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水平特色大学的指标体系的初步研究

关于高水平特色大学的指标体系的初步研究

郑卫东

(上海海洋大学,上海 201306)

学校开展高水平特色大学内涵建设的专题讨论。那么什么是高水平特色大学?高水平特色大学的“特”与“高”在什么地方?高水平特色大学应有哪些指标体系?笔者尝试通过有关资料的综述,结合学校的历史、现状与发展,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思考,抛砖引玉,供大家参考。

一、 何为高水平特色大学

“高水平特色大学”是相对于“高水平综合性大学”而言,主要是指一所学校其总体水平和综合实力尚没有达不到国内一流综合大学的水平,但学校以部分学科领域为主要研究对象,相对集中了一批该领域学术造诣深厚、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人才梯队优化合理,科研实力雄厚,学科设置齐全,具有先进的教学科研体系,所培养的人才具有鲜明的特色,适合该领域所对应行业发展的需要,是领导和推动该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也就是说,在该学科领域的学术水平、人才培养和创新能力居于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能很好地担负起国家经济建设相关中部分重要行业发展的科技攻关、人才培养的重任。

判定一所大学是否为高水平特色大学,应考察其是否能满足下三

条最为基本的条件:

一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二是,该“特色”能维系和支撑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三是,创造了社会公认的突出效益和成绩。

二、 高水平特色大学的“特”

学校的办学特色,是指学校独特的优质风貌,特别出色之所在,意味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特色是在积淀中形成的,是学校历代师生集体智慧和实践成果的结晶,是学校最宝贵的无形资产和精神财富,它决定了学校办学的品位、层次和规格,更决定了培养出人才的质量和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的水平。

特色,是大学存在的“符号”。特色,彰显着学校的个性。特色,也就是大学文化。特色,需要历史的积淀。大学特色是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并在社会上产生影响而得到公认。特色又具有动态性,它的形成是一个渐进过程,因而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其内涵伴随着学校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深化。学校的特色具体体现在总体的治校方略、办学理念、办学思想、教育模式、培养目标、培养方案、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运行体系中,因而对学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质量影响深远、作用巨大。

学校的特色的分类。从大学承担社会功能的角度分,有:1.育人特色。2.科研特色。3.服务特色。 从大学的组织运行角度分,有:1.定位特色。2.学科特色。3.文化特色。4.地域特色。

三、 高水平特色大学的“高”

高水平特色大学必须拥有一批高水平的学科。

在本文第一部分曾指出,高水平特色大学的“高”表现在:“相对集中了一批该领域学术造诣深厚、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人才梯队优化合理,科研实力雄厚,学科设置齐全,具有先进的教学科研体系,所培养的人才具有鲜明的特色,适合该领域对应行业生产和建设的需要,是领导和推动该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对于我校来说,能否在“特色学科”中提出如下指标,来作为“高”的内涵,请大家批评指教:

1、办学理念先进。办学理念清淅,定位准确,符合国家及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在同类高校中处于引领地位。

2、人才队伍杰出。在高水平特色学科中,教学科研人员在全校人员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每个学科有多名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学科带头人; 具有博士学位人员点极大多数;具有合理的师生比; 本学科具有一定数量毕业于一流大学的博士后研究人员; 团队成员担任本学科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主要成员。

3、学科平台较高。该学科为省部级以上重点学科;具有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主编出版本领域优秀专业期刊;特色学科图书资料齐全,在国内达到领先水平;主办特色学科的学术专题网站。

4、科研水平较高。本学科团队正主持国家重点重大科研项目; 每年主持的重点重大科研项目及经费占全校的较大份额;每两年获得多

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每年发表一定数量的高水平论文。

5、教学水平领先。主编出版本领域的主要专业课程教材并被广泛采用,拥有品牌专业、国家级精品课程、教学名师,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6、人才培养优秀。具有完整的学位培养体系,每年有一定的数量的博士毕业,毕业生在本专业学科领域内声誉较高,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

四、“特”与“高”的关系

没有特色就没有优势,没有优势和特色,就无从谈水平,更谈不上高水平。对大学来说,有前景的特色就是优势,有优势就能成高水平。

一所大学的资源总是有限的,任何大学不可能在所有学科上都是一流,但是只要选好方向,集中力量,我们就完全有可能在某些学科或一些学科的某些方向上争取一流。学校要办出特色来,必须在学科上认真地考虑,一所大学不一定要拥有所有的学科,也不可能在所有的学科都居世界领先地位,因此要选择发展的重点学科。有了重点学科或者重点专业,大学就有了特色。我们在强调综合性、多学科、课程门类齐全的基础上,要突出建设高水平的某一门或几门学科,以形成专业、学科、课程品牌优势和特色。

对于专业性很强的单科或多科院校,其行业和学科的强势往往即可成“特”。但是在生源大扩招、热门专业急上马、千军万马求全又

奔大的情况下,怎样保持原有的学科特色,合理构架新老学科、专业,就成了大问题。对于办学时间很长的院校,自然会经过多年积淀而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但问题是如果墨守特色,而不求新进,自然不能再保持特色。没有了特色,高水平就无从谈起。我校作为历史悠久,长期学科单一的学校,更要注意这个问题。

综上所述,我校建设高水平特色大学,应围绕“强化发展特色,协调发展综合,以综合强化特色,以特色带动综合”的战略来实施。

具体来说:

重点学科重点建设,确保学科优势。必须统一思想,对已有的重点学科进行重点建设,要瞄准“参照物”,随时进行“横向”比较,确保学科优势。

优势学科强强联合,构筑新的学科高地。我校的水产养殖、捕捞学、食品科学与工程、渔业经济与管理等学科不是孤立的,应该是强强联合,不断构筑新的学科高地。

大力扶持交叉学科,培育新的学科优势。环境科学、数字海洋、物流工程、海洋文化、食品经济等等都是可以培育的新学科,必须尽快形成并巩固学科优势,提高竞争力。

开辟“学科特区”扶持学校紧缺的重要学科。既然任何一所大学的人、财、物资源都是有限的,对于重点学科必须要建立“学科特区”,在管理机制体制上、项目支持、经费配套、 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分配考核等方面有特殊的政策。

协调发展基础支撑学科。不同领域共同研究,文理工农互相促进,是高水平特色大学所应具备的必要品质。对于我校是到了必须重视基础支撑学科了的时候了,特别是人文社科学科的支撑,经济、管理基础理论研究的支撑,语言文学的支撑,理学的支撑(如物理、化学、生物),工程(信息工作、海洋装备)的支撑。

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是一个长时期的工作,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这个目标一定能实现。

关于高水平特色大学的指标体系的初步研究

郑卫东

(上海海洋大学,上海 201306)

学校开展高水平特色大学内涵建设的专题讨论。那么什么是高水平特色大学?高水平特色大学的“特”与“高”在什么地方?高水平特色大学应有哪些指标体系?笔者尝试通过有关资料的综述,结合学校的历史、现状与发展,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思考,抛砖引玉,供大家参考。

一、 何为高水平特色大学

“高水平特色大学”是相对于“高水平综合性大学”而言,主要是指一所学校其总体水平和综合实力尚没有达不到国内一流综合大学的水平,但学校以部分学科领域为主要研究对象,相对集中了一批该领域学术造诣深厚、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人才梯队优化合理,科研实力雄厚,学科设置齐全,具有先进的教学科研体系,所培养的人才具有鲜明的特色,适合该领域所对应行业发展的需要,是领导和推动该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也就是说,在该学科领域的学术水平、人才培养和创新能力居于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能很好地担负起国家经济建设相关中部分重要行业发展的科技攻关、人才培养的重任。

判定一所大学是否为高水平特色大学,应考察其是否能满足下三

条最为基本的条件:

一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二是,该“特色”能维系和支撑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三是,创造了社会公认的突出效益和成绩。

二、 高水平特色大学的“特”

学校的办学特色,是指学校独特的优质风貌,特别出色之所在,意味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特色是在积淀中形成的,是学校历代师生集体智慧和实践成果的结晶,是学校最宝贵的无形资产和精神财富,它决定了学校办学的品位、层次和规格,更决定了培养出人才的质量和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的水平。

特色,是大学存在的“符号”。特色,彰显着学校的个性。特色,也就是大学文化。特色,需要历史的积淀。大学特色是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并在社会上产生影响而得到公认。特色又具有动态性,它的形成是一个渐进过程,因而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其内涵伴随着学校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深化。学校的特色具体体现在总体的治校方略、办学理念、办学思想、教育模式、培养目标、培养方案、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运行体系中,因而对学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质量影响深远、作用巨大。

学校的特色的分类。从大学承担社会功能的角度分,有:1.育人特色。2.科研特色。3.服务特色。 从大学的组织运行角度分,有:1.定位特色。2.学科特色。3.文化特色。4.地域特色。

三、 高水平特色大学的“高”

高水平特色大学必须拥有一批高水平的学科。

在本文第一部分曾指出,高水平特色大学的“高”表现在:“相对集中了一批该领域学术造诣深厚、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人才梯队优化合理,科研实力雄厚,学科设置齐全,具有先进的教学科研体系,所培养的人才具有鲜明的特色,适合该领域对应行业生产和建设的需要,是领导和推动该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对于我校来说,能否在“特色学科”中提出如下指标,来作为“高”的内涵,请大家批评指教:

1、办学理念先进。办学理念清淅,定位准确,符合国家及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在同类高校中处于引领地位。

2、人才队伍杰出。在高水平特色学科中,教学科研人员在全校人员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每个学科有多名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学科带头人; 具有博士学位人员点极大多数;具有合理的师生比; 本学科具有一定数量毕业于一流大学的博士后研究人员; 团队成员担任本学科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主要成员。

3、学科平台较高。该学科为省部级以上重点学科;具有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主编出版本领域优秀专业期刊;特色学科图书资料齐全,在国内达到领先水平;主办特色学科的学术专题网站。

4、科研水平较高。本学科团队正主持国家重点重大科研项目; 每年主持的重点重大科研项目及经费占全校的较大份额;每两年获得多

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每年发表一定数量的高水平论文。

5、教学水平领先。主编出版本领域的主要专业课程教材并被广泛采用,拥有品牌专业、国家级精品课程、教学名师,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6、人才培养优秀。具有完整的学位培养体系,每年有一定的数量的博士毕业,毕业生在本专业学科领域内声誉较高,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

四、“特”与“高”的关系

没有特色就没有优势,没有优势和特色,就无从谈水平,更谈不上高水平。对大学来说,有前景的特色就是优势,有优势就能成高水平。

一所大学的资源总是有限的,任何大学不可能在所有学科上都是一流,但是只要选好方向,集中力量,我们就完全有可能在某些学科或一些学科的某些方向上争取一流。学校要办出特色来,必须在学科上认真地考虑,一所大学不一定要拥有所有的学科,也不可能在所有的学科都居世界领先地位,因此要选择发展的重点学科。有了重点学科或者重点专业,大学就有了特色。我们在强调综合性、多学科、课程门类齐全的基础上,要突出建设高水平的某一门或几门学科,以形成专业、学科、课程品牌优势和特色。

对于专业性很强的单科或多科院校,其行业和学科的强势往往即可成“特”。但是在生源大扩招、热门专业急上马、千军万马求全又

奔大的情况下,怎样保持原有的学科特色,合理构架新老学科、专业,就成了大问题。对于办学时间很长的院校,自然会经过多年积淀而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但问题是如果墨守特色,而不求新进,自然不能再保持特色。没有了特色,高水平就无从谈起。我校作为历史悠久,长期学科单一的学校,更要注意这个问题。

综上所述,我校建设高水平特色大学,应围绕“强化发展特色,协调发展综合,以综合强化特色,以特色带动综合”的战略来实施。

具体来说:

重点学科重点建设,确保学科优势。必须统一思想,对已有的重点学科进行重点建设,要瞄准“参照物”,随时进行“横向”比较,确保学科优势。

优势学科强强联合,构筑新的学科高地。我校的水产养殖、捕捞学、食品科学与工程、渔业经济与管理等学科不是孤立的,应该是强强联合,不断构筑新的学科高地。

大力扶持交叉学科,培育新的学科优势。环境科学、数字海洋、物流工程、海洋文化、食品经济等等都是可以培育的新学科,必须尽快形成并巩固学科优势,提高竞争力。

开辟“学科特区”扶持学校紧缺的重要学科。既然任何一所大学的人、财、物资源都是有限的,对于重点学科必须要建立“学科特区”,在管理机制体制上、项目支持、经费配套、 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分配考核等方面有特殊的政策。

协调发展基础支撑学科。不同领域共同研究,文理工农互相促进,是高水平特色大学所应具备的必要品质。对于我校是到了必须重视基础支撑学科了的时候了,特别是人文社科学科的支撑,经济、管理基础理论研究的支撑,语言文学的支撑,理学的支撑(如物理、化学、生物),工程(信息工作、海洋装备)的支撑。

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是一个长时期的工作,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这个目标一定能实现。


相关文章

  • 合肥师范学院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
  • 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 建 设 方 案 合肥师范学院 二○一五年四月 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 一.建设基础 ................................................................ ...查看


  • 探索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
  • 中国大学已经站在新的起跑线,而如何跨越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层层标杆,是又一次严峻而重大的考验.(资料照片) 编者按 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作出的重要部署,是提高高等教 ...查看


  •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工作进展报告
  •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工作进展报告 按照<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2012-2020年)>的总体要求,山西医科大学以"提高质量.内涵发展"为核心理念,积极推进本科教学改革,强化实践 ...查看


  • 学习型备课组建设
  • 学习型备课组建设 及其对教师专业发展影响研究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朱立新 一.选题的依据.意义.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局势发生新的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学技术进步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信息.资本.人才 ...查看


  • 关于开展创先争优评比表彰活动的通知
  • 关于开展创先争优评比表彰活动的通知 儋州校区管委会.各二级单位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各部门.各单位: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校"211工程"迎 ...查看


  • 勇于担当 奋发有为努力办好云南各族群众满意的教育
  • 一.全省教育工作"十三五"开局良好 刚刚过去的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省教育系统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注重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在一些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破解上综合施策 ...查看


  • 企业项目策划书
  • 项 目 策 划 书 目录 一.摘要 . .................................................................................................... ...查看


  • 西南科技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案1
  • 附件1 西南科技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案 一.学校整体学科现状 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硕士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个,国家批准独立设臵硕士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7个,其中工程硕士13个领域.学校现有4个省级优势 ...查看


  • 大学年度宣传思想工作要点
  • 大学年度宣传思想工作要点 **年学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主线,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学习贯彻落实学校第九次党代会精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