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桔黑斑病等病的防治

柑桔黑斑病的防治

危害症状: 柑桔黑斑病在国内也有称为黑星病的。在我国柑桔区都有发生,是柑桔重要病害之一。此病通常为害果实较多,造成质量降低。 黑斑病通常发生在将近成熟的果实上,而很少发生在青果上。受害果面初时呈紫红色圆形小斑,扩大后边缘稍隆起,呈红褐色至黑褐色,中间凹陷,呈灰褐色至灰色,其上生长很多细小黑粒,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病斑直径约为1-6毫米,多数为2-3毫米,一般发生在果皮,不深入果肉内。一个果上可发生数个至数十个病斑,病斑多时常导致落果。采后贮运期间,病害会继续发生,甚至会全果腐烂,造成很大损失。所以此病也是一种重要的贮藏病害。 枝梢和叶片也能被为害,产生的黑斑症状与果实上的相似。 柑桔黑斑病是一种真菌病害,病原菌经常出现的是无性阶段称为柑桔果茎点霉菌。病菌主要在病果及病叶上越冬,也可以在病枝上越冬。根据广东的观察,落在地面上的病叶,第二年环境适宜时,在开始腐烂的病落叶的向阳面,产生大量的病菌有性孢子,于4月间通过风雨和昆虫传播到幼果上,侵染幼果,生长季可如此多次的再侵染。 黑斑病菌也是一种典型的潜伏侵染菌。病菌在谢花期至落花后一个半月内侵入幼果,并潜伏在幼果内。一直到7底8月初,果实开始成熟时,这时果实的抗病力降低,就开始出现症状,8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为果实发病高峰期,到11月份病害基本停止发展。

防治方法: 防治黑斑病应采取在清洁田园,加强栽培管理的基础上,重点搞好喷药保果的综合防治措施。

1、喷药保护。由于该病只在幼果期进行侵染,所以喷药保果必须在落花后一个半月内进行。在此期间应每隔15天左右喷一次药。药剂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用0.5%波尔多液。

2、清洁田园。因病菌主要来自落在地面的病叶、病果和病枝,结合修剪,剪除病枝,并将落叶、落果收集干净,加以烧毁,并喷施一次0.5度波美的石硫合剂,以减少病菌来源。

3、加强栽培管理。树势衰弱易得此病。因此要加强水肥管理,促使树势生长健壮,提高抗病力,对于感病品种和老年树尤为必要。此外,在采收及贮运时尽量不要损伤果皮,以免在贮运期间增加此病的发展为害。

柑桔黑点病进入感染高峰期

柑桔黑点病是目前我国和日本柑桔上发生最普遍、危害比较严重的病害,对果实的外观品质影响非常大,过去我国称为树脂病或沙皮病。在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前,该病的严重性明显不及为害宽皮柑桔为主的疮痂病和为害柠檬、甜橙、柚和杂柑为主的溃疡病;90年代以后该病的危害性呈显著上升趋势,尤其是近年来,该病已成为我国广大桔区最主要的病害,使用传统的防治技术,防治效果不太理想。过去注重对发生在枝条上的流胶、干枯及果实贮藏期腐烂等症状的描述,即对树脂病(或流胶病) 和褐色蒂腐病症状的描述,而目前因对生长期果实和新叶、新梢为害的显著加剧,尤其是转而为害果实为主。为此,笔者进行了防治果实发病为主的药剂试验。梅雨季(6月中旬至7月中旬) 和秋雨季(9月上中旬) 是感染高峰期。现将该病的发生特点和防治技术综述如下。

一、病状与为害

为害果实、新叶、新梢和枝条。果实在谢花后至果实整个膨大期均可发病,表面形成褐色或黑色点状、线状、曲线状、环形或不定形的硬胶质小粒点,病菌浓度高时病斑呈泥块状或泪痕状。在我国大部分柑桔产区,8月上旬感染的前期症状,病斑大,隆起,周围木栓化;8月中旬以后感染的后期症状,病斑小,略凹陷,因后期病原菌数高,对果实品质影响大,梅雨季(6月中旬至7月中旬) 和秋雨季(9月上中旬) 是感染高峰期。新叶和新梢上发病开始产生透明退绿的针状小斑点,以后形成类似果实表面的褐色或黑褐色硬胶质小粒点。枝条上表现流胶型或干枯型症状。甜橙、温州蜜柑等品种在暖湿季节表现流胶质型症状,病部组织松软,呈灰褐色,渗出褐色胶液,并发出恶臭,当天气干燥时,病势发展缓慢,病部逐渐干枯下陷,皮层开裂剥落,木质部裸露,形成隆起的疤痕。早桔、本地早、南丰蜜桔和朱红等品种常表现为干枯型症状,病部皮层呈红褐色,干枯略凹陷,病健交界处有一条明显的界线,当高温高湿时也会流胶。成熟果实发病始于蒂部或伤口,初为水渍状,病斑淡褐色,后变暗褐色,扩展后边缘波纹状。贮藏期果实发病称为褐色蒂腐病。果实内部腐烂的速度比果皮快,当果皮病部扩展到1/3-1/2左右时,果心已全部腐烂,故又称“穿心烂”。

二、发病条件

病菌在柑桔枯枝上增殖,形成孢子和子囊孢子。罹病枯枝是主要侵染源,一般集中在5-9月发生,高峰期是6-7月,约占年罹病枯枝发生量的60%左右。夏季发生的枯枝约90%成为保菌枝,形成9月份的传染源,枝条干径越大,含菌率和孢子溢出率越高。生理落果比较多的桔园,

果梗枝枯死后就成为侵染源,往往发病较重。如果把修剪下的粗枝条放置在柑桔内,就会成为重要的传染源,产生的子囊孢子可远距离飞散,子囊孢子的致病力比性孢子强。随降雨飞散的孢子附着到新梢或生长期果实的表面后,就萌发菌丝侵入。孢子侵入到老熟枝条和果梗上会诱发树脂病,侵入到枯枝上就会增殖形成新的侵染源。附着在果实表面的孢子一般不会被雨水冲走。孢子萌发和侵入均需要水滴,当湿润状态时,在24-28℃条件下需8小时左右,在20℃条件下需12小时左右。当孢子萌发了菌丝后,一旦水滴干燥,孢子很快失活,但在背光处和阴天条件下可生存数天。侵入至发病的潜伏期,25℃时仅需1-2天,10℃时约需7天。降雨会诱发孢子的形成、飞散和萌发,一般雨水多,尤其是长期阴雨会加重发病。果园坐南朝北、被高山遮光或防风林树木过高的阴湿园,通风透光性差,易产生枯枝,湿度高,易发病。老龄园、枯枝多的密植园,整枝修剪差或偏施氮肥的桔园,树冠内部光照通风条件差,易发病。严寒冰冻会加重枝条流胶型或干枯型症状产生。

三、防治技术

1、农业防治: 消灭侵染源。及进剪除枯枝,尤其是要剪除属于重要传染源的粗枯枝,并带出园外烧毁。改善环境。改造老龄园、枯枝多的密植园、整枝修剪差的园,增强树冠内部的通风透光条件。合理施肥。合理的氮、磷、钾比例应为1:(0.5-0.6) :(0.8-1.2) ,不宜偏施氮肥。抗旱防台风、防冻防寒。覆草防旱,若连续干旱15天以上,及时灌水湿润土壤。寒流来临前的中午速灌速排适量水分湿润土壤,桔树基部培土保暖。夏季枝叶较少的桔园或易受冻的桔园用生石灰0.5公斤、硫磺0.1公斤、水3-4公斤和食盐20克调匀后用于主干涂白。

2、药剂防治: 选择有效药剂和掌握关键喷药时期,果实和新梢在谢花后开始发病,应在“入梅”前喷布第一次药剂。日本以降水量为指标确定防治时期,当累计降水量达到200-250毫升后就要进行下次防治。据报道,防治果实和枝梢黑点病,选用80%代森猛锌(或大生、山德生、喷克等)800倍液、75%百菌清800倍液、77%氢氧化铜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50%多菌灵600倍液等均有较好效果。防治主干和枝条上的病斑,先用利刀刮除病部组织,再用75%酒精或10%纯碱水消毒后再涂1:1:20波尔多桨或常用杀菌剂30-50倍液保护伤口,伤口宽度达到主干或枝条周长1/5以上的须用薄膜包扎。

试验表明,在生产上以前期使用80%大生800倍液和后期使用75%百菌清800倍液组合喷药,防治柑桔黑点病的效果最佳,77%代森锰锌600倍液或80%代森锌600倍液与75%百菌清800倍液组合使用的效果也比较好。

柑桔黑斑病的防治

危害症状: 柑桔黑斑病在国内也有称为黑星病的。在我国柑桔区都有发生,是柑桔重要病害之一。此病通常为害果实较多,造成质量降低。 黑斑病通常发生在将近成熟的果实上,而很少发生在青果上。受害果面初时呈紫红色圆形小斑,扩大后边缘稍隆起,呈红褐色至黑褐色,中间凹陷,呈灰褐色至灰色,其上生长很多细小黑粒,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病斑直径约为1-6毫米,多数为2-3毫米,一般发生在果皮,不深入果肉内。一个果上可发生数个至数十个病斑,病斑多时常导致落果。采后贮运期间,病害会继续发生,甚至会全果腐烂,造成很大损失。所以此病也是一种重要的贮藏病害。 枝梢和叶片也能被为害,产生的黑斑症状与果实上的相似。 柑桔黑斑病是一种真菌病害,病原菌经常出现的是无性阶段称为柑桔果茎点霉菌。病菌主要在病果及病叶上越冬,也可以在病枝上越冬。根据广东的观察,落在地面上的病叶,第二年环境适宜时,在开始腐烂的病落叶的向阳面,产生大量的病菌有性孢子,于4月间通过风雨和昆虫传播到幼果上,侵染幼果,生长季可如此多次的再侵染。 黑斑病菌也是一种典型的潜伏侵染菌。病菌在谢花期至落花后一个半月内侵入幼果,并潜伏在幼果内。一直到7底8月初,果实开始成熟时,这时果实的抗病力降低,就开始出现症状,8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为果实发病高峰期,到11月份病害基本停止发展。

防治方法: 防治黑斑病应采取在清洁田园,加强栽培管理的基础上,重点搞好喷药保果的综合防治措施。

1、喷药保护。由于该病只在幼果期进行侵染,所以喷药保果必须在落花后一个半月内进行。在此期间应每隔15天左右喷一次药。药剂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用0.5%波尔多液。

2、清洁田园。因病菌主要来自落在地面的病叶、病果和病枝,结合修剪,剪除病枝,并将落叶、落果收集干净,加以烧毁,并喷施一次0.5度波美的石硫合剂,以减少病菌来源。

3、加强栽培管理。树势衰弱易得此病。因此要加强水肥管理,促使树势生长健壮,提高抗病力,对于感病品种和老年树尤为必要。此外,在采收及贮运时尽量不要损伤果皮,以免在贮运期间增加此病的发展为害。

柑桔黑点病进入感染高峰期

柑桔黑点病是目前我国和日本柑桔上发生最普遍、危害比较严重的病害,对果实的外观品质影响非常大,过去我国称为树脂病或沙皮病。在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前,该病的严重性明显不及为害宽皮柑桔为主的疮痂病和为害柠檬、甜橙、柚和杂柑为主的溃疡病;90年代以后该病的危害性呈显著上升趋势,尤其是近年来,该病已成为我国广大桔区最主要的病害,使用传统的防治技术,防治效果不太理想。过去注重对发生在枝条上的流胶、干枯及果实贮藏期腐烂等症状的描述,即对树脂病(或流胶病) 和褐色蒂腐病症状的描述,而目前因对生长期果实和新叶、新梢为害的显著加剧,尤其是转而为害果实为主。为此,笔者进行了防治果实发病为主的药剂试验。梅雨季(6月中旬至7月中旬) 和秋雨季(9月上中旬) 是感染高峰期。现将该病的发生特点和防治技术综述如下。

一、病状与为害

为害果实、新叶、新梢和枝条。果实在谢花后至果实整个膨大期均可发病,表面形成褐色或黑色点状、线状、曲线状、环形或不定形的硬胶质小粒点,病菌浓度高时病斑呈泥块状或泪痕状。在我国大部分柑桔产区,8月上旬感染的前期症状,病斑大,隆起,周围木栓化;8月中旬以后感染的后期症状,病斑小,略凹陷,因后期病原菌数高,对果实品质影响大,梅雨季(6月中旬至7月中旬) 和秋雨季(9月上中旬) 是感染高峰期。新叶和新梢上发病开始产生透明退绿的针状小斑点,以后形成类似果实表面的褐色或黑褐色硬胶质小粒点。枝条上表现流胶型或干枯型症状。甜橙、温州蜜柑等品种在暖湿季节表现流胶质型症状,病部组织松软,呈灰褐色,渗出褐色胶液,并发出恶臭,当天气干燥时,病势发展缓慢,病部逐渐干枯下陷,皮层开裂剥落,木质部裸露,形成隆起的疤痕。早桔、本地早、南丰蜜桔和朱红等品种常表现为干枯型症状,病部皮层呈红褐色,干枯略凹陷,病健交界处有一条明显的界线,当高温高湿时也会流胶。成熟果实发病始于蒂部或伤口,初为水渍状,病斑淡褐色,后变暗褐色,扩展后边缘波纹状。贮藏期果实发病称为褐色蒂腐病。果实内部腐烂的速度比果皮快,当果皮病部扩展到1/3-1/2左右时,果心已全部腐烂,故又称“穿心烂”。

二、发病条件

病菌在柑桔枯枝上增殖,形成孢子和子囊孢子。罹病枯枝是主要侵染源,一般集中在5-9月发生,高峰期是6-7月,约占年罹病枯枝发生量的60%左右。夏季发生的枯枝约90%成为保菌枝,形成9月份的传染源,枝条干径越大,含菌率和孢子溢出率越高。生理落果比较多的桔园,

果梗枝枯死后就成为侵染源,往往发病较重。如果把修剪下的粗枝条放置在柑桔内,就会成为重要的传染源,产生的子囊孢子可远距离飞散,子囊孢子的致病力比性孢子强。随降雨飞散的孢子附着到新梢或生长期果实的表面后,就萌发菌丝侵入。孢子侵入到老熟枝条和果梗上会诱发树脂病,侵入到枯枝上就会增殖形成新的侵染源。附着在果实表面的孢子一般不会被雨水冲走。孢子萌发和侵入均需要水滴,当湿润状态时,在24-28℃条件下需8小时左右,在20℃条件下需12小时左右。当孢子萌发了菌丝后,一旦水滴干燥,孢子很快失活,但在背光处和阴天条件下可生存数天。侵入至发病的潜伏期,25℃时仅需1-2天,10℃时约需7天。降雨会诱发孢子的形成、飞散和萌发,一般雨水多,尤其是长期阴雨会加重发病。果园坐南朝北、被高山遮光或防风林树木过高的阴湿园,通风透光性差,易产生枯枝,湿度高,易发病。老龄园、枯枝多的密植园,整枝修剪差或偏施氮肥的桔园,树冠内部光照通风条件差,易发病。严寒冰冻会加重枝条流胶型或干枯型症状产生。

三、防治技术

1、农业防治: 消灭侵染源。及进剪除枯枝,尤其是要剪除属于重要传染源的粗枯枝,并带出园外烧毁。改善环境。改造老龄园、枯枝多的密植园、整枝修剪差的园,增强树冠内部的通风透光条件。合理施肥。合理的氮、磷、钾比例应为1:(0.5-0.6) :(0.8-1.2) ,不宜偏施氮肥。抗旱防台风、防冻防寒。覆草防旱,若连续干旱15天以上,及时灌水湿润土壤。寒流来临前的中午速灌速排适量水分湿润土壤,桔树基部培土保暖。夏季枝叶较少的桔园或易受冻的桔园用生石灰0.5公斤、硫磺0.1公斤、水3-4公斤和食盐20克调匀后用于主干涂白。

2、药剂防治: 选择有效药剂和掌握关键喷药时期,果实和新梢在谢花后开始发病,应在“入梅”前喷布第一次药剂。日本以降水量为指标确定防治时期,当累计降水量达到200-250毫升后就要进行下次防治。据报道,防治果实和枝梢黑点病,选用80%代森猛锌(或大生、山德生、喷克等)800倍液、75%百菌清800倍液、77%氢氧化铜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50%多菌灵600倍液等均有较好效果。防治主干和枝条上的病斑,先用利刀刮除病部组织,再用75%酒精或10%纯碱水消毒后再涂1:1:20波尔多桨或常用杀菌剂30-50倍液保护伤口,伤口宽度达到主干或枝条周长1/5以上的须用薄膜包扎。

试验表明,在生产上以前期使用80%大生800倍液和后期使用75%百菌清800倍液组合喷药,防治柑桔黑点病的效果最佳,77%代森锰锌600倍液或80%代森锌600倍液与75%百菌清800倍液组合使用的效果也比较好。


相关文章

  • 甲基硫菌灵
  • 甲基硫菌灵 甲基硫菌灵是一种广谱性内吸低毒杀菌剂,具有内吸.预防和治疗作用.它最初是由日本曹达株式会社研制开发出来的.能够有效防治多种作物的病害. 基本信息 英文通用名 Thiophanate-Methyl 其他名称:甲基托布津 日友甲托( ...查看


  • 细菌性病害大全
  • 挪威86.2%铜大师 防治细菌有特效 细菌性病害名录大全 粮食作物细菌病害: 1.水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水稻白叶枯病.水稻基腐病.水稻细菌性褐条病.水稻细菌性褐斑病. 2.马铃薯:*马铃薯青枯病.马铃薯软腐病.马铃薯黑胫病.马铃薯环腐 ...查看


  •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1-7)
  •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一-七) GB/T8321.1-8321.7 前言 本手册汇总了国家标准GB/T8321.1-8321.7<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一-七)的内容,共183个农药有效成分,涉及20余种作物,近400 ...查看


  • 农药复配的最佳配方
  • 在病虫害防治中单剂逐渐淡出历史的舞台,为增加防效达到兼治的效果,农药的复配得到推广和应用!欢迎技术人员在指导施药过程中发现比较不错的配方无私的奉献出来,让大家共同受益,减少药效试验烦琐的环节!得到大家认可的配方(写明防治对象) 1. 好的话 ...查看


  • 什么是生物防治
  • 生物防治(biological control)就是利用一种生物对付另外一种生物的方法.生物防治,大致可以分为以虫治虫.以鸟治虫和以菌治虫三大类.它是降低杂草和害虫等有害生物种群密度的一种方法.它利用了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 ...查看


  • 病虫害实习报告
  • 森林有害生物防治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和意义 通过植物病虫害课程的实习,在其过程中通过对林木病变组织的形态学观察,掌握基本林木疾病的病原以及其发生.发展规律:通过对所捕捉的昆虫的标本制作,分类鉴别,更好地巩固森林昆虫学知识.最重要的是,通 ...查看


  •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
  • 实验一侵染性植物病害症状观察 植物病害的症状是植物患病后由于异常生理活动而发生在细胞和组织上的病理变化,最后表现为肉眼可见的形态变化.有些症状也可用嗅觉.味觉或触摸进行观察.有的症状是单个细胞表现的症状,在这类症状中,最常见的是受某种病毒侵 ...查看


  • 三唑类杀菌剂的研究进展
  • 农药研究 农化新世纪 三唑类杀菌剂的研究进展 蔡智华 郭正元 长沙410128)(湖南农业大学农业环境保护研究所. 近年来,人们对三唑类杀菌剂的研究异常活跃.20世纪60年代末,西德拜耳公司和比利时詹森公司首先报道 了1-取代唑类衍生物的杀 ...查看


  • 中国农业大学科技成果汇编 -种植篇
  • 前 言 中国农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现任党委书记瞿振元,校长柯炳生. 中国农业大学百年发展,秉承"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