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健康学科知识与能力

1. 关节韧带损伤的原因、症状和处理方法。

原因:1)内部原因:年龄、性别、性格和技能、身体和心理状态

2)外部原因:质(运动项目的选择)、量(时间长、量大、频率高、过度训练)

症状:局部胀痛、疼痛、压痛,有皮下出血可见青紫区

方法:休息、冷敷(15-30min/次,3-4次/天)、加压包扎、抬高患肢

2. 体育的教育功能有哪些。

教导基本生活能力、传授教育文化知识、教导社会规范、促进人的社会化、进行爱国主义

和民族主义的教育、培养开发和提高智能。

3. 教学评价的内容

1)教学准备:教师在课堂教学前所要处理问题的行为。

理解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的要求,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情况,设计教学任务,选择

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策略、学案泽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设计的准备情况、教学评价。

2)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主体部分,对教学过程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根据学生“先行认知条件”—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讲解、师范运动技战术,因材施教;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练相应的运动技术,增强学生体质、发展身体素质、提高自信心。

3)教学效果:教学质量评价或教师水平评价。

一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使学生掌握相应的体育知识、体育技能;二通过体育教学使

学生在健康水平和情感、态度及信心方面有所提高,学生个体得到满足;三通过体育教学

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4. 运动技能形成的生理学机制(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及特点)

1) 掌握局部动作阶段(泛化):动作定向阶段,基本任务是对动作系统有初步的认识,在头

脑中形成表象,以此来调节活动,掌握分解动作。抓住主要环节,不宜强调细节。

特点:动作僵硬、不协调、多多余动作、

2) 初步掌握完成动作阶段(分化):通过练习使个别动作练习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动作系

统过程。是学习动作技能由掌握局部动作协调和完善发展的过渡阶段,注意纠正

特点:动作初步定型但不够巩固,易受新异刺激的干扰而出现错误

3) 动作协调和完善化阶段(巩固和自动化):形成巩固的动作联系系统,各个动作相互协调,

能按照一定的程序自动的进行连锁反应的行为方式。注重重复性练习,加强定型

特点:动作稳定,运动器官和内脏器官配合协调,能自动重现。

5. 原地侧向推铅球技术中肩带参与的主要肌肉

屈肌肌群、肱三头肌、肘肌、三角肌部、伸腕、背阔肌

简述侧向滑步推铅球的练习方法

1)向上抛铅球练习,熟悉铅球特性,提高控球能力; 2)原地正面推球练习

3)向下推球练习,体会手指手腕用力 4)橡皮带牵引推拉练习 5)卧推杠铃或哑铃练习

6)徒手或持球侧向连续跳步练习 7)徒手或持球侧向连续滑步练习

6. 运动归因的内部因素

1)个性特征:外向性运动员面对成功和失败是倾向归于内部归因,反之相反。

2)成就动机:个体成就动机影响其对成功和失败的归因。

3)自我效能感:高自我效能者倾向于把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低者认为能力低。

4)性别:男性比女性更倾向于把成功归因于稳定的、内部的因素。

5)年龄:随年龄的增大,归因逐渐定性并内化。

7. 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理念

遵循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人格,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

1)强调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和选择 2)学习评价内容要与教学内容相统一3)评价方法的

选择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4)注重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5)关注学生进步与发展

8. 《健康标准》所表现的出的体育课程的新的特征。

1)力图突破学科中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学生体育兴趣和体育实践能力的形成,为终身体育打基础。

2)强调学生体育认知经验的重要性,关注学生体育经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健康状况的变化,努力改变传统体育课程过于注重运动技能传授的倾向,是使获得基础知

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3)构建弹性化的课程内容结构,以适应多元化的体育需求。

4)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学习评价改革,改变课程评价中过分强调运动成绩,过于注重甄别功能的倾向。

5)强调课程的分级管理和教师在体育课程建设与实施中的作用。

9. 根据功能的分类,神经元分为哪几类?

1)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是传导感觉冲动,胞体在脑、脊神经节内,多为假单极神经元。其突起构成周围神经的传入神经。神经纤维终末在皮肤和肌肉等部位,形成感受器。

2)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是传导运动冲动的神经元,多为多级神经元,胞体位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绘制和植物神经节内,其突起构成传出神经纤维。神经纤维终末分布在肌组

织和腺体,形成效应器。

3)中间神经元:联合神经元,是在神经元之间起联络作用的神经元,多为多极神经元,

是人类神经系统中最多的神经元,构成中枢神经系统内的复杂网络。胞体位于中枢神经系

统的灰质内,其突起一般也为灰质。

10. 教学设计的组成部分

1)教学目标: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

2)教学过程:准备活动、游戏、专门性准备活动、动作讲解及学习、放松阶段、结束部分

11. 骨的功能

保护内脏器官、神经组织和功能间隙;作为机体支架、支持对抗体重;提供坚固的运动链和肌肉附着点,在运动中发挥杠杆作用;作为储存钙磷的仓库,以保持体内矿物盐平衡;

骨髓是造血组织。

12. 在运动技能形成的各阶段中英如何注意教法

1)泛化阶段:抓住动作的主要环节和学生掌握动作中的主要问题,不过多强调动作细节,

以正确的师范和简练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动作。

2)分化阶段:注意动作的纠正,让学生体会动作的细节,促进分化抑制的进一步发展,

使动作日趋准确。

3)巩固阶段:对学生提出进一步的要求,知道技术理论学习,以便有利动力定型的巩固和

动作质量的提高。

13. 晕厥原因、处理措施、预防方法

1)原因:大运动量的运动,机体消耗大量的能量,饮食不当导致机体供能不足,诱发低血

糖,进而使回心血量及输出量减少,血压下降,脑供血不足,最终导致意识短暂

紊乱或丧失

2)处理措施:让患者平卧,头部位置稍低于脚,松开衣领,保持通风,给患者补充糖分。

3)预防措施:对学生普及吃早餐的必要性;体育课结束时安排下节课内容,让学生清楚运

动负荷;合理安排课的结构,课前做好相关调查,采取相应避免措施。

14. 神经系统的组成部分和基本活动方式

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包括位于颅腔的脑和位于椎管的脊髓。周围神经系统是脑和脊髓以外的神经成分,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 (神经系统内外环境刺激作用作出的反应),反射活动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15. 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其吸收与消化

组成:消化系统包括消化管和消化腺。口、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组成消化管。

其中小肠分化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大肠分化出盲肠、结肠和直肠。小肠是消

化管中最长、最重要的一段,消化作用和全部消化产物的吸收几乎都是在小肠内进

行。

消化腺包括肝脏、胰脏和唾液腺,它能分泌消化食物的消化液,消化液中含有消化

酶,能促进营养物质的分解。

消化和吸收:食物的消化包括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物理性消化如牙齿的切割、撕碎,

咀嚼肌的咀嚼,肠壁肌肉的蠕动等;化学性消化是由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完成的。

16. 剧烈运动时产生“极点”的原因及克服方法

原因:运动中的极点现象的产生是因为人体有生理上的惰性。人体各系统器官的惰性大小

有别,肌肉的惰性小,内脏器官的惰性大。人体由相对安静状态发挥进入剧烈运动时,肌肉能迅速地进入工作状态,而呼吸、循环等内脏器官却不能很快最高技能水平,工作效率不高,不能及时地把氧输送给肌肉和带走大量二氧化碳、乳酸等代谢物,造成机体缺氧和代谢产物堆积,因而使机体产生“极点”现象。

方法:战胜困难的决心,顽强的意志,调整跑步速度,注意呼吸方法

17.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评价内容

1)体能的评定 2)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的评定 3)学习态度的评定

4)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的评定 5)健康行为的评定

18. 学校体育目标的本质

学校体育目标集中体现人们对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编制—体育教学实施—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竞赛、课余体育训练开展中的体育价值的理解,是学校体育目的在学校体育中的具体化,具体表现为:

1)一定的阶段性和终结性

学校体育工作者将学校体育的结果市委精确规定的、固定的重点,无尽的点中的一些

点,非预期的点的出现,对于学校体育实践具有重要的影响。

2)不同指向的方向性

学校体育目标是特定的价值取向的反映,而价值取向具有明确的方向性。

3)激励进取的前瞻性

学校体育目标是指还未达成的事项和完成的任务。

4)具有一定的曲折性

学校体育目标不是已经存在的现实,提出的学校体育目标会比学生现有水平、能力高

19. 课堂吵闹现象和冲突事件,教师的基本态度、常规做法及解决办法

基本态度:课堂需要纪律,但课堂气氛更重要。课堂纪律要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容纳学生的个性。学生的动作和声音是学生

成长的一部分,学校应适应学生的发展,允许学生自由参与。教师与学生分享情感。 常规做法:不追求课堂的绝对安静,保持守卫喧闹。改变课堂的权威结构和主体定位。 解决办法:解决问题速度快;学生认识自身行为的深刻程度较好;把矛盾教给矛盾主体 双方解决,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20. 田径运动会秩序册的主要内容

封面、目录、竞赛规程、开闭幕式程序、组委会及工作人员名单、仲裁委员会名单、裁判员名单、各单位参加人数统计表、各项参加人数统计表、兼项人数统计表、大会作息时间表、各代表队名单、竞赛日程表、竞赛分组表、男女最高记录表、场地平面示意图

21. 运动性病症的类型

运动应激综合症、晕厥、运动员贫血、运动中腹痛、肌肉痉挛、运动性血尿、运动性血红蛋白尿、运动性中暑、运动型脱水、运动性猝死

22. 教学设计(篮球)

(1)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帮助学生建立运球急停挑起投篮的概念

2)技能目标:巩固提高运球、投篮技术动作和对球的控制支配能力,发展身体素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敢、机智、果断等优良品质和团结一致、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

(2)过程与方法

1)体育课堂常规5分钟

2)原地定点投篮,巩固原地投篮动作8分钟

3)运球急停挑起投篮25分钟

①原地接球立即出手投篮 ②运球急停挑起投篮,自抛自接

③完整动作对框练习。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回指导,指出错误或提出表扬

4)放松操

5)师生再见,整理器材

(3)教学效果预测

在教学目标制定过程中,对教材的特点、重难点、学生情况进行了比较深刻的分析,教法与学法的选择遵循了教学原则和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预计会顺利达到本科制定的教学目标,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参与各项练习,课堂气氛活跃,师生情感融洽。

23. 违禁药物对人体的危害

1)导致神经系统过分的生理性亢奋与心理性焦虑 2)造成机体内分泌功能紊乱

3)降低感受器的敏感性,接触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警示作用 4)诱发药物滥用的成瘾性

6)引起肌肉的非均匀性增长和力量的不平衡性

24.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培养健康的体魄

2)注重体育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

4)注重学生运动爱好与专长的形成,形成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25. 根据评价的作用和功能,体育学习评价的分类、特征、特点

1)诊断性学习评价:在学习之前对学生进行评价,是查明学习,为合理安排教学提供依据

2)形成性评价:为了解学习情况而进行,为及时进行调整,为提高体育学习效果提供依据

3)终结性评价:在某一相对完整的学习阶段结束后,对整个体育学习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

评价,主要评定学业成绩。

特点:①体育学习效果易受先天差异影响 ②体育学习评价视角的多样性(教育、教学思想)

③体育教学评价的即时性 ④客观因素对体育教学评价结果的影响

4)按教学评价的表达方式分类:定量评价、定性评价

5)按教学评价的基准分类:绝对评价、先对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

26. 篮球规则总常见的违例

非法运球,走步,3、5、8、24秒,球回场,脚踢球,拳击球,队友出界和球出界,被严密防守队员、掷球入界,发球违例

27. 体育的功能

健身、教育、娱乐、经济技、政治

28. 体育学习评价的原则

(1)教育性原则

1)定义:体育学习评价应在教学工作中发挥指导和促进作用,不仅仅注重鉴定和选拔功能

2)基本要求:在体育学习评价中发挥评价的指导作用和持续反馈信息作用

3)指导作用: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必须做好评价的分析和诊断工作,给与学生必要的指导,

帮助他们改进“教”与“学”的行为,更好地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2)科学性原则

1)评价内容应符合高中生生理、心理、认知、社会性发展特点

2)评价方法和测量工具要合理,简便易行

3)评价能反映学生学习的真实状况,并采取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学生的学习作出价值判断,追求评价结论与客观事实的一致性。

4)评价既符合科学健身的规律和原则,又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

(3)动态性原则

1)定义:为了达到改进教学工作,促进学生充分发展的目的,成为活动的、连续的过程

2)能为改进体育教学,促进学生运动技能、身体素质、情感态度等方面充分发展提供大量有效地反馈信息。

(4)伦理性原则

1)定义:在评价过程中会涉及学生身体形态等维度

2)在评价信息中,要尊重学生,采取人性化的评价方式,保护学生的权利、人格和尊严

29. 高中体育课教案设计的方法与步骤

1)确定可是教学目标 2)安排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 3)安排各项教学内容的时间

4)设计课的生理负荷和练习密度 5)设计课的场地器材 6)考虑适时进行学习评价

31. 发展速度素质的意义

1)速度素质是决定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

2)是重要的身体素质之一,是衡量运动员身体训练水平、竞技能力高低的客观依据

3)能提高人体的快速运动能力,能提高人体中枢神经过程灵活性和兴奋性与抑制转换能力,促进功能能力的提高,改善代谢过程

4)速度素质是某些运动项目选材的客观依据之一,且其它身体素质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32. 跨越式跳高的要点

1)助跑注意节奏,起跳快,过杆动作干净利落

2)采用由慢到快、有节奏的助跑,后紧接起跳

3)起跳时,起跳腿积极蹬地;腾空后上体前倾,摆动腿伸直上摆,过杆时两臂下垂

4)摆动腿过杆后,积极内旋下压;腾空到最高点起跳腿要积极上提,形成在杆上骑跨姿势

5)过杆后上体抬起侧对横杆,两臂上举,用摆动腿先落地,及时屈膝缓冲

33. 体育课程的特点

1)运动的认知性:通过人体感觉形成的认知

2)生活教育性:学生快乐健康幸福的生活,感受人的生命力,体验情感,增强意志力服务

3)体育课程是情意类课程:涉及发展人的情感、情绪、态度、价值观等

4)综合性:体育、生理卫生、健康、娱乐等领域的理论与方法,涉及身体发展、人际关系

34. 发展力量素质的意义

1)力量素质是进行一切体育活动的基础 2)力量素质影响并促进其他身体素质的发展

3)力量素质的水平直接影响技术动作的掌握和运动成绩的提高

4)力量素质是衡量运动训练水平的重要指标,是各运动项目选择人才的重要依据。

35. 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

竞技需要与动机激励原则;直观教练与区别对待原则;系统训练与周期安排原则 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原则;导向激励与有效控制原则

36. 复习课的教学实施的基本要求

1)根据学生已经掌握动作的实际情况,提出具有激励性的目标和要求,提高动作质量,合理加大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

2)教师应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合理分组,对不同组别提出不同要求

3)教学活动中注重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和身体素质的提高。

37. 运动训练的方法

1)按照发展技能能力:体能训练法、技能训练法、战术能力训练法

2)训练内容组合特点:分解训练法、变换训练法、完整训练法、循环训练法

3)训练负荷与间歇的关系:持续训练法、重复训练法、间隙训练法

4)训练负荷时氧化代谢的特点:无氧训练法、有氧训练法、有氧/无氧结合训练法

5)训练时不同的外部环境:语言训练法、示范训练法、助力训练法、加难训练法

6)不同训练方法的基本作用和使用范围:整体控制训练法、具体操作训练法

38. 模式训练法

训练模型—训练手段—运动员训练—检测信息—评定结果—调控信息—正向控制通道指导

39. 程序训练法、分解训练法、变换训练法、比赛训练法

40. 体育各类教材的教学方法

1)体育知识类:讲授法、问答法、演示法、课堂讨论法

2)运动技能类:语言法、直观法、完整法和分解法、游戏法、比赛法、预防和纠正错误法

3)发展体能类:重复法、间歇法、负重法、变化法、循环法

41. 设计一堂体育课的程序:

制定体育教学目标;选择体育教学的内容;进行体育教学任务分析;选择教学策略;体育教学场地的设计。

42. 体育课后总结包括方面:

学生出勤情况;学生课堂表现;教材变更内容;自我感受;教改尝试效果;教学. 部分改进

43. 体育教学的特点:

学生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教学组织多变复杂;人际交往频繁;利于开展有针对性的品德教育;以身体活动为要手段来传授和掌握知识、技术、技能。

44. 体育科学研究的特点:探索性、创造性、继承性、多学科

45. 制定体育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及注意事项:

要求:明确性、整体性、弹性(体现差异性、灵活性、局限性)

主要:要有准确的时间观点;要有条件的观点;要有全面的观点;目标具体清晰

46. 贯彻学生主体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1)学生和教师要转变观念,树立以学习为主体,“以生为本”的教学观;

2)重视教学设计与准备,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体育教学中,要学、问、练相结合;

3)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解决问题,掌握体育学习的方法

4)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

47. 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标准:

符合课程目标的要求;符合学生的兴趣与爱好;适应学生实际运动水平;与学校特点相适应,充分发挥学校体育课现有资源的作用;贴近学习生活,便于学生在学校、家庭、学校和社区中运用。

48. 氧债

在剧烈运动中,机体的需氧量超过最大摄氧量,能量供应靠无氧分解代谢所造成氧亏。氧亏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在运动开始时,由于氧运输系统具有一定的惰性,使摄氧量不不能满足需氧量的要求;二是在从事剧烈运动的过程中,摄氧量始终不能满足需氧量的要求,这两部分氧亏需要在恢复期偿还。人体负氧债的能力与无氧耐力有密切关系,所以氧债是评定一个人无氧耐力的重要指标。

49. 体育教学风格:

需要有学生进行的身体活动;身体活动和脑力活动紧密结合;能掌握锻炼身体的一些基本方法和简单的体育活动形式,提高身体素质;一定的运动量,达到一定的强度;室外活动组织;师生之间交融关系。

1. 素质教育观的内涵:

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素质教育是连贯的,全方位的,全过程的教育活动。

2. 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学转变方法):

(1)教学从以“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

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创设智力操作活动;交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并加强训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过程;指导学生了解学科特征,掌握学科研究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结论和过程的关系:教学相长;提倡重结论的同时更注重过程的意义。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理念的局限:重认知轻情感,重教书轻育人;关注人的教学理念的表现: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3. 学生观: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共同发展;差异性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

4.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观:

现代教师角色转换:

(1)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2)教师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3)教师要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

(4)教师要从学校的教师转变为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教师行为的转变: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2)在对待教学上,新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

5.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1. 关节韧带损伤的原因、症状和处理方法。

原因:1)内部原因:年龄、性别、性格和技能、身体和心理状态

2)外部原因:质(运动项目的选择)、量(时间长、量大、频率高、过度训练)

症状:局部胀痛、疼痛、压痛,有皮下出血可见青紫区

方法:休息、冷敷(15-30min/次,3-4次/天)、加压包扎、抬高患肢

2. 体育的教育功能有哪些。

教导基本生活能力、传授教育文化知识、教导社会规范、促进人的社会化、进行爱国主义

和民族主义的教育、培养开发和提高智能。

3. 教学评价的内容

1)教学准备:教师在课堂教学前所要处理问题的行为。

理解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的要求,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情况,设计教学任务,选择

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策略、学案泽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设计的准备情况、教学评价。

2)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主体部分,对教学过程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根据学生“先行认知条件”—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讲解、师范运动技战术,因材施教;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练相应的运动技术,增强学生体质、发展身体素质、提高自信心。

3)教学效果:教学质量评价或教师水平评价。

一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使学生掌握相应的体育知识、体育技能;二通过体育教学使

学生在健康水平和情感、态度及信心方面有所提高,学生个体得到满足;三通过体育教学

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4. 运动技能形成的生理学机制(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及特点)

1) 掌握局部动作阶段(泛化):动作定向阶段,基本任务是对动作系统有初步的认识,在头

脑中形成表象,以此来调节活动,掌握分解动作。抓住主要环节,不宜强调细节。

特点:动作僵硬、不协调、多多余动作、

2) 初步掌握完成动作阶段(分化):通过练习使个别动作练习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动作系

统过程。是学习动作技能由掌握局部动作协调和完善发展的过渡阶段,注意纠正

特点:动作初步定型但不够巩固,易受新异刺激的干扰而出现错误

3) 动作协调和完善化阶段(巩固和自动化):形成巩固的动作联系系统,各个动作相互协调,

能按照一定的程序自动的进行连锁反应的行为方式。注重重复性练习,加强定型

特点:动作稳定,运动器官和内脏器官配合协调,能自动重现。

5. 原地侧向推铅球技术中肩带参与的主要肌肉

屈肌肌群、肱三头肌、肘肌、三角肌部、伸腕、背阔肌

简述侧向滑步推铅球的练习方法

1)向上抛铅球练习,熟悉铅球特性,提高控球能力; 2)原地正面推球练习

3)向下推球练习,体会手指手腕用力 4)橡皮带牵引推拉练习 5)卧推杠铃或哑铃练习

6)徒手或持球侧向连续跳步练习 7)徒手或持球侧向连续滑步练习

6. 运动归因的内部因素

1)个性特征:外向性运动员面对成功和失败是倾向归于内部归因,反之相反。

2)成就动机:个体成就动机影响其对成功和失败的归因。

3)自我效能感:高自我效能者倾向于把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低者认为能力低。

4)性别:男性比女性更倾向于把成功归因于稳定的、内部的因素。

5)年龄:随年龄的增大,归因逐渐定性并内化。

7. 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理念

遵循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人格,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

1)强调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和选择 2)学习评价内容要与教学内容相统一3)评价方法的

选择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4)注重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5)关注学生进步与发展

8. 《健康标准》所表现的出的体育课程的新的特征。

1)力图突破学科中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学生体育兴趣和体育实践能力的形成,为终身体育打基础。

2)强调学生体育认知经验的重要性,关注学生体育经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健康状况的变化,努力改变传统体育课程过于注重运动技能传授的倾向,是使获得基础知

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3)构建弹性化的课程内容结构,以适应多元化的体育需求。

4)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学习评价改革,改变课程评价中过分强调运动成绩,过于注重甄别功能的倾向。

5)强调课程的分级管理和教师在体育课程建设与实施中的作用。

9. 根据功能的分类,神经元分为哪几类?

1)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是传导感觉冲动,胞体在脑、脊神经节内,多为假单极神经元。其突起构成周围神经的传入神经。神经纤维终末在皮肤和肌肉等部位,形成感受器。

2)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是传导运动冲动的神经元,多为多级神经元,胞体位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绘制和植物神经节内,其突起构成传出神经纤维。神经纤维终末分布在肌组

织和腺体,形成效应器。

3)中间神经元:联合神经元,是在神经元之间起联络作用的神经元,多为多极神经元,

是人类神经系统中最多的神经元,构成中枢神经系统内的复杂网络。胞体位于中枢神经系

统的灰质内,其突起一般也为灰质。

10. 教学设计的组成部分

1)教学目标: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

2)教学过程:准备活动、游戏、专门性准备活动、动作讲解及学习、放松阶段、结束部分

11. 骨的功能

保护内脏器官、神经组织和功能间隙;作为机体支架、支持对抗体重;提供坚固的运动链和肌肉附着点,在运动中发挥杠杆作用;作为储存钙磷的仓库,以保持体内矿物盐平衡;

骨髓是造血组织。

12. 在运动技能形成的各阶段中英如何注意教法

1)泛化阶段:抓住动作的主要环节和学生掌握动作中的主要问题,不过多强调动作细节,

以正确的师范和简练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动作。

2)分化阶段:注意动作的纠正,让学生体会动作的细节,促进分化抑制的进一步发展,

使动作日趋准确。

3)巩固阶段:对学生提出进一步的要求,知道技术理论学习,以便有利动力定型的巩固和

动作质量的提高。

13. 晕厥原因、处理措施、预防方法

1)原因:大运动量的运动,机体消耗大量的能量,饮食不当导致机体供能不足,诱发低血

糖,进而使回心血量及输出量减少,血压下降,脑供血不足,最终导致意识短暂

紊乱或丧失

2)处理措施:让患者平卧,头部位置稍低于脚,松开衣领,保持通风,给患者补充糖分。

3)预防措施:对学生普及吃早餐的必要性;体育课结束时安排下节课内容,让学生清楚运

动负荷;合理安排课的结构,课前做好相关调查,采取相应避免措施。

14. 神经系统的组成部分和基本活动方式

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包括位于颅腔的脑和位于椎管的脊髓。周围神经系统是脑和脊髓以外的神经成分,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 (神经系统内外环境刺激作用作出的反应),反射活动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15. 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其吸收与消化

组成:消化系统包括消化管和消化腺。口、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组成消化管。

其中小肠分化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大肠分化出盲肠、结肠和直肠。小肠是消

化管中最长、最重要的一段,消化作用和全部消化产物的吸收几乎都是在小肠内进

行。

消化腺包括肝脏、胰脏和唾液腺,它能分泌消化食物的消化液,消化液中含有消化

酶,能促进营养物质的分解。

消化和吸收:食物的消化包括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物理性消化如牙齿的切割、撕碎,

咀嚼肌的咀嚼,肠壁肌肉的蠕动等;化学性消化是由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完成的。

16. 剧烈运动时产生“极点”的原因及克服方法

原因:运动中的极点现象的产生是因为人体有生理上的惰性。人体各系统器官的惰性大小

有别,肌肉的惰性小,内脏器官的惰性大。人体由相对安静状态发挥进入剧烈运动时,肌肉能迅速地进入工作状态,而呼吸、循环等内脏器官却不能很快最高技能水平,工作效率不高,不能及时地把氧输送给肌肉和带走大量二氧化碳、乳酸等代谢物,造成机体缺氧和代谢产物堆积,因而使机体产生“极点”现象。

方法:战胜困难的决心,顽强的意志,调整跑步速度,注意呼吸方法

17.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评价内容

1)体能的评定 2)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的评定 3)学习态度的评定

4)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的评定 5)健康行为的评定

18. 学校体育目标的本质

学校体育目标集中体现人们对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编制—体育教学实施—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竞赛、课余体育训练开展中的体育价值的理解,是学校体育目的在学校体育中的具体化,具体表现为:

1)一定的阶段性和终结性

学校体育工作者将学校体育的结果市委精确规定的、固定的重点,无尽的点中的一些

点,非预期的点的出现,对于学校体育实践具有重要的影响。

2)不同指向的方向性

学校体育目标是特定的价值取向的反映,而价值取向具有明确的方向性。

3)激励进取的前瞻性

学校体育目标是指还未达成的事项和完成的任务。

4)具有一定的曲折性

学校体育目标不是已经存在的现实,提出的学校体育目标会比学生现有水平、能力高

19. 课堂吵闹现象和冲突事件,教师的基本态度、常规做法及解决办法

基本态度:课堂需要纪律,但课堂气氛更重要。课堂纪律要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容纳学生的个性。学生的动作和声音是学生

成长的一部分,学校应适应学生的发展,允许学生自由参与。教师与学生分享情感。 常规做法:不追求课堂的绝对安静,保持守卫喧闹。改变课堂的权威结构和主体定位。 解决办法:解决问题速度快;学生认识自身行为的深刻程度较好;把矛盾教给矛盾主体 双方解决,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20. 田径运动会秩序册的主要内容

封面、目录、竞赛规程、开闭幕式程序、组委会及工作人员名单、仲裁委员会名单、裁判员名单、各单位参加人数统计表、各项参加人数统计表、兼项人数统计表、大会作息时间表、各代表队名单、竞赛日程表、竞赛分组表、男女最高记录表、场地平面示意图

21. 运动性病症的类型

运动应激综合症、晕厥、运动员贫血、运动中腹痛、肌肉痉挛、运动性血尿、运动性血红蛋白尿、运动性中暑、运动型脱水、运动性猝死

22. 教学设计(篮球)

(1)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帮助学生建立运球急停挑起投篮的概念

2)技能目标:巩固提高运球、投篮技术动作和对球的控制支配能力,发展身体素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敢、机智、果断等优良品质和团结一致、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

(2)过程与方法

1)体育课堂常规5分钟

2)原地定点投篮,巩固原地投篮动作8分钟

3)运球急停挑起投篮25分钟

①原地接球立即出手投篮 ②运球急停挑起投篮,自抛自接

③完整动作对框练习。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回指导,指出错误或提出表扬

4)放松操

5)师生再见,整理器材

(3)教学效果预测

在教学目标制定过程中,对教材的特点、重难点、学生情况进行了比较深刻的分析,教法与学法的选择遵循了教学原则和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预计会顺利达到本科制定的教学目标,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参与各项练习,课堂气氛活跃,师生情感融洽。

23. 违禁药物对人体的危害

1)导致神经系统过分的生理性亢奋与心理性焦虑 2)造成机体内分泌功能紊乱

3)降低感受器的敏感性,接触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警示作用 4)诱发药物滥用的成瘾性

6)引起肌肉的非均匀性增长和力量的不平衡性

24.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培养健康的体魄

2)注重体育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

4)注重学生运动爱好与专长的形成,形成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25. 根据评价的作用和功能,体育学习评价的分类、特征、特点

1)诊断性学习评价:在学习之前对学生进行评价,是查明学习,为合理安排教学提供依据

2)形成性评价:为了解学习情况而进行,为及时进行调整,为提高体育学习效果提供依据

3)终结性评价:在某一相对完整的学习阶段结束后,对整个体育学习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

评价,主要评定学业成绩。

特点:①体育学习效果易受先天差异影响 ②体育学习评价视角的多样性(教育、教学思想)

③体育教学评价的即时性 ④客观因素对体育教学评价结果的影响

4)按教学评价的表达方式分类:定量评价、定性评价

5)按教学评价的基准分类:绝对评价、先对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

26. 篮球规则总常见的违例

非法运球,走步,3、5、8、24秒,球回场,脚踢球,拳击球,队友出界和球出界,被严密防守队员、掷球入界,发球违例

27. 体育的功能

健身、教育、娱乐、经济技、政治

28. 体育学习评价的原则

(1)教育性原则

1)定义:体育学习评价应在教学工作中发挥指导和促进作用,不仅仅注重鉴定和选拔功能

2)基本要求:在体育学习评价中发挥评价的指导作用和持续反馈信息作用

3)指导作用: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必须做好评价的分析和诊断工作,给与学生必要的指导,

帮助他们改进“教”与“学”的行为,更好地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2)科学性原则

1)评价内容应符合高中生生理、心理、认知、社会性发展特点

2)评价方法和测量工具要合理,简便易行

3)评价能反映学生学习的真实状况,并采取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学生的学习作出价值判断,追求评价结论与客观事实的一致性。

4)评价既符合科学健身的规律和原则,又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

(3)动态性原则

1)定义:为了达到改进教学工作,促进学生充分发展的目的,成为活动的、连续的过程

2)能为改进体育教学,促进学生运动技能、身体素质、情感态度等方面充分发展提供大量有效地反馈信息。

(4)伦理性原则

1)定义:在评价过程中会涉及学生身体形态等维度

2)在评价信息中,要尊重学生,采取人性化的评价方式,保护学生的权利、人格和尊严

29. 高中体育课教案设计的方法与步骤

1)确定可是教学目标 2)安排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 3)安排各项教学内容的时间

4)设计课的生理负荷和练习密度 5)设计课的场地器材 6)考虑适时进行学习评价

31. 发展速度素质的意义

1)速度素质是决定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

2)是重要的身体素质之一,是衡量运动员身体训练水平、竞技能力高低的客观依据

3)能提高人体的快速运动能力,能提高人体中枢神经过程灵活性和兴奋性与抑制转换能力,促进功能能力的提高,改善代谢过程

4)速度素质是某些运动项目选材的客观依据之一,且其它身体素质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32. 跨越式跳高的要点

1)助跑注意节奏,起跳快,过杆动作干净利落

2)采用由慢到快、有节奏的助跑,后紧接起跳

3)起跳时,起跳腿积极蹬地;腾空后上体前倾,摆动腿伸直上摆,过杆时两臂下垂

4)摆动腿过杆后,积极内旋下压;腾空到最高点起跳腿要积极上提,形成在杆上骑跨姿势

5)过杆后上体抬起侧对横杆,两臂上举,用摆动腿先落地,及时屈膝缓冲

33. 体育课程的特点

1)运动的认知性:通过人体感觉形成的认知

2)生活教育性:学生快乐健康幸福的生活,感受人的生命力,体验情感,增强意志力服务

3)体育课程是情意类课程:涉及发展人的情感、情绪、态度、价值观等

4)综合性:体育、生理卫生、健康、娱乐等领域的理论与方法,涉及身体发展、人际关系

34. 发展力量素质的意义

1)力量素质是进行一切体育活动的基础 2)力量素质影响并促进其他身体素质的发展

3)力量素质的水平直接影响技术动作的掌握和运动成绩的提高

4)力量素质是衡量运动训练水平的重要指标,是各运动项目选择人才的重要依据。

35. 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

竞技需要与动机激励原则;直观教练与区别对待原则;系统训练与周期安排原则 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原则;导向激励与有效控制原则

36. 复习课的教学实施的基本要求

1)根据学生已经掌握动作的实际情况,提出具有激励性的目标和要求,提高动作质量,合理加大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

2)教师应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合理分组,对不同组别提出不同要求

3)教学活动中注重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和身体素质的提高。

37. 运动训练的方法

1)按照发展技能能力:体能训练法、技能训练法、战术能力训练法

2)训练内容组合特点:分解训练法、变换训练法、完整训练法、循环训练法

3)训练负荷与间歇的关系:持续训练法、重复训练法、间隙训练法

4)训练负荷时氧化代谢的特点:无氧训练法、有氧训练法、有氧/无氧结合训练法

5)训练时不同的外部环境:语言训练法、示范训练法、助力训练法、加难训练法

6)不同训练方法的基本作用和使用范围:整体控制训练法、具体操作训练法

38. 模式训练法

训练模型—训练手段—运动员训练—检测信息—评定结果—调控信息—正向控制通道指导

39. 程序训练法、分解训练法、变换训练法、比赛训练法

40. 体育各类教材的教学方法

1)体育知识类:讲授法、问答法、演示法、课堂讨论法

2)运动技能类:语言法、直观法、完整法和分解法、游戏法、比赛法、预防和纠正错误法

3)发展体能类:重复法、间歇法、负重法、变化法、循环法

41. 设计一堂体育课的程序:

制定体育教学目标;选择体育教学的内容;进行体育教学任务分析;选择教学策略;体育教学场地的设计。

42. 体育课后总结包括方面:

学生出勤情况;学生课堂表现;教材变更内容;自我感受;教改尝试效果;教学. 部分改进

43. 体育教学的特点:

学生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教学组织多变复杂;人际交往频繁;利于开展有针对性的品德教育;以身体活动为要手段来传授和掌握知识、技术、技能。

44. 体育科学研究的特点:探索性、创造性、继承性、多学科

45. 制定体育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及注意事项:

要求:明确性、整体性、弹性(体现差异性、灵活性、局限性)

主要:要有准确的时间观点;要有条件的观点;要有全面的观点;目标具体清晰

46. 贯彻学生主体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1)学生和教师要转变观念,树立以学习为主体,“以生为本”的教学观;

2)重视教学设计与准备,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体育教学中,要学、问、练相结合;

3)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解决问题,掌握体育学习的方法

4)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

47. 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标准:

符合课程目标的要求;符合学生的兴趣与爱好;适应学生实际运动水平;与学校特点相适应,充分发挥学校体育课现有资源的作用;贴近学习生活,便于学生在学校、家庭、学校和社区中运用。

48. 氧债

在剧烈运动中,机体的需氧量超过最大摄氧量,能量供应靠无氧分解代谢所造成氧亏。氧亏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在运动开始时,由于氧运输系统具有一定的惰性,使摄氧量不不能满足需氧量的要求;二是在从事剧烈运动的过程中,摄氧量始终不能满足需氧量的要求,这两部分氧亏需要在恢复期偿还。人体负氧债的能力与无氧耐力有密切关系,所以氧债是评定一个人无氧耐力的重要指标。

49. 体育教学风格:

需要有学生进行的身体活动;身体活动和脑力活动紧密结合;能掌握锻炼身体的一些基本方法和简单的体育活动形式,提高身体素质;一定的运动量,达到一定的强度;室外活动组织;师生之间交融关系。

1. 素质教育观的内涵:

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素质教育是连贯的,全方位的,全过程的教育活动。

2. 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学转变方法):

(1)教学从以“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

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创设智力操作活动;交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并加强训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过程;指导学生了解学科特征,掌握学科研究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结论和过程的关系:教学相长;提倡重结论的同时更注重过程的意义。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理念的局限:重认知轻情感,重教书轻育人;关注人的教学理念的表现: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3. 学生观: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共同发展;差异性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

4.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观:

现代教师角色转换:

(1)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2)教师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3)教师要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

(4)教师要从学校的教师转变为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教师行为的转变: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2)在对待教学上,新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

5.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相关文章

  • 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上海27所
  • 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上海27 所高校将这样用!华东政法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海事大学等23所沪上高校最新公布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使用办法,将于明年春考起使用.综合素质评价包括品德发展与公民素养.修习课程与学业成绩.身心健康与艺 ...查看


  • 2010年-2011年郑州市中学体育教学质量分析
  • 2010-2011年郑州市中学体育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金永明 郑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体育科 一. 教师专业基本情况 1.我市体育教师队伍里中青年教师占全市体育教师的70%以上,80年前后出生的青年教师占38.25,他们充满活力,有思想,有精力 ...查看


  • 2010年2011年郑州市中学体育教学质量分析 1
  • 2010-2011年郑州市中学体育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金永明 郑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体育科 一. 教师专业基本情况 1.我市体育教师队伍里中青年教师占全市体育教师的70%以上,80年前后出生的青年教师占38.25,他们充满活力,有思想,有精力 ...查看


  • 学校体育学 1
  • 一. 概念: 1.个性--是指个人整个的面貌,包括与他人相同的心理特征,也指某人区别于他人所具 有的意识倾向性以及经常出现的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我们教学时就注 意事项到人体生长发育有着性别.种族.地区.时代和个体差异.) 2.个性心理 ...查看


  • 落实小学体育学科课程标准的实施意见
  • 落实小学体育学科课程标准的实施意见 学段目标(一年级) 身体发展目标: 了解体育健身活动的作用,养成正确的身体姿势,发展柔韧.速度.灵敏和协调等素质,提高对自然环境.生活实践的适应能力,增进身体健康. 知识技能目标: 了解一些浅易的体育与健 ...查看


  • 略谈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的目标教学
  • 略谈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的目标教学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课堂教学改革越来越显得迫切,体育课堂教学的改革,就是变较抽象.缺乏质量和量的规定性的目的任务教学为有具体标准和要求的目的教学.这就要求教师要更加注重目标教学,完善地设置并实施教学 ...查看


  • 体育学科发展规划
  • 杨家湾中心小学 体育教育发展规划 (2011------2013) 体育(与健康) 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强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 ...查看


  • 体育教育专业课程内容改革综述
  • [摘要]教育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课程是教学的中介或媒体,世界高等教育的改革重心必然向教育领域转移,并最终转向教学内容,即课程领域.逐渐转向到加强教育内容.教学过程对学生发展.社会发展的适应性和提高教育质量上来."教师是课程的 ...查看


  • 2005考研体育概论
  • -(1)引进与植移阶段:新中国成立成立以后我国沿用苏联体育理论体系(2)探索与总结阶段:1961出版体育学院本科<体育理论>讲义,主要研究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原理和方法,内容较匮乏(3)挫折和停顿:文化大革命(4)发展与丰富:19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