椭圆知识点归纳总结和经典例题

椭圆的基本知识

1、椭圆的定义:把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

)的

点的轨迹叫做椭圆.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叫做焦距(设为2c) .

2、椭圆的标准方程:

x2y2+2=1(a>b>0) 2+2

=1(a>b>0) 2abab

焦点在坐标轴上的椭圆标准方程有两种情形,为了计算简便,可设方程为mx2+ny2=1(m>0

,n>0)不必考虑焦点位置,求出方程

3、求轨迹方程的方法: 定义法、待定系数法、相关点法、直接法

例1如图,已知一个圆的圆心为坐标原点,半径为2.从这个圆上任意一点P向x轴作垂线段PP',求线段PP'中点M的轨迹.

解:(相关点法)设点M(x, y),点P(x, y),

00

y

则x=x0, y= 0 得x0=x, y0=2y.

2

∵x02+y02=4, 得 x2+(2y)2=4,

x2

即+y=1.所以点M的轨迹是一个椭圆. 4

4、范围. x2≤a2,y2≤b2,∴|x|≤a,|y|≤b.

椭圆位于直线x=±a和y=±b围成的矩形里.

5、椭圆的对称性

椭圆是关于y轴、x轴、原点都是对称的.坐标轴是椭圆的对称轴. 原点是椭圆的对称中心.椭圆的对称中心叫做椭圆的中心.

6、顶点 只须令x=0,得y=±b,点B1(0,-b)、B2(0, b)是椭圆和y轴的两个交点;

令y=0,得x=±a,点A1(-a,0)、A2(a,0)是椭圆和x轴的两个交点.椭圆有四个顶点:A1(-a, 0)、A2(a, 0)、B1(0, -b)、B2(0, b).椭圆和它的对称轴的四个交点叫椭圆的顶点. 线段A1A2、B1B2分别叫做椭圆的长轴和短轴.。

长轴的长等于2a. 短轴的长等于2b.a叫做椭圆的 长半轴长.b叫做椭圆的短半轴长. |B1F1|=|B1F2|=|B2F1|=|B2F2|=a.

在Rt△OB2F2中,|OF2|2=|B2F2|2-|OB2|2, 即c2=a2-b2.

1. 若椭圆的连个焦点把长轴分成三等份,则椭圆的离心率为 ( B )

112

A. B. C. D. 无法确定 633

x2y2

2. 椭圆2+2=1(a>b>0)的左焦点为F1(-c,0),A(-a,0)、B(0,b)是两个顶点,

ab

b4

如果F1到直线AB的距离,则椭圆的离心率e=.

7

x2y2

3. 求经过点M(1,2)+=1有相同的离心率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126(1)当e越接近1时,c越接近a,从而b=a2-c2

越小,因此椭圆越扁;

(2)当e越接近0时,c越接近0,从而b越接近a,

因此椭圆越接近于圆;

(3)当且仅当a=b时,c=0,两焦点重合,图形变为圆,方程成为 x2+y2=a2.

.

x2y2

2. 已知P+

=1上的点,F1,F2为左右焦点,PF1⊥PF2,

4520

(1) 求S∆PF1F2;(2) 求P点坐标.

x2

2. 椭圆 +y2=1 的两个焦点为F1,F2,过F1作垂直于 x 轴的直线与椭圆相交,一个

4交点为P=(

)

椭圆典型例题

例1 已知椭圆mx2+3y2-6m=0的一个焦点为(0,2)求m的值.

分析:把椭圆的方程化为标准方程,由c=2,根据关系a=b+c可求出m的值.

2

2

2

x2y2

+=1.因为焦点在y轴上,所以2m>6,解得m>3. 解:方程变形为

62m

又c=2,所以2m-6=2,m=5适合.故m=5.

例2 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原点,且经过点P(3,0),a=3b,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分析:因椭圆的中心在原点,故其标准方程有两种情况.根据题设条件,运用待定系数法,

求出参数a和b(或a和b)的值,即可求得椭圆的标准方程.

2

2

2

x2y2

解:当焦点在x轴上时,设其方程为2+2=1(a>b>0).

ab

由椭圆过点P(3,0),知

9022

a=3b+=1b=1a=9,故椭圆的方.又,代入得,22

ab

x2

+y2=1. 程为9

y2x2

当焦点在y轴上时,设其方程为2+2=1(a>b>0).

ab

由椭圆过点P(3,0),知

90+=1.又a=3b,联立解得a2=81,b2=9,故椭圆22ab

y2x2

+=1. 的方程为

819

例3 ∆ABC的底边BC=16,AC和AB两边上中线长之和为30,求此三角形重心G的轨迹和顶点A的轨迹.

分析:(1)由已知可得GC+GB=20,再利用椭圆定义求解.

(2)由G的轨迹方程G、A坐标的关系,利用代入法求A的轨迹方程.

BC中点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解: (1)以BC所在的直线为x轴,设G点坐标为(x,y),

由GC+GB=20,知G点的轨迹是以B、C为焦点的椭圆,且除去轴上两点.因a=10,

c=8,有b=6,

x2y2

+=1(y≠0). 故其方程为

10036

x'2y'2

+=1(y'≠0). ① (2)设A(x,y),G(x',y'),则

10036

⎧'xx=,⎪x2y2⎪3

+=1(y≠0),由题意有⎨代入①,得A的轨迹方程为其轨迹是椭圆(除900324⎪y'=y

⎪3⎩

去x轴上两点).

例4 已知P点在以坐标轴为对称轴的椭圆上,点P到两焦点的距离分别为过P点作焦点所在轴的垂线,它恰好过椭圆的一个焦点,求椭圆方程.

解:设两焦点为F1、F2,且PF1=

42和,33

4525

,PF2=.从椭圆定义知33

2a=PF1+PF2=25.即a=5.

从PF2F1中,2垂直焦点所在的对称轴,所以在Rt∆PF1>PF2知PF

sin∠PF1F2=

PF2

1

=, PF21

可求出∠PF1F2=

π

6

,2c=PF1⋅cos

π

6

=

1025222

,从而b=a-c=.

3x23y23x2y2

+=1或+=1. ∴所求椭圆方程为

510105

x2y2

例5 已知椭圆方程2+2=1(a>b>0),长轴端点为A1,A2,焦点为F1,F2,P是椭

ab

圆上一点,∠A1PA2=θ,∠F1PF2=α.求:∆F1PF2的面积(用a、b、α表示).

分析:求面积要结合余弦定理及定义求角α的两邻边,从而利用S∆=

1

absinC求面积. 2

解:如图,设P(x,y),由椭圆的对称性,不妨设P(x,y),由椭圆的对称性,不妨设P在第一象限.由余弦定理知: F1F2

2

=PF1+PF2-2PFPF2cosα=4c2.① 12

22

2b2

由椭圆定义知: PF. 1⋅PF2=1+PF2=2a ②,则②-①得 PF1+cosα

故S∆F1PF2

例6 已知动圆P过定点A(-3,0),且在定圆B:(x-3)+y2=64的内部与其相内切,求动

2

α112b2

=PF1⋅PF2sinα =sinα =b2tan.

2221+cosα

圆圆心P的轨迹方程.

分析:关键是根据题意,列出点P满足的关系式.

解:如图所示,设动圆P和定圆B内切于点M.动点P到两定点,

即定点A(-3,0)和定圆圆心B(3,0)距离之和恰好等于定圆半径,

即+PB=PM+=BM=8.∴点P的轨迹是以A,B为两焦点,

x2y2

+=1. 半长轴为4,半短轴长为b=4-3=的椭圆的方程:

167

2

2

说明:本题是先根据椭圆的定义,判定轨迹是椭圆,然后根据椭圆的标准方程,求轨迹的方程.这是求轨迹方程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

x2

+y2=1 例7 已知椭圆2

(1)求过点P ⎪且被P平分的弦所在直线的方程; (2)求斜率为2的平行弦的中点轨迹方程;

⎛11⎫⎝22⎭

1)引椭圆的割线,求截得的弦的中点的轨迹方程; (3)过A(2,

(4)椭圆上有两点P、Q,O为原点,且有直线OP、OQ斜率满足kOP⋅kOQ=-

求线段PQ中点M的轨迹方程.

分析:此题中四问都跟弦中点有关,因此可考虑设弦端坐标的方法.

1, 2

解:设弦两端点分别为M(x1,y1),N(x2,y2),线段MN的中点R(x,y),则

⎧x12+2y12=2,⎪22

⎪x2+2y2=2,⎨

⎪x1+x2=2x,⎪y+y=2y,⎩12

(1)将x=

①②③④

①-②得

(x1+x2)(x1-x2)+2(y1+y2)(y1-y2)=0.

由题意知x1

≠x2,则上式两端同除以x1-x2,有

(x1+x2)2(y1+y2)y1+y2=0,

x1-x2y-y2

将③④代入得x+2y1=0.⑤

x1-x2

11y-y21,y=代入⑤,得1故所求直线方程为: 2x+4y-3=0. ⑥ =-,22x1-x22

2

22

将⑥代入椭圆方程x+2y=2得6y-6y-

11

=0,∆=36-4⨯6⨯>0符合题意,44

2x+4y-3=0为所求.

(2)将

y1-y2

(椭圆内部分) =2代入⑤得所求轨迹方程为: x+4y=0.

x1-x2

y1-y2y-1

代入⑤得所求轨迹方程为: x2+2y2-2x-2y=0.(椭圆内=

x1-x2x-2

(3)将部分)

2

x12+x22

)+(y12+y2=2, ⑦, 将③④平方并整理得 (4)由①+②得 :

2

22

x12+x2=4x2-2x1x2, ⑧, y12+y2=4y2-2y1y2, ⑨

4x2-2x1x2

+4y2-2y1y2=2, ⑩ 将⑧⑨代入⑦得:

4

()

再将y1y2=-

1⎛1⎫

x1x2代入⑩式得: 2x2-x1x2+4y2-2 -x1x2⎪=2, 即 2⎝2⎭

y2

=1. x+2

2

此即为所求轨迹方程.当然,此题除了设弦端坐标的方法,还可用其它方法解决.

22

例8 已知椭圆4x+y=1及直线y=x+m.

(1)当m为何值时,直线与椭圆有公共点?

(2)若直线被椭圆截得的弦长为

2,求直线的方程. 5

2

解:(1)把直线方程y=x+m代入椭圆方程4x2+y2=1得 4x2+(x+m)=1, 即5x+2mx+m-1=0.∆=(2m)-4⨯5⨯m2-1=-16m2+20≥0,解得

2

2

2

()

-

. ≤m≤

22

2mm2-1(2)设直线与椭圆的两个交点的横坐标为x1,由(1)得x1+x2=-,x1x2=. x2,

55

m2-12⎛2m⎫

=根据弦长公式得 :+1⋅ -.解得m=0.方程为⎪-4⨯55⎝5⎭

2

2

y=x.

说明:处理有关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问题及有关弦长问题,采用的方法与处理直线和圆的有所区别.

这里解决直线与椭圆的交点问题,一般考虑判别式∆;解决弦长问题,一般应用弦长公式.

用弦长公式,若能合理运用韦达定理(即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大大简化运算过程.

x2y2

+=1的焦点为焦点,过直线l:x-y+9=0上一点M作椭圆,要使所例9 以椭圆

123

作椭圆的长轴最短,点M应在何处?并求出此时的椭圆方程.

分析:椭圆的焦点容易求出,按照椭圆的定义,本题实际上就是要在已知直线上找一点,使该点到直线同侧的两已知点(即两焦点)的距离之和最小,只须利用对称就可解决.

x2y2

+=1的焦点为F1(-3,解:如图所示,椭圆0),F2(3,0). 123

点F1关于直线l:x-y+9=0的对称点F的坐标为(-9,6),直线FF2的方程为

x+2y-3=0.

解方程组⎨

⎧x+2y-3=0

得交点M的坐标为(-5,4).此时MF1+MF2最小.

⎩x-y+9=0

c=3, 所求椭圆的长轴:2a=MF1+MF2=FF2=65,∴a=3,又

x2y2

+=1. ∴b=a-c=3-3=36.因此,所求椭圆的方程为

4536

2

2

2

()

2

2

x2y2

+=-1表示椭圆,求k的取值范围. 例10 已知方程

k-53-k⎧k-5

解:由⎨3-k

⎪k-5≠3-k,⎩

∴满足条件的k的取值范围是3

说明:本题易出现如下错解:由⎨

⎧k-5

得3

3-k

出错的原因是没有注意椭圆的标准方程中a>b>0这个条件,当a=b时,并不表示

椭圆.

22

例11 已知xsinα-ycosα=1(0≤α≤π)表示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求α的取值范

围.

分析:依据已知条件确定α的三角函数的大小关系.再根据三角函数的单调性,求出α的取值范围.

11x2y2

>>0. +=1.因为焦点在y轴上,所以-解:方程可化为

cosαsinαsinαcosα

因此sinα>0且tanα

π3

,π). 24

11

>0,->0,这是容易忽视的地方. sinαcosα1122

(2)由焦点在y轴上,知a=-,b=. (3)求α的取值范围时,应注意题目

cosαsinα

中的条件0≤α

说明:(1)由椭圆的标准方程知

例12 求中心在原点,对称轴为坐标轴,且经过A(3,-2)和B(-2,1)两点的椭圆方程

分析:由题设条件焦点在哪个轴上不明确,椭圆标准方程有两种情形,为了计算简便起见,

可设其方程为mx2+ny2=1(m>0,n>0),且不必去考虑焦点在哪个坐标轴上,直接可求出方程.

解:设所求椭圆方程为mx2+ny2=1(m>0,n>0).由A(3,-2)和B(-2,1)两点在椭圆上可得

22

⎧11⎪m⋅(3)+n⋅(-2)=1,⎧3m+4n=1,

即⎨所以m=,n=.故所求的椭圆方程为⎨22155⎪⎩12m+n=1,⎩m⋅(-23)+n⋅1=1,

x2y2

+=1. 155

例13 已知长轴为12,短轴长为6,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过它对的左焦点F1作倾斜解为的直线交椭圆于A,B两点,求弦AB的长.

分析:可以利用弦长公式AB=+kx1-x2=

2

π3

(1+k2)[(x1+x2)2-4x1x2]求得,

也可以利用椭圆定义及余弦定理,还可以利用焦点半径来求. 解:(法1)利用直线与椭圆相交的弦长公式求解.

b=3,AB=+k2x1-x2=(1+k2)[(x1+x2)2-4x1x2].因为a=6,所以c=33.因

为焦点在x轴上,

x2y2

+=1,左焦点F(-3,0),从而直线方程为y=3x+9. 所以椭圆方程为

369

由直线方程与椭圆方程联立得:13x+3x+36⨯8=0.设x1,x2为方程两根,所以

2

x1+x2=-

7213

x1x2=

36⨯813

k=, 从而

AB=+k2x1-x2=(1+k2)[(x1+x2)2-4x1x2]=

48. 13

(法2)利用椭圆的定义及余弦定理求解.

x2y2

+=1,设AF由题意可知椭圆方程为1=m,BF1=n,则AF2=12-m,369

BF2=12-n.

∆AF1F2

中,

AF2=AF1+F1F2-2AF1F1F2c

222

π

3

s,

1

(12-m)2=m2+36⋅3-2⋅m⋅63⋅;

2

所以m=

4866

AB=m+n=n=.同理在∆BF中,用余弦定理得,所以. F12

134+4-3

(法3)利用焦半径求解.

先根据直线与椭圆联立的方程13x+3x+36⨯8=0求出方程的两根x1,x2,它们分别是A,B的横坐标.

再根据焦半径AF1=a+ex1,BF1=a+ex2,从而求出=AF1+BF1.

2

x2y2

+=1上的点M到焦点F1的距离为2,N为MF1的中点,例14 椭圆则ONO为259

坐标原点)的值为A.4 B.2 C.8 D.

3

2

说明:(1)椭圆定义:平面内与两定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

(2)椭圆上的点必定适合椭圆的这一定义,即MF1+MF2=2a,利用这个等式可以解决椭圆上的点与焦点的有关距离.

x2y2

=1,试确定m的取值范围,使得对于直线l:y=4x+m,椭例15 已知椭圆C+43

圆C上有不同的两点关于该直线对称.

分析:若设椭圆上A,B两点关于直线l对称,则已知条件等价于:(1)直线AB⊥l;(2)弦AB的中点M在l上.

利用上述条件建立m的不等式即可求得m的取值范围.

解:(法1)设椭圆上A(x1,y1),直线AB与l交于M(x0,y0)B(x2,y2)两点关于直线l对称,

点.

y=-x+n,1⎪⎪4∵l的斜率kl=4,∴设直线AB的方程为y=-x+n.由方程组消去y得 ⎨224xy⎪+=1,⎪3⎩4⎧1

13x2-8nx+16n2-48=0 ①。∴x1+x2=8nx+x24n=.于是x0=1,13213

112ny0=-x0+n=, 413

4n12n4n,).∵点M在直线y=4x+m上,∴n=4⨯+m.解得即点M的坐标为(131313

13n=-m. ② 4

将式②代入式①得13x+26mx+169m-48=0 ③

22∵A,B是椭圆上的两点,∴∆=(26m)-4⨯13(169m-48)>0.解得22

-22

13413m,∴x0=(-m)=-m, 4134

113113y0=-x0-m=-⨯(-m)-m=-3m,即M点坐标为(-m,-3m). 4444(法2)同解法1得出n=-

(-m)2(-3m)2

+

-22.

(法3)设A(x1,y1),B(x2,y2)是椭圆上关于l对称的两点,直线AB与l的交点M的坐标为(x0,y0).

xyxy∵A,B在椭圆上,∴1+1=1,2+2=1.两式相减得43432222

3(x1+x2)(x1-x2)+4(y1+y2)(y1-y2)=0,

即3⋅2x0(x1-x2)+4⋅2y0(y1-y2)=0.∴3xy1-y2=-0(x1≠x2). x1-x24y0

又∵直线AB⊥l,∴kAB⋅kl=-1,∴-3x0⋅4=-1,即y0=3x0 ①。 4y0

又M点在直线l上,∴y0=4x0+m ②。由①,②得M点的坐标为(-m,-3m).以下同解法2.

说明:涉及椭圆上两点A,B关于直线l恒对称,求有关参数的取值范围问题,可以采用列参数满足的不等式:

(1)利用直线AB与椭圆恒有两个交点,通过直线方程与椭圆方程组成的方程组,消元后得到的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0,建立参数方程.

xy(2)利用弦AB的中点M(x0,y0)在椭圆内部,满足0+0

建立参数不等式.

例17 在面积为1的∆PMN中,tanM=221,tanN=-2,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求出以M、2

N为焦点且过P点的椭圆方程.

4x2y2

+=1 ∴所求椭圆方程为153

x2y2

+=1所截得的线段的中点,求直线l的方程. 例18 已知P(4,2)是直线l被椭圆369

分析:本题考查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问题.通常将直线方程与椭圆方程联立消去y(或x),

得到关于x(或y)的一元二次方程,再由根与系数的关系,直接求出x1+x2,x1x2(或y1+y2,y1y2)的值代入计算即得.

并不需要求出直线与椭圆的交点坐标,这种“设而不求”的方法,在解析几何中是经常采用的.

解:方法一:设所求直线方程为y-2=k(x-4).代入椭圆方程,整理得

(4k2+1)x2-8k(4k-2)x+4(4k-2)2-36=0 ①

设直线与椭圆的交点为A(x1,y1),B(x2,y2),则x1、x2是①的两根,∴x1+x2=8k(4k-2) 24k+1

1x1+x24k(4k-2)k=-=,.∴所求直线方程为224k2+1∵P(4,2)为AB中点,∴4=

x+2y-8=0.

方法二:设直线与椭圆交点A(x1,y1),B(x2,y2).∵P(4,2)为AB中点,∴x1+x2=8,y1+y2=4.

又∵A,B在椭圆上,∴x1+4y1=36,x2+4y2=36两式相减得2222

(x1-x2)+4(y1-y2)=0,

即(x1+x2)(x1-x2)+4(y1+y2)(y1-y2)=0.∴

为x+2y-8=0. 2222y1-y2-(x1+x2)1∴直线方程==-.x1-x24(y1+y2)2

方法三:设所求直线与椭圆的一个交点为A(x,y),另一个交点B(8-x,4-y).

∵A、B在椭圆上,∴x2+4y2=36 ①。 (8-x)2+4(4-y)2=36 ② 从而A,B在方程①-②的图形x+2y-8=0上,而过A、B的直线只有一条,∴直线方程为x+2y-8=0.

说明: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是重点考查的解析几何问题,“设而不求”的方法是处理此类问题的有效方法. 若已知焦点是(3,0)、(-3,0)的椭圆截直线x+2y-8=0所得弦中点的横坐标是4,则如何求椭圆方程?

椭圆的基本知识

1、椭圆的定义:把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

)的

点的轨迹叫做椭圆.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叫做焦距(设为2c) .

2、椭圆的标准方程:

x2y2+2=1(a>b>0) 2+2

=1(a>b>0) 2abab

焦点在坐标轴上的椭圆标准方程有两种情形,为了计算简便,可设方程为mx2+ny2=1(m>0

,n>0)不必考虑焦点位置,求出方程

3、求轨迹方程的方法: 定义法、待定系数法、相关点法、直接法

例1如图,已知一个圆的圆心为坐标原点,半径为2.从这个圆上任意一点P向x轴作垂线段PP',求线段PP'中点M的轨迹.

解:(相关点法)设点M(x, y),点P(x, y),

00

y

则x=x0, y= 0 得x0=x, y0=2y.

2

∵x02+y02=4, 得 x2+(2y)2=4,

x2

即+y=1.所以点M的轨迹是一个椭圆. 4

4、范围. x2≤a2,y2≤b2,∴|x|≤a,|y|≤b.

椭圆位于直线x=±a和y=±b围成的矩形里.

5、椭圆的对称性

椭圆是关于y轴、x轴、原点都是对称的.坐标轴是椭圆的对称轴. 原点是椭圆的对称中心.椭圆的对称中心叫做椭圆的中心.

6、顶点 只须令x=0,得y=±b,点B1(0,-b)、B2(0, b)是椭圆和y轴的两个交点;

令y=0,得x=±a,点A1(-a,0)、A2(a,0)是椭圆和x轴的两个交点.椭圆有四个顶点:A1(-a, 0)、A2(a, 0)、B1(0, -b)、B2(0, b).椭圆和它的对称轴的四个交点叫椭圆的顶点. 线段A1A2、B1B2分别叫做椭圆的长轴和短轴.。

长轴的长等于2a. 短轴的长等于2b.a叫做椭圆的 长半轴长.b叫做椭圆的短半轴长. |B1F1|=|B1F2|=|B2F1|=|B2F2|=a.

在Rt△OB2F2中,|OF2|2=|B2F2|2-|OB2|2, 即c2=a2-b2.

1. 若椭圆的连个焦点把长轴分成三等份,则椭圆的离心率为 ( B )

112

A. B. C. D. 无法确定 633

x2y2

2. 椭圆2+2=1(a>b>0)的左焦点为F1(-c,0),A(-a,0)、B(0,b)是两个顶点,

ab

b4

如果F1到直线AB的距离,则椭圆的离心率e=.

7

x2y2

3. 求经过点M(1,2)+=1有相同的离心率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126(1)当e越接近1时,c越接近a,从而b=a2-c2

越小,因此椭圆越扁;

(2)当e越接近0时,c越接近0,从而b越接近a,

因此椭圆越接近于圆;

(3)当且仅当a=b时,c=0,两焦点重合,图形变为圆,方程成为 x2+y2=a2.

.

x2y2

2. 已知P+

=1上的点,F1,F2为左右焦点,PF1⊥PF2,

4520

(1) 求S∆PF1F2;(2) 求P点坐标.

x2

2. 椭圆 +y2=1 的两个焦点为F1,F2,过F1作垂直于 x 轴的直线与椭圆相交,一个

4交点为P=(

)

椭圆典型例题

例1 已知椭圆mx2+3y2-6m=0的一个焦点为(0,2)求m的值.

分析:把椭圆的方程化为标准方程,由c=2,根据关系a=b+c可求出m的值.

2

2

2

x2y2

+=1.因为焦点在y轴上,所以2m>6,解得m>3. 解:方程变形为

62m

又c=2,所以2m-6=2,m=5适合.故m=5.

例2 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原点,且经过点P(3,0),a=3b,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分析:因椭圆的中心在原点,故其标准方程有两种情况.根据题设条件,运用待定系数法,

求出参数a和b(或a和b)的值,即可求得椭圆的标准方程.

2

2

2

x2y2

解:当焦点在x轴上时,设其方程为2+2=1(a>b>0).

ab

由椭圆过点P(3,0),知

9022

a=3b+=1b=1a=9,故椭圆的方.又,代入得,22

ab

x2

+y2=1. 程为9

y2x2

当焦点在y轴上时,设其方程为2+2=1(a>b>0).

ab

由椭圆过点P(3,0),知

90+=1.又a=3b,联立解得a2=81,b2=9,故椭圆22ab

y2x2

+=1. 的方程为

819

例3 ∆ABC的底边BC=16,AC和AB两边上中线长之和为30,求此三角形重心G的轨迹和顶点A的轨迹.

分析:(1)由已知可得GC+GB=20,再利用椭圆定义求解.

(2)由G的轨迹方程G、A坐标的关系,利用代入法求A的轨迹方程.

BC中点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解: (1)以BC所在的直线为x轴,设G点坐标为(x,y),

由GC+GB=20,知G点的轨迹是以B、C为焦点的椭圆,且除去轴上两点.因a=10,

c=8,有b=6,

x2y2

+=1(y≠0). 故其方程为

10036

x'2y'2

+=1(y'≠0). ① (2)设A(x,y),G(x',y'),则

10036

⎧'xx=,⎪x2y2⎪3

+=1(y≠0),由题意有⎨代入①,得A的轨迹方程为其轨迹是椭圆(除900324⎪y'=y

⎪3⎩

去x轴上两点).

例4 已知P点在以坐标轴为对称轴的椭圆上,点P到两焦点的距离分别为过P点作焦点所在轴的垂线,它恰好过椭圆的一个焦点,求椭圆方程.

解:设两焦点为F1、F2,且PF1=

42和,33

4525

,PF2=.从椭圆定义知33

2a=PF1+PF2=25.即a=5.

从PF2F1中,2垂直焦点所在的对称轴,所以在Rt∆PF1>PF2知PF

sin∠PF1F2=

PF2

1

=, PF21

可求出∠PF1F2=

π

6

,2c=PF1⋅cos

π

6

=

1025222

,从而b=a-c=.

3x23y23x2y2

+=1或+=1. ∴所求椭圆方程为

510105

x2y2

例5 已知椭圆方程2+2=1(a>b>0),长轴端点为A1,A2,焦点为F1,F2,P是椭

ab

圆上一点,∠A1PA2=θ,∠F1PF2=α.求:∆F1PF2的面积(用a、b、α表示).

分析:求面积要结合余弦定理及定义求角α的两邻边,从而利用S∆=

1

absinC求面积. 2

解:如图,设P(x,y),由椭圆的对称性,不妨设P(x,y),由椭圆的对称性,不妨设P在第一象限.由余弦定理知: F1F2

2

=PF1+PF2-2PFPF2cosα=4c2.① 12

22

2b2

由椭圆定义知: PF. 1⋅PF2=1+PF2=2a ②,则②-①得 PF1+cosα

故S∆F1PF2

例6 已知动圆P过定点A(-3,0),且在定圆B:(x-3)+y2=64的内部与其相内切,求动

2

α112b2

=PF1⋅PF2sinα =sinα =b2tan.

2221+cosα

圆圆心P的轨迹方程.

分析:关键是根据题意,列出点P满足的关系式.

解:如图所示,设动圆P和定圆B内切于点M.动点P到两定点,

即定点A(-3,0)和定圆圆心B(3,0)距离之和恰好等于定圆半径,

即+PB=PM+=BM=8.∴点P的轨迹是以A,B为两焦点,

x2y2

+=1. 半长轴为4,半短轴长为b=4-3=的椭圆的方程:

167

2

2

说明:本题是先根据椭圆的定义,判定轨迹是椭圆,然后根据椭圆的标准方程,求轨迹的方程.这是求轨迹方程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

x2

+y2=1 例7 已知椭圆2

(1)求过点P ⎪且被P平分的弦所在直线的方程; (2)求斜率为2的平行弦的中点轨迹方程;

⎛11⎫⎝22⎭

1)引椭圆的割线,求截得的弦的中点的轨迹方程; (3)过A(2,

(4)椭圆上有两点P、Q,O为原点,且有直线OP、OQ斜率满足kOP⋅kOQ=-

求线段PQ中点M的轨迹方程.

分析:此题中四问都跟弦中点有关,因此可考虑设弦端坐标的方法.

1, 2

解:设弦两端点分别为M(x1,y1),N(x2,y2),线段MN的中点R(x,y),则

⎧x12+2y12=2,⎪22

⎪x2+2y2=2,⎨

⎪x1+x2=2x,⎪y+y=2y,⎩12

(1)将x=

①②③④

①-②得

(x1+x2)(x1-x2)+2(y1+y2)(y1-y2)=0.

由题意知x1

≠x2,则上式两端同除以x1-x2,有

(x1+x2)2(y1+y2)y1+y2=0,

x1-x2y-y2

将③④代入得x+2y1=0.⑤

x1-x2

11y-y21,y=代入⑤,得1故所求直线方程为: 2x+4y-3=0. ⑥ =-,22x1-x22

2

22

将⑥代入椭圆方程x+2y=2得6y-6y-

11

=0,∆=36-4⨯6⨯>0符合题意,44

2x+4y-3=0为所求.

(2)将

y1-y2

(椭圆内部分) =2代入⑤得所求轨迹方程为: x+4y=0.

x1-x2

y1-y2y-1

代入⑤得所求轨迹方程为: x2+2y2-2x-2y=0.(椭圆内=

x1-x2x-2

(3)将部分)

2

x12+x22

)+(y12+y2=2, ⑦, 将③④平方并整理得 (4)由①+②得 :

2

22

x12+x2=4x2-2x1x2, ⑧, y12+y2=4y2-2y1y2, ⑨

4x2-2x1x2

+4y2-2y1y2=2, ⑩ 将⑧⑨代入⑦得:

4

()

再将y1y2=-

1⎛1⎫

x1x2代入⑩式得: 2x2-x1x2+4y2-2 -x1x2⎪=2, 即 2⎝2⎭

y2

=1. x+2

2

此即为所求轨迹方程.当然,此题除了设弦端坐标的方法,还可用其它方法解决.

22

例8 已知椭圆4x+y=1及直线y=x+m.

(1)当m为何值时,直线与椭圆有公共点?

(2)若直线被椭圆截得的弦长为

2,求直线的方程. 5

2

解:(1)把直线方程y=x+m代入椭圆方程4x2+y2=1得 4x2+(x+m)=1, 即5x+2mx+m-1=0.∆=(2m)-4⨯5⨯m2-1=-16m2+20≥0,解得

2

2

2

()

-

. ≤m≤

22

2mm2-1(2)设直线与椭圆的两个交点的横坐标为x1,由(1)得x1+x2=-,x1x2=. x2,

55

m2-12⎛2m⎫

=根据弦长公式得 :+1⋅ -.解得m=0.方程为⎪-4⨯55⎝5⎭

2

2

y=x.

说明:处理有关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问题及有关弦长问题,采用的方法与处理直线和圆的有所区别.

这里解决直线与椭圆的交点问题,一般考虑判别式∆;解决弦长问题,一般应用弦长公式.

用弦长公式,若能合理运用韦达定理(即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大大简化运算过程.

x2y2

+=1的焦点为焦点,过直线l:x-y+9=0上一点M作椭圆,要使所例9 以椭圆

123

作椭圆的长轴最短,点M应在何处?并求出此时的椭圆方程.

分析:椭圆的焦点容易求出,按照椭圆的定义,本题实际上就是要在已知直线上找一点,使该点到直线同侧的两已知点(即两焦点)的距离之和最小,只须利用对称就可解决.

x2y2

+=1的焦点为F1(-3,解:如图所示,椭圆0),F2(3,0). 123

点F1关于直线l:x-y+9=0的对称点F的坐标为(-9,6),直线FF2的方程为

x+2y-3=0.

解方程组⎨

⎧x+2y-3=0

得交点M的坐标为(-5,4).此时MF1+MF2最小.

⎩x-y+9=0

c=3, 所求椭圆的长轴:2a=MF1+MF2=FF2=65,∴a=3,又

x2y2

+=1. ∴b=a-c=3-3=36.因此,所求椭圆的方程为

4536

2

2

2

()

2

2

x2y2

+=-1表示椭圆,求k的取值范围. 例10 已知方程

k-53-k⎧k-5

解:由⎨3-k

⎪k-5≠3-k,⎩

∴满足条件的k的取值范围是3

说明:本题易出现如下错解:由⎨

⎧k-5

得3

3-k

出错的原因是没有注意椭圆的标准方程中a>b>0这个条件,当a=b时,并不表示

椭圆.

22

例11 已知xsinα-ycosα=1(0≤α≤π)表示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求α的取值范

围.

分析:依据已知条件确定α的三角函数的大小关系.再根据三角函数的单调性,求出α的取值范围.

11x2y2

>>0. +=1.因为焦点在y轴上,所以-解:方程可化为

cosαsinαsinαcosα

因此sinα>0且tanα

π3

,π). 24

11

>0,->0,这是容易忽视的地方. sinαcosα1122

(2)由焦点在y轴上,知a=-,b=. (3)求α的取值范围时,应注意题目

cosαsinα

中的条件0≤α

说明:(1)由椭圆的标准方程知

例12 求中心在原点,对称轴为坐标轴,且经过A(3,-2)和B(-2,1)两点的椭圆方程

分析:由题设条件焦点在哪个轴上不明确,椭圆标准方程有两种情形,为了计算简便起见,

可设其方程为mx2+ny2=1(m>0,n>0),且不必去考虑焦点在哪个坐标轴上,直接可求出方程.

解:设所求椭圆方程为mx2+ny2=1(m>0,n>0).由A(3,-2)和B(-2,1)两点在椭圆上可得

22

⎧11⎪m⋅(3)+n⋅(-2)=1,⎧3m+4n=1,

即⎨所以m=,n=.故所求的椭圆方程为⎨22155⎪⎩12m+n=1,⎩m⋅(-23)+n⋅1=1,

x2y2

+=1. 155

例13 已知长轴为12,短轴长为6,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过它对的左焦点F1作倾斜解为的直线交椭圆于A,B两点,求弦AB的长.

分析:可以利用弦长公式AB=+kx1-x2=

2

π3

(1+k2)[(x1+x2)2-4x1x2]求得,

也可以利用椭圆定义及余弦定理,还可以利用焦点半径来求. 解:(法1)利用直线与椭圆相交的弦长公式求解.

b=3,AB=+k2x1-x2=(1+k2)[(x1+x2)2-4x1x2].因为a=6,所以c=33.因

为焦点在x轴上,

x2y2

+=1,左焦点F(-3,0),从而直线方程为y=3x+9. 所以椭圆方程为

369

由直线方程与椭圆方程联立得:13x+3x+36⨯8=0.设x1,x2为方程两根,所以

2

x1+x2=-

7213

x1x2=

36⨯813

k=, 从而

AB=+k2x1-x2=(1+k2)[(x1+x2)2-4x1x2]=

48. 13

(法2)利用椭圆的定义及余弦定理求解.

x2y2

+=1,设AF由题意可知椭圆方程为1=m,BF1=n,则AF2=12-m,369

BF2=12-n.

∆AF1F2

中,

AF2=AF1+F1F2-2AF1F1F2c

222

π

3

s,

1

(12-m)2=m2+36⋅3-2⋅m⋅63⋅;

2

所以m=

4866

AB=m+n=n=.同理在∆BF中,用余弦定理得,所以. F12

134+4-3

(法3)利用焦半径求解.

先根据直线与椭圆联立的方程13x+3x+36⨯8=0求出方程的两根x1,x2,它们分别是A,B的横坐标.

再根据焦半径AF1=a+ex1,BF1=a+ex2,从而求出=AF1+BF1.

2

x2y2

+=1上的点M到焦点F1的距离为2,N为MF1的中点,例14 椭圆则ONO为259

坐标原点)的值为A.4 B.2 C.8 D.

3

2

说明:(1)椭圆定义:平面内与两定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

(2)椭圆上的点必定适合椭圆的这一定义,即MF1+MF2=2a,利用这个等式可以解决椭圆上的点与焦点的有关距离.

x2y2

=1,试确定m的取值范围,使得对于直线l:y=4x+m,椭例15 已知椭圆C+43

圆C上有不同的两点关于该直线对称.

分析:若设椭圆上A,B两点关于直线l对称,则已知条件等价于:(1)直线AB⊥l;(2)弦AB的中点M在l上.

利用上述条件建立m的不等式即可求得m的取值范围.

解:(法1)设椭圆上A(x1,y1),直线AB与l交于M(x0,y0)B(x2,y2)两点关于直线l对称,

点.

y=-x+n,1⎪⎪4∵l的斜率kl=4,∴设直线AB的方程为y=-x+n.由方程组消去y得 ⎨224xy⎪+=1,⎪3⎩4⎧1

13x2-8nx+16n2-48=0 ①。∴x1+x2=8nx+x24n=.于是x0=1,13213

112ny0=-x0+n=, 413

4n12n4n,).∵点M在直线y=4x+m上,∴n=4⨯+m.解得即点M的坐标为(131313

13n=-m. ② 4

将式②代入式①得13x+26mx+169m-48=0 ③

22∵A,B是椭圆上的两点,∴∆=(26m)-4⨯13(169m-48)>0.解得22

-22

13413m,∴x0=(-m)=-m, 4134

113113y0=-x0-m=-⨯(-m)-m=-3m,即M点坐标为(-m,-3m). 4444(法2)同解法1得出n=-

(-m)2(-3m)2

+

-22.

(法3)设A(x1,y1),B(x2,y2)是椭圆上关于l对称的两点,直线AB与l的交点M的坐标为(x0,y0).

xyxy∵A,B在椭圆上,∴1+1=1,2+2=1.两式相减得43432222

3(x1+x2)(x1-x2)+4(y1+y2)(y1-y2)=0,

即3⋅2x0(x1-x2)+4⋅2y0(y1-y2)=0.∴3xy1-y2=-0(x1≠x2). x1-x24y0

又∵直线AB⊥l,∴kAB⋅kl=-1,∴-3x0⋅4=-1,即y0=3x0 ①。 4y0

又M点在直线l上,∴y0=4x0+m ②。由①,②得M点的坐标为(-m,-3m).以下同解法2.

说明:涉及椭圆上两点A,B关于直线l恒对称,求有关参数的取值范围问题,可以采用列参数满足的不等式:

(1)利用直线AB与椭圆恒有两个交点,通过直线方程与椭圆方程组成的方程组,消元后得到的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0,建立参数方程.

xy(2)利用弦AB的中点M(x0,y0)在椭圆内部,满足0+0

建立参数不等式.

例17 在面积为1的∆PMN中,tanM=221,tanN=-2,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求出以M、2

N为焦点且过P点的椭圆方程.

4x2y2

+=1 ∴所求椭圆方程为153

x2y2

+=1所截得的线段的中点,求直线l的方程. 例18 已知P(4,2)是直线l被椭圆369

分析:本题考查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问题.通常将直线方程与椭圆方程联立消去y(或x),

得到关于x(或y)的一元二次方程,再由根与系数的关系,直接求出x1+x2,x1x2(或y1+y2,y1y2)的值代入计算即得.

并不需要求出直线与椭圆的交点坐标,这种“设而不求”的方法,在解析几何中是经常采用的.

解:方法一:设所求直线方程为y-2=k(x-4).代入椭圆方程,整理得

(4k2+1)x2-8k(4k-2)x+4(4k-2)2-36=0 ①

设直线与椭圆的交点为A(x1,y1),B(x2,y2),则x1、x2是①的两根,∴x1+x2=8k(4k-2) 24k+1

1x1+x24k(4k-2)k=-=,.∴所求直线方程为224k2+1∵P(4,2)为AB中点,∴4=

x+2y-8=0.

方法二:设直线与椭圆交点A(x1,y1),B(x2,y2).∵P(4,2)为AB中点,∴x1+x2=8,y1+y2=4.

又∵A,B在椭圆上,∴x1+4y1=36,x2+4y2=36两式相减得2222

(x1-x2)+4(y1-y2)=0,

即(x1+x2)(x1-x2)+4(y1+y2)(y1-y2)=0.∴

为x+2y-8=0. 2222y1-y2-(x1+x2)1∴直线方程==-.x1-x24(y1+y2)2

方法三:设所求直线与椭圆的一个交点为A(x,y),另一个交点B(8-x,4-y).

∵A、B在椭圆上,∴x2+4y2=36 ①。 (8-x)2+4(4-y)2=36 ② 从而A,B在方程①-②的图形x+2y-8=0上,而过A、B的直线只有一条,∴直线方程为x+2y-8=0.

说明: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是重点考查的解析几何问题,“设而不求”的方法是处理此类问题的有效方法. 若已知焦点是(3,0)、(-3,0)的椭圆截直线x+2y-8=0所得弦中点的横坐标是4,则如何求椭圆方程?


相关文章

  •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第1课时)
  • 自己收藏的 觉得很有用 故上传到百度 与大家一起分享!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第1课时) 吉林省松原市第二高级中学 刘东风 邮编 138000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A版数学选修2-1 ...查看


  • 教学中如何突破重点难点
  • 教学中如何突破重点.难点 摘要:本文通过几个案例,旨在对在教学中突破重点,突出难点,以及如何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根据自己的思考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所谓教学重点,就是"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和有突出作用 ...查看


  •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的教学反思
  •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的教学反思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继学生学习了直线和圆的方程,对曲线的方程的概念有了一定了解,对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用坐标法研究曲线.椭圆的学习可以为后面研究双曲线.抛物线提供基本模式和 ...查看


  • 第一讲 椭圆和双曲线
  • 第一讲 椭圆和双曲线 [知识要点归纳] 一.椭圆和双曲线的基础知识总结 [经典例题] 例1:解下列椭圆问题 (1)如果方程x 2+ky 2=2表示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那么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 (2)已知F 1.F 2 x 2y 2 是椭圆 ...查看


  • 高中数学教案--双曲线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 1
  • <双曲线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说课教案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一. 教材分析与处理 1.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学生初步认识圆锥曲线是从椭圆开始的,双曲线的学习是对其研究内容的进一步深化和提高.如果双曲线研究的透彻.清楚,那么抛物线的 ...查看


  • 椭圆第二定义教学设计
  • 椭圆第二定义教学设计 养正中学 刘华湘 背景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完了椭圆定义及其标准方程.椭圆简单几何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椭圆性质(离心率)在应用上的进一步认识:着重引出椭圆的第二定义.焦半径公式和准线方程,掌握椭圆定义的应用.教学 ...查看


  • 万有引力说课稿
  • §6.1 行星的运动说课稿 设计思路 本节教学既是前面<运动的描述>和<曲线运动>内容的进一步的延伸和拓展,又是为了学习万有引力定律做铺垫.在物理1的第一章<运动的描述>部分,学生已学习了参考系.运动轨迹 ...查看


  • 高中数学教案--双曲线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
  • <双曲线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说课教案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大家好!很高兴能在这里和大家进行交流. 我说课的题目是<双曲线的定义及其标准 方程>,内容选自于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实验教材>高二下册第九章第二单 ...查看


  • 教案: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案) 李德双 一教学目标 ①理解椭圆的定义. ②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在化简椭圆方程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二.重.难点分析 1.重点:理解椭圆的定义.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理解坐标法的基本思想. 2.难点:椭圆标准方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