,受到鼓舞,找到勇气,得到启发。这颗“燃得通红的心”正是鲁迅先生伟大人

格的象征。 《北京的春节》

本课主要考核点:

老舍所处的时代背景,及老舍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文章的描述中心是通过描写

北京春节期间的一番热闹景象,反映了北京市民的生活和风尚,并通过新旧社会的对比,显

示了社会移风易俗的伟大力量;掌握文中的场面描写,划分其层次,概括层次大意;认掌握

本文叙述描写中穿插

议论的特点,简要说明这些议论的画龙点睛作用;认知文章最后一段运用的对比手法。 下面的一道题目,可以体现上述部分的知识要点。 仔细阅读课文,简答下列问题:

(1)本文叙事的线索是什么?

(2)本文在进行叙述描写的时候适当地穿插议论,它的作用是什么?

(3)文章结尾部分的那段议论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1)时间。(2)一是使文字生色,二是画龙点睛,突出文章的思想意义。(3)

通过解放前后北京过春节的对比,突出文章的主题。 《箱子岩》

本课主要考核点是

沈从文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文章的主题思想;各层次的描

写角度;联系全文,简要说明作者为什么要极力渲染龙舟场面的热烈气氛;理解文中所描述

的作者两次游箱子岩所见到情景之间有什么对比关系,简要说明作者从这一对比中引发出怎

样的思想感情;识别本文人物描写中的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联系全文,说明文章最后写到

贺龙闹革命的情景有何寓意。

1.本文是一篇游记。作者记叙了相隔15年两次游览箱子岩的见闻,写出了湘西特有的风

俗,在宁静清纯的叙述中,深蕴着作者敏锐而深造的思考;在朴淡如水的笔触下,潜伏着作

者浓缩而多彩的情感激流,表达了他对乡土的挚爱,对故土故人生活中的痼疾与污秽的痛心,

深情地呼唤湘西人民用划龙舟的精神与热力,把生活装点得更加美好。这是本文的中心思想,

即本文的重点内容之一。

2.本文运用多种手法来描写人物,人物形象生动而有个性。其中,有正面描写,也有反

面描写。作者用较长的篇幅绘声绘色的描述、刻画了家乡几个麻木乡民的形象。其中跛脚什

长是一个最好的例证。作者对这个人物的刻画描写,虽着墨不多,但人物形象却栩栩如生,

人物个性跃然纸上,这主要是因为作者既先从正面描写了他的外貌、动作、语言,又插入一

段对他的发迹史的记叙,还从侧面写旁人对他的议论,以此进行侧面衬托,这样就把一个21

岁的兵油子的个性写得非常生动。对这样一个“可以溃烂这乡村居民灵魂的人物”,作者毫不

保留地表达了自己的痛恨与失望。在这段看似平淡、冷静的叙述中实则饱含着作者忧心如焚

的感情,但从他身上,作者又不得不寄托一种幻想。破脚什长这个人物形象就是从正面和反

面两方面来描写的。

3.下面的一段题目,可以测试对上述部分内容的掌握情况。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并回答问题: 那一天正是五月十五,河中人过大端阳节。箱子岩洞窟中最美丽的三只龙船,早被乡下

人拖出浮在水面上。船只狭而长,船弦描绘有朱红线条,全船坐满了青年桨手,头腰各缠红

布。鼓声起处,船便如一支没羽箭,在平静无波的长潭中来去如飞。河身大约一里路宽,两

岸皆有人看船,大声呐喊助兴。且有好事者,从后山爬到悬岩顶上去,把“铺地锦”百子鞭

炮从高岩上抛下,尽鞭炮在半空中爆裂,形成一团团五彩碎纸云尘。


相关文章

  • 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 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入学联考 专科起点升本科 大学语文 考试大纲及题库 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入学联考 专科起点升本科 大学语文课程考试大纲 总要求 1.学习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了解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尤其应当了解并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 ...查看


  • "东方少年·中国梦"
  • 为丰富广大中小学生的课外生活,让文学托举梦想,进而提高文学艺术修养和写作能力,为中小学生提供一个交流学习和展示才华的平台,北京市文联主办.北京作家协会与东方少年杂志社将联合举办"东方少年·中国梦"第二届新创意中小学生作文 ...查看


  • 专升本语文总要求
  • 总要求 1.学习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了解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尤其应当了解并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提高人文素质. 2.能准确地阅读.理解现当代作品,能读懂难度适中的文言文,并能解释常见的字词和语言现象. ...查看


  • 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归纳
  • 2011中考语文 初中文学常识归纳 七上: 1.<在山的那边> 原载于<长江文艺>王家新,著名诗人,诗歌评论家,教授.著有<纪念><流动悬崖>. 2.<走一步再走一步> 原名< ...查看


  • 文学常识高考复习大全
  • 高考语文文学常识复习大全1 1.先秦作家作品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代鲁国陬(zōu)邑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现存•论语‣20篇,是他的弟子记录他与弟子们言行的语录体专集." ...查看


  • huizi0527---古诗文·朝代
  • 古诗文作家.作品情况简介 1.五帝 (约前30世纪初-约前21世纪初) 2.夏朝 (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 3.商朝 (约前16世纪-约前11世纪) 4.周朝 (约前11世纪-前256年) (1)西周 (前11世纪-前771年) (2 ...查看


  • 七年级上册文学常识daan
  • 七年级上册文学常识 1.<散步>选自曾获四川文学奖.著有中篇小说 <诗礼人家> 代表作有 <大律师现实录>. 2.<秋天的怀念>选自 <史铁生作品集> ,作者是贯)人, 当代 (时 ...查看


  • 综合素质考点归纳(幼儿)
  • 第一章 考点归纳:职业理念 第一节 教育观 考点归纳 1.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2.掌握在幼儿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3.理解幼儿教育作为人生发展的奠基教育的重要性及其特点,能够以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查看


  • 中考语文文学常识
  • 2012中考语文文学常识(一) 一.古代部分(1-38)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q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