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规划的反思--基于珠三角的探讨-0915

区域规划的反思——基于的探讨

1.当前区域规划的特征2.三个反思

3.三个转变及建议

1.当前区域规划的特征

区域发展的问题

24项

17项

7项7项

东部地区国土面积

——2005年至今各类“国家战略性”区域规划数量已经上升到53项,累计规划面积占全国国土面积的38%。

——区域规划的类型及目标多样。

资料来源:新京报

http://www.bjnews.com.cn/news/2014/04/14/312864.html

1.当前区域规划的特征

域规划的时髦

——通常以地理关系为主要考量因素,将区域内的一组城市规划在一起,形成多中心的空间结构。

长三角区域规划结构京津冀区域规划结构

1.当前区域规划的特征

面面,属“全领域”规划

城乡一体化产业布局

社会发展

生态基础环境

设施

……

珠三角的区域规划始于1989年,目前正编制第5版规划在国家三大城市群中编制次数最多

更高层面

大珠三角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广东省城镇体系规划

••

广佛肇经济圈发展规划深莞惠区域协调发展总体规划(2012-2020年)珠中江城市空间协调发展规划(2009-2020)广佛同城化规划

广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在编)珠三角全域规划(在编)

珠三角层面

珠三角城镇体系规划1989年

珠三角经济区城市群规划

珠三角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

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珠三角五个一体化规划:•城乡规划•产业布局•环境保护

•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

••

1994年2004年2008年

2010年

2013年2014年

1.当前区域规划的特征2.三个反思

3.三个转变及建议

2.三个反思

现实情况中,是否如规划期望而形成“三大都市区”?

大数据的表征:珠三角九市分为内外圈层,而非三大都市区

通过搜索引擎数据分析得出各城市间综合联系水平,可看出:

(1)“三大都市区”的三分现象并不明显,尤其是“珠中江”相互之间联系很弱。(2)圈层结构特征突出:内圈层(广州-东莞-深圳-中山-佛山)联系强,外圈层(肇庆-惠州-珠海-江门)联系弱。(3)规划中的珠海副中心并未出现。

数据来源:通过三大网络搜索平台(百度、搜狐、谷歌)搜索相关城市名称,得出的网络搜索量能反映出各城市间综合联系水平,可称为“联系指数”。例如搜索“广州深圳”得出的搜索量即为广州、深圳之间的联系指数。

珠三角城市间“联系指数”分布图(2014)

2007年的《大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

广州

香港

澳门

大珠三角地区城市间的主要联系

2.三个反思

实际情况:没有预想到深圳金融业发展起来

近年来深圳金融业增加值一直是广州的2倍左右根据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今年8月份发布的第六期中国金融中心指数(CDI CFCI),深圳73.48分,远高于广州的49.36分;

2014年3月伦敦金融城最新发布的第15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表明,海,国内排名第一(香港除外)

深圳已超越上事实上,深圳早已跻身全国性金融中心行列

160140138.21

129.05

1201008073.48

6049.36

4038.537.5735.9835.9435.6634.2

200

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天津杭州南京成都重庆苏州

中国金融中心综合竞争力排名前十(2014年)

2000

深圳1,564

1,721

1500广州

1,301

1,111

1000969

766

856

971

671

500463

446

551235

342

2006

[***********]112012

广州、深圳近年金融业增加值一览表(亿元)第15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排行(前20)

2.三个反思

2.2反思二:“全领域”、”全要素”的区域规划是否有效?有效的领域:政府主导的公共服务领域一体化,如教育、医疗、公共交通等民生工程。

•区域路网建设已经初见成效,珠三角一体的高速公路网已基本成形,广珠轻轨、广佛地铁已经通车。广佛城际、穗莞深城际等正在建设。

•珠三角已实现公交“一卡通”、医疗“一本通”、车辆年票“一票通”。

已建公路待建公路广珠轻轨

2.三个反思

•生态环境领域:区域绿地及绿道网建设成效明显

《珠三角城乡规划一体化规划》提出形成“两环、两带、三核、网状廊道”的区域绿地体系

珠江三角洲城乡规划一体化规划-区域绿地图

外环生态屏障、都市区三个绿核目前基本未被侵蚀;

湾区生态环现状部分仍为建设用地,但在各市规划中已基本落实为生态用地(少部分被侵蚀)。珠江三角现状建设用地分布

珠江三角各市规划拼合

2.三个反思•区域绿地及绿道网建设成效明显

2012年,珠三角绿道网全部建设到位,并且创造“新广东模式”,成为全国各地效仿对象

珠江三角洲城乡规划一体化规划-区域绿道图

2.三个反思•

生态环境领域:

环境联防联治取得较好成效

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之间分别了签署环境联防联治合作框架协议

城市间建立环境治理联合工作小组:珠海、中山“前山河流域环境保护联络领导小组”、“前山河环境专项行动工作小组”

2.三个反思

无效的领域:市场主导的产业发展领域

•区域规划产业定位下,佛山的案例

区域规划对佛山的定位:

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4年):积极佛山自身的发展诉求:

发展以高新技术为导向的轻型工业,着重发展第三产业。先进制造业基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佛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20)》的城市性质:

佛山顺应市场,尊重现实和自身优势,仍以发展第二产业为主,在区域中找准了定位。

佛山2013年的产业结构(三个“2/3”)

2.三个反思

•区域协调背景下,政府主导的产业转移成效不大

“双转移”是广东省面对日益扩大的区域差异和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的显示需求,提出的“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两大战略的统称,是省层面的区域规划战略。

经过几年多的努力,珠三角产业转移效果不大,在劳动力和组织机构转移方面,珠三角与东西北劳动力一增一减的趋势也不太明显,可见,广东省的双转移政策实际效果与预期目标差距较大,成效不明显。

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领导在谈到广东产业转移问题时说,广东的产业转移工业园普遍存在招商难、资金难、用地难和珠三角地方政府推动产业转移的积极性不高、珠三角地区企业转移发展的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当前区域规划的实施机制:领导小组+省层面的考核机制+市层面的联席会议、框架协议•领导小组及其成员单位:协调合作为主,缺乏法律法规硬性约束省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领导小组

省有关部门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协调重点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和跨部门、跨地区的复杂问题通过联席会议、专项工作小组等形式,加强协调合作,并充分发挥省部合作机制的作用

建立重大专项工作和重大项目建设的紧密合作机制

珠三角各市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政府工作协调机制、部门专责小

组等多层次协调联动机制

•评估考核效力存疑:

•省领导小组每年考核各市、各部门实施《规划纲要》的实施情况,尤其是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但考核结果难以对地方政府产生约束力,各地市以编写“实施报告”的形式完成任务

•考核结果不公布

触及实际的利益性问题市层面的联席会议、框架协议:难以广佛肇第三次联席会议:肇庆市长郭锋:建议进一步时研究设立实维护好绿色生态。跨区域的环保基金加强环保的联防联治,适

(多次提出,至今未实施),鼓励扶持上游地区切

珠中江深莞惠•

1.当前区域规划的特征2.三个反思

3.三个转变及建议

转变一:从场所空间到流动空间

——全球化、信息化对城市的影响深远。

——理论界曾经推崇的多中心模式受到冲击,流动空间的研究开始盛行。

中心地理论衍生的多中心模式研究

世界城市、流动空间理论主导的流动空间研究

1933年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论”关于城市等级体系的论述;1966年弗里德曼《区域发展的政策》对区域发展阶段的研究。1990年代,克鲁格曼的“多中心城市的空间自组织模型”;1999年阿姆斯特丹的多中心城市会议;UrbanStudies和EuropeanPlanningStudies对多中心城市群的关注。1966年彼得∙霍尔的《世界城市》;80年代约翰∙弗里德曼的全球城市等级体系;1991年萨森《全球城市》;2002彼得∙泰勒提出世界城市网络2004年曼纽尔∙卡斯特尔《网络社会:一个跨文化视野》从“场所空间”到”流动空间“。

*参考《从大都市到多中心都市》

‐‐‐彼得

∙霍尔

——彼得∙霍尔运用总部和分支机构的企业数据展开了城市之间相互联系的研究(

PLOYNET)。

全称为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European Polycentric Mega-City Regions(欧洲多中心巨型城市区域可持续发展管理)

——研究结果显示,90年代被推崇为多中心城市群典范的兰斯塔德地区城市之间联系很少,但是作为单中心的大伦敦地区城市却广泛、密切联系。

——因而物质形态的多中心并不反映城市之间的广泛联系,区域规划需要从塑造物质形态的多中心转变为促进要素流动和城市联系

兰斯塔德地区地区人口分布

大伦敦地区POLYNET研究的城市网络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区域规划的任务需要转变。

——计划经济体制下,区域规划的主要任务是生产力布局。

计划经济思维下的区域规划:生产力布局

1961-1978年改革开放1979-19911992-20022003至今

1.苏联模式引入2.结合重大工业项目和城市规划

1.扩大到省内经济区建设的规划

1.学习欧洲经验,开展国土开发2.城镇体系规划得到加强1.国土规划不适应市场经济而衰退2.城镇体系规划、城市为核心的空间战略规划、基本农田保护为核心的土地利用规划兴起

*引自《中国近现代区域规划研究》‐‐‐武廷海

——但随着市场制度的健全,传统区域规划已经不能适应全球化和快速变化的宏观环境。

——区域规划自上而下的经济安排需要转变为为市场和企业服务,注重资源和信息的流动效率。

市场经济思维下的区域规划:

需要为市场和企业服务,注重资源和信息的流动效率

1961-1978年改革开放1979-1991

1992-2002

2003至今

1.苏联模式引入2.结合重大工业项目和城市规划

1.扩大到省内经济区建设的规划

1.学习欧洲经验,开展国土开发2.城镇体系规划得到加强1.国土规划不适应市场经济而衰退2.城镇体系规划、城市为核心的空间战略规划、基本农田保护为核心的土地利用规划兴起

*引自《中国近现代区域规划研究》‐‐‐武廷海

建议一:关注珠三角内部、外部联系,加强流动空间研究

——内部联系上,建议利用大数据,研究珠三角各城市之间实际的功能联系,

构建高效流动的城市网络体系。

珠三角城市间“联系指数”分布图(2014)

3.三个转变及建议

——外部联系上,一方面建议研究珠三角在全球城市网络中的地位及全球层面的网络联系。

珠三角作为国内最早受全球化影响的地区,与世界上主要国家和地区都有广泛的贸易联系和经济合作。

1000亿500亿100亿

2013年珠三角地区进出口贸易统计

3.三个转变及建议

——另一方面,扩展研究“珠三角”与“大珠三角”和“泛珠三角”的联系,并将新时期与港澳的联系作为重点研究。

[***********]

广东(亿美元)珠三角(亿美元)香港(亿美元)澳门(亿美元)

10037泛珠三角

大珠三角

400020000

1990

2000

2005

76929830

2013

3.三个转变及建议

——全面、综合的规划无法找到解决区域问题的抓手。

——区域研究的对象需要改变传统规划的内容,从公共领域、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战略地区入手。

城乡一体化经济发展布局生态环境协调交通规划基础设施规划

……

全面研究

公共领域

战略地区

战略研究

——吴良镛先生提出复杂问题有限求解的思想,在区域研究中引入战略思维,对于全面综合的区域研究而言,是一种抓矛盾、抓关键问题的智慧。

复杂问题简单求解依据物质形态邻近或者多中心划定城镇群

靠主观判断确定的区域发展重点

全面的区域研究

复杂问题复杂求解无所不包的区域政策

遍地开花的区域发展重点地区

基于复杂问题的复杂认识

复杂问题有限求解

(吴良镛先生在《京津冀地区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三期报告》评审会议上提出,复杂问题有限求解的思想)对复杂问题的战略研究代表区域战略的发展地区

——关注市场失灵的公共领域,把区域交通、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作为战略研究的重点。——把握战略地区,为提升区域竞争力创造条件。

重点发展对珠三角参与国际竞争、引领区域转型、深化区域合作有战略意义的战略地区,包括国家政策支持地区(深圳前海等)、综合枢纽型(如广州空港经济区)、国际合作型(如中新知识城)、生态环境型等。

中新知识城

中德工业服务区

南沙新区

前海新区大亚湾石化区

大广海湾经济区横琴新区

转变三:从蓝图规划到实施机制研究

——城市之间,行政主导的纵向垂直关系和市场主导的横向联系并存,并且后者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别较高的城市

城市

城市

水平维度城市

——横向关系驱使城市之间的竞争日益剧烈,并且城市发展的区域外部性日益凸显。——城市发展的外部性无法通过现有的行政调控完全得到解决,需要相应的合作机制保障。——但目前的区域规划大都为蓝图式的规划,不重视政策研究,因而区域规划成果往往因为没有实施机制保障而无法推行。——从欧盟的区域合作经验来看,各国的合作意愿、制度设计、资金保障是实现区域协调目标的重要保障。

研究机构区域合作组织实施基金

ESPON研究成员国获得共识理事会决策欧盟结构基金保障实施

自从1999年欧盟成员国“采纳”了欧洲空间发展展望以后,大家的关注点集中到了欧洲空间发展展望的行动纲要,其中包括欧洲空间规划程序在指导投资(尤其是通过欧盟结构基金)和协调欧盟其他行动中的作用。——摘自《英国城乡规划》

——对于珠三角而言,土地资源约束、生态环境压力、基础设施门槛已经成为区域发展的瓶颈。——每个城市都不能独善其身,而应共同面对挑战,承担相应的区域责任。

珠三角土地资源已非常有限

经济手段并重

——行政手段,除省级协调机构外,建议成立次区域的协调机构或共同利益团体。——经济手段,建议从区域发展银行、合作基金、补偿机制入手。

行政手段经济手段

上级行政单位协调次区域协调机构共同利益团体合作基金区域发展银行补偿机制

谢谢!

区域规划的反思——基于的探讨

1.当前区域规划的特征2.三个反思

3.三个转变及建议

1.当前区域规划的特征

区域发展的问题

24项

17项

7项7项

东部地区国土面积

——2005年至今各类“国家战略性”区域规划数量已经上升到53项,累计规划面积占全国国土面积的38%。

——区域规划的类型及目标多样。

资料来源:新京报

http://www.bjnews.com.cn/news/2014/04/14/312864.html

1.当前区域规划的特征

域规划的时髦

——通常以地理关系为主要考量因素,将区域内的一组城市规划在一起,形成多中心的空间结构。

长三角区域规划结构京津冀区域规划结构

1.当前区域规划的特征

面面,属“全领域”规划

城乡一体化产业布局

社会发展

生态基础环境

设施

……

珠三角的区域规划始于1989年,目前正编制第5版规划在国家三大城市群中编制次数最多

更高层面

大珠三角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广东省城镇体系规划

••

广佛肇经济圈发展规划深莞惠区域协调发展总体规划(2012-2020年)珠中江城市空间协调发展规划(2009-2020)广佛同城化规划

广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在编)珠三角全域规划(在编)

珠三角层面

珠三角城镇体系规划1989年

珠三角经济区城市群规划

珠三角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

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珠三角五个一体化规划:•城乡规划•产业布局•环境保护

•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

••

1994年2004年2008年

2010年

2013年2014年

1.当前区域规划的特征2.三个反思

3.三个转变及建议

2.三个反思

现实情况中,是否如规划期望而形成“三大都市区”?

大数据的表征:珠三角九市分为内外圈层,而非三大都市区

通过搜索引擎数据分析得出各城市间综合联系水平,可看出:

(1)“三大都市区”的三分现象并不明显,尤其是“珠中江”相互之间联系很弱。(2)圈层结构特征突出:内圈层(广州-东莞-深圳-中山-佛山)联系强,外圈层(肇庆-惠州-珠海-江门)联系弱。(3)规划中的珠海副中心并未出现。

数据来源:通过三大网络搜索平台(百度、搜狐、谷歌)搜索相关城市名称,得出的网络搜索量能反映出各城市间综合联系水平,可称为“联系指数”。例如搜索“广州深圳”得出的搜索量即为广州、深圳之间的联系指数。

珠三角城市间“联系指数”分布图(2014)

2007年的《大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

广州

香港

澳门

大珠三角地区城市间的主要联系

2.三个反思

实际情况:没有预想到深圳金融业发展起来

近年来深圳金融业增加值一直是广州的2倍左右根据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今年8月份发布的第六期中国金融中心指数(CDI CFCI),深圳73.48分,远高于广州的49.36分;

2014年3月伦敦金融城最新发布的第15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表明,海,国内排名第一(香港除外)

深圳已超越上事实上,深圳早已跻身全国性金融中心行列

160140138.21

129.05

1201008073.48

6049.36

4038.537.5735.9835.9435.6634.2

200

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天津杭州南京成都重庆苏州

中国金融中心综合竞争力排名前十(2014年)

2000

深圳1,564

1,721

1500广州

1,301

1,111

1000969

766

856

971

671

500463

446

551235

342

2006

[***********]112012

广州、深圳近年金融业增加值一览表(亿元)第15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排行(前20)

2.三个反思

2.2反思二:“全领域”、”全要素”的区域规划是否有效?有效的领域:政府主导的公共服务领域一体化,如教育、医疗、公共交通等民生工程。

•区域路网建设已经初见成效,珠三角一体的高速公路网已基本成形,广珠轻轨、广佛地铁已经通车。广佛城际、穗莞深城际等正在建设。

•珠三角已实现公交“一卡通”、医疗“一本通”、车辆年票“一票通”。

已建公路待建公路广珠轻轨

2.三个反思

•生态环境领域:区域绿地及绿道网建设成效明显

《珠三角城乡规划一体化规划》提出形成“两环、两带、三核、网状廊道”的区域绿地体系

珠江三角洲城乡规划一体化规划-区域绿地图

外环生态屏障、都市区三个绿核目前基本未被侵蚀;

湾区生态环现状部分仍为建设用地,但在各市规划中已基本落实为生态用地(少部分被侵蚀)。珠江三角现状建设用地分布

珠江三角各市规划拼合

2.三个反思•区域绿地及绿道网建设成效明显

2012年,珠三角绿道网全部建设到位,并且创造“新广东模式”,成为全国各地效仿对象

珠江三角洲城乡规划一体化规划-区域绿道图

2.三个反思•

生态环境领域:

环境联防联治取得较好成效

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之间分别了签署环境联防联治合作框架协议

城市间建立环境治理联合工作小组:珠海、中山“前山河流域环境保护联络领导小组”、“前山河环境专项行动工作小组”

2.三个反思

无效的领域:市场主导的产业发展领域

•区域规划产业定位下,佛山的案例

区域规划对佛山的定位:

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4年):积极佛山自身的发展诉求:

发展以高新技术为导向的轻型工业,着重发展第三产业。先进制造业基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佛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20)》的城市性质:

佛山顺应市场,尊重现实和自身优势,仍以发展第二产业为主,在区域中找准了定位。

佛山2013年的产业结构(三个“2/3”)

2.三个反思

•区域协调背景下,政府主导的产业转移成效不大

“双转移”是广东省面对日益扩大的区域差异和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的显示需求,提出的“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两大战略的统称,是省层面的区域规划战略。

经过几年多的努力,珠三角产业转移效果不大,在劳动力和组织机构转移方面,珠三角与东西北劳动力一增一减的趋势也不太明显,可见,广东省的双转移政策实际效果与预期目标差距较大,成效不明显。

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领导在谈到广东产业转移问题时说,广东的产业转移工业园普遍存在招商难、资金难、用地难和珠三角地方政府推动产业转移的积极性不高、珠三角地区企业转移发展的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当前区域规划的实施机制:领导小组+省层面的考核机制+市层面的联席会议、框架协议•领导小组及其成员单位:协调合作为主,缺乏法律法规硬性约束省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领导小组

省有关部门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协调重点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和跨部门、跨地区的复杂问题通过联席会议、专项工作小组等形式,加强协调合作,并充分发挥省部合作机制的作用

建立重大专项工作和重大项目建设的紧密合作机制

珠三角各市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政府工作协调机制、部门专责小

组等多层次协调联动机制

•评估考核效力存疑:

•省领导小组每年考核各市、各部门实施《规划纲要》的实施情况,尤其是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但考核结果难以对地方政府产生约束力,各地市以编写“实施报告”的形式完成任务

•考核结果不公布

触及实际的利益性问题市层面的联席会议、框架协议:难以广佛肇第三次联席会议:肇庆市长郭锋:建议进一步时研究设立实维护好绿色生态。跨区域的环保基金加强环保的联防联治,适

(多次提出,至今未实施),鼓励扶持上游地区切

珠中江深莞惠•

1.当前区域规划的特征2.三个反思

3.三个转变及建议

转变一:从场所空间到流动空间

——全球化、信息化对城市的影响深远。

——理论界曾经推崇的多中心模式受到冲击,流动空间的研究开始盛行。

中心地理论衍生的多中心模式研究

世界城市、流动空间理论主导的流动空间研究

1933年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论”关于城市等级体系的论述;1966年弗里德曼《区域发展的政策》对区域发展阶段的研究。1990年代,克鲁格曼的“多中心城市的空间自组织模型”;1999年阿姆斯特丹的多中心城市会议;UrbanStudies和EuropeanPlanningStudies对多中心城市群的关注。1966年彼得∙霍尔的《世界城市》;80年代约翰∙弗里德曼的全球城市等级体系;1991年萨森《全球城市》;2002彼得∙泰勒提出世界城市网络2004年曼纽尔∙卡斯特尔《网络社会:一个跨文化视野》从“场所空间”到”流动空间“。

*参考《从大都市到多中心都市》

‐‐‐彼得

∙霍尔

——彼得∙霍尔运用总部和分支机构的企业数据展开了城市之间相互联系的研究(

PLOYNET)。

全称为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European Polycentric Mega-City Regions(欧洲多中心巨型城市区域可持续发展管理)

——研究结果显示,90年代被推崇为多中心城市群典范的兰斯塔德地区城市之间联系很少,但是作为单中心的大伦敦地区城市却广泛、密切联系。

——因而物质形态的多中心并不反映城市之间的广泛联系,区域规划需要从塑造物质形态的多中心转变为促进要素流动和城市联系

兰斯塔德地区地区人口分布

大伦敦地区POLYNET研究的城市网络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区域规划的任务需要转变。

——计划经济体制下,区域规划的主要任务是生产力布局。

计划经济思维下的区域规划:生产力布局

1961-1978年改革开放1979-19911992-20022003至今

1.苏联模式引入2.结合重大工业项目和城市规划

1.扩大到省内经济区建设的规划

1.学习欧洲经验,开展国土开发2.城镇体系规划得到加强1.国土规划不适应市场经济而衰退2.城镇体系规划、城市为核心的空间战略规划、基本农田保护为核心的土地利用规划兴起

*引自《中国近现代区域规划研究》‐‐‐武廷海

——但随着市场制度的健全,传统区域规划已经不能适应全球化和快速变化的宏观环境。

——区域规划自上而下的经济安排需要转变为为市场和企业服务,注重资源和信息的流动效率。

市场经济思维下的区域规划:

需要为市场和企业服务,注重资源和信息的流动效率

1961-1978年改革开放1979-1991

1992-2002

2003至今

1.苏联模式引入2.结合重大工业项目和城市规划

1.扩大到省内经济区建设的规划

1.学习欧洲经验,开展国土开发2.城镇体系规划得到加强1.国土规划不适应市场经济而衰退2.城镇体系规划、城市为核心的空间战略规划、基本农田保护为核心的土地利用规划兴起

*引自《中国近现代区域规划研究》‐‐‐武廷海

建议一:关注珠三角内部、外部联系,加强流动空间研究

——内部联系上,建议利用大数据,研究珠三角各城市之间实际的功能联系,

构建高效流动的城市网络体系。

珠三角城市间“联系指数”分布图(2014)

3.三个转变及建议

——外部联系上,一方面建议研究珠三角在全球城市网络中的地位及全球层面的网络联系。

珠三角作为国内最早受全球化影响的地区,与世界上主要国家和地区都有广泛的贸易联系和经济合作。

1000亿500亿100亿

2013年珠三角地区进出口贸易统计

3.三个转变及建议

——另一方面,扩展研究“珠三角”与“大珠三角”和“泛珠三角”的联系,并将新时期与港澳的联系作为重点研究。

[***********]

广东(亿美元)珠三角(亿美元)香港(亿美元)澳门(亿美元)

10037泛珠三角

大珠三角

400020000

1990

2000

2005

76929830

2013

3.三个转变及建议

——全面、综合的规划无法找到解决区域问题的抓手。

——区域研究的对象需要改变传统规划的内容,从公共领域、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战略地区入手。

城乡一体化经济发展布局生态环境协调交通规划基础设施规划

……

全面研究

公共领域

战略地区

战略研究

——吴良镛先生提出复杂问题有限求解的思想,在区域研究中引入战略思维,对于全面综合的区域研究而言,是一种抓矛盾、抓关键问题的智慧。

复杂问题简单求解依据物质形态邻近或者多中心划定城镇群

靠主观判断确定的区域发展重点

全面的区域研究

复杂问题复杂求解无所不包的区域政策

遍地开花的区域发展重点地区

基于复杂问题的复杂认识

复杂问题有限求解

(吴良镛先生在《京津冀地区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三期报告》评审会议上提出,复杂问题有限求解的思想)对复杂问题的战略研究代表区域战略的发展地区

——关注市场失灵的公共领域,把区域交通、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作为战略研究的重点。——把握战略地区,为提升区域竞争力创造条件。

重点发展对珠三角参与国际竞争、引领区域转型、深化区域合作有战略意义的战略地区,包括国家政策支持地区(深圳前海等)、综合枢纽型(如广州空港经济区)、国际合作型(如中新知识城)、生态环境型等。

中新知识城

中德工业服务区

南沙新区

前海新区大亚湾石化区

大广海湾经济区横琴新区

转变三:从蓝图规划到实施机制研究

——城市之间,行政主导的纵向垂直关系和市场主导的横向联系并存,并且后者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别较高的城市

城市

城市

水平维度城市

——横向关系驱使城市之间的竞争日益剧烈,并且城市发展的区域外部性日益凸显。——城市发展的外部性无法通过现有的行政调控完全得到解决,需要相应的合作机制保障。——但目前的区域规划大都为蓝图式的规划,不重视政策研究,因而区域规划成果往往因为没有实施机制保障而无法推行。——从欧盟的区域合作经验来看,各国的合作意愿、制度设计、资金保障是实现区域协调目标的重要保障。

研究机构区域合作组织实施基金

ESPON研究成员国获得共识理事会决策欧盟结构基金保障实施

自从1999年欧盟成员国“采纳”了欧洲空间发展展望以后,大家的关注点集中到了欧洲空间发展展望的行动纲要,其中包括欧洲空间规划程序在指导投资(尤其是通过欧盟结构基金)和协调欧盟其他行动中的作用。——摘自《英国城乡规划》

——对于珠三角而言,土地资源约束、生态环境压力、基础设施门槛已经成为区域发展的瓶颈。——每个城市都不能独善其身,而应共同面对挑战,承担相应的区域责任。

珠三角土地资源已非常有限

经济手段并重

——行政手段,除省级协调机构外,建议成立次区域的协调机构或共同利益团体。——经济手段,建议从区域发展银行、合作基金、补偿机制入手。

行政手段经济手段

上级行政单位协调次区域协调机构共同利益团体合作基金区域发展银行补偿机制

谢谢!


相关文章

  • 最新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最新大集合
  • 最新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标题大集合 一:供应链管理方向 1. 企业供应链管理策略研究 2. 网络时代供应链管理模式的研究 3. 供应链风险形成机理分析 4. 构建我国企业间供应链的对策初探 5. 供应链管理下企业采购管理的发展趋势 6. 基 ...查看


  • 2010届物流毕业论文题目
  • 我国社会XXXX资源回收物流的经济意义及物流体系建立 我国XXXX废弃物物流策略研究 企业物流模式的选择 深圳市物流园区规划及其发展` 浅析我国第三方物流业发展战略 深圳物流园区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探讨 基于XXXX的物流政策分析--以深圳物流 ...查看


  • 资源环境毕业论文题目(802个)
  •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二〇一五年 三月二十 日 毕业 资源环境毕业论文题目 一.论文说明 本团队长期从事论文写作与论文发表服务,擅长案例分析.编程仿 ...查看


  • 基于城乡协调发展的资源型城市城乡一体化规划探讨
  • Management建设与管理 基于城乡协调发展的资源型城市城乡一体化规划探讨 张 戈 何邕健 摘要:文章在界定城乡协调发展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阐明了资源型城市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重点论述了通过城乡一体化规划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查看


  • 基于区域空间协调的城市总体规划作用再思考
  • 基于区域空间协调的城市总体规划作用再思考 -以深圳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为例 □ 陆 佳 [摘 要]区域协调规划由于其行政力量的有限和法律地位的尴尬,不能作为区域空间协调发展的惟一依托和绝对保障.这就要求城市总体规划必须具有区域和全球化的视野,从 ...查看


  • 珠江三角洲地区物流园区布局规划理论与方法探讨
  • 2003年公路规划分会学术交流论文 珠江三角洲地区 物流园区布局规划理论与方法探讨 王富民1 王压帝2 赖平仲2 (1.广东省交通厅2中国公路工程咨询监理总公司) 摘 要:物流园区是物流服务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不断走向深化的产物,本文结合珠江 ...查看


  • 沈北新区转型发展战略实施路径研究
  • 沈北新区转型发展战略实施路径研究 □ 张建军,宫远山,王 玲,王柄荃,李佳阳 [摘 要]目前沈阳市战略性新形势和新区发展的内在需求促成了新区转型的条件,拉开了沈阳北部区域联动发展的帷幕,且随着城市空间向北拓展核心区的趋势,使沈北新区面临新的 ...查看


  • 全域视角下的镇域村镇布局规划编制探讨_林志明
  • 全域视角下的镇域村镇布局规划编制探讨 □ 林志明,张瑞霞,汤品森,李松平 [摘 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村镇规划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针对传统镇域规划实践体系和理论存在的不足与问题,研究通过对全域视角概念的解析,在对现有的镇总体规划和 ...查看


  • 创意经济学文献综述
  • 我国创意产业研究进展与问题:基于城市与区域发展的视角 王蕊 (燕山大学里仁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 2010级) [摘 要]:创意产业自20世纪90年代起步发展至今,作为知识经济社会中新的财富创造形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与此同时国内外学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