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青少年犯罪问题

浅析青少年犯罪问题

姓名:黄学伟 学院:应用法学院 邮编:401120

[摘要]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我国的重要问题,我国青少年犯罪趋势,总的来说呈上升态势。如何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成为困扰社会各界各部门的难点问题。很多学者们分别从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角度进行了阐释和说明。本文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就青少年犯罪心理特点、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原因、预防青少年产生犯罪心理的措施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犯罪心理;分析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①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力量。然而“从八十年代初期以来,我国青少年的犯罪,不仅类型广、数量多、成员复杂,而且影响恶劣。在现实生活中大案、要案、恶性刑事事件创世青少年所为”②。因此,青少年犯罪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问题。我国历来十分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虽然对青少年犯罪的预防、惩罚和处置,制定一系列特殊的法律法规。但是,我国未成年人犯罪仍有上升的趋势,形势还很严峻。近几年青少年犯罪率一直居高不下,特别是:暴力化、团伙化、智能化方面作案越来越多,面对如此残酷的现实,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是客不容缓的一件大事。这不仅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还影响到国家的稳定和长治久安,更影响国家的未来,因此预防和控制

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当前一项主要任务。笔者认为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要了解青少年的犯罪心理特点、犯罪心理形成原因,从而找到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措施。

一、青少年犯罪的心理特点

(一)很强的自我中心意识。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青少年产生了对威望、自尊、博得人们赞赏等自我实现的强烈需要。然而,违法犯罪的青少年对实现这种需要的方式和途径产生了错误的认识。他们认为打架斗殴、奇装异服、妖艳打扮、故作姿态等各种方式能引人注目。因此他们以此来获取精神上的满足。这类犯罪一般是没有预谋的犯罪,往往是因为一事之争、一言之恼、有时甚至是一个眼神引起的矛盾,或因互相争夺地盘、划分势力范围发生冲突。俗话说:“话不投机半句多,理屈词穷匕首现。”有些青少年在盛怒之下或者说在为了自己所谓的面子,感情冲动、不计后果、大打出手甚至杀人。如有一犯罪分子因为走路与人相撞,发生口角,拔出刀子将对方刺死。

(二)错误而强烈的“情义”意识。青少年对友谊的心理追求是强烈而共有的。违法犯罪青少年对“情义”的需要是在他们错误认识的支配下以“为朋友两肋插刀”等现实方式表现出来的。他们往往认为在他们之间最重要的就是“义气”,要得到兄弟姐妹们的赞赏,为人就必须“耿直”。这类青少年极易感情用事,因几句好话、几支烟就可以为别人死心塌地地做事。因此“哥们儿”、“姐们儿”之间的感情对他们有种强烈的吸引力,并表现出强烈的追求。

(三)认知存在严重的缺陷。首先,“人生在世,享乐二字”是他们的人生观。据某市对100名少年犯的调查发现,不择手段、不计后果地追求享乐是其共同特点。另据对182名犯罪青少年的抽样问卷调查表明,其中47%赞成“人无外财不富”的说法;31%主张及时行乐;43%认为法律与自己无关;63%认为放任性关系无所谓。③其次,具有很强的反社会意识。他们不是弃旧图新,而是变本加厉地泄恨、报复社会。他们的这种反社会意识明确地渗透在他们的性格和行为中。最后,他们缺失法制观念。他们缺乏法律知识、法盲犯罪突出。法律态度偏差,不是不知法,而是缺乏守法的态度使他们具有的法制观念容易与行为脱节。

(四)具有很强的好奇性。青少年无论在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具有不成熟的特点,处于一个探索认知的阶段,对各种神秘事物和新鲜事物有很强的认知心理。因为引导不当,造成了他们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如很多犯罪青年由于对异性、毒品等未知物品充满好奇心,在这种好奇心理的驱使下他们进行了强奸、吸毒等违法行为。

(五)性欲和对异性的占有欲强。违法犯罪青少年在享乐主义思想和低级乐趣观的支配下,对性方面表现出特殊的兴趣和强烈的欲望,并且不加克制,使性的需要异常发展,表现出低级的动物性。他们在强烈的性欲和对异性占有欲的驱使下猥亵强奸妇女、玩弄异性,甚至达到疯狂的程度。在实施强奸犯罪的过程中,欲望一旦遇到阻力、遭到被害人的斥责反抗,难以如愿得手;或被害人为熟人,面临被揭发的危险,犯罪人往往会一不做、二不休,采取各种暴力手段置被害人

于死地。

(六)寻求刺激的欲望强。违法犯罪青少年由于缺乏正常的教育培养,愚昧无知、精神十分空虚、没有正当高尚的精神需要。所以,经常通过各种方式寻求刺激、填补空虚的精神世界,以此来取得心理的平衡和满足。

二,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

(一)错误的人生观。人生观简而言之就是指人对人生的根本看法和态度。由于违法犯罪青少年的认识水平极低,所以对许多人生问题观念模糊、愚昧无知,更有甚者颠倒是非。他们错误的人生观的核心有两大精神支柱—封建帮派式的江湖义气和追求感官刺激的享乐主义;三种错误观念—亡命称霸的英雄观、随心所欲的自由观和低级下流的乐趣观。④在这种人生观的支配下,他们怎能不进行违法犯罪呢?

(二)易受暗示性。由于违法犯罪青少年分辨是非的能力很差,很容易接受别人的暗示而盲从,很容易受人挑唆、怂恿而去实施违法犯罪行为。在球迷闹事、街头暴力等集群性违法犯罪活动中,很容易随波逐流、稀里糊涂地跟着干坏事。在青少年犯罪团伙中,很容易在头目或其他成员的语言、表情、动作的暗示下进行从众性的犯罪活动。凡此种种,都说明违法犯罪少年缺乏意志的自觉性而具有较强的易受暗示性。

(三)认知结构不成熟。认知结构是指个人在感知及理解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心理结构⑤。违法犯罪青少年认知结构的不成

熟表现在:首先,不能全面的看待事物或现象,容易受到眼前状况的影响产生认识的片面性、局限性;其次,缺乏批判力、内省力、自觉性、预见性和适应性,因而对处理复杂的事物有困难;最后,认知不能控制情感、情绪的影响,往往会感情用事,一旦有了犯罪欲求的倾向,就变得难以抑制。

(四)生理与心理发展的矛盾。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现在的青少年生理成熟状况较之父辈提前了两年左右。同时,生活条件的改善、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父辈的关爱甚至是溺爱,使得青少年的心理成熟期反而相应推迟。这种身心成熟的时间差距的拉大,势必给当今青少年带来性意识上的困惑,以及不受性道德制约的性攻击行为的增加。

(五)社会、学校、家庭的教育失当。在社会这个大环境里,一些不良文化和社会风气严重污染了青少年的心灵。当前的教育机制,导致学校一味的追求升学率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和心理教育。大部分家长不能使用正确的教育方式来教育子女,出现了溺爱或者过度严厉的严重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教育方式。这些因素使的青少年的心里得不到健康发展,有的甚至导致了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青少年犯罪心理的预防措施

(一)针对违法犯罪青少年的认识低下与是非颠倒的心理特点,加强对青少年的人生观教育及道德、法制教育,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二)帮助青少年及时摆脱情绪上的痛苦。青少年在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困难常会让他们产生情绪障碍,在一定外界诱因的刺激下,容易一时冲动而违法乱纪。当这类情况出现时,家长、学校和社会要关心他们、引导他们并帮助他们排除心理困惑,使其冷静对待。

(三)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及各青年活动中心的作用,根据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多开展适合青少年兴趣爱好的集体活动,这不仅能使他们的精力得到正当的释放而且有利于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同时也是克服青少年精神空虚、借机挑衅的犯罪心理的有效措施。

(四)正确对待青少年的欲望和需要。对于他们的合理需要应尽力给予满足,即使一时难以满足,也要作耐心劝导,以防止他们通过不正当甚至是违法的手段去满足合理的需要;对于他们的不合理需要,要进行循循善诱的解释教育,使他们认识其危害,并加以克服。

(五)教育青少年正确对待恋爱、婚姻问题。及时对青少年进行性知识和伦理的教育,帮助其排除性心理困惑,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正确的性道德观念,以预防青少年的性犯罪

参考文献:

1梁启超、张越、 张岂之 .《少年中国说》 [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09版 ○

2梅传强.《犯罪心理学》[ ○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11出版

3翟恩波.《青少年违法犯罪心理及其预防.中小学教师培训》 [N].2004,6:51—53 ○

4法律教育网. 2010—9—26 8︰56 ○

⑤侯玉波 .《心理学》 [M]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05出版

浅析青少年犯罪问题

姓名:黄学伟 学院:应用法学院 邮编:401120

[摘要]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我国的重要问题,我国青少年犯罪趋势,总的来说呈上升态势。如何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成为困扰社会各界各部门的难点问题。很多学者们分别从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角度进行了阐释和说明。本文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就青少年犯罪心理特点、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原因、预防青少年产生犯罪心理的措施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犯罪心理;分析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①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力量。然而“从八十年代初期以来,我国青少年的犯罪,不仅类型广、数量多、成员复杂,而且影响恶劣。在现实生活中大案、要案、恶性刑事事件创世青少年所为”②。因此,青少年犯罪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问题。我国历来十分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虽然对青少年犯罪的预防、惩罚和处置,制定一系列特殊的法律法规。但是,我国未成年人犯罪仍有上升的趋势,形势还很严峻。近几年青少年犯罪率一直居高不下,特别是:暴力化、团伙化、智能化方面作案越来越多,面对如此残酷的现实,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是客不容缓的一件大事。这不仅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还影响到国家的稳定和长治久安,更影响国家的未来,因此预防和控制

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当前一项主要任务。笔者认为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要了解青少年的犯罪心理特点、犯罪心理形成原因,从而找到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措施。

一、青少年犯罪的心理特点

(一)很强的自我中心意识。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青少年产生了对威望、自尊、博得人们赞赏等自我实现的强烈需要。然而,违法犯罪的青少年对实现这种需要的方式和途径产生了错误的认识。他们认为打架斗殴、奇装异服、妖艳打扮、故作姿态等各种方式能引人注目。因此他们以此来获取精神上的满足。这类犯罪一般是没有预谋的犯罪,往往是因为一事之争、一言之恼、有时甚至是一个眼神引起的矛盾,或因互相争夺地盘、划分势力范围发生冲突。俗话说:“话不投机半句多,理屈词穷匕首现。”有些青少年在盛怒之下或者说在为了自己所谓的面子,感情冲动、不计后果、大打出手甚至杀人。如有一犯罪分子因为走路与人相撞,发生口角,拔出刀子将对方刺死。

(二)错误而强烈的“情义”意识。青少年对友谊的心理追求是强烈而共有的。违法犯罪青少年对“情义”的需要是在他们错误认识的支配下以“为朋友两肋插刀”等现实方式表现出来的。他们往往认为在他们之间最重要的就是“义气”,要得到兄弟姐妹们的赞赏,为人就必须“耿直”。这类青少年极易感情用事,因几句好话、几支烟就可以为别人死心塌地地做事。因此“哥们儿”、“姐们儿”之间的感情对他们有种强烈的吸引力,并表现出强烈的追求。

(三)认知存在严重的缺陷。首先,“人生在世,享乐二字”是他们的人生观。据某市对100名少年犯的调查发现,不择手段、不计后果地追求享乐是其共同特点。另据对182名犯罪青少年的抽样问卷调查表明,其中47%赞成“人无外财不富”的说法;31%主张及时行乐;43%认为法律与自己无关;63%认为放任性关系无所谓。③其次,具有很强的反社会意识。他们不是弃旧图新,而是变本加厉地泄恨、报复社会。他们的这种反社会意识明确地渗透在他们的性格和行为中。最后,他们缺失法制观念。他们缺乏法律知识、法盲犯罪突出。法律态度偏差,不是不知法,而是缺乏守法的态度使他们具有的法制观念容易与行为脱节。

(四)具有很强的好奇性。青少年无论在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具有不成熟的特点,处于一个探索认知的阶段,对各种神秘事物和新鲜事物有很强的认知心理。因为引导不当,造成了他们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如很多犯罪青年由于对异性、毒品等未知物品充满好奇心,在这种好奇心理的驱使下他们进行了强奸、吸毒等违法行为。

(五)性欲和对异性的占有欲强。违法犯罪青少年在享乐主义思想和低级乐趣观的支配下,对性方面表现出特殊的兴趣和强烈的欲望,并且不加克制,使性的需要异常发展,表现出低级的动物性。他们在强烈的性欲和对异性占有欲的驱使下猥亵强奸妇女、玩弄异性,甚至达到疯狂的程度。在实施强奸犯罪的过程中,欲望一旦遇到阻力、遭到被害人的斥责反抗,难以如愿得手;或被害人为熟人,面临被揭发的危险,犯罪人往往会一不做、二不休,采取各种暴力手段置被害人

于死地。

(六)寻求刺激的欲望强。违法犯罪青少年由于缺乏正常的教育培养,愚昧无知、精神十分空虚、没有正当高尚的精神需要。所以,经常通过各种方式寻求刺激、填补空虚的精神世界,以此来取得心理的平衡和满足。

二,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

(一)错误的人生观。人生观简而言之就是指人对人生的根本看法和态度。由于违法犯罪青少年的认识水平极低,所以对许多人生问题观念模糊、愚昧无知,更有甚者颠倒是非。他们错误的人生观的核心有两大精神支柱—封建帮派式的江湖义气和追求感官刺激的享乐主义;三种错误观念—亡命称霸的英雄观、随心所欲的自由观和低级下流的乐趣观。④在这种人生观的支配下,他们怎能不进行违法犯罪呢?

(二)易受暗示性。由于违法犯罪青少年分辨是非的能力很差,很容易接受别人的暗示而盲从,很容易受人挑唆、怂恿而去实施违法犯罪行为。在球迷闹事、街头暴力等集群性违法犯罪活动中,很容易随波逐流、稀里糊涂地跟着干坏事。在青少年犯罪团伙中,很容易在头目或其他成员的语言、表情、动作的暗示下进行从众性的犯罪活动。凡此种种,都说明违法犯罪少年缺乏意志的自觉性而具有较强的易受暗示性。

(三)认知结构不成熟。认知结构是指个人在感知及理解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心理结构⑤。违法犯罪青少年认知结构的不成

熟表现在:首先,不能全面的看待事物或现象,容易受到眼前状况的影响产生认识的片面性、局限性;其次,缺乏批判力、内省力、自觉性、预见性和适应性,因而对处理复杂的事物有困难;最后,认知不能控制情感、情绪的影响,往往会感情用事,一旦有了犯罪欲求的倾向,就变得难以抑制。

(四)生理与心理发展的矛盾。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现在的青少年生理成熟状况较之父辈提前了两年左右。同时,生活条件的改善、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父辈的关爱甚至是溺爱,使得青少年的心理成熟期反而相应推迟。这种身心成熟的时间差距的拉大,势必给当今青少年带来性意识上的困惑,以及不受性道德制约的性攻击行为的增加。

(五)社会、学校、家庭的教育失当。在社会这个大环境里,一些不良文化和社会风气严重污染了青少年的心灵。当前的教育机制,导致学校一味的追求升学率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和心理教育。大部分家长不能使用正确的教育方式来教育子女,出现了溺爱或者过度严厉的严重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教育方式。这些因素使的青少年的心里得不到健康发展,有的甚至导致了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青少年犯罪心理的预防措施

(一)针对违法犯罪青少年的认识低下与是非颠倒的心理特点,加强对青少年的人生观教育及道德、法制教育,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二)帮助青少年及时摆脱情绪上的痛苦。青少年在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困难常会让他们产生情绪障碍,在一定外界诱因的刺激下,容易一时冲动而违法乱纪。当这类情况出现时,家长、学校和社会要关心他们、引导他们并帮助他们排除心理困惑,使其冷静对待。

(三)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及各青年活动中心的作用,根据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多开展适合青少年兴趣爱好的集体活动,这不仅能使他们的精力得到正当的释放而且有利于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同时也是克服青少年精神空虚、借机挑衅的犯罪心理的有效措施。

(四)正确对待青少年的欲望和需要。对于他们的合理需要应尽力给予满足,即使一时难以满足,也要作耐心劝导,以防止他们通过不正当甚至是违法的手段去满足合理的需要;对于他们的不合理需要,要进行循循善诱的解释教育,使他们认识其危害,并加以克服。

(五)教育青少年正确对待恋爱、婚姻问题。及时对青少年进行性知识和伦理的教育,帮助其排除性心理困惑,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正确的性道德观念,以预防青少年的性犯罪

参考文献:

1梁启超、张越、 张岂之 .《少年中国说》 [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09版 ○

2梅传强.《犯罪心理学》[ ○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11出版

3翟恩波.《青少年违法犯罪心理及其预防.中小学教师培训》 [N].2004,6:51—53 ○

4法律教育网. 2010—9—26 8︰56 ○

⑤侯玉波 .《心理学》 [M]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05出版


相关文章

  • 浅析影响犯罪发生的家庭原因
  • 浅析影响犯罪发生的家庭原因 院系:09法学 姓名:马闪 学号:K10914107 摘要:犯罪的发生是综合因素发展的结果,诸如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其中家庭作为人生存的基本单位,对犯罪的发生.预防都有着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家庭环境与犯罪.青 ...查看


  • 浅析城市问题家庭及其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 2004年11月 第6期(总第112期)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JournalofShandongYouthAdministrativeCadresCollegeNov,2004 No.6Nov.No.112 浅析城市问题家庭及其对青少 ...查看


  • 浅析中国网络安全建设
  • [摘 要]当今,互联网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国家利益的核心领域之一,但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却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加之我国互联网发展多依靠外国技术,所以建设高质量.稳定可靠的安全网络成为现阶段网络发展的首要任务,笔 ...查看


  • 浅析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 浅析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摘要: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当代学生是社会主义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各阶段的教育中,在重视文化素质教育的同时必须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查看


  • 浅析网络犯罪的特点及防范措施
  • [摘要]随着计算机的发展,网络中的犯罪行为成上升趋势,网络犯罪分子常用的社会工程学已走向多元化,其定位在计算机信息安全工作链路的一个最脆弱的环节上.网络犯罪分子及黑客攻击渗入目标企业或者计算机内部窃取重要密码和得到所需要信息的手法逐步多起来 ...查看


  • 法学本科毕业论文备选题目
  • 法学本科毕业论文备选题目 (2007年) (一)法理.宪法 1.论我国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2.论违宪审查制度 3.论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的基点 4.地方人大制度运转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5.论美国宪法的特点 6.三权分立学说述评 7.宪 ...查看


  • 浅析如何正确利用网络来提高学习的质量
  • 浅析如何正确利用网络来提高学习的质量 盘县第十一中学 高林丽 内容摘要:通过正确使用网络促进大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让大学生学会学习,是实现终身学习所必备的.也是素质教育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论文在分析大学生学习能力的内容和现状.研究大学 ...查看


  • 浅析中国当代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
  • 浅谈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 王利香 [内容摘要]1979年,中国开始实行独生子女政策,30年过去了,最早出生的一批独生子女已到了而立之年,而最年轻的一代独生子女(即14岁以下少年儿童)大约有6600万,他们是特殊国情下的特殊人群,他们的成长.教 ...查看


  • 浅析青春期性知识教育
  • 浅析青春期性知识教育 [摘 要]在生物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针对目前中学生性心理存在的无知.好奇等问题,探讨如何在生物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适时开展青春期性教育,以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关键词]性知识探讨青春健康 性知识,一直困扰在我们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