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朝的三次社会大动乱看王朝兴衰的周期律

  洪武三十一年(1398),朱元璋病逝,传位于其孙朱允炆,年方二十二岁,是为建文帝。建文帝生于深宫之中,不谙世事,并无实际的执政能力。而地方边塞的各路藩王都拥兵自重,例如,北边的燕王朱棣拥兵十万余人,主要抗拒北元蒙古的入侵,常年在外带兵,久经沙场;宁王朱权镇守大宁,“带甲八万,革车六千”;晋王镇守太原,实力雄厚。【1】尤其是燕王朱棣,年辈最长,实力最为雄厚,对朱元璋的皇位传孙不传子的做法很不满,在朱元璋在位时尚不敢有所动作,此时遇到建文帝削藩,夺位之心终于可以付诸行动了。建文元年,建文帝依照黄子澄、齐泰等人的计策,先废除周王等五位藩王,并秘密逮捕燕王朱棣,朱棣闻讯先发制人,发动兵变,废建文年号,依《皇明祖训》“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之恶。”又上书建文帝,以便出师有名。北方诸将多为燕王旧故,很快就倒戈归燕王帐下。建文帝闻讯派遣耿炳文平叛,被燕王打败;后又改派李景隆进军,又被打败,消息传到南京被黄子澄隐瞒未报。1399年,李景隆率六十余万再次北进,双方互有胜负。1401年底,燕王得知密报京师空虚,遂大举南下,与徐辉祖战于齐眉山,大败;后经灵璧大战后,燕王扭转局面,先后攻下扬州、高邮、通州、泰州,直捣京师。李景隆和谷王开城投降,宫内起火大乱,建文帝不知所终,王公大臣自杀或被杀无数,朱棣在血泊中登上了皇位,改号永乐。后又经过了削藩,加强了中央集权,并迁都北京。燕王夺位,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中唯一的一次地方势力战胜中央的特例,这和朱棣的个人能力有极大的关系。  明朝中期,北方的蒙古势力强盛起来,瓦刺(也先)威胁明朝的北方边境。正统十四年(1449)的七月,也先借“贡马事件”,大举南侵,进攻大同。宦官王振专权,不懂军事,尚未准备,便鼓动英宗领兵50万亲征。八月十五日,明朝大军在土木堡被也先打败,英宗被俘虏,大军几乎全军覆没,将士死伤无数,史为“土木堡之变”。消息传到北京,朝野震动,兵部侍郎于谦临危受命,果断诛杀王振宦官死党,振奋朝野,、起用石亨等智勇善战的将领,安定人心,扶持英宗弟朱祁钰即皇位,打破了也先挟持英宗的政治阴谋。于谦先后调集各路人马二十二万人,召诸王派兵入卫。十月初八日,得报也先已达居庸关西南白羊口,遂京师戒严,于京师九门严加部署,盛德门、安定门、东直门、朝阳门、西直门、阜成门、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分别由总兵石亨和副总兵范广、武兴,都督陶瑾,广宁伯刘安,武进伯朱瑛,都督刘聚,副总兵顾兴祖,都指挥李瑞,都督刘德新,都指挥杨节等人加以率军把守。所有军士接受总兵石亨节制,于谦到盛德门石亨军营督战,并下命令“有盔甲军士但今日不出城者斩”【2】,又下命令“临阵,将不顾军先退者,斩其将;军不顾将先退者,后队斩前队”【3】,各军于城外部署,关城门以死战,于谦身先士卒,以谕三军,将士精神振奋。十月十一日,也先军队到达北京城下,先攻彰义门,被都督高礼、毛福寿击败,杀敌数百人;也先又攻盛德门、西直门,均被击退,瓦刺军死伤无数,也先弟也中炮毙命,明军密切配合,民众也加入战斗;也先又回攻彰义门,又被击败,明军副总兵武兴不行中流矢身亡。也先于十月十五日夜拔寨北归,被明军追袭,死伤万余人,夺回人畜财物无数。十一月初八日,瓦刺全部出关,北京解严,于谦领导的北京保卫战取得彻底的胜利,明王朝终于度过了一场生死大劫难。于谦受到了世人的敬仰,是我国伟大的民族英雄。  明朝中后期,土地兼并严重,流民众多,社会矛盾加剧,农民起义不断。到了崇祯年间,内忧外患,天灾人祸并起,外有满清的骚扰,内有天灾,官吏趁机鱼肉百姓,“三饷加派”,人民痛苦不堪。尤其是在陕北地区,“一年无雨,树木焦枯”、“炊人骨以为薪,煮人肉以为食”、“死者枕藉,臭气熏天”【4】。于是,崇祯元年在陕北爆发了高迎祥(后李自成领导)、张献忠领导的农民大起义。两股农民军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与明王朝的军队连年作战,于崇祯十七年分别在西安和成都建立了大顺政权和大西政权,瓦接着明王朝的肢体。李自成建立的大顺政权提出的“均田免粮”口号,颇具号召力,成为挖掘明王朝坟墓的有力武器。崇祯十七年二月,李自成渡过黄河,进军北京,于三月十九日攻入皇宫,崇祯帝吊死在万岁山(煤山),明王朝灭亡了。李自成进入北京后,由于缺乏政治经验、对当时的形势估计不足,遂在山海关一战中败于满清贵族和吴三桂,形势逆转,李自成退出北京,后在湖北九宫山遇害,年仅39岁。后张献忠的大西政权也亡于清兵的剿杀,农民军的胜利果实被满清贵族窃取了,清代明统一了中国。但是,明末农民大起义的历史功绩是永远不可磨灭的。  明朝始于朱元璋在应天府建国称帝,终于崇祯帝吊死在北京煤山,经历了十六帝、十七朝的较长历史时期,在我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但是,明王朝随着燕王夺位、北京保卫战和李自成农民大起义的发生,逐渐从强大走向衰亡,没有逃出王朝兴衰的周期律,更没有实现历代开国帝王所期盼的其“一姓王朝”永世长存的梦想。探究历代王朝灭亡的原因,无非是上层统治阶级的兼并、外敌的入侵和全国农民大起义这三种情况,明朝的历史经历就完全囊括了这一切。历史的教训,值得深思。  注释:  [1]张廷玉.《明史》卷一一七《诸王传--宁王》  [2]《英宗实录》卷一八四  [3]张廷玉.《明史》之《于谦传》  [4]计六奇.《明季北略》卷五

  洪武三十一年(1398),朱元璋病逝,传位于其孙朱允炆,年方二十二岁,是为建文帝。建文帝生于深宫之中,不谙世事,并无实际的执政能力。而地方边塞的各路藩王都拥兵自重,例如,北边的燕王朱棣拥兵十万余人,主要抗拒北元蒙古的入侵,常年在外带兵,久经沙场;宁王朱权镇守大宁,“带甲八万,革车六千”;晋王镇守太原,实力雄厚。【1】尤其是燕王朱棣,年辈最长,实力最为雄厚,对朱元璋的皇位传孙不传子的做法很不满,在朱元璋在位时尚不敢有所动作,此时遇到建文帝削藩,夺位之心终于可以付诸行动了。建文元年,建文帝依照黄子澄、齐泰等人的计策,先废除周王等五位藩王,并秘密逮捕燕王朱棣,朱棣闻讯先发制人,发动兵变,废建文年号,依《皇明祖训》“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之恶。”又上书建文帝,以便出师有名。北方诸将多为燕王旧故,很快就倒戈归燕王帐下。建文帝闻讯派遣耿炳文平叛,被燕王打败;后又改派李景隆进军,又被打败,消息传到南京被黄子澄隐瞒未报。1399年,李景隆率六十余万再次北进,双方互有胜负。1401年底,燕王得知密报京师空虚,遂大举南下,与徐辉祖战于齐眉山,大败;后经灵璧大战后,燕王扭转局面,先后攻下扬州、高邮、通州、泰州,直捣京师。李景隆和谷王开城投降,宫内起火大乱,建文帝不知所终,王公大臣自杀或被杀无数,朱棣在血泊中登上了皇位,改号永乐。后又经过了削藩,加强了中央集权,并迁都北京。燕王夺位,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中唯一的一次地方势力战胜中央的特例,这和朱棣的个人能力有极大的关系。  明朝中期,北方的蒙古势力强盛起来,瓦刺(也先)威胁明朝的北方边境。正统十四年(1449)的七月,也先借“贡马事件”,大举南侵,进攻大同。宦官王振专权,不懂军事,尚未准备,便鼓动英宗领兵50万亲征。八月十五日,明朝大军在土木堡被也先打败,英宗被俘虏,大军几乎全军覆没,将士死伤无数,史为“土木堡之变”。消息传到北京,朝野震动,兵部侍郎于谦临危受命,果断诛杀王振宦官死党,振奋朝野,、起用石亨等智勇善战的将领,安定人心,扶持英宗弟朱祁钰即皇位,打破了也先挟持英宗的政治阴谋。于谦先后调集各路人马二十二万人,召诸王派兵入卫。十月初八日,得报也先已达居庸关西南白羊口,遂京师戒严,于京师九门严加部署,盛德门、安定门、东直门、朝阳门、西直门、阜成门、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分别由总兵石亨和副总兵范广、武兴,都督陶瑾,广宁伯刘安,武进伯朱瑛,都督刘聚,副总兵顾兴祖,都指挥李瑞,都督刘德新,都指挥杨节等人加以率军把守。所有军士接受总兵石亨节制,于谦到盛德门石亨军营督战,并下命令“有盔甲军士但今日不出城者斩”【2】,又下命令“临阵,将不顾军先退者,斩其将;军不顾将先退者,后队斩前队”【3】,各军于城外部署,关城门以死战,于谦身先士卒,以谕三军,将士精神振奋。十月十一日,也先军队到达北京城下,先攻彰义门,被都督高礼、毛福寿击败,杀敌数百人;也先又攻盛德门、西直门,均被击退,瓦刺军死伤无数,也先弟也中炮毙命,明军密切配合,民众也加入战斗;也先又回攻彰义门,又被击败,明军副总兵武兴不行中流矢身亡。也先于十月十五日夜拔寨北归,被明军追袭,死伤万余人,夺回人畜财物无数。十一月初八日,瓦刺全部出关,北京解严,于谦领导的北京保卫战取得彻底的胜利,明王朝终于度过了一场生死大劫难。于谦受到了世人的敬仰,是我国伟大的民族英雄。  明朝中后期,土地兼并严重,流民众多,社会矛盾加剧,农民起义不断。到了崇祯年间,内忧外患,天灾人祸并起,外有满清的骚扰,内有天灾,官吏趁机鱼肉百姓,“三饷加派”,人民痛苦不堪。尤其是在陕北地区,“一年无雨,树木焦枯”、“炊人骨以为薪,煮人肉以为食”、“死者枕藉,臭气熏天”【4】。于是,崇祯元年在陕北爆发了高迎祥(后李自成领导)、张献忠领导的农民大起义。两股农民军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与明王朝的军队连年作战,于崇祯十七年分别在西安和成都建立了大顺政权和大西政权,瓦接着明王朝的肢体。李自成建立的大顺政权提出的“均田免粮”口号,颇具号召力,成为挖掘明王朝坟墓的有力武器。崇祯十七年二月,李自成渡过黄河,进军北京,于三月十九日攻入皇宫,崇祯帝吊死在万岁山(煤山),明王朝灭亡了。李自成进入北京后,由于缺乏政治经验、对当时的形势估计不足,遂在山海关一战中败于满清贵族和吴三桂,形势逆转,李自成退出北京,后在湖北九宫山遇害,年仅39岁。后张献忠的大西政权也亡于清兵的剿杀,农民军的胜利果实被满清贵族窃取了,清代明统一了中国。但是,明末农民大起义的历史功绩是永远不可磨灭的。  明朝始于朱元璋在应天府建国称帝,终于崇祯帝吊死在北京煤山,经历了十六帝、十七朝的较长历史时期,在我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但是,明王朝随着燕王夺位、北京保卫战和李自成农民大起义的发生,逐渐从强大走向衰亡,没有逃出王朝兴衰的周期律,更没有实现历代开国帝王所期盼的其“一姓王朝”永世长存的梦想。探究历代王朝灭亡的原因,无非是上层统治阶级的兼并、外敌的入侵和全国农民大起义这三种情况,明朝的历史经历就完全囊括了这一切。历史的教训,值得深思。  注释:  [1]张廷玉.《明史》卷一一七《诸王传--宁王》  [2]《英宗实录》卷一八四  [3]张廷玉.《明史》之《于谦传》  [4]计六奇.《明季北略》卷五


相关文章

  • 浅谈中国古代王朝的兴衰更替
  • 浅谈中国古代王朝的兴衰更替 一.王朝兴衰的历史体现 古人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中国历代王朝的兴衰沉浮. 纵观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史,除汉.唐有些个别,其他各代都概莫能外.其实就是汉.唐两朝其实也 ...查看


  • 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南迁与气候变化
  • 提要论述了2000年来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南迁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气候温暖时期,中国北方游牧政权与中原农耕世界和平共处;气候寒冷时期,游牧民族南迁,中原政权不稳,二者对峙,甚至建立了"牧者王朝". 关键词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气候变 ...查看


  • 2000年来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南迁与气候变化
  • 第16卷第3期 1996年8月地 理 科 学SCIENTIAGEOGRAPHICASINICAVol.16No.3Aug.,19962000年来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南迁与气候变化 王会昌 (华中师范大学地理系 武汉430070) 提 要 论述了 ...查看


  • 土司制度与元明清三朝治夷
  • 作者:方铁 贵州民族研究 2015年01期 中图分类号:K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59(2014)010-0169-07 所谓土司制度,为元明清王朝在西南边疆及其他南方类型的蛮夷地区实行的一项统治制度.土司制度存在60 ...查看


  • 著名历史学家曹树基教授提出--生态环境恶化是明灭亡主因之一
  • 对于明朝灭亡的原因,史学界一般归结为社会因素: 明朝末年的腐败统治.李自成等农民起义.吴三桂降清. 清兵入关等等.复旦大学曹树基教授最近大胆提出,生态 环境的异常变化,乃是造成明王朝崩溃的主要原因之一. 曹树基教授依据大量的历史资料指出,明 ...查看


  • 顺帝与元朝统治在中国的结束
  • 顺帝与元朝统治在中国的结束 顺帝与元朝统治在中国的结束 妥欢贴睦尔(顺帝)在位时期的元代中国 1333年7月妥欢贴睦尔刚年满十三,就被带到夏都上都,在那里被立为元朝的第十位皇帝.他名义上统治的那片国土已经有很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一部分原因是 ...查看


  • 顺帝与元朝统治在中国的结束 1
  • 顺帝与元朝统治在中国的结束 妥欢贴睦尔(顺帝)在位时期的元代中国 1333年7月妥欢贴睦尔刚年满十三,就被带到夏都上都,在那里被立为元朝的第十位皇帝.他名义上统治的那片国土已经有很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一部分原因是统治集团内部有复杂的特殊的矛 ...查看


  • 各个朝代灭亡的主要原因
  • 秦--统治残暴,相权过大 从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来看,秦朝的统治是相当残暴的,受商鞅变法的影响,统一后的秦朝依然是严刑峻法,稍有不慎便上酷刑,诛连九族,并且劳民伤财,修筑阿房宫,使当时的百姓在繁重的徭役下难免产生反抗的情绪,最终在一次次的斗争 ...查看


  • 第四讲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难以产生的原因
  • 第四讲 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难以产生的原因 社会经济既早熟而又不成熟 十六七世纪以来,西方文明以突飞猛进之势,跨入了近代社会,而中国建立在农耕经济之上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却备受挫折,步履蹒跚,出现了迟滞状态. 从根本上讲,中国农耕社会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