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作业3---2

作业三:思考题11:简述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颗明星,她以突出的才能另辟天地,形成了易安体艺术格调的独特性。李清照的词生动地展现了她的生命历程和情感历程,无论哪一时期的作品,李清照都能写得独具韵味、真切动人,因此,人们将李清照这种独具韵味的风格称之为易安体。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宋代杰出的文学家,因为鲜明的个性风格和特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被称作“易安体”。她的词作凭借独特的艺术特色,取得了很高的造诣:首先,从题材到风格形成了以婉约柔媚为主的女性化特点,展现了一个在那个时代十分特殊的知识女性的心灵世界;其次,她的词能够集雅俗于一体,将极精美雅致的画面与极通俗真切的情事结合在一起;在语言方面,李清照的词既造句精巧,又善于生动地化用口语,贴切自然,通俗流畅,富有韵律之美。

【关键词】 李清照;词;艺术特色

李清照是我国南北宋交替时著名的女词人。她出生于一个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博古通今、多才多艺,擅长诗文;母亲王氏,知书善文,也是当时的才女。父母给了她宽松的家庭氛围和教育环境,为李清照的成长提供了自由的土壤,使得她所受到的教育并不是普通女子所能

相比的。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也是当时一个很有才气的文人,给她带来了许多的温馨浪漫与诗情画意,两个人志趣相投,志同道合,经常一起饮酒赏花做词。出生在名门的李清照,从小就喜爱诗词,她过目不忘,博览群书,学识渊博,才华出众,擅长文赋,精通音律,擅作书画,尤其以词的艺术成就为最高。她的词自问世以来,赢得了广泛赞誉,对我国古典诗词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流传至今,仍然绽放光彩。她的作品有着鲜明的个性特点,并且每一个特点都是多面的、立体的。无论是感情的抒怀,意境的选择、语言的提炼、还是创作的技巧,都有独到之处。李清照的词作,字字句句都体现出了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婉约文风。本文以李清照不同时期的几首代表作为根本,对她词作的艺术特色,做一些简要的分析。 在李清照之前虽然有许多诗人、词人,做了很多反映闺中妇人的词,但却是对闺妇情感思想的一种临摹和揣测,其诗词停滞于便面,无法体现贴切真实的思想感情,而李清照却以她自身的女性身份和特殊经历为前提,塑造出了前所未有的女性形象。她运用女性特有的婉约,结合其与生俱来的刚毅之气,赋予了词新的元素,为当时日渐枯竭的文坛注入了新的活力。她的词几乎每一首中都塑造了一个形象生动、呼之欲出的女主人公形象,这是一种女性的自我描写、自我记叙,因而也更能打动人。作品中的抒情女主人公随着女词人的成长一起成长,一同经历,在不

同的人生阶段有着不同的性格特征,这也同另一个层面反映出了李清照的思想、文笔岁月的磨砺中在不断趋向成熟,走向自我。 少女时期的李清照,充分享受着舒适的生活和父母的宠爱,接受着良好的文化熏陶,所以,她早期词作中的女主人公很多都是天真无邪、淘气可爱的清纯少女形象。如她在早期所做的《点绛唇》写道,“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就真切无比地塑造了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女情窦初开、春心萌动、顽皮淘气的可爱模样,我们读起来,面前似乎真能出现一位身着罗裳、天真活泼的大家闺秀形象。 婚后的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志趣相投、两情相悦、情深意笃,但又苦于不能日日厮守,所以,这时期她的作品中,少了少女的娇羞与无忧无虑。开始大胆地描写夫妻之间的相亲相爱,抒发妻子思念丈夫的绵绵愁绪,展现此时李清照笔下的女主人公都是对生活充满向往,深情朴实、优美清丽的少妇形象。如新婚不久所做的《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教郎比比看。”就为我们真实地塑造出了一个婚后沉浸在甜美爱情中的美丽少妇形象,让人羡慕不已。再如小令《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头,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首为离家远行的丈夫而做的词,强烈的抒发了对丈夫的深情至爱和相思之苦,深沉热烈,从中也能看出女词人的坦率与大胆,这在当时的封建社会是没有几家妇女能够做得到的,我在这里权且把这点理解为是她的个性宣言!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夫妇两地分离,两人饱尝了离别之苦,此后不久,至亲至爱的丈夫不久也病故身亡,离她而去,这成为了李清照词风前后期的分界线。连续的沉重打击以及忧国忧家的现实状况,让她尝遍了生活的凄苦,因而她的词风也没有了从前的清丽、明快,而是充满了悲凉、痛楚,词中的抒情女主人公也从清纯少女、清丽少妇,变成了一个凄楚悲伤孤独的老妇人。如《添字采桑子〃窗前谁种芭蕉树》中“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正是写在国家危难、家庭破灭的时候,深深地表现了词人对故国家园无限怀念和孤寂哀愁的感情。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声声慢》)活脱脱刻画出了这位老词人面临金兵入侵、国土沦丧、人民流离失所、朝政腐败、独守残年的种种大苦大悲的凄惨形象。 李清照用她自身的经历和思想来写词,充分利用“词”这样一种文学形式,塑造了个性鲜明的旧时代知识女性的独特形象,从各个侧面展现了一个封建时代的知识女性特殊而完整的心灵世界和人生历程,并真切地倾注了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成为对我国古代文学的一大贡献。李清照的

词,不是优美词藻的刻意堆砌,也不是语言的精雕细琢,看似在不经意间信手拈来的诗词,脍炙人口,情真意切,更加显现出了她不凡的才气。她常常用白描的手法来表现对周围事物的敏锐感触,刻画细腻、微妙的心理活动,表达丰富多样的感情体验,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在她的词作中,真挚的感情渗透在字里行间之中,在艺术上又不失高雅与精美。她独特于其他词人的地方,很大一个方面就是她常常选取日常的生活琐事、选取最普通最平常的景物和事情,更重要的是倾注女主人公饱满的情感,来塑造形象和抒发感情,使她的词在艺术上既高雅又通俗。 如《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在这首小令中,词人好像只是简简单单地写一场暴风雨过后的场景,只有短短三十三个字,却传神地将词人惜春、叹春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也透出了作者以花自喻,慨叹自己青春易逝的烦恼。这样一幅极其普通和熟悉的生活场景用李清照的传神之笔,描画得充满活力,曲折委婉,而又不露痕迹,充分显示了她的超凡表现力和艺术才华。 再比如她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首词情意深切构思新颖作者运用“薄雾、浓云、瑞脑、金兽、玉枕、纱橱”等一系列色彩

词,不是优美词藻的刻意堆砌,也不是语言的精雕细琢,看似在不经意间信手拈来的诗词,脍炙人口,情真意切,更加显现出了她不凡的才气。她常常用白描的手法来表现对周围事物的敏锐感触,刻画细腻、微妙的心理活动,表达丰富多样的感情体验,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在她的词作中,真挚的感情渗透在字里行间之中,在艺术上又不失高雅与精美。她独特于其他词人的地方,很大一个方面就是她常常选取日常的生活琐事、选取最普通最平常的景物和事情,更重要的是倾注女主人公饱满的情感,来塑造形象和抒发感情,使她的词在艺术上既高雅又通俗。 如《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在这首小令中,词人好像只是简简单单地写一场暴风雨过后的场景,只有短短三十三个字,却传神地将词人惜春、叹春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也透出了作者以花自喻,慨叹自己青春易逝的烦恼。这样一幅极其普通和熟悉的生活场景用李清照的传神之笔,描画得充满活力,曲折委婉,而又不露痕迹,充分显示了她的超凡表现力和艺术才华。 再比如她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首词情意深切构思新颖作者运用“薄雾、浓云、瑞脑、金兽、玉枕、纱橱”等一系列色彩

浓重的景物事物通过描述重阳佳节女词人独自一人把酒赏菊的情景利用巧妙的比喻将“人比黄花瘦”的相思之苦展现得淋漓尽致沉重而高雅亲切而感人,深深地烘托了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强有力地表达了思念丈夫的无限寂寞与苦闷心情。 李清照的白描,除了真实逼真以外,还具有深沉、含蓄、婉曲的特点,所以读来没有丝毫的平凡乏味。如《行香子》“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虽然只是用日常口语描述天气,却让人不由得联想起人世间的风云变幻以及爱情的悲欢离合,起起伏伏。很平常的天气变化,在李清照的笔下,充满了叫人想象和思考的东西。 李清照的词非常富有表现力,语言上既新奇浅显,又善用口语、俗语,读起来明白易懂,又不失和谐流畅。 造句的精巧方面,最经典的应该属李清照晚年所做的千古绝唱《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首词之所以能够成为千古绝唱,与它独特的语言艺术是分不开的。开始的三句,连用14个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情感和意境上,一层比一层深刻,一层比一层凝重,增强了吟唱的音韵效果,使全词顿挫凄绝,如泣如诉,将词人晚年的孤独凄凉

处境抒写得淋漓尽致,造成了浓重的氛围;“守着窗儿”以下,完全口语化,表现出非常丰富的感情;最后一句“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更是直截了当地呐喊,刻骨铭心,仿佛是灵魂的呼喊,震颤人心。整首词中,用的都是我们熟悉的字和词,甚至口语,没有一个难字,但却显得格外朴素、真切。 李清照词的语言,很多时候如行云流水,充溢着诗情画意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如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怨王孙》)、“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一剪梅》)、“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菩萨蛮》)„„这些语言通俗晓畅脱口而出,让人觉得清新而不失亲切,看不出作者刻意钻研揣摩的痕迹,给人留下的是“巧夺天工”的震撼,处处体现出词人独特的语言技巧。 李清照的词读来通俗易懂,自然率真,就是文学水平最一般的人,也能读懂、听懂她的词,但是又不是我们的白话,远远高出于日常口语。这是因为李清照是在口语的基础上,进行了提炼和加工。仿佛毫不经意,冲口而出,但却十分耐人寻味和咀嚼。她大胆地将日常口语写进词中,然后经过艺术的加工,化俗为雅,意义翻新。她用极寻常的词语刻画典型的形象,表现复杂的意义和深刻的内心情感,叫人一读就懂,而又百读不厌。她的一些脍炙人口的词,用的都是很平常的词语,例如《如梦令》中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知否”一词,来自于日常的对话

用语中,并没有什么特别,但“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做为整首词的结尾,却与作者新创的“绿肥红瘦”一结合,就体现出了不俗的清新奇颖,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词人惜春伤春的烦恼。 “绿肥红瘦”一词,更是神来之笔——“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瘦”二字,本来极为普通,简直平常得不得了,没有什么文学色彩,但一经李清照雕琢,就大不一样了。她把“肥”、“瘦”两个形容词巧妙地与“绿”、“红”搭配,并把“绿”、“红”两个形容词当成名词使用,不但形象地写出了风雨过后绿叶肥茂、红花凋残的景象,而且十分生动传神地表达了寂寞深闺中少妇怜春、惜春的细腻感情,做到了贴切又深刻,平平常常的四个字,经词人的搭配组合,显得色彩鲜明、形象生动。 再如“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风凰台上忆吹萧》)。似乎是絮絮道来,但仔细体味,却包含着丰厚的意义,作者心中的凄苦无奈,尽在不言中。“愁损离人,不惯起来听”(《添字采桑子》),“牵牛织,莫是离中,甚霎而儿晴、霎儿雨、霎儿风。”(《行香》),“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宠柳骄花”(《念奴娇》),“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永遇乐》)等,几乎全是口语,随口说出,没有一点雕琢的痕迹,但是细细品味起来,却又蕴含着深深的情意在里面,做到了生动又浅近,天然又淡雅。又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

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首词仿佛一气呵成,语言流畅,笔调轻松,用日暮、溪亭、花、鸥鹭等词语,勾勒出一幅五彩斑斓的画面;又用“回”、“误入”、“争渡”、“惊起”等动词,渲染出欢快轻松的氛围,把景、物、人、情融合在一起,引起读者的愉快联想,从而形成一种耐人寻味的意境。整首词表现得清新隽永、自然天成。李清照明白如话、清新自然的语言在其词中比比皆是,她善于从平常口语中挑选最准确、最生动的语言来表达,能够在平易中显现其高深的艺术造诣,浅近中显现杰出的文采。她词中的语言看起来很平常,读起来似乎朴素,但却是化俗为雅后的精致巧妙。清新与朴素,自然与淡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成为李清照词作语言方面的可贵之处和魅力所在。 因为李清照自幼精通音律,所以做起词来,她就能在随意之间铸造出精湛的声音韵律来。她凭借很高的音律造诣,利用语言本身的自然节奏来表达深厚的情感,诗词简易明了,但却朗朗上口,像一首首充满节奏的歌曲。所以,读李清照的词,使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韵律美和节奏感。例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整首词,一韵到底,节奏明快,给人一种愉快、轻松的享受。另外,她的词中很喜欢用叠字、叠句来增强词的音乐性,如“知否,知否?”、“争渡,争渡”、“寻寻觅

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霎儿雨,霎儿风”等等,这些句子大多同句重复,或者在字数不变的情况下,只改换一两个字,因而音调和谐,句式整齐,语气流畅,节奏明快,既能把词人或愉快或凄苦的感情充分表达出来,又合乎词的格律,富有音乐之美,使作品更接近口语,更接近生活,更能充满真情实意。李清照还喜欢在词作中使用对偶句,如“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等等,都是对偶句,浅白易懂,抑扬顿挫、圆润流畅,因而声韵和谐。她用这样的句子来写自己的心情和感受,不但读起来明白如话,听起来也有明显的声调美。我想也正是因为如此,李清照的词时至今日仍然能够受到许许多多像我一样的爱好文学的人的喜爱。 李清照因为她高超的艺术造诣和个性特点,成为我国古代词坛上最杰出、最有影响力的女词人,也成为无数人的崇拜对象和学习榜样。她以娴熟的艺术技巧创作了许多优美的词章,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流传千古。她以自己丰富的创作和精美的词篇,灌以真情实感,塑造了一个连贯的从清纯少女到清丽少妇,再到悲凄孤独老妇人的封建社会女知识分子特殊形象,丰富了我国文学领域的人物画廊,为后人研究当时的社会风气,艺术流向等提供了宝贵的依据;她用自己的创作实践,赋予词以全新的内容,集雅俗于一体,做到了雅俗共赏;她又以女性特有的柔婉和丰富

的音律知识,形成了自己自然流畅、精巧贴切、和谐新奇的语言风格,成功铸造了“易安体”的艺术特色。她独特的创作风格和写作手法以及高超的语言技巧,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范本.鉴于我个人对李清照其人及其词理解的浅显,文章只能止步于此,但是我坚信,对李清照及其词作的研究,是一门永远没有止尽的学问。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创造力最强、艺术成就最高的女性词人。她以女性的身份,真挚大胆地表现对爱情的热烈追求,丰富生动地抒写自我的情感世界,不仅比“男子作闺音”更为真切自然,而且改变了男子一统文坛的传统格局,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

作业三:思考题11:简述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颗明星,她以突出的才能另辟天地,形成了易安体艺术格调的独特性。李清照的词生动地展现了她的生命历程和情感历程,无论哪一时期的作品,李清照都能写得独具韵味、真切动人,因此,人们将李清照这种独具韵味的风格称之为易安体。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宋代杰出的文学家,因为鲜明的个性风格和特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被称作“易安体”。她的词作凭借独特的艺术特色,取得了很高的造诣:首先,从题材到风格形成了以婉约柔媚为主的女性化特点,展现了一个在那个时代十分特殊的知识女性的心灵世界;其次,她的词能够集雅俗于一体,将极精美雅致的画面与极通俗真切的情事结合在一起;在语言方面,李清照的词既造句精巧,又善于生动地化用口语,贴切自然,通俗流畅,富有韵律之美。

【关键词】 李清照;词;艺术特色

李清照是我国南北宋交替时著名的女词人。她出生于一个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博古通今、多才多艺,擅长诗文;母亲王氏,知书善文,也是当时的才女。父母给了她宽松的家庭氛围和教育环境,为李清照的成长提供了自由的土壤,使得她所受到的教育并不是普通女子所能

相比的。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也是当时一个很有才气的文人,给她带来了许多的温馨浪漫与诗情画意,两个人志趣相投,志同道合,经常一起饮酒赏花做词。出生在名门的李清照,从小就喜爱诗词,她过目不忘,博览群书,学识渊博,才华出众,擅长文赋,精通音律,擅作书画,尤其以词的艺术成就为最高。她的词自问世以来,赢得了广泛赞誉,对我国古典诗词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流传至今,仍然绽放光彩。她的作品有着鲜明的个性特点,并且每一个特点都是多面的、立体的。无论是感情的抒怀,意境的选择、语言的提炼、还是创作的技巧,都有独到之处。李清照的词作,字字句句都体现出了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婉约文风。本文以李清照不同时期的几首代表作为根本,对她词作的艺术特色,做一些简要的分析。 在李清照之前虽然有许多诗人、词人,做了很多反映闺中妇人的词,但却是对闺妇情感思想的一种临摹和揣测,其诗词停滞于便面,无法体现贴切真实的思想感情,而李清照却以她自身的女性身份和特殊经历为前提,塑造出了前所未有的女性形象。她运用女性特有的婉约,结合其与生俱来的刚毅之气,赋予了词新的元素,为当时日渐枯竭的文坛注入了新的活力。她的词几乎每一首中都塑造了一个形象生动、呼之欲出的女主人公形象,这是一种女性的自我描写、自我记叙,因而也更能打动人。作品中的抒情女主人公随着女词人的成长一起成长,一同经历,在不

同的人生阶段有着不同的性格特征,这也同另一个层面反映出了李清照的思想、文笔岁月的磨砺中在不断趋向成熟,走向自我。 少女时期的李清照,充分享受着舒适的生活和父母的宠爱,接受着良好的文化熏陶,所以,她早期词作中的女主人公很多都是天真无邪、淘气可爱的清纯少女形象。如她在早期所做的《点绛唇》写道,“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就真切无比地塑造了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女情窦初开、春心萌动、顽皮淘气的可爱模样,我们读起来,面前似乎真能出现一位身着罗裳、天真活泼的大家闺秀形象。 婚后的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志趣相投、两情相悦、情深意笃,但又苦于不能日日厮守,所以,这时期她的作品中,少了少女的娇羞与无忧无虑。开始大胆地描写夫妻之间的相亲相爱,抒发妻子思念丈夫的绵绵愁绪,展现此时李清照笔下的女主人公都是对生活充满向往,深情朴实、优美清丽的少妇形象。如新婚不久所做的《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教郎比比看。”就为我们真实地塑造出了一个婚后沉浸在甜美爱情中的美丽少妇形象,让人羡慕不已。再如小令《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头,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首为离家远行的丈夫而做的词,强烈的抒发了对丈夫的深情至爱和相思之苦,深沉热烈,从中也能看出女词人的坦率与大胆,这在当时的封建社会是没有几家妇女能够做得到的,我在这里权且把这点理解为是她的个性宣言!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夫妇两地分离,两人饱尝了离别之苦,此后不久,至亲至爱的丈夫不久也病故身亡,离她而去,这成为了李清照词风前后期的分界线。连续的沉重打击以及忧国忧家的现实状况,让她尝遍了生活的凄苦,因而她的词风也没有了从前的清丽、明快,而是充满了悲凉、痛楚,词中的抒情女主人公也从清纯少女、清丽少妇,变成了一个凄楚悲伤孤独的老妇人。如《添字采桑子〃窗前谁种芭蕉树》中“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正是写在国家危难、家庭破灭的时候,深深地表现了词人对故国家园无限怀念和孤寂哀愁的感情。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声声慢》)活脱脱刻画出了这位老词人面临金兵入侵、国土沦丧、人民流离失所、朝政腐败、独守残年的种种大苦大悲的凄惨形象。 李清照用她自身的经历和思想来写词,充分利用“词”这样一种文学形式,塑造了个性鲜明的旧时代知识女性的独特形象,从各个侧面展现了一个封建时代的知识女性特殊而完整的心灵世界和人生历程,并真切地倾注了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成为对我国古代文学的一大贡献。李清照的

词,不是优美词藻的刻意堆砌,也不是语言的精雕细琢,看似在不经意间信手拈来的诗词,脍炙人口,情真意切,更加显现出了她不凡的才气。她常常用白描的手法来表现对周围事物的敏锐感触,刻画细腻、微妙的心理活动,表达丰富多样的感情体验,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在她的词作中,真挚的感情渗透在字里行间之中,在艺术上又不失高雅与精美。她独特于其他词人的地方,很大一个方面就是她常常选取日常的生活琐事、选取最普通最平常的景物和事情,更重要的是倾注女主人公饱满的情感,来塑造形象和抒发感情,使她的词在艺术上既高雅又通俗。 如《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在这首小令中,词人好像只是简简单单地写一场暴风雨过后的场景,只有短短三十三个字,却传神地将词人惜春、叹春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也透出了作者以花自喻,慨叹自己青春易逝的烦恼。这样一幅极其普通和熟悉的生活场景用李清照的传神之笔,描画得充满活力,曲折委婉,而又不露痕迹,充分显示了她的超凡表现力和艺术才华。 再比如她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首词情意深切构思新颖作者运用“薄雾、浓云、瑞脑、金兽、玉枕、纱橱”等一系列色彩

词,不是优美词藻的刻意堆砌,也不是语言的精雕细琢,看似在不经意间信手拈来的诗词,脍炙人口,情真意切,更加显现出了她不凡的才气。她常常用白描的手法来表现对周围事物的敏锐感触,刻画细腻、微妙的心理活动,表达丰富多样的感情体验,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在她的词作中,真挚的感情渗透在字里行间之中,在艺术上又不失高雅与精美。她独特于其他词人的地方,很大一个方面就是她常常选取日常的生活琐事、选取最普通最平常的景物和事情,更重要的是倾注女主人公饱满的情感,来塑造形象和抒发感情,使她的词在艺术上既高雅又通俗。 如《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在这首小令中,词人好像只是简简单单地写一场暴风雨过后的场景,只有短短三十三个字,却传神地将词人惜春、叹春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也透出了作者以花自喻,慨叹自己青春易逝的烦恼。这样一幅极其普通和熟悉的生活场景用李清照的传神之笔,描画得充满活力,曲折委婉,而又不露痕迹,充分显示了她的超凡表现力和艺术才华。 再比如她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首词情意深切构思新颖作者运用“薄雾、浓云、瑞脑、金兽、玉枕、纱橱”等一系列色彩

浓重的景物事物通过描述重阳佳节女词人独自一人把酒赏菊的情景利用巧妙的比喻将“人比黄花瘦”的相思之苦展现得淋漓尽致沉重而高雅亲切而感人,深深地烘托了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强有力地表达了思念丈夫的无限寂寞与苦闷心情。 李清照的白描,除了真实逼真以外,还具有深沉、含蓄、婉曲的特点,所以读来没有丝毫的平凡乏味。如《行香子》“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虽然只是用日常口语描述天气,却让人不由得联想起人世间的风云变幻以及爱情的悲欢离合,起起伏伏。很平常的天气变化,在李清照的笔下,充满了叫人想象和思考的东西。 李清照的词非常富有表现力,语言上既新奇浅显,又善用口语、俗语,读起来明白易懂,又不失和谐流畅。 造句的精巧方面,最经典的应该属李清照晚年所做的千古绝唱《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首词之所以能够成为千古绝唱,与它独特的语言艺术是分不开的。开始的三句,连用14个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情感和意境上,一层比一层深刻,一层比一层凝重,增强了吟唱的音韵效果,使全词顿挫凄绝,如泣如诉,将词人晚年的孤独凄凉

处境抒写得淋漓尽致,造成了浓重的氛围;“守着窗儿”以下,完全口语化,表现出非常丰富的感情;最后一句“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更是直截了当地呐喊,刻骨铭心,仿佛是灵魂的呼喊,震颤人心。整首词中,用的都是我们熟悉的字和词,甚至口语,没有一个难字,但却显得格外朴素、真切。 李清照词的语言,很多时候如行云流水,充溢着诗情画意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如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怨王孙》)、“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一剪梅》)、“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菩萨蛮》)„„这些语言通俗晓畅脱口而出,让人觉得清新而不失亲切,看不出作者刻意钻研揣摩的痕迹,给人留下的是“巧夺天工”的震撼,处处体现出词人独特的语言技巧。 李清照的词读来通俗易懂,自然率真,就是文学水平最一般的人,也能读懂、听懂她的词,但是又不是我们的白话,远远高出于日常口语。这是因为李清照是在口语的基础上,进行了提炼和加工。仿佛毫不经意,冲口而出,但却十分耐人寻味和咀嚼。她大胆地将日常口语写进词中,然后经过艺术的加工,化俗为雅,意义翻新。她用极寻常的词语刻画典型的形象,表现复杂的意义和深刻的内心情感,叫人一读就懂,而又百读不厌。她的一些脍炙人口的词,用的都是很平常的词语,例如《如梦令》中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知否”一词,来自于日常的对话

用语中,并没有什么特别,但“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做为整首词的结尾,却与作者新创的“绿肥红瘦”一结合,就体现出了不俗的清新奇颖,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词人惜春伤春的烦恼。 “绿肥红瘦”一词,更是神来之笔——“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瘦”二字,本来极为普通,简直平常得不得了,没有什么文学色彩,但一经李清照雕琢,就大不一样了。她把“肥”、“瘦”两个形容词巧妙地与“绿”、“红”搭配,并把“绿”、“红”两个形容词当成名词使用,不但形象地写出了风雨过后绿叶肥茂、红花凋残的景象,而且十分生动传神地表达了寂寞深闺中少妇怜春、惜春的细腻感情,做到了贴切又深刻,平平常常的四个字,经词人的搭配组合,显得色彩鲜明、形象生动。 再如“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风凰台上忆吹萧》)。似乎是絮絮道来,但仔细体味,却包含着丰厚的意义,作者心中的凄苦无奈,尽在不言中。“愁损离人,不惯起来听”(《添字采桑子》),“牵牛织,莫是离中,甚霎而儿晴、霎儿雨、霎儿风。”(《行香》),“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宠柳骄花”(《念奴娇》),“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永遇乐》)等,几乎全是口语,随口说出,没有一点雕琢的痕迹,但是细细品味起来,却又蕴含着深深的情意在里面,做到了生动又浅近,天然又淡雅。又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

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首词仿佛一气呵成,语言流畅,笔调轻松,用日暮、溪亭、花、鸥鹭等词语,勾勒出一幅五彩斑斓的画面;又用“回”、“误入”、“争渡”、“惊起”等动词,渲染出欢快轻松的氛围,把景、物、人、情融合在一起,引起读者的愉快联想,从而形成一种耐人寻味的意境。整首词表现得清新隽永、自然天成。李清照明白如话、清新自然的语言在其词中比比皆是,她善于从平常口语中挑选最准确、最生动的语言来表达,能够在平易中显现其高深的艺术造诣,浅近中显现杰出的文采。她词中的语言看起来很平常,读起来似乎朴素,但却是化俗为雅后的精致巧妙。清新与朴素,自然与淡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成为李清照词作语言方面的可贵之处和魅力所在。 因为李清照自幼精通音律,所以做起词来,她就能在随意之间铸造出精湛的声音韵律来。她凭借很高的音律造诣,利用语言本身的自然节奏来表达深厚的情感,诗词简易明了,但却朗朗上口,像一首首充满节奏的歌曲。所以,读李清照的词,使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韵律美和节奏感。例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整首词,一韵到底,节奏明快,给人一种愉快、轻松的享受。另外,她的词中很喜欢用叠字、叠句来增强词的音乐性,如“知否,知否?”、“争渡,争渡”、“寻寻觅

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霎儿雨,霎儿风”等等,这些句子大多同句重复,或者在字数不变的情况下,只改换一两个字,因而音调和谐,句式整齐,语气流畅,节奏明快,既能把词人或愉快或凄苦的感情充分表达出来,又合乎词的格律,富有音乐之美,使作品更接近口语,更接近生活,更能充满真情实意。李清照还喜欢在词作中使用对偶句,如“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等等,都是对偶句,浅白易懂,抑扬顿挫、圆润流畅,因而声韵和谐。她用这样的句子来写自己的心情和感受,不但读起来明白如话,听起来也有明显的声调美。我想也正是因为如此,李清照的词时至今日仍然能够受到许许多多像我一样的爱好文学的人的喜爱。 李清照因为她高超的艺术造诣和个性特点,成为我国古代词坛上最杰出、最有影响力的女词人,也成为无数人的崇拜对象和学习榜样。她以娴熟的艺术技巧创作了许多优美的词章,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流传千古。她以自己丰富的创作和精美的词篇,灌以真情实感,塑造了一个连贯的从清纯少女到清丽少妇,再到悲凄孤独老妇人的封建社会女知识分子特殊形象,丰富了我国文学领域的人物画廊,为后人研究当时的社会风气,艺术流向等提供了宝贵的依据;她用自己的创作实践,赋予词以全新的内容,集雅俗于一体,做到了雅俗共赏;她又以女性特有的柔婉和丰富

的音律知识,形成了自己自然流畅、精巧贴切、和谐新奇的语言风格,成功铸造了“易安体”的艺术特色。她独特的创作风格和写作手法以及高超的语言技巧,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范本.鉴于我个人对李清照其人及其词理解的浅显,文章只能止步于此,但是我坚信,对李清照及其词作的研究,是一门永远没有止尽的学问。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创造力最强、艺术成就最高的女性词人。她以女性的身份,真挚大胆地表现对爱情的热烈追求,丰富生动地抒写自我的情感世界,不仅比“男子作闺音”更为真切自然,而且改变了男子一统文坛的传统格局,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


相关文章

  •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2
  •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 第一编 先秦文学 第一章 上古神话 一.熟读<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女娲补天>. <后羿射日>.<共工怒触 ...查看


  • 北师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历年考研试题
  • 北师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历年考研试题 北京师大2010年中文试题 古代文学部分 名词解释: 古诗十九首.词别是一家说.宫体诗.拟话本.桐城派 简答题: 1<战国策>的寓言运用有什么样的特色? 2分析大历诗风的特色. 论述题 1 ...查看


  • 古代文学史二
  • 第五篇 宋代文学 第一章 北宋初期的文风与诗风 名词解释 西昆体 1.以杨亿等人为代表的西昆体,是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 2."西昆"因创始人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而得名. 3.代表作家以杨亿.钱惟 ...查看


  • 古代文学考卷汇总(按题型及研究方向等归类)
  • 古代文学考卷汇总(按题型及研究方向等归类) 先秦 一.名词解释和填空 1.九辩(人大古代文学00) 2.九歌(人大古代文学00) 3.淝水之战(北大古代文学9x) 4.<天问>的作者是()(南开大学文学综合00) 5.春秋三传( ...查看


  • 中文学科论文写作电大期末考试
  • <中文学科论文写作>期末复习 一.填空 1从总体上讲,学术论文应具备以下三个基本特征,包括:独创性:科学性:理论性 2从总体上看,学术研究有两大类,一类是开创性研究一类是发展性研究 二.简答 1选择课题,主要应当考虑哪几方面的因 ...查看


  • 唐诗宋词概说
  • 唐诗宋词概说 上编唐诗 第一章 唐诗概述 1. <全唐诗>及其补编共收诗50000余首.作家3600多人,著名诗人几十名,"诗仙"李白, "诗圣"杜甫.通俗诗人白居易为世界公认的大诗人. ...查看


  •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简答与论述题)
  • 简答题: 1.简述张炎的词风及其在词史上的意义. (1)张炎创作了词学理论著作<词源>,在理论和创作实践上继承了姜夔的清空.骚雅乃至疏宕的词风: (2)在创作上注重形式技巧和音律,同时将词的创作引向了兴寄一面: (3)张炎上承白 ...查看


  •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宋代文学
  • 第五编 宋代文学 绪 论 一.填空 1."四大书院"指. 和 . 2.提出"以俗为雅"命题的有. . 3.叶夑<原诗>说:"为唐诗之一大变,其力大,其思雄,崛起特为鼻祖.宋之 . ...查看


  •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 宋代文学 1
  • 第五编 宋代文学 绪 论 一.填空 1."四大书院"指. 和 . 2.提出"以俗为雅"命题的有. . . 3.叶夑<原诗>说:"为唐诗之一大变,其力大,其思雄,崛起特为鼻祖.宋之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