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新型城镇化进程评价

辽宁省新型城镇化进程评价

王素娟1 吴殿廷2 赵 林2 吴 昊3

(1 赤峰学院科研处,内蒙古 赤峰 024000)

(2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北京,100875) (3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北京,100875) 原载《城市发展研究》2014年第三期(21-27)

摘要: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巩固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大举措。通过多指标定量评价和横向对比发现,辽宁省城镇化起步早,城镇化率高,新型城镇化进程喜人。但在新型城镇化的不同方面进展不协调,突出表现是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偏高,城镇建设用地粗放,节能降耗和环保方面也亟待加强。辽宁省新型城镇化建设内部空间上也很不平衡,大连、沈阳等辽中南地区较好,朝阳最差,本溪和丹东也急需努力。要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依据,优化城镇体系布局,结合各级各类园区改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的互动融合,提高城镇化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关键词:辽宁省;新型城镇化;城镇化率;评价

中共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十八大进一步强调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即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也是辽宁省进一步实现振兴的关键[1-2]。辽宁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全省“十二五”城镇化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底,全省城镇化水平达到70%左右,城镇人口达到3000万人以上,新增城镇人口400万人以上;全省城镇化质量全面提高,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更加完善,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和社会保障能力明显增强[①]。本文用多指标综合的方法对辽宁省新型城镇化的整体特征和地域分异现象进行评价,为省委省政府实施全省新型城镇化战略提供决策依据。 一、新型城镇化的内涵解析与评价方案设计 (一)新型城镇化的内涵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3],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4]。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②],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5]。 新型城镇化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以和谐社会为方向,以全面、协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特征,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6]

,全面提升城市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新型城市化路子[7]。 (二)新型城镇化进程评价指标与数据处理

新型城镇化内涵丰富,表现多样,因此,不可能用1、2个单独指标直接加以描述[8],必须按照层次分析法的思路建立指标体系,用综合的方法进行评价[9]。

新型城镇化是一个过程,单纯地说某一地区的城镇化特点是新或旧、科学或不科学,也是难以做到客观、准确、全面的,只有在比较中才能识别,在动态变化过程中才能明了。为此,我们采用多指标综合和横向对比相结合的方法来评价辽宁省的新型城镇化特点。

考虑到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加快城镇化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一大战略,所以,提高城镇化率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为此,我们首先把城镇化率(X 1)纳入进来。

城镇化不仅仅是人的城镇化,还要有产业支撑,特别是非农产业的发展[10]。为此,必须把非农产业比重或(和)非农就业比重作为重要考察指标(X 2)。

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注重城镇化的质量[11-12]。为此,有必要把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X 3)、城镇登记失业率(X 4)、建成区绿化覆盖率(X 5)等纳入。 新型城镇化还特别强调统筹城乡协调发展[13],因此,在提高城镇居民人均收入(X 6)的前提下,缩小城乡居民之间生活水平差距、坚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也要纳入考察范围。这里,我们用乡城居民收入比(X 7)来反映。该比值越小,越与新型城镇化的要求相悖。 新型城镇化也强调生态文明和环境改善[14]。因数据限制,我们用城区人均建设用地(X 8)、单位GDP 能耗降低率(X 9)和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X 10)来反映各地区在此方面的努力。

这些指标有的是正指标,即数值越大,越能体现新型城镇化的要求,如城镇化率、非农产业比率、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等;有的是逆指标,如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登记失业率等,需要进行正向化处理;有的是以某一特定值为标准的指标,超过或低于该指标都不好,如城区人均建设用地、建成区绿化率,需要用恰当的转换模型将其正向一致化。 (三)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模型选择

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很多,诸如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主成分分析方法等。为避免人为性,应尽量采取客观评价的方法。 二、辽宁省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整体评价

单纯地讨论一个地区的城镇化质量或新型城镇化进程是没有意义的,必须通过区域之间的比较才能看出这个地区城镇化的特点。为此,我们以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为比较对象,用这些省份2011年的统计数据作依据,分别计算各地区的综合得分,然后考察辽宁省和周边相关省份的情况,以此说明辽宁省新型城镇化的业绩或问题。 表1 新型城镇化评价的指标体系设计

(一)单项评价

首先需要对各指标进行正向归一化:

城镇化率、非农产业比、非农就业比、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理率等,都是正指标,以100%为最大值,0%为最小值进行极值归一化,实际上直接使用表中统计数字即可。 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也是正指标,用简单的理想值(40000元)归一化进行数据处理,计算公式是:

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等,是逆指标,需要作同向归一化。其中失业率直接转化为就业率即可;

恩格尔系数转化非食品消费占生活总消费的百分百,计算公式是: 城市人口密度(人均建设用地)、城市绿地覆盖率是中间取值最好的指标。其中城市人口密度,按照国标《城市规划》中城市建设用地人均100-120平方米标准,取中间值、即人均110平方米计算,相当于每平方公里9091人,超过的或太低的都不合适。全国各地区目前都未达到这个标准,因此,可以用这个值作为极大值进行简单的归一化:。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太小保证不了生态环境质量,太大是浪费了土地。以50%为准进行归一化。因为目前31个省区都没有达到这个标准,所以,可以用50%作为最大值进行简单的归一化。

乡城收入比,即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考虑到这两个指标不是通过同一核算体系计算出来的,而且城乡物价也有差异。我们认为,这个比值,以1:1.2为合理,即农民人均纯收入10000元,相当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00元的生活水平。乡城收入比以1.2为最大值进行归一化。 辽宁省单项指标的具体评价结果是:

人口城镇化排在全国第五位,除了三个老直辖市外,只有广东排在辽宁前面;

产业非农化排在第九位,除了四个直辖市外还有浙江、广东、江苏和山西排在辽宁地区前面;

就业率实际上没有什么意义,全国的数据都是形式;

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辽宁省则排在第25位,这方面确实很落后,辽宁城市副食品价格高,食品消费在整个生活消费中所占的比例也相对较高。

建成区绿化覆盖度方面,辽宁省的情况较好,排在全国的第10位,辽宁省在大力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努力提高建成区的生态质量,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辽宁省排在第9位,除了三个老直辖市外,排在辽宁前面的有浙江、广州、江苏、福建和山东; 城乡差距缩小方面,辽宁排在第8位,除了三个老直辖市外,排在辽宁省前面的是黑龙江、吉林、浙江和江苏。其中黑龙江和吉林是因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太小;浙江和江苏是真正在这方面走在全国省区前列的。

城建用地节约方面,亦即城市人口密度,辽宁丢分更多,排在全国第26位,粗放型的城镇化、盲目圈地、占地的情况比较严重。

节能降耗辽宁省排在第19位,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发展,在节能降耗和产业结构调整方面任重道远;

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方面,辽宁省排在全国的第21位,要注意发展循环经济,促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融合与互动。 (二)综合评价

首先用主成分分析看能否通过降维的方式直接进行评价。主成分分析的结果是:超过1的特征根有三个,这三个特征跟的累计贡献率刚过60%,说明全国各地区新型城镇化非常复杂,很难用1、2个综合指标去描述。第四个特征根也接近平均值1(0.97),前四个特征根的累计贡献率达到了74.7%,我们就用前四个特征根所对应的特征向量来计算各地区新型城镇化

的综合得分。据此测算的各地区新型城镇化进程评价的综合结果见表2。从中可以看出,全国31个省份中,新型城镇化质量较高的是上海、天津、北京和浙江、广东、江苏和福建等,辽宁省排在第九位,排在辽宁省前面的还有山西(具体数据略)。

和周边省份相比,辽宁省在新型城镇化进程方面还算不错。详见表2。这就是说,辽宁省在新型城镇化的综合发展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其现实态势与其在全国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大体相符。

三、辽宁省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地域差异 辽宁省很大,面积接近15平方公里;人口较多,达4300多万,和欧洲的一个国家差不多。内部差异大,14个地级市及其所在地区,在新型城镇化进程方面也不尽相同。

辽宁省各地区近年不统计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所以,各地区的2011年城镇化率没有现成的数据支撑。但可以用2009年非农业人口比例、2011年产业产值的非农化和就业的非农化来反映各地区2011年城镇化的差别。这样做的结果虽然不是很准确,但不会影响对各地区城镇化的相对比率的判断。

辽宁省各地区的单位GDP 能耗数据也不便获得,故改用市区人均占用土地指标描述其在资源节约方面的努力。

这样,我们设计的省内各地区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基础数据如表3所示。 表3 辽宁省各地区新型城镇化进程评价原始数据表

(一)单项评价

首先需要对各指标进行正向归一化。具体做法与前述同,但略有调整: 辽宁省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以30000元为理想值;

辽宁省在全国属于人口密度不大的地区,城镇人均占有土地面积按上限120平方米计算,相当于每平方公里8333人,超过的或太低的都不合适。辽宁省各地区目前都未达到这个标准,因此,可以用这个值作为极大值进行简单的归一化:;

人均绿地面积参照生态城市建设标准,取15平方米为最佳。目前辽宁省各地区都未达到,故采取极大值归一化,计算公式为: 。 据此进行单项评价,结果是:

城镇化率方面,盘锦、本溪、抚顺、沈阳和大连较高,朝阳和葫芦岛较低;

非农产业产值比例和就业比例较高的是鞍山、沈阳、本溪、抚顺、辽阳和大连,辽西、辽北的城市普遍较差;

就业率的数字只是个形式,没有本质差别;

城镇居民生活质量(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恩格尔系数)方面,大连、沈阳和盘锦较好,朝阳、阜新、铁岭、丹东等较差;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方面,大连、丹东、铁岭较好,其中大连城乡收入都很高,城乡差别也不大;丹东和铁岭得分高是城镇居民收入低造成的结果;葫芦岛、锦州和盘锦这方面得分低,则是农民收入偏低。

建设用地节约利用方面,营口得分最高,鞍山和丹东也不低,主要是这几个城市近年扩张不大;葫芦岛、本溪、朝阳得分较低,主要是城市正处在扩张发展阶段,阜新得分也不高,是因为该城市正因为资源枯竭而衰落。

城市公园人均绿地面积方面,葫芦岛得分最高,实际上存在生态占地过度的趋势;大连和沈阳得分较高则客观合理;得分较低的是盘锦、朝阳和辽阳,这三个城市此方面确实有问题。 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大连、沈阳、盘锦、营口较好,综合利用率均达到或接近90%,朝阳、本溪、丹东、鞍山等,综合利用率不到30%,问题严重。 (二)综合评价

由主成分分析可知,描述辽宁省新型城镇化的10个指标,最大特征根的贡献率不到1/4,前四个特征的累积贡献率刚过70%。说明这些指标间的共线性很差,即它们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新型城镇化的特点,很难用1、2两指标就充分地反应出新型城镇化的本质特征。而且,对于10个评价指标来说,以14个地区作样本,容量太小,不符合主成分分析模型的基本要求(样本容量远远大于变量个数才行)[16],因此可以说,主成分分析法不适合于辽宁省各地区新型城镇化的对比分析。因此,我们改用简单线性加权方法来评价各地区新型城镇化态势,其中权系数由信息熵模型[17]来确定。

首先需要求熵权。先求正向一致性评价矩阵y ij 的各项变量的占比,得到R ij , 求R ij 的中各变量的多样化信息熵,得到E j ,

对E j 作归一化——使总权重为1,得到最终评价权重

然后测算的辽宁省各地区新型城镇化进程评价结果,如表4所示。从中可以看出,辽宁省

14个地级单元,新型城镇化质量最高的是大连、沈阳;其次是营口和盘锦;最差的是朝阳;本溪和丹东也需要积极努力。图1为辽宁省新型城镇化进程评价结果图。 表4 辽宁省各地区新型城镇化进程单项得分和综合评价结果

图1 辽宁省新型城镇化进程等级分布图

再考察各地区城镇化率(城镇化进程的数量特征)与新型城镇化得分(城镇化进程的质量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见表5。

表5 辽宁省各地区城镇化进程与质量的对称性分析

从表6中可以看出,辽宁省城镇化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有的是两方面都高,如沈阳、大连、盘锦;有的是两方面都低,如铁岭和朝阳;还有的是二者之间不对称。各地区城镇化率与新型城镇化得分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5413,没有达到99%的可信度;用回归选优模型建立二者的数量关系,所得到的模型是:

模型的可信度为95%(),趋势性的规律比较明显,即随着城镇化率的提高,新型城镇化的质量在提高,但后者提高的速度慢于前者——在目前的态势下,城镇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

点,新型城镇化大约提高0.16个百分点,新型城镇化大大滞后于传统城镇化。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是辽宁省城镇化未来建设的最主要努力方向。

从地域分异的角度看,辽中南地区城镇化率较高,除辽阳市之外,城镇化的质量也很好;辽西、辽北的城镇化速度和质量都不乐观。 结论和建议

(1)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巩固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大举措。和全国其他地区相比,辽宁省城镇化起步早,城镇化率高,新型城镇化进程也取得一定成绩。但在新型城镇化的不同方面,进展不平衡,不协调,突出表现是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偏高,城镇建设用地粗放,节能降耗和环保方面也亟待加强。

(2)辽宁省新型城镇化建设内部空间上也很不平衡,新型城镇化质量最高的是大连、沈阳;其次是营口和盘锦;最差的是朝阳;本溪和丹东也需要积极努力。

(3)加强大沈阳都市圈和大连都市圈等大城市群的建设,发展县域经济,加强小城镇建设,是辽宁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举措。要以主体功能区形成为切入点,优化空间布局和产业布局,沈阳和大连分别作为沈阳经济区和沿海经济带的核心,要明确城市功能定位,提升产业能级,增强辐射和带动功能。沈阳经济区和沿海经济带要通过发挥区域内各城市比较优势、发展区域产业网络来实现空间的功能提升、能级提升和地位提升。辽西北功能定位以生态建设为主,应适当发展特色产业,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和生态建设,积极发展接续产业。要统筹农业产业园区、工业园区、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建设,通过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新型工业化、完善现代服务业体系,促进城镇化与第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4)要推动工业园区化与集群化,结合工业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形成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良性互动;推动服务业现代化,优先发展物流、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和旅游、餐饮等生活性服务业,为城镇化发展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通讯作者简介:吴殿廷(1958-),男,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马克思主义重大理论建设工程(区域经济学)首席科学家。主要研究专业:区域经济与规划。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参考文献

[1]王宝民, 李劲为, 田华. 辽宁城镇化发展道路研究:判断、路径与政策[J].社会科学辑刊,2010,(6):140-143.

[2]孟翔飞, 刘玉梅. 城市发展理论与辽宁城镇化创新发展模式选择[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0,(5):3-10.

[3]尚娟. 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95-106.

[4]汪光焘. 关于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问题[J].城市规划,2003,(4):11-14.

[5]田野,半月评论: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C].http://www.banyuetan.org/jrt/121031/71 711.shtml ,2012-10-31.

[6]张占仓.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战略研究[J].经济地理,2010,30(9):13-18. [7]杨帆. 新型城市化及其评价指标[J].理论学习,2008,(9):30,41.

[8]牛文元. 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266-268.

[9]吴殿廷, 李东方. 层次分析法的不足及其改进途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4,(2):264-268.

[10]陈昌兵, 张平, 刘霞辉,等. 城市化、产业效率与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09,(10):2-17. [11]胡锦涛.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 人民日报,2007-10-15(1).

[12]胡锦涛.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

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 人民日报,2012-11-8(1).

[13]刘嘉汉. 统筹城乡背景下的新型城市化发展研究--以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都为例[D].成都. 西南财经大学.2011.

[14]曾志伟, 汤放华, 易纯, 等. 新型城镇化新型度评价研究--以环长株潭城市群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2,(3):1-4.

[15]仇保兴. 中国的新型城镇化之路[J].中国发展观察,2010,(4):56-58.

[16]徐建华. 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39-43.

[17]方创琳, 毛汉英. 区域发展规划指标体系建立方法探讨[J].地理学报,1999,54(5):410-4 19.

辽宁省新型城镇化进程评价

王素娟1 吴殿廷2 赵 林2 吴 昊3

(1 赤峰学院科研处,内蒙古 赤峰 024000)

(2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北京,100875) (3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北京,100875) 原载《城市发展研究》2014年第三期(21-27)

摘要: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巩固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大举措。通过多指标定量评价和横向对比发现,辽宁省城镇化起步早,城镇化率高,新型城镇化进程喜人。但在新型城镇化的不同方面进展不协调,突出表现是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偏高,城镇建设用地粗放,节能降耗和环保方面也亟待加强。辽宁省新型城镇化建设内部空间上也很不平衡,大连、沈阳等辽中南地区较好,朝阳最差,本溪和丹东也急需努力。要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依据,优化城镇体系布局,结合各级各类园区改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的互动融合,提高城镇化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关键词:辽宁省;新型城镇化;城镇化率;评价

中共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十八大进一步强调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即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也是辽宁省进一步实现振兴的关键[1-2]。辽宁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全省“十二五”城镇化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底,全省城镇化水平达到70%左右,城镇人口达到3000万人以上,新增城镇人口400万人以上;全省城镇化质量全面提高,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更加完善,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和社会保障能力明显增强[①]。本文用多指标综合的方法对辽宁省新型城镇化的整体特征和地域分异现象进行评价,为省委省政府实施全省新型城镇化战略提供决策依据。 一、新型城镇化的内涵解析与评价方案设计 (一)新型城镇化的内涵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3],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4]。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②],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5]。 新型城镇化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以和谐社会为方向,以全面、协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特征,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6]

,全面提升城市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新型城市化路子[7]。 (二)新型城镇化进程评价指标与数据处理

新型城镇化内涵丰富,表现多样,因此,不可能用1、2个单独指标直接加以描述[8],必须按照层次分析法的思路建立指标体系,用综合的方法进行评价[9]。

新型城镇化是一个过程,单纯地说某一地区的城镇化特点是新或旧、科学或不科学,也是难以做到客观、准确、全面的,只有在比较中才能识别,在动态变化过程中才能明了。为此,我们采用多指标综合和横向对比相结合的方法来评价辽宁省的新型城镇化特点。

考虑到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加快城镇化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一大战略,所以,提高城镇化率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为此,我们首先把城镇化率(X 1)纳入进来。

城镇化不仅仅是人的城镇化,还要有产业支撑,特别是非农产业的发展[10]。为此,必须把非农产业比重或(和)非农就业比重作为重要考察指标(X 2)。

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注重城镇化的质量[11-12]。为此,有必要把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X 3)、城镇登记失业率(X 4)、建成区绿化覆盖率(X 5)等纳入。 新型城镇化还特别强调统筹城乡协调发展[13],因此,在提高城镇居民人均收入(X 6)的前提下,缩小城乡居民之间生活水平差距、坚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也要纳入考察范围。这里,我们用乡城居民收入比(X 7)来反映。该比值越小,越与新型城镇化的要求相悖。 新型城镇化也强调生态文明和环境改善[14]。因数据限制,我们用城区人均建设用地(X 8)、单位GDP 能耗降低率(X 9)和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X 10)来反映各地区在此方面的努力。

这些指标有的是正指标,即数值越大,越能体现新型城镇化的要求,如城镇化率、非农产业比率、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等;有的是逆指标,如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登记失业率等,需要进行正向化处理;有的是以某一特定值为标准的指标,超过或低于该指标都不好,如城区人均建设用地、建成区绿化率,需要用恰当的转换模型将其正向一致化。 (三)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模型选择

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很多,诸如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主成分分析方法等。为避免人为性,应尽量采取客观评价的方法。 二、辽宁省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整体评价

单纯地讨论一个地区的城镇化质量或新型城镇化进程是没有意义的,必须通过区域之间的比较才能看出这个地区城镇化的特点。为此,我们以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为比较对象,用这些省份2011年的统计数据作依据,分别计算各地区的综合得分,然后考察辽宁省和周边相关省份的情况,以此说明辽宁省新型城镇化的业绩或问题。 表1 新型城镇化评价的指标体系设计

(一)单项评价

首先需要对各指标进行正向归一化:

城镇化率、非农产业比、非农就业比、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理率等,都是正指标,以100%为最大值,0%为最小值进行极值归一化,实际上直接使用表中统计数字即可。 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也是正指标,用简单的理想值(40000元)归一化进行数据处理,计算公式是:

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等,是逆指标,需要作同向归一化。其中失业率直接转化为就业率即可;

恩格尔系数转化非食品消费占生活总消费的百分百,计算公式是: 城市人口密度(人均建设用地)、城市绿地覆盖率是中间取值最好的指标。其中城市人口密度,按照国标《城市规划》中城市建设用地人均100-120平方米标准,取中间值、即人均110平方米计算,相当于每平方公里9091人,超过的或太低的都不合适。全国各地区目前都未达到这个标准,因此,可以用这个值作为极大值进行简单的归一化:。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太小保证不了生态环境质量,太大是浪费了土地。以50%为准进行归一化。因为目前31个省区都没有达到这个标准,所以,可以用50%作为最大值进行简单的归一化。

乡城收入比,即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考虑到这两个指标不是通过同一核算体系计算出来的,而且城乡物价也有差异。我们认为,这个比值,以1:1.2为合理,即农民人均纯收入10000元,相当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00元的生活水平。乡城收入比以1.2为最大值进行归一化。 辽宁省单项指标的具体评价结果是:

人口城镇化排在全国第五位,除了三个老直辖市外,只有广东排在辽宁前面;

产业非农化排在第九位,除了四个直辖市外还有浙江、广东、江苏和山西排在辽宁地区前面;

就业率实际上没有什么意义,全国的数据都是形式;

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辽宁省则排在第25位,这方面确实很落后,辽宁城市副食品价格高,食品消费在整个生活消费中所占的比例也相对较高。

建成区绿化覆盖度方面,辽宁省的情况较好,排在全国的第10位,辽宁省在大力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努力提高建成区的生态质量,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辽宁省排在第9位,除了三个老直辖市外,排在辽宁前面的有浙江、广州、江苏、福建和山东; 城乡差距缩小方面,辽宁排在第8位,除了三个老直辖市外,排在辽宁省前面的是黑龙江、吉林、浙江和江苏。其中黑龙江和吉林是因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太小;浙江和江苏是真正在这方面走在全国省区前列的。

城建用地节约方面,亦即城市人口密度,辽宁丢分更多,排在全国第26位,粗放型的城镇化、盲目圈地、占地的情况比较严重。

节能降耗辽宁省排在第19位,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发展,在节能降耗和产业结构调整方面任重道远;

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方面,辽宁省排在全国的第21位,要注意发展循环经济,促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融合与互动。 (二)综合评价

首先用主成分分析看能否通过降维的方式直接进行评价。主成分分析的结果是:超过1的特征根有三个,这三个特征跟的累计贡献率刚过60%,说明全国各地区新型城镇化非常复杂,很难用1、2个综合指标去描述。第四个特征根也接近平均值1(0.97),前四个特征根的累计贡献率达到了74.7%,我们就用前四个特征根所对应的特征向量来计算各地区新型城镇化

的综合得分。据此测算的各地区新型城镇化进程评价的综合结果见表2。从中可以看出,全国31个省份中,新型城镇化质量较高的是上海、天津、北京和浙江、广东、江苏和福建等,辽宁省排在第九位,排在辽宁省前面的还有山西(具体数据略)。

和周边省份相比,辽宁省在新型城镇化进程方面还算不错。详见表2。这就是说,辽宁省在新型城镇化的综合发展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其现实态势与其在全国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大体相符。

三、辽宁省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地域差异 辽宁省很大,面积接近15平方公里;人口较多,达4300多万,和欧洲的一个国家差不多。内部差异大,14个地级市及其所在地区,在新型城镇化进程方面也不尽相同。

辽宁省各地区近年不统计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所以,各地区的2011年城镇化率没有现成的数据支撑。但可以用2009年非农业人口比例、2011年产业产值的非农化和就业的非农化来反映各地区2011年城镇化的差别。这样做的结果虽然不是很准确,但不会影响对各地区城镇化的相对比率的判断。

辽宁省各地区的单位GDP 能耗数据也不便获得,故改用市区人均占用土地指标描述其在资源节约方面的努力。

这样,我们设计的省内各地区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基础数据如表3所示。 表3 辽宁省各地区新型城镇化进程评价原始数据表

(一)单项评价

首先需要对各指标进行正向归一化。具体做法与前述同,但略有调整: 辽宁省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以30000元为理想值;

辽宁省在全国属于人口密度不大的地区,城镇人均占有土地面积按上限120平方米计算,相当于每平方公里8333人,超过的或太低的都不合适。辽宁省各地区目前都未达到这个标准,因此,可以用这个值作为极大值进行简单的归一化:;

人均绿地面积参照生态城市建设标准,取15平方米为最佳。目前辽宁省各地区都未达到,故采取极大值归一化,计算公式为: 。 据此进行单项评价,结果是:

城镇化率方面,盘锦、本溪、抚顺、沈阳和大连较高,朝阳和葫芦岛较低;

非农产业产值比例和就业比例较高的是鞍山、沈阳、本溪、抚顺、辽阳和大连,辽西、辽北的城市普遍较差;

就业率的数字只是个形式,没有本质差别;

城镇居民生活质量(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恩格尔系数)方面,大连、沈阳和盘锦较好,朝阳、阜新、铁岭、丹东等较差;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方面,大连、丹东、铁岭较好,其中大连城乡收入都很高,城乡差别也不大;丹东和铁岭得分高是城镇居民收入低造成的结果;葫芦岛、锦州和盘锦这方面得分低,则是农民收入偏低。

建设用地节约利用方面,营口得分最高,鞍山和丹东也不低,主要是这几个城市近年扩张不大;葫芦岛、本溪、朝阳得分较低,主要是城市正处在扩张发展阶段,阜新得分也不高,是因为该城市正因为资源枯竭而衰落。

城市公园人均绿地面积方面,葫芦岛得分最高,实际上存在生态占地过度的趋势;大连和沈阳得分较高则客观合理;得分较低的是盘锦、朝阳和辽阳,这三个城市此方面确实有问题。 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大连、沈阳、盘锦、营口较好,综合利用率均达到或接近90%,朝阳、本溪、丹东、鞍山等,综合利用率不到30%,问题严重。 (二)综合评价

由主成分分析可知,描述辽宁省新型城镇化的10个指标,最大特征根的贡献率不到1/4,前四个特征的累积贡献率刚过70%。说明这些指标间的共线性很差,即它们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新型城镇化的特点,很难用1、2两指标就充分地反应出新型城镇化的本质特征。而且,对于10个评价指标来说,以14个地区作样本,容量太小,不符合主成分分析模型的基本要求(样本容量远远大于变量个数才行)[16],因此可以说,主成分分析法不适合于辽宁省各地区新型城镇化的对比分析。因此,我们改用简单线性加权方法来评价各地区新型城镇化态势,其中权系数由信息熵模型[17]来确定。

首先需要求熵权。先求正向一致性评价矩阵y ij 的各项变量的占比,得到R ij , 求R ij 的中各变量的多样化信息熵,得到E j ,

对E j 作归一化——使总权重为1,得到最终评价权重

然后测算的辽宁省各地区新型城镇化进程评价结果,如表4所示。从中可以看出,辽宁省

14个地级单元,新型城镇化质量最高的是大连、沈阳;其次是营口和盘锦;最差的是朝阳;本溪和丹东也需要积极努力。图1为辽宁省新型城镇化进程评价结果图。 表4 辽宁省各地区新型城镇化进程单项得分和综合评价结果

图1 辽宁省新型城镇化进程等级分布图

再考察各地区城镇化率(城镇化进程的数量特征)与新型城镇化得分(城镇化进程的质量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见表5。

表5 辽宁省各地区城镇化进程与质量的对称性分析

从表6中可以看出,辽宁省城镇化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有的是两方面都高,如沈阳、大连、盘锦;有的是两方面都低,如铁岭和朝阳;还有的是二者之间不对称。各地区城镇化率与新型城镇化得分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5413,没有达到99%的可信度;用回归选优模型建立二者的数量关系,所得到的模型是:

模型的可信度为95%(),趋势性的规律比较明显,即随着城镇化率的提高,新型城镇化的质量在提高,但后者提高的速度慢于前者——在目前的态势下,城镇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

点,新型城镇化大约提高0.16个百分点,新型城镇化大大滞后于传统城镇化。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是辽宁省城镇化未来建设的最主要努力方向。

从地域分异的角度看,辽中南地区城镇化率较高,除辽阳市之外,城镇化的质量也很好;辽西、辽北的城镇化速度和质量都不乐观。 结论和建议

(1)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巩固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大举措。和全国其他地区相比,辽宁省城镇化起步早,城镇化率高,新型城镇化进程也取得一定成绩。但在新型城镇化的不同方面,进展不平衡,不协调,突出表现是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偏高,城镇建设用地粗放,节能降耗和环保方面也亟待加强。

(2)辽宁省新型城镇化建设内部空间上也很不平衡,新型城镇化质量最高的是大连、沈阳;其次是营口和盘锦;最差的是朝阳;本溪和丹东也需要积极努力。

(3)加强大沈阳都市圈和大连都市圈等大城市群的建设,发展县域经济,加强小城镇建设,是辽宁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举措。要以主体功能区形成为切入点,优化空间布局和产业布局,沈阳和大连分别作为沈阳经济区和沿海经济带的核心,要明确城市功能定位,提升产业能级,增强辐射和带动功能。沈阳经济区和沿海经济带要通过发挥区域内各城市比较优势、发展区域产业网络来实现空间的功能提升、能级提升和地位提升。辽西北功能定位以生态建设为主,应适当发展特色产业,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和生态建设,积极发展接续产业。要统筹农业产业园区、工业园区、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建设,通过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新型工业化、完善现代服务业体系,促进城镇化与第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4)要推动工业园区化与集群化,结合工业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形成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良性互动;推动服务业现代化,优先发展物流、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和旅游、餐饮等生活性服务业,为城镇化发展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通讯作者简介:吴殿廷(1958-),男,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马克思主义重大理论建设工程(区域经济学)首席科学家。主要研究专业:区域经济与规划。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参考文献

[1]王宝民, 李劲为, 田华. 辽宁城镇化发展道路研究:判断、路径与政策[J].社会科学辑刊,2010,(6):140-143.

[2]孟翔飞, 刘玉梅. 城市发展理论与辽宁城镇化创新发展模式选择[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0,(5):3-10.

[3]尚娟. 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95-106.

[4]汪光焘. 关于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问题[J].城市规划,2003,(4):11-14.

[5]田野,半月评论: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C].http://www.banyuetan.org/jrt/121031/71 711.shtml ,2012-10-31.

[6]张占仓.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战略研究[J].经济地理,2010,30(9):13-18. [7]杨帆. 新型城市化及其评价指标[J].理论学习,2008,(9):30,41.

[8]牛文元. 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266-268.

[9]吴殿廷, 李东方. 层次分析法的不足及其改进途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4,(2):264-268.

[10]陈昌兵, 张平, 刘霞辉,等. 城市化、产业效率与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09,(10):2-17. [11]胡锦涛.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 人民日报,2007-10-15(1).

[12]胡锦涛.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

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 人民日报,2012-11-8(1).

[13]刘嘉汉. 统筹城乡背景下的新型城市化发展研究--以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都为例[D].成都. 西南财经大学.2011.

[14]曾志伟, 汤放华, 易纯, 等. 新型城镇化新型度评价研究--以环长株潭城市群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2,(3):1-4.

[15]仇保兴. 中国的新型城镇化之路[J].中国发展观察,2010,(4):56-58.

[16]徐建华. 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39-43.

[17]方创琳, 毛汉英. 区域发展规划指标体系建立方法探讨[J].地理学报,1999,54(5):410-4 19.


相关文章

  • 案例--沈阳经济区
  • 案例:沈阳经济区 (一)形成过程 2003年,在国家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大背景下,8月10日至11日,沈阳经济区暨沈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及对策国际研讨会召开.会上,首次向全世界发出了建设"沈阳经济区"的激情呐喊.并 ...查看


  • 资源环境毕业论文题目(802个)
  •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二〇一五年 三月二十 日 毕业 资源环境毕业论文题目 一.论文说明 本团队长期从事论文写作与论文发表服务,擅长案例分析.编程仿 ...查看


  • 建立城乡统筹的医疗保障制度研究
  • 中图分类号:F840.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12-079-01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3/view-7873.htm 摘 要 本文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和比较的分析方法,首先介 ...查看


  • 城镇化背景下的棚户区改造探讨
  • 摘 要 在城镇化背景下,我国棚户区的改造工作还存在拆迁难度大.政府资金缺口大等问题.国家应该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缓解社会矛盾,创建新的融资渠道以更好地进行拆迁工作,致力于创造和谐良好的社会环境.鉴于此,本文就城镇化背景下的棚户区改造进行了探 ...查看


  • 统筹城乡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综述
  • 统筹城乡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综述 韩琳,解秀玲 (中共大连市委党校,辽宁大连116013) 摘要:在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中产生了若干关于就业和社会保障的新问题,这些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并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对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已 ...查看


  • 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 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重塑政府运动及其启示 AHP和ZOGP组合应用于公共部门人员选拔配置研究 B社区非营利组织与政府良性互动研究 CCIC公司学习型组织人力资源培训绩效评估研究 DM(直投)广告在我国的发展 ...查看


  • 辽宁十二五规划
  • 中共辽宁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2010年11月16日中国共产党辽宁省第十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通过)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重要战略 ...查看


  • 沈北新区转型发展战略实施路径研究
  • 沈北新区转型发展战略实施路径研究 □ 张建军,宫远山,王 玲,王柄荃,李佳阳 [摘 要]目前沈阳市战略性新形势和新区发展的内在需求促成了新区转型的条件,拉开了沈阳北部区域联动发展的帷幕,且随着城市空间向北拓展核心区的趋势,使沈北新区面临新的 ...查看


  • 辽宁国土规划
  • 辽宁省国土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〇〇八年四月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1 第二章 国土开发利用现状... 2 第三章 资源与环境的承载力... 10 第四章 未来发展的战略定位... 13 第五章 国土开发利用的总体思路与目标... ...查看


热门内容