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本 科 生 毕 业 设 计

文 献 综 述

题 目 南京工业技术学院

专 业班 级 XX

姓 名 XXX

指导教师 XXX

所在学院 城建学院

2013年1月1

1 引言

近年来,在全世界追求“公平而卓越”的教育改革浪潮下,营建育人为本的优质学校建筑成为人们推进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然而,目前大部分学校建筑普遍“忽视”空间的育人设计,建筑功能基本停留在“能用”、“达标”和“安全”上,未能有效满足现代化的教育需要,也未能适恰彰显一校的品质学校文化。

借助跨学科的研究视角,在“赋予建筑教育的深度,尽显校园文化的魅力”的理念引领下,基于理性考据和案例实证分析,开拓性地从教育学、心理学、文化学、建筑学等视角建构了学校建筑的理论基础,并对学校建筑的育人功能展开了深入分析,带领读者细细品读学校建筑蕴含的丰富教育意蕴与文化价值。该书为教育规划者、建筑设计师、学校管理者、教育研究者等规划设计或探讨学校建筑,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思考和实践借鉴,能为新校园营建和学校文化建设提供科学指导。

2 学科领域研究

作为一个相对晚熟的研究领域,对学校建筑的研究需要跨越多个学科领域。显然,首当其冲的是教育学、建筑学和文化学三大学科与学校建筑的关系最为密切。研究者对此三大学科与学校建筑之间关系认知的深入程度,将在本质上决定学校建筑研究的质量。其次,与该研究领域较为密切的学科领域是环境行为学、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历史学和美学等,这些学科一方面通过教育学、建筑学和文化学三大“贴身”学科与学校建筑建立间接的学术关系,另一方面也常常通过这些学科的独特研究视角直接对学校建筑开展研究,例如历史学视角下的学校建筑演变史研究。当然,还有众多其它学科与学校建筑密切相关,它们的研究视角同样可进一步拓展与深化学校建筑研究。

学校建筑是人们为了达到特定的教育目的而兴建的教育活动场所,其品质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关系到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它作为载体还是一个社会的教育思想与价值观念、经济与文化面貌等的具体体现者,因此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并未引起我国当代学术界的太多关注,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我们在学校建筑领域面临着重大的理论问题与严峻的实践挑战,主要表现在:近几十年来鲜有学者对其开展过系统的理论研究;不仅专业研究机构缺乏,而且不论是建筑学界、教育学界、

文化研究界还是心理学界,对学校建筑领域都缺乏应有的理论关照与实践关怀;于是,导致我国的很多学校建筑存在未能有效满足师生的教育与学习活动需要、缺乏必要的人文关怀、难以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学校建筑文化魂失落等诸多问题。而从国际比较的角度,我国与一些主要国家或地区相比更是存在着巨大的发展差距。

上述事实都在指向一个关键议题,即不仅有必要在理论上展开系统探索以弥补现有学校建筑理论研究的欠缺,而且在现实实践中所面临的诸多挑战也突显出需要进一步深化对学校建筑的认知与了解,尤其是它的教育意蕴与文化价值。有鉴于此,本研究主要以普通中小学校为研究对象,综合采用田野调查、网络调查、访谈法与文献分析等研究方法,从“理论建构”、“理论推演与实证分析”两条理路对学校建筑开展研究。

2.1 学校建筑整体形势的主题表达

随着西方文化的入侵,几千年的中国传统封建的教育模式受到冲击,高等学校在原书院基础上发展起来,从此学校建筑不断改革、扩充。在中外建筑文化碰撞的形势下,中国近代学校出现了各种形态的中西交汇的建筑形式。在传播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受到当时当地的社会历史背景、教育程度、人文特点以及传统文化等各方面的影响,形成独特的建筑形式。通过建筑历史与理论的角度通过对相关材料进行查阅、整理及分析;以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为背景资料,对近代高等学校建筑按照沿用、改建、扩建旧建筑、创建新建筑进行分类,梳理其发展变化的基本脉络;用典型实例阐述学校建筑基本特征。近代建筑受当时中国基本形势影响,建筑中出现了不少与中国传统建筑风格迥异的西洋式建筑。近代高等学校建筑也是如此,并同时表现出特有的地方性和本土化特色,这是关注的另一重要问题。近代高等学校的研究揭示了中西建筑文化在山西碰撞和融合过程,为研究中西方建筑文化的交流提供了参考。另外,通过总结与分析现有资料,对近代高等学校建筑状况做基础性的汇总,以期对今后近代学校建筑的研究有所帮助。

2.2 学校建筑灰空间的主题表达

当代大学生户外活动类型丰富,对空间灵活性、随意性、创新性要求更强,然而目前普遍现状是校园不能为学生丰富的活动提供良好的户外空间环境。相关理论和经验表明,户外交往空间是一种促进情感交流的必要手段,是一种涉及到空间、行为、心理的学科,是一种必须精心处理的户外空间,虽然园林设计人士一次又一次地提出户外交往空间的重要性,并用各种空间处理手法刻意营造,但在交往活动空间进—步深入设计中却表现出了理论支持的缺乏。本文提出校园户外景观设计的创造不仅仅表现在树木多丰富、颜色多漂亮、造型多复杂的视觉效果上,人的交往活动空间也不仅仅停留在摆两张桌子、放两张椅子、植一块草坪的概念上。为创造交往并促进交往的更多可能性,以此为依据在建筑灰空间概念上拓展景观灰空间是一种以建筑、植物、坡地等营造手法来形成的半私密、半公共的空间,具有不确定性、灵活性、模糊性,而灰空间这些特性刚好是与学生户外活动对空间的可变性、灵活性、互动性要求特性是相似的。

根据两者特性的共性分析总结其常见运用手法,接着以各高校为例剖析研究目前高校景观灰空间与交往活动存在的普遍问题,如目前校园环境建设中多以营造视觉效果为主,忽视了学生交往活动的空间表达;户外活动空间单一;空间不符合使用者心理需求;阴雨天气户外交往空间考虑不足;户外空间没有营造很好的户外学习空间等问题,并着重以湖南农业大学为具体案例进行剖析。在最后一章中针对分析发现的问题,以景观灰空间具有的通透与私密共融、可广泛包容活动、可促进并深化交往等特点为依据来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校景观灰空间交往活动互动性、多样性、变化性原则;尊重使用人群需求原则;校园景观灰空间的独特性原则;灰空间应满足看和被看的原则;灰空间材质人性化等原则。阐述了高校校园景观灰空间设计在促进校园人群交往活动营造的积极意义。

2.3学校建筑色彩的主题表达

学校建筑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出不同历史时期的丰富多样的面貌。这些建筑或以悠久的历史闻名于世,或以独特的外观和时代精神展现着当代建筑设计的风貌,它们的建筑色彩折射出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哲学、美学思想的影响,闪烁着文化的光芒,向人们传达着丰富的信息,吸引人们的关注。从欧洲艺术教育和艺术教育建筑色彩历史发展入手,学校建筑色彩的发展历程,总结出当今学校建筑色彩设计的四种典型类型,从审美价值、伦理道德、政治宗教、哲学、美学、建筑法规、民族传统和地方历史文化、使用功能、技术材料、地理气候等方面多角度深入分析学校建筑色彩的成因,再从色彩形式美的追求、色彩文化氛围的营造、色彩心理氛围的营造、色彩象征性的表达等四个方面对其色彩设计的手法和表象进行解析。

3 总结

学校建筑是沉默的语言,它传递信息、表达思想。可以说学校建筑的每一个部分都蕴涵着独特的教育意蕴,它通过建筑的实质空间与符号,通过“人-境互动”对师生的品德与价值观、个体行为与教育绩效、身心舒畅等多个方面产生浸润性的影响。对于后者,学校建筑则通过多种途径与方式,从多个方面体现着其文化价值,即基于追求特色学校的学校建筑张扬着它的个性文化,蕴含以人为本内涵的学校建筑体现着它的人性文化,落脚于地域性的学校建筑反映着它的本地文化。

4 主要参考文献

[1] 邵兴江 .学校建筑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2 :1-3 .

[2] 高时良.中国古代教育史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1.

[3] 夏征农等.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1005.

[4] 王鲁民.中国古代建筑思想史纲[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2.

[5] (美)卡斯腾·哈里斯.建筑的伦理功能[M].申嘉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3.

[6] Good,C.V.(Ed.).Dictionary of education(3ed.)[M].New York:McGrawHill Book Company,1973:515.

[7] 蔡保田.学校建筑学[M].台北:商务印书馆,1977:3;蔡保田.学校建筑研究的发展[M].台北:五南图书,1986:5.

[8] Guthrie,J.W.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M].New York:Macmillan Reference USA,2003:2124.

[9] 吴清山.学校效能研究[M].台北:五南图书,1992:129

[10] 张宗尧,李志民.中小学建设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4. [11] 汤志民.学校建筑与校园规划[M].台北:五南图书,2006:10.

[12] 黄稼辉.围墙文化的中西对比[J].人民论坛. 2010(18)

[13] 张民选,朱兴德,吕杰昕,闫温乐.公平而卓越:世界教育发展的新追求[J]. 教育发展研究. 2008(19)

[14] 刘洋. 校园空间文化环境创造[J]. 室内设计. 2002(04)

[15] 李轩. 建筑形态的色彩塑造研究[D]. 重庆大学 2007

指导教师审核意见:

指导教师

— ——年———月———日

本 科 生 毕 业 设 计

文 献 综 述

题 目 南京工业技术学院

专 业班 级 XX

姓 名 XXX

指导教师 XXX

所在学院 城建学院

2013年1月1

1 引言

近年来,在全世界追求“公平而卓越”的教育改革浪潮下,营建育人为本的优质学校建筑成为人们推进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然而,目前大部分学校建筑普遍“忽视”空间的育人设计,建筑功能基本停留在“能用”、“达标”和“安全”上,未能有效满足现代化的教育需要,也未能适恰彰显一校的品质学校文化。

借助跨学科的研究视角,在“赋予建筑教育的深度,尽显校园文化的魅力”的理念引领下,基于理性考据和案例实证分析,开拓性地从教育学、心理学、文化学、建筑学等视角建构了学校建筑的理论基础,并对学校建筑的育人功能展开了深入分析,带领读者细细品读学校建筑蕴含的丰富教育意蕴与文化价值。该书为教育规划者、建筑设计师、学校管理者、教育研究者等规划设计或探讨学校建筑,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思考和实践借鉴,能为新校园营建和学校文化建设提供科学指导。

2 学科领域研究

作为一个相对晚熟的研究领域,对学校建筑的研究需要跨越多个学科领域。显然,首当其冲的是教育学、建筑学和文化学三大学科与学校建筑的关系最为密切。研究者对此三大学科与学校建筑之间关系认知的深入程度,将在本质上决定学校建筑研究的质量。其次,与该研究领域较为密切的学科领域是环境行为学、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历史学和美学等,这些学科一方面通过教育学、建筑学和文化学三大“贴身”学科与学校建筑建立间接的学术关系,另一方面也常常通过这些学科的独特研究视角直接对学校建筑开展研究,例如历史学视角下的学校建筑演变史研究。当然,还有众多其它学科与学校建筑密切相关,它们的研究视角同样可进一步拓展与深化学校建筑研究。

学校建筑是人们为了达到特定的教育目的而兴建的教育活动场所,其品质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关系到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它作为载体还是一个社会的教育思想与价值观念、经济与文化面貌等的具体体现者,因此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并未引起我国当代学术界的太多关注,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我们在学校建筑领域面临着重大的理论问题与严峻的实践挑战,主要表现在:近几十年来鲜有学者对其开展过系统的理论研究;不仅专业研究机构缺乏,而且不论是建筑学界、教育学界、

文化研究界还是心理学界,对学校建筑领域都缺乏应有的理论关照与实践关怀;于是,导致我国的很多学校建筑存在未能有效满足师生的教育与学习活动需要、缺乏必要的人文关怀、难以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学校建筑文化魂失落等诸多问题。而从国际比较的角度,我国与一些主要国家或地区相比更是存在着巨大的发展差距。

上述事实都在指向一个关键议题,即不仅有必要在理论上展开系统探索以弥补现有学校建筑理论研究的欠缺,而且在现实实践中所面临的诸多挑战也突显出需要进一步深化对学校建筑的认知与了解,尤其是它的教育意蕴与文化价值。有鉴于此,本研究主要以普通中小学校为研究对象,综合采用田野调查、网络调查、访谈法与文献分析等研究方法,从“理论建构”、“理论推演与实证分析”两条理路对学校建筑开展研究。

2.1 学校建筑整体形势的主题表达

随着西方文化的入侵,几千年的中国传统封建的教育模式受到冲击,高等学校在原书院基础上发展起来,从此学校建筑不断改革、扩充。在中外建筑文化碰撞的形势下,中国近代学校出现了各种形态的中西交汇的建筑形式。在传播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受到当时当地的社会历史背景、教育程度、人文特点以及传统文化等各方面的影响,形成独特的建筑形式。通过建筑历史与理论的角度通过对相关材料进行查阅、整理及分析;以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为背景资料,对近代高等学校建筑按照沿用、改建、扩建旧建筑、创建新建筑进行分类,梳理其发展变化的基本脉络;用典型实例阐述学校建筑基本特征。近代建筑受当时中国基本形势影响,建筑中出现了不少与中国传统建筑风格迥异的西洋式建筑。近代高等学校建筑也是如此,并同时表现出特有的地方性和本土化特色,这是关注的另一重要问题。近代高等学校的研究揭示了中西建筑文化在山西碰撞和融合过程,为研究中西方建筑文化的交流提供了参考。另外,通过总结与分析现有资料,对近代高等学校建筑状况做基础性的汇总,以期对今后近代学校建筑的研究有所帮助。

2.2 学校建筑灰空间的主题表达

当代大学生户外活动类型丰富,对空间灵活性、随意性、创新性要求更强,然而目前普遍现状是校园不能为学生丰富的活动提供良好的户外空间环境。相关理论和经验表明,户外交往空间是一种促进情感交流的必要手段,是一种涉及到空间、行为、心理的学科,是一种必须精心处理的户外空间,虽然园林设计人士一次又一次地提出户外交往空间的重要性,并用各种空间处理手法刻意营造,但在交往活动空间进—步深入设计中却表现出了理论支持的缺乏。本文提出校园户外景观设计的创造不仅仅表现在树木多丰富、颜色多漂亮、造型多复杂的视觉效果上,人的交往活动空间也不仅仅停留在摆两张桌子、放两张椅子、植一块草坪的概念上。为创造交往并促进交往的更多可能性,以此为依据在建筑灰空间概念上拓展景观灰空间是一种以建筑、植物、坡地等营造手法来形成的半私密、半公共的空间,具有不确定性、灵活性、模糊性,而灰空间这些特性刚好是与学生户外活动对空间的可变性、灵活性、互动性要求特性是相似的。

根据两者特性的共性分析总结其常见运用手法,接着以各高校为例剖析研究目前高校景观灰空间与交往活动存在的普遍问题,如目前校园环境建设中多以营造视觉效果为主,忽视了学生交往活动的空间表达;户外活动空间单一;空间不符合使用者心理需求;阴雨天气户外交往空间考虑不足;户外空间没有营造很好的户外学习空间等问题,并着重以湖南农业大学为具体案例进行剖析。在最后一章中针对分析发现的问题,以景观灰空间具有的通透与私密共融、可广泛包容活动、可促进并深化交往等特点为依据来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校景观灰空间交往活动互动性、多样性、变化性原则;尊重使用人群需求原则;校园景观灰空间的独特性原则;灰空间应满足看和被看的原则;灰空间材质人性化等原则。阐述了高校校园景观灰空间设计在促进校园人群交往活动营造的积极意义。

2.3学校建筑色彩的主题表达

学校建筑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出不同历史时期的丰富多样的面貌。这些建筑或以悠久的历史闻名于世,或以独特的外观和时代精神展现着当代建筑设计的风貌,它们的建筑色彩折射出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哲学、美学思想的影响,闪烁着文化的光芒,向人们传达着丰富的信息,吸引人们的关注。从欧洲艺术教育和艺术教育建筑色彩历史发展入手,学校建筑色彩的发展历程,总结出当今学校建筑色彩设计的四种典型类型,从审美价值、伦理道德、政治宗教、哲学、美学、建筑法规、民族传统和地方历史文化、使用功能、技术材料、地理气候等方面多角度深入分析学校建筑色彩的成因,再从色彩形式美的追求、色彩文化氛围的营造、色彩心理氛围的营造、色彩象征性的表达等四个方面对其色彩设计的手法和表象进行解析。

3 总结

学校建筑是沉默的语言,它传递信息、表达思想。可以说学校建筑的每一个部分都蕴涵着独特的教育意蕴,它通过建筑的实质空间与符号,通过“人-境互动”对师生的品德与价值观、个体行为与教育绩效、身心舒畅等多个方面产生浸润性的影响。对于后者,学校建筑则通过多种途径与方式,从多个方面体现着其文化价值,即基于追求特色学校的学校建筑张扬着它的个性文化,蕴含以人为本内涵的学校建筑体现着它的人性文化,落脚于地域性的学校建筑反映着它的本地文化。

4 主要参考文献

[1] 邵兴江 .学校建筑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2 :1-3 .

[2] 高时良.中国古代教育史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1.

[3] 夏征农等.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1005.

[4] 王鲁民.中国古代建筑思想史纲[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2.

[5] (美)卡斯腾·哈里斯.建筑的伦理功能[M].申嘉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3.

[6] Good,C.V.(Ed.).Dictionary of education(3ed.)[M].New York:McGrawHill Book Company,1973:515.

[7] 蔡保田.学校建筑学[M].台北:商务印书馆,1977:3;蔡保田.学校建筑研究的发展[M].台北:五南图书,1986:5.

[8] Guthrie,J.W.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M].New York:Macmillan Reference USA,2003:2124.

[9] 吴清山.学校效能研究[M].台北:五南图书,1992:129

[10] 张宗尧,李志民.中小学建设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4. [11] 汤志民.学校建筑与校园规划[M].台北:五南图书,2006:10.

[12] 黄稼辉.围墙文化的中西对比[J].人民论坛. 2010(18)

[13] 张民选,朱兴德,吕杰昕,闫温乐.公平而卓越:世界教育发展的新追求[J]. 教育发展研究. 2008(19)

[14] 刘洋. 校园空间文化环境创造[J]. 室内设计. 2002(04)

[15] 李轩. 建筑形态的色彩塑造研究[D]. 重庆大学 2007

指导教师审核意见:

指导教师

— ——年———月———日


相关文章

  • 建筑工程与环境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格式
  • 建筑工程与环境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格式 我院2008届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时间为:2008年5月19日-23日. 2008届毕业设计(论文)的编写格式.要求如下,分两本装订: 一. 毕业设计(论文)(毕业设计说明书或计算书) A. 封面(学 ...查看


  • 综合办公楼文献综述(毕业设计首选)三稿
  • 文献综述 学 院: 专 业: 土木工程 姓 名: 班级学号: XXXXXXXXXXXX 指导教师: 二○XX年三月十九日 XXXXX科技学院综合办公楼设计文献综述 [摘要]早期的大学办公楼, 多追求平面美好的形式.单纯的用途.功能分区的条理 ...查看


  • 施工组织设计文献综述
  • 5层框架结构教学楼施工组织设计文献综述 前言 校园是人类精神的殿堂,校园建筑应该力图营建一个以人为本的,体现当代校园文化精神的美好环境.校园建筑设计的主要对象是学生.学生是校园中最活跃的因素,除学习.运动.休息等最基本的校园生活外,更需要交 ...查看


  • 土木工程论文文献综述
  •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系 别: 工程技术系 专 业: 土木工程 2016 年 3月 1日 献综述文 办公楼框架结构设计的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是大学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阶段,是毕业前的综合学习阶段,是深化.拓宽.综合 ...查看


  • 建筑学论文之文献综述
  •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湖州市府庙商业区立面改造施工图设计 文献综述题目: 浅谈商业区立面改造设计及施工技术 分院(系): 建筑分院 专 业: 建筑学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查看


  • 框架结构文献综述
  • 框架结构设计 建筑是人类最早的生产活动之一,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而形成发展的.由于经济的发展.土地的减少,现代建筑趋向于多高层建筑 [1],而砌体结构存在自重大.砌筑工作相当繁重.抗拉抗弯性能低.粘土砖用量很大,往往占用 ...查看


  • 茶社设计文献综述
  • 论茶社装修装饰设计的文献综述 前 言 吃茶品茗始于中国,中国茶社之多,严格地说来,冠于天下.茶社文化丰富, 是中华茶文化的首要构成部分.茶社,别名茶肆.茶坊.茶店.茶铺.茶馆等, 是以吃茶品茗为中间的综合性活动场合.茶社是跟着吃茶品茗的昌隆 ...查看


  • 给排水文献综述
  • 给排水文献综述 --南京某25层综合楼建筑给排水设计 1. 水资源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 1/4,位列世界第121位,是联合国认定的"水资源紧缺"国家.在全 ...查看


  • 2015届毕业设计工作手册 1
  • 土 木 工 程 专 业 2015 届毕业设计工作手册长春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 二 0 一四年十二月土木工程学院 2015 届毕业设计工作管理细则为了加强毕业设计管理,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根据长春工程学院的<本科生 毕业设计(论文)工作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