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市化道路的选择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与此同时,发展中出现了许多社会问题,准城镇化问题,大城市病问题,生态资源问题,城市发展不平衡等问题都为城市系统的正常运行与城市持续稳定的发展埋下了隐患,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走出一条新型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城市化发展道路成为了摆在我们眼前最紧迫的问题。   【关键词】城市化;人口转移型;结构转换型;新型城市化道路   城市是现代文明的标志,是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心。城市化既是人类社会必经的文明过程,也是一个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志。城市化发展水平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线索,只有经过了城市化,才标志着一个城市现代化目标的实现。但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的过程中都面临着许多问题与挑战,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更是暴露出了很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要不遗余力的找到一条出路,找到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化发展道路。   一、新型城市化诞生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也明显加快,与此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准城镇化问题,大城市病问题,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等一一摆在了我们眼前,我们应该深刻认识这些问题,以找到对策措施,促进我国城市化持续健康发展。   第一,“准城镇化”问题。中国现在处于一个城市化高速发展的阶段,有数据显示,2000年,中国城市化水平只有36%,2007年就已经将近45%,按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预计在2030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将达到65%,2050年达到75%。同时,中、西部地区的县以下小城镇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方面也与大中城市相差甚远,这些都给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的长治久安埋下了隐患。   第二,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大城市病”日益突出,大城市病指的是在大城市里出现的人口膨胀、交通拥挤、住房困难、环境恶化、资源紧张等“症状”。由于中国一些大城市的“城市病”日益严重,很多上班族不得不逃离“北上广(北京、上海、广州),到二三线城市寻求发展机会。尤其在一些特大城市,现在资源制约发展的问题越来越凸显,人口急剧膨胀,环境污染加剧,交通拥堵等一系列问题也愈演愈烈,成为制约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的最急迫的问题。   第三,现阶段我国城市化对区域和周边经济的辐射和带动影响力还不足。世界城市发展历程表明,中心城市与其周边地区首先是集聚关系其次是辐射关系,首先把优势资源集聚在中心城市,中心城市得到发展壮大后,再辐射到周边的城市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最后形成良性的互动呢关系。   二、我们做出的选择   我国地域差异性较大,商品经济还不够发达,各地区各行业发展水平也不平衡,工业化水平尚待提高,不可能采取同样的方法去解决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所有问题。我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向多元化目标逐步推进。城市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着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诸多问题,需要我们综合考虑我国的经济结构、劳动力再生产以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三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应该认识到,城市化并不只是让人们都集中到城市就算实现了城市化发展目标了,也并非仅是户籍制度改革后让“农民上楼”就万事大吉了,城市化需要深入地考虑农民进城之后的就业、医疗、教育、养老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该如何去解决,保证所有居民享有同等的福利与政策,保证他们的生活水平。   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我国创造出的新型城市化道路,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以和谐社会为方向,以全面、协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特征,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市化,全面提升城市化的质量和城市化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镇协调发展的新型城市化道路。   三、现阶段应该大力解决的问题   在大方向上我国已经有了明确的定位,实施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社会和谐,环境友好,城乡一体的新型城市化发展战略,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仍出现了一些问题。人口大量向城市集中,负荷压力增大问题;资源消耗不断扩大,环境污染日益突出的生态问题;失地农民利益得不得保障问题;虚拟城市化等问题层出不穷。但是,在这些问题中,虚拟城市化问题中的“准城市化”问题是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的,我们讲民生讲公平讲服务型政府,我们更应解决好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的切身利益,关注他们在城市化的过程中身份转换的心理承受问题,社会地位问题,福利保障问题,医疗保险问题,边缘化等问题,住房问题是不是最亟待解决的问题呢?房价这么高?他们住在哪里?政府关切了吗?   “准城市化”的问题,解决好了这个问题,可以有效的避免“大城市病”在我国的发生,给我国高速发展经济创造安定的国内环境,从而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城市化进程的良性发展。我们强调关注民生,所以,在城市化进程中,我们也应关注那些大批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及其家属的切身问题,关切他们的生活环境。现在我们把目光投向流动人口的居住地区,他们是在郊区租房子或者做保姆,或者他们自己建造一些住房。不管他们住在什么地方,政府似乎没有为流动人口提供住房,除非是工厂员工的宿舍,除了这个之外,政府甚至从来没有为这些流动人口提供一个公共住房计划,使得流动人口家庭有地方可以住。也就是说,流动人口必须自己找房子住才行,政府没有一个统一的公共住房计划给他们。大规模的住房计划模式出现在香港和新加坡,香港将山坡上贫民窟里的人移到一些简陋的公共住房当中;在新加坡出于不同的原因,他们也采取了类似的措施,可能有人会说新加坡和香港比较富裕,但是那时他们并不是很富裕,他们的人均收入只有三千至四千美元,和中国现在差不多。你可以说,新加坡和香港规模较小,同中国没有办法相比,但是这样的话,谁都没有办法和中国比了,因为中国的规模比谁都大。这个问题是不是该引起我国强烈的重视呢?我认为,政府如果再不制定一些公共计划或者进行一些财政投入来帮助流动人口解决住房问题的话,我们将很难承担后果,因为这将对于社会的稳定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杨继瑞.都市新型工业化的思考与对策[J].社会科学研究,2004(04).   [2]庄亚明.资源短缺与城市集约化发展策略[J].技术经济,2005(12).   [3]石红波.中小城市集约发展的路径、模式和战略[D].大连理工大学,2009.   [4]陆益龙.1949年后的中国户籍制度:结构与变迁[J].北京大学学报,2002(02).   [5]尚启军.大城市化模式是三次产业发展的一致要求[J].北方经济,2005(05).   [6]吴红宇.中国城市化发展滞后原因及模式选择[J].商业研究,2004(16).   [7]李志红.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观[J].北京理工大学(社会科学报),2004(02).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与此同时,发展中出现了许多社会问题,准城镇化问题,大城市病问题,生态资源问题,城市发展不平衡等问题都为城市系统的正常运行与城市持续稳定的发展埋下了隐患,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走出一条新型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城市化发展道路成为了摆在我们眼前最紧迫的问题。   【关键词】城市化;人口转移型;结构转换型;新型城市化道路   城市是现代文明的标志,是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心。城市化既是人类社会必经的文明过程,也是一个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志。城市化发展水平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线索,只有经过了城市化,才标志着一个城市现代化目标的实现。但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的过程中都面临着许多问题与挑战,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更是暴露出了很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要不遗余力的找到一条出路,找到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化发展道路。   一、新型城市化诞生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也明显加快,与此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准城镇化问题,大城市病问题,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等一一摆在了我们眼前,我们应该深刻认识这些问题,以找到对策措施,促进我国城市化持续健康发展。   第一,“准城镇化”问题。中国现在处于一个城市化高速发展的阶段,有数据显示,2000年,中国城市化水平只有36%,2007年就已经将近45%,按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预计在2030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将达到65%,2050年达到75%。同时,中、西部地区的县以下小城镇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方面也与大中城市相差甚远,这些都给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的长治久安埋下了隐患。   第二,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大城市病”日益突出,大城市病指的是在大城市里出现的人口膨胀、交通拥挤、住房困难、环境恶化、资源紧张等“症状”。由于中国一些大城市的“城市病”日益严重,很多上班族不得不逃离“北上广(北京、上海、广州),到二三线城市寻求发展机会。尤其在一些特大城市,现在资源制约发展的问题越来越凸显,人口急剧膨胀,环境污染加剧,交通拥堵等一系列问题也愈演愈烈,成为制约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的最急迫的问题。   第三,现阶段我国城市化对区域和周边经济的辐射和带动影响力还不足。世界城市发展历程表明,中心城市与其周边地区首先是集聚关系其次是辐射关系,首先把优势资源集聚在中心城市,中心城市得到发展壮大后,再辐射到周边的城市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最后形成良性的互动呢关系。   二、我们做出的选择   我国地域差异性较大,商品经济还不够发达,各地区各行业发展水平也不平衡,工业化水平尚待提高,不可能采取同样的方法去解决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所有问题。我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向多元化目标逐步推进。城市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着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诸多问题,需要我们综合考虑我国的经济结构、劳动力再生产以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三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应该认识到,城市化并不只是让人们都集中到城市就算实现了城市化发展目标了,也并非仅是户籍制度改革后让“农民上楼”就万事大吉了,城市化需要深入地考虑农民进城之后的就业、医疗、教育、养老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该如何去解决,保证所有居民享有同等的福利与政策,保证他们的生活水平。   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我国创造出的新型城市化道路,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以和谐社会为方向,以全面、协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特征,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市化,全面提升城市化的质量和城市化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镇协调发展的新型城市化道路。   三、现阶段应该大力解决的问题   在大方向上我国已经有了明确的定位,实施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社会和谐,环境友好,城乡一体的新型城市化发展战略,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仍出现了一些问题。人口大量向城市集中,负荷压力增大问题;资源消耗不断扩大,环境污染日益突出的生态问题;失地农民利益得不得保障问题;虚拟城市化等问题层出不穷。但是,在这些问题中,虚拟城市化问题中的“准城市化”问题是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的,我们讲民生讲公平讲服务型政府,我们更应解决好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的切身利益,关注他们在城市化的过程中身份转换的心理承受问题,社会地位问题,福利保障问题,医疗保险问题,边缘化等问题,住房问题是不是最亟待解决的问题呢?房价这么高?他们住在哪里?政府关切了吗?   “准城市化”的问题,解决好了这个问题,可以有效的避免“大城市病”在我国的发生,给我国高速发展经济创造安定的国内环境,从而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城市化进程的良性发展。我们强调关注民生,所以,在城市化进程中,我们也应关注那些大批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及其家属的切身问题,关切他们的生活环境。现在我们把目光投向流动人口的居住地区,他们是在郊区租房子或者做保姆,或者他们自己建造一些住房。不管他们住在什么地方,政府似乎没有为流动人口提供住房,除非是工厂员工的宿舍,除了这个之外,政府甚至从来没有为这些流动人口提供一个公共住房计划,使得流动人口家庭有地方可以住。也就是说,流动人口必须自己找房子住才行,政府没有一个统一的公共住房计划给他们。大规模的住房计划模式出现在香港和新加坡,香港将山坡上贫民窟里的人移到一些简陋的公共住房当中;在新加坡出于不同的原因,他们也采取了类似的措施,可能有人会说新加坡和香港比较富裕,但是那时他们并不是很富裕,他们的人均收入只有三千至四千美元,和中国现在差不多。你可以说,新加坡和香港规模较小,同中国没有办法相比,但是这样的话,谁都没有办法和中国比了,因为中国的规模比谁都大。这个问题是不是该引起我国强烈的重视呢?我认为,政府如果再不制定一些公共计划或者进行一些财政投入来帮助流动人口解决住房问题的话,我们将很难承担后果,因为这将对于社会的稳定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杨继瑞.都市新型工业化的思考与对策[J].社会科学研究,2004(04).   [2]庄亚明.资源短缺与城市集约化发展策略[J].技术经济,2005(12).   [3]石红波.中小城市集约发展的路径、模式和战略[D].大连理工大学,2009.   [4]陆益龙.1949年后的中国户籍制度:结构与变迁[J].北京大学学报,2002(02).   [5]尚启军.大城市化模式是三次产业发展的一致要求[J].北方经济,2005(05).   [6]吴红宇.中国城市化发展滞后原因及模式选择[J].商业研究,2004(16).   [7]李志红.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观[J].北京理工大学(社会科学报),2004(02).


相关文章

  • 论中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 论中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简新华, 向琳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2) 摘要:新世纪中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与西方发达国家传统的工业化道路和中国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传统工业化道路不相同,是一条由信息化带动.以集约型增长为主 ...查看


  • 新型城市化_城市发展道路的选择
  • 我们WE 卷首语 <杭州>杂志社编委会 编委会主任 许勤华 编委会副主任 胡征宇 应雪林 李建国 何利松编委会成员(以姓氏笔划为序) 江 山 李海松 张安胜 陈寿田 林乃炼 范永晨 周 钢 郑一力赵欣浩 俞琳波 姜国法 娄火明 ...查看


  • 我国新型城市化的特点分析
  • [摘要]本文首先界定城市化和新型城市化的概念,从概念的界定延伸到对我国新型城市化内涵的分析,继而较为深入地对我国新型城市化的特点进行分析.最终从我国新型城市化的特点及战略目标出发,提出对我国新型城市化发展的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新型城市化 ...查看


  • 新型城镇化下传统文化的困境与出路
  • 新型城镇化下传统文化的传承的困境与出路 --读<新型城镇化与文化发展>有感 摘要:新型城镇化是中国社会的重大历史变迁,传统文化必须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寻找到新的适宜生长的土壤.养料和气候,才能得到传承与发展.然而传统文化在城镇化的 ...查看


  • 2014-城市规划相关知识
  •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 1.论述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动力因素,以及对城乡规划的影响 1)城镇化的动力机制及对城乡规划的影响 1.农业剩余贡献:剩余劳动力和剩余农产品为城镇化的推进提供必要的基础条件 2.工业化的推进作用:工业化的要求是集中性,满足了城 ...查看


  • 2014年肇庆继续教育网继续教育公需课新型城镇化实践与发展
  • 2014年肇庆继续教育网继续教育公需课: 新型城镇化实践与发展 一.什么是城镇化?为何要城镇化? 城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人口数量和比重不断增加.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不断由"乡村"向"城镇"转化的过 ...查看


  • 新型城镇化的基本模式
  • 新型城镇化的基本模式.具体路径与推进对策 倪鹏飞 内容提要城镇化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但是传统城镇化模式不可持续,必须探索新型的城镇 "全面.化发展模式.新型城镇化模式的基本内涵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方针,坚持协调.可持续推 ...查看


  • 论小城镇化建设
  • 论小城镇的城镇化建设 小城镇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载体.建设好小城镇,对于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工作和生活质量,实现农村现代化意义重大.李克强在<求是>杂志上发表文章说,推进城镇化,要努力在改革攻坚中破解 ...查看


  • 新型城市道路设计方案
  • 新型城市道路设计方案,拒绝红绿灯 随着经济的发展,汽车数量急剧增加,现有城市道路构造频繁发生交通堵塞.另外城市的交通信号灯,使机动车和行人在交通路口受信号灯指挥而等待通行,在堵塞路段还经常发生绕行,致使道路通行能力大为降低,机动车和行人出行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