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心简答及论述题总结
第一章
1、 心理现象的包括的两个方面及其相互关系(一本全4页)
2、 心理过程的包括的方面及其相互关系(一本全4)
3、 个性心理包括的方面及其相系互系 (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一本全93)
4、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一本全5)
第二章
1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和基本规律(一本全15)
2神经兴奋的产生和传导 (普心23)
3试述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异同. (一本全14)
答:(仅是提示)巴埔骆夫的经典条件反射,暂时联系是学习(习得)的神经基础。
(1)操作条件反射的定义 (2)特征:被试的活动是自由的,主动的。
条件反射的形式是靠强化,而非靠非条件刺激物。强化:*奖赏*惩罚
第三章
1意识的基本特征(一本全20)
2意识的产生及发展
答: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的产物,劳动在人类意识产生和发展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人脑是意识产生的基础和前提。随着劳动的产生和发展,人类从原来的自然群体逐步发展成为以生产劳动为基础的人类社会,是意识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语言在人类的生产劳动过程中产生,是人类意识产生和发展的最直接原因。
3人类意识与动物心理的区别(一本全21)
第四章 注意
1、 注意的基本特征
答:(1)注意的指向性特征指向性:心理活动有选择地反映一定的对象,而离开其余的对象
(2)注意的集中性特征: 强度或紧张度
2、 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一本全36)
3、 注意的几种认知理论
答:1过滤器理论。代表:布鲁德本特。过滤器相当于一个开关,按照全或无的工作法则,接通一个通道,通过一些信息,使其得到进一步加工处理。
2衰减理论。代表:特瑞斯满。没有集中注意而设想被关闭的通道事实上没有完全阻断只是被衰减。
3完全加工理论。对信息的选择发生在模式识别之后,加工受阻在于人不能记住无限对大量信息进行分析厚的结果的能力。
4注意的资料限制和智源限制理论。资料限制是指执行作业时受资料的质量问题限制。智源限制是指注意是有限的心理资源。
第五章 感觉
1、 感觉的测量(一本全25)
2、感觉的特点及其义(一本全25)
3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答:一般规律是弱刺激能提高另一种感觉得感受性;强刺激则会使另一种感觉得感受性降低。 联觉,感觉得互相补偿。
第六章 知觉
1、 知觉和感觉和联系和区别(一本全31)
答:同:都时人脑对当前客观事物的反映,具有直接性(在人的面前)
异(1)感觉是对客观事物的各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2)感觉是间于生理与心理之间的一个过程.知觉是纯粹的心理体会,受人的知觉经验的参与。
(3)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知觉是多种分析器协同的结果,不是感觉的简单相加。 联系:(1)感觉是知觉产生或形成的前提,知觉是感觉的深入
(2)感觉愈丰富愈精确,知觉越完整,越正确
2、 知觉的基本特征
答: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大小,明度颜色,形状)。
3、 距离知觉和知觉物体距离的线索
答:定义略(答题要写)。1.单眼线索
(1)遮挡(2)线条透视(3)空气透视(4)阴暗和阴影(5)运动级差(6)结构级差
2.双眼线索
(1)双眼视轴的辐合,在一定范围内 ~~ 双眼视轴集中 ~ 近,双眼视轴分散 ~ 远
(2)双眼视差 ~~ 产生立体知觉的关键
4、 知觉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与解释过程
5知觉得组织原则
答:接近原则,相似原则,连续原则。
第七章
1、 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特点及相互联系
短时记忆及其特点
(1) 定义:脑中的信息在一分钟内的加工编码的记忆。
(2)短时记忆的特点a.是非感觉性的记忆b.具有操作性功能特征
c.信息容量非常有限, 短时记忆力广度”7+2,7-2”,指信息短暂呈现一次,人脑所能记住的最大量
组块(chunking) ~~ chunk “7+2,7-2”的单位:chunk(创克)
d.信息在没有加工处理的情况下,保存时间相当短暂
短时记忆加工处理的形式:复述言语复述
e.短时记忆的信息没有复述,则易受干扰
(3)短时记忆系统信息加工形式
a.言语,听觉形式编码(eg:言语复述) ~~ 大量的
b.视觉或语义形式编码(少量)
2、 遗忘发生的主要原因
答:(1)记忆痕迹衰退说 (2)干扰抑制说(3)Freud动机性遗忘说
引起人类遗忘的因素:
(1)时间(2)数量(识记材料的数量)
(3)学习程度,过渡学习:学习效率达到100%,再学习的过程达150%即可
(4)序列位置因素,规律,前摄抑制,倒摄抑制
3、 用信息加工的观点解释人类的记忆系统 (一本全44)
4、 长期记忆系统中信息储存与提取过程
答:储存:分类加工处理:程序性记忆&陈述性记忆
组织形式:层次网络模型(语义记忆的基本单元是概念并具有一定的特征,概念按逻辑的上下关系组织起来,构成有层次语义网络系统)&激活扩散模型(记忆中的语义由概念之间具有的关联含义而不是概念在层级中的位置决定的,处于同一层级的概念,典型成员要比非典型成员容易被激活,提取速度快)
5、 如何有效组织复习提高记忆效率(一本全44)
第八章 表象和想象
1、 创造想象及其发展的基本条件(一本全49)
2、 表象及其它所具有的基本特点(一本全48)
第九章 思维
1、 思维与感知觉的区别与联系(一本全53)
答:(1) 从反映内容中看 :
感知反映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或外部现象
思维反映共同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
(2)从反映的形式看
感知是对客观事物直接,具体的反映
思维是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
(3)从反映时间看:
感知反映当前事物
思维不仅反映当前,而且反映过去并反映将
2、 问题解决及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一本全54)
3、 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答:1初始状态 ~~ 问题解决者所面临的达到目标的障碍状态
2目的状态 ~~ 问题解决者所希望达到的结果
3中介状态 ~~ 问题解决者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从初始状态到目
4、 概念形成的过程和影响概念形成的因素
答: 1.概念形成过程(三阶段CAD)
(1)抽象化a.具体事物的一般特征b.事物的本质属性
(2)类化(归类)把事物的各种属性及特征进行规类
(3)辨别
2.影响概念形成的因素
(1)原有的知识和经验(most impoztant)
(2)人的认知能力,认知能力~~人在世外界事物的能力(客观事物 人 社会环境)
(3)事物的相关特征 ,概念的关键特征越明显,概念形成越容易
(4)变式 (5)反时下定义 (6)概念体系
5、 如何有效地掌握概念(一本全54)
6、 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及如何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一本全55)
7、 思维和语言的关系
第十章 言语
1、语言和言语的区别和联系(一本全108)
2影响人类言语知觉的因素
3人类言语理解有几级水平,因素
第十一章 情绪和情感
1、 情绪和情感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一本全59)
2、 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一本全60)
3、 情绪和情感的适应功能(一本全62)
4、 沙赫特-辛格的情绪理论
答:基本观点:情绪的机制是由认知参与,认知对环境的评价,生理唤醒的评价的过程 情绪的产生不是单纯由外界环境决定,或由有机体内部的生理变化决定,而是外界环境刺激,有机体内部的生理变化和人的认知因素三者互相作用的结果,而人的认知因素在情绪产生过程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实验涉及与步骤,对象:大学生
方法:(1)注射肾上腺素 ~ 唤醒生理活动
(2)指导语a.第一组被试:注射维生素 ~ 心悸,手抖,脸发烧(热)
b.第二组:同上 ~ 身体发抖,教发麻
c.第三组:同上 ~ 不说结果
(1)if 情绪由生理机制引起then 三组被试反应应该一致
(2)if 情绪由外界环境因素引起then 三组被试反应随所处环境不同而不同
(3)实验结果:情绪产生于生理,环境,认知三者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5.坎农巴德丘脑情绪理论基本观点:
(1)个体的生理变化在各种情绪状态下并无多大差异,但个人却可以体验到各种不同的情绪
(2)个体的生理变化较慢,而个体的情绪瞬息万变,因此生理变化不能成为个体情绪的主要来源
(3)个体生理变化可由药物改变,但个体的情绪变化很少或不可能受药物的影响。人们不能企图用药物制造一个人的情绪体验
(4)控制和调节个体情绪系统的不是周围神经系统,而是在丘脑部位引起的神经冲动通过丘脑这一中转站,把一部分信息传到大脑皮层那个,一部分到交感神经系统,引起内脏变化;传到大脑皮层的信息经分析,综合,产生情绪体验,传到内脏骨髓的信息产生生理活动.在此情况下,大脑皮层产生的情绪体验与内脏骨髓的生理活动一起产生情绪
3情绪的认知 ~ 评估理论(阿诺德创立)
基本观点:人类情绪产生是由1储存在头脑中德经验以及通过表象活动所引起.
即:对刺激情形的估价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情绪活动
概括:
(1)詹姆士.兰格理论:刺激~身体变化~情绪性
(2)坎农.巴德理论:刺激~丘脑转换~情绪产生
(3)阿诺德理论:情绪情境~评估(大脑皮层)~情绪产生
4詹姆斯(机能注意心理学的创始人) ~ 兰格的情绪理论(1884~1885)
基本观点:情绪是人对自己身体变化的知觉
情绪产生的过程
(1)先有引起个体反应的刺激
(2)改刺激引起了个体的生理反应
(3)由生理反应产生了个体的情绪活动
理论虽然有漏洞,但开创了研究人类情绪的先河.
引起知觉刺激的情境(感受器) ~~ 由刺激引起身体生理反应(内脏器官,骨髓,肌肉) ~~ 由身体生理反应而导致情绪体验
6评价情绪唤醒理论
第十二章 意志
1、 意志与认识、情绪和个性的关系(一本全70)
2、 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
3、 简述意志的品质(一本全69)
4、 怎样培养人的优良意志品质(一本全70)
5、 简述意志行动中的动机斗争(一本全68)
第十三章 技能
1、 技能与习惯的区别 (一本全109)
2、 技能与知识的区别与联系
答:1. 区别.(1)属于不同范畴(概念)
a.知识~书p393既是人类已经积累的知识经验,是社会财富,又是人的心理活动的结果,是个体心理活动的对象和内容
b.能力p393
c.技能,一个人在一定知识基础上,运用知识的活动方式
(2)概括水平不同
a.知识是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概括和体系化
b.技能是对动作方式及程序的概括
c.能力是对人的心理活动功能的概括
(3)发展水平:知识的获得很快
2.联系.P394
3、 高原现象及其成因(一本全109)
4、 智力技能及其特征(一本全110)
第十四章 个性
1、 简述个性的基本特征(一本全76)
答:个性的定义 一个人整个的心理面貌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个性特点
(1)整体性(多层次)多维度们,多水平上的总和(遗传,知识经验,年龄)
(2)独特性(个体性)
(3)稳定性(一旦形成,不能或很难逆转)
(4)社会制约性和生物制约性
个性组成部分
(1)个性(心理)倾向性
a.定义:一个人对显示态度和积极行为的动力系统
b.组成成分: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
(2)个性心理特征(独特)
a.能力b.气质c.性格
定义:一个人身上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它是个性结构中比较稳定的成分。 已形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是相对稳定的,但在环境相互作用的情况下,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也会发生缓慢的变化。
2、 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一本全78)
3、 阿尔德夫的需要理论
4、 简答需要与动机的相互关系
5、 动机产生的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一本全77)
6、 麦克莱兰的成就动机理论(一本全79)
7、 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
8兴趣的品质
第十五章 气质
1、 简述构成气质类型的主要特征(一本全85)
2、 简述气质类型的构成(一本全85)
3、 论述气质的生理基础(一本全86)
4、 气质对教育工作的意义(一本全87)
5、 气质对职业选择的意义(一本全87)
6、 荣格的外向型和内向型理论 (一本全83)
7、 威特金的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理论 (一本全84)
第十六章 性格
1、 简述性格和气质的区别和联系(一本全93)
答:区别:(1) 性格和气质的性质不同:性格是受后天环境影响而形成和发展的,更具有社会特点,在不同社会文化条件下人与人的性格有很大差异。气质更多地受先天因素影响,更具先天特点。在不同社会文化条件下,人与人的气质无大差异。
(2)生理基础不同:气质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特点(强的平衡的灵活的4种etc)气质的这种心理特征是因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特点的不同而不同气质具有很大稳定性。
性格: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特点与暂时神经联系系统的“合禁”。后天形成的条件反射在性格形成种起最重要作用。性格的生理基础的核心:后天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
联系:性格可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或改造气质,指导气质的发展,使之更有利于个体适应外界生活环境
气质会影响一个人对待生活事物的态度,使性格带上某种气质的色彩。
气质会影响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对一定的性格特征起促进或阻碍作用。但气质最终不能决定性格,社会环境的影响更大。
2、 分析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一本全95)
答:遗传,环境,成熟,教育这些因素是形成和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
人的性格是在社会环境中相互作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遗传有影响,但不如环境教育的作用
(1)遗传因素:人的高级神经系统在性格形成中具有一定作用们,但受其影响较小,主要由一个人成
长的社会环境决定。
(2)家庭环境的影响
a.父母的责任感和教养的态度:有责任感的父母能按社会需要来塑造孩子的性格,并创造良好条件来促进良好性格的发展。有些纵容型的父母,忽视对孩子的性格的培养。Eg:高学历,白领的家庭中的子女八成有孤独症,三岁之后成为自闭症,最终将导致智力下降。 b.家庭氛围
和睦家庭 —— 孩子性格相对完善。
严厉家庭 —— 胆小怕事,缺乏自信,甚至丧失自尊(走上犯罪道路)
死气沉沉的氛围 —— 待人冷淡,对事物失去兴趣,会形成及其消极的性格特点。
c.出生顺序 长子 ——社会适应能力方面:性格上偏保守,不善表达情感,进取心不强。
(3)学校教育的影响:入学年龄有很大关系在学校中,初二到高二,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从而影响到自己特点性格的形成。学校
班级对一个人性格的形成有特殊意义。同伴关系是影响一个人社会化的过程的重要因素。逐渐形成关心人,帮助人的良好品质。
(4)社会时间的影响
人不仅受环境影响,也主动地反作用于环境,对性格起决定作用地不是环境本身而是人与环境地相互作用。
3、 性格的类型理论(一本全91)
4、 性格的特质理论(一本全93,94)
答:>.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说
(1)人格特质的定义
个体反映环境刺激时的一种内在倾向,是一般化了的仅所具有的神经心理结构,是一个人人格的基础。人格特征主要由遗传与环境决定,具有指挥人行为的功能
(2)a.共同特质。由人们生活的共同环境造成的。
反映的是社会的习俗和标准,并随社会习俗,标准的改变而改变。它们是人格的共同部分,而非个人之间相互区别的特质。
b.个人特质:由个体生活的特定环境造成的,是个体与个体之间进行区别的主要特质,它决定了个人的行为方式
首要特质:代表一个人最显著的性格。
主要特质(中心特质)。在某种程度上独立,又彼此有联系的特质的组合。
次要特质 在特定场合下,表现出来的不代表一个人的
人格。
>.卡特尔人格因素说(16种特质)——人格特质因素分析理论
(1)人格特质的涵义:一个人相对持久的心理反应倾向,只有,了解一个人的特质,才能预测他在特定情况下的行为
(2)人格特质的分类
a.表面特质:由一些相互联系的特质组成,但不稳定不持久,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并不反应一个人心理的实质
b.根源特质:是单一因素的特质是人格的基本成分,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隐藏在表面特质后面,并制约表面特质
>.吉尔德的特质论
(1)人格特质涵义
所谓人格特质是一个结构层次,其中最基层的特质叫基倾。
(2)人格特质种类:
a.上层特质 i.情绪稳定性 ——需要(态度)
12种(p549) —— ii.社会适应性 ——能力(活动方式) b.下层特质 iii.向性指标 ——气质(心理活动)
第十七章 能力
1、 能力和知识的关系(一本全101)
2、 简述卡特尔的流体智力的晶体智力理论(一本全101)
3、 简述智力PASS模型三元结构理论(一本全103)
4、 论述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一本全104)
5、 简述能力的个别差异
简要:1类型差异 2水平差异 3早晚差异
普心简答及论述题历年考题
性格4
气质4
记忆3
能力3
情绪与情感3
注意2
问题解决.2-思维
概念.2-思维
2005年
1、简答需要与动机的相互关系
2、简述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情绪与情感(2)
3、试述人格特质理论 性格
2004年
1、简述感觉的测量
2、用简表归纳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特点及相互联系 记忆
3、如何度量一个的智商在其同龄人中的相对位置 智力
4、简述构成气质类型的主要特征 气质(2)
5、简述情绪、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情绪与情感(2)
6、试述问题解决及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问题解决
7、举例说明能力的个别差异 能力(2)
2003年
1、简答心理过程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心理过程.第一章
2、注意分配以及注意分配要具有的基本特点 注意
3、简答表象及其它所具有的基本特点
4、简答似动知觉及其种类 知觉
5、举例说明如何有效地掌握概念 概念
6、从哪些方面来了解人的气质类型 气质(2)
7、试述意志过程与认识、情绪情感过程和个性心理之间的相互关系 意志
8、举例说明智力技能形成的五个阶段 智力
2002年
1、从反映的内容、形式和时间三个方面分析思维与感知觉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阐述遗忘发生的主要原因 记忆
3、影响一个人性格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请逐一加以章阐述 性格
4、试述个性及其个性的基本特征 个性
2001年
1、试述距离知觉和知觉物体距离的线索 知觉
2、试述短时记忆及其基本特点 记忆
3、度述沙赫-辛格的情绪理论 情绪
4、试述知识、技能和能力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能力
2000年
1、试述知觉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与解释过程 知觉
2、试述长期记忆系统中信息储存与提取过程 记忆
3、试述概念形成的过程和影响概念形成的因素 概念
4、试述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与人格特质之间的关系 性格
1999年
1、试述经典性条件反射与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异同
2、试述创造怀思维与一般思维的区别 思维
3、试述智力结构诸理论 智力
4、试述性格和气质的区别与联系 气质(3)
1998年
1、试述人类意识与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
2、试述长时记忆中信息的编码形式 记忆
3、举例说明了解学生的气质特征对教育工作的意义 气质
4、试述能力的个别差异 能力
1997年
1、试述注意的基本特征 注意
2、试述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问题解决
3、试述个性倾向性及其关系 个性
4、试述制约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 性格
普心简答及论述题总结
第一章
1、 心理现象的包括的两个方面及其相互关系(一本全4页)
2、 心理过程的包括的方面及其相互关系(一本全4)
3、 个性心理包括的方面及其相系互系 (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一本全93)
4、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一本全5)
第二章
1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和基本规律(一本全15)
2神经兴奋的产生和传导 (普心23)
3试述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异同. (一本全14)
答:(仅是提示)巴埔骆夫的经典条件反射,暂时联系是学习(习得)的神经基础。
(1)操作条件反射的定义 (2)特征:被试的活动是自由的,主动的。
条件反射的形式是靠强化,而非靠非条件刺激物。强化:*奖赏*惩罚
第三章
1意识的基本特征(一本全20)
2意识的产生及发展
答: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的产物,劳动在人类意识产生和发展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人脑是意识产生的基础和前提。随着劳动的产生和发展,人类从原来的自然群体逐步发展成为以生产劳动为基础的人类社会,是意识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语言在人类的生产劳动过程中产生,是人类意识产生和发展的最直接原因。
3人类意识与动物心理的区别(一本全21)
第四章 注意
1、 注意的基本特征
答:(1)注意的指向性特征指向性:心理活动有选择地反映一定的对象,而离开其余的对象
(2)注意的集中性特征: 强度或紧张度
2、 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一本全36)
3、 注意的几种认知理论
答:1过滤器理论。代表:布鲁德本特。过滤器相当于一个开关,按照全或无的工作法则,接通一个通道,通过一些信息,使其得到进一步加工处理。
2衰减理论。代表:特瑞斯满。没有集中注意而设想被关闭的通道事实上没有完全阻断只是被衰减。
3完全加工理论。对信息的选择发生在模式识别之后,加工受阻在于人不能记住无限对大量信息进行分析厚的结果的能力。
4注意的资料限制和智源限制理论。资料限制是指执行作业时受资料的质量问题限制。智源限制是指注意是有限的心理资源。
第五章 感觉
1、 感觉的测量(一本全25)
2、感觉的特点及其义(一本全25)
3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答:一般规律是弱刺激能提高另一种感觉得感受性;强刺激则会使另一种感觉得感受性降低。 联觉,感觉得互相补偿。
第六章 知觉
1、 知觉和感觉和联系和区别(一本全31)
答:同:都时人脑对当前客观事物的反映,具有直接性(在人的面前)
异(1)感觉是对客观事物的各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2)感觉是间于生理与心理之间的一个过程.知觉是纯粹的心理体会,受人的知觉经验的参与。
(3)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知觉是多种分析器协同的结果,不是感觉的简单相加。 联系:(1)感觉是知觉产生或形成的前提,知觉是感觉的深入
(2)感觉愈丰富愈精确,知觉越完整,越正确
2、 知觉的基本特征
答: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大小,明度颜色,形状)。
3、 距离知觉和知觉物体距离的线索
答:定义略(答题要写)。1.单眼线索
(1)遮挡(2)线条透视(3)空气透视(4)阴暗和阴影(5)运动级差(6)结构级差
2.双眼线索
(1)双眼视轴的辐合,在一定范围内 ~~ 双眼视轴集中 ~ 近,双眼视轴分散 ~ 远
(2)双眼视差 ~~ 产生立体知觉的关键
4、 知觉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与解释过程
5知觉得组织原则
答:接近原则,相似原则,连续原则。
第七章
1、 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特点及相互联系
短时记忆及其特点
(1) 定义:脑中的信息在一分钟内的加工编码的记忆。
(2)短时记忆的特点a.是非感觉性的记忆b.具有操作性功能特征
c.信息容量非常有限, 短时记忆力广度”7+2,7-2”,指信息短暂呈现一次,人脑所能记住的最大量
组块(chunking) ~~ chunk “7+2,7-2”的单位:chunk(创克)
d.信息在没有加工处理的情况下,保存时间相当短暂
短时记忆加工处理的形式:复述言语复述
e.短时记忆的信息没有复述,则易受干扰
(3)短时记忆系统信息加工形式
a.言语,听觉形式编码(eg:言语复述) ~~ 大量的
b.视觉或语义形式编码(少量)
2、 遗忘发生的主要原因
答:(1)记忆痕迹衰退说 (2)干扰抑制说(3)Freud动机性遗忘说
引起人类遗忘的因素:
(1)时间(2)数量(识记材料的数量)
(3)学习程度,过渡学习:学习效率达到100%,再学习的过程达150%即可
(4)序列位置因素,规律,前摄抑制,倒摄抑制
3、 用信息加工的观点解释人类的记忆系统 (一本全44)
4、 长期记忆系统中信息储存与提取过程
答:储存:分类加工处理:程序性记忆&陈述性记忆
组织形式:层次网络模型(语义记忆的基本单元是概念并具有一定的特征,概念按逻辑的上下关系组织起来,构成有层次语义网络系统)&激活扩散模型(记忆中的语义由概念之间具有的关联含义而不是概念在层级中的位置决定的,处于同一层级的概念,典型成员要比非典型成员容易被激活,提取速度快)
5、 如何有效组织复习提高记忆效率(一本全44)
第八章 表象和想象
1、 创造想象及其发展的基本条件(一本全49)
2、 表象及其它所具有的基本特点(一本全48)
第九章 思维
1、 思维与感知觉的区别与联系(一本全53)
答:(1) 从反映内容中看 :
感知反映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或外部现象
思维反映共同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
(2)从反映的形式看
感知是对客观事物直接,具体的反映
思维是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
(3)从反映时间看:
感知反映当前事物
思维不仅反映当前,而且反映过去并反映将
2、 问题解决及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一本全54)
3、 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答:1初始状态 ~~ 问题解决者所面临的达到目标的障碍状态
2目的状态 ~~ 问题解决者所希望达到的结果
3中介状态 ~~ 问题解决者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从初始状态到目
4、 概念形成的过程和影响概念形成的因素
答: 1.概念形成过程(三阶段CAD)
(1)抽象化a.具体事物的一般特征b.事物的本质属性
(2)类化(归类)把事物的各种属性及特征进行规类
(3)辨别
2.影响概念形成的因素
(1)原有的知识和经验(most impoztant)
(2)人的认知能力,认知能力~~人在世外界事物的能力(客观事物 人 社会环境)
(3)事物的相关特征 ,概念的关键特征越明显,概念形成越容易
(4)变式 (5)反时下定义 (6)概念体系
5、 如何有效地掌握概念(一本全54)
6、 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及如何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一本全55)
7、 思维和语言的关系
第十章 言语
1、语言和言语的区别和联系(一本全108)
2影响人类言语知觉的因素
3人类言语理解有几级水平,因素
第十一章 情绪和情感
1、 情绪和情感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一本全59)
2、 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一本全60)
3、 情绪和情感的适应功能(一本全62)
4、 沙赫特-辛格的情绪理论
答:基本观点:情绪的机制是由认知参与,认知对环境的评价,生理唤醒的评价的过程 情绪的产生不是单纯由外界环境决定,或由有机体内部的生理变化决定,而是外界环境刺激,有机体内部的生理变化和人的认知因素三者互相作用的结果,而人的认知因素在情绪产生过程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实验涉及与步骤,对象:大学生
方法:(1)注射肾上腺素 ~ 唤醒生理活动
(2)指导语a.第一组被试:注射维生素 ~ 心悸,手抖,脸发烧(热)
b.第二组:同上 ~ 身体发抖,教发麻
c.第三组:同上 ~ 不说结果
(1)if 情绪由生理机制引起then 三组被试反应应该一致
(2)if 情绪由外界环境因素引起then 三组被试反应随所处环境不同而不同
(3)实验结果:情绪产生于生理,环境,认知三者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5.坎农巴德丘脑情绪理论基本观点:
(1)个体的生理变化在各种情绪状态下并无多大差异,但个人却可以体验到各种不同的情绪
(2)个体的生理变化较慢,而个体的情绪瞬息万变,因此生理变化不能成为个体情绪的主要来源
(3)个体生理变化可由药物改变,但个体的情绪变化很少或不可能受药物的影响。人们不能企图用药物制造一个人的情绪体验
(4)控制和调节个体情绪系统的不是周围神经系统,而是在丘脑部位引起的神经冲动通过丘脑这一中转站,把一部分信息传到大脑皮层那个,一部分到交感神经系统,引起内脏变化;传到大脑皮层的信息经分析,综合,产生情绪体验,传到内脏骨髓的信息产生生理活动.在此情况下,大脑皮层产生的情绪体验与内脏骨髓的生理活动一起产生情绪
3情绪的认知 ~ 评估理论(阿诺德创立)
基本观点:人类情绪产生是由1储存在头脑中德经验以及通过表象活动所引起.
即:对刺激情形的估价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情绪活动
概括:
(1)詹姆士.兰格理论:刺激~身体变化~情绪性
(2)坎农.巴德理论:刺激~丘脑转换~情绪产生
(3)阿诺德理论:情绪情境~评估(大脑皮层)~情绪产生
4詹姆斯(机能注意心理学的创始人) ~ 兰格的情绪理论(1884~1885)
基本观点:情绪是人对自己身体变化的知觉
情绪产生的过程
(1)先有引起个体反应的刺激
(2)改刺激引起了个体的生理反应
(3)由生理反应产生了个体的情绪活动
理论虽然有漏洞,但开创了研究人类情绪的先河.
引起知觉刺激的情境(感受器) ~~ 由刺激引起身体生理反应(内脏器官,骨髓,肌肉) ~~ 由身体生理反应而导致情绪体验
6评价情绪唤醒理论
第十二章 意志
1、 意志与认识、情绪和个性的关系(一本全70)
2、 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
3、 简述意志的品质(一本全69)
4、 怎样培养人的优良意志品质(一本全70)
5、 简述意志行动中的动机斗争(一本全68)
第十三章 技能
1、 技能与习惯的区别 (一本全109)
2、 技能与知识的区别与联系
答:1. 区别.(1)属于不同范畴(概念)
a.知识~书p393既是人类已经积累的知识经验,是社会财富,又是人的心理活动的结果,是个体心理活动的对象和内容
b.能力p393
c.技能,一个人在一定知识基础上,运用知识的活动方式
(2)概括水平不同
a.知识是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概括和体系化
b.技能是对动作方式及程序的概括
c.能力是对人的心理活动功能的概括
(3)发展水平:知识的获得很快
2.联系.P394
3、 高原现象及其成因(一本全109)
4、 智力技能及其特征(一本全110)
第十四章 个性
1、 简述个性的基本特征(一本全76)
答:个性的定义 一个人整个的心理面貌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个性特点
(1)整体性(多层次)多维度们,多水平上的总和(遗传,知识经验,年龄)
(2)独特性(个体性)
(3)稳定性(一旦形成,不能或很难逆转)
(4)社会制约性和生物制约性
个性组成部分
(1)个性(心理)倾向性
a.定义:一个人对显示态度和积极行为的动力系统
b.组成成分: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
(2)个性心理特征(独特)
a.能力b.气质c.性格
定义:一个人身上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它是个性结构中比较稳定的成分。 已形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是相对稳定的,但在环境相互作用的情况下,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也会发生缓慢的变化。
2、 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一本全78)
3、 阿尔德夫的需要理论
4、 简答需要与动机的相互关系
5、 动机产生的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一本全77)
6、 麦克莱兰的成就动机理论(一本全79)
7、 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
8兴趣的品质
第十五章 气质
1、 简述构成气质类型的主要特征(一本全85)
2、 简述气质类型的构成(一本全85)
3、 论述气质的生理基础(一本全86)
4、 气质对教育工作的意义(一本全87)
5、 气质对职业选择的意义(一本全87)
6、 荣格的外向型和内向型理论 (一本全83)
7、 威特金的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理论 (一本全84)
第十六章 性格
1、 简述性格和气质的区别和联系(一本全93)
答:区别:(1) 性格和气质的性质不同:性格是受后天环境影响而形成和发展的,更具有社会特点,在不同社会文化条件下人与人的性格有很大差异。气质更多地受先天因素影响,更具先天特点。在不同社会文化条件下,人与人的气质无大差异。
(2)生理基础不同:气质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特点(强的平衡的灵活的4种etc)气质的这种心理特征是因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特点的不同而不同气质具有很大稳定性。
性格: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特点与暂时神经联系系统的“合禁”。后天形成的条件反射在性格形成种起最重要作用。性格的生理基础的核心:后天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
联系:性格可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或改造气质,指导气质的发展,使之更有利于个体适应外界生活环境
气质会影响一个人对待生活事物的态度,使性格带上某种气质的色彩。
气质会影响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对一定的性格特征起促进或阻碍作用。但气质最终不能决定性格,社会环境的影响更大。
2、 分析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一本全95)
答:遗传,环境,成熟,教育这些因素是形成和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
人的性格是在社会环境中相互作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遗传有影响,但不如环境教育的作用
(1)遗传因素:人的高级神经系统在性格形成中具有一定作用们,但受其影响较小,主要由一个人成
长的社会环境决定。
(2)家庭环境的影响
a.父母的责任感和教养的态度:有责任感的父母能按社会需要来塑造孩子的性格,并创造良好条件来促进良好性格的发展。有些纵容型的父母,忽视对孩子的性格的培养。Eg:高学历,白领的家庭中的子女八成有孤独症,三岁之后成为自闭症,最终将导致智力下降。 b.家庭氛围
和睦家庭 —— 孩子性格相对完善。
严厉家庭 —— 胆小怕事,缺乏自信,甚至丧失自尊(走上犯罪道路)
死气沉沉的氛围 —— 待人冷淡,对事物失去兴趣,会形成及其消极的性格特点。
c.出生顺序 长子 ——社会适应能力方面:性格上偏保守,不善表达情感,进取心不强。
(3)学校教育的影响:入学年龄有很大关系在学校中,初二到高二,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从而影响到自己特点性格的形成。学校
班级对一个人性格的形成有特殊意义。同伴关系是影响一个人社会化的过程的重要因素。逐渐形成关心人,帮助人的良好品质。
(4)社会时间的影响
人不仅受环境影响,也主动地反作用于环境,对性格起决定作用地不是环境本身而是人与环境地相互作用。
3、 性格的类型理论(一本全91)
4、 性格的特质理论(一本全93,94)
答:>.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说
(1)人格特质的定义
个体反映环境刺激时的一种内在倾向,是一般化了的仅所具有的神经心理结构,是一个人人格的基础。人格特征主要由遗传与环境决定,具有指挥人行为的功能
(2)a.共同特质。由人们生活的共同环境造成的。
反映的是社会的习俗和标准,并随社会习俗,标准的改变而改变。它们是人格的共同部分,而非个人之间相互区别的特质。
b.个人特质:由个体生活的特定环境造成的,是个体与个体之间进行区别的主要特质,它决定了个人的行为方式
首要特质:代表一个人最显著的性格。
主要特质(中心特质)。在某种程度上独立,又彼此有联系的特质的组合。
次要特质 在特定场合下,表现出来的不代表一个人的
人格。
>.卡特尔人格因素说(16种特质)——人格特质因素分析理论
(1)人格特质的涵义:一个人相对持久的心理反应倾向,只有,了解一个人的特质,才能预测他在特定情况下的行为
(2)人格特质的分类
a.表面特质:由一些相互联系的特质组成,但不稳定不持久,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并不反应一个人心理的实质
b.根源特质:是单一因素的特质是人格的基本成分,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隐藏在表面特质后面,并制约表面特质
>.吉尔德的特质论
(1)人格特质涵义
所谓人格特质是一个结构层次,其中最基层的特质叫基倾。
(2)人格特质种类:
a.上层特质 i.情绪稳定性 ——需要(态度)
12种(p549) —— ii.社会适应性 ——能力(活动方式) b.下层特质 iii.向性指标 ——气质(心理活动)
第十七章 能力
1、 能力和知识的关系(一本全101)
2、 简述卡特尔的流体智力的晶体智力理论(一本全101)
3、 简述智力PASS模型三元结构理论(一本全103)
4、 论述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一本全104)
5、 简述能力的个别差异
简要:1类型差异 2水平差异 3早晚差异
普心简答及论述题历年考题
性格4
气质4
记忆3
能力3
情绪与情感3
注意2
问题解决.2-思维
概念.2-思维
2005年
1、简答需要与动机的相互关系
2、简述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情绪与情感(2)
3、试述人格特质理论 性格
2004年
1、简述感觉的测量
2、用简表归纳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特点及相互联系 记忆
3、如何度量一个的智商在其同龄人中的相对位置 智力
4、简述构成气质类型的主要特征 气质(2)
5、简述情绪、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情绪与情感(2)
6、试述问题解决及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问题解决
7、举例说明能力的个别差异 能力(2)
2003年
1、简答心理过程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心理过程.第一章
2、注意分配以及注意分配要具有的基本特点 注意
3、简答表象及其它所具有的基本特点
4、简答似动知觉及其种类 知觉
5、举例说明如何有效地掌握概念 概念
6、从哪些方面来了解人的气质类型 气质(2)
7、试述意志过程与认识、情绪情感过程和个性心理之间的相互关系 意志
8、举例说明智力技能形成的五个阶段 智力
2002年
1、从反映的内容、形式和时间三个方面分析思维与感知觉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阐述遗忘发生的主要原因 记忆
3、影响一个人性格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请逐一加以章阐述 性格
4、试述个性及其个性的基本特征 个性
2001年
1、试述距离知觉和知觉物体距离的线索 知觉
2、试述短时记忆及其基本特点 记忆
3、度述沙赫-辛格的情绪理论 情绪
4、试述知识、技能和能力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能力
2000年
1、试述知觉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与解释过程 知觉
2、试述长期记忆系统中信息储存与提取过程 记忆
3、试述概念形成的过程和影响概念形成的因素 概念
4、试述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与人格特质之间的关系 性格
1999年
1、试述经典性条件反射与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异同
2、试述创造怀思维与一般思维的区别 思维
3、试述智力结构诸理论 智力
4、试述性格和气质的区别与联系 气质(3)
1998年
1、试述人类意识与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
2、试述长时记忆中信息的编码形式 记忆
3、举例说明了解学生的气质特征对教育工作的意义 气质
4、试述能力的个别差异 能力
1997年
1、试述注意的基本特征 注意
2、试述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问题解决
3、试述个性倾向性及其关系 个性
4、试述制约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 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