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汤临床应用与体会

桂枝汤临床应用与体会

艾志福1’2江建锋1

喻松仁2

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级博士生

湖南长沙410007

2江西中医学院江西南昌330006

关键词桂枝汤临床应用体会

桂枝汤,号称众方之祖,为《伤寒论》第一首方。在临床上应用非常之广。应用时如能抓住要领,辨证精准,往往可获奇效。兹就桂枝汤的临床应用谈谈我们的拙见,不当之处还请同仁批评指正。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此乃桂枝汤之经典条文。纵观伤寒诸条文,桂枝汤之适应证为:①发热,或恶寒或不恶寒;②疼痛,以后项部,脊背为主,或兼有全身肌肉疼痛或关节疼痛;③汗出;③脉浮。对于脉浮,应结合病人发病前后脉象对照,因瘦人脉偏浮,肥人脉偏沉,不可主观臆断。至于浮紧或浮缓,全凭个人主观判断,对临床诊断价值不大,仅供参考。

每论及桂枝汤,必与麻黄汤相鉴别,又称为太阳中风,与太阳伤寒鉴别。麻黄汤证与桂枝汤证的最大区别为出汗与否,而不在于恶风恶寒,脉浮紧脉浮缓。疼痛程度麻黄汤证可能稍微重一些,因其经脉瘀滞较为严重。

“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和谐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此条一出,世人皆从营卫不和探讨桂枝汤证。认为桂枝汤其病机为卫强营弱。但反言之,卫气主外,抵抗邪气,卫强岂会伤风?营气主营养,滋润,营弱岂会出汗?卫强营弱岂能成立乎?陆渊雷先生怀疑此条为王叔和所加,应当删去。古今之注解伤寒者,拘于营卫之说,不能自拔。张仲景立桂枝汤。其意其实简单,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此有表者,当发其汗,桂枝也;然汗出,仍可发汗,与芍药制约发汗太过,同时芍药酸甘化阴,揉经缓急,可解肢体拘挛疼痛,而生姜既可解表,又可止呕,与大枣,甘草配合。甘草不宜炙,因后文呕家不喜甘故也。

关于鼻鸣,历代注解繁多,但畅达者无几。现代中医解释,肺开窍于鼻,邪气外人,则肺窍不利。鼻鸣,及今之鼻塞流涕。陆渊雷先生解释为鼻黏膜水肿,甚是。

关于桂枝汤之适应证,一为表证,二为前面所述主症。禁忌证与忌汗法相同。及淋家,亡血家,疮家,大汗出,里证不可发汗用桂枝汤。至于呕家,伤寒论日酒客不喜甘故也。甘能助呕,但桂枝汤原文就有鼻鸣干呕。陆渊雷先生引用日本汉方医家观点,对于呕吐者。

万方数据

・865・

有桂枝汤适应证,应用并未加重呕吐,反而可以止呕,因为里有生姜,生姜止呕之圣药也。故临床可不拘泥于呕家不可用桂枝汤。

张仲景临床思维极为严密,一味出入,其方立变。桂枝汤之加减方,有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加桂汤、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桂枝加杏子厚朴汤、小建中汤、当归四逆汤。故学伤寒之境界,不在死背其方剂,而在领悟张仲景之处方立法原则。

桂枝汤之用于临床者,范围极广。但纯用于外感者,频率不是很多。为何?第一,疾病谱发生改变,外感病病性由寒转热;第二,后世温病学之发展,极大丰富了外感病的治疗手段,应用方剂更加丰富多彩,桂枝汤已经升级了。然而,对于内伤杂病,桂枝汤,若辨证准确,桂枝汤能起到意想不到之效果。比如植物性神经功能失调之半边出汗,应用桂枝汤,多有良效。但本人曾有用桂枝汤治一半边出汗之不成功病例。患者为笔者同事,因外出旅游受凉后,觉全身畏冷,体温稍高。右半身出汗,以胁肋部为多,但左半身无半点汗。体察时发现右半身胁肋部有几颗红点,当时闪过一丝念头是否为出疹性疾病,但亦未细想,开了一剂桂枝汤原方。结果,患者服药后转为壮热,高烧达40度,右半身布满红色疹子。咽喉疼痛。后求治于皮肤科,诊为麻疹,予以清热解毒,发散透疹等药。调理l周而愈。后反思此案。此患者从症状上,颇类似桂枝汤证,但其本质为热毒内蕴,属表者,可以汗之,所以用桂枝汤虽欠准确,但大方向不错,用之后,热毒外出,故壮热,疹出。若当时初治予以葛根、西河柳等透达之品,金银花、板蓝根解毒,其效应可见。因此,临床思维应极其严密,否则,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关于桂枝之用途,除了解表,发汗,温阳宁心之外,平冲降逆常常被临床医生所忽视。陆渊雷先生谓其上冲者,为表证欲解之像,应用桂枝乃因势导利,助其发散表邪。此说似乎有理。但笔者以为,桂枝之平冲降逆,主要在于其温阳以制上泛之肾水。临床有未经表邪而冲逆者,有阳虚表现,见于金匮之奔豚证桂枝加桂汤。笔者曾治昆明一老者,冠脉支架植入后,常觉心慌,西医皆按心律失常治疗,症状丝毫未缓解。后察之。自诉有气从少腹直冲心胸,伴畏寒,容易汗出。朝服桂枝加桂汤温阳降逆,夜服苓桂术甘汤之水,三天而愈,随访至今未发。

对于胸满者,张仲景主张去芍药,后世多从之,认为有敛阴之弊。今贤郝万山先生亦认为对于冠心病胸满者,应去芍药。笔者不敢苟同。桂枝汤其实包含一个小方:芍药甘草汤。此方本为治脚挛急而设,但推而广之,可治一切挛急。冠心病之于静息性心绞痛,多为血管自发性挛急,每遇此证,投以芍甘汤,加以补虚,化痰,活血。温阳之品,疗效显著。

收稿日期:2011一∞.∞责任编校:汪四海

桂枝汤临床应用与体会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艾志福, 江建锋, 喻松仁

艾志福(湖南中医药大学 湖南长沙410007;江西中医学院 江西南昌 330006), 江建锋(湖南中医药大学 湖南长沙410007), 喻松仁(江西中医学院 江西南昌 330006)中医药临床杂志

Clinical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011,23(10)

引用本文格式:艾志福.江建锋.喻松仁 桂枝汤临床应用与体会[期刊论文]-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1(10)

桂枝汤临床应用与体会

艾志福1’2江建锋1

喻松仁2

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级博士生

湖南长沙410007

2江西中医学院江西南昌330006

关键词桂枝汤临床应用体会

桂枝汤,号称众方之祖,为《伤寒论》第一首方。在临床上应用非常之广。应用时如能抓住要领,辨证精准,往往可获奇效。兹就桂枝汤的临床应用谈谈我们的拙见,不当之处还请同仁批评指正。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此乃桂枝汤之经典条文。纵观伤寒诸条文,桂枝汤之适应证为:①发热,或恶寒或不恶寒;②疼痛,以后项部,脊背为主,或兼有全身肌肉疼痛或关节疼痛;③汗出;③脉浮。对于脉浮,应结合病人发病前后脉象对照,因瘦人脉偏浮,肥人脉偏沉,不可主观臆断。至于浮紧或浮缓,全凭个人主观判断,对临床诊断价值不大,仅供参考。

每论及桂枝汤,必与麻黄汤相鉴别,又称为太阳中风,与太阳伤寒鉴别。麻黄汤证与桂枝汤证的最大区别为出汗与否,而不在于恶风恶寒,脉浮紧脉浮缓。疼痛程度麻黄汤证可能稍微重一些,因其经脉瘀滞较为严重。

“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和谐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此条一出,世人皆从营卫不和探讨桂枝汤证。认为桂枝汤其病机为卫强营弱。但反言之,卫气主外,抵抗邪气,卫强岂会伤风?营气主营养,滋润,营弱岂会出汗?卫强营弱岂能成立乎?陆渊雷先生怀疑此条为王叔和所加,应当删去。古今之注解伤寒者,拘于营卫之说,不能自拔。张仲景立桂枝汤。其意其实简单,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此有表者,当发其汗,桂枝也;然汗出,仍可发汗,与芍药制约发汗太过,同时芍药酸甘化阴,揉经缓急,可解肢体拘挛疼痛,而生姜既可解表,又可止呕,与大枣,甘草配合。甘草不宜炙,因后文呕家不喜甘故也。

关于鼻鸣,历代注解繁多,但畅达者无几。现代中医解释,肺开窍于鼻,邪气外人,则肺窍不利。鼻鸣,及今之鼻塞流涕。陆渊雷先生解释为鼻黏膜水肿,甚是。

关于桂枝汤之适应证,一为表证,二为前面所述主症。禁忌证与忌汗法相同。及淋家,亡血家,疮家,大汗出,里证不可发汗用桂枝汤。至于呕家,伤寒论日酒客不喜甘故也。甘能助呕,但桂枝汤原文就有鼻鸣干呕。陆渊雷先生引用日本汉方医家观点,对于呕吐者。

万方数据

・865・

有桂枝汤适应证,应用并未加重呕吐,反而可以止呕,因为里有生姜,生姜止呕之圣药也。故临床可不拘泥于呕家不可用桂枝汤。

张仲景临床思维极为严密,一味出入,其方立变。桂枝汤之加减方,有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加桂汤、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桂枝加杏子厚朴汤、小建中汤、当归四逆汤。故学伤寒之境界,不在死背其方剂,而在领悟张仲景之处方立法原则。

桂枝汤之用于临床者,范围极广。但纯用于外感者,频率不是很多。为何?第一,疾病谱发生改变,外感病病性由寒转热;第二,后世温病学之发展,极大丰富了外感病的治疗手段,应用方剂更加丰富多彩,桂枝汤已经升级了。然而,对于内伤杂病,桂枝汤,若辨证准确,桂枝汤能起到意想不到之效果。比如植物性神经功能失调之半边出汗,应用桂枝汤,多有良效。但本人曾有用桂枝汤治一半边出汗之不成功病例。患者为笔者同事,因外出旅游受凉后,觉全身畏冷,体温稍高。右半身出汗,以胁肋部为多,但左半身无半点汗。体察时发现右半身胁肋部有几颗红点,当时闪过一丝念头是否为出疹性疾病,但亦未细想,开了一剂桂枝汤原方。结果,患者服药后转为壮热,高烧达40度,右半身布满红色疹子。咽喉疼痛。后求治于皮肤科,诊为麻疹,予以清热解毒,发散透疹等药。调理l周而愈。后反思此案。此患者从症状上,颇类似桂枝汤证,但其本质为热毒内蕴,属表者,可以汗之,所以用桂枝汤虽欠准确,但大方向不错,用之后,热毒外出,故壮热,疹出。若当时初治予以葛根、西河柳等透达之品,金银花、板蓝根解毒,其效应可见。因此,临床思维应极其严密,否则,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关于桂枝之用途,除了解表,发汗,温阳宁心之外,平冲降逆常常被临床医生所忽视。陆渊雷先生谓其上冲者,为表证欲解之像,应用桂枝乃因势导利,助其发散表邪。此说似乎有理。但笔者以为,桂枝之平冲降逆,主要在于其温阳以制上泛之肾水。临床有未经表邪而冲逆者,有阳虚表现,见于金匮之奔豚证桂枝加桂汤。笔者曾治昆明一老者,冠脉支架植入后,常觉心慌,西医皆按心律失常治疗,症状丝毫未缓解。后察之。自诉有气从少腹直冲心胸,伴畏寒,容易汗出。朝服桂枝加桂汤温阳降逆,夜服苓桂术甘汤之水,三天而愈,随访至今未发。

对于胸满者,张仲景主张去芍药,后世多从之,认为有敛阴之弊。今贤郝万山先生亦认为对于冠心病胸满者,应去芍药。笔者不敢苟同。桂枝汤其实包含一个小方:芍药甘草汤。此方本为治脚挛急而设,但推而广之,可治一切挛急。冠心病之于静息性心绞痛,多为血管自发性挛急,每遇此证,投以芍甘汤,加以补虚,化痰,活血。温阳之品,疗效显著。

收稿日期:2011一∞.∞责任编校:汪四海

桂枝汤临床应用与体会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艾志福, 江建锋, 喻松仁

艾志福(湖南中医药大学 湖南长沙410007;江西中医学院 江西南昌 330006), 江建锋(湖南中医药大学 湖南长沙410007), 喻松仁(江西中医学院 江西南昌 330006)中医药临床杂志

Clinical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011,23(10)

引用本文格式:艾志福.江建锋.喻松仁 桂枝汤临床应用与体会[期刊论文]-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1(10)


相关文章

  • 伤寒论读书笔记[4]
  • (三)缓证: 原文126.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不可余药,宜抵当丸. 解词:不可余药--不可用其他药. 提要:太阳蓄血缓证证治. 语译:伤寒有热,少腹满,伴见小便不利,多为太阳之邪随经入里的蓄水证.此证小 ...查看


  • 伤寒论读书笔记[2]
  • 2.兼喘证: 原文19.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解词:喘家--素有气喘之人. 语译:素有喘咳宿疾者,患了太阳中风证,最好用有宣降肺气作用的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参考原文43.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提要 ...查看


  • 新书--张文选[叶天士用经方]写在篇首节选之一
  • 50多年来,中医高校关于<伤寒论>的教学与研究存在着不少误区,其中最主要的是,人们着力于<伤寒论>六经理论以及条文方剂的解释与阐发,着力于研究这本书,而不是研究如何用经方,如何化裁经方以治当今的流行病与难治病,如何应 ...查看


  • 柴胡桂枝1
  • 柴胡桂枝汤 (2013-02-28 09:43:41) 转载▼ 柴胡桂枝汤是<伤寒论>中治疗太阳和少阳并病的方剂,是由小柴胡汤合桂枝汤各半量而组成,主要用于太阳少阳合病引起的发热恶寒.肢体疼痛等症.随着其临床运用和研究的深入,发 ...查看


  •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的临床应用现状
  •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的临床应用现状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为张仲景<金匮要略>之方,原为失精.梦交而设,由于疗效肯定,深受临床医师喜爱 ...查看


  • 四妙丸加减治疗各种痹症的临床体会
  • 四妙方加减治疗各种痹症的临床体会 一. 以四妙加减治疗各种痹症的思路 四妙丸见于<成方便读>,由苍术.黄柏.牛膝.苡仁组成,用于湿热下注之证.湿热在痹症中较为常见.四妙丸侧重温热下注,用以通治痹症似显不足,在此基础上化裁加减,以 ...查看


  • 柴胡桂枝汤治疗神经内科疾病验案3则
  • 柴胡桂枝汤治疗神经内科疾病验案3则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 柴胡桂枝汤:美尼尔氏病:癫痫:脑外伤综合征 <伤寒论>146条:"伤寒六七日 ...查看


  • 胡希恕的六经辨证观
  • 一.何谓经方 所谓经方,顾名思义,亦即经验之方.它是前人在医疗过程中久经实践反复验证的有效方剂. 经方之含义,在中医界有两种看法,一是指宋代以前各个医家所收集和积累起来之有效方剂:一是指汉代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中之方剂.本书 ...查看


  • 黄芪建中汤临床应用举隅
  • 黄芪建中汤临床应用举隅 [摘要] 目的 探讨黄芪建中汤的临床应用.方法 通过对胃脘痛.汗症.心悸.黄疸4例典型病例治疗.结果 黄芪建中汤的加减治疗,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结论 拓宽了黄芪建中汤的运用范围,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q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