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理论

关注人与人的态度、情感交流是罗杰斯在心理咨询中的核心立场,也是他教育理论的核心。在提出以上教学方法的同时,罗杰斯指出,“我们知道,促进这种学习,关键不在于教师的教学技能,不在于他的课程计划,不在于他的视听设备,不在于他采用的程序教学,不在于他的讲授和演示,不在于图书的丰富,虽然其中某一方面可能在某一时刻可以被用来作为教学的重要资源,但是它们不是促进教学的关键所在。促进意义学习的关键乃是教师和学生个人关系的某些态度品质。”在罗杰斯看来,教育过程是具有生活意义的师生共同的成长历程,是师生共同走向机能充分发挥的过程。在学习者中心的教育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学习促进者与学习主体的关系,相互理解、真诚、信赖的人与人的关系是其应然状态。在这种新型师生关系建构的过程中,教师的态度处于决定地位;真实、信任、移情理解是促进型教师态度的核心要素。

一、真实、真诚

“人是其所真是”、“成为一个人”、“成为真实的自己”是罗杰斯理想的人生。对教师而言,真实意味着他(她)在师生关系中是一个真实的、完整的个人,而不是“老师”(角色);在与学生交往中,她不只是一个理性的教练、指导者,她的全部情感(不管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在这一过程中都能够被自己感知、承认并自由表达。她可以喜欢也可以不喜欢学生的行为、功课、以及其他,并且真诚地以适当的方式表达给学生。这表明教师对自己有足够的安全感和自信,同时对学生也有充分的信任,这种心理环境可以给学生以充分的安全感,从而成为真实的自我。

二、珍视,接受,信任

这种态度意味着老师对学生发自内心的、无条件的、不要理由的珍爱和关怀,这种珍爱和关怀不带占有的色彩,不是出于某种自私的功利目的,而是把学生视为独立的个人,承认学生感情与经验的合理性。教师既能接受学生成功时的喜悦,也能接受学生在面对新问题时的彷徨和害怕;她既能接受孩子的自律自觉,也能接受孩子偶尔的分心、叛逆;她能接受学生那些有益于学习和成长的感受,也能倾听并接受他们有不利于学习和成长的感受。总之,在这种态度指引下,教师不带成见地面对学生,关注学生的内心,从他而发现他固有的意义。

三、移情的理解

这种态度意味着教师按学生的真实个性接受他,能够依据学生自身的情感逻辑来理解他。移情的理解表示师生关系的深刻性,教师不是表面地对学生赞许(并不努力进入学生的内心),而是对学生的内心有真切而全面的体会、理解,能够做到用学生的眼睛看世界和他(她)自己。教师有能力真正理解学生的感情,对学生的言行从来不怀疑,能够准确地感受学生的倾向和态度,并以合适的方式告诉学生他有充分的能力与意愿分担学生的感情。罗杰斯指出,这三种态度的核心系于一个信念,也就是对人类有机体有一最基本的信任,相信每个人都有一种潜在的向积极的、善的、强大的、建设性的方面发展的能力。“如果我信任人类个体具有发展其潜能的力量,我就会给予他(她)大量的机会,允许他(她)在自己的学习中选择自己的方向,自己的路线。”也就是说,教师首先要做一名人本主义者,怀有一种积极的人性假设,才会在与学生的交往中真诚、坦白,给学生发展的自由。

关注人与人的态度、情感交流是罗杰斯在心理咨询中的核心立场,也是他教育理论的核心。在提出以上教学方法的同时,罗杰斯指出,“我们知道,促进这种学习,关键不在于教师的教学技能,不在于他的课程计划,不在于他的视听设备,不在于他采用的程序教学,不在于他的讲授和演示,不在于图书的丰富,虽然其中某一方面可能在某一时刻可以被用来作为教学的重要资源,但是它们不是促进教学的关键所在。促进意义学习的关键乃是教师和学生个人关系的某些态度品质。”在罗杰斯看来,教育过程是具有生活意义的师生共同的成长历程,是师生共同走向机能充分发挥的过程。在学习者中心的教育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学习促进者与学习主体的关系,相互理解、真诚、信赖的人与人的关系是其应然状态。在这种新型师生关系建构的过程中,教师的态度处于决定地位;真实、信任、移情理解是促进型教师态度的核心要素。

一、真实、真诚

“人是其所真是”、“成为一个人”、“成为真实的自己”是罗杰斯理想的人生。对教师而言,真实意味着他(她)在师生关系中是一个真实的、完整的个人,而不是“老师”(角色);在与学生交往中,她不只是一个理性的教练、指导者,她的全部情感(不管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在这一过程中都能够被自己感知、承认并自由表达。她可以喜欢也可以不喜欢学生的行为、功课、以及其他,并且真诚地以适当的方式表达给学生。这表明教师对自己有足够的安全感和自信,同时对学生也有充分的信任,这种心理环境可以给学生以充分的安全感,从而成为真实的自我。

二、珍视,接受,信任

这种态度意味着老师对学生发自内心的、无条件的、不要理由的珍爱和关怀,这种珍爱和关怀不带占有的色彩,不是出于某种自私的功利目的,而是把学生视为独立的个人,承认学生感情与经验的合理性。教师既能接受学生成功时的喜悦,也能接受学生在面对新问题时的彷徨和害怕;她既能接受孩子的自律自觉,也能接受孩子偶尔的分心、叛逆;她能接受学生那些有益于学习和成长的感受,也能倾听并接受他们有不利于学习和成长的感受。总之,在这种态度指引下,教师不带成见地面对学生,关注学生的内心,从他而发现他固有的意义。

三、移情的理解

这种态度意味着教师按学生的真实个性接受他,能够依据学生自身的情感逻辑来理解他。移情的理解表示师生关系的深刻性,教师不是表面地对学生赞许(并不努力进入学生的内心),而是对学生的内心有真切而全面的体会、理解,能够做到用学生的眼睛看世界和他(她)自己。教师有能力真正理解学生的感情,对学生的言行从来不怀疑,能够准确地感受学生的倾向和态度,并以合适的方式告诉学生他有充分的能力与意愿分担学生的感情。罗杰斯指出,这三种态度的核心系于一个信念,也就是对人类有机体有一最基本的信任,相信每个人都有一种潜在的向积极的、善的、强大的、建设性的方面发展的能力。“如果我信任人类个体具有发展其潜能的力量,我就会给予他(她)大量的机会,允许他(她)在自己的学习中选择自己的方向,自己的路线。”也就是说,教师首先要做一名人本主义者,怀有一种积极的人性假设,才会在与学生的交往中真诚、坦白,给学生发展的自由。


相关文章

  • 人本主义疗法 1
  • 人本主义疗法,(Humanistic Therepy) 是建立在哲学基础之上,通过为求助者创造无条件支持与鼓励的氛围使患者能够深化自我认识.发现自我潜能并且回归本我,患者通过改善"自知"或自我意识来充分发挥积极向上的.自 ...查看


  • 人本主义和精神分析有什么异同
  • 人本主义和精神分析有什么异同 一.精神分析与人本产生的背景比较 (一)精神分析的产生 西格蒙特.弗洛伊德,奥地利精神病医生.精神分析学派的开山祖师,其理论中对人性的解释,不仅影响心理学而成为三大理论体系之一,而且影响医学.文学.艺术以至宗教 ...查看


  •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发展及评价
  •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发展及评价 1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产生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问题日益严重,人们的精神状态也陷入了更大的危机,人受制于物而无能为力很多社会问题的解决急需借助心理学,从而使得临床心理学.心理诊疗.社会心理学 ...查看


  • 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
  • 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个心理学的新流派,是继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之后西方心理学中的"第三势力" ,以其独特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影响了西方心理学的研究取向. 人本主义心理学史超越科学实证 ...查看


  • 人格心理学复习思考题
  • <人格心理学>复习思考题 一.概念解释 人格.人格的整体性.人格的稳定性.人格的独特性.人格的社会性.投注.生活风格.机能自主. 基本焦虑.能和外能.力比多.特质.自卑感.个人构念.现象场.集体潜意识.强化.观察学习.控制点 二 ...查看


  • 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述评
  • 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述评 [ 作者:佚名 | 转贴自:转贴 | 点击数:1323 | 更新时间:2007-5-5 | 文章录入:kezee ]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王晓芬 一.生平及心理治疗观的形成 二.自我理论 (一)自我的概念及特 ...查看


  • 心理学经典人物-罗杰斯
  • 外国心理学经典人物及其理论 --罗杰斯:人性治疗的大师 摘要:罗杰斯是美国著名的心理治疗家,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建者之一,也是来访者中心疗法的创始人.罗杰斯对人性一直持乐观态度,相信人们可以挖掘其潜能和获得幸福,这为人们了解人性提供了新视角 ...查看


  • 20世纪西方主要教育哲学流派关于师生关系的论述及其启示
  • [原文出处]外国教育研究 [原刊地名]长春 [原刊期号]199906 [原刊页号]14-18 [分 类 号]G1 [分 类 名]教育学 [复印期号]200003 [ 标 题]20世纪西方主要教育哲学流派关于师生关系的论述及其启示 [ 作 者 ...查看


  • 建构主义理论
  • 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是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在当代的发展,它强调学生的巨大潜能,认为教学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他们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在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