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松马年说马:它是推进中华民族进步的动力·杭州日报

“好在,有传统文化,将我们的无知补全”

黄永松马年说马:它是推进中华民族进步的动力

2014-01-13

实习生 黄馨雨 记者 郭琳 文/摄

飘着小雨的星期天下午,在浙江图书馆文澜阁,听台湾《汉声》杂志创办人、著名出版家黄永松先生以温柔的语调讲年俗,是可以驱寒保暖的。因为是马年,《汉声》出了“大过马年”系列,于是,他来说马。马是力量的来源,是推进整个中华民族进步的动力,万里长城、改裙换裤、昭君出塞……哪一个不与马有关。他讲的东西很细碎,但因为心中有情,每一样都带了浓浓的温暖,化开来就是一节节的公开课。

一位81岁的老奶奶带了两幅画来送他(如下图)。画的是马。老奶奶说,自己属鸡,老伴属马,老伴走了17年,每每想念,就画马来代替。听者脸上都漾着一股温柔。马也好,马年也好,对中国人来说,从来不是简单的字面意思。

第一堂 语文课

学学小篆写马字,过年“炫耀”

时至今日,马依然是人们默认的力量来源,否则,为什么要说“马力”呢。

“我常对开车的朋友说,今年要给你家的车过过年。他不解,我问他,你们每天和多少带‘马’的事物打交道呢?马路,驾驶……”他展示了一张由许多马字旁组成的“马”,原来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和马有关系。

马是很能代表中国人的某种气质的,比如坚韧,持久,内敛。“日久见人心”前,都要缀上一句“路遥知马力”。和马有关的成语、诗句更是一大把,并且多是褒义,足见中国人对这位老伙计的感情。

黄老先生给大家留了作业,他展示“马”字的小篆体,一笔一画都很具象:“这些横,就是马的鬃毛,下面呢,就是奔跑的马蹄了。”这样记忆,这个字果然灵动起来。“赶紧学一学,过年回家写出来炫耀,一定特别好看,”他说,“这种炫耀是好的炫耀。”

第二堂 历史课

如果不是马,男人也可能穿裙子

黄永松讲马,时常用到一个词:美。“从马身上,能看出整个中华民族的美学。”这历史课上得又好又文艺,昭君出塞,万里长城,兵马俑,大武生……竟都与马有关。

早在战国,马就改变了一个国家的命运。“要不是骑在马背上的匈奴打过来,中原男子还在穿裙子呢。”翻身上马,策马扬鞭,穿着利落的裤装反击,最终打退了来犯者。“万里长城就是一条分界线,这边骑马,那边走路。”他以马来划分游牧民族和农业民族。

马是交通工具,造路,通行,由此产生地域交流——无论友好抑或头破血流——马在其中扮演的是位沉默的使者。丝绸之路也是马路,且是一条天马之路。

戏曲里的许多元素也都与马相关。京剧有“趟马”,演员以步伐来表示骑马的状态。武生大劈叉,讲的是马陷泥淖。翻跟头的马童,胸口就写着大大的“马”字。

即使很难在舞台上呈现一匹匹名马,也要用不同色的马鞭为它们留一席之地:红色的是赤兔,黑色的是乌骓,白鞭子一亮,陪赵子龙七进七出救阿斗的夜照玉狮子就登场了。

时至今日,“我坐高铁,时常感叹这是一种在轨道上跑得飞快的马。”嫦娥探月,在黄永松看来是长了翅膀的马:“这是真正的天马行空。”

第三堂 艺术课

我们多无知,

好在传统文化会将我们补全

“常听年轻人说马,但说的都是马的文物如何值钱,唐三彩马升值空间……”黄老先生摇摇头,明明还有更重要的东西等着被我们发现。

最近网络很流行说“马上有XX”:在马背上放两个象棋(寓意“马上有对象”),成为一种现象级传播。黄永松说,马的好寓意不止于此,它蕴含了很美的哲学观念,比如东汉的“马踏飞燕”。

“这匹马壮硕肥美,却轻盈灵动,只用一只蹄支撑全身重量。把最重的东西放在最轻的上面,还要优美,还要淡然,这就是中国人说的‘举重若轻’。”这是他欣赏的创意力,好的设计能拉开张力,更难得的是,这还是东汉产物,西方的文艺复兴要到我们的明朝。

一个半小时的讲座,被他说得满满当当,意犹未尽。末了他总结自己的工作:“我们在做的,不过是记录,将那小而美的东西聚沙成塔。愈做愈感觉,我们多么无知,好在,还有传统文化,它会将我们补全。”

“好在,有传统文化,将我们的无知补全”

黄永松马年说马:它是推进中华民族进步的动力

2014-01-13

实习生 黄馨雨 记者 郭琳 文/摄

飘着小雨的星期天下午,在浙江图书馆文澜阁,听台湾《汉声》杂志创办人、著名出版家黄永松先生以温柔的语调讲年俗,是可以驱寒保暖的。因为是马年,《汉声》出了“大过马年”系列,于是,他来说马。马是力量的来源,是推进整个中华民族进步的动力,万里长城、改裙换裤、昭君出塞……哪一个不与马有关。他讲的东西很细碎,但因为心中有情,每一样都带了浓浓的温暖,化开来就是一节节的公开课。

一位81岁的老奶奶带了两幅画来送他(如下图)。画的是马。老奶奶说,自己属鸡,老伴属马,老伴走了17年,每每想念,就画马来代替。听者脸上都漾着一股温柔。马也好,马年也好,对中国人来说,从来不是简单的字面意思。

第一堂 语文课

学学小篆写马字,过年“炫耀”

时至今日,马依然是人们默认的力量来源,否则,为什么要说“马力”呢。

“我常对开车的朋友说,今年要给你家的车过过年。他不解,我问他,你们每天和多少带‘马’的事物打交道呢?马路,驾驶……”他展示了一张由许多马字旁组成的“马”,原来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和马有关系。

马是很能代表中国人的某种气质的,比如坚韧,持久,内敛。“日久见人心”前,都要缀上一句“路遥知马力”。和马有关的成语、诗句更是一大把,并且多是褒义,足见中国人对这位老伙计的感情。

黄老先生给大家留了作业,他展示“马”字的小篆体,一笔一画都很具象:“这些横,就是马的鬃毛,下面呢,就是奔跑的马蹄了。”这样记忆,这个字果然灵动起来。“赶紧学一学,过年回家写出来炫耀,一定特别好看,”他说,“这种炫耀是好的炫耀。”

第二堂 历史课

如果不是马,男人也可能穿裙子

黄永松讲马,时常用到一个词:美。“从马身上,能看出整个中华民族的美学。”这历史课上得又好又文艺,昭君出塞,万里长城,兵马俑,大武生……竟都与马有关。

早在战国,马就改变了一个国家的命运。“要不是骑在马背上的匈奴打过来,中原男子还在穿裙子呢。”翻身上马,策马扬鞭,穿着利落的裤装反击,最终打退了来犯者。“万里长城就是一条分界线,这边骑马,那边走路。”他以马来划分游牧民族和农业民族。

马是交通工具,造路,通行,由此产生地域交流——无论友好抑或头破血流——马在其中扮演的是位沉默的使者。丝绸之路也是马路,且是一条天马之路。

戏曲里的许多元素也都与马相关。京剧有“趟马”,演员以步伐来表示骑马的状态。武生大劈叉,讲的是马陷泥淖。翻跟头的马童,胸口就写着大大的“马”字。

即使很难在舞台上呈现一匹匹名马,也要用不同色的马鞭为它们留一席之地:红色的是赤兔,黑色的是乌骓,白鞭子一亮,陪赵子龙七进七出救阿斗的夜照玉狮子就登场了。

时至今日,“我坐高铁,时常感叹这是一种在轨道上跑得飞快的马。”嫦娥探月,在黄永松看来是长了翅膀的马:“这是真正的天马行空。”

第三堂 艺术课

我们多无知,

好在传统文化会将我们补全

“常听年轻人说马,但说的都是马的文物如何值钱,唐三彩马升值空间……”黄老先生摇摇头,明明还有更重要的东西等着被我们发现。

最近网络很流行说“马上有XX”:在马背上放两个象棋(寓意“马上有对象”),成为一种现象级传播。黄永松说,马的好寓意不止于此,它蕴含了很美的哲学观念,比如东汉的“马踏飞燕”。

“这匹马壮硕肥美,却轻盈灵动,只用一只蹄支撑全身重量。把最重的东西放在最轻的上面,还要优美,还要淡然,这就是中国人说的‘举重若轻’。”这是他欣赏的创意力,好的设计能拉开张力,更难得的是,这还是东汉产物,西方的文艺复兴要到我们的明朝。

一个半小时的讲座,被他说得满满当当,意犹未尽。末了他总结自己的工作:“我们在做的,不过是记录,将那小而美的东西聚沙成塔。愈做愈感觉,我们多么无知,好在,还有传统文化,它会将我们补全。”


相关文章

  • 机械洪流中寻找工业化时代的"匠人精神"
  • 手工艺塑造了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文化和身份,<汉声>杂志创办人黄永松走访了上百位手工艺人后发现,在记录和收藏之后,匠人精神在中国的传承困境十分紧迫.在这个猴年春节,黄永松从剪纸.年画.泥塑.面花.风筝等传统手工艺中,挑选出经典 ...查看


  • 医务社会工作者医学人文关怀的使者
  •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年5月第27卷第5期总第308期 医务社会工作者:医学人文关怀的使者* 唐 文① 摘要:医务社会工作的内涵决定了其社会作用的重要性,医务社会工作的历史进程显示了其迅速发展的必然性,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凸现 ...查看


  • 人民日报七论
  • 推进伟大事业的纲领性文献 一论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 当前, 摆在全党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这对于全党8000多万共产党员,既是一次把握规律. ...查看


  • 五大发展理念领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摘 要]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是对国内外现代化建设经验教训的清醒认识和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刻把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科学概括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发展.五大发展理念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整体,与&q ...查看


  • 人民日报社论十八届五中全会系列评论
  • 人民日报评论员评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纲领 ---- 一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 一个国家的发展蓝图,总会在历史的重要时刻显示出重大意义.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之际,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审议通过的& ...查看


  • 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变化与坚持五大发展理念_王钰鑫
  • 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变化 与坚持五大发展理念 王钰鑫 (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 摘102488)要:认识和把握我们党对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认识的演进和脉络,揭示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发生的深刻变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是我国发展 ...查看


  • 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
  • 载入史册的文化里程碑 --一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的觉醒.一个政党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的自觉. 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党的十七 ...查看


  • 2016年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
  • 人民日报评论员:军地合力 军民同心 共筑中国梦 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暨双拥模范单位和个人表彰大会,7月29日在北京隆重召开.大会命名表彰双拥模范,树立宣扬先进典型,倡导爱国拥军.爱民奉献的社会风尚,对加强新形势下双拥工作,保持军政军民团 ...查看


  • 2012年9月-12月.2013年1月人民日报社论集锦
  • 加快改革创新 激发农村活力(社论) < 人民日报 >( 2012年12月23日 01 版) 刚刚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是在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回首10年,谋划未来,深入分析"三农&qu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