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外角]导学案

11.2.2《三角形的外角》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认识三角形的外角,会画三角形的外角;

2.掌握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及推论;

3.能利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及推论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1)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2)三角形外角和定理;

【学习难点】:(1)定理的论证过程;(2)利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自主研修案

请同学们自学教材P14~ P15页的内容,动手操作并解决问题:

1. 在△ABC 中,∠A+∠B+∠C=__________

2. 在△ABC 中,∠A=70°,∠B=80°,则∠3. 在△ABC 中,∠A: ∠B: ∠C=2:3:4,则最大内角的度数是

4. 在△ABC 中,∠A=∠B+∠C ,则∠

5. 如图1,把△ABC 的一边BC 延长,得到∠ACD. ∠A=75°, ∠B=40°, 则∠ACB=_____,∠ACB 与∠ACD 互为___________,则∠

ACD=_____

6、思考:①∠ACD 是三角形的内角吗? 它与三角形的内角有什么关系呢?

②像∠ACD 这样位置的角还能在图1中画出来吗?③如果有,请全部画出来,那么有 个。④你能给它取个名称吗?

7. 已知:如图3,△ABC ,

求证:∠ACD=∠A+∠B. (完成填空)

证明:过点C 作CM ∥AB ,延长BC 到D .

则∠ACM= ,( )

∠MCD= .( )

所以∠ACM + ∠MCD = + . 即 ∠ _____=∠ +∠ .

探究展示案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学生说出三角形外角的特征,学生归纳三角形外角的定义。

(二)活动探究,探索新知:

△ABC 中,

⑴若∠ A= 55°,∠B= 45°,则∠ACD=__。

⑵若∠A=64°,∠B=48°,则 ∠ACD=__。

⑶若∠A=x ,∠B=y ,则 ∠ACD=___。

△ABC 的外角∠ACD 与它不相邻的内角∠ A、∠ B有怎样的关系?

学生交流并得出推论: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外角的和。 给出推论的结论。

∠ACD ∠A ();

∠ACD ∠B ()

学生交流,得出结论:三角形的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

(三) 练习巩固,体验收获:

(四)学生展示,展现学生风采。

证明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360度。

学生板演,教师点拨,并归纳其它的证法。

(五)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六) 作业布置:完成当堂反馈案

当堂反馈案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它内角和的2倍.( )

(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两个内角的和.( )

(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

(4)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内角.( )

(5)三角形的外角有三个. ( )

2. 在△ABC 中,∠B=60°,∠C=70°,则∠A 的外角的度数是 。

3. 在△ABC 中,∠B=50°,∠C 的外角等于100°,则∠A=_____.

4. 在△ABC 中,∠A 、∠B 的外角分别是 150°、110°,

则∠C= 。

5. 如右图所示,则∠a=________.

6. 若三角形的外角中有一个是锐角,则这个三角形是________三角形.

7.△ABC 中,若∠C+∠B=∠A ,则△ABC 的外角中最小的角是______(填“锐角”、“直角”或“钝角”).

8、已知,如图,AE ∥CD , ∠C=80°,∠A=45°,

求∠B 的度数。

能力提升:

9、图中∠A +∠B +∠C +∠D +∠E 的度数等于

______ .

教学反思:

1. 成功之处;

整体来说,本堂课的教学围绕三角形的外角识别、性质及应用展开教学,通过言简意赅的定义讲解,及时提醒易错问题,举出典型的反例(如外角的辨析)并结合图形进行分析等使本节课的重点得到了突出,难点得到了突破;并且对学生学习中的情况进行了点评和分析,并对有较多学生存在的问题作出了反馈;教育了学生要善于总结解题思路和方法,效果较好。

2. 不足之处及改进措施: 以下是数学组评议中的不足之处,我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希望下次上课能有所借鉴:

(1) 在第一部分辨析外角时讲述的时间偏多。导致后面用多种方法去探究三角形的外角与不相邻的内角以及内角和的探究时间比较紧张,基本上每种方法由学生提出,老师用多媒体展示,而忽略了学生的书写。

(2) 最后的小结部分,应该归纳出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和方法,特别注重数学思想。

(3) 最后完成当堂反馈案的时间只有5分钟,应该在较短的时间内指定让学生完

成哪部分题,这样学生做起来更有针对性。

11.2.2《三角形的外角》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认识三角形的外角,会画三角形的外角;

2.掌握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及推论;

3.能利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及推论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1)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2)三角形外角和定理;

【学习难点】:(1)定理的论证过程;(2)利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自主研修案

请同学们自学教材P14~ P15页的内容,动手操作并解决问题:

1. 在△ABC 中,∠A+∠B+∠C=__________

2. 在△ABC 中,∠A=70°,∠B=80°,则∠3. 在△ABC 中,∠A: ∠B: ∠C=2:3:4,则最大内角的度数是

4. 在△ABC 中,∠A=∠B+∠C ,则∠

5. 如图1,把△ABC 的一边BC 延长,得到∠ACD. ∠A=75°, ∠B=40°, 则∠ACB=_____,∠ACB 与∠ACD 互为___________,则∠

ACD=_____

6、思考:①∠ACD 是三角形的内角吗? 它与三角形的内角有什么关系呢?

②像∠ACD 这样位置的角还能在图1中画出来吗?③如果有,请全部画出来,那么有 个。④你能给它取个名称吗?

7. 已知:如图3,△ABC ,

求证:∠ACD=∠A+∠B. (完成填空)

证明:过点C 作CM ∥AB ,延长BC 到D .

则∠ACM= ,( )

∠MCD= .( )

所以∠ACM + ∠MCD = + . 即 ∠ _____=∠ +∠ .

探究展示案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学生说出三角形外角的特征,学生归纳三角形外角的定义。

(二)活动探究,探索新知:

△ABC 中,

⑴若∠ A= 55°,∠B= 45°,则∠ACD=__。

⑵若∠A=64°,∠B=48°,则 ∠ACD=__。

⑶若∠A=x ,∠B=y ,则 ∠ACD=___。

△ABC 的外角∠ACD 与它不相邻的内角∠ A、∠ B有怎样的关系?

学生交流并得出推论: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外角的和。 给出推论的结论。

∠ACD ∠A ();

∠ACD ∠B ()

学生交流,得出结论:三角形的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

(三) 练习巩固,体验收获:

(四)学生展示,展现学生风采。

证明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360度。

学生板演,教师点拨,并归纳其它的证法。

(五)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六) 作业布置:完成当堂反馈案

当堂反馈案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它内角和的2倍.( )

(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两个内角的和.( )

(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

(4)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内角.( )

(5)三角形的外角有三个. ( )

2. 在△ABC 中,∠B=60°,∠C=70°,则∠A 的外角的度数是 。

3. 在△ABC 中,∠B=50°,∠C 的外角等于100°,则∠A=_____.

4. 在△ABC 中,∠A 、∠B 的外角分别是 150°、110°,

则∠C= 。

5. 如右图所示,则∠a=________.

6. 若三角形的外角中有一个是锐角,则这个三角形是________三角形.

7.△ABC 中,若∠C+∠B=∠A ,则△ABC 的外角中最小的角是______(填“锐角”、“直角”或“钝角”).

8、已知,如图,AE ∥CD , ∠C=80°,∠A=45°,

求∠B 的度数。

能力提升:

9、图中∠A +∠B +∠C +∠D +∠E 的度数等于

______ .

教学反思:

1. 成功之处;

整体来说,本堂课的教学围绕三角形的外角识别、性质及应用展开教学,通过言简意赅的定义讲解,及时提醒易错问题,举出典型的反例(如外角的辨析)并结合图形进行分析等使本节课的重点得到了突出,难点得到了突破;并且对学生学习中的情况进行了点评和分析,并对有较多学生存在的问题作出了反馈;教育了学生要善于总结解题思路和方法,效果较好。

2. 不足之处及改进措施: 以下是数学组评议中的不足之处,我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希望下次上课能有所借鉴:

(1) 在第一部分辨析外角时讲述的时间偏多。导致后面用多种方法去探究三角形的外角与不相邻的内角以及内角和的探究时间比较紧张,基本上每种方法由学生提出,老师用多媒体展示,而忽略了学生的书写。

(2) 最后的小结部分,应该归纳出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和方法,特别注重数学思想。

(3) 最后完成当堂反馈案的时间只有5分钟,应该在较短的时间内指定让学生完

成哪部分题,这样学生做起来更有针对性。


相关文章

  • [三角形的外角]的教学反思
  • <三角形的外角>的教学反思 对三角形的外角的教学,通过设计学生学习卷,学生要想基本掌握好这部分知识,我分析学生在三方面是需要加强的,所以在实际教学中主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学生对外角的理解会产生误区,变成虽然学了外角却不认识 ...查看


  • [三角形的外角]教学设计
  • <三角形的外角>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教材由学生已经熟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引入,然后探索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在呈现方式上改变了以往"结论-例题-练习"的陈述模式,而是采用"问题-探究-发现&qu ...查看


  • 三角形外角说课稿
  • 三角形外角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位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实验版)七年级数学(下) 第七章第二节.其教学内容为三角形外角定义以及三角形外角性质,即: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 ...查看


  • 2014三角形稳定性
  • 11.1.3 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复习 学习目标: 1.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2.复习三角形有关线段 新课导学: 三角形的稳定性: 盖房子时,木工师傅常常先在窗框上斜钉一根木条,(如右图)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答: 练习:要是四边形木架不变形,至 ...查看


  • 9.2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2
  • 滦平县第六中学 七 年级 数学 学科学案 主备人: 李满丽 备课组长: 李波 领导审批: 第九单元三角形 9.2 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2) [课程标准] 1.认识三角形的外角: 2.知道三角形的外角的两个性质: 3.能利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解 ...查看


  • 三角形的外角说课稿
  • <三角形的外角>说课稿 一. 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位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实验版)七年级数学(下)第七章第二节.其教学内容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论,即: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 ...查看


  • (华师版初中数学教案全)第九章_多边形[1]
  • 第九章 多边形教案 9.1 三角形 一.三角形基本知识 教学目标 1.认识三角形, 了解三角形的意义, 认识三角形的边.内角.顶点,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 2.经历度量三角形边长的实践活动中, 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 3.懂得判断三条 ...查看


  • 三角形外角教案
  • 7.2.2 三角形的外角 [教学目标] 1.了解三角形的外角: 2.探索并了解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3.学会运用简单的说理来计算三角形相关的角: 4.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总结能力,体验主动探究的成功和快乐. [ ...查看


  • 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二)教案
  • 9.2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二) 教学目标 (一) 教学知识点 1. 了解多边形的外角定义,并能准确找出多边形的外角. 2. 掌握多边形的外角和公式,利用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 能力训练要求 1. 经历探索多边形的外角和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