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2009-2020年)

按照《吉林省“百镇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的要求,特制定《辉南县金川镇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2009-2020年)》。本规划主要阐明未来12年金川镇经济社会发展方向,拟实现目标及发展任务,为金川未来发展制定行动纲领、描绘宏伟蓝图。

金川镇地处辉南县东南边陲,位于北纬42º15' 49”—42º26'35”和东经126º15'14”—126º31'15”之间,东与靖宇县龙泉镇为邻,西接样子哨镇。南缘柳河县凉水镇,北靠抚民镇、杉松岗镇。辖6个行政村,29个社,22个自然屯。全镇幅员面积317.5平方公里,其中镇区面积0.52平方公里;总人口14057人,其中镇区人口2022人。

图1 金川镇区域位置图

一、发展思路与目标

(一)发展基础

1、经济社会取得新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金川镇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旅游服务、矿业开发、山区特色经济”三大支柱产业,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镇域经济、社会事业实现了新的突破。全镇综合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明显提高,为下阶段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2008年底,全镇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02亿元,人均GDP达到14370元。财政收入达1036万元。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呈现稳健发展态势,矿产开发业加速发展,工业比重持续提高,以旅游业为主体的服务业迅猛发展。2008年,全镇接待游客数量达到30万人次,旅游产业总收入达到6000万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到25.2:26.7:48.1 。经济与社会协调推进,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等社会事业有了新发展。人民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050元。

2、发展优势和制约的主要因素

金川镇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经过多年的发展,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已形成特色鲜明的优势,具备进一步加快发展的诸多有利条件。

——旅游资源独特。金川地处长白山系龙岗山脉,以火山锥、火山口湖、瀑布为特征的火山地貌旅游资源为主,区内风景秀丽,

集中分布有7个火山口湖,是世界上空间分布密度最大的火山口湖群,也是世界上最典型的玛珥湖群,龙湾国家森林公园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区,三角龙湾、吊水壶等著名旅游景点均坐落于此,旅游开发潜力巨大。

——矿产资源丰富。境内主要有矿泉水、火山渣、玄武岩、铁矿石等矿产。矿泉水蕴藏量可观,属长白山偏硅酸型矿泉水,水质好,日流量百吨以上的矿泉就有37处,极具开发价值,已被列为吉林省五大矿泉水基地。火山渣储量4千万立方米,具有多孔、质轻等优点,是上等的建筑材料。铁储藏量大,已有2个铁矿投资开采。

——野生动植物资源众多。镇域拥有浩瀚的林海,森林覆盖率83%,活立木蓄积量253万立方米。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据科学考察,野生植物108科462种,其中国家I、II级重点保护植物12种,有东北红豆杉、人参、红松、朝鲜崖柏、钻天柳、胡桃楸、野大豆、莲、黄檗、紫椴、刺五加、水曲柳等。野生动物有34目81科279种,国家I、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3种,有紫貂、原麝、丹顶鹤、大天鹅、鸳鸯、鸢、苍鹰、雀鹰、秃鹫、燕隼、红脚隼、红隼、花尾榛鸡、红角鸮、领角鸮、雕鸮、纵纹腹小鸱鸮、长尾林鸮、长耳鸮、黑熊和猞猁等。

——生态环境优越。金川大部分面积处于龙湾国家森林公园内,属于国家禁止开发地区,山清水秀,保持良好的原生态景观,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

——产业基础良好。经过多年发展,金川镇已具有较为坚实

的产业基础,以资源开发为特色的旅游服务、矿产开发,山区特色经济三大产业为主的经济发展格局已基本形成。

——政策优势。金川镇是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镇,这次又成为全省“百镇建设工程”首批建设镇,享有政府所赋予的多项优惠政策倾斜。

尽管支持金川发展的优势很多,但也必须清醒的看到,经济总量少,发展层次低,不仅与发达地区,即使与周边乡镇相比也存在一定差距,发展中的问题相当突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制约因素,主要是产业结构仍然不合理,工业企业规模小,产品附加值低。旅游业发展缺乏统一规划,管理体制不协调,旅游服务基础设施不足,高峰期满足不了游客需求。教育、卫生等社会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城镇基础设施薄弱,服务功能滞后;对外交通不便,镇内尚无通往外地的等级公路。财政体制不顺,政府财力有限,建设资金匮乏;缺乏人才支撑等。

(二)发展总体思路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强镇富民为动力,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招商引资为重点,紧紧抓住全省实施百镇建设工程的有利契机,加快发展速度,提高发展质量。继续发展壮大三大支柱产业,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强化工业主导地位,全力打造旅游支柱产业。逐步形成以旅游服务为主体,以矿产开发、山区特色经济为两翼的经济发展新格局。加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提升城镇总体功能,努力改善民生,不断提高幸福生活指数,到2020年,把金川镇建设成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旅游特色名镇。

2、遵循原则

——坚持规划先行,超前谋划。要高起点、高标准谋划。以规划引导经济社会健康、快速、持续发展。

——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可持续发展。金川作为资源开发型小城镇,在加快发展的同时,必须充分考虑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保持生态平衡,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注重合理开发和资源节约。

——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和谐发展。注重民生,把广大人民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多地考虑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解决与大众相关的切身利益问题,让广大群众分享发展的成果。

——坚持突出特色,重点发展。注重结合金川发展优势,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重点发展旅游服务、矿产开发和山区特色经济。

——坚持实事求是,有序发展。充分考虑现实与可能,注重循序渐进发展,防止急于求成,杜绝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经过不懈努力,到2020年,金川经济总量保持年均增长18%以上,力争实现翻三番。人口规模达到1.6万人,经济实力显著提高,产业结构趋向合理。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

务达到城市水平,城乡居民生活有较大改善,以旅游特色的魅力小镇基本成型。

2、分阶段目标。

3、空间布局

依据金川自然环境、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基础,金川的产业布局是:

镇区:以旅游业为主导,积极发展旅游加工和服务业。

金川村:以旅游产品加工为主,积极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大力扶持中药材种植业。

黄泥岗村:以开发火山渣和石材资源为主,做好自然保护区周边的环境保护。

龙湾村:种养结合,积极发展以饲养大牲畜为主的畜牧业。 坦平村:以木制品加工为主,积极发展中药材种植业。

立新村:以开发铁矿业为主,积极发展生猪和家禽饲养业。 永丰村:以矿泉水开发为主,积极发展中药材种植业,大力扶持以养羊为主的畜牧业。

图2 金川镇空间布局图

二、发展重点与任务

(一)做大做强旅游业

依托独特的火山地貌资源,充分整合与深度挖掘旅游资源,不断提高对游客吸引力。按照“三区、三个中心、六个景观村、一环”的发展思路,着力全方位打造旅游产业的主体地位,到2020年实现年接待游客15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6亿元。

1、突出搞好三大旅游景区建设,完善大龙湾、三角龙湾、后河漂流等三大旅游景区板块景点建设,突出景区特色旅游、休闲和度假等项目建设,增加旅游休闲度假功能,延长游客逗留时间,提高旅游收入。

大龙湾景区:近期要重点建设以木、火山石为材料建设视线

通透的湖岸长廊,在芦花岛北侧垂钓区域内增建景观亭廊。吊水壶景区将景区入口西移,与金龙顶子景区形成共同入口,同时扩大入口区域,把北侧路西的白桦林连接起来,并在白桦林中建设林间游步道、景观亭、露营平台、林间吊床、播放异国风情音乐的设备与设施,增加旅游休闲度假功能。金龙顶子景区建设具有该景区标志性的四层木结构的观景台。

三角龙湾景区:重点建立喷发标准解说牌,制作播放数字模拟火山喷发视频。以木质材料、火山石为原料改造三角龙湾岸边建筑风格,改变水中游船格调,突出三角龙湾的特色风格。开展步行浴、坐浴、卧浴、运动浴等形式的森林浴。旱龙湾在现有户外拓展项目基础上,搞好拓展项目整体的科学设计,开展定向越野、攀岩等野外拓展性训练,打造成具有龙湾特色的拓展训练基地。

后河漂流景区:重点建设漂流及辅助设施:码头、林荫停车场、特色商店、农家和林家自助餐厅、更衣室、烘干室、森林露天帐篷住宿场、沙滩足球场、沙滩摔跤场、篝火晚会场、垂钓池与休息亭廊等。

到2015年各具特色的三大景区板块初步建成,到2020年三大景区板块联为一体,促使旅游整体质量跃升,彰显龙湾旅游特色。

2、搞好镇区综合旅游服务中心、三角龙湾休闲商务中心、森林水城度假中心等三个旅游中心建设,为游客消费、集会、休闲与娱乐构建坚实的保障平台。按照食、宿、购、娱等旅游要素要求,以满足不同层次的饮食服务需求为目标,重点建设高、中、低档酒店餐馆,根据团体与散客的两类游客实际情况,做好旅游定点酒店餐馆与便捷餐馆建设,努力增加宾馆、旅店数量,特别是要增加家庭旅馆数量,提高住宿接纳能力,到2020年接待床位达到1万张以上。努力发展旅游产品市场,合理布局旅游商品销售节点,搞好旅游产品定点购物建设,为旅客购买旅游产品提供方便。积极发展娱乐项目,开展地方特色的民族风情演艺、传统民俗体验娱乐、篝火晚会、龙湾夜间观赏等项目。

镇区综合旅游服务中心:重点建设集大型宾馆、接待处、商务处、购物中心于一体的集散服务中心,由餐饮美食、旅游产品加工展示、购物、特色农家游四条街组成的北山民族度假村等项

目,到2020年建成集饮食住宿、旅游购物、休闲娱乐和民俗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旅游服务中心。

三角龙湾休闲商务中心: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增强服务功能,重点建设康体、娱乐配套设施,开展森林养生浴、火山泥养生浴、天然矿泉养生浴、林产品美容养生等多种形式养生游憩项目,建设天然矿泉水疗馆、火山泥浴馆、龙湾天然美容SPA馆等,打造健康疗养中心。

森林水城度假中心:以金川林场为中心,重点建设水广场、商业水街、建设森林人家、森林假日旅店、森林山庄,在金川林场南北区域建设采摘园式的度假农庄。

3、发展六个景观村建设,发展“一村一品”的特色旅游项目,重点发展好金川村的观光农业、坦来村的观赏林业、永丰村的休闲渔业、黄泥岗村的生态循环农业、立新村的绿色土特产品与关东文化产业、龙湾村的绿色家禽与山野菜食品加工等六个景观村的休闲度假项目建设。在立新村、坦平村与龙湾村重点搞好“农家乐”旅游项目建设,到2020年形成乡村与镇区相辅相成,生产、生活空间与文化、生态空间有机融合的和谐绿色旅游,达到旅游带动农民增收,推动全镇经济快速攀升,旅游产业整体品质提高,扩增全镇经济总量的目的。

4、强化旅游环线建设,重点建设一条旅游环线:金川镇→黄泥岗→坦平村→龙湾村→三角龙湾→金龙顶子→吊水壶→金川林场→大龙湾→金川镇,将三个旅游中心、三大景区板块与四个景观村连接起来。搞好龙湾环线与周边旅游景区的线路连接,重点做好龙湾与长白山旅游景区、龙湾与集安高句丽景区等旅游线路的连接。以此增强龙湾旅游的吸引力,提高金川旅游的品味,强化龙湾旅游品牌效应,达到扩大旅游收入的目的。

5、完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满足游客需求。合理安排卫生间、垃圾箱等辅助设施。在大龙湾,连通湖岸游步道,增加新游赏交通方式,规划7公里长环湖自行车路线;修建镇区标志性建筑,在镇区南广场中心建设“五湾一顶”微型景观;完善景区入口停车场、休息厅廊、景观大门等建设,提升综合服务功能;加快景区外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改造现有广场,加快建设大型演艺广场、文化活动中心,完善娱乐设施。

进一步改善交通基础设施,搞好景区内外公路建设,确保游

客进出便利;景区内重点建设吊水壶入口至金龙顶道路的修复、金龙顶下山滑道、旱龙湾至三角龙湾的环线设计、四方顶大平台游览步道。充分发挥金川作为旅游综合服务中心和道路交通次中心的优势,打通三角龙湾到大龙湾的便捷通道,建设整体旅游道路网络中枢,组建公交客运公司,修建大型停车场。到各旅游点采用电瓶环保车运送,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加强旅游服务队伍建设,提供良好的旅游服务。全面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搞好导游培训、定期学习提高,建设一支热爱金川、熟悉金川的导游员队伍。加强对住宿、餐饮、购物、娱乐、交通等相关服务人员培训,提高接待服务水平,塑造优质服务形象。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龙湾品牌知名度。全方位促销景观、景点。通过各种媒体宣传金川,展示龙湾,坚持走出去,参加各种促销活动,吸引更多游客来旅游。

(二)矿业开发业

继续搞好矿业开发工业发展,通过扩建与新建,做强做大矿产开发工业,强化技术改造,积极培育增长点,扩大矿产开发企业规模,提高生产率,增加产品附加值,努力提升建设水平。

突出抓好扩建项目建设,适度扩大企业规模,增加产品产出。2015年之前,重点搞好年产5万吨铁精粉的金鼎矿业二期建设工程项目建设、年产8万吨铁精粉的金源矿业有限公司扩建项目建设、年产山泉水15万吨的辉发山泉水有限公司扩建项目、年产10万吨矿泉水的吉林省日月泉矿泉水有限公司扩建工程、年产15万吨矿泉水的天龙泉矿泉水有限公司扩建项目。

积极引进项目,培育新的增长点,拉动矿业开发业经济快速增长。2015年之前,新建矿泉水生产项目,重点搞好2项年产各50万吨矿泉水的马龙泉和古山泉矿泉水开发项目建设、3项年产

各10万吨矿泉水的岭北矿泉水厂、大地河矿泉水厂与姚家岗矿泉水厂项目建设、1项年产30万吨的富恒辉南矿泉水厂项目建设。充分开发矿产资源,积极发展年产5000m3的玄武岩石片项目建设,努力挖掘火山渣经济潜能,发展建筑材料生产项目。

大力发展新型生物质能源工业,近期重点发展生物质能源项目, 2015年之前,搞好年发电量达到2.4兆瓦的辉南森川生物发电项目,年产14.6万立方米的沼气工程。充分利用水利资源优势,继续强化水电产业发展。

大力兴建旅游产品加工项目,打造特色旅游产品加工一条街。依托丰富的当地山区各类特色生物资源,重点发展特色养殖产品、种植产品、特色采集产品加工。

搞好木制企业由初级加工生产方式向精加工生产方式转变,增加木制产品的附加值。

(三)稳步发展以山区特色经济为主的农业

利用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山区特色经济,积极发展优质、高产与高效现代农业,提高经济效益。

大力发展山区特色经济作物种植,积极发展人参、天麻、贝母、五味子、细辛、串地龙等中药材种植,2015年重点建设好镇区东、西两侧400亩五味子种植基地项目、永丰村20000亩林下参、200亩贝母的种植基地项目、坦平村35000亩中药基地扩建项目,其中林下参33500亩、五味子100亩、贝母50亩;采取适当形式发展松子、核桃、山葡萄、蘑菇和刺嫩芽、刺五加、大叶芹等山野菜采摘,2015年特色种采摘业收入占农民收入比重南部地区达到30%以上,北部地区达到20%以上。积极发展梅花鹿、貂、貉子、狍子、林蛙、野猪、山鸡、蜂等特色养殖,2015年在龙湾村龙湾屯重点建设好用地面积7000m,建筑面积3000 m的养貂基地,2020年前貂存栏数达到100头,梅花鹿存栏数达到22

1300头,貉子存栏数达到3000头。

稳步发展种植业,2015年前重点搞好金川村500亩高效农业种植区项目建设;调整种植业生产结构,加大经济作物种植比重, 2020年前全镇经济作物面积达到1000公顷;不断进行玉米品种更新,积极引进和采用“二垄一空”等先进的耕作方式;发展蔬菜瓜果种植业,重点发展可供游客采摘和进行耕作体验的休闲观光农业;建立土地施肥档案,大力推广科学测土施肥等现代农业技术,鼓励多施农家肥,积极改造中低产田,近期重点搞好700亩黄泥岗西南岔屯的中低产田改造项目、1000亩金川村的中低产田改造项目、1500亩立新村的中低产田改造项目;

改变传统养殖方式,由散养变为现代化牧业小区规模养殖,县级牧业小区全部变为省级牧业小区,近期重点搞好坦平村10万m的石门沟牧业小区、龙湾村5万m的西夹荒牧业小区、立新村5万m的立新屯牧业小区、黄泥岗村10万m的秦家沟牧业小区、永丰村7万m的永丰村牧业小区。强化动物疾病防治,加强镇畜牧站的建设,完善镇、村、屯三级防疫体系,稳定农村防疫员队伍。改善卫生条件,积极推广科学养殖,提高养殖集约化水平。2020年养殖业产值达到2720万元。重点发展黄牛养殖,引进三元杂交牛和西门达尔等品种,加强镇黄牛繁育场的建设, 2020年牛年出栏量达到7500头。逐步建立起仔猪繁育和供应体系,积极推广科学饲养方法。注重生猪基地建设,2015年在西夹荒屯北地新建养殖基地,改善生猪养殖结构,2020年生猪年出栏量达到15000头。逐步扩大圈羊的养殖数量,重点发展小尾寒羊22222

的圈养, 2020年羊年出栏量达到2300头。积极发展蛋鸡和肉鸡养殖, 2020年前蛋鸡达到6.5万只,年产肉鸡量达到60万只。依托水面优势,积极发展渔业。

(四)商贸

建立健全市场体系,调整空间布局,优化结构。整合零散农贸交易场所,逐步取缔临时性与流动性市场,在镇区集中建设大型农贸市场,满足镇区居民商品交易需求,分别在6个行政村建立小型农副产品交易市场,满足村民交易需求;进一步完善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建设,2015年之前,重点建设农资经销中心,方便农民农资采购。拓展农资经销中心的经销业务,增强服务功能,到2020年实现农资分捡、包装、配送一条龙的社会化销售服务体系;搞好劳动力市场建设,2015年之前,在金川大街东北部建成劳动力市场。

加强商业网点建设,大力发展便利店、专业店、仓储式超市,到2015年形成覆盖整个镇区,辐射周边农村的商业网络,在每个自然屯分别建设综合性超市;积极培育经纪人队伍,近期重点发展中药种植、黄牛、生猪经纪人队伍;搞好信息市场建设,重点建设金川网站和镇局域网。

(五)全面发展社会事业

1、教育

切实加强基础教育,全面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和质量。重视学龄前儿童教育,大力办好学前班和幼儿园,重点搞好金川镇中心幼儿园新建,到2015年以前各类幼儿园要达到20个,确保镇域所有学龄前儿童都得到良好的学前教育;进一步加强九年制义务教育,有效降低辍学率。加强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搞好金川镇中学教学楼、学生公寓及配套设施和金川镇中心小学教学楼、宿舍、学生食堂新建,优化办学环境;完善各项教学设施,购进微

机、文体器材等必备的教学设备,充分满足教学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吸引人才和使用人才的机制,加大人才引进特别是外语教师和小科教师的引进力度,通过函授、进修等多种形式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努力提高教师素质,不断改善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专业结构;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将提高教学质量落到实处。到2015年全镇所有中小学全部达到一级一类校标准。到2015年城乡居民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年以上,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年以上。

大力加强城乡居民的继续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在各村新建农民技校,在镇区新建金川镇成人教育中心,重点进行旅游服务职业技能和各项实用技术培训,全面提高居民的综合素质。

2、文化体育

加大投入,改善文化娱乐公共设施,结合龙湾旅游服务大力推进文化事业建设,广泛开展各种文化娱乐活动,以满足镇域居民和游客的文化娱乐需要。2010年新建镇综合文化站,2015年新建10000平方米的镇文化广场和镇图书馆、镇影剧院,每村建农家书屋和文化大院。

大力推进体育事业建设,完善各种体育设施,广泛开展各种体育活动和全民健身运动,每年举办一次全镇运动会,每年的“五四”、“六一”、“八一”和春节期间举办两到三次针对不同对象的文化体育活动,2015年在镇区新建1200平方米的金川镇体育活动中心,内设排球场、篮球场等,2020年新建健身设施和健身器

材齐全的露天健身场4个,充分满足居民的文化体育活动需要。

改造现有广播电视网络,加快现有设施设备升级换代,扩大宽带网络覆盖面,提高有线电视入户率和宽带入网率,到2015年,数字电视普及率达到100%。

3、卫生

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提高应付突发性疾病的服务能力,强化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队伍建设,提高医疗装备水平。到2015年千人拥有医生数达到2个以上,千人拥有病床数达到2张以上。到2020年社区医疗服务中心达到4个以上,千人拥有医生数达到3个以上,千人拥有病床数达到3张以上。

重点抓好镇中心医院建设,引进先进医疗设备,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医生的医疗水平,2015年新建镇中心医院,到2020年基本达到县级医院标准,保证本镇居民实现就地就近就医。完善村卫生所、规范个人诊所管理并积极支持其发展,进一步完善镇、村、组三级医疗服务网,坚决取缔非法行医现象,为城乡居民提供完善的医疗服务。伴随旅游发展,新建游客急救中心。加快普及新农村合作医疗,逐步提高筹资和保障水平,到2015年以前参保率达到100%。进一步贯彻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推进优生优育,抓好妇幼保健工作,加强预防保健站建设,新建金川生殖保健中心,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六)努力提高人民生活

改善城乡居民的衣食住行条件,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

断提高人民生活幸福指数。加强镇区住宅楼建设,在镇区北部新建标准住宅示范小区,不断提高镇区居民楼房入住率,到2015年镇区居民楼房入住率达到40%以上,2020年镇区居民楼房入住率达到70%以上。搞好部分村屯的搬迁工程,2015年前重点进行南沟屯、孤山屯、二道河子屯搬迁工程,加强农民住宅建设,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完善生活配套设施,2015年农民住宅砖瓦化率达到100%。

切实加强水源地保护,建设水源地保护工程,新建432平方米的封闭式水源保护房,矿泉出露点进行全封闭式保护;完善和改造供水设施,重点建设供水厂工程和供水地下管网工程,新建日供水能力1800m3的取水构筑物、水塔、泵房,切实保障居民生活用水。在有条件的村屯积极开展自来水工程。进行排水工程建设,2015年前建设排水管网工程,新建水泥排水管道12000延长米、干道2000延长米、污水井52座、雨水井40座,解决镇区排水问题。

加强镇区道路建设,重点建设金川路建设工程、镇区道路维修工程和新区道路工程。进一步加强镇域道路建设,2015年新修水泥路72公里,实现屯屯通水泥路。镇区实现东、南、西、北及绕城公路的循环畅通,完善公共交通系统,2015年前新建客运站,购进公交车,全镇所有行政村都设有公交车停靠站点,初步建立覆盖全镇城乡的公共交通网,使居民出行更加方便。加强亮化工程建设,扩大道路照明区域,2015年以前镇区各街道和各中心村全部实现亮化。

努力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改善卫生环境,成立专业卫生队,配备卫生专用车辆,2012年在黄泥岗村高丽房屯东南部建一处镇区垃圾集中处理场,对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每村增设一个垃圾堆放(填埋)场所, 2015年所有家禽家畜实现圈养。逐步扩大绿地面积,重点进行公共绿地建设,2015年在镇区的西环城大街沿河两岸新建6.15万平方米的绿化带,到2015年,镇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镇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进一步加强污染防治工作,2012年以前镇区所有锅炉全部实现无害化改造,彻底根治黑烟现象。

大力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业产出效益,引导农民向旅游服务行业转移,鼓励农民从事农家乐等旅游项目、开设家庭旅馆等,大力促进旅游产品加工业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业的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鼓励农民进入镇区定居,到2020年以前,实现20%以上农民进入金川、变为城镇居民,提高农业的集约化水平和农民的收益水平。积极发展二三产业,大力发展城镇经济,开拓就业渠道,改善就业环境,稳步提高城镇居民就业率,切实增加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

积极引导城乡居民创新消费理念,改变传统消费模式,使家庭轿车、电脑、旅游等新型消费进入城乡居民家庭。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保障功能,逐步提高社会保障能力,稳步扩大居民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职工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全面实施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积极推进农民大病医疗保险,继续完善养老、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福利制度,鼓励

和引导农民参加养老保险,不断提高农民养老保险参保率,扩大人口的低保范围,提高农民的低保水平。2012年新建镇社会福利中心,满足城乡居民老有所养的需求。到2015年农村“五保户”的入院率达到70%以上,2020年入院率达到90%。初步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加强社会治安,完善社会治安设施,逐步完善社会治安体系。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为推进“百镇建设工程”顺利实施提供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百镇建设工程”是今后三年工作的重中之中,所有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项工作。为此,镇里成立了以镇委书记、镇长为组长,各副职领导为副组长,相关站所长为成员的“百镇建设工程”领导小组。结合本职工作,把“百镇建设工程”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做到每周一调度,半月一例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成立专门办公室,抽调精干人员,抓好“百镇建设工程”各项工作的协调、落实。坚持干中学,学中干,利用机关干部学习日,邀请专家现场讲座等形式加强对机关干部在“百镇建设工程”方面的知识培训,增强服务和指导工作的能力。大胆起用能力强、作风正、业务精的干部充实到“百镇建设工程”的一线中去。以此项工作作为考核干部的依据,坚决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把“百镇建设工程”做为发展、培养、锻炼干部的平台,切

实为“百镇建设工程”提供人才支撑。

(二)、加大宣传力度,为推进“百镇建设工程”营造良好氛围

采取召开会议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广泛宣传省委、省政府实施“百镇建设工程”的背景、意义和目的,8月1日-2日,我们利用双休日邀请省发改委徐松峦等四位专家到我镇现场办公,与全镇广大干部一起研究编制全镇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大家集思广益、建言献策,让各级干部充分了解“百镇建设工程”,拥护“百镇建设工程”,参与“百镇建设工程”,使广大干部在参与中了解“百镇建设工程”各项工作任务及发展目标,为推进“百镇建设工程”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科学规划,为推进百镇建设工程提供依据。要认真搞好规划,邀请资深专家来我镇调研,切实编制好《金川镇建设工程总体规划》、《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并与《新农村建设规划》、《旅游业发展规划》相结合,做到有效衔接,切实可行。通过规划抓好实施,把金川打造成为集旅游、观光、购物、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

(四)、立足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遵循在保护中开发和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招商引资开发利用好丰富的矿泉水资源,吸引富恒国际集团等来金川投资开发矿泉水。努力开发采摘节、农家乐等旅游项目,最大限度地吸引游客。围绕旅游搞服务,为客商发展旅游服务业创造便利条件。对农副产品进行深加工,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如树皮画、根雕等工艺品。

(五)、加强资金和项目监管,确保把“百镇建设工程”建成民心工程

我们一定要珍惜省委、省政府予以这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对项目建设资金科学匹配,把资金用在最需要的项目上。加强资金使用和项目建设的监管,确保每一笔资金都用在刀刃上,坚决执行招投标制,把每一个项目都建设好,切实使这一造福百姓的民心工程成为德政工程。

21

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2009-2020年)

按照《吉林省“百镇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的要求,特制定《辉南县金川镇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2009-2020年)》。本规划主要阐明未来12年金川镇经济社会发展方向,拟实现目标及发展任务,为金川未来发展制定行动纲领、描绘宏伟蓝图。

金川镇地处辉南县东南边陲,位于北纬42º15' 49”—42º26'35”和东经126º15'14”—126º31'15”之间,东与靖宇县龙泉镇为邻,西接样子哨镇。南缘柳河县凉水镇,北靠抚民镇、杉松岗镇。辖6个行政村,29个社,22个自然屯。全镇幅员面积317.5平方公里,其中镇区面积0.52平方公里;总人口14057人,其中镇区人口2022人。

图1 金川镇区域位置图

一、发展思路与目标

(一)发展基础

1、经济社会取得新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金川镇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旅游服务、矿业开发、山区特色经济”三大支柱产业,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镇域经济、社会事业实现了新的突破。全镇综合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明显提高,为下阶段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2008年底,全镇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02亿元,人均GDP达到14370元。财政收入达1036万元。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呈现稳健发展态势,矿产开发业加速发展,工业比重持续提高,以旅游业为主体的服务业迅猛发展。2008年,全镇接待游客数量达到30万人次,旅游产业总收入达到6000万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到25.2:26.7:48.1 。经济与社会协调推进,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等社会事业有了新发展。人民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050元。

2、发展优势和制约的主要因素

金川镇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经过多年的发展,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已形成特色鲜明的优势,具备进一步加快发展的诸多有利条件。

——旅游资源独特。金川地处长白山系龙岗山脉,以火山锥、火山口湖、瀑布为特征的火山地貌旅游资源为主,区内风景秀丽,

集中分布有7个火山口湖,是世界上空间分布密度最大的火山口湖群,也是世界上最典型的玛珥湖群,龙湾国家森林公园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区,三角龙湾、吊水壶等著名旅游景点均坐落于此,旅游开发潜力巨大。

——矿产资源丰富。境内主要有矿泉水、火山渣、玄武岩、铁矿石等矿产。矿泉水蕴藏量可观,属长白山偏硅酸型矿泉水,水质好,日流量百吨以上的矿泉就有37处,极具开发价值,已被列为吉林省五大矿泉水基地。火山渣储量4千万立方米,具有多孔、质轻等优点,是上等的建筑材料。铁储藏量大,已有2个铁矿投资开采。

——野生动植物资源众多。镇域拥有浩瀚的林海,森林覆盖率83%,活立木蓄积量253万立方米。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据科学考察,野生植物108科462种,其中国家I、II级重点保护植物12种,有东北红豆杉、人参、红松、朝鲜崖柏、钻天柳、胡桃楸、野大豆、莲、黄檗、紫椴、刺五加、水曲柳等。野生动物有34目81科279种,国家I、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3种,有紫貂、原麝、丹顶鹤、大天鹅、鸳鸯、鸢、苍鹰、雀鹰、秃鹫、燕隼、红脚隼、红隼、花尾榛鸡、红角鸮、领角鸮、雕鸮、纵纹腹小鸱鸮、长尾林鸮、长耳鸮、黑熊和猞猁等。

——生态环境优越。金川大部分面积处于龙湾国家森林公园内,属于国家禁止开发地区,山清水秀,保持良好的原生态景观,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

——产业基础良好。经过多年发展,金川镇已具有较为坚实

的产业基础,以资源开发为特色的旅游服务、矿产开发,山区特色经济三大产业为主的经济发展格局已基本形成。

——政策优势。金川镇是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镇,这次又成为全省“百镇建设工程”首批建设镇,享有政府所赋予的多项优惠政策倾斜。

尽管支持金川发展的优势很多,但也必须清醒的看到,经济总量少,发展层次低,不仅与发达地区,即使与周边乡镇相比也存在一定差距,发展中的问题相当突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制约因素,主要是产业结构仍然不合理,工业企业规模小,产品附加值低。旅游业发展缺乏统一规划,管理体制不协调,旅游服务基础设施不足,高峰期满足不了游客需求。教育、卫生等社会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城镇基础设施薄弱,服务功能滞后;对外交通不便,镇内尚无通往外地的等级公路。财政体制不顺,政府财力有限,建设资金匮乏;缺乏人才支撑等。

(二)发展总体思路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强镇富民为动力,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招商引资为重点,紧紧抓住全省实施百镇建设工程的有利契机,加快发展速度,提高发展质量。继续发展壮大三大支柱产业,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强化工业主导地位,全力打造旅游支柱产业。逐步形成以旅游服务为主体,以矿产开发、山区特色经济为两翼的经济发展新格局。加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提升城镇总体功能,努力改善民生,不断提高幸福生活指数,到2020年,把金川镇建设成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旅游特色名镇。

2、遵循原则

——坚持规划先行,超前谋划。要高起点、高标准谋划。以规划引导经济社会健康、快速、持续发展。

——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可持续发展。金川作为资源开发型小城镇,在加快发展的同时,必须充分考虑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保持生态平衡,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注重合理开发和资源节约。

——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和谐发展。注重民生,把广大人民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多地考虑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解决与大众相关的切身利益问题,让广大群众分享发展的成果。

——坚持突出特色,重点发展。注重结合金川发展优势,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重点发展旅游服务、矿产开发和山区特色经济。

——坚持实事求是,有序发展。充分考虑现实与可能,注重循序渐进发展,防止急于求成,杜绝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经过不懈努力,到2020年,金川经济总量保持年均增长18%以上,力争实现翻三番。人口规模达到1.6万人,经济实力显著提高,产业结构趋向合理。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

务达到城市水平,城乡居民生活有较大改善,以旅游特色的魅力小镇基本成型。

2、分阶段目标。

3、空间布局

依据金川自然环境、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基础,金川的产业布局是:

镇区:以旅游业为主导,积极发展旅游加工和服务业。

金川村:以旅游产品加工为主,积极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大力扶持中药材种植业。

黄泥岗村:以开发火山渣和石材资源为主,做好自然保护区周边的环境保护。

龙湾村:种养结合,积极发展以饲养大牲畜为主的畜牧业。 坦平村:以木制品加工为主,积极发展中药材种植业。

立新村:以开发铁矿业为主,积极发展生猪和家禽饲养业。 永丰村:以矿泉水开发为主,积极发展中药材种植业,大力扶持以养羊为主的畜牧业。

图2 金川镇空间布局图

二、发展重点与任务

(一)做大做强旅游业

依托独特的火山地貌资源,充分整合与深度挖掘旅游资源,不断提高对游客吸引力。按照“三区、三个中心、六个景观村、一环”的发展思路,着力全方位打造旅游产业的主体地位,到2020年实现年接待游客15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6亿元。

1、突出搞好三大旅游景区建设,完善大龙湾、三角龙湾、后河漂流等三大旅游景区板块景点建设,突出景区特色旅游、休闲和度假等项目建设,增加旅游休闲度假功能,延长游客逗留时间,提高旅游收入。

大龙湾景区:近期要重点建设以木、火山石为材料建设视线

通透的湖岸长廊,在芦花岛北侧垂钓区域内增建景观亭廊。吊水壶景区将景区入口西移,与金龙顶子景区形成共同入口,同时扩大入口区域,把北侧路西的白桦林连接起来,并在白桦林中建设林间游步道、景观亭、露营平台、林间吊床、播放异国风情音乐的设备与设施,增加旅游休闲度假功能。金龙顶子景区建设具有该景区标志性的四层木结构的观景台。

三角龙湾景区:重点建立喷发标准解说牌,制作播放数字模拟火山喷发视频。以木质材料、火山石为原料改造三角龙湾岸边建筑风格,改变水中游船格调,突出三角龙湾的特色风格。开展步行浴、坐浴、卧浴、运动浴等形式的森林浴。旱龙湾在现有户外拓展项目基础上,搞好拓展项目整体的科学设计,开展定向越野、攀岩等野外拓展性训练,打造成具有龙湾特色的拓展训练基地。

后河漂流景区:重点建设漂流及辅助设施:码头、林荫停车场、特色商店、农家和林家自助餐厅、更衣室、烘干室、森林露天帐篷住宿场、沙滩足球场、沙滩摔跤场、篝火晚会场、垂钓池与休息亭廊等。

到2015年各具特色的三大景区板块初步建成,到2020年三大景区板块联为一体,促使旅游整体质量跃升,彰显龙湾旅游特色。

2、搞好镇区综合旅游服务中心、三角龙湾休闲商务中心、森林水城度假中心等三个旅游中心建设,为游客消费、集会、休闲与娱乐构建坚实的保障平台。按照食、宿、购、娱等旅游要素要求,以满足不同层次的饮食服务需求为目标,重点建设高、中、低档酒店餐馆,根据团体与散客的两类游客实际情况,做好旅游定点酒店餐馆与便捷餐馆建设,努力增加宾馆、旅店数量,特别是要增加家庭旅馆数量,提高住宿接纳能力,到2020年接待床位达到1万张以上。努力发展旅游产品市场,合理布局旅游商品销售节点,搞好旅游产品定点购物建设,为旅客购买旅游产品提供方便。积极发展娱乐项目,开展地方特色的民族风情演艺、传统民俗体验娱乐、篝火晚会、龙湾夜间观赏等项目。

镇区综合旅游服务中心:重点建设集大型宾馆、接待处、商务处、购物中心于一体的集散服务中心,由餐饮美食、旅游产品加工展示、购物、特色农家游四条街组成的北山民族度假村等项

目,到2020年建成集饮食住宿、旅游购物、休闲娱乐和民俗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旅游服务中心。

三角龙湾休闲商务中心: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增强服务功能,重点建设康体、娱乐配套设施,开展森林养生浴、火山泥养生浴、天然矿泉养生浴、林产品美容养生等多种形式养生游憩项目,建设天然矿泉水疗馆、火山泥浴馆、龙湾天然美容SPA馆等,打造健康疗养中心。

森林水城度假中心:以金川林场为中心,重点建设水广场、商业水街、建设森林人家、森林假日旅店、森林山庄,在金川林场南北区域建设采摘园式的度假农庄。

3、发展六个景观村建设,发展“一村一品”的特色旅游项目,重点发展好金川村的观光农业、坦来村的观赏林业、永丰村的休闲渔业、黄泥岗村的生态循环农业、立新村的绿色土特产品与关东文化产业、龙湾村的绿色家禽与山野菜食品加工等六个景观村的休闲度假项目建设。在立新村、坦平村与龙湾村重点搞好“农家乐”旅游项目建设,到2020年形成乡村与镇区相辅相成,生产、生活空间与文化、生态空间有机融合的和谐绿色旅游,达到旅游带动农民增收,推动全镇经济快速攀升,旅游产业整体品质提高,扩增全镇经济总量的目的。

4、强化旅游环线建设,重点建设一条旅游环线:金川镇→黄泥岗→坦平村→龙湾村→三角龙湾→金龙顶子→吊水壶→金川林场→大龙湾→金川镇,将三个旅游中心、三大景区板块与四个景观村连接起来。搞好龙湾环线与周边旅游景区的线路连接,重点做好龙湾与长白山旅游景区、龙湾与集安高句丽景区等旅游线路的连接。以此增强龙湾旅游的吸引力,提高金川旅游的品味,强化龙湾旅游品牌效应,达到扩大旅游收入的目的。

5、完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满足游客需求。合理安排卫生间、垃圾箱等辅助设施。在大龙湾,连通湖岸游步道,增加新游赏交通方式,规划7公里长环湖自行车路线;修建镇区标志性建筑,在镇区南广场中心建设“五湾一顶”微型景观;完善景区入口停车场、休息厅廊、景观大门等建设,提升综合服务功能;加快景区外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改造现有广场,加快建设大型演艺广场、文化活动中心,完善娱乐设施。

进一步改善交通基础设施,搞好景区内外公路建设,确保游

客进出便利;景区内重点建设吊水壶入口至金龙顶道路的修复、金龙顶下山滑道、旱龙湾至三角龙湾的环线设计、四方顶大平台游览步道。充分发挥金川作为旅游综合服务中心和道路交通次中心的优势,打通三角龙湾到大龙湾的便捷通道,建设整体旅游道路网络中枢,组建公交客运公司,修建大型停车场。到各旅游点采用电瓶环保车运送,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加强旅游服务队伍建设,提供良好的旅游服务。全面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搞好导游培训、定期学习提高,建设一支热爱金川、熟悉金川的导游员队伍。加强对住宿、餐饮、购物、娱乐、交通等相关服务人员培训,提高接待服务水平,塑造优质服务形象。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龙湾品牌知名度。全方位促销景观、景点。通过各种媒体宣传金川,展示龙湾,坚持走出去,参加各种促销活动,吸引更多游客来旅游。

(二)矿业开发业

继续搞好矿业开发工业发展,通过扩建与新建,做强做大矿产开发工业,强化技术改造,积极培育增长点,扩大矿产开发企业规模,提高生产率,增加产品附加值,努力提升建设水平。

突出抓好扩建项目建设,适度扩大企业规模,增加产品产出。2015年之前,重点搞好年产5万吨铁精粉的金鼎矿业二期建设工程项目建设、年产8万吨铁精粉的金源矿业有限公司扩建项目建设、年产山泉水15万吨的辉发山泉水有限公司扩建项目、年产10万吨矿泉水的吉林省日月泉矿泉水有限公司扩建工程、年产15万吨矿泉水的天龙泉矿泉水有限公司扩建项目。

积极引进项目,培育新的增长点,拉动矿业开发业经济快速增长。2015年之前,新建矿泉水生产项目,重点搞好2项年产各50万吨矿泉水的马龙泉和古山泉矿泉水开发项目建设、3项年产

各10万吨矿泉水的岭北矿泉水厂、大地河矿泉水厂与姚家岗矿泉水厂项目建设、1项年产30万吨的富恒辉南矿泉水厂项目建设。充分开发矿产资源,积极发展年产5000m3的玄武岩石片项目建设,努力挖掘火山渣经济潜能,发展建筑材料生产项目。

大力发展新型生物质能源工业,近期重点发展生物质能源项目, 2015年之前,搞好年发电量达到2.4兆瓦的辉南森川生物发电项目,年产14.6万立方米的沼气工程。充分利用水利资源优势,继续强化水电产业发展。

大力兴建旅游产品加工项目,打造特色旅游产品加工一条街。依托丰富的当地山区各类特色生物资源,重点发展特色养殖产品、种植产品、特色采集产品加工。

搞好木制企业由初级加工生产方式向精加工生产方式转变,增加木制产品的附加值。

(三)稳步发展以山区特色经济为主的农业

利用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山区特色经济,积极发展优质、高产与高效现代农业,提高经济效益。

大力发展山区特色经济作物种植,积极发展人参、天麻、贝母、五味子、细辛、串地龙等中药材种植,2015年重点建设好镇区东、西两侧400亩五味子种植基地项目、永丰村20000亩林下参、200亩贝母的种植基地项目、坦平村35000亩中药基地扩建项目,其中林下参33500亩、五味子100亩、贝母50亩;采取适当形式发展松子、核桃、山葡萄、蘑菇和刺嫩芽、刺五加、大叶芹等山野菜采摘,2015年特色种采摘业收入占农民收入比重南部地区达到30%以上,北部地区达到20%以上。积极发展梅花鹿、貂、貉子、狍子、林蛙、野猪、山鸡、蜂等特色养殖,2015年在龙湾村龙湾屯重点建设好用地面积7000m,建筑面积3000 m的养貂基地,2020年前貂存栏数达到100头,梅花鹿存栏数达到22

1300头,貉子存栏数达到3000头。

稳步发展种植业,2015年前重点搞好金川村500亩高效农业种植区项目建设;调整种植业生产结构,加大经济作物种植比重, 2020年前全镇经济作物面积达到1000公顷;不断进行玉米品种更新,积极引进和采用“二垄一空”等先进的耕作方式;发展蔬菜瓜果种植业,重点发展可供游客采摘和进行耕作体验的休闲观光农业;建立土地施肥档案,大力推广科学测土施肥等现代农业技术,鼓励多施农家肥,积极改造中低产田,近期重点搞好700亩黄泥岗西南岔屯的中低产田改造项目、1000亩金川村的中低产田改造项目、1500亩立新村的中低产田改造项目;

改变传统养殖方式,由散养变为现代化牧业小区规模养殖,县级牧业小区全部变为省级牧业小区,近期重点搞好坦平村10万m的石门沟牧业小区、龙湾村5万m的西夹荒牧业小区、立新村5万m的立新屯牧业小区、黄泥岗村10万m的秦家沟牧业小区、永丰村7万m的永丰村牧业小区。强化动物疾病防治,加强镇畜牧站的建设,完善镇、村、屯三级防疫体系,稳定农村防疫员队伍。改善卫生条件,积极推广科学养殖,提高养殖集约化水平。2020年养殖业产值达到2720万元。重点发展黄牛养殖,引进三元杂交牛和西门达尔等品种,加强镇黄牛繁育场的建设, 2020年牛年出栏量达到7500头。逐步建立起仔猪繁育和供应体系,积极推广科学饲养方法。注重生猪基地建设,2015年在西夹荒屯北地新建养殖基地,改善生猪养殖结构,2020年生猪年出栏量达到15000头。逐步扩大圈羊的养殖数量,重点发展小尾寒羊22222

的圈养, 2020年羊年出栏量达到2300头。积极发展蛋鸡和肉鸡养殖, 2020年前蛋鸡达到6.5万只,年产肉鸡量达到60万只。依托水面优势,积极发展渔业。

(四)商贸

建立健全市场体系,调整空间布局,优化结构。整合零散农贸交易场所,逐步取缔临时性与流动性市场,在镇区集中建设大型农贸市场,满足镇区居民商品交易需求,分别在6个行政村建立小型农副产品交易市场,满足村民交易需求;进一步完善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建设,2015年之前,重点建设农资经销中心,方便农民农资采购。拓展农资经销中心的经销业务,增强服务功能,到2020年实现农资分捡、包装、配送一条龙的社会化销售服务体系;搞好劳动力市场建设,2015年之前,在金川大街东北部建成劳动力市场。

加强商业网点建设,大力发展便利店、专业店、仓储式超市,到2015年形成覆盖整个镇区,辐射周边农村的商业网络,在每个自然屯分别建设综合性超市;积极培育经纪人队伍,近期重点发展中药种植、黄牛、生猪经纪人队伍;搞好信息市场建设,重点建设金川网站和镇局域网。

(五)全面发展社会事业

1、教育

切实加强基础教育,全面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和质量。重视学龄前儿童教育,大力办好学前班和幼儿园,重点搞好金川镇中心幼儿园新建,到2015年以前各类幼儿园要达到20个,确保镇域所有学龄前儿童都得到良好的学前教育;进一步加强九年制义务教育,有效降低辍学率。加强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搞好金川镇中学教学楼、学生公寓及配套设施和金川镇中心小学教学楼、宿舍、学生食堂新建,优化办学环境;完善各项教学设施,购进微

机、文体器材等必备的教学设备,充分满足教学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吸引人才和使用人才的机制,加大人才引进特别是外语教师和小科教师的引进力度,通过函授、进修等多种形式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努力提高教师素质,不断改善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专业结构;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将提高教学质量落到实处。到2015年全镇所有中小学全部达到一级一类校标准。到2015年城乡居民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年以上,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年以上。

大力加强城乡居民的继续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在各村新建农民技校,在镇区新建金川镇成人教育中心,重点进行旅游服务职业技能和各项实用技术培训,全面提高居民的综合素质。

2、文化体育

加大投入,改善文化娱乐公共设施,结合龙湾旅游服务大力推进文化事业建设,广泛开展各种文化娱乐活动,以满足镇域居民和游客的文化娱乐需要。2010年新建镇综合文化站,2015年新建10000平方米的镇文化广场和镇图书馆、镇影剧院,每村建农家书屋和文化大院。

大力推进体育事业建设,完善各种体育设施,广泛开展各种体育活动和全民健身运动,每年举办一次全镇运动会,每年的“五四”、“六一”、“八一”和春节期间举办两到三次针对不同对象的文化体育活动,2015年在镇区新建1200平方米的金川镇体育活动中心,内设排球场、篮球场等,2020年新建健身设施和健身器

材齐全的露天健身场4个,充分满足居民的文化体育活动需要。

改造现有广播电视网络,加快现有设施设备升级换代,扩大宽带网络覆盖面,提高有线电视入户率和宽带入网率,到2015年,数字电视普及率达到100%。

3、卫生

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提高应付突发性疾病的服务能力,强化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队伍建设,提高医疗装备水平。到2015年千人拥有医生数达到2个以上,千人拥有病床数达到2张以上。到2020年社区医疗服务中心达到4个以上,千人拥有医生数达到3个以上,千人拥有病床数达到3张以上。

重点抓好镇中心医院建设,引进先进医疗设备,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医生的医疗水平,2015年新建镇中心医院,到2020年基本达到县级医院标准,保证本镇居民实现就地就近就医。完善村卫生所、规范个人诊所管理并积极支持其发展,进一步完善镇、村、组三级医疗服务网,坚决取缔非法行医现象,为城乡居民提供完善的医疗服务。伴随旅游发展,新建游客急救中心。加快普及新农村合作医疗,逐步提高筹资和保障水平,到2015年以前参保率达到100%。进一步贯彻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推进优生优育,抓好妇幼保健工作,加强预防保健站建设,新建金川生殖保健中心,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六)努力提高人民生活

改善城乡居民的衣食住行条件,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

断提高人民生活幸福指数。加强镇区住宅楼建设,在镇区北部新建标准住宅示范小区,不断提高镇区居民楼房入住率,到2015年镇区居民楼房入住率达到40%以上,2020年镇区居民楼房入住率达到70%以上。搞好部分村屯的搬迁工程,2015年前重点进行南沟屯、孤山屯、二道河子屯搬迁工程,加强农民住宅建设,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完善生活配套设施,2015年农民住宅砖瓦化率达到100%。

切实加强水源地保护,建设水源地保护工程,新建432平方米的封闭式水源保护房,矿泉出露点进行全封闭式保护;完善和改造供水设施,重点建设供水厂工程和供水地下管网工程,新建日供水能力1800m3的取水构筑物、水塔、泵房,切实保障居民生活用水。在有条件的村屯积极开展自来水工程。进行排水工程建设,2015年前建设排水管网工程,新建水泥排水管道12000延长米、干道2000延长米、污水井52座、雨水井40座,解决镇区排水问题。

加强镇区道路建设,重点建设金川路建设工程、镇区道路维修工程和新区道路工程。进一步加强镇域道路建设,2015年新修水泥路72公里,实现屯屯通水泥路。镇区实现东、南、西、北及绕城公路的循环畅通,完善公共交通系统,2015年前新建客运站,购进公交车,全镇所有行政村都设有公交车停靠站点,初步建立覆盖全镇城乡的公共交通网,使居民出行更加方便。加强亮化工程建设,扩大道路照明区域,2015年以前镇区各街道和各中心村全部实现亮化。

努力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改善卫生环境,成立专业卫生队,配备卫生专用车辆,2012年在黄泥岗村高丽房屯东南部建一处镇区垃圾集中处理场,对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每村增设一个垃圾堆放(填埋)场所, 2015年所有家禽家畜实现圈养。逐步扩大绿地面积,重点进行公共绿地建设,2015年在镇区的西环城大街沿河两岸新建6.15万平方米的绿化带,到2015年,镇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镇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进一步加强污染防治工作,2012年以前镇区所有锅炉全部实现无害化改造,彻底根治黑烟现象。

大力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业产出效益,引导农民向旅游服务行业转移,鼓励农民从事农家乐等旅游项目、开设家庭旅馆等,大力促进旅游产品加工业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业的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鼓励农民进入镇区定居,到2020年以前,实现20%以上农民进入金川、变为城镇居民,提高农业的集约化水平和农民的收益水平。积极发展二三产业,大力发展城镇经济,开拓就业渠道,改善就业环境,稳步提高城镇居民就业率,切实增加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

积极引导城乡居民创新消费理念,改变传统消费模式,使家庭轿车、电脑、旅游等新型消费进入城乡居民家庭。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保障功能,逐步提高社会保障能力,稳步扩大居民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职工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全面实施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积极推进农民大病医疗保险,继续完善养老、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福利制度,鼓励

和引导农民参加养老保险,不断提高农民养老保险参保率,扩大人口的低保范围,提高农民的低保水平。2012年新建镇社会福利中心,满足城乡居民老有所养的需求。到2015年农村“五保户”的入院率达到70%以上,2020年入院率达到90%。初步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加强社会治安,完善社会治安设施,逐步完善社会治安体系。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为推进“百镇建设工程”顺利实施提供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百镇建设工程”是今后三年工作的重中之中,所有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项工作。为此,镇里成立了以镇委书记、镇长为组长,各副职领导为副组长,相关站所长为成员的“百镇建设工程”领导小组。结合本职工作,把“百镇建设工程”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做到每周一调度,半月一例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成立专门办公室,抽调精干人员,抓好“百镇建设工程”各项工作的协调、落实。坚持干中学,学中干,利用机关干部学习日,邀请专家现场讲座等形式加强对机关干部在“百镇建设工程”方面的知识培训,增强服务和指导工作的能力。大胆起用能力强、作风正、业务精的干部充实到“百镇建设工程”的一线中去。以此项工作作为考核干部的依据,坚决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把“百镇建设工程”做为发展、培养、锻炼干部的平台,切

实为“百镇建设工程”提供人才支撑。

(二)、加大宣传力度,为推进“百镇建设工程”营造良好氛围

采取召开会议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广泛宣传省委、省政府实施“百镇建设工程”的背景、意义和目的,8月1日-2日,我们利用双休日邀请省发改委徐松峦等四位专家到我镇现场办公,与全镇广大干部一起研究编制全镇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大家集思广益、建言献策,让各级干部充分了解“百镇建设工程”,拥护“百镇建设工程”,参与“百镇建设工程”,使广大干部在参与中了解“百镇建设工程”各项工作任务及发展目标,为推进“百镇建设工程”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科学规划,为推进百镇建设工程提供依据。要认真搞好规划,邀请资深专家来我镇调研,切实编制好《金川镇建设工程总体规划》、《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并与《新农村建设规划》、《旅游业发展规划》相结合,做到有效衔接,切实可行。通过规划抓好实施,把金川打造成为集旅游、观光、购物、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

(四)、立足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遵循在保护中开发和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招商引资开发利用好丰富的矿泉水资源,吸引富恒国际集团等来金川投资开发矿泉水。努力开发采摘节、农家乐等旅游项目,最大限度地吸引游客。围绕旅游搞服务,为客商发展旅游服务业创造便利条件。对农副产品进行深加工,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如树皮画、根雕等工艺品。

(五)、加强资金和项目监管,确保把“百镇建设工程”建成民心工程

我们一定要珍惜省委、省政府予以这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对项目建设资金科学匹配,把资金用在最需要的项目上。加强资金使用和项目建设的监管,确保每一笔资金都用在刀刃上,坚决执行招投标制,把每一个项目都建设好,切实使这一造福百姓的民心工程成为德政工程。

21


相关文章

  • 城市规划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关系--基于成渝经济开发区的思考
  • Regional Economy区域经济 城市规划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关系 --基于成渝经济开发区的思考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张烨 文竹 摘 要:本文分析了城市规划与区域经济的双向互动关系,从经济增长.经济结构和循环经济发展三方面剖 ...查看


  • 现代物流园区综合解决方案
  • 现代物流园区综合解决方案 现代物流园区发展综合解决方案 现代物流园区发展的核心点在哪里? 现代物流园区发展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现代物流园区发展水平通过什么方法和路径提升? 如何衡量和评价现代物流园区的发展提升--- --中研智业为您提供系统 ...查看


  • 低碳经济背景下乡村规划的途径探索
  • [摘 要]本文对低碳经济进行概述,说明在乡村规划中走低碳经济路线的重要性,说明了在低碳经济背景下进行乡村规划的途径,最后总结了乡村规划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希望本文能够为乡村规划和建设提供帮助. [关键词]低碳经济:乡村规划:途径 中图分类 ...查看


  • 市场经济下中国城市规划理论发展的逻辑
  • 作者:朱介鸣 城市规划学刊 2005年05期 1 对应于城市化过程的城市规划形式 城市规划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尽管基础性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基 本上是由城市化发展需求所推动.纵观西方城市规划理论发展史,其主线清晰可见:在 深化 ...查看


  • 十二五规划全文
  • "十二五"规划 百科名片 "十二五"规划中国是从1953年开始制以五年一个时间段来做国家的中短期规划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我们就简称为"一五",然后以此类推. ...查看


  • 小城镇总体规划的认识与实践
  • 城市规划CITY =文章编号>1002-1329(2003)09-0081-03 PLANNINGREVIEWVol127No19Sep12003 小城镇总体规划的认识与实践 郭庭良 马娟 =摘要>在当前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形势下 ...查看


  • [城市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 <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号:21050140/32050700 总学时: 48学时,其中讲授/理论44学时,上机/课外实践4学时 适用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本科专业.地理科学专业.地理信息系统专业 先修课程: ...查看


  • [瞭望]文章:区域规划博弈国家意志
  • 以已审批的区域规划为基础,进一步编制区域国土规划或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区域发展的战略构想和政策意图落实到国土空间,并通过一系列刚性的土地管制手段予以实施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唐敏 历经5年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 ...查看


  • 绘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蓝图
  • 本期专题---2007,广西掀开区域合作新一页 时政・时事 划的思路和要求,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司长杨伟民认为:关于规划的定位,要争取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区域规划编制成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规划.落实国家"十一 绘 好广西北部湾 ...查看


  •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
  • [文章编号]1006-0022(2006)03-0022-04 [中图分类号]TU982.21/.27 [文献标识码]B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的探索与实践 □ 卢庆沙 区域规划是对多个发展利益单元组成的区域空间的经济.社会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