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响生态立市的号角

  江苏省宜兴市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沪宁杭几何中心,总面积2038平方公里,人口107万。宜兴是闻名中外的中国陶都,境内“三山两水五分田”,风景秀美,是山水相依的生态宜居城市。   近年来,宜兴紧紧围绕“建设全国科学发展示范城市、勇当江苏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先行军”的奋斗目标,统筹推进产业、城市、生态、文化“四位一体”建设,走出了一条具有宜兴特色的转型发展之路。   这一切显著成绩的背后,离不开现任市委书记王中苏的功劳。2006年3月,王中苏担任宜兴市市长,2011年12月至今担任宜兴市委书记。正是他这8年多来恪尽职守,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埋头苦干,使得宜兴经济民生迅速发展。2013年11月21日,王中苏被中国新四军研究会评为“弘扬铁军精神,改变老区面貌的县委好书记”。   2014年5月6日,记者如约到达宜兴市政府办公大楼,采访王中苏。简短采访后,记者在外宣办工作人员和宜兴市新四军研究会孙志明的带领下到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乡镇调研采访。   重点支持太华发展红色旅游   近年来,宜兴太华镇立足生态优势、发展红色旅游是王中苏弘扬红色文化的一大重要举措。   太华镇,地处宜兴市西南部,属宜南低山丘陵区。境内群山环绕,逶迤苍茫;竹木葱郁,物产富饶;云湖、龙珠等大中型水库如明镜镶嵌在苍山竹海中,山水相映成趣,生态环境宜人,风景如诗如画。   革命战争时期,这秀美的青山绿水间,曾是新四军苏浙军区一纵队驻地以及苏南行署驻地。太华――这个原本宁静而美丽的苏浙皖边山区,涌动着澎湃的革命浪潮,涌现了许多军爱民、民拥军的故事。老百姓宁可自己吃观音土,也要把粮食供给新四军。   2012年6月,王中苏到太华基层蹲点调研,慰问在这里牺牲的新四军烈士的亲属,他动情地说:“太华是新四军战斗过的地方,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我们不能忘记革命前辈,一定要把当年新四军活动的众多革命文物以及粟裕、江渭清、王必成等先辈战斗生活过的革命遗迹保护好,将铁军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   随后,他多次到太华调研,号召大家充分发挥太华的红色资源优势,把太华打造成一个规模化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他不仅牵头各相关部门深入调研,还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给予保障,实施了“三个一”工程,即编一本书《新四军在宜兴・太华卷》,填补了新四军在苏浙皖边区活动的史料空白,本书已基本成稿,不日将出版发行;拍一部剧,以太华本地真实革命故事为蓝本,创作了锡剧《亲娘》,并将拍摄成电影;建一个馆,在全面征集新四军在太华的实物和史料的基础上,建设太华山新四军纪念馆,原貌再现苏浙皖毗邻地区革命历程,目前正在筹集和收集资料阶段,选址和设计工作已经完成。   经过两年多的时间,太华镇红色文化的研究和保护工作进展迅速,还专门成立了地跨镇一级的太华镇新四军研究会。一座集旅游度假、农业观光、革命教育为一体的红色小镇正悄然崛起。   环境立市生态立市   盛春时节的宜兴,繁花似锦,绿树成荫。风景秀丽的绿化环境,干净整齐的街道,气势恢弘的新城高层建筑群,沁人心脾的景区风光……每一处景致无不彰显着宜兴这座城市的生态魅力。   近年来,宜兴市委、市政府把生态宜居确立为转型发展、科学发展的核心价值追求,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导向,实现了从环境换取增长――环境优化增长――发展提升环境的战略转型,走出了一条生态觉醒、生态赶超、生态领先的科学发展道路。   宜兴也曾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二者关系的考量中一度迷失,家家点火、村村冒烟,开山采石、满目疮痍,付出了沉重的生态代价。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号角的吹响,宜兴上下很快觉醒,围绕“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新宜兴”的发展目标,对生态环境实施了从山体到水体、从城市到农村、从地上到地下等一系列系统性修复保护,在重整山河中再现了生态宜兴的绿色秀美。   2007年太湖水质危机爆发,王中苏审时度势,时任宜兴市长的他决定把落后产能作为宜兴产业转型升级的重中之重,持续开展了以矿山、建材、化工等为重点的“劣质产业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累计关停化工企业500多家、琉璃瓦企业400多家,矿山轧石企业基本退出,从源头上杜绝了一切污染行为。目前,宜兴水环境质量指数全面达标,饮用水源、11个小康断面、42个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均为100%,连续六年实现太湖安全度夏。   近些年,宜兴着眼于以强大的基础设施支撑环境保护,在环境基础设施上不惜代价,先后投入近20亿元用于饮用水源地保护和供水管网建设,全市107万居民喝上了稳定优质的I类水;累计建成污水处理厂11座、污水管网1300多公里,建成覆盖城乡、直达用户的天然气管网体系。2007年以来,宜兴累计投入资金70多亿元用于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占同期地方财政收入的40%。王中苏坚定地说:“虽然污水处理管网建设是一项‘看不见’的工程,但我们始终坚信这种投入远比修一条马路、建一座新城更有意义和价值。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人民群众的福祉所在。”   目前,宜兴正全力打造“美丽中国示范区”。生态文化润物无声,但却是宜兴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武器。多年的生态建设实践,不仅改变了宜兴的生态环境面貌,也改变了宜兴人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因地制宜打造美丽乡村   在宜兴通往太华镇的路上,经过很多山,大多数山被竹林和杂树蒙上好看的绿色。偶尔一两座山上,依然有触目惊心的灰白色“疤痕”。这是当地人口中的“宕口”。上个世纪80年代,多山而少耕地的宜兴,曾兴起过一段“开山潮”,山体被炸开,上好的建筑石材被取出、切割、雕琢。   如今,被群山环抱的太华镇,犹如大山里一颗璀璨的明珠,开阔明亮的太华大道蜿蜒绕镇;杨店涧清澈见底,缓缓流入云湖;村镇环境整洁,房屋整齐排列,屋前有田园,屋后有花园,周围一望无际的毛竹倚山抱石,千姿百态,茂密的竹叶遮天蔽日,娇翠欲滴,鸟鸣声、风声、溪水声、竹涛声使人陶醉,宛如世外桃源。   一条条泥土小路变成了宽阔的水泥路,一个个臭水塘被改造成清澈的池塘,一片片废弃荒地上建起了文娱活动广场……“生态环境就是我们最大的财富!”一位村民自豪地说:“这里水好空气好,城里人来了都不愿意走。”   城乡统筹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表现,而宜兴则把城乡统筹的重心放在了生态建设、人居环境的一体化上。王中苏说:“宜兴在城乡建设的过程中,之所以对乡村高度关注、大力投入,主要是基于两点考虑:一方面,我们认为,宜兴的优势在农村,那里山水秀美、空气清新、形态丰富,有丘陵山区、平原圩区、沿湖渎区,各具特色、别有韵味,是宜兴建设‘美丽中国示范区’的潜力所在、底气所在。另一方面,宜兴市域面积的四分之三是农村,只有面积广阔的农村真正绿起来、靓起来、美起来,全市总体的环境面貌才能有根本性的改善,也才能使广大农民群众真正享受到与城市一样的舒适环境。”   近年来,宜兴对全市14个乡镇、3300多个自然村科学定位,启动了陶都“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成功建立起统筹城乡发展的“宜兴模式”。累计完成3200多个村庄的整治任务,完成率达到96.4%,高水平建成省三星级康居乡村155个,真正实现了“苏南最好的生态在宜兴,宜兴最好的生态在农村”。   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宜兴各地还将特色产业发展有机融入,积极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通过推进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等,提高农民生活水平。通过挖掘当地文化内涵,打造特色乡村旅游品牌,美丽的环境资源优势变为带动农民的增收优势。毗邻竹海景区的竹海村创办100多家“农家乐”饭店,形成了吃住、休闲娱乐、农产品销售等一条生态旅游产业链,全体村民参与其中,很多农户年收入超过10万元,成了远近闻名的农家乐专业村。   提升农村魅力,放大乡村特色,保留乡村味道,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灵魂。王中苏说:“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尤其强调‘因地制宜,彰显特色’,适宜怎么做就怎么做,绝不强求一律。根据各个村子不同的地貌特征、历史积淀和发展现状,把乡村规划成山村风貌型、田园风光型、水乡风情型、文化保护型、工业带动型、旅游休闲型等6种形态,打造出了各具特色的村容村貌。”   推进文化与产业结合   大觉寺的暮鼓晨钟在山谷中回荡,碧波荡漾的云湖风景如画。正是在这里,宜兴举办了以“传播素食文化,倡导绿色生活”为主题的2014中国宜兴国际素食文化博览会,来自两岸的400多家参展厂商和来自世界各地的素食文化爱好者集聚大觉寺,体验了素食盛宴,在品味素食“清、美、素、净”的同时,也领略了宜兴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   王中苏说:“宜兴的地域文化经过多年的锤炼,形成了独特的多条文脉,宜兴的文化特征是我们宜兴人共同拥有的物质家园和精神家园,是我们最为可贵的财富。在我们感到自豪的同时,对政府来讲更多的是压力和责任。这个压力和责任体现在我们怎样把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好、弘扬好、发展好。”   文化是一种灵气,融入哪里,哪里就熠熠生辉。文化的浸润让景区变得厚重,同时也让景区对文化的渴望愈发强烈。宜兴依托陶文化、竹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大打产业牌,积极发展陶瓷文化产业、竹产业等特色产业,用文化“沃土”培植产业大树,充分释放文化要素的“源头活水”作用,将文化与产业有机结合,借助文化发展繁荣产业经济,利用产业鼎盛反哺文化生态。   以茶文化和禅文化为主题的云湖景区、以绿色生态为主题的农家乐、以追寻足迹为主题的名人故居、以传承革命精神为主题的红色旅游……所有新规划、新建设的旅游景点,都在挖掘不同的文化资源,都在围绕自己的优势讲故事。宜兴走出了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转型发展之路,这就是宜兴人的智慧。

  江苏省宜兴市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沪宁杭几何中心,总面积2038平方公里,人口107万。宜兴是闻名中外的中国陶都,境内“三山两水五分田”,风景秀美,是山水相依的生态宜居城市。   近年来,宜兴紧紧围绕“建设全国科学发展示范城市、勇当江苏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先行军”的奋斗目标,统筹推进产业、城市、生态、文化“四位一体”建设,走出了一条具有宜兴特色的转型发展之路。   这一切显著成绩的背后,离不开现任市委书记王中苏的功劳。2006年3月,王中苏担任宜兴市市长,2011年12月至今担任宜兴市委书记。正是他这8年多来恪尽职守,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埋头苦干,使得宜兴经济民生迅速发展。2013年11月21日,王中苏被中国新四军研究会评为“弘扬铁军精神,改变老区面貌的县委好书记”。   2014年5月6日,记者如约到达宜兴市政府办公大楼,采访王中苏。简短采访后,记者在外宣办工作人员和宜兴市新四军研究会孙志明的带领下到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乡镇调研采访。   重点支持太华发展红色旅游   近年来,宜兴太华镇立足生态优势、发展红色旅游是王中苏弘扬红色文化的一大重要举措。   太华镇,地处宜兴市西南部,属宜南低山丘陵区。境内群山环绕,逶迤苍茫;竹木葱郁,物产富饶;云湖、龙珠等大中型水库如明镜镶嵌在苍山竹海中,山水相映成趣,生态环境宜人,风景如诗如画。   革命战争时期,这秀美的青山绿水间,曾是新四军苏浙军区一纵队驻地以及苏南行署驻地。太华――这个原本宁静而美丽的苏浙皖边山区,涌动着澎湃的革命浪潮,涌现了许多军爱民、民拥军的故事。老百姓宁可自己吃观音土,也要把粮食供给新四军。   2012年6月,王中苏到太华基层蹲点调研,慰问在这里牺牲的新四军烈士的亲属,他动情地说:“太华是新四军战斗过的地方,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我们不能忘记革命前辈,一定要把当年新四军活动的众多革命文物以及粟裕、江渭清、王必成等先辈战斗生活过的革命遗迹保护好,将铁军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   随后,他多次到太华调研,号召大家充分发挥太华的红色资源优势,把太华打造成一个规模化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他不仅牵头各相关部门深入调研,还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给予保障,实施了“三个一”工程,即编一本书《新四军在宜兴・太华卷》,填补了新四军在苏浙皖边区活动的史料空白,本书已基本成稿,不日将出版发行;拍一部剧,以太华本地真实革命故事为蓝本,创作了锡剧《亲娘》,并将拍摄成电影;建一个馆,在全面征集新四军在太华的实物和史料的基础上,建设太华山新四军纪念馆,原貌再现苏浙皖毗邻地区革命历程,目前正在筹集和收集资料阶段,选址和设计工作已经完成。   经过两年多的时间,太华镇红色文化的研究和保护工作进展迅速,还专门成立了地跨镇一级的太华镇新四军研究会。一座集旅游度假、农业观光、革命教育为一体的红色小镇正悄然崛起。   环境立市生态立市   盛春时节的宜兴,繁花似锦,绿树成荫。风景秀丽的绿化环境,干净整齐的街道,气势恢弘的新城高层建筑群,沁人心脾的景区风光……每一处景致无不彰显着宜兴这座城市的生态魅力。   近年来,宜兴市委、市政府把生态宜居确立为转型发展、科学发展的核心价值追求,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导向,实现了从环境换取增长――环境优化增长――发展提升环境的战略转型,走出了一条生态觉醒、生态赶超、生态领先的科学发展道路。   宜兴也曾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二者关系的考量中一度迷失,家家点火、村村冒烟,开山采石、满目疮痍,付出了沉重的生态代价。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号角的吹响,宜兴上下很快觉醒,围绕“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新宜兴”的发展目标,对生态环境实施了从山体到水体、从城市到农村、从地上到地下等一系列系统性修复保护,在重整山河中再现了生态宜兴的绿色秀美。   2007年太湖水质危机爆发,王中苏审时度势,时任宜兴市长的他决定把落后产能作为宜兴产业转型升级的重中之重,持续开展了以矿山、建材、化工等为重点的“劣质产业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累计关停化工企业500多家、琉璃瓦企业400多家,矿山轧石企业基本退出,从源头上杜绝了一切污染行为。目前,宜兴水环境质量指数全面达标,饮用水源、11个小康断面、42个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均为100%,连续六年实现太湖安全度夏。   近些年,宜兴着眼于以强大的基础设施支撑环境保护,在环境基础设施上不惜代价,先后投入近20亿元用于饮用水源地保护和供水管网建设,全市107万居民喝上了稳定优质的I类水;累计建成污水处理厂11座、污水管网1300多公里,建成覆盖城乡、直达用户的天然气管网体系。2007年以来,宜兴累计投入资金70多亿元用于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占同期地方财政收入的40%。王中苏坚定地说:“虽然污水处理管网建设是一项‘看不见’的工程,但我们始终坚信这种投入远比修一条马路、建一座新城更有意义和价值。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人民群众的福祉所在。”   目前,宜兴正全力打造“美丽中国示范区”。生态文化润物无声,但却是宜兴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武器。多年的生态建设实践,不仅改变了宜兴的生态环境面貌,也改变了宜兴人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因地制宜打造美丽乡村   在宜兴通往太华镇的路上,经过很多山,大多数山被竹林和杂树蒙上好看的绿色。偶尔一两座山上,依然有触目惊心的灰白色“疤痕”。这是当地人口中的“宕口”。上个世纪80年代,多山而少耕地的宜兴,曾兴起过一段“开山潮”,山体被炸开,上好的建筑石材被取出、切割、雕琢。   如今,被群山环抱的太华镇,犹如大山里一颗璀璨的明珠,开阔明亮的太华大道蜿蜒绕镇;杨店涧清澈见底,缓缓流入云湖;村镇环境整洁,房屋整齐排列,屋前有田园,屋后有花园,周围一望无际的毛竹倚山抱石,千姿百态,茂密的竹叶遮天蔽日,娇翠欲滴,鸟鸣声、风声、溪水声、竹涛声使人陶醉,宛如世外桃源。   一条条泥土小路变成了宽阔的水泥路,一个个臭水塘被改造成清澈的池塘,一片片废弃荒地上建起了文娱活动广场……“生态环境就是我们最大的财富!”一位村民自豪地说:“这里水好空气好,城里人来了都不愿意走。”   城乡统筹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表现,而宜兴则把城乡统筹的重心放在了生态建设、人居环境的一体化上。王中苏说:“宜兴在城乡建设的过程中,之所以对乡村高度关注、大力投入,主要是基于两点考虑:一方面,我们认为,宜兴的优势在农村,那里山水秀美、空气清新、形态丰富,有丘陵山区、平原圩区、沿湖渎区,各具特色、别有韵味,是宜兴建设‘美丽中国示范区’的潜力所在、底气所在。另一方面,宜兴市域面积的四分之三是农村,只有面积广阔的农村真正绿起来、靓起来、美起来,全市总体的环境面貌才能有根本性的改善,也才能使广大农民群众真正享受到与城市一样的舒适环境。”   近年来,宜兴对全市14个乡镇、3300多个自然村科学定位,启动了陶都“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成功建立起统筹城乡发展的“宜兴模式”。累计完成3200多个村庄的整治任务,完成率达到96.4%,高水平建成省三星级康居乡村155个,真正实现了“苏南最好的生态在宜兴,宜兴最好的生态在农村”。   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宜兴各地还将特色产业发展有机融入,积极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通过推进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等,提高农民生活水平。通过挖掘当地文化内涵,打造特色乡村旅游品牌,美丽的环境资源优势变为带动农民的增收优势。毗邻竹海景区的竹海村创办100多家“农家乐”饭店,形成了吃住、休闲娱乐、农产品销售等一条生态旅游产业链,全体村民参与其中,很多农户年收入超过10万元,成了远近闻名的农家乐专业村。   提升农村魅力,放大乡村特色,保留乡村味道,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灵魂。王中苏说:“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尤其强调‘因地制宜,彰显特色’,适宜怎么做就怎么做,绝不强求一律。根据各个村子不同的地貌特征、历史积淀和发展现状,把乡村规划成山村风貌型、田园风光型、水乡风情型、文化保护型、工业带动型、旅游休闲型等6种形态,打造出了各具特色的村容村貌。”   推进文化与产业结合   大觉寺的暮鼓晨钟在山谷中回荡,碧波荡漾的云湖风景如画。正是在这里,宜兴举办了以“传播素食文化,倡导绿色生活”为主题的2014中国宜兴国际素食文化博览会,来自两岸的400多家参展厂商和来自世界各地的素食文化爱好者集聚大觉寺,体验了素食盛宴,在品味素食“清、美、素、净”的同时,也领略了宜兴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   王中苏说:“宜兴的地域文化经过多年的锤炼,形成了独特的多条文脉,宜兴的文化特征是我们宜兴人共同拥有的物质家园和精神家园,是我们最为可贵的财富。在我们感到自豪的同时,对政府来讲更多的是压力和责任。这个压力和责任体现在我们怎样把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好、弘扬好、发展好。”   文化是一种灵气,融入哪里,哪里就熠熠生辉。文化的浸润让景区变得厚重,同时也让景区对文化的渴望愈发强烈。宜兴依托陶文化、竹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大打产业牌,积极发展陶瓷文化产业、竹产业等特色产业,用文化“沃土”培植产业大树,充分释放文化要素的“源头活水”作用,将文化与产业有机结合,借助文化发展繁荣产业经济,利用产业鼎盛反哺文化生态。   以茶文化和禅文化为主题的云湖景区、以绿色生态为主题的农家乐、以追寻足迹为主题的名人故居、以传承革命精神为主题的红色旅游……所有新规划、新建设的旅游景点,都在挖掘不同的文化资源,都在围绕自己的优势讲故事。宜兴走出了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转型发展之路,这就是宜兴人的智慧。


相关文章

  • 幼儿园创编的情景剧红魔危机
  • 幼儿园创编的情景剧红魔危机 幼儿园创编的情景剧<红魔危机>,是宣传环保,应对气候变化,科普知识的情景剧,2007年参加上海市"美丽海洋,拥抱您"科普系列展演获一等奖. 清幼师生参加上海市"美丽海洋, ...查看


  • 青山滨江商务区拆迁
  • 有人曾说,青山区的蜕变必须要做出质的飞跃,转变老的思想才能得到改善.据笔者了解,除了奥山.和大华集团在二七长江大桥大展拳脚外,区政府还联系多家知名企业入驻沿江商务区,欲将此处彻底改善.据代理透露,目前意向签订的已有上海天藤.北京首旅.北京海 ...查看


  • 2014年高考嘹亮的号角已经吹响,冲刺的时刻已经到来
  • 嘹亮的号角已经吹响,冲刺的时刻已经到来 -----是雄鹰就要搏击长空,是海燕就要勇斗风雨 亲爱的同学们: 和风送暖,艳阳高照.我们终于即将迎来这令人热血澎湃的时刻!嘹亮的号角已经吹响,冲刺的时刻已经到来,从现在起就要以百倍的信心投入到高考的 ...查看


  • 语文手抄报:吹响胜利的号角
  • 信心,是人们不可缺少的,他是唯一可以使人走向胜利的心;信心,是胜利的号角,吹响了它,就可以扬起成功的帆······ 前年暑假我参加了网球比赛,妈妈陪着我去参加,在去网球场的路上,我就很忐忑不安:我要是得个倒数第一怎么办?到了地方,我稍做了几 ...查看


  • 青春理想演讲稿用青春吹响奋进的号角
  • 青春理想演讲稿--用青春吹响奋进的号角.txt有没有人像我一样在听到某些歌的时候会忽然想到自己的往事_______如果我能回到从前,我会选择不认识你.不是我后悔,是我不能面对没有你的结局.青春理想演讲稿--用青春吹响奋进的号角 青春,是我们 ...查看


  • [关于诚信的作文]吹响诚信的号角
  • 信用就像一面镜子,只要有了裂缝就不能像原来那样连成一片. --(瑞士)阿米尔 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兮信为裳. 还记得许多年前,康德曾经说:这个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能引起人内心深深的震动,一个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个就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 ...查看


  • 十八大报告学习心得:吹响实干号角
  • xx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xxxx"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查看


  • 光荣与梦想
  • 光荣与梦想---歌词 光荣与梦想---歌词 光荣与梦想---歌词 迎着梦想的方向 凝聚决心和力量 集合在复兴伟大的旗帜下 赤子的心已经滚烫 为了光荣与梦想 自强的意志势不可挡 出发的号角已经吹响 前进的歌声多么嘹亮 前进 向前进 跟着必胜的 ...查看


  • 吹响五四号角彰显青春魅力
  • 吹响五四号角 彰显青春魅力 序曲:五月令人向往,值得赞美.上世纪之初,1919年五月,中国热血青年作为一支新生的社会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掀起了伟大的五四爱国主义运动. 94个春秋过去了,以爱国主义.振兴中华为核心的五四精神一直激励中国青年去争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