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条有轨电车

中国第一条有轨电车(一)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后,成立了办事机构“六国都统衙门”

都统衙门为消除天津对外的防御能力,光绪二十六年十月五日(1900年11月26日)都统衙门第74次会议决定:拆除天津城墙,不得重修。1900年12月31日,工程局从西侧动工开始拆除城墙,首先试拆20米,以便搞清城墙结构,随后工程招标,1901年,开始全面拆除了天津卫修建了数百年的城墙。

将之改建成东西南北四条宽阔的马路。比利时商人看上了这四条马路,决定把有轨电车建在这四条马路上。

1904年4月26日(光绪三十年三月十一日),正式的“天津电车电灯公司”成立。当时经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批准,该公司获准在以城内鼓楼为中心,周边不超过3公里的地域内开展业务,期限为50年。经营机构取名为“比商天津电车电灯公司”。总公司在比国,在津设办事处于意租界三马路。

比利时电车电灯公司开始在马路上铺设轨道

经过一年多的筹备工作,1906年6月2日围城路线线网工程完工。天津第一条有轨电车路线——由西南角经西北角、东北角、东南角至西南角围城环行白牌电车线路正式运营,线路长5.16公里。初运行时是单行轨道,1907年建成双行轨道。此后,比电公司又陆续开辟了6条车身颜色各异的电车路线,全长近22公里。

车典礼非常热闹,轨道两旁观者众多

初期运行25辆机车,每辆拖四至五节车厢,环城一周45分钟。头等车厢座位有绒垫,车厢有地毯、痰盂、电扇,票价铜元4枚,二等座位则是竹藤坐椅,票价铜元2枚,半程1枚。随着市民对电车的认同和乘客数量的增多,电车车厢一律改成了普通座位。

有轨电车从它问世那天起,就是一辆“木头车”,其车体除底盘、车轮和车顶上的接线弓外,几乎全是木制件。

那时出现在天津的有轨电车有两种。一种是齐头齐脑的,后面拖着一辆较小的车厢,走起来前后车厢连接部位的两块顶铁总是“咣咣”地碰撞

另一种是圆头圆脑的单车,车身较长,拐弯时显得很笨。无论哪一种,车厢内部都被漆成黄色;坐椅都是背靠车窗围成一圈;司机踩的都是踏铃,“当当”的声音全一样。

有轨电车动力来自电动机,与汽油发动机相比,其驱动、控制系统十分简易。驾驶台上装有一只水平放置的摇把,司机驾驶时手握摇把轻轻转动,通过改变电阻控制着电流的大小,从而控制着车速。那时的有轨电车时速最快20公里左右。

然而令比电公司意想不到的是,这些五彩斑斓的电车投入运行后虽然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但生意却异常惨淡。

比利时人好不容易才找出原因,原来,当时的人对电不甚了解,担心乘坐电车会触电而亡,没人敢去尝试这个新鲜事物。无奈之下,比电公司采取了免费试乘、大幅降低票价等手段吸引乘客,还在头等车厢特设绒垫座位,并配备了地毯、痰盂、电扇等设施,这才逐渐吸引到了一些大胆的市民前来试乘。他们在试乘后,发现电车不但安全、便利,而且比乘马车和轿子出行更加舒适。

经过他们的宣传,电车的生意日渐火爆。随着客流量增多,比电公司取消了车厢等级,票价也成倍上涨。到1912年,该公司就收回了全部投资。从1916年到1928年,比电公司从公交线路上赚取了2500万银元的利润。

由于电车的出现,天津的交通事故逐渐增多。为此,比电公司雇用了一批地痞流氓,专门了结电车轧死、撞伤路人的案件,强迫受害者家属接受少得可怜的抚恤金。比电公司还雇用了一些外籍游民充当电车稽查员查票。这些稽查员一贯盛气凌人,乘客稍有不从,他们就拳脚相加。

1919年11月28日,稽查员布斯拉在车上欺辱中国乘客,与中国警察蓝佩铭发生争执,结果布斯拉竟拔出手枪杀害了蓝佩铭。此事立刻在天津引起轰动,数千名市民走上街头,抗议比电公司的野蛮行径,要求严惩凶手,但租界当局却以领事裁判权为由,拒绝交出布斯拉,并把他保护在法国领事馆内。于是,天津市民掀起了拒乘电车运动,比电公司陷入停运状态。当时还盛传有武林侠客要到法国领事馆将布斯拉强行劫出,交给蓝佩铭家属处置,法领事馆急忙将布斯拉转移到法国兵营。但北洋政府并不想激怒洋人,最终事件以比电公司进行赔偿、布斯拉逃出中国而结束。

此次事件以后,天津市民要求收回电车业的呼声越来越高。但《天津电车电灯公司合同》中有许多不平等条款,导致天津地方政府收回电车业的努力屡次受挫。

1941年,日本人用武力强行攫取了比电公司的产业。日本投降后,天津市政府又从日军手中接收了电车业,至此,被外国人控制40余年的天津公交业终于回到中国人民手中。

1924年出版的《天津指南》专门提到“电车章程”。例如:“禁止在车内吐痰、小孩三岁以内抱在怀中、携带零星物件应置于膝上。”

“如遇开桥时客欲渡河应向此车卖票人将原买之票签明再登彼车。”

由此可见那年代,电车所过的桥梁时有开启情况。若遇到此情况,又有急事,不必干等着,只要签一下车票从另一个桥绕道而过,改乘就是了。这是一种变通,也反映了那时电车行驶中的常态。

对开电车的司机人要求,“至转弯错车冲突要路巷口繁盛各处应踏铃缓行”还特别明确“未听本车卖票人指挥不准开车”。

对电车上的卖票人要求“未行指挥前应视明搭客上下完毕后始准发号”。卖票人怎样发号?自然是吹小喇叭了。由此天津就有了句歇后语“老太太上电车——你先别吹”,就是小脚老太太追搭电车惟恐跑脱的心理写照。

巡警上车可以免票,但必须身着警服,一次不得超过四人,必须站立,无座位等。

天津有轨电车不同时期的车票

有轨电车的兴衰

1963年3月,中国石油实现自给,天津市就公交发展制定了“淘汰有轨、维持无轨、大力发展公共汽车”的战略,从此有轨电车逐渐被赶下了历史舞台。

1972年年底,天津市所有的有轨电车全部停运。有轨电车自此也退出了市民的日常生活。

未完待续  (图片均来自网络)

中国第一条有轨电车(一)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后,成立了办事机构“六国都统衙门”

都统衙门为消除天津对外的防御能力,光绪二十六年十月五日(1900年11月26日)都统衙门第74次会议决定:拆除天津城墙,不得重修。1900年12月31日,工程局从西侧动工开始拆除城墙,首先试拆20米,以便搞清城墙结构,随后工程招标,1901年,开始全面拆除了天津卫修建了数百年的城墙。

将之改建成东西南北四条宽阔的马路。比利时商人看上了这四条马路,决定把有轨电车建在这四条马路上。

1904年4月26日(光绪三十年三月十一日),正式的“天津电车电灯公司”成立。当时经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批准,该公司获准在以城内鼓楼为中心,周边不超过3公里的地域内开展业务,期限为50年。经营机构取名为“比商天津电车电灯公司”。总公司在比国,在津设办事处于意租界三马路。

比利时电车电灯公司开始在马路上铺设轨道

经过一年多的筹备工作,1906年6月2日围城路线线网工程完工。天津第一条有轨电车路线——由西南角经西北角、东北角、东南角至西南角围城环行白牌电车线路正式运营,线路长5.16公里。初运行时是单行轨道,1907年建成双行轨道。此后,比电公司又陆续开辟了6条车身颜色各异的电车路线,全长近22公里。

车典礼非常热闹,轨道两旁观者众多

初期运行25辆机车,每辆拖四至五节车厢,环城一周45分钟。头等车厢座位有绒垫,车厢有地毯、痰盂、电扇,票价铜元4枚,二等座位则是竹藤坐椅,票价铜元2枚,半程1枚。随着市民对电车的认同和乘客数量的增多,电车车厢一律改成了普通座位。

有轨电车从它问世那天起,就是一辆“木头车”,其车体除底盘、车轮和车顶上的接线弓外,几乎全是木制件。

那时出现在天津的有轨电车有两种。一种是齐头齐脑的,后面拖着一辆较小的车厢,走起来前后车厢连接部位的两块顶铁总是“咣咣”地碰撞

另一种是圆头圆脑的单车,车身较长,拐弯时显得很笨。无论哪一种,车厢内部都被漆成黄色;坐椅都是背靠车窗围成一圈;司机踩的都是踏铃,“当当”的声音全一样。

有轨电车动力来自电动机,与汽油发动机相比,其驱动、控制系统十分简易。驾驶台上装有一只水平放置的摇把,司机驾驶时手握摇把轻轻转动,通过改变电阻控制着电流的大小,从而控制着车速。那时的有轨电车时速最快20公里左右。

然而令比电公司意想不到的是,这些五彩斑斓的电车投入运行后虽然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但生意却异常惨淡。

比利时人好不容易才找出原因,原来,当时的人对电不甚了解,担心乘坐电车会触电而亡,没人敢去尝试这个新鲜事物。无奈之下,比电公司采取了免费试乘、大幅降低票价等手段吸引乘客,还在头等车厢特设绒垫座位,并配备了地毯、痰盂、电扇等设施,这才逐渐吸引到了一些大胆的市民前来试乘。他们在试乘后,发现电车不但安全、便利,而且比乘马车和轿子出行更加舒适。

经过他们的宣传,电车的生意日渐火爆。随着客流量增多,比电公司取消了车厢等级,票价也成倍上涨。到1912年,该公司就收回了全部投资。从1916年到1928年,比电公司从公交线路上赚取了2500万银元的利润。

由于电车的出现,天津的交通事故逐渐增多。为此,比电公司雇用了一批地痞流氓,专门了结电车轧死、撞伤路人的案件,强迫受害者家属接受少得可怜的抚恤金。比电公司还雇用了一些外籍游民充当电车稽查员查票。这些稽查员一贯盛气凌人,乘客稍有不从,他们就拳脚相加。

1919年11月28日,稽查员布斯拉在车上欺辱中国乘客,与中国警察蓝佩铭发生争执,结果布斯拉竟拔出手枪杀害了蓝佩铭。此事立刻在天津引起轰动,数千名市民走上街头,抗议比电公司的野蛮行径,要求严惩凶手,但租界当局却以领事裁判权为由,拒绝交出布斯拉,并把他保护在法国领事馆内。于是,天津市民掀起了拒乘电车运动,比电公司陷入停运状态。当时还盛传有武林侠客要到法国领事馆将布斯拉强行劫出,交给蓝佩铭家属处置,法领事馆急忙将布斯拉转移到法国兵营。但北洋政府并不想激怒洋人,最终事件以比电公司进行赔偿、布斯拉逃出中国而结束。

此次事件以后,天津市民要求收回电车业的呼声越来越高。但《天津电车电灯公司合同》中有许多不平等条款,导致天津地方政府收回电车业的努力屡次受挫。

1941年,日本人用武力强行攫取了比电公司的产业。日本投降后,天津市政府又从日军手中接收了电车业,至此,被外国人控制40余年的天津公交业终于回到中国人民手中。

1924年出版的《天津指南》专门提到“电车章程”。例如:“禁止在车内吐痰、小孩三岁以内抱在怀中、携带零星物件应置于膝上。”

“如遇开桥时客欲渡河应向此车卖票人将原买之票签明再登彼车。”

由此可见那年代,电车所过的桥梁时有开启情况。若遇到此情况,又有急事,不必干等着,只要签一下车票从另一个桥绕道而过,改乘就是了。这是一种变通,也反映了那时电车行驶中的常态。

对开电车的司机人要求,“至转弯错车冲突要路巷口繁盛各处应踏铃缓行”还特别明确“未听本车卖票人指挥不准开车”。

对电车上的卖票人要求“未行指挥前应视明搭客上下完毕后始准发号”。卖票人怎样发号?自然是吹小喇叭了。由此天津就有了句歇后语“老太太上电车——你先别吹”,就是小脚老太太追搭电车惟恐跑脱的心理写照。

巡警上车可以免票,但必须身着警服,一次不得超过四人,必须站立,无座位等。

天津有轨电车不同时期的车票

有轨电车的兴衰

1963年3月,中国石油实现自给,天津市就公交发展制定了“淘汰有轨、维持无轨、大力发展公共汽车”的战略,从此有轨电车逐渐被赶下了历史舞台。

1972年年底,天津市所有的有轨电车全部停运。有轨电车自此也退出了市民的日常生活。

未完待续  (图片均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

  • 松江新城有轨电车资料
  • 松江有轨电车线路本月公示在松江新城与佘山之间 AA2013年6月5日08:15时代报24 条评论 -+ 新一代低地板有轨电车实 体亮相 □本报记者 朱晓立 摄 □本报记者 朱晓立 吴 华 2013中国国际轨道交通展昨天开幕.市交港局副局长周 ...查看


  • 论城市有轨电车及其系统的技术特性
  • 论城市有轨电车及其系统的技术特性 [摘 要] 本文介绍了城市有轨电车的历史和现状,简要介绍了有轨电车系统的特性,重点介绍了部分国 家现行的低地板有轨电车(车辆)的主要技术规格和结构特点,期待能够帮助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从业 人员以及相关读者 ...查看


  • 有轨电车供电系统负荷等级与外电源方案
  • 都市快轨交通·第27卷第2期2014年4 月 现代有轨电车 doi :10.3969/j.issn.1672-6073.2014.02.028 有轨电车供电系统负荷等级与外电源方案 张剑涛 杨 珂 杨 锐 北京 100037) (北京城建设 ...查看


  • 全球最长无网现代有轨电车项目开通试运营
  • 中新网株洲12月28日报道,当天,一列由中国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世界首创的储能式现代有轨电车从江苏淮安市体育馆站载客缓缓开行,这标志着全球最长的无网现代有轨电车项目开通试运营. 中国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世界首创的储能式现代有轨电车 ...查看


  • 广州地铁发展情况
  • 美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概 述 中国产业研究报告网讯: 内容提要:有轨电车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出行方便性,乘坐有轨电车,人们可以快速.省力地到达城市中心区.于是迅速风行全国.1890 年,60﹪的街车线路使用马匹作动力,到 1902 年, ...查看


  • 日本对城市有轨电车交通的扶持
  • 国外城轨 日本对城市有轨电车 日本的有轨电车始于1895年(明治28年),在最鼎盛的1932年(昭和7年)全国有65个城市开通了有轨电车线路,线路总里程达1500km.但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和公共汽车以及家用轿车的普及 ...查看


  • 对我国城市有轨电车技术发展的思考_王浩川
  • 第1期 百家论坛 对我国城市有轨电车技术发展的思考 王浩川 郭志方 方 力 刘翠艳 摘 要 简要介绍了城市有轨电车的发展过程及我国城市有轨电车车辆技术现状, 阐述了我国现代有轨电车车辆技术发展趋势. 关键词 有轨电车, 车辆技术, 交流传动 ...查看


  • 宁波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规范(试行)
  • 青岛市有轨电车运营服务规范(试行)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本市有轨电车运营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保障乘客享有安全.正点.便捷的运营服务,依据<青岛市轨道交通条例>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规范> ...查看


  • 哈瓦那的有轨电车
  • 哈瓦那是一个具有近百万居民的城市.倘若它像其他主要城市那样发展下去,那么加上几个人口众多的卫星城,哈瓦那就将成为一个拥有一百五十万甚至二百万人的大城市. 不管怎样,安的列斯群岛的微笑之都可以要求得到大都市的称号了.它是一个生气勃勃.精神抖擞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