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格律诗的革新与创作(上)

浅谈格律诗的革新与创作(上)

陈学福

格律诗音韵的革新

最近,不少诗友对格律诗的创作争论不休,诸如平仄、压韵、拗救、古今读音等方面,特别是对“平水韵”和“新韵”的使用上更是观点各异,众说纷纭。有些诗友在欣赏格律诗的时候,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对所读诗歌各执己见,妄加评论。有些人不注意诗歌的意境,只重视诗歌的形式;或不看时代的发展,只求墨守成规等。

现代人对格律诗究竟该怎样看待?现代人写格律诗应该持怎样的态度和标准?格律诗的创作使用何种韵律最好?怎样才能使传统的格律诗得到健康发展?这是目前格律诗创作和欣赏时较为混乱而又很难解决的问题。

下面,我想就格律诗的起源与发展、格律诗的韵律以及格律诗如何适宜现代人的要求等方面,谈谈个人的一点看法。

一、格律诗的起源、传承与发展

1、格律诗的起源

格律诗起源于初唐。当时的诗人们继承了“永明体”的平仄规范,根据沈约的“四声”划分,在句内粘对、搭配、对仗等方面形成了一定风格,使其逐步完善。 其中宋之问、沈佺期贡献最大。

《新唐书.宋之问传》中记载:“魏建安后迄江左,诗律屡变。至沈约,庾信,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及之问,沈全期,又加靡丽,回忌生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以之,号为沈宋。”

《唐书》中也有记载:“唐兴,诗人承隋、陈风流,浮靡相矜。至宋之问、沈佺期等,研揣声音,浮切不差,而好律诗。”

由此可见,宋之问、沈佺期为格律诗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两人可以说是“格律诗门”的创始人!

就上述格律诗的起源本身来看,这既是对前人诗歌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又是诗歌创作的一次重大革新和突破,也是诗歌创作史上的一次大的飞跃。

2、格律诗的传承与发展

格律诗自唐朝逐渐定型之后,历经宋、元、明、清,至今传承不衰,受人青睐,这是因为它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平仄交错,起伏有变,读起来朗朗上口,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给人以美的享受。而并非它是古代文人所创,底蕴深厚,深不可测,可登大雅之堂。

从格律诗的发展历史来看,其格律方面的要求变化并不大,起重大变化的主要在音韵方面。因为格律是为了保证诗词的韵律美而固定下来的形式要求,而音韵常常随着汉语语音系统的改变而改变。

从音韵学及诗歌的演化史上看,秦汉古音与唐宋古音不同,到了近代和现代,语音又有变化。而诗词音韵也由古之206 韵部逐步演变为“平水韵”的106 韵部,而建国后学者编写的《诗韵新编》将现代诗韵编为18个韵部,中华诗词学

会《21世纪初期中华诗词发展纲要》中定为14韵部。

由此可见,音韵学一直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唐宋文人并未按照秦汉古音去创作。同理,在大力推广普通话的今天,我们也无须按照唐宋人的读音去创作,这也是叫做“与时俱进”吧。因为古人的有些读音现在已经发生了变化,如果我们现在依然按照古人的读音去创作,势必会带来一些不和谐的因素,也发挥不了格律诗音韵美的重要作用。

二、用古韵写格律诗存在的弊端

由于古今语音的变化,站在普通话的角度看古韵,古韵明显有许多与现在不和谐的地方,现以“平水韵”为例作简要说明。

1、同部不同韵

依据普通话的读音看,“平水韵”里很多韵部中所收之字就不同韵了,例如: “四支”韵部中仅前面几个字“支枝移为垂吹陂碑奇宜仪皮儿”与今韵就存在很大差异:“支枝”韵母是“-i(后)”,“ 移陂奇宜仪皮”韵母是“i”,“ 为垂吹”韵母是“ui”,“ 碑”韵母是“ei”(和ui同韵),“儿”韵母是“er” (和i同韵),今分属三个韵部。

“九佳”韵部中“佳街鞋牌柴钗”,“ 佳” 韵母是“ia”,“街鞋”韵母是“ie”,“牌柴钗”韵母是“ai”,今分属三个韵部。

“五微”中“飞非扉肥腓威机几讥矶稀希”一些字,“ 飞非扉肥腓威”韵母是“ei”,,“机几讥矶稀希”韵母是“i”, 今分属两个韵部。

这样的例子还很多,不再一一列举。

2、同韵不同部

例如上文所举“四支”中“ 移陂奇宜仪皮”韵母是“i”, “五微”中“机几讥矶稀希”韵母也是“i”,二者今属同韵,古则分属两个韵部。

例子很多,不再列举。

3、同部不同声

如:“一东” 韵部中“东同铜童梦冻恫总”等字,“东同铜童”今为平声,“梦冻恫总”今乃仄声,二者古同为平声,今却不同。

4、同声不同部

如:“去声”“四寘”韵部中“织积迟出司”今皆为平声,此乃列为仄声部。

5、入声字归属

普通话取消了入声字,古入声字今之归属平仄皆有,创作时用起来比较麻烦。

6、平仄的不同

“平水韵”一些韵部中的某些字,“平声”的现在成了“仄声”,“仄声”的现在成了“平声”,不利于今人写诗时把握。

7、分类的烦琐

“平水韵”把音韵分成106韵部,分类过细,过于烦琐,用起来也十分麻烦,不利于作者掌握。

8、记忆的困难

由于普通话读音和古代读音差别很大,作者要把那些已经发生变化的古音一一记住,是非常困难的。就是能够记住,花费大量精力也是不值得的。

9、写作的困难

(1)、时空的限制

用古韵写诗,如果记不住每个字的读音和分类,在没有工具书的场合下,就很难把格律诗的韵律处理得完美无缺。如果用新韵,就可以任意挥洒,显得得心

应手。

(2)、思维的限制

由于古韵分类的烦琐,与普通话的读音差别很大,现代人写格律诗使用起来就比较困难。过去有人比喻:写格律诗等于“带着镣铐跳舞”,这“镣铐”除了格律外,还有古韵的限制。由于“镣铐”太重,作者“舞”起来就比较艰难。因为作者写作时由于把精力集中在韵律的处理上,意境的思维方面就有很大的不足。如果用新韵,就等于减少了一重“镣铐”,可以拿出更多的精力去思考其意境,使自己的舞姿更优美一些。

9、不利于欣赏

随着网络世界的发展,上网人数的不断增加,欣赏诗歌的人也逐渐增多。这些人会说普通话,但大多不懂古韵,只能按照普通话的音韵去欣赏。如果你用古韵写诗,有些诗他们欣赏起来就感受不到节奏感和音韵美,所以也就不喜欢读下去了。

如:你按照古音写的是“平平仄仄平平仄”或“仄仄平平仄仄平”,换成普通话则为“平平平平平平平”或“仄仄仄仄仄仄仄”,就失去了抑扬顿挫的节奏感。

再如:你按“平水韵”“三支”韵部,韵脚用了“支、奇、追”,或按“七虞”韵部,韵脚用了“岖、娄、夫”,那么换成普通话来读,就一点也不压韵了,其诗也就失去了韵律美。

你辛辛苦苦写出来的诗没有人爱看,或只有几个懂古韵的人看,那就失去了你写诗的本意,同时也失去了它本身的价值。这就像推销商品,如果你生产出来的商品没有人买,只能放在仓库里自我欣赏,那就违背了你的初衷,也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

所以,我主张我们还是尽量用新韵写格律诗,以迎合大多数人的心理,满足大多数人的需要。让你的诗显示出它应有的价值,让你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让你的才华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

三、用新韵写格律诗的优点

(一)、何为新韵

新韵指建国后,一些专家和学者们以普通话为依据,以汉语拼音韵母的结构和发音为标准,进行较为科学的分类所划分出来的韵部。如:《诗韵新编》将现代诗韵编为18个韵部,《中华新韵》和《汉语诗韵》将汉语拼音的35个韵母,划分为14个韵部等等。其中影响最大,最为合理,最易掌握和运用的是《中华新韵》“十四韵”,现简列如下:

中华新韵(十四韵)韵部表

1、麻 a、ia、ua

2、波 o、e、uo

3、皆 ie üe

4、开 ai uai

5、微 ei ui

6、豪 ao iao

7、尤 ou iu

8、寒 an ian uan üan

9、文 en in un ün

10、唐 ang iang uang

11、庚 eng ing ong iong

12、齐 i er ü

13、支 (-i)(*)零韵母

14、姑 u

(二)、新韵的优点

1、音韵统一

它克服了“平水韵”分类烦琐,音韵混乱(依据普通话)的现象,以普通话为依据,按照《新华字典》的注音,以汉语拼音韵母的结构和发音为标准,对一些汉字统一规划,进行了系统、简单而科学的分类。

2、简单易记

由平水韵的106韵部简化为14韵部,分类清晰,一目了然,简单易记。只要会说普通话,凭借自己的语感就可以确定所用的字在哪个韵部。

3、使用方便

只要会说普通话,并掌握一定的格律要求,无论在何时何地,无论有没有工具书在手,都可以挥洒自如、随心所欲的写诗咏句,使用起来得心应手,不必担心平仄和音韵出现错误,比用古韵写诗方便得多。

4、易于欣赏

读者无论懂不懂格律诗的韵律,只要你写得符合要求,他都可以读出抑扬顿挫的节奏感和同韵相押的韵律美,从而得到美的享受。

(三)、新韵的不足

使用《中华新韵》优点很多,但也有某些不足之处。如:

1、“ê”韵母的归属问题。

有人认为,新划字典中有关“ê”韵母的只有几个字,不足以单独划分一个韵部,也许是这种原因,《中华新韵》中也将其露掉了。其实“ê”可以归属于“皆”韵部,因为“ie üe”两个韵母的韵腹也是“ê”,两个韵母发音时收音与“ê”是相近的。

2、“er”放“齐”韵部不如放在“支”韵部好。

因为它的读音与“支”韵接近,而与“齐”韵相差较远。

3、(*)零韵母不宜放在“支”韵部。

新华字典中的零韵母音节有:“hm、hng、m、n、ng”等,可以根据它们各自的读音来决定,读音时接近哪种韵母,就划归为哪个韵部。如:“m ”可划归为“姑”韵部,“n”可以划归为“文”韵部, “h、ng”可以划归为“庚”韵部。

当然,这几种情况涉及的字极少,也很少用作韵脚的。

以上只代表我个人的一点看法,说出来供大家商榷。

四、音韵的改革势在必行

现在,不少人依然喜欢按照古音韵(主要是“平水韵”)写诗,这不仅写起来麻烦,而且也给现代人读诗带来许多不和谐因素。因为古今汉字的读音有不少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大力推广普通话的今天,现代人读诗往往是用普通话去读。你写的诗站在古音的角度虽然合乎韵律,感觉很美,但不少读者用普通话读起来就感到拗口和不协调,感受不到你诗中体现出来的节奏感和韵律美,这也就失去了诗歌本身所体现出来的美感作用。这样写出来的诗也就失去或降低了它的美学价值。

清人赵翼 在《论诗》中曾经写道: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

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此诗的观点就是提倡创新,反对机械模拟,泥古不化。为了说明诗风代变的道理,诗人以诗歌史上的两位大家——唐代的李白与杜甫为例,认为即使是李、杜这样的大诗人,他们的诗作虽流传千年,播于众口,但如今已经不再给人以新鲜感了。

所以,用历史发展的眼光看,各个时代都有其标领风骚的人物,不必惟古是从,泥古不化。“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之所以成为广为传诵的名句,原因也在于此。

也许有人会说,这讲的不单指诗歌的韵律,但韵律也蕴涵其中,起码可以作为韵律革新的借鉴。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在诗歌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不同的创作特点。社会在不断发展,语音在不断变化,诗歌创作也应适应时代的要求,有一定的改革和创新。事实证明,旧的音韵已经不适合现代人写诗和欣赏的需要,正成为诗歌创作和发展的羁绊。特别是现阶段,随着网络文学的发展,古体诗词创作群体逐渐由松散的个体自娱行为向群体交流发展,传统诗词文学成为网络文学的最大受益者之一。我们必须跟上时代的要求,对旧的音韵进行改革创新,以适应现代人创作和欣赏的需要,充分发挥传统文化所固有的美感作用。

总之,音韵的改革势在必行。

浅谈格律诗的革新与创作(上)

陈学福

格律诗音韵的革新

最近,不少诗友对格律诗的创作争论不休,诸如平仄、压韵、拗救、古今读音等方面,特别是对“平水韵”和“新韵”的使用上更是观点各异,众说纷纭。有些诗友在欣赏格律诗的时候,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对所读诗歌各执己见,妄加评论。有些人不注意诗歌的意境,只重视诗歌的形式;或不看时代的发展,只求墨守成规等。

现代人对格律诗究竟该怎样看待?现代人写格律诗应该持怎样的态度和标准?格律诗的创作使用何种韵律最好?怎样才能使传统的格律诗得到健康发展?这是目前格律诗创作和欣赏时较为混乱而又很难解决的问题。

下面,我想就格律诗的起源与发展、格律诗的韵律以及格律诗如何适宜现代人的要求等方面,谈谈个人的一点看法。

一、格律诗的起源、传承与发展

1、格律诗的起源

格律诗起源于初唐。当时的诗人们继承了“永明体”的平仄规范,根据沈约的“四声”划分,在句内粘对、搭配、对仗等方面形成了一定风格,使其逐步完善。 其中宋之问、沈佺期贡献最大。

《新唐书.宋之问传》中记载:“魏建安后迄江左,诗律屡变。至沈约,庾信,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及之问,沈全期,又加靡丽,回忌生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以之,号为沈宋。”

《唐书》中也有记载:“唐兴,诗人承隋、陈风流,浮靡相矜。至宋之问、沈佺期等,研揣声音,浮切不差,而好律诗。”

由此可见,宋之问、沈佺期为格律诗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两人可以说是“格律诗门”的创始人!

就上述格律诗的起源本身来看,这既是对前人诗歌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又是诗歌创作的一次重大革新和突破,也是诗歌创作史上的一次大的飞跃。

2、格律诗的传承与发展

格律诗自唐朝逐渐定型之后,历经宋、元、明、清,至今传承不衰,受人青睐,这是因为它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平仄交错,起伏有变,读起来朗朗上口,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给人以美的享受。而并非它是古代文人所创,底蕴深厚,深不可测,可登大雅之堂。

从格律诗的发展历史来看,其格律方面的要求变化并不大,起重大变化的主要在音韵方面。因为格律是为了保证诗词的韵律美而固定下来的形式要求,而音韵常常随着汉语语音系统的改变而改变。

从音韵学及诗歌的演化史上看,秦汉古音与唐宋古音不同,到了近代和现代,语音又有变化。而诗词音韵也由古之206 韵部逐步演变为“平水韵”的106 韵部,而建国后学者编写的《诗韵新编》将现代诗韵编为18个韵部,中华诗词学

会《21世纪初期中华诗词发展纲要》中定为14韵部。

由此可见,音韵学一直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唐宋文人并未按照秦汉古音去创作。同理,在大力推广普通话的今天,我们也无须按照唐宋人的读音去创作,这也是叫做“与时俱进”吧。因为古人的有些读音现在已经发生了变化,如果我们现在依然按照古人的读音去创作,势必会带来一些不和谐的因素,也发挥不了格律诗音韵美的重要作用。

二、用古韵写格律诗存在的弊端

由于古今语音的变化,站在普通话的角度看古韵,古韵明显有许多与现在不和谐的地方,现以“平水韵”为例作简要说明。

1、同部不同韵

依据普通话的读音看,“平水韵”里很多韵部中所收之字就不同韵了,例如: “四支”韵部中仅前面几个字“支枝移为垂吹陂碑奇宜仪皮儿”与今韵就存在很大差异:“支枝”韵母是“-i(后)”,“ 移陂奇宜仪皮”韵母是“i”,“ 为垂吹”韵母是“ui”,“ 碑”韵母是“ei”(和ui同韵),“儿”韵母是“er” (和i同韵),今分属三个韵部。

“九佳”韵部中“佳街鞋牌柴钗”,“ 佳” 韵母是“ia”,“街鞋”韵母是“ie”,“牌柴钗”韵母是“ai”,今分属三个韵部。

“五微”中“飞非扉肥腓威机几讥矶稀希”一些字,“ 飞非扉肥腓威”韵母是“ei”,,“机几讥矶稀希”韵母是“i”, 今分属两个韵部。

这样的例子还很多,不再一一列举。

2、同韵不同部

例如上文所举“四支”中“ 移陂奇宜仪皮”韵母是“i”, “五微”中“机几讥矶稀希”韵母也是“i”,二者今属同韵,古则分属两个韵部。

例子很多,不再列举。

3、同部不同声

如:“一东” 韵部中“东同铜童梦冻恫总”等字,“东同铜童”今为平声,“梦冻恫总”今乃仄声,二者古同为平声,今却不同。

4、同声不同部

如:“去声”“四寘”韵部中“织积迟出司”今皆为平声,此乃列为仄声部。

5、入声字归属

普通话取消了入声字,古入声字今之归属平仄皆有,创作时用起来比较麻烦。

6、平仄的不同

“平水韵”一些韵部中的某些字,“平声”的现在成了“仄声”,“仄声”的现在成了“平声”,不利于今人写诗时把握。

7、分类的烦琐

“平水韵”把音韵分成106韵部,分类过细,过于烦琐,用起来也十分麻烦,不利于作者掌握。

8、记忆的困难

由于普通话读音和古代读音差别很大,作者要把那些已经发生变化的古音一一记住,是非常困难的。就是能够记住,花费大量精力也是不值得的。

9、写作的困难

(1)、时空的限制

用古韵写诗,如果记不住每个字的读音和分类,在没有工具书的场合下,就很难把格律诗的韵律处理得完美无缺。如果用新韵,就可以任意挥洒,显得得心

应手。

(2)、思维的限制

由于古韵分类的烦琐,与普通话的读音差别很大,现代人写格律诗使用起来就比较困难。过去有人比喻:写格律诗等于“带着镣铐跳舞”,这“镣铐”除了格律外,还有古韵的限制。由于“镣铐”太重,作者“舞”起来就比较艰难。因为作者写作时由于把精力集中在韵律的处理上,意境的思维方面就有很大的不足。如果用新韵,就等于减少了一重“镣铐”,可以拿出更多的精力去思考其意境,使自己的舞姿更优美一些。

9、不利于欣赏

随着网络世界的发展,上网人数的不断增加,欣赏诗歌的人也逐渐增多。这些人会说普通话,但大多不懂古韵,只能按照普通话的音韵去欣赏。如果你用古韵写诗,有些诗他们欣赏起来就感受不到节奏感和音韵美,所以也就不喜欢读下去了。

如:你按照古音写的是“平平仄仄平平仄”或“仄仄平平仄仄平”,换成普通话则为“平平平平平平平”或“仄仄仄仄仄仄仄”,就失去了抑扬顿挫的节奏感。

再如:你按“平水韵”“三支”韵部,韵脚用了“支、奇、追”,或按“七虞”韵部,韵脚用了“岖、娄、夫”,那么换成普通话来读,就一点也不压韵了,其诗也就失去了韵律美。

你辛辛苦苦写出来的诗没有人爱看,或只有几个懂古韵的人看,那就失去了你写诗的本意,同时也失去了它本身的价值。这就像推销商品,如果你生产出来的商品没有人买,只能放在仓库里自我欣赏,那就违背了你的初衷,也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

所以,我主张我们还是尽量用新韵写格律诗,以迎合大多数人的心理,满足大多数人的需要。让你的诗显示出它应有的价值,让你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让你的才华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

三、用新韵写格律诗的优点

(一)、何为新韵

新韵指建国后,一些专家和学者们以普通话为依据,以汉语拼音韵母的结构和发音为标准,进行较为科学的分类所划分出来的韵部。如:《诗韵新编》将现代诗韵编为18个韵部,《中华新韵》和《汉语诗韵》将汉语拼音的35个韵母,划分为14个韵部等等。其中影响最大,最为合理,最易掌握和运用的是《中华新韵》“十四韵”,现简列如下:

中华新韵(十四韵)韵部表

1、麻 a、ia、ua

2、波 o、e、uo

3、皆 ie üe

4、开 ai uai

5、微 ei ui

6、豪 ao iao

7、尤 ou iu

8、寒 an ian uan üan

9、文 en in un ün

10、唐 ang iang uang

11、庚 eng ing ong iong

12、齐 i er ü

13、支 (-i)(*)零韵母

14、姑 u

(二)、新韵的优点

1、音韵统一

它克服了“平水韵”分类烦琐,音韵混乱(依据普通话)的现象,以普通话为依据,按照《新华字典》的注音,以汉语拼音韵母的结构和发音为标准,对一些汉字统一规划,进行了系统、简单而科学的分类。

2、简单易记

由平水韵的106韵部简化为14韵部,分类清晰,一目了然,简单易记。只要会说普通话,凭借自己的语感就可以确定所用的字在哪个韵部。

3、使用方便

只要会说普通话,并掌握一定的格律要求,无论在何时何地,无论有没有工具书在手,都可以挥洒自如、随心所欲的写诗咏句,使用起来得心应手,不必担心平仄和音韵出现错误,比用古韵写诗方便得多。

4、易于欣赏

读者无论懂不懂格律诗的韵律,只要你写得符合要求,他都可以读出抑扬顿挫的节奏感和同韵相押的韵律美,从而得到美的享受。

(三)、新韵的不足

使用《中华新韵》优点很多,但也有某些不足之处。如:

1、“ê”韵母的归属问题。

有人认为,新划字典中有关“ê”韵母的只有几个字,不足以单独划分一个韵部,也许是这种原因,《中华新韵》中也将其露掉了。其实“ê”可以归属于“皆”韵部,因为“ie üe”两个韵母的韵腹也是“ê”,两个韵母发音时收音与“ê”是相近的。

2、“er”放“齐”韵部不如放在“支”韵部好。

因为它的读音与“支”韵接近,而与“齐”韵相差较远。

3、(*)零韵母不宜放在“支”韵部。

新华字典中的零韵母音节有:“hm、hng、m、n、ng”等,可以根据它们各自的读音来决定,读音时接近哪种韵母,就划归为哪个韵部。如:“m ”可划归为“姑”韵部,“n”可以划归为“文”韵部, “h、ng”可以划归为“庚”韵部。

当然,这几种情况涉及的字极少,也很少用作韵脚的。

以上只代表我个人的一点看法,说出来供大家商榷。

四、音韵的改革势在必行

现在,不少人依然喜欢按照古音韵(主要是“平水韵”)写诗,这不仅写起来麻烦,而且也给现代人读诗带来许多不和谐因素。因为古今汉字的读音有不少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大力推广普通话的今天,现代人读诗往往是用普通话去读。你写的诗站在古音的角度虽然合乎韵律,感觉很美,但不少读者用普通话读起来就感到拗口和不协调,感受不到你诗中体现出来的节奏感和韵律美,这也就失去了诗歌本身所体现出来的美感作用。这样写出来的诗也就失去或降低了它的美学价值。

清人赵翼 在《论诗》中曾经写道: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

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此诗的观点就是提倡创新,反对机械模拟,泥古不化。为了说明诗风代变的道理,诗人以诗歌史上的两位大家——唐代的李白与杜甫为例,认为即使是李、杜这样的大诗人,他们的诗作虽流传千年,播于众口,但如今已经不再给人以新鲜感了。

所以,用历史发展的眼光看,各个时代都有其标领风骚的人物,不必惟古是从,泥古不化。“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之所以成为广为传诵的名句,原因也在于此。

也许有人会说,这讲的不单指诗歌的韵律,但韵律也蕴涵其中,起码可以作为韵律革新的借鉴。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在诗歌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不同的创作特点。社会在不断发展,语音在不断变化,诗歌创作也应适应时代的要求,有一定的改革和创新。事实证明,旧的音韵已经不适合现代人写诗和欣赏的需要,正成为诗歌创作和发展的羁绊。特别是现阶段,随着网络文学的发展,古体诗词创作群体逐渐由松散的个体自娱行为向群体交流发展,传统诗词文学成为网络文学的最大受益者之一。我们必须跟上时代的要求,对旧的音韵进行改革创新,以适应现代人创作和欣赏的需要,充分发挥传统文化所固有的美感作用。

总之,音韵的改革势在必行。


相关文章

  • 何其芳文学理论评析
  • 何其芳文学理论评析 本文由长风A 忆雪贡献 pdf 文档可能在WAP 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 ,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第 !" 卷 第 ! 期 !"". 年 & 月 重 庆 教 育 学 ...查看


  • 宫体诗研究综述
  • 宫 体诗研究 综述 文 史 纵横 宫体 诗 研 究 综述 陈晓 云 ( 毕节广播 电视大学 贵 州毕节 5 10 ) 5 70 [ 摘 要] 宫体诗--在 中国诗歌发展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环 , 本文根据 宫体诗 产生. 发展 及渊源. 宫体 ...查看


  •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下)
  • 严羽评价宋诗"以文学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 严羽,南宋诗论家.诗人.字丹丘,一字仪卿,自号沧浪逋客,世称严沧浪.一生未曾出仕,与同宗严仁.严参齐名,号"三严":又与严肃.严参等8人,号&qu ...查看


  • 自考[唐诗研究]读书笔记
  • 一.唐诗的演进阶段 唐诗繁荣的原因: (1) 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 一般说,唐代以诗赋取士的制度始于唐玄宗时代 (2) 相对清明的政治环境 (3) 较为开放的思想体系 (4) 中外文化的广泛交流 音乐.绘画与诗歌的关系 (1)"声 ...查看


  •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试题A卷
  • 中国现当代文学期末试题(A卷) 一.填空题(20*1=20分) 1.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18年4月的<新青年>杂志. 2."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著名的"周氏兄弟"是指周树 ...查看


  • 柳永苏轼对词的贡献
  • 柳永苏轼对词的贡献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大词人,对后来词人的影响很大,苏轼就是其中的一位.柳词在词调的创作.章法的铺叙.景物的描写.意向的组合和题材的开拓上都给苏轼以启示.苏轼作词,既力求在"柳七郎风味"之外 ...查看


  • 中国近代文学作品导读1
  • 第一讲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从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是近代文学的繁荣时期.近代文学与时代思潮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这一时期,由于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的进一步勾结, 一.中国近代文学的分期问题: 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空前高涨.在近代 ...查看


  • 大学语文知识点
  • 大学语文知识点复习 中国语文之散文 散文的萌芽与发展: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 散文在先秦除了"诗三百"(<诗经>)外,一切文献都可以称为散文. 唐代"古文运动"是针对六朝以来盛行的骈文而提倡散 ...查看


  • 古代文学_唐宋复习资料[1]
  • 一.名词解释 1.上官体:唐高宗后期,介于贞观.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新的诗风.上官体风格绮错婉媚,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上官仪对诗歌体制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体物图貌的细腻精巧方面,其诗冲淡了齐宋诗风的浮艳雕琢,缺乏慷慨激情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