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

  在人民日报创刊60周年之际,胡锦涛总书记前往报社考察工作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高度评价了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地位,强调了新形势下做好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的重要意义,阐述了新形势下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的任务,对新闻宣传战线提出了新的要求。

  

  正确认识

  新闻舆论的意识形态属性

  

  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新闻舆论处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对社会精神生活和人们思想意识有着重大影响。”这是党的最高领导人根据形势的变化,对新闻舆论的性质和地位做出的新的判断。这一判断,是我们做好新闻宣传和舆论导向工作的基本前提。

  当前,我们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进入了关键时期。我们既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国际上,各种思想观念的交流、碰撞和交锋更加频繁,“软实力”的竞争日趋激烈,国际新闻舆论环境更加复杂。在“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下,西方新闻舆论不时借口所谓“西藏问题”、“人权问题”等攻击我国的政治制度,企图颠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领导权;在国内,人们的思想、利益日趋多元化,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利益冲突和矛盾日益增多,社会风险逐渐增大。在这样的情况下,新闻宣传工作任务更为艰巨,责任更加重大。

  因此,新闻战线的同志一定要充分认识自己所肩负的重大责任,通过兢兢业业的工作,努力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各项任务上来。

  

  深刻理解

  舆论引导“利与误”的效果

  

  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了舆论引导的“利误论”。他指出:“舆论引导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误党误国误民。”①这一论断,是对舆论导向重要性认识的新发展。

  1996年,江泽民同志在视察人民日报社的讲话中说:“历史经验反复证明,舆论导向正确与否,对于我们党的成长和壮大,对于人民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对于人民的团结和国家的繁荣富强,具有重要作用。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②这个讲话后来被人们概括为“祸福论”。

  两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同样是考察人民日报社时的讲话,都将舆论引导工作与党、国家和人民的前途与命运联系在一起,可见舆论引导工作何其重要!我们应该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舆论引导工作在国家政治与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分量,认清新闻工作者肩负的重要职责和使命,要在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中,把坚持正确导向放在首位。

  认真领会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舆论引导的“利误论”,要求我们在新闻宣传工作中要努力做到兴“利”祛“误”。要努力使我们的新闻舆论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有利于增强国家综合实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要努力将社会舆论引导到符合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和理论策略上来,引导到实现、维护和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来,引导到有利于民族团结、国家稳定、社会和谐和国际和平上来。

  为此,新闻工作者要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真正分清楚什么于党、国家和人民有利,什么对党、国家和人民有害。有利的要大力宣扬和倡导,有害的要进行严厉批评和斗争;要做到守土有责,在重大问题、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面前要保持头脑冷静,严格把好关、掌握好度。同时,要提高舆论引导的能力,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优化舆论引导的效果。

  要提高舆论引导的效果,就必须使新闻舆论的传播能够入眼、入脑、入心。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新闻工作者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要深入了解受众的需求,真正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要实现民间口头舆论场与政府在媒体上营造的舆论场的对接;要抓住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迫切需要解决的具体矛盾,说群众想说的话,讲群众能懂的话,充分体现群众意愿;要尊重新闻规律,把群众应知欲知而未知的新闻事实真实、准确、及时地报道出来,满足群众的需求。

  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报道就体现了正确引导舆论、尊重新闻规律与满足群众需求的有机结合。新闻媒体及时公布了灾情信息和抢救工作的进展;大量报道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灾区人民的关怀,各界人士对灾区的支援;热情宣传了抗震救灾中涌现的先进人物和事迹;积极弘扬了抗震救灾中众志成城、互相支援的伟大精神,这些做法不但适时稳定了灾区群众的情绪,有效地引导了抗震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而且很好地发挥了媒体的社会教育功能,起到了明显的启迪和宣传作用,不仅感动了国人,也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赞誉。

  这说明,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与客观反映事实、遵循新闻规律并不矛盾,而是相互依存、相互支撑的。新闻媒体通过对新闻事实的客观报道和公正评述,达到正确舆论导向的效果,这也正是新闻规律的要求。

  

  努力构建

  舆论引导的新格局

  

  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必须加强主流媒体建设和新兴媒体建设,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他强调:“要从社会舆论多层次的实际出发,把握媒体分众化、对象化的新趋势,以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为主,整合都市类媒体、网络媒体等多种宣传资源,努力构建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舆论引导新格局。”③这是党的领导人依据媒体发展的新形势和新闻舆论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对新闻舆论引导工作提出的新命题。

  胡锦涛总书记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的思想,基于当前媒体格局发生的重大变化。如今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和手机等各种媒介形态相融共生,多媒体融合并存。从近期来看,传统媒体依然在格局中占据主导地位,但新媒体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在不断扩大。随着媒体格局的变化与调整,新闻舆论格局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其中,传统的主流媒体在舆论引导过程中依然发挥着主导作用,而新媒体打造的新的舆论平台正在发出越来越强大的声音,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影响着社会的议程设置。

  基于此,要想成功地正确引导舆论,就必须对整个新闻舆论工作进行新的立体化布局,要使主流舆论能够占据不同媒体打造的各种舆论平台,成为其中的主导舆论。

  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首先要发展和强化以党报党刊为代表的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我国以党报党刊为代表的主流媒体,长期以来坚持报道社会发展主流新闻,传播社会人群主流声音,宣传党和政府主流思想,从而形成了较强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具备了社会主导性影响力。在新的形势下,党和政府应该对主流媒体的发展提供战略性支持,以为其有效引导舆论提供更加强大的支持。同时,主流媒体自身也要努力提高舆论引导水平,充分发挥自己已有的权威性优势,使其能够在社会重大问题上拥有主导性话语权,能够成为社会舆论的引领者。

  近年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迅速发展,实力大大提高。由于新媒体拥有传播迅速及时,信息量大,个性化传播等优势,越来越成为人们接触信息、了解新闻的重要选择。而以博客、播客等为代表的新兴网络平台,则为网友就社会话题发表意见、展开讨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要高度重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建设。党和政府要继续扩大重点新闻网站的影响力和引导力,使它们能够成为新媒体中宣传党的政策、传播先进文化、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主力军;要加强管理,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使之能够更好地为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服务,要防止不利于党的事业发展、人民利益实现的有害言论的散布;要使新媒体成为舆论引导格局中的建设性力量,成为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

  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网考察时表示,互联网是他了解民意的重要渠道,他还专门在现场与网友进行了网上交流。总书记对互联网的关心和支持会是推动网络媒体进一步发展的动力。我们相信,今后重视网络舆论,搞好网络舆论导向格局的布局,会成为各级党和政府的自觉行动,成为党的领导干部执政的新途径和手段。网络舆论也会成为我国公众表达民意、参与政治经济生活的重要渠道,成为畅通民意、实现舆论和谐的重要机制。

  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的讲话,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新形势下的丰富和发展,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宣传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成果的结晶,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新闻宣传工作新局面的纲领性文件,其精神我们应当认真加以学习、领会和贯彻。

  

  注释:

  ①③胡锦涛:《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08年6月21日第4版。

  ②《江泽民文选》第1卷,第563、56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郑保卫,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祁涛,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

  在人民日报创刊60周年之际,胡锦涛总书记前往报社考察工作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高度评价了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地位,强调了新形势下做好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的重要意义,阐述了新形势下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的任务,对新闻宣传战线提出了新的要求。

  

  正确认识

  新闻舆论的意识形态属性

  

  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新闻舆论处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对社会精神生活和人们思想意识有着重大影响。”这是党的最高领导人根据形势的变化,对新闻舆论的性质和地位做出的新的判断。这一判断,是我们做好新闻宣传和舆论导向工作的基本前提。

  当前,我们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进入了关键时期。我们既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国际上,各种思想观念的交流、碰撞和交锋更加频繁,“软实力”的竞争日趋激烈,国际新闻舆论环境更加复杂。在“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下,西方新闻舆论不时借口所谓“西藏问题”、“人权问题”等攻击我国的政治制度,企图颠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领导权;在国内,人们的思想、利益日趋多元化,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利益冲突和矛盾日益增多,社会风险逐渐增大。在这样的情况下,新闻宣传工作任务更为艰巨,责任更加重大。

  因此,新闻战线的同志一定要充分认识自己所肩负的重大责任,通过兢兢业业的工作,努力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各项任务上来。

  

  深刻理解

  舆论引导“利与误”的效果

  

  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了舆论引导的“利误论”。他指出:“舆论引导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误党误国误民。”①这一论断,是对舆论导向重要性认识的新发展。

  1996年,江泽民同志在视察人民日报社的讲话中说:“历史经验反复证明,舆论导向正确与否,对于我们党的成长和壮大,对于人民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对于人民的团结和国家的繁荣富强,具有重要作用。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②这个讲话后来被人们概括为“祸福论”。

  两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同样是考察人民日报社时的讲话,都将舆论引导工作与党、国家和人民的前途与命运联系在一起,可见舆论引导工作何其重要!我们应该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舆论引导工作在国家政治与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分量,认清新闻工作者肩负的重要职责和使命,要在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中,把坚持正确导向放在首位。

  认真领会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舆论引导的“利误论”,要求我们在新闻宣传工作中要努力做到兴“利”祛“误”。要努力使我们的新闻舆论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有利于增强国家综合实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要努力将社会舆论引导到符合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和理论策略上来,引导到实现、维护和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来,引导到有利于民族团结、国家稳定、社会和谐和国际和平上来。

  为此,新闻工作者要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真正分清楚什么于党、国家和人民有利,什么对党、国家和人民有害。有利的要大力宣扬和倡导,有害的要进行严厉批评和斗争;要做到守土有责,在重大问题、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面前要保持头脑冷静,严格把好关、掌握好度。同时,要提高舆论引导的能力,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优化舆论引导的效果。

  要提高舆论引导的效果,就必须使新闻舆论的传播能够入眼、入脑、入心。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新闻工作者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要深入了解受众的需求,真正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要实现民间口头舆论场与政府在媒体上营造的舆论场的对接;要抓住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迫切需要解决的具体矛盾,说群众想说的话,讲群众能懂的话,充分体现群众意愿;要尊重新闻规律,把群众应知欲知而未知的新闻事实真实、准确、及时地报道出来,满足群众的需求。

  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报道就体现了正确引导舆论、尊重新闻规律与满足群众需求的有机结合。新闻媒体及时公布了灾情信息和抢救工作的进展;大量报道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灾区人民的关怀,各界人士对灾区的支援;热情宣传了抗震救灾中涌现的先进人物和事迹;积极弘扬了抗震救灾中众志成城、互相支援的伟大精神,这些做法不但适时稳定了灾区群众的情绪,有效地引导了抗震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而且很好地发挥了媒体的社会教育功能,起到了明显的启迪和宣传作用,不仅感动了国人,也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赞誉。

  这说明,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与客观反映事实、遵循新闻规律并不矛盾,而是相互依存、相互支撑的。新闻媒体通过对新闻事实的客观报道和公正评述,达到正确舆论导向的效果,这也正是新闻规律的要求。

  

  努力构建

  舆论引导的新格局

  

  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必须加强主流媒体建设和新兴媒体建设,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他强调:“要从社会舆论多层次的实际出发,把握媒体分众化、对象化的新趋势,以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为主,整合都市类媒体、网络媒体等多种宣传资源,努力构建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舆论引导新格局。”③这是党的领导人依据媒体发展的新形势和新闻舆论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对新闻舆论引导工作提出的新命题。

  胡锦涛总书记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的思想,基于当前媒体格局发生的重大变化。如今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和手机等各种媒介形态相融共生,多媒体融合并存。从近期来看,传统媒体依然在格局中占据主导地位,但新媒体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在不断扩大。随着媒体格局的变化与调整,新闻舆论格局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其中,传统的主流媒体在舆论引导过程中依然发挥着主导作用,而新媒体打造的新的舆论平台正在发出越来越强大的声音,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影响着社会的议程设置。

  基于此,要想成功地正确引导舆论,就必须对整个新闻舆论工作进行新的立体化布局,要使主流舆论能够占据不同媒体打造的各种舆论平台,成为其中的主导舆论。

  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首先要发展和强化以党报党刊为代表的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我国以党报党刊为代表的主流媒体,长期以来坚持报道社会发展主流新闻,传播社会人群主流声音,宣传党和政府主流思想,从而形成了较强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具备了社会主导性影响力。在新的形势下,党和政府应该对主流媒体的发展提供战略性支持,以为其有效引导舆论提供更加强大的支持。同时,主流媒体自身也要努力提高舆论引导水平,充分发挥自己已有的权威性优势,使其能够在社会重大问题上拥有主导性话语权,能够成为社会舆论的引领者。

  近年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迅速发展,实力大大提高。由于新媒体拥有传播迅速及时,信息量大,个性化传播等优势,越来越成为人们接触信息、了解新闻的重要选择。而以博客、播客等为代表的新兴网络平台,则为网友就社会话题发表意见、展开讨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要高度重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建设。党和政府要继续扩大重点新闻网站的影响力和引导力,使它们能够成为新媒体中宣传党的政策、传播先进文化、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主力军;要加强管理,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使之能够更好地为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服务,要防止不利于党的事业发展、人民利益实现的有害言论的散布;要使新媒体成为舆论引导格局中的建设性力量,成为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

  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网考察时表示,互联网是他了解民意的重要渠道,他还专门在现场与网友进行了网上交流。总书记对互联网的关心和支持会是推动网络媒体进一步发展的动力。我们相信,今后重视网络舆论,搞好网络舆论导向格局的布局,会成为各级党和政府的自觉行动,成为党的领导干部执政的新途径和手段。网络舆论也会成为我国公众表达民意、参与政治经济生活的重要渠道,成为畅通民意、实现舆论和谐的重要机制。

  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的讲话,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新形势下的丰富和发展,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宣传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成果的结晶,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新闻宣传工作新局面的纲领性文件,其精神我们应当认真加以学习、领会和贯彻。

  

  注释:

  ①③胡锦涛:《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08年6月21日第4版。

  ②《江泽民文选》第1卷,第563、56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郑保卫,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祁涛,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


相关文章

  • 新闻学概论(笔记)
  • <新闻学概论>笔记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的内容: 1.新闻媒体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是党和国家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和舆论阵地,具有鲜明阶级性和意识形态属性. 2.党性原则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根本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 ...查看


  • 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 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文化体制改革是我国全方位改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党的十八大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任务和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总体要求,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 ...查看


  • 编辑记者资格考试
  • 2011年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资格考试<广播电视基础知识>论述题 1."五个必须"的重要论述: 新形势下,新闻宣传工作要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营造良好舆论 ...查看


  •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并到人民日报社
  •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并到人民 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调研侧记 "与党和人民同呼吸,与时代共进步"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并到人民日报社.新华社. 中央电视台调研侧记 新华 ...查看


  • 第五部分 建设和谐文化 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 第五部分 建设和谐文化 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作者:党建研究    来源:中组部党建研究网    添加时间: 2007-1-19 构建和谐社会,既需要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坚强的政治保障,又需要有良好的思想文化条件.建设和谐文化,既是构建 ...查看


  • 对如何做好我市新闻宣传工作的几点意见
  • 县级新闻宣传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区域性新闻宣传,是党的宣传工作的基本单元.笔者认为,在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做好县级新闻宣传工作,应把握好"五度". 一要把握好"热度&qu ...查看


  • 春运期间铁路宣传工作方案
  • 春运期间铁路宣传工作方案 2013年春运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第一个春运,旅客极为关心,社会倍加关注,媒体高度聚焦.我们立足<xx报>,主攻<xx报>,力争中央级报刊和中央主要网络媒体,不断改善稿件质量, ...查看


  • 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 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011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全面分析形势和任务,认为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 ...查看


  • 十七届六中全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决定
  •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 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011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 议通过)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全面分析形势和任务,认为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