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思辨性的语言表达独到的艺术见解

用思辨性的语言表达独到的艺术见解

2013-09-01 05:18:19 来源: 三秦都市报(西安 艺术家简介

王金岭,1940年生,河南新乡人。当代著名国画家,长安画坛领军代表人物。擅长写意山水、花鸟。作品有《泼墨荷花》、《华山松》等。出版有《长安土风画派王金岭中国画作选》一辑。论文有《中国画程式初探》、《石鲁用意之道》、《诗与画的变形》、《笔墨谈》、《赋彩谈》等散见于报刊。

对画家王金岭老先生的采访更像是在聆听一位智者的训教,独到的艺术见解通过思辨性语言表达之后,在某种意义上完全可以成为指导生活的箴言。8月一个闷热的傍晚,带着许多对艺术的疑惑,记者和几位同行辗转来到了王金岭老先生位于南山下的住所,亭台楼阁掩映中,主人品茶论道,对艺术进行了一番高屋建瓴的注解。

从石鲁的艺术思想中寻得生机

陕西是长安画派的故地,每每提起长安画派,前辈老师似乎都有讲不完的故事,后来者似乎也总听不够,作为在大师身边成长起来的一代画家,王金岭也有着挥抹不去的记忆。采访中他表示:“因为自小耳濡目染,我从很早就开始接触国画艺术,也一直十分推崇八大山人、齐白石、石鲁、林风眠四位大师。我算是石鲁身边成长起来的,他的艺术思想和造诣对我也产生了很深的影响。长安画派兴起是上世纪60年代,那时候,感觉到美术界整个局面是保守的。当时石鲁1966年的展览,从艺术思想上说清楚了什么叫国画。他们的创作实践,让人感觉到很现代,是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当时许多人的作品创作的成分相对较少,这样一来国画便充满了衰败的气象。正是当时那种情况下却在石鲁的作品里看到了艺术家对于艺术的理解以及对笔墨的运用。石鲁的艺术思想,让那时的我感受到了绘画世界中的一片生机,觉得国画确实是有讲究的,需要艺术家去不断探索,用更多的智慧去展现。”

笔墨到位性灵自如的作品精神

笔墨超俗、理论高深的金岭先生曾说过,“笔墨当随己意”,在看待国画的笔墨问题时,他认为笔墨就像中国人说话语境里很细微深入的东西,实际上它和中国画是在形式上平行的两条线,是一种表现中国人或东方文化的载体,更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精神。他是在50岁以后才意识到国画笔墨程式的重要性,也开始了对笔墨内在精神的探求。在他看来,笔墨是一个特定概念,像八大山人画的一只鸟在莲蓬上卧着,莲蓬上有很多莲子。莲子按

常规画法,如素描它肯定要造型非常逼真,但八大山人非常巧妙简单地画了几个圈,画的这个圈本身就叫笔墨了,它完全是一种意象表现、意象联想。

“笔墨问题我认为它不是孤立的,不是工具,是一种中国文化人运用来表达思想的手段,是一种‘比兴’的手段。所谓特定的‘笔和墨’,当然还是为构思服务,为表达服务的。”金岭先生如此说。

艺术是值得享受的“奢侈”

谈及画家的艺术追求,王金岭坦言道:“一个艺术家最首要的工作就是画好自己的画,让自己时刻处在一种艺术的陶醉状态。孔子讲,‘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你把自己的这一行搞好,你在自己的行当里守住了,或有更深的追求。李白、郑板桥、齐白石等所有人都讲‘寂寞之道’,就是要学会坐冷板凳,不能总在风头浪尖上。中国画要下死功夫潜心研究,当然我不排斥有的人追逐名利,每个人的追求不一样,我也不羡慕这些人,因为这个我做不到,我站到那些热闹的地方就难受,我一直喜欢坐冷板凳,但我并没有停止我的笔,我并不是要求所有的人都要去清苦地活一生,每个人只要觉得自己的生活适合自己就好。因为艺术本身可以理解为一种‘奢侈’的生活。这里‘奢侈’不是说要花多少钱用多贵的材料,而是享受艺术这件事本身就是奢侈的。在我的价值观里,艺术的价值本身是需要一代又一代艺术家们前赴后继地去不断探求和追寻的。”

我的人生价值就是活出人味

对于王金岭而言,绘画本身是一种艺术创作,也是一种人生体验。有人问他给子女留了些什么,他说教给他们怎么做人,怎么活出“人味”是最大的财富。

关于这两个问题,他也问过自己,其实所谓的文化,所谓人生价值就是活出人味,实实在在的、不虚伪、不损人利己,通过自己努力创造生活、创造文化、创造财富。如果一个艺术家能够理解这样的观点,那他的行为本身也是一种艺术。就像他所构建的这个庭院,充满了汉风的朴拙与厚重,高高低低的地形,决定了他在这个中间遇到各种问题怎样解决,虚与实、曲与直、简与繁、露与藏,就像绘画一样,需要思考,怎么和谐,怎么自然。结果,经过一番创作实践后,房子的设计反而成了一种无形的状态,甚至还有建筑专家慕名而来称赞不已。

王金岭笑道:“我自己坐在这样古朴自然的院落中,听着鸟鸣,望着绿叶,无拘无束,自然松弛。我觉得这样的状态,这样的感悟,才是我一直以来在生活追寻的目标,也是创作追寻的理念。”

陕西画坛需立足传统实现突破作为艺术界的前辈,王金岭对陕西画坛也提出他的看法,他说:“我没有更多的前瞻性,也没有资格来提出什么方向性的东西。因为每个人都在走自己的路。我只能说我自己,我既然前半辈子几十年都是这样过了,将来我也不会有任何改变。我一定把自己的这片净土守住。作为陕西来说,有这么多深沉、辉煌的历史以及文化名人,这地方是个厚土。‘汉唐遗风’,其它地方没有。耳濡目染时间长了,这种很深沉的东西,艺术家都可以捕捉到。虽然现在的领导对文化事业的投入有所加大,但先前由于艺术家的创作环境不好,造成了很多优秀艺术家出走的局面。现在把这个现象叫人才的边缘化。我认为陕西的文化是个资源,实际上这个资源远比经济资源要深沉得多,要融洽得多。”文/图本报记者王战荣周蓓

用思辨性的语言表达独到的艺术见解

2013-09-01 05:18:19 来源: 三秦都市报(西安 艺术家简介

王金岭,1940年生,河南新乡人。当代著名国画家,长安画坛领军代表人物。擅长写意山水、花鸟。作品有《泼墨荷花》、《华山松》等。出版有《长安土风画派王金岭中国画作选》一辑。论文有《中国画程式初探》、《石鲁用意之道》、《诗与画的变形》、《笔墨谈》、《赋彩谈》等散见于报刊。

对画家王金岭老先生的采访更像是在聆听一位智者的训教,独到的艺术见解通过思辨性语言表达之后,在某种意义上完全可以成为指导生活的箴言。8月一个闷热的傍晚,带着许多对艺术的疑惑,记者和几位同行辗转来到了王金岭老先生位于南山下的住所,亭台楼阁掩映中,主人品茶论道,对艺术进行了一番高屋建瓴的注解。

从石鲁的艺术思想中寻得生机

陕西是长安画派的故地,每每提起长安画派,前辈老师似乎都有讲不完的故事,后来者似乎也总听不够,作为在大师身边成长起来的一代画家,王金岭也有着挥抹不去的记忆。采访中他表示:“因为自小耳濡目染,我从很早就开始接触国画艺术,也一直十分推崇八大山人、齐白石、石鲁、林风眠四位大师。我算是石鲁身边成长起来的,他的艺术思想和造诣对我也产生了很深的影响。长安画派兴起是上世纪60年代,那时候,感觉到美术界整个局面是保守的。当时石鲁1966年的展览,从艺术思想上说清楚了什么叫国画。他们的创作实践,让人感觉到很现代,是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当时许多人的作品创作的成分相对较少,这样一来国画便充满了衰败的气象。正是当时那种情况下却在石鲁的作品里看到了艺术家对于艺术的理解以及对笔墨的运用。石鲁的艺术思想,让那时的我感受到了绘画世界中的一片生机,觉得国画确实是有讲究的,需要艺术家去不断探索,用更多的智慧去展现。”

笔墨到位性灵自如的作品精神

笔墨超俗、理论高深的金岭先生曾说过,“笔墨当随己意”,在看待国画的笔墨问题时,他认为笔墨就像中国人说话语境里很细微深入的东西,实际上它和中国画是在形式上平行的两条线,是一种表现中国人或东方文化的载体,更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精神。他是在50岁以后才意识到国画笔墨程式的重要性,也开始了对笔墨内在精神的探求。在他看来,笔墨是一个特定概念,像八大山人画的一只鸟在莲蓬上卧着,莲蓬上有很多莲子。莲子按

常规画法,如素描它肯定要造型非常逼真,但八大山人非常巧妙简单地画了几个圈,画的这个圈本身就叫笔墨了,它完全是一种意象表现、意象联想。

“笔墨问题我认为它不是孤立的,不是工具,是一种中国文化人运用来表达思想的手段,是一种‘比兴’的手段。所谓特定的‘笔和墨’,当然还是为构思服务,为表达服务的。”金岭先生如此说。

艺术是值得享受的“奢侈”

谈及画家的艺术追求,王金岭坦言道:“一个艺术家最首要的工作就是画好自己的画,让自己时刻处在一种艺术的陶醉状态。孔子讲,‘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你把自己的这一行搞好,你在自己的行当里守住了,或有更深的追求。李白、郑板桥、齐白石等所有人都讲‘寂寞之道’,就是要学会坐冷板凳,不能总在风头浪尖上。中国画要下死功夫潜心研究,当然我不排斥有的人追逐名利,每个人的追求不一样,我也不羡慕这些人,因为这个我做不到,我站到那些热闹的地方就难受,我一直喜欢坐冷板凳,但我并没有停止我的笔,我并不是要求所有的人都要去清苦地活一生,每个人只要觉得自己的生活适合自己就好。因为艺术本身可以理解为一种‘奢侈’的生活。这里‘奢侈’不是说要花多少钱用多贵的材料,而是享受艺术这件事本身就是奢侈的。在我的价值观里,艺术的价值本身是需要一代又一代艺术家们前赴后继地去不断探求和追寻的。”

我的人生价值就是活出人味

对于王金岭而言,绘画本身是一种艺术创作,也是一种人生体验。有人问他给子女留了些什么,他说教给他们怎么做人,怎么活出“人味”是最大的财富。

关于这两个问题,他也问过自己,其实所谓的文化,所谓人生价值就是活出人味,实实在在的、不虚伪、不损人利己,通过自己努力创造生活、创造文化、创造财富。如果一个艺术家能够理解这样的观点,那他的行为本身也是一种艺术。就像他所构建的这个庭院,充满了汉风的朴拙与厚重,高高低低的地形,决定了他在这个中间遇到各种问题怎样解决,虚与实、曲与直、简与繁、露与藏,就像绘画一样,需要思考,怎么和谐,怎么自然。结果,经过一番创作实践后,房子的设计反而成了一种无形的状态,甚至还有建筑专家慕名而来称赞不已。

王金岭笑道:“我自己坐在这样古朴自然的院落中,听着鸟鸣,望着绿叶,无拘无束,自然松弛。我觉得这样的状态,这样的感悟,才是我一直以来在生活追寻的目标,也是创作追寻的理念。”

陕西画坛需立足传统实现突破作为艺术界的前辈,王金岭对陕西画坛也提出他的看法,他说:“我没有更多的前瞻性,也没有资格来提出什么方向性的东西。因为每个人都在走自己的路。我只能说我自己,我既然前半辈子几十年都是这样过了,将来我也不会有任何改变。我一定把自己的这片净土守住。作为陕西来说,有这么多深沉、辉煌的历史以及文化名人,这地方是个厚土。‘汉唐遗风’,其它地方没有。耳濡目染时间长了,这种很深沉的东西,艺术家都可以捕捉到。虽然现在的领导对文化事业的投入有所加大,但先前由于艺术家的创作环境不好,造成了很多优秀艺术家出走的局面。现在把这个现象叫人才的边缘化。我认为陕西的文化是个资源,实际上这个资源远比经济资源要深沉得多,要融洽得多。”文/图本报记者王战荣周蓓


相关文章

  • 任蒙散文的审美境界
  • 黄叶斌 近些年来,任蒙的文化散文以其杰出的艺术成就和广泛的社会影响而引起文学批评界的密切关注和高度评价.人们把他誉为精神家园的守望者.散文领域的开拓者.文学高地的殉道者.文化布道的领军者,对任蒙创作成就的类似定位,在我看来都不会与其创作实绩 ...查看


  • 2010年高考作文冲刺:成就佳作五要素
  •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人们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以表达为其本质的写作能力是语文素质中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但写作能力的形成却是一个渐进和积累的过程.如何在紧迫的高 ...查看


  • 试论刘亮程[一个人的村庄]中的三重哲学
  • 试论刘亮程<一个人的村庄>中的三重哲学 周群锋 [内容提要] 刘亮程是兴起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散文家,1998年出版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随即蜚声文坛,他的散文质朴无华,却有饱含了中国乡间千万年的沧桑世事.西部贫瘠的 ...查看


  • 高中语文实用类文本答题技巧(精华+免费)
  • 高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 [真正的免费版,欢迎下载] 1.关键牲语句理解题. 对于这类题,同学们要既得"意"而又不忘"形",因为关键性文句的内涵既是深层次的又是丰富多义的,甚至是含蓄隐晦的.因此,应在整体 ...查看


  •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 前言 新世纪的高中语文课程面临着新的要求,要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调整课程的内容和结构:要在追求高中教育共同价值的同时,充分发挥语文课程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要使全体高中学生都获得必须具有的语文素养,同时帮助学 ...查看


  • 电影学-名词解释-死记硬背
  • 1.电影:由活动照相术结合幻灯放映发展起来的一种综合性现代艺术.发明于 19 世纪末.1895 年 12 月 28 日法国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首次对观众放映,故将这一天定为世界电影诞生日. 2.电影的本性: 1.作为大众文艺样式的艺术观 ...查看


  • 人教版必修5课标解读_语文_课标解读_人教版
  • 人教版必修5课标解读 一.构成 语文必修5由小说.古代散文.文艺学论文.自然科学论文四个单元构成. 二.要求 <课标>对阅读教学的总体目标提出了以下八个方面的要求: 1.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 ...查看


  • 2012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解读
  • 2012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解读 先看一个很有趣的小故事,说的是一只小白兔去河边钓鱼: 第一天,小白兔去河边钓鱼,什么也没钓到,回家了. 第二天,小白兔又去河边钓鱼,还是什么也没钓到,回家了. 第三天,小白兔刚到河边,一条大鱼从河里跳出来,冲着 ...查看


  • 中学语文教师面临的任务与挑战
  • 作者:杨清芝 蒲峪学刊 1997年01期 面临世纪之交的中学语文教师真正体会到任重而道远的深刻内涵.随着改革大潮的汹涌澎湃,整个人类将以新的姿态去迎接新世纪的到来.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转折点,也是人类进入新的循环圈的起讫处.为此,我们必须抓住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