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概论(笔记)

《新闻学概论》笔记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的内容:

1、新闻媒体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是党和国家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和舆论阵地,具有鲜明阶级性和意识形态属性。 2、党性原则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根本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精髓。

3、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服务。

4、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5、坚持实事求是,维护新闻的真实性。

6、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畅想主旋律、打好主动仗。 7、坚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 8、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使经济效益同社会效益相统一。

9、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增强生机和活力。

10、切实加强新闻工作队伍的建设。

【一章 新闻的本源】

1、新闻起源于人类的信息需求 2、新闻的本源是事实 3、新闻的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4、新闻的特征:真实准确、内容新鲜、报道及时、传播公开。

【二章 新闻真实】

一、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1、真实是新闻存在的根本条件 2、真实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

二、坚持真实性原则:

1、对事实的报道必须准确无误 2、从总体上、本质上和发展趋势上反映事实。

3、对事实的报道必须全面、客观、公正。

4、坚持新闻报道客观性和倾向性的统一。

三、杜绝虚假新闻

1、要经常进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学习和教育,使新闻媒体和广大新闻工作者不断提高思想认识,不断增强杜绝虚假新闻、抵制虚假新闻的自觉性。 2、要强化新闻职业道德意识,努力提高新闻职业道德水准,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自觉抵制金钱诱惑和各种之风的影响 3、要针对新形势下媒体发展环境的变化,不断完善新闻媒体内部的管理制度,健全监督机制,提高有效制约的能力。

【三章 新闻价值】

一、新闻价值:是事实所具

有的、能满足社会与公众对新闻需要的要素的总和。

二、新闻价值的一般要素:

新鲜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

三、影响新闻价值取向的因素:

阶级立场、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新闻政策、新闻宣传价值、新闻媒体定位

【四章 新闻事业】

一、新闻事业是一切新闻机

构及其全部业务活动的总称。

二、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

1、商品经济的发展催生近代新闻事业

2、社会生产力和科技文化的进步决定新闻事业发展的水平。决定新闻事业的存在形式及其能提供的传播手段。 3、社会和阶级的需要决定新闻事业的基本属性。决定新闻事业的根本性质及新闻传播的基本内容。

三、新闻事业的性质

1、新闻事业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 2、新闻事业是以传播新闻信息为主要手段满足人们新闻信息需要的社会文化事业。 3、新闻事业是一定阶级传播新闻、引导舆论、服务社会的舆论工具。

4、新闻事业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

四、新闻事业的基本功能

1、传播信息,报道新闻 2、反映舆论,引导舆论 3、服务受众,服务社会: (1)传播知识,普及教育 (2)倡导文明,宣扬道德 (3)刊登广告,服务生活 (4)提供娱乐,丰富生活

五、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

业的性质

1、社会主义事业重要组成部分 2、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3、动员和组织群众的重要舆论工具。

六、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任务

1、推动经济发展;2、引导人民思想;3、培育社会风尚;4、促进社会和谐

【五章 新闻工作的党性

原则和基本方针】

一、党性原则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根本原则 二、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1、思想上,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新闻工作者的指导思想; 2、政治上,坚持新闻工作者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3、组织上,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自觉遵守党的纪律。

三、新闻工作坚持“三贴

近”的意义

1、“三贴近”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新闻工作的必然要求。

2、“三贴近”是新闻工作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的根本途径。

3、“三贴近”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党的新闻工作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新形势下遵守和运用新闻规律的理论概况和实践提炼,更是发展壮大舆论极具现实针对性的有效方法和具体途径。

4、坚持“三贴近”就是坚持解

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坚持以人为本的观点,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四、新闻工作贯彻“三贴

近”的基本要求

1、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

2、立足于基本国情; 3、体现社会生活的主流和本质 4、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 5、改进工作作风和文风。

【六章 新闻宣传】

一、宣传:是一种有目的地

影响他人意识和行为的社会传播活动。

五要素:主体、内容、媒体、

形式、对象

二、新闻宣传是通过报道和评述事实进行的宣传。 三、新闻宣传是一定阶级、政党和社会组织实现自身利益的手段。

四、我国新闻宣传的基本理念:

(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根植于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实践。

1、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新闻宣传的根本指导思想。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是新闻宣传的立足点。 (二)新闻宣传的主要使命是动员和组织群众。

(三)新闻宣传要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依据。

五、我国对外新闻宣传的

基本任务:

1、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主张; 2、展现国家形象提升国际地位 3、有针对性开展国际舆论斗争 4、增进了解,消除误解。

六、我国对外新闻宣传的

基本要求:

1、坚持以国际利益为最高准则 2、坚持以我为主,用事实说话 3、有的放矢,讲究实效 4、努力掌握主动权、话语权 5、讲求传播艺术

6、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七章 新闻舆论导向】 一、新闻舆论:是通过新闻

手段反映公众意见而形成的舆论。包括三个基本要素: 舆论主体——公众 舆论客体——最新事态 舆论表达形式——媒体表达

二、新闻舆论产生需要具

备三个条件:

1、要具备诱发新闻舆论的新闻事件。

2、要具备有利于媒体表达舆情的社会环境。

3、要具备有助于舆论传播的新闻媒体。

三、新闻舆论形成的过程:

酝酿阶段、形成阶段、产生效应阶段

四、新闻舆论的基本特征:

现实性、导向性、影响力

五、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

重大意义:

舆论导向:是新闻媒体依据一定的思想和立场,运用新闻手段引导社会舆论的传播行为。 1、舆论导向正确与否关系党和人民的福与祸。

2、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是巩固和加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3、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

六、积极引导网上舆论:

1、对网上具有倾向性、处于萌芽状态的问题应及早主动地进行引导。

2、加强正面引导,唱响网上主旋律。

3、着力增强网上正面引导的亲和力、感染力。

七、新形势下舆论引导的

新特点:

1、传媒体制的改革给舆论引导工作带来了影响。

2、利益格局的调整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增大了舆论引导的难度。

3、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和受众需求的多样化改变了舆论引导的格局。

4、统筹国内国际宣传两个大局的要求,使得舆论引导工作更为复杂艰巨。

八、增强新闻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坚持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 2、把坚持正确导向和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

3、把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和加强改进舆论监督统一起来。

九、增强新闻舆论引导的

吸引力和感染力:

1、增强舆论引导的权威性; 2、增强舆论引导的时效性; 3、提高舆论引导的艺术性。

十、建立健全舆论引导工

作的新格局和新机制 新格局:加强主流媒体和新

兴媒体建设,以党报党刊、广播电台、电视台为主,整合都市类媒体、网络媒体等多种宣传资源,努力构建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现代传播体系和舆论引导新格局,实现中央媒体与地方媒体联动,党报、党刊、广播、电视与专业类、都市类媒体联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联动,形式立体化的传播效应。

新机制:

一是,健全新闻宣传管理部门的领导机制,通过宏观指导和重大议题设置把握舆论主导权。

二是,健全政府发言人制度和与之相配套的新闻发布制度。三是,以主流媒体为主力军,通过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增强影响力,把握舆论主导权。四是,建立报网互动机制,依法管理网站,通过社会热点网上引导机制把握舆论主导权。五是,强化舆情监测分析机制,通过全面详备的舆情掌握和准确科学的舆情预见把握舆论主导权。

六是,通过建立和健全突发公共事件的新闻报道机制,把握舆论主导权。

【八章 新闻舆论监督】

一、新闻舆论监督:是人民

群众通过新闻媒体,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监督的行为。

二、新闻舆论监督的特征:

公开性、群众性、广泛性、及时性

三、新闻舆论监督的功能:

监测功能、约束功能、警示功能、反馈功能

四、新闻舆论监督的地位和作用:

1、新闻舆论监督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具体体现;

2、新闻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有效途径; 3、新闻舆论监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4、重视新闻舆论监督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优良传统。

五、新闻舆论监督的主体:

人民群众

主要对象:公共权力、公共

事务、公众人物

六、新闻舆论监督的任务:

1、对党和政府方针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

2、对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督; 3、对党纪政纪执行情况监督; 4、对侵害人民群众利益行为的监督;

5、对社会丑恶现象、不道德行为和不良社会风气的监督。

七、新闻舆论监督的原则:

1、准确监督 2、科学监督 3、依法监督 4、建设性监督

八、新闻舆论监督的方法:

1、批评与表扬相结合; 2、点名批评与不点名批评相结合;

3、反映群众意见,引导群众参与;

4、既要适时,又要适度; 5、依靠党的领导,争取被监督部门上级党委的支持; 6、公开批评与“内参”相结合; 7、争取执纪执法部门的配合。

九、新闻舆论监督的社会责任

1、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 2、遵守纪律和法律,恪守新闻道德;

3、接受党、政府和人民群众的监督。

【九章 新闻出版自由】

一、新闻出版自由具体性:

1、是具体的阶级的自由; 2、内容是具体的;

3、总是处于特定的时空环境之中,其实现程度与具体的历史条件紧密相连。

二、新闻出版自由相对性:

1、受到宪法和法律的制约; 2、受到国家利益的制约; 3、受到社会伦理道德和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制约。

三、资本主义新闻出版自

由的实质

1、资本主义新闻出版自由是资产阶级垄断财团充分享有的权利。第一,新闻媒体的创办和运作需要巨额资金;第二,垄断财团和广告公司的大老板凭借充足的财力控制新闻媒体,并利用新闻媒体发表意见、传递信息。第三,新闻媒体编辑部的编辑方针和对重大事件的报道,都摆脱不了垄断资本的控制和影响。

2、资本主义新闻出版自由是资本主义民主制度重要组成部分 3、资本主义新闻出版自由是西方某些发达国家利用新闻媒体干涉其他国家内政的重要工具

四、我国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的性质

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传播活动实现的言论、出版自由。 1、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是最广大人民共同享有的自由。 2、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是社会主义民主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

3、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以剥夺敌对阶级和敌对势力的新闻出版自由为前提。

五、我国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的特点:

1、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摆脱了资本的奴役。

2、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强调充分自由和正确导向的统一。 3、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坚持民主和法制、自由和纪律的统一。

【十章 新闻法治】

一、新闻法治:就是国家依

据一定的法律制度和管理体系,调整新闻传播活动中各种权利义务关系的状态与手段。 1、新闻法治首先要保障和实现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2、新闻法治的法律基础是宪法指导下建立的法律法规体系; 3、新闻法治的实现是国家权力机关通过对各类新闻主体权利、义务的具体调整而形成的。

二、公民、新闻媒体和新

闻工作者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权利

(一)新闻工作者的采访权与公民的知情权

1、新闻工作者的采访权是实现公民之情权的手段。

2、采访权是言论自由应有之义 3、采访权是新闻工作者的工作权利。

(二)新闻媒体的报道权与公民的言论出版自由

(三)公民、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权与政府的信息公开义务 (四)新闻作品的著作权

三、公民、新闻媒体和新

闻工作者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义务

1、新闻报道不得危害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禁止危害国家安全、禁止泄露国家秘密。 2、新闻报道不得危害社会公共利益。

3、新闻报道不得妨害司法公正和司法秩序。

四、规范新闻管理者的管理行为

1、新闻管理行为以《宪法》及

相关法律法规为准绳; 2、新闻管理行为以有利于新闻媒体正常发挥其功能为原则; 3、新闻管理行为以有效发挥调控作用为标尺;

4、新闻管理行为以有利于媒体健康发展为目标。

【十一章 新闻事业管理】

一、新闻事业管理:是指对

新闻传播活动所实施的领导、调控、规范等职能行为,包括对新闻媒体、新闻从业人员及其职业行为和所制作传播的精神产品等进行的管理。

二、新闻事业管理的对象:

1、新闻产品

2、新闻工作者的新闻传播活动 3、从新闻媒体剥离出来单独经营的部分。

三、我国新闻事业管理的

意义

1、加强新闻事业管理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有力保障。

2、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舆论环境的需要。 3、有利于保护媒体之间的有序竞争。

4、有利于保障和维护新闻工作者的合法权益及职业准则。

四、我国新闻事业管理的

基本原则

1、坚持党管媒体

2、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

3、坚持依法管理

4、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5、坚持群众参与管理

五、加强互联网建设管理

坚持“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的方针 1、深刻认识互联网的正反两方面作用;

2、积极利用,大力发展; 3、科学管理,为我所用。

六、我国的新闻事业管理

机制

1、舆情分析机制; 2、调研引导机制; 3、调控统筹机制;

4、协调互动机制; 5、内部激励机制。

七、我国新闻事业管理的

特点

1、党委管理与行政管理相结合 2、事业管理与企业管理相结合 3、法律法规管理与政策管理相结合

4、社会管理和行业自律相结合 5、新闻行业行为规范管理与道德准则学习教育管理相结合

【十二章 新闻队伍建设】

一、加强新闻队伍的业务素质建设

(一)良好的知识素养和专业素养

1、深入掌握党的理论和路线 2、认真学习政策、法律、纪律 3、虚心向群众学习 4、广泛涉猎各方面知识 5、学好新闻业务知识 (二)较强的专业工作能力 1、调查研究能力 2、社会活动能力

3、敏锐的新闻嗅觉和应变能力 4、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准确、鲜明、生动的文字表达能力

6、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7、使用现代化传播技术的能力

《新闻学概论》笔记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的内容:

1、新闻媒体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是党和国家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和舆论阵地,具有鲜明阶级性和意识形态属性。 2、党性原则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根本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精髓。

3、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服务。

4、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5、坚持实事求是,维护新闻的真实性。

6、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畅想主旋律、打好主动仗。 7、坚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 8、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使经济效益同社会效益相统一。

9、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增强生机和活力。

10、切实加强新闻工作队伍的建设。

【一章 新闻的本源】

1、新闻起源于人类的信息需求 2、新闻的本源是事实 3、新闻的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4、新闻的特征:真实准确、内容新鲜、报道及时、传播公开。

【二章 新闻真实】

一、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1、真实是新闻存在的根本条件 2、真实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

二、坚持真实性原则:

1、对事实的报道必须准确无误 2、从总体上、本质上和发展趋势上反映事实。

3、对事实的报道必须全面、客观、公正。

4、坚持新闻报道客观性和倾向性的统一。

三、杜绝虚假新闻

1、要经常进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学习和教育,使新闻媒体和广大新闻工作者不断提高思想认识,不断增强杜绝虚假新闻、抵制虚假新闻的自觉性。 2、要强化新闻职业道德意识,努力提高新闻职业道德水准,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自觉抵制金钱诱惑和各种之风的影响 3、要针对新形势下媒体发展环境的变化,不断完善新闻媒体内部的管理制度,健全监督机制,提高有效制约的能力。

【三章 新闻价值】

一、新闻价值:是事实所具

有的、能满足社会与公众对新闻需要的要素的总和。

二、新闻价值的一般要素:

新鲜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

三、影响新闻价值取向的因素:

阶级立场、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新闻政策、新闻宣传价值、新闻媒体定位

【四章 新闻事业】

一、新闻事业是一切新闻机

构及其全部业务活动的总称。

二、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

1、商品经济的发展催生近代新闻事业

2、社会生产力和科技文化的进步决定新闻事业发展的水平。决定新闻事业的存在形式及其能提供的传播手段。 3、社会和阶级的需要决定新闻事业的基本属性。决定新闻事业的根本性质及新闻传播的基本内容。

三、新闻事业的性质

1、新闻事业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 2、新闻事业是以传播新闻信息为主要手段满足人们新闻信息需要的社会文化事业。 3、新闻事业是一定阶级传播新闻、引导舆论、服务社会的舆论工具。

4、新闻事业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

四、新闻事业的基本功能

1、传播信息,报道新闻 2、反映舆论,引导舆论 3、服务受众,服务社会: (1)传播知识,普及教育 (2)倡导文明,宣扬道德 (3)刊登广告,服务生活 (4)提供娱乐,丰富生活

五、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

业的性质

1、社会主义事业重要组成部分 2、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3、动员和组织群众的重要舆论工具。

六、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任务

1、推动经济发展;2、引导人民思想;3、培育社会风尚;4、促进社会和谐

【五章 新闻工作的党性

原则和基本方针】

一、党性原则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根本原则 二、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1、思想上,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新闻工作者的指导思想; 2、政治上,坚持新闻工作者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3、组织上,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自觉遵守党的纪律。

三、新闻工作坚持“三贴

近”的意义

1、“三贴近”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新闻工作的必然要求。

2、“三贴近”是新闻工作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的根本途径。

3、“三贴近”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党的新闻工作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新形势下遵守和运用新闻规律的理论概况和实践提炼,更是发展壮大舆论极具现实针对性的有效方法和具体途径。

4、坚持“三贴近”就是坚持解

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坚持以人为本的观点,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四、新闻工作贯彻“三贴

近”的基本要求

1、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

2、立足于基本国情; 3、体现社会生活的主流和本质 4、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 5、改进工作作风和文风。

【六章 新闻宣传】

一、宣传:是一种有目的地

影响他人意识和行为的社会传播活动。

五要素:主体、内容、媒体、

形式、对象

二、新闻宣传是通过报道和评述事实进行的宣传。 三、新闻宣传是一定阶级、政党和社会组织实现自身利益的手段。

四、我国新闻宣传的基本理念:

(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根植于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实践。

1、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新闻宣传的根本指导思想。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是新闻宣传的立足点。 (二)新闻宣传的主要使命是动员和组织群众。

(三)新闻宣传要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依据。

五、我国对外新闻宣传的

基本任务:

1、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主张; 2、展现国家形象提升国际地位 3、有针对性开展国际舆论斗争 4、增进了解,消除误解。

六、我国对外新闻宣传的

基本要求:

1、坚持以国际利益为最高准则 2、坚持以我为主,用事实说话 3、有的放矢,讲究实效 4、努力掌握主动权、话语权 5、讲求传播艺术

6、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七章 新闻舆论导向】 一、新闻舆论:是通过新闻

手段反映公众意见而形成的舆论。包括三个基本要素: 舆论主体——公众 舆论客体——最新事态 舆论表达形式——媒体表达

二、新闻舆论产生需要具

备三个条件:

1、要具备诱发新闻舆论的新闻事件。

2、要具备有利于媒体表达舆情的社会环境。

3、要具备有助于舆论传播的新闻媒体。

三、新闻舆论形成的过程:

酝酿阶段、形成阶段、产生效应阶段

四、新闻舆论的基本特征:

现实性、导向性、影响力

五、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

重大意义:

舆论导向:是新闻媒体依据一定的思想和立场,运用新闻手段引导社会舆论的传播行为。 1、舆论导向正确与否关系党和人民的福与祸。

2、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是巩固和加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3、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

六、积极引导网上舆论:

1、对网上具有倾向性、处于萌芽状态的问题应及早主动地进行引导。

2、加强正面引导,唱响网上主旋律。

3、着力增强网上正面引导的亲和力、感染力。

七、新形势下舆论引导的

新特点:

1、传媒体制的改革给舆论引导工作带来了影响。

2、利益格局的调整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增大了舆论引导的难度。

3、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和受众需求的多样化改变了舆论引导的格局。

4、统筹国内国际宣传两个大局的要求,使得舆论引导工作更为复杂艰巨。

八、增强新闻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坚持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 2、把坚持正确导向和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

3、把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和加强改进舆论监督统一起来。

九、增强新闻舆论引导的

吸引力和感染力:

1、增强舆论引导的权威性; 2、增强舆论引导的时效性; 3、提高舆论引导的艺术性。

十、建立健全舆论引导工

作的新格局和新机制 新格局:加强主流媒体和新

兴媒体建设,以党报党刊、广播电台、电视台为主,整合都市类媒体、网络媒体等多种宣传资源,努力构建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现代传播体系和舆论引导新格局,实现中央媒体与地方媒体联动,党报、党刊、广播、电视与专业类、都市类媒体联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联动,形式立体化的传播效应。

新机制:

一是,健全新闻宣传管理部门的领导机制,通过宏观指导和重大议题设置把握舆论主导权。

二是,健全政府发言人制度和与之相配套的新闻发布制度。三是,以主流媒体为主力军,通过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增强影响力,把握舆论主导权。四是,建立报网互动机制,依法管理网站,通过社会热点网上引导机制把握舆论主导权。五是,强化舆情监测分析机制,通过全面详备的舆情掌握和准确科学的舆情预见把握舆论主导权。

六是,通过建立和健全突发公共事件的新闻报道机制,把握舆论主导权。

【八章 新闻舆论监督】

一、新闻舆论监督:是人民

群众通过新闻媒体,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监督的行为。

二、新闻舆论监督的特征:

公开性、群众性、广泛性、及时性

三、新闻舆论监督的功能:

监测功能、约束功能、警示功能、反馈功能

四、新闻舆论监督的地位和作用:

1、新闻舆论监督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具体体现;

2、新闻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有效途径; 3、新闻舆论监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4、重视新闻舆论监督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优良传统。

五、新闻舆论监督的主体:

人民群众

主要对象:公共权力、公共

事务、公众人物

六、新闻舆论监督的任务:

1、对党和政府方针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

2、对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督; 3、对党纪政纪执行情况监督; 4、对侵害人民群众利益行为的监督;

5、对社会丑恶现象、不道德行为和不良社会风气的监督。

七、新闻舆论监督的原则:

1、准确监督 2、科学监督 3、依法监督 4、建设性监督

八、新闻舆论监督的方法:

1、批评与表扬相结合; 2、点名批评与不点名批评相结合;

3、反映群众意见,引导群众参与;

4、既要适时,又要适度; 5、依靠党的领导,争取被监督部门上级党委的支持; 6、公开批评与“内参”相结合; 7、争取执纪执法部门的配合。

九、新闻舆论监督的社会责任

1、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 2、遵守纪律和法律,恪守新闻道德;

3、接受党、政府和人民群众的监督。

【九章 新闻出版自由】

一、新闻出版自由具体性:

1、是具体的阶级的自由; 2、内容是具体的;

3、总是处于特定的时空环境之中,其实现程度与具体的历史条件紧密相连。

二、新闻出版自由相对性:

1、受到宪法和法律的制约; 2、受到国家利益的制约; 3、受到社会伦理道德和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制约。

三、资本主义新闻出版自

由的实质

1、资本主义新闻出版自由是资产阶级垄断财团充分享有的权利。第一,新闻媒体的创办和运作需要巨额资金;第二,垄断财团和广告公司的大老板凭借充足的财力控制新闻媒体,并利用新闻媒体发表意见、传递信息。第三,新闻媒体编辑部的编辑方针和对重大事件的报道,都摆脱不了垄断资本的控制和影响。

2、资本主义新闻出版自由是资本主义民主制度重要组成部分 3、资本主义新闻出版自由是西方某些发达国家利用新闻媒体干涉其他国家内政的重要工具

四、我国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的性质

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传播活动实现的言论、出版自由。 1、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是最广大人民共同享有的自由。 2、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是社会主义民主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

3、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以剥夺敌对阶级和敌对势力的新闻出版自由为前提。

五、我国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的特点:

1、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摆脱了资本的奴役。

2、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强调充分自由和正确导向的统一。 3、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坚持民主和法制、自由和纪律的统一。

【十章 新闻法治】

一、新闻法治:就是国家依

据一定的法律制度和管理体系,调整新闻传播活动中各种权利义务关系的状态与手段。 1、新闻法治首先要保障和实现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2、新闻法治的法律基础是宪法指导下建立的法律法规体系; 3、新闻法治的实现是国家权力机关通过对各类新闻主体权利、义务的具体调整而形成的。

二、公民、新闻媒体和新

闻工作者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权利

(一)新闻工作者的采访权与公民的知情权

1、新闻工作者的采访权是实现公民之情权的手段。

2、采访权是言论自由应有之义 3、采访权是新闻工作者的工作权利。

(二)新闻媒体的报道权与公民的言论出版自由

(三)公民、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权与政府的信息公开义务 (四)新闻作品的著作权

三、公民、新闻媒体和新

闻工作者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义务

1、新闻报道不得危害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禁止危害国家安全、禁止泄露国家秘密。 2、新闻报道不得危害社会公共利益。

3、新闻报道不得妨害司法公正和司法秩序。

四、规范新闻管理者的管理行为

1、新闻管理行为以《宪法》及

相关法律法规为准绳; 2、新闻管理行为以有利于新闻媒体正常发挥其功能为原则; 3、新闻管理行为以有效发挥调控作用为标尺;

4、新闻管理行为以有利于媒体健康发展为目标。

【十一章 新闻事业管理】

一、新闻事业管理:是指对

新闻传播活动所实施的领导、调控、规范等职能行为,包括对新闻媒体、新闻从业人员及其职业行为和所制作传播的精神产品等进行的管理。

二、新闻事业管理的对象:

1、新闻产品

2、新闻工作者的新闻传播活动 3、从新闻媒体剥离出来单独经营的部分。

三、我国新闻事业管理的

意义

1、加强新闻事业管理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有力保障。

2、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舆论环境的需要。 3、有利于保护媒体之间的有序竞争。

4、有利于保障和维护新闻工作者的合法权益及职业准则。

四、我国新闻事业管理的

基本原则

1、坚持党管媒体

2、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

3、坚持依法管理

4、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5、坚持群众参与管理

五、加强互联网建设管理

坚持“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的方针 1、深刻认识互联网的正反两方面作用;

2、积极利用,大力发展; 3、科学管理,为我所用。

六、我国的新闻事业管理

机制

1、舆情分析机制; 2、调研引导机制; 3、调控统筹机制;

4、协调互动机制; 5、内部激励机制。

七、我国新闻事业管理的

特点

1、党委管理与行政管理相结合 2、事业管理与企业管理相结合 3、法律法规管理与政策管理相结合

4、社会管理和行业自律相结合 5、新闻行业行为规范管理与道德准则学习教育管理相结合

【十二章 新闻队伍建设】

一、加强新闻队伍的业务素质建设

(一)良好的知识素养和专业素养

1、深入掌握党的理论和路线 2、认真学习政策、法律、纪律 3、虚心向群众学习 4、广泛涉猎各方面知识 5、学好新闻业务知识 (二)较强的专业工作能力 1、调查研究能力 2、社会活动能力

3、敏锐的新闻嗅觉和应变能力 4、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准确、鲜明、生动的文字表达能力

6、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7、使用现代化传播技术的能力


相关文章

  •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笔记 (自己整理)
  •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笔记 电视纪录片 1.概念(真实时间.真实地点发生的真人.真事) 简言之,即以纪实手法摄制的.表现真实内容的电视节目类型. 2.三个必备条件 :真实非虚构 有艺术感染力 拍摄.布局安排上有一定的逻辑关系 3.基本特征 :真实 ...查看


  • 新闻传播考研-清华大学考研真题及解析
  • 新闻传播考研-清华大学考研真题及解析 --注意事项.独家资料 本文目录 一.清华大学新闻传播专业考研信息解读 二.清华大学新闻传播专业考研专业课复习参考书 三.2017年清华大学新闻传播专业考研独家专业课通关一本通 四.辅导名师解析清华大学 ...查看


  • 笔记方法整合版
  • 原则: ① 不抄书. ② 书上的内容一定要了解,起码看到了不陌生,一些常规性的概念肯定要懂. ③ 一定要有自己的笔记. ④ 笔记记得留白,以免之后想要加知识点没地方填充. 阅读方法: ① 先浏览书的序或者前言,因为这里会包含作者对整本书的内 ...查看


  • 广播电视概论笔记
  • *广播电视技术的发明满足了人类的一种本能的需求--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这一需求的本质在于人类对自身不断拓展的渴望. 一.客服空间限制的需要---意味着人类有能力了解和掌握更宽广的地理范畴,这就需要增加物质形态的传递和信息形态的传播两种功 ...查看


  •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读书笔记
  •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读书笔记 绪论 ◎1新闻学:定义.中心议题.研究内容 ◎2新闻学和新闻工作:新闻工作极其相关涉及内容 ◎3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理论: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社会责任论.发展新闻学.党报理论 ◎4学习新闻理论的意义 一 ...查看


  • 武汉理工[概论]课实践教学报告模板doc
  • 2014-2015学年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实践教学报告书 所在学院: 专业班级: 学生学号: 学生姓名: 教师评分: 教师签名: 目 录 一.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 ··················· ...查看


  • 2017北师大新闻与传播考研复习知识点该怎么整理
  • 2017北师大新闻与传播考研复习知识点该怎么整理 本文系统介绍北师大新闻与传播硕士难度,北师大新闻与传播硕士就业,北师大新闻与传播硕士辅导,北师大新闻与传播硕士参考书,北师大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课五大方面的问题,凯程北师大新闻与传播硕士老师给 ...查看


  • 2016年清华大学新闻传播考研参考书
  • 2016年清华大学新闻传播考研参考书 <新闻学概论>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刘建明 <转型中的新闻学>南方日报出版社,2005,李希光 <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麦奎尔 < ...查看


  • 6381 网络传播概论
  •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网络传播概论 课程代码:6381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网络传播概论"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网络传播专业(独立本科段)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 该课程具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