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对范畴间的关系

1、“总体上达到小康”和“全面建设小康”的关系:

区别:(1) 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看,总体小康只有800多美元,而全面小康将超过3000美元;(2)从生活质量来看:总体小康是一个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而全面小康是一个追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共同发展,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的小康;(3)从发展均衡性来看:总体小康是发展不均衡的小康,而全面小康发展比较均衡,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区域差别将逐步缩小。

联系:总体小康是全面小康的前提和必要准备,全面小康是总体小康的高级阶段。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系:

区别:前者是过程,后者是结果;前者是途径,后者是目的。 联系:没有前者,就没有后者。

3、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关系

区别:(1)经济制度是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它规定着该社会生产、分配和交换的基本原则;经济体制是一定经济制度所采取的具体组织形式和管理体系,是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它反映社会经济在组织生产、交换、分配过程中采取的资源配置方式;(2)经济制度反映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而经济体制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反映社会经济运行的基本特点和具体形态。由于经济体制不反映该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因此,经济制度不同的国家可以实行类似的经济体制,经济制度相同的国家也可以实行不同的经济体制。

联系:一方面,经济制度是经济体制的基础,决定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质和主要特点,规定着它的发展方向,无论选择何种经济体制,都不能背离经济制度的要求;另一方面,经济体制对经济制度有反作用,经济体制的正确运作和改革能使经济制度得到巩固、发展和完善。

4、社会基本制度和具体体制(具体制度)的关系

区别:社会基本制度(又叫社会根本制度)是指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经济、政治、文化制度,它规定该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社会基本制度具有根本性、稳定性和原则性的特点,是不能根本改变的,但需不断完善。具体体制是体现一定社会基本制度并为实现社会基本制度而建

立起来的各种具体运行体制(如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科技体制等等),它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具体体制具有具体性和可变性的特点,因生产力而适时改变,通过变革体制完善基本制度。 联系:社会基本制度是具体体制运行的制度基础,具体体制是社会基本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与实现载体。社会基本制度的作用与性质要通过相应的体制来实现。

5、 改革和开放的关系

区别: 改革主要是通过体制改革和创新来打破过去传统的封闭状态, 而开放主要是建立广泛的国内的和国际的经济合作关系

联系:开放是改革成功的基本条件;改革是为了更好的开放和吸收借鉴西方的先进经验成果。

1、“总体上达到小康”和“全面建设小康”的关系:

区别:(1) 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看,总体小康只有800多美元,而全面小康将超过3000美元;(2)从生活质量来看:总体小康是一个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而全面小康是一个追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共同发展,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的小康;(3)从发展均衡性来看:总体小康是发展不均衡的小康,而全面小康发展比较均衡,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区域差别将逐步缩小。

联系:总体小康是全面小康的前提和必要准备,全面小康是总体小康的高级阶段。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系:

区别:前者是过程,后者是结果;前者是途径,后者是目的。 联系:没有前者,就没有后者。

3、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关系

区别:(1)经济制度是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它规定着该社会生产、分配和交换的基本原则;经济体制是一定经济制度所采取的具体组织形式和管理体系,是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它反映社会经济在组织生产、交换、分配过程中采取的资源配置方式;(2)经济制度反映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而经济体制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反映社会经济运行的基本特点和具体形态。由于经济体制不反映该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因此,经济制度不同的国家可以实行类似的经济体制,经济制度相同的国家也可以实行不同的经济体制。

联系:一方面,经济制度是经济体制的基础,决定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质和主要特点,规定着它的发展方向,无论选择何种经济体制,都不能背离经济制度的要求;另一方面,经济体制对经济制度有反作用,经济体制的正确运作和改革能使经济制度得到巩固、发展和完善。

4、社会基本制度和具体体制(具体制度)的关系

区别:社会基本制度(又叫社会根本制度)是指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经济、政治、文化制度,它规定该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社会基本制度具有根本性、稳定性和原则性的特点,是不能根本改变的,但需不断完善。具体体制是体现一定社会基本制度并为实现社会基本制度而建

立起来的各种具体运行体制(如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科技体制等等),它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具体体制具有具体性和可变性的特点,因生产力而适时改变,通过变革体制完善基本制度。 联系:社会基本制度是具体体制运行的制度基础,具体体制是社会基本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与实现载体。社会基本制度的作用与性质要通过相应的体制来实现。

5、 改革和开放的关系

区别: 改革主要是通过体制改革和创新来打破过去传统的封闭状态, 而开放主要是建立广泛的国内的和国际的经济合作关系

联系:开放是改革成功的基本条件;改革是为了更好的开放和吸收借鉴西方的先进经验成果。


相关文章

  • 康德的十二范畴
  • 判断的量:1全称的,2特称的,3单称的 判断的质:4肯定的,5否定的,6无限的 判断的关系:7定言的,8假言的,9选言的 判断的模态:10或然的,11实然的,12必然的 量的范畴:1单一性,2复多性,3全体性 质的范畴:4实在性,5否定性, ...查看


  • 社会学习化:社会与教育的双向回归
  • 作者:袁昱明 中国远程教育 2012年10期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58x(2012)05-0022-07 教育包括远程教育的发展动因均来自社会系统.就远程教育完成补偿教育历史使命并转向建设学习型 ...查看


  • 正确理解作为经济范畴的抽象劳动
  • 作者:侯征 当代经济研究 1997年04期 作为经济范畴的抽象劳动是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的重要内容.由于它在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中处于重中之重的地位,经济学界都十分重视研究它和应用它.在它是历史范畴还是永久范畴的研讨中,一些论者没有把它作为 ...查看


  • 扎根理论概述SH2012
  • 扎根理论概述 l 什么是扎根理论 扎根理论研究法是由芝加哥大学的Barney Glaser和哥伦比亚大学的Anselm Strauss两位学者共同发展出来的一种研究方法.是运用系统化的程序,针对某一现象来发展并归纳式地引导出扎根的理论的一种 ...查看


  • 论马克思社会有机体范畴的形成及其意义
  • 重庆社会科学 2005年第8期(总第128期) Chongqing Social SciencesNo.8,2005(Serial No.128) 论马克思社会有机体范畴的形成及其意义 高天琼 贺祥林 摘 要: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就是马克 ...查看


  • 核心价值体系及其与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 2012-04-28 09:36:17 来源:<红旗文稿> 自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命题以来,理论界对此作了大量的研究,其中的一个共识是应该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进一步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此就要研究核心价值 ...查看


  • 体能.体质.健康概念.范畴及其关系研究
  • 摘 要: 本文对体能.体质.健康的概念进行了简要的综述和定性分析,得出了较合理的定义和范畴,指出"体质"概念中不应包括心理因素和对社会环境的适应,从而论述了体能与体质.体质与健康之间的相互关系,划分了三者之间的层次,以指 ...查看


  • 康德的因果学说及人类认识的主观能动性
  • 康德的因果学说及人类认识的主观能动性 --兼论对康德先验论的历史评价 丁 冬 红 康德作为西方哲学史上一位划时代的思想巨人.德国古典哲学的开创者,对于认识论的主要贡献到底是什么?这是康德研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然而长期以来,尽管对于康德的 ...查看


  • 作为法哲学范畴的"幸福"
  • 作者:付子堂崔燕 河北法学 2013年01期 中图分类号:DF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933(2012)10-0010-09 一.问题的提出 在当下中国,"幸福"一词逐渐成为一种官方话语.2006年, ...查看


  • 社会认知的理论模型综述
  • 作者:王沛林崇德 心理科学 2002年05期 社会认知一般涉及社会信息的辨别.归类.采择.判断.推理等心理成分,即林崇德[1]所提出的涉及人对社会性客体之间的关系等的认知,以及对这种认知与人的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和推断.关于社会认知的近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