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新闻客观性和倾向性的平衡

把握新闻客观性和倾向性的平衡

赵利

客观性与倾向性是新闻的两个重要特性。在新闻报道中,客观性和倾向性的关系看似对立的,其实是统一存在的。立场纯客观的新闻是不存在的;而光有立场,脱离客观事实的也不是新闻。新闻倾向性要受新闻客观性制约。客观事实是记者表现其倾向性的基础,人们只能在事实的基础上恰如其分地表现倾向性,而不能在新闻中脱离事实,随心所欲地表明自己的倾向性。

一、事实是新闻的第一特性,应保持新闻报道的客观性

常有新闻媒介强调新闻报道要保持客观性,让受众通过了解新闻事实,自己分析判断其中所传递的信息,然后形成自我的意见。这里的客观性是指对新闻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如实报道。它是新闻报道中所遵循的一条基本规律,包括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的客观。内容上的客观,指新闻事实是一种客观存在;形式上的客观,强调以新闻的报道方式、写作手法客观地凸显事实,而不随意加以主观解释。

可以说,追求新闻的客观性是古今中外报人追求的一贯目标。早在1903年,著名的《时务报》主笔梁启超提出了“报之以客观”的主张。尽管资产阶级报人的这些保持新闻客观性的主张还很肤浅,甚至还有不正确的地方———比如他们认为只报道事实不报道意见就是客观。但是,他们毕竟认识到了客观性是新闻的一个重要特点。

可以说,事实是新闻报道的第一特性,是新闻的生命。没有事实就构不成新闻。那么新闻是否仅仅是记述事实呢?只是纯客观地报道新闻吗?在新闻中只报道事实,几乎不表达记者的任何观点,西方新闻界称这种报道为“纯新闻”。它在20世纪30年代的西方备受推崇,西方新闻界否认他们的报道具有倾向性。其实,纯粹的客观报道是不存在的,记者对报道对象的选择、叙述过程其实就是主体在对客体产生影响。为什么要报道这个事实?报道它什么?怎样报道?这些选择本身已经反映出记者强烈的意图和目的。

1973年,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新闻系教授梅耶出版了《精确性报道》一书。首次阐释了有别于传统新闻报道的另一种新闻报道方法———精确性报道。书中指出:“过去传统的采写手法只一味报道那些瞬息即逝的、耸人听闻的事件,不会在历史、政法和经济社会的广角镜下分析材料,看出潜在的具有重大意义的社会现象。”他提倡将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应用到新闻实践中,以问题为对象,用数据来说话,从历史、政治、经济的角度来分析新闻事实,提示事件真相,提高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二、与客观性相对,倾向性是新闻传播中的必然

新闻报道中还有一个与客观性相对立的十分重要的特性———倾向性。它是指新闻工作者在报道或评述新闻事实时所表现出的特定的立场和思想倾向。即在政治上拥护什么,反对什么;思想上赞成什么,排斥什么。这种倾向有时表现得直接而明显,有时则表现得含蓄而隐晦。我们说,倾向性是新闻传播中的必然现象。

首先,新闻事业总是隶属于一定的阶级、政党或者社会集团,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利益集团的制约,从而使其传播活动带有倾向性。在任何时候,任何国家新闻传播都不会是毫无目的的。在我国,新闻传播媒介是党和国家的耳目喉舌,新闻传播对引导社会舆论,稳定社会秩序,促进政治经济发展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西方,新闻传播对整个社会也有着强大的干预力量。因而新闻报道的倾向性是不可避免的。 其次,客观事实本身并不是新闻,只有通过记者的报道和传播才能成为新闻。而记者既有的立场和观点,具有的不同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无论他是否意识到这些,在选择事实、报道事实时,他的立场、观点、知识水平、认知能力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对新闻报道起着影响。所以,倾向性体现在新闻报道产生的每一环节中。在采写上,体现在对新闻事实的取舍上;在写作上,体现在对报道的时间和规模上;在编排上,体现在版面安排、字体字号、色彩等技术性处理上。

最后,受众往往要求记者对事实进行解释,以便获取知识,为其行动等提供指导,这从客观上也要求记者根据自己的倾向来解释事实。简单说来,新闻倾向性伴随着新闻传播的过程,始终客观地存在于整个新闻报道之中,往往表达一种无形的意见。

由此可见,倾向性与客观性作为新闻两个相对的基本特性,二者同生共长,相互依存。上至党报党刊,下至街头小报;大到享有崇高声望的“大腕名记”,小到初出茅庐的“无名小卒”,新闻报道都脱离不了客观性和倾向性这两个方面。2007年上合组织举行“和平使命-2007”联合军事演习时,解放军报记者谭洁采写的《我新型战机首次在异国升空训练》一文,这篇消息第一次展示了该型国产战机的优异性能,最后一段用“飞行员对领空的概念十分强烈,能驾新型战机与俄战机并肩飞行,在异国的领空展示中国空军不断攀升的作战能力,自豪的情愫油然而生”来结尾。这是在用丰富的事实告诉受众:我国产新型战机首次全副武装在国外亮相,是在承担起维护地区与世界和平的大国责任。稿件虽然仅有637个字,但渗透着我“大国崛起”以及“大国和平崛起”的两大背景。文中我们读到的不仅仅是飞行员的骄傲与自豪,作者的激动、兴奋之情同样溢于字里行间。该文获第18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三、用事实说话,寻求二者的平衡点

在新闻客观性的基础上体现新闻的倾向性,要注重度的把握。新闻倾向性的度就是新闻的客观性,取决于新闻事实。记者进行新闻报道只能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表现自己的倾向,努力做到新闻报道中客观性与倾向性的平衡。

在采编实践中,新闻客观性和倾向性的平衡尺度具体应该怎样把握?如何在做到客观报道的同时又恰当表达一定的意见倾向?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用事实说话。

首先,事实是新闻之源。新闻的定义告诉我们,新闻是新近发生的有传播价值的事实的报道,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没有事实新闻就无从谈起。其次,对事实的叙述是无形的意见。记者客观叙述其所见所闻的事实,但叙述又总是基于一定的观点,那么受众在接受事实的同时也可能会接受叙述中隐含的观点。最后,事实具有说服力。要让受众接受某一观点,就是让他们接受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将他们引领到具体的认知中去,也就是回到事实中去。用事实说话符合人们认知规律和心理认同的过程。同时,每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和自尊心的人,都宁愿相信客观事实,而不愿意接受他人强加的观点和意见。用事实说话的方法,暗示观点而非直述观点,可以防止受众因其观点与自己不同而产生抵触情绪。同时,用事实说话,不仅有利于提高新闻媒介的信誉和地位,也有利于正确发挥新闻的导向作用。

如此看来,在新闻报道中如何做到用事实说话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记者在采访时,必然会遇到大量的新闻事实,但不可能做到有闻必录。应该尊重并承认事实存在的客观性。不仅要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更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而不是“人云亦云”。要选择那些被可靠消息来源确认的事实,代表事物本质的事实和代表人民利益的事实。在搜集新闻素材时,一定要翔实可信。 第二,同一个事实,要从多侧面进行反映,既要报道好的一面,也要报道不足的一面。在报道有争议问题时,要有选择地尽量将双方主要的观点都表达出来,要让读者去评价、裁决。例如要报道政府新出台的某一项政策,记者在采访相关人员后,在报道该项政策将为百姓带来哪些方便和实惠的同时,也要对该项政策实施后可能带来的风险有所提及,让百姓对这项政策有总体性的认识。

第三,在新闻报道中,做到客观陈述事实,尽量避免大量修饰性词语的出现。新闻报道不是文学作品,虽然也要重视给人以阅读审美感受,但首先要向人们传播有报道价值的事实,语言叙述要客观严谨。有些记者在报道中大量渲染新闻现场场景和人物心理活动(记者在新闻现场和新闻当事人表达除外),这些臆想的做法应该规避。

第四,把要说的话“藏”在新闻角色的口中,让新闻角色说出至关重要的话。利用新闻报道中的人物之口,讲出记者希望说出又不便说出的话。例如报道中常使用的“据有关专家表示”“权威人士强调”等句式。这种借他人之口表达观点的做法,更加客观,因而也更具有说服力。当然,我们所指的并不是全文充满领导讲话的官样新闻,像“某某指出,某某反复强调”的枯燥句式。引用新闻人物的话语,应该是现场感强,生动真实的,这样既表达记者意图,又做到客观叙述。

第五,在新闻报道中恰当运用背景材料。背景材料是新闻事实的一部分,用背景材料说话也是用事实说话的一种方式。客观报道不提倡记者直接说出新闻意义,因为这样就变成了记者观点的议论,主观色彩过于浓烈。如果用背景材料说明它,既能客观叙述,又能巧妙地表达记者的观点。

把握新闻客观性和倾向性的平衡

赵利

客观性与倾向性是新闻的两个重要特性。在新闻报道中,客观性和倾向性的关系看似对立的,其实是统一存在的。立场纯客观的新闻是不存在的;而光有立场,脱离客观事实的也不是新闻。新闻倾向性要受新闻客观性制约。客观事实是记者表现其倾向性的基础,人们只能在事实的基础上恰如其分地表现倾向性,而不能在新闻中脱离事实,随心所欲地表明自己的倾向性。

一、事实是新闻的第一特性,应保持新闻报道的客观性

常有新闻媒介强调新闻报道要保持客观性,让受众通过了解新闻事实,自己分析判断其中所传递的信息,然后形成自我的意见。这里的客观性是指对新闻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如实报道。它是新闻报道中所遵循的一条基本规律,包括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的客观。内容上的客观,指新闻事实是一种客观存在;形式上的客观,强调以新闻的报道方式、写作手法客观地凸显事实,而不随意加以主观解释。

可以说,追求新闻的客观性是古今中外报人追求的一贯目标。早在1903年,著名的《时务报》主笔梁启超提出了“报之以客观”的主张。尽管资产阶级报人的这些保持新闻客观性的主张还很肤浅,甚至还有不正确的地方———比如他们认为只报道事实不报道意见就是客观。但是,他们毕竟认识到了客观性是新闻的一个重要特点。

可以说,事实是新闻报道的第一特性,是新闻的生命。没有事实就构不成新闻。那么新闻是否仅仅是记述事实呢?只是纯客观地报道新闻吗?在新闻中只报道事实,几乎不表达记者的任何观点,西方新闻界称这种报道为“纯新闻”。它在20世纪30年代的西方备受推崇,西方新闻界否认他们的报道具有倾向性。其实,纯粹的客观报道是不存在的,记者对报道对象的选择、叙述过程其实就是主体在对客体产生影响。为什么要报道这个事实?报道它什么?怎样报道?这些选择本身已经反映出记者强烈的意图和目的。

1973年,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新闻系教授梅耶出版了《精确性报道》一书。首次阐释了有别于传统新闻报道的另一种新闻报道方法———精确性报道。书中指出:“过去传统的采写手法只一味报道那些瞬息即逝的、耸人听闻的事件,不会在历史、政法和经济社会的广角镜下分析材料,看出潜在的具有重大意义的社会现象。”他提倡将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应用到新闻实践中,以问题为对象,用数据来说话,从历史、政治、经济的角度来分析新闻事实,提示事件真相,提高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二、与客观性相对,倾向性是新闻传播中的必然

新闻报道中还有一个与客观性相对立的十分重要的特性———倾向性。它是指新闻工作者在报道或评述新闻事实时所表现出的特定的立场和思想倾向。即在政治上拥护什么,反对什么;思想上赞成什么,排斥什么。这种倾向有时表现得直接而明显,有时则表现得含蓄而隐晦。我们说,倾向性是新闻传播中的必然现象。

首先,新闻事业总是隶属于一定的阶级、政党或者社会集团,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利益集团的制约,从而使其传播活动带有倾向性。在任何时候,任何国家新闻传播都不会是毫无目的的。在我国,新闻传播媒介是党和国家的耳目喉舌,新闻传播对引导社会舆论,稳定社会秩序,促进政治经济发展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西方,新闻传播对整个社会也有着强大的干预力量。因而新闻报道的倾向性是不可避免的。 其次,客观事实本身并不是新闻,只有通过记者的报道和传播才能成为新闻。而记者既有的立场和观点,具有的不同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无论他是否意识到这些,在选择事实、报道事实时,他的立场、观点、知识水平、认知能力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对新闻报道起着影响。所以,倾向性体现在新闻报道产生的每一环节中。在采写上,体现在对新闻事实的取舍上;在写作上,体现在对报道的时间和规模上;在编排上,体现在版面安排、字体字号、色彩等技术性处理上。

最后,受众往往要求记者对事实进行解释,以便获取知识,为其行动等提供指导,这从客观上也要求记者根据自己的倾向来解释事实。简单说来,新闻倾向性伴随着新闻传播的过程,始终客观地存在于整个新闻报道之中,往往表达一种无形的意见。

由此可见,倾向性与客观性作为新闻两个相对的基本特性,二者同生共长,相互依存。上至党报党刊,下至街头小报;大到享有崇高声望的“大腕名记”,小到初出茅庐的“无名小卒”,新闻报道都脱离不了客观性和倾向性这两个方面。2007年上合组织举行“和平使命-2007”联合军事演习时,解放军报记者谭洁采写的《我新型战机首次在异国升空训练》一文,这篇消息第一次展示了该型国产战机的优异性能,最后一段用“飞行员对领空的概念十分强烈,能驾新型战机与俄战机并肩飞行,在异国的领空展示中国空军不断攀升的作战能力,自豪的情愫油然而生”来结尾。这是在用丰富的事实告诉受众:我国产新型战机首次全副武装在国外亮相,是在承担起维护地区与世界和平的大国责任。稿件虽然仅有637个字,但渗透着我“大国崛起”以及“大国和平崛起”的两大背景。文中我们读到的不仅仅是飞行员的骄傲与自豪,作者的激动、兴奋之情同样溢于字里行间。该文获第18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三、用事实说话,寻求二者的平衡点

在新闻客观性的基础上体现新闻的倾向性,要注重度的把握。新闻倾向性的度就是新闻的客观性,取决于新闻事实。记者进行新闻报道只能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表现自己的倾向,努力做到新闻报道中客观性与倾向性的平衡。

在采编实践中,新闻客观性和倾向性的平衡尺度具体应该怎样把握?如何在做到客观报道的同时又恰当表达一定的意见倾向?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用事实说话。

首先,事实是新闻之源。新闻的定义告诉我们,新闻是新近发生的有传播价值的事实的报道,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没有事实新闻就无从谈起。其次,对事实的叙述是无形的意见。记者客观叙述其所见所闻的事实,但叙述又总是基于一定的观点,那么受众在接受事实的同时也可能会接受叙述中隐含的观点。最后,事实具有说服力。要让受众接受某一观点,就是让他们接受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将他们引领到具体的认知中去,也就是回到事实中去。用事实说话符合人们认知规律和心理认同的过程。同时,每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和自尊心的人,都宁愿相信客观事实,而不愿意接受他人强加的观点和意见。用事实说话的方法,暗示观点而非直述观点,可以防止受众因其观点与自己不同而产生抵触情绪。同时,用事实说话,不仅有利于提高新闻媒介的信誉和地位,也有利于正确发挥新闻的导向作用。

如此看来,在新闻报道中如何做到用事实说话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记者在采访时,必然会遇到大量的新闻事实,但不可能做到有闻必录。应该尊重并承认事实存在的客观性。不仅要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更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而不是“人云亦云”。要选择那些被可靠消息来源确认的事实,代表事物本质的事实和代表人民利益的事实。在搜集新闻素材时,一定要翔实可信。 第二,同一个事实,要从多侧面进行反映,既要报道好的一面,也要报道不足的一面。在报道有争议问题时,要有选择地尽量将双方主要的观点都表达出来,要让读者去评价、裁决。例如要报道政府新出台的某一项政策,记者在采访相关人员后,在报道该项政策将为百姓带来哪些方便和实惠的同时,也要对该项政策实施后可能带来的风险有所提及,让百姓对这项政策有总体性的认识。

第三,在新闻报道中,做到客观陈述事实,尽量避免大量修饰性词语的出现。新闻报道不是文学作品,虽然也要重视给人以阅读审美感受,但首先要向人们传播有报道价值的事实,语言叙述要客观严谨。有些记者在报道中大量渲染新闻现场场景和人物心理活动(记者在新闻现场和新闻当事人表达除外),这些臆想的做法应该规避。

第四,把要说的话“藏”在新闻角色的口中,让新闻角色说出至关重要的话。利用新闻报道中的人物之口,讲出记者希望说出又不便说出的话。例如报道中常使用的“据有关专家表示”“权威人士强调”等句式。这种借他人之口表达观点的做法,更加客观,因而也更具有说服力。当然,我们所指的并不是全文充满领导讲话的官样新闻,像“某某指出,某某反复强调”的枯燥句式。引用新闻人物的话语,应该是现场感强,生动真实的,这样既表达记者意图,又做到客观叙述。

第五,在新闻报道中恰当运用背景材料。背景材料是新闻事实的一部分,用背景材料说话也是用事实说话的一种方式。客观报道不提倡记者直接说出新闻意义,因为这样就变成了记者观点的议论,主观色彩过于浓烈。如果用背景材料说明它,既能客观叙述,又能巧妙地表达记者的观点。


相关文章

  • 新闻自由与司法独立
  • 浅谈新闻自由与司法独立 王 植 111121383 近年来,随着法院审判活动的不断公开,媒体舆论开始不断的进入法院并且在促进司法公正.遏制司法腐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尽管媒体舆论被视为一种独特的力量,体现这新闻自由权,但媒体监督司法也带来了 ...查看


  • 共性与个性的平衡点
  • 中国地方新闻网站经过近十年的蓬勃发展,影响力日增,正进入一个从边缘到主流的大跨越阶段.只有抓住机遇,化短为长.扬长避短,探索出具有自身特色的.适合时代发展和社会需要的生存与发展之路,地方新闻网站才能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为推动中国互联网新闻 ...查看


  • 论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原则
  • 论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原则 □王彤 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原则是新闻学最重要的概念之一.西方国家还把客观性原则作为新闻媒介遵循的重要信条之一,它是新闻工作的一种专业规范.当今在我国,客观性原则也逐渐被作为新闻报道的基本特性之一,在理论上有其普遍性和根 ...查看


  •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汇总
  •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答: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指马克思主义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 2.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必须把握那些方面的内容? 答:①要坚持新闻宣传工作的党性原则,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原则 ...查看


  • 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
  • 第五讲 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郭庆光 内容结构 一.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是新闻工作的基本理念 二.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原则 三.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原则 四.新闻报道的平衡性原则 一.导语: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是新闻工作的基本理念 ...查看


  • 全国编辑记者资格证考试复习资料
  • 全国编辑记者资格证考试复习资料之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答: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指马克思主义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 2.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必须把握那些方面的内容? 答:①要坚持新闻 ...查看


  • 公众心理分析
  • 第六章 公众心理分析 一.知觉概念: 知觉:是大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也就是说,在主体脑中出现了这个事物的整体映象.知觉是思维的"窗口",为思维提供感觉信息,而思维又对感觉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把知 ...查看


  • 冲突与平衡:媒体监督与司法独立
  • 2003-12-1 13:25 来源:法律教育网 [大 中 小][我要纠错] 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二.媒体与司法的应然关系 1.媒体必须介入司法 2.媒体有侵蚀司法独立的倾向 3.司法机关对媒体的防范和抵制 4.媒体与司法冲突的实质 5. ...查看


  • 现代新闻业务基础教程(中传媒版)
  • 现代新闻业务基础教程 新闻业务概论 一.新闻业务包括新闻采编写评四个部分: 二.新闻业务工作者的修养: 政治修养.知识修养.文字修养.思维修养: 三.坚持的规范: 坚持新闻报道规律:真实性.公正.平衡.全面.客观: 坚持新闻宣传和舆论导向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