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的艺术特点

分类号:2012届成人高等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

题目: 浅谈李清照词的艺术特点

作 者 姓 名: 陈 静

教学点名称: 校本部

所 学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指导教师姓名: 陈艳梅

指导教师职称: 副教授

摘 要

李清照是我国南北宋之交的一位著名女词人,也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有着特殊地位的女文学家。历代以来对其词作的艺术成就,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李清照把女性的柔情美,诗人的理想美和性格的阳刚美融为一体,形成自已独特的艺术个性:婉中见直,柔中有刚。即前人所云“李易安词无铅粉气”,“能脱尽闺阁气”。她的“易安体”词对我国古典诗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地影响,被推为“婉约之宗”。

关键词: 李清照;内外俱美;语言特点;爱国主义思想

目 录

引言 ............................................................................................................................................ 1

1. 内外俱美 ............................................................................................................................... 2

2. 语言特点 ............................................................................................................................... 4

3. 爱国主义思想 ....................................................................................................................... 6

结论 ............................................................................................................................................ 8

参考文献 .................................................................................................................................... 9

致谢 .......................................................................................................................................... 10

引言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被誉为南宋婉约派宗主。李清照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严分词与诗的区别,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艺术风格独特,形式上善用对比、白描手法,状物抒情,细腻精巧,曲折尽意,语言清新自然,音律和谐优美,在两宋词坛上独树一帜,被称为“易安体”,把婉约词推向高峰,对后世影响很大。其词现存七十多首,总体来看完整地反映了李清照一生的情感轨迹。前期作品多写其悠闲生活、闺房相思,内容缺乏深意。如《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点绛唇》(蹴罢秋千)等都表现对爱情的向往和对自然景物的喜爱,韵调优美,风格热情明快。后期多抒发孤寂凄凉的身世之感,情调感伤,并寄寓了对中原故土的怀念之情,风格曲折深隐、哀婉凄凉。如《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等,在对故乡的怀念中,表达一定的爱国感情。本文将从李清照词作的内外俱美艺术魅力、细致的语言特点和后期流露的爱国主义思想三个方面来论述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1. 内外俱美

李清照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婉约词的杰出代表。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曾写道:“清照以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帙无多。固不能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可见,赞美之词溢于言表。

首先,我们来看李清照对自己外在美的表现,在李清照作品中,以花喻人是她惯用的手法,我们就选几首来看清照是怎样认识自己的外在美的。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划金钩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点绛唇》)

这首词上片为我们刻画了一位天真活泼、憨态可掬的娇美少女形象。她有似锦的青春年华充满生命的青春之美。词中“露浓花瘦”语意双关。“露浓”表明时间是在早晨,“花瘦”说明花未开,含苞待放。未开之花更富于魅力,再加上露珠的镶嵌和晨曦的映照,五彩缤纷,晶莹剔透,美不胜收。这不正是作者拿如花似锦的青春年华的象征吗?词的下片为我们展示这个少女的性格特征。她见到客人时有羞怯的一面,又有“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机灵顽皮。在封建社会,女子是不准抛头露面的,而身为大家闺秀的李清照却刻意渲染“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顽皮可爱。

我们再来欣赏一首词:“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渔家傲》)

作者对寒梅作了总体的勾勒之后,又以生花之妙笔点染了她的形象美和神态美,从而使读者进一步领略其象外之象,韵外之致。在上片起首二句之后,也就是在总的勾勒寒梅形象的基础之上,紧接着用“香脸半开娇旖旎”比喻她含羞带笑,娇柔妩媚的美人面容;用“玉人浴出新妆洗”形容她如同刚出浴的美人那样娇洁。这里句句写梅也是句句写人,妙处是梅与人、景与情水乳交融,化为一体,把梅花写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从而也展示出青春少女晶莹剔透之美。结尾处又点出“此花不与群花比”,与众不同,自我欣赏生命之美。

其次,我们来谈谈李清照对自己内在美的表现。人们赞赏李清照,更注重其作品中的“神骏”,这才是李清照内在才情、格调的内美的体现。

前面我们举出了《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这首词,词末有“此花不与群花比”一句。这句堪与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比美,有异曲同工之妙。“此花”韵胜、格高,

自然不屑于和这些“群花”类比的,言外之意,作者已将梅花人格化,实际上写出了作者本人那种贞洁自立,“冒雪报春”的坚美姿质和高贵品性,同时,作者那超人的才情,高雅的格调自然地流露出来了。还有,《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中“不知蕴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这里作者也是将梅花视为知己,不仅将梅花人格化,而且将它个性化,作者的妙笔把高洁的梅魂与其超拔脱俗的情操两厢契合,融为一体。从这里,我们自然地感受到了作者的内在气质。当然李清照还有其他的“高洁”之句,如“自是花中第一流”、“疏影尚风流”等等。

以上我们是对李清照的内美的认识,实际上外美与内美是不可分的,它们融为一体,形成李清照独特的自我生命审美价值,也形成了李清照词作中风格隽秀、内外俱美的艺术特点。

2. 语言特点

李清照的词独具风格,清新自然而又富有表现力。词不同于诗,词本身是用来歌唱的。这就要求词的语言大众化,口语化,既便于唱,又便于听。易安词的语言尤其注重了词的这一本色要求,这构成了易安词在艺术上的又一重要特色。

(一)以口语入词。她的语言明白家常,能“以寻常话度入音律”,推陈出新,化俗为雅。李清照能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如“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行香子》),全是口语,似信手拈来,全无雕饰斧凿痕迹。但细细品来,却又词蕴深意,言外有情。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知否”一语,在日常对话中可谓平平,并无诗趣。但词人怀着伤时惜花的心情,向侍女急切发问,而得到:“海棠依旧”这漠不关心的平淡回答之后,用“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来收煞全词。“知否,知否?”同富有独创性的“绿肥红瘦”相配合,使人觉得叠得有韵味。不耐烦的口气宛然在耳,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词人无名的懊恼,无限的凄惋,成为著名的神来之笔。

(二)富有音乐之美。李清照指出“歌词分五音,又分无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可见她自己既有高深的音律造诣,又特别注重语言的锤炼,讲究语言的“音律”美。她的创作实践了自己的理论。她特别擅长运用双声叠韵来创造语言的音韵美。

《声声慢》开拍连用十四个迭字,除了“觅觅”、“冷冷”之外,全是齿声字,读来齿牙敲击,短促轻细,造成了一种凄清的效果,用来表现词人孤寂、凄苦的复杂心理状态是再合适不过的。而最后几句”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生动地表现了忧心愁怅的情绪。这些双声迭韵字在音节、情调及气象营造方面,与内容紧密配合,续来朴素自然,不露痕迹,得到历代词评家好评。、“真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但李清照“用字奇横而不妨音律”,格守词律又能挥洒自如,充分说明李清照语言功力的娴熟精深。

她还善于运用排比、反复,来强化词的便于唱听的本色,体现词的音韵美,如“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行香子》),“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行香子·七夕》)。

读李清照的词,使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韵律美,或疏缓、或紧促,皆声情并茂,音韵和谐。

(三)化典而自铸伟词。李清照语言的独创性,还表现在用典上。她的词中有不少语言是从前人的诗、词乃至散文的句子而来的,如《凤凰台上民吹箫》中“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是化用刘义庆《幽明录》中刘晨、阮肇之离天台比拟赵明诚之离家。她还善于对前人词句进行巧妙的改造而赋予新意,有时又别开生面,自铸伟词。“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是化用韩诗“见客人来和羞走,手搓梅子映中门”但李清照的词不仅比原诗声调美,有韵律,读来上口。而且那种和羞而走,走而复回,倚门回首的动作、神情、心理,都刻划得淋漓尽致。而《如梦令》中的“绿肥红瘦”,《蝶恋花》中的“柳眼桃腮”《念奴娇》中的“宠柳娇花”都因造语新奇而获得广泛的好评。

李清照在语言上的成就,代表了北宋文人词语言的新高度。柳永曾在语言的出新上获得一定的成功,但他在引用俚言信语时,未能摒弃其中芜杂庸俗的成分,使得李清照说他:“词语尘下”。秦观曾提炼出一种优美而精炼的文学语言,但缺乏民间语言的生动活泼;李清照从口语中吸收有生命力有表现力的成分,创立了生动、清新的语言风格,这对发扬民间词的优良传统、坚持词健康发展的方向,是一个重大贡献,对宋词的发展起了良好的影响。

3. 爱国主义思想

易安诗文中所流露的爱国主义思想,目前学者们基本上已达成共识。有的学者认为她的词只是“表现了低沉消极的时代情绪”(《文学评论》1961年第2期,第76页);有的学者虽不否认其词的爱国主义思想,但仅限于其后期词,认为她早期词作中更多是离情别恨和相思恋情。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可惶居”的逃难生活,国破家亡的惨痛遭遇,“凄凄惨惨戚戚”就是对词人此时心境的最好描述。“倚遍栏杆,只是无情绪”、“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后来,对现实极端失望的女词人就干脆“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这也正是后世文人对李清照极不满意的地方,也因此判定只是个人消极时精神的流露,而并没有爱国主义思想。

但我们在此必须指出的是,这充满“愁和泪”的词,正是李清照作为社会清醒者的可贵标志。这“愁和泪”里,正蕴含着她绵绵深长的故国之思、家国之痛。我们且看她的后期词作《永遇乐·落日熔金》: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在这样一个风和日丽、相邀游玩的初春佳节里,词人却忧心忡忡,突兀的提出:“次第岂无风雨?”这几乎是对上文语义的完全翻转,读者至此也随之突然一震:李清照难道真是担心自然的风雨吗?显然不是。作者在此顿挫是有弦外之音的。李清照虽为一女子,但爱国之心却使她始终忧心国事,南宋小朝廷却苟安江南荒淫享乐,不思恢复,词人深感忧虑。面对元宵这一传统佳节,词人想到的不是个人的醉生梦死,及时享乐,而是家国之思,是“中州盛日”的往昔场景:“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在个人今昔的变化对比中她抒写了深挚的故国之思和流亡之痛。以至于南宋著名诗人刘辰翁读此词时“为之涕下”、“每闻此词,辄不自堪”,可见其爱国主义思想之感人至深。这种对于故乡的思念和对国事的忧虑,难道仅仅只是个人的“哀伤愁苦”而不是更为积极的因素吗?而李清照《蝶恋花·永夜恹恹欢意少》则更直接的抒发了其故国之思:“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莫插花

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在这漫漫长夜里,词人或因故国之思而难以入睡,或在睡眠中还在思念故乡,认取长安道。而一句“空梦长安”,又包含了词人多少的心酸与无奈。其后词人却转而开始描写美好春色,如美酒、酸梅,让人感觉她的心情是轻松愉快的。但故国的哀痛绵绵深长,在词人这故作轻松的抒写背后,终究藏不住那早已是刻骨铭心的家国之思、身世之感,“可怜春似人将老”,其颓废心境在我们面前一览无余。

我们知道,李清照是一个主张抗战,热望收复失地的爱国女子,但以赵构为首的封建统治阶级却一味委屈求和,割地赔钱在所不惜,李清照的故国梦似乎离她越来越远,而作为一个封建女子,“论政”已被视为大逆不道,干预政治更是不允许。在这种情况下,她的词作不可避免的充斥了太多的愁和苦。生在这样一个奴性十足、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剧时代,莫说是一个孤身飘零,无依无靠的落难女子了,就是辛弃疾、陆游这样的伟男子,也不免壮志难酬,无可奈何的产生一些饮酒游仙的消极情绪:“人生行乐耳,身后虚名,何似生前一杯酒”(《洞歌仙》)。因此清照词中所流露出来的愁苦情绪,不正可视为她故国之思的曲折反映吗?在经历了国破家亡的惨痛遭遇后,李清照其后期词还是毫无疑问的粘上了爱国主义的影子,流露出了深深的思乡之情。对于一封建社会女子来说,这已经极为不易。

结论

秀丽隽永的美学特点,独特的语言艺术,真挚朴素的情感和后期伤怀的爱国主义思想,构成了李清照词独特的艺术特色。她以独特的风格和词品,继承和发展了婉约词派,奠定了她在词史上一流作家的重要地位,取得了“不徙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的成就。因此,她的作品才盛传不衰,具有永久的艺术生命力,流风余韵,绵延千载,影响和沾溉了历代无数作家和读者。

李清照的文学作品在思想、艺术上也有其局限和不足,调子比较低沉,感情比较柔弱,但是,瑕不掩瑜,从总体说来,李清照的诗词艺术还是精湛高妙的。我们可以在她作品的字里行间,在中国文学千百年的发展史上找到她的身影,听到她的声音。

参考文献

[1] 李汉超.《李清照词赏析》[M],辽宁大学出版社,1982年4月版.

[2] 张晶.《歌吟——宋代词人的感情世界》,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

[3] 济南社科所. 《清照研究论文集》,中华书局出版社,1984年5月第1版.

[4] 人民文学出版社.《唐宋词鉴赏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5月第1版.

[5] 刘瑜.《李清照词赏析》,广西出版社,1990版.

[6] 陈祖美.《李清照作品赏析》, 巴蜀书社出版社,1996版.

[7] 王仲闻. 李清照集校注[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8] 陈祖美.李清照评传[M],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9] 刘忆萱.李清照研究论文选·论李清照的爱国主义思想[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致谢

本论文是在尊敬的陈艳梅老师的亲切关怀与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在此,向她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正是在她耐心指导下我才能顺利完成我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也得到了其他关心和支持我的老师的帮助和指点,才得以完成,在此也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工作繁忙,得到家人的理解与支持,我心感动,衷心祝愿我的家人幸福安康!通过三年的学习,不仅提高了我的学历层次和知识水平,优化了个人的知识结构,而且极大地提升了我的教学水平。虽然仍有很多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学习和补充,但我已感到无尽的满足与自豪。我也非常愿意再学习、再教育,更希望宿州学院能够提供更广阔的舞台为我们这些渴望知识与技能的人发挥我们无尽的才华。

再次谢谢宿州学院!谢谢辛劳的各位老师!

分类号:2012届成人高等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

题目: 浅谈李清照词的艺术特点

作 者 姓 名: 陈 静

教学点名称: 校本部

所 学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指导教师姓名: 陈艳梅

指导教师职称: 副教授

摘 要

李清照是我国南北宋之交的一位著名女词人,也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有着特殊地位的女文学家。历代以来对其词作的艺术成就,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李清照把女性的柔情美,诗人的理想美和性格的阳刚美融为一体,形成自已独特的艺术个性:婉中见直,柔中有刚。即前人所云“李易安词无铅粉气”,“能脱尽闺阁气”。她的“易安体”词对我国古典诗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地影响,被推为“婉约之宗”。

关键词: 李清照;内外俱美;语言特点;爱国主义思想

目 录

引言 ............................................................................................................................................ 1

1. 内外俱美 ............................................................................................................................... 2

2. 语言特点 ............................................................................................................................... 4

3. 爱国主义思想 ....................................................................................................................... 6

结论 ............................................................................................................................................ 8

参考文献 .................................................................................................................................... 9

致谢 .......................................................................................................................................... 10

引言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被誉为南宋婉约派宗主。李清照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严分词与诗的区别,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艺术风格独特,形式上善用对比、白描手法,状物抒情,细腻精巧,曲折尽意,语言清新自然,音律和谐优美,在两宋词坛上独树一帜,被称为“易安体”,把婉约词推向高峰,对后世影响很大。其词现存七十多首,总体来看完整地反映了李清照一生的情感轨迹。前期作品多写其悠闲生活、闺房相思,内容缺乏深意。如《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点绛唇》(蹴罢秋千)等都表现对爱情的向往和对自然景物的喜爱,韵调优美,风格热情明快。后期多抒发孤寂凄凉的身世之感,情调感伤,并寄寓了对中原故土的怀念之情,风格曲折深隐、哀婉凄凉。如《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等,在对故乡的怀念中,表达一定的爱国感情。本文将从李清照词作的内外俱美艺术魅力、细致的语言特点和后期流露的爱国主义思想三个方面来论述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1. 内外俱美

李清照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婉约词的杰出代表。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曾写道:“清照以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帙无多。固不能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可见,赞美之词溢于言表。

首先,我们来看李清照对自己外在美的表现,在李清照作品中,以花喻人是她惯用的手法,我们就选几首来看清照是怎样认识自己的外在美的。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划金钩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点绛唇》)

这首词上片为我们刻画了一位天真活泼、憨态可掬的娇美少女形象。她有似锦的青春年华充满生命的青春之美。词中“露浓花瘦”语意双关。“露浓”表明时间是在早晨,“花瘦”说明花未开,含苞待放。未开之花更富于魅力,再加上露珠的镶嵌和晨曦的映照,五彩缤纷,晶莹剔透,美不胜收。这不正是作者拿如花似锦的青春年华的象征吗?词的下片为我们展示这个少女的性格特征。她见到客人时有羞怯的一面,又有“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机灵顽皮。在封建社会,女子是不准抛头露面的,而身为大家闺秀的李清照却刻意渲染“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顽皮可爱。

我们再来欣赏一首词:“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渔家傲》)

作者对寒梅作了总体的勾勒之后,又以生花之妙笔点染了她的形象美和神态美,从而使读者进一步领略其象外之象,韵外之致。在上片起首二句之后,也就是在总的勾勒寒梅形象的基础之上,紧接着用“香脸半开娇旖旎”比喻她含羞带笑,娇柔妩媚的美人面容;用“玉人浴出新妆洗”形容她如同刚出浴的美人那样娇洁。这里句句写梅也是句句写人,妙处是梅与人、景与情水乳交融,化为一体,把梅花写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从而也展示出青春少女晶莹剔透之美。结尾处又点出“此花不与群花比”,与众不同,自我欣赏生命之美。

其次,我们来谈谈李清照对自己内在美的表现。人们赞赏李清照,更注重其作品中的“神骏”,这才是李清照内在才情、格调的内美的体现。

前面我们举出了《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这首词,词末有“此花不与群花比”一句。这句堪与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比美,有异曲同工之妙。“此花”韵胜、格高,

自然不屑于和这些“群花”类比的,言外之意,作者已将梅花人格化,实际上写出了作者本人那种贞洁自立,“冒雪报春”的坚美姿质和高贵品性,同时,作者那超人的才情,高雅的格调自然地流露出来了。还有,《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中“不知蕴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这里作者也是将梅花视为知己,不仅将梅花人格化,而且将它个性化,作者的妙笔把高洁的梅魂与其超拔脱俗的情操两厢契合,融为一体。从这里,我们自然地感受到了作者的内在气质。当然李清照还有其他的“高洁”之句,如“自是花中第一流”、“疏影尚风流”等等。

以上我们是对李清照的内美的认识,实际上外美与内美是不可分的,它们融为一体,形成李清照独特的自我生命审美价值,也形成了李清照词作中风格隽秀、内外俱美的艺术特点。

2. 语言特点

李清照的词独具风格,清新自然而又富有表现力。词不同于诗,词本身是用来歌唱的。这就要求词的语言大众化,口语化,既便于唱,又便于听。易安词的语言尤其注重了词的这一本色要求,这构成了易安词在艺术上的又一重要特色。

(一)以口语入词。她的语言明白家常,能“以寻常话度入音律”,推陈出新,化俗为雅。李清照能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如“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行香子》),全是口语,似信手拈来,全无雕饰斧凿痕迹。但细细品来,却又词蕴深意,言外有情。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知否”一语,在日常对话中可谓平平,并无诗趣。但词人怀着伤时惜花的心情,向侍女急切发问,而得到:“海棠依旧”这漠不关心的平淡回答之后,用“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来收煞全词。“知否,知否?”同富有独创性的“绿肥红瘦”相配合,使人觉得叠得有韵味。不耐烦的口气宛然在耳,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词人无名的懊恼,无限的凄惋,成为著名的神来之笔。

(二)富有音乐之美。李清照指出“歌词分五音,又分无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可见她自己既有高深的音律造诣,又特别注重语言的锤炼,讲究语言的“音律”美。她的创作实践了自己的理论。她特别擅长运用双声叠韵来创造语言的音韵美。

《声声慢》开拍连用十四个迭字,除了“觅觅”、“冷冷”之外,全是齿声字,读来齿牙敲击,短促轻细,造成了一种凄清的效果,用来表现词人孤寂、凄苦的复杂心理状态是再合适不过的。而最后几句”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生动地表现了忧心愁怅的情绪。这些双声迭韵字在音节、情调及气象营造方面,与内容紧密配合,续来朴素自然,不露痕迹,得到历代词评家好评。、“真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但李清照“用字奇横而不妨音律”,格守词律又能挥洒自如,充分说明李清照语言功力的娴熟精深。

她还善于运用排比、反复,来强化词的便于唱听的本色,体现词的音韵美,如“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行香子》),“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行香子·七夕》)。

读李清照的词,使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韵律美,或疏缓、或紧促,皆声情并茂,音韵和谐。

(三)化典而自铸伟词。李清照语言的独创性,还表现在用典上。她的词中有不少语言是从前人的诗、词乃至散文的句子而来的,如《凤凰台上民吹箫》中“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是化用刘义庆《幽明录》中刘晨、阮肇之离天台比拟赵明诚之离家。她还善于对前人词句进行巧妙的改造而赋予新意,有时又别开生面,自铸伟词。“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是化用韩诗“见客人来和羞走,手搓梅子映中门”但李清照的词不仅比原诗声调美,有韵律,读来上口。而且那种和羞而走,走而复回,倚门回首的动作、神情、心理,都刻划得淋漓尽致。而《如梦令》中的“绿肥红瘦”,《蝶恋花》中的“柳眼桃腮”《念奴娇》中的“宠柳娇花”都因造语新奇而获得广泛的好评。

李清照在语言上的成就,代表了北宋文人词语言的新高度。柳永曾在语言的出新上获得一定的成功,但他在引用俚言信语时,未能摒弃其中芜杂庸俗的成分,使得李清照说他:“词语尘下”。秦观曾提炼出一种优美而精炼的文学语言,但缺乏民间语言的生动活泼;李清照从口语中吸收有生命力有表现力的成分,创立了生动、清新的语言风格,这对发扬民间词的优良传统、坚持词健康发展的方向,是一个重大贡献,对宋词的发展起了良好的影响。

3. 爱国主义思想

易安诗文中所流露的爱国主义思想,目前学者们基本上已达成共识。有的学者认为她的词只是“表现了低沉消极的时代情绪”(《文学评论》1961年第2期,第76页);有的学者虽不否认其词的爱国主义思想,但仅限于其后期词,认为她早期词作中更多是离情别恨和相思恋情。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可惶居”的逃难生活,国破家亡的惨痛遭遇,“凄凄惨惨戚戚”就是对词人此时心境的最好描述。“倚遍栏杆,只是无情绪”、“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后来,对现实极端失望的女词人就干脆“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这也正是后世文人对李清照极不满意的地方,也因此判定只是个人消极时精神的流露,而并没有爱国主义思想。

但我们在此必须指出的是,这充满“愁和泪”的词,正是李清照作为社会清醒者的可贵标志。这“愁和泪”里,正蕴含着她绵绵深长的故国之思、家国之痛。我们且看她的后期词作《永遇乐·落日熔金》: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在这样一个风和日丽、相邀游玩的初春佳节里,词人却忧心忡忡,突兀的提出:“次第岂无风雨?”这几乎是对上文语义的完全翻转,读者至此也随之突然一震:李清照难道真是担心自然的风雨吗?显然不是。作者在此顿挫是有弦外之音的。李清照虽为一女子,但爱国之心却使她始终忧心国事,南宋小朝廷却苟安江南荒淫享乐,不思恢复,词人深感忧虑。面对元宵这一传统佳节,词人想到的不是个人的醉生梦死,及时享乐,而是家国之思,是“中州盛日”的往昔场景:“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在个人今昔的变化对比中她抒写了深挚的故国之思和流亡之痛。以至于南宋著名诗人刘辰翁读此词时“为之涕下”、“每闻此词,辄不自堪”,可见其爱国主义思想之感人至深。这种对于故乡的思念和对国事的忧虑,难道仅仅只是个人的“哀伤愁苦”而不是更为积极的因素吗?而李清照《蝶恋花·永夜恹恹欢意少》则更直接的抒发了其故国之思:“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莫插花

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在这漫漫长夜里,词人或因故国之思而难以入睡,或在睡眠中还在思念故乡,认取长安道。而一句“空梦长安”,又包含了词人多少的心酸与无奈。其后词人却转而开始描写美好春色,如美酒、酸梅,让人感觉她的心情是轻松愉快的。但故国的哀痛绵绵深长,在词人这故作轻松的抒写背后,终究藏不住那早已是刻骨铭心的家国之思、身世之感,“可怜春似人将老”,其颓废心境在我们面前一览无余。

我们知道,李清照是一个主张抗战,热望收复失地的爱国女子,但以赵构为首的封建统治阶级却一味委屈求和,割地赔钱在所不惜,李清照的故国梦似乎离她越来越远,而作为一个封建女子,“论政”已被视为大逆不道,干预政治更是不允许。在这种情况下,她的词作不可避免的充斥了太多的愁和苦。生在这样一个奴性十足、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剧时代,莫说是一个孤身飘零,无依无靠的落难女子了,就是辛弃疾、陆游这样的伟男子,也不免壮志难酬,无可奈何的产生一些饮酒游仙的消极情绪:“人生行乐耳,身后虚名,何似生前一杯酒”(《洞歌仙》)。因此清照词中所流露出来的愁苦情绪,不正可视为她故国之思的曲折反映吗?在经历了国破家亡的惨痛遭遇后,李清照其后期词还是毫无疑问的粘上了爱国主义的影子,流露出了深深的思乡之情。对于一封建社会女子来说,这已经极为不易。

结论

秀丽隽永的美学特点,独特的语言艺术,真挚朴素的情感和后期伤怀的爱国主义思想,构成了李清照词独特的艺术特色。她以独特的风格和词品,继承和发展了婉约词派,奠定了她在词史上一流作家的重要地位,取得了“不徙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的成就。因此,她的作品才盛传不衰,具有永久的艺术生命力,流风余韵,绵延千载,影响和沾溉了历代无数作家和读者。

李清照的文学作品在思想、艺术上也有其局限和不足,调子比较低沉,感情比较柔弱,但是,瑕不掩瑜,从总体说来,李清照的诗词艺术还是精湛高妙的。我们可以在她作品的字里行间,在中国文学千百年的发展史上找到她的身影,听到她的声音。

参考文献

[1] 李汉超.《李清照词赏析》[M],辽宁大学出版社,1982年4月版.

[2] 张晶.《歌吟——宋代词人的感情世界》,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

[3] 济南社科所. 《清照研究论文集》,中华书局出版社,1984年5月第1版.

[4] 人民文学出版社.《唐宋词鉴赏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5月第1版.

[5] 刘瑜.《李清照词赏析》,广西出版社,1990版.

[6] 陈祖美.《李清照作品赏析》, 巴蜀书社出版社,1996版.

[7] 王仲闻. 李清照集校注[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8] 陈祖美.李清照评传[M],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9] 刘忆萱.李清照研究论文选·论李清照的爱国主义思想[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致谢

本论文是在尊敬的陈艳梅老师的亲切关怀与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在此,向她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正是在她耐心指导下我才能顺利完成我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也得到了其他关心和支持我的老师的帮助和指点,才得以完成,在此也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工作繁忙,得到家人的理解与支持,我心感动,衷心祝愿我的家人幸福安康!通过三年的学习,不仅提高了我的学历层次和知识水平,优化了个人的知识结构,而且极大地提升了我的教学水平。虽然仍有很多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学习和补充,但我已感到无尽的满足与自豪。我也非常愿意再学习、再教育,更希望宿州学院能够提供更广阔的舞台为我们这些渴望知识与技能的人发挥我们无尽的才华。

再次谢谢宿州学院!谢谢辛劳的各位老师!


相关文章

  •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 <大 学 语 文>课 程 教 学 大 纲 编写者:刘淑霞 审核者:邓晓成 课程代码:LB001A/LX028A 适用专业:非中文专业 参考学时:40学时 先修课程:无 参考书目:<大学语文>,王步高,丁帆,南京大学出 ...查看


  • 李清照的艺术成就
  • 李清照是中华诗史上杰出的女作家.她诗.词.文.赋.金石.书.画无所不精,而尤以词的艺术成就最为突出.王 工笔画李清照的<碧鸡漫志>称:"易安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若本朝妇人,当推文采第 ...查看


  • 论李清照李煜词风格的同异
  • 2003年12月第19卷第4期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malof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Beijing (SocialSciencesEdition) Dec.2003VoLl9 No ...查看


  • 简述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作业3---2
  • 作业三:思考题11:简述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颗明星,她以突出的才能另辟天地,形成了易安体艺术格调的独特性.李清照的词生动地展现了她的生命历程和情感历程,无论哪一时期的作品,李清照都能写得独具韵味.真切动人,因此, ...查看


  • 声声慢说课稿
  • <声声慢>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的<声声慢>.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介绍.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过程五个部分来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课文特点 闺怨主题是唐宋诗词 ...查看


  •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宋代文学
  • 第五编 宋代文学 绪 论 一.填空 1."四大书院"指. 和 . 2.提出"以俗为雅"命题的有. . 3.叶夑<原诗>说:"为唐诗之一大变,其力大,其思雄,崛起特为鼻祖.宋之 . ...查看


  •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 宋代文学 1
  • 第五编 宋代文学 绪 论 一.填空 1."四大书院"指. 和 . 2.提出"以俗为雅"命题的有. . . 3.叶夑<原诗>说:"为唐诗之一大变,其力大,其思雄,崛起特为鼻祖.宋之 ...查看


  • 微课教学设计
  • 一般"愁"字别样情--微课讲稿-李清照<声声慢>鉴赏要点分析 一般"愁"字别样情--李清照<声声慢>鉴赏要点分析(微课讲稿--自写) 3.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著 ...查看


  • 写意中的细腻李清照词[点绛唇]解读
  • 第3卷第4期 2005年12月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ournalofHuaihaiInstituteofTechnology(Humamtjes&soclalsc㈨cesEditi.n)VoI.3No.4Dec.2005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